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反应工程往年试题
![反应工程往年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e7cf58804d2b160b4ec0d2.png)
《化学反应工程》2005-2006A一、填空:1、反应器的设计放大方法主要有()()()。
2、按照操作方式,反应器可分为()()()。
3、理想流动模型包括()()。
4、固体催化剂中气体组分的扩散形式主要有()()()()。
5、描述停留时间分布的两个函数是()()。
6、转化率、收率、选择性三者关系为()。
7、固体催化剂的主要制备方法有()()()()。
8、气—液反应器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可分为()()()。
9、化学吸收增强因子的物理意义是()。
10、本征动力学与宏观动力学分别是指()()。
二、等温下在 BR 中进行一级不可逆液相分解反应 A→B+C,在 10 分钟内有 50%的 A 分解,要达到分解率为 80%,问需要多少时间?若反应为二级,则需要多少时间?三、英文题(学其它语种的同学做下面的中文题)An aqueous reactant stream passes through a mixed flow reactor followed by a plug flow reactor.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1mol/liter. TheA is 4mol/liter. Find the concentration at the exit of the plug flow reactor if in the mixed flow reactor cAreaction is firstorder with respect to A, and the volume of the plug flow unit is three times that of the mixed flow unit.某二级液相反应,在 PFR 中达到 99%转化率需反应时间 10 分钟,如在 CSTR 中进行时,需反应时间为多少?四、有一液相反应 A→P+S,其反应速率-r A=kC A2,k=10m3/Kmol.hr, C A0=0.2Kmol/m3,V0=2m3/hr,比较下列方案,何者转化率最大?(1)PFR,体积为 4m3;(2)PFR→CSTR ,体积各为 2m3;(3)CSTR→PFR,体积各为 2m3;(4)CSTR→CSTR,体积各为 2m3。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100fb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b.png)
1简述等温恒容平推流反应器空时、反应时间、停留时间三者关系答:空时是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反应时间是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后从实际发生反应的时刻起到反应达某一程度所需的反应时间;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物进入反应器的时刻算起到离开反应器内共停留了多少时间;由于平推流反应器内物料不发生返混,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且等于反应时间,恒容时的空时等于体积流速之比,所以三者相等;2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的含义答: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瞬间t=0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反应器出口流体的质点中,在器内停留了t到t+dt之间的流体的质点所占的分率为Etdt②分; ⎰∞=0.1)(dttE;3.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的含义答: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瞬间t=0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出口流体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物料所占的分率为Ft;⎰=tdttEtF0)()(;4.简述描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特征值答:用两个最重要的特征值来描述——平均停留时间t和方差2tσ;1 t定义式为:⎰∞=)(dtttEt,平均停留时间t是Et曲线的分布中心,是Et曲线对于坐标原点的一次矩,又称Et的数学期望;2 2tσ是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的量,在数学上它是指对于平均停留时间的二次矩⎰∞-=222)(tdttEttσ;5.简述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答:通过物理示踪法来测反应器物料的停留时间的分布曲线;所谓物理示踪是指采用一种易检测的无化学反应活性的物质按一定的输入方式加入稳定的流动系统,通过观测该示踪物质在系统出口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系统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根据示踪剂输入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种: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法;6.简述脉冲示踪法测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对应曲线 答:脉冲示踪法是在定常态操作的连续流动系统的入口处在t=0的瞬间输入一定量M 克的示踪剂A,并同时在出口处记录出口物料中示踪剂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应的曲线为Et 曲线,0)(C C t E A =;7.简述阶跃示踪法测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对应曲线答:阶跃示踪法是对于定常态的连续流动系统,在某瞬间t=0将流入系统的流体切换为含有示踪剂A 且浓度为0A C 的流体,同时保持系统内流动模式不变,并在切换的同时,在出口处测出出口流体中示踪剂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应的曲线为Ft,0)(A A C C t F =; 8.简述建立非理想流动的流动模型的步骤答:1通过冷态模型实验测定实验装置的停留时间分布; 2 根据所得的有关Et 或Ft 的结果通过合理的简化提出可能的流动模型,并根据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数据来确定所提出的模型中所引入的模型参数; 3 结合反应动力学数据通过模拟计算来预测反应结果; 4 通过一定规模的热模实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9.简述非理想流动轴向扩散模型的特点答:1在管内径向截面上流体具有均一的流速;2)在流动方向上流体存在扩散过程,该过程类似于分子扩散,符合Fick 定律; 3轴向混合系数E Z 在管内为定值;4径向不存在扩散;5管内不存在死区或短路流;10.简述非理想流动轴向扩散模型的定义答:为了模拟返混所导致流体偏离平推流效果,可借助这种返混与扩散过程的相似性,在平推流的基础上叠加上轴向返混扩散相来加以修正,并人为的假定该轴向返混过程可以用费克Fick 定律加以定量描述;所以,该模型称为“轴向分散模型”或轴向扩散模型11.简述非理想流动多级混合模型的特点答:把实际的工业反应器模拟成由n 个容积相等串联的全混流区所组成,来等效的描述返混和停留时间分布对反应过程内的影响;设反应器容积为V,物料流入速率为v 0,则0v V t =,N t t i =;12.举例说明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的区别答;若流体是分子尺度作为独立运动单元来进行混合,这种流体称为微观流体;若流体是以若干分子所组成的流体微团作为单独的运动单元来进行微团之间的混合,且在混合时微团之间并不发生物质的交换,微团内部具有均匀的组成和相同的停留时间,这种流体称为宏观流体;如在气—液鼓泡搅拌装置中,气体以气泡方式通过装置,此时气体是宏观流体,而液体为微观流体;13可逆放热反应如何选择操作温度答:1对于放热反应,要使反应速率尽可能保持最大,必须随转化率的提高,按最优温度曲线相应降低温度; 2这是由于可逆放热反应,由于逆反应速率也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净反应速率出现一极大值;3而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达到化学平衡;14、简述等温恒容平推流反应器空时、反应时间、停留时间三者关系空时是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①分反应时间是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后从实际发生反应的时刻起到反应达某一程度所需的反应时间;①分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物进入反应器的时刻算起到离开反应器内共停留了多少时间;①分由于平推流反应器内物料不发生返混,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且等于反应时间,恒容时的空时等于体积流速之比,所以三者相等;②分15、简述阶跃示踪法测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对应曲线阶跃示踪法是对于定常态的连续流动系统,①分在某瞬间t=0将流入系统的流体切换为含有示踪剂A 且浓度为0A C 的流体,①分同时保持系统内流动模式不变,并在切换的同时,在出口处测出出口流体中示踪剂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①分对应的曲线为Ft,0)(A AC C t F ;②分 16、简述均相反应及其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答: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均处于同一个相内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均相反应;均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各种因素如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组成和压力等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表达这些影响因素与反应速率之间定量关系的速率方程;17、对于可逆放热反应如何选择操作温度答:1对于放热反应,要使反应速率尽可能保持最大,必须随转化率的提高,按最优温度曲线相应降低温度; 2这是由于可逆放热反应,由于逆反应速率也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净反应速率出现一极大值;3而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达到化学平衡;18、简述气-液反应的宏观过程:Ag + bBl → 产物l1反应物气相组分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气液相界面,在界面上假定达到气液相平衡; 2反应物气相组分A 从气液相界面扩散入液相,并在液相内反应; 3液相内的反应产物向浓度下降方向扩散,气相产物则向界面扩散; 4气相产物向气相主体扩散;19、简述固定床反应器的优缺点1催化剂在床层内不易磨损; 2床层内流体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与返混式反应器相比,用较少的催化剂和较小的反应器容积来获得较大的生产能力; 3固定床中的传热较差; 4催化剂的更换必须停产进行;20、对于反应A ,21A R C k r =,其活化能为1E ;A S C k r 2=,其活化能为2E ,当1E >2E 时如何选择操作温度可以提高产物的收率答:对于平行反应A RT E E A RT E RTE S R R C e k k C e k e k r r S 12212010/20/10---===,所以,当1E >2E 时应尽可能提高反应温度,方可提高R 的选择性,提高R 的收率21、简述气固流化床反应器气泡两相模型的特点1以U 0的气速进入床层的气体中,一部分在乳相中以起始流动速度U mf 通过,而其余部分以U 0-U mf 则全部以气泡的形式通过; 2床层从流化前的高度L mf 增高到流化时的高度L f ,完全是由于气泡的体积所造成; 3气泡相为向上的平推流,大小均一; 4反应完全在乳相中进行; 5气泡与乳相间的交换量Q 为穿流量q 与扩散量之和;22、简述双膜理论该模型设想在气-液两相流的相界面处存在着呈滞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而把气液两相阻力集中在这两个流体膜内,而假定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内组成均一,不存在传质阻力;组分是通过在气膜和液膜内的稳定的分子扩散过程来进行传质的,通过气膜传递到相界面的溶质组分瞬间的溶于液体且达到平衡;因此,把复杂的相间传质过程模拟成串联的稳定的双膜分子扩散过程的叠加,相间传质总阻力等于传质阻力的加和;23、简述理想反应器的种类通常所指的理想反应器有两类:理想混合完全混合反应器和平推流活塞流或挤出流反应器;所谓完全混合流反应器是指器内的反应流体瞬间达到完全混合,器内物料与反应器出口物料具有相同的温度和浓度;所谓平推流反应器是指器内反应物料以相同的流速和一致的方向进行移动,不存在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的混合,所有的物料在器内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1b736a8da38376bae1fae39.png)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机理和速率,以获得进行工业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所必需的动力学知识,如反应模式、速率方程及反应活化能等等。
包含宏观反应动力学和本征反应动力学。
2.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学科,即以化学反应为研究对象,又以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3.小试,中试小试: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化学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物料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中试: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釆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的全流程,并基本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规模扩大。
4.三传一反三传为动量传递(流体输送、过滤、沉降、固体流态化等,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热量传递(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等,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和质量传递(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6催化剂的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可能有一不同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一种。
(4).催化剂具有寿命,由正常运转到更换所延续时间。
7活化组份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真正起摧化作用的组分。
常用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8.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9助催化剂本身没有活性,但能改善催化剂效能。
助催化剂是加入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小,但是他们加入到催化剂中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结构,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简答题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a86bf95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e.png)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简答题1补料分批培养主要应用在哪些情况中?①生长非偶联型产物的生产②高密度培养③产物合成受代谢物阻遏控制④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合成产物⑤补料分批培养还适用于底物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等情况。
⑥此外,如果产物黏度过高或水分蒸发过大使传质受到影响时,可以补加水分降低发酵液黏度或浓度。
2比较理想酶反应器CSTR型与CPFR型的性能?答:A停留时间的比较: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同一反应,达到相同转化率时,两者所需的停留时间不同,CSTR型的比CPFR型反应器的要长,也就是前者所需的反应器体积比后者大。
另外,以对两反应器的体积比作图可知,随反应级数的增加,反应器的体积比急剧增加。
B酶需求量的比较:对一级动力学:转化率越高,CSTR中所需酶的相对量也就越大。
另外,比值还依赖于反应级数,一级反应时其比值最大,0级反应时其比值最小。
C酶的稳定性:0级反应时,CSTR与CPFR内酶活力的衰退没有什么区别。
但如果反应从0级增至一级,那么,两种反应器转化率下降的差别就变得明显。
CPFR产量的下降要比CSTR快得多,因而CPFR中酶的失活比CSTR中更为敏感。
但是,如上所述,在某些场合,操作条件相同,要得到同样的转化率,CSTR所需酶的数量远大于CPFR所需的量。
D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CSTR与CPFR中的底物浓度分布。
由图可知,在CPFR中,虽然出口端浓度较低,但在进口端,底物浓度较高;CSTR中底物总处于低浓度范围。
如果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的浓度成正比,那么对于CSTR而言,由于整个反应器处于低反应速率条件下,所以其生产能力也低。
3试着分析目前连续式操作难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连续培养的工业生产应用的受限原因(连续培养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研究领域)。
(1)杂菌污染问题。
因连续培养以长期、稳定连续运转为前提,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必需不断地供给无菌的新鲜培养基,好氧发酵时,必需同时供给大量的无菌空气,这两种供给的过程中极易带来杂菌的污染,长期保持连续培养的无菌状态非常困难。
(完整版)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完整版)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ca384efd0a79563c1e72fa.png)
1.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机理和速率,以获得进行工业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所必需的动力学知识,如反应模式、速率方程及反应活化能等等。
包含宏观反应动力学和本征反应动力学。
2.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学科,即以化学反应为研究对象,又以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3.小试,中试小试: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化学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物料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中试: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釆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的全流程,并基本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规模扩大。
4.三传一反三传为动量传递(流体输送、过滤、沉降、固体流态化等,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热量传递(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等,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和质量传递(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6催化剂的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可能有一不同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一种。
(4).催化剂具有寿命,由正常运转到更换所延续时间。
7活化组份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真正起摧化作用的组分。
常用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8.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9助催化剂本身没有活性,但能改善催化剂效能。
助催化剂是加入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小,但是他们加入到催化剂中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结构,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
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626a2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8.png)
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化学反应过程简答填空名词解释1.任何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都可以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的后处理三个组成部分,而化学反应过程是整个化工生产的核心。
2.工业反应器中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的主要物理过程是:1,由物料的不均匀混合和停留时间不同引起的传质过程;2,由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产生的传热过程;3,多相催化反应中在催化剂微孔内的扩散与传热过程。
3.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分类:1.按反应系统设计的相态分类分为:均相反应,包括气相均相反应和液相均相反应;非均相反应,包括气-固相、气-液相、液-固相、气-液-固相反应。
2.按操作方式分类分为: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
3.按反应器型式来分类分为:管式反应器,槽式反应器和塔式反应器。
4.按传热条件分为:等温反应器,绝热反应器和非等温绝热反应器。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数学模型法。
4.反应速率:单位反应体系内反应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5.反应动力学方程: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与影响反应速率因素之间的关系式。
6.半衰期:反应转化率从0变成50%所需时间称为该反应的半衰期。
7.建立动力学方程的方法有:积分法、微分法、最小方差分析法。
8.反应器开发的三个任务: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结合动力学和反应器两方面特性来确定操作方式和优化操作条件;根据给定的产量对反应装置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反应器的几何尺寸并进行评价。
9.反应器设计计算所涉及的基础方程式就是动力学方程式、物料衡算方程式和热量衡算方程式。
10.停留时间分布:在反应器中,由于流动状况不同,物料微元体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存在一个分布,称为停留时间分布11.平均停留时间:各流体微元从反应器入口到出口所经历的平均时间称为平均停留时间。
12.充分混合:指反应器内的物料在机械搅拌的作用下参数各处均一。
生化反应工程试题库
![生化反应工程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0f83b06a6c30c2259019eee.png)
试题库结构章节 试题分布名词解释 数学表达式 简答题图形题推导题判断题 计算题合计第一章 0 0 9 0 0 0 0 9 第二章 0 0 11 0 0 0 2 13 第三章 1 3 9 3 11 4 2 33 第四章 1 11 6 7 1 11 14 51 第五章 3 1 7 8 2 0 13 34 第六章 6 0 6 2 0 0 0 14 第七章 2 2 2 2 0 0 13 21 第八章 0 0 36 0 0 0 2 38 合计 13 17 86 22 14 15 46 213一、名词解释[03章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固定化技术:[04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有效电子转移:[05章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流加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分批式操作:[06章生物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粘度:牛顿型流体:非牛顿型流体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07章生物反应器]返混:停留时间:二、写出下列动力学变量(参数)的数学表达式[03章酶促反应动力学]1. Da准数:2. 外扩散效率因子:3. 内扩散效率因子:[04章微生物反应动力学]1. 菌体得率:2. 产物得率:3. 菌体得率常数:4. 产物得率常数:5. 生长比速:6. 产物生成比速:7. 基质消耗比速:8. 生长速率:9. 产物生成速率:10. 基质消耗速率:11. 呼吸商:[05章微生物反应器操作]1. 稀释率:[07章生物反应器]1. 停留时间:2. 转化率:三、简答题:[01章绪论]1.什么是生物反应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技术?2.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解释生物反应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作用。
5. 为什么说代谢工程是建立在生化反应工程与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的?6. 何为系统生物学?7. 简述生化反应工程的发展史。
8. 如何理解加强“工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9. 为什么在当今分子生物学渗入到各生物学科领域的同时,工程思维也成为当今从事生物工程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话题?[02章生物反应工程的生物学与工程学基础]1. 试说明以下每组两个术语之间的不同之处。
《化学反应工程》期终考试简答题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期终考试简答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6a2ef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4.png)
化学反应工程(II) 简答题1、对于下图所示的典型化学加工过程: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运用化学反应工程的有关知识,我们至少可以完成哪些工作?答:化学反应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工程问题的科学。
既以化学反应作为对象,就必然要掌握这些化学反应的特性;它又以工程问题为其对象,那就必须熟悉装置的特性,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学科体系。
从图中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第②部分物质转化,是生产或加工过程的核心。
运用化学反应工程知识,我们至少可以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提高反应器的放大倍数,减少试验和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②对现有反应装置进行性能评价,对其操作工况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设备效率;③开发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路线和工艺。
2、从学科建立至今,化学反应工程主要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标志)是什么?答:从学科建立至今,化学反应工程各发展阶段、标志性成果如下:30年代(萌芽阶段):深刻认识到扩散、流体流动和传递现象对反应过程的影响;40年代(系统化):《化学过程原理》和《化学动力学中的扩散与传热》出版,对学科形成奠定了基础;50年代(学科确立):学科确立,学科第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在欧洲召开,第一次使用了化学反应工程这一术语;60年代(学科大发展):石油化工的发展要求生产规模的大进化,产品的多样化和深加工促进了实验研究和生产实际的结合,产品研发周期缩短;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学科交叉和新技术运用):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普遍应用实现了反应器的精确控制问题。
通过与其它学科的交驻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
此外,反应与分离过程的结合出现了多功能反应器;90年代后: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厚感情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环境友好、原子经济的绿色反应工艺的出现,对能源开发和存放利用的贡献。
3、什么叫均相反应?均相反应动力学是做什么用的?其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答: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均处于同一个相内,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同一个相内进行,这样的化学反应称为均相反应。
化学反应工程期末复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27f10c76c66137ee0619d2.png)
一、名词解释1、连续操作;间歇操作2、均相反应3、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4、收率;选择性5、平行反应;串联反应6、绝热操作;非等温操作7、稳定的定态;不稳定的定态8、平推流;全混流9、非理想流动10、拟均相一维模型;拟均相二维模型11、临界流化速度二、填空题1、化学反应的操作方式分为、和。
2、和都可以表征反应变容的程度。
3、对于反应aA + bB →pP + sS,则r P=_______r A。
4、若τ=4h,意味着在规定的条件下,。
5、反应物A的水溶液在等温CSTR中进行二级反应,出口转化率为0.4,现改在等体积PFR中进行,则出口转化率为。
6、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采用多级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时,要保证总的反应体积最小,必需的条件是。
7、若有一气相反应A→2P,若开始时的反应物除A以外还有50%的惰性物质,在恒压的情况下发生该反应,则该反应的膨胀率为。
8、SV=2h,意味着在规定的条件下,。
9、根据示踪剂的输入不同,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方法主要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E(t)dt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E(θ)=_______E(t)。
11、以若干分子所组成的流体微团作为单独的运动单元的流体称为_______;当反应级数n<1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_______的出口转化率。
12、反应器选型的目标函数,若是单一反应,则是;若是复合反应,则是 。
13、反应物A 的水溶液在等温PFR 中进行二级反应,出口转化率为0.5,若反应体积增加到4倍,则出口转化率x Af = 。
14、当分子扩散的平均自由程大于催化剂微孔直径时,分子在微孔中的扩散为 。
努森扩散15、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CP,max =___________、τopt =__________。
16、从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中求得无因次方差, =0.98,反应器可视为 。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57c0c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9.png)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化学反应过程的工程学科,主要涉及反应器设计、反应条件优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机理解析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与化学反应工程相关的简答题:1. 什么是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化学反应过程的工程学科,包括反应器设计、反应条件优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机理解析等方面的内容。
其目标是实现反应物向产物的有效转化,高效利用原料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2. 为什么需要进行化学反应工程研究?化学反应工程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反应过程的机理和动力学,从而设计更高效的反应器,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 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反应目标和要求,建立反应模型,研究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设计合适的反应器,优化反应条件,进行实验验证和工程化应用。
4. 反应器的设计原则有哪些?反应器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确保反应物均匀混合,提供适当的反应温度和压力,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副反应和不良反应,保证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5. 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反应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反应速率随时间和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揭示反应机制和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这对于合理选择反应器类型、优化反应条件、预测和控制反应速率都非常重要。
6. 如何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反应条件的优化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计算模拟方法进行。
实验方法包括单因素法、正交法和响应面法等,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压力、物质比例等条件,评价不同条件下产品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变化趋势。
计算模拟方法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预测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性能,进而找到最佳的反应条件。
以上是关于化学反应工程的一些简答题,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反应工程2
![化学反应工程2](https://img.taocdn.com/s3/m/3d7ec2f8524de518964b7dba.png)
一、名词解释1.收率: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与进入反应系统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2.转化率:反应物A的反应量-△n A与其初态量n A0之比称为转化率。
3.失活:由于各种物质及热的作用,催化剂的组成及结构渐起变化,导致活性下降及催化性能劣化。
4.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流过反应器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质点的分数。
5.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质点中,停留时间介于t与t+dt间的质点所占分数。
6.化学膨胀因子:组分A转化1mol时,反应物系增加或减少的量,称为化学膨胀因子,用符号 A表示。
7.临界流化速度:催化床层处于由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的临界状态时相应的表观流速。
8.返混: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反应物料的参数随空间位置而变,不同空间位置的物料由于倒流、绕流、回流等流动状况,使不同年龄的质点混合。
9.内扩散有效因子单位时间内等温催化剂颗粒中实际反应量小于按外表面反应组分浓度及颗粒内表面积计算的反应量(即不计入内扩散影响的反应量),二者的比值称为“内扩散有效因子”。
10.空间速度:单位反应体积所能处理的反应混合物的体积流量。
11.最佳温度:对于一定的反应物系组成,某一可逆放热反应具有最大反应速率的温度称为相应于这个组成的最佳温度。
12.宏观混合:设备尺度上的混合现象。
微观混合:一种物料微观尺度上的混合。
13.同时反应:反应系统中同时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物与产物都不相同的反应。
平行反应:一种反应物同时形成多种产物。
连串反应:反应物先生成某种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又继续反应生成最终产物。
14.关键组分的选择率: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与已转化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15.空间速度:单位反应体积所能处理的反应混合物的体积流量。
接触时间:V R与进口压力、温度下初态反应混合物体积流量V0之比。
16.比孔容:每克催化剂内部孔道所占的体积。
孔隙率:催化剂孔道所占的孔隙体积与整个颗粒体积之比。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简答题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20bbae58fafab069dc02fb.png)
1 补料分批培养主要应用在哪些情况中?① 生长非偶联型产物的生产② 高密度培养③ 产物合成受代谢物阻遏控制④ 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合成产物⑤ 补料分批培养还适用于底物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等情况。
⑥ 此外,如果产物黏度过高或水分蒸发过大使传质受到影响时,可以补加水分降低发酵液黏度或浓度。
2比较理想酶反应器CSTR型与CPFR型的性能?A 停留时间的比较: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同一反应,达到相同转化率时,两者所需的停留时间不同,CSTR型的比CPFR型反应器的要长,也就是前者所需的反应器体积比后者大。
另外,以对两反应器的体积比作图可知,随反应级数的增加,反应器的体积比急剧增加。
B 酶需求量的比较:对一级动力学:转化率越高,CSTR中所需酶的相对量也就越大。
另外,比值还依赖于反应级数,一级反应时其比值最大,0 级反应时其比值最小。
C酶的稳定性:0级反应时,CSTR与CPFR内酶活力的衰退没有什么区别。
但如果反应从0 级增至一级,那么,两种反应器转化率下降的差别就变得明显。
CPFR产量的下降要比CSTR快得多,因而CPFR中酶的失活比CSTR中更为敏感。
但是,如上所述,在某些场合,操作条件相同,要得到同样的转化率,CSTR所需酶的数量远大于CPFR所需的量。
D 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CSTR与CPFR中的底物浓度分布。
由图可知,在CPFR中,虽然出口端浓度较低,但在进口端,底物浓度较高;CSTR中底物总处于低浓度范围。
如果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的浓度成正比,那么对于CSTR而言,由于整个反应器处于低反应速率条件下,所以其生产能力也低。
3试着分析目前连续式操作难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连续培养的工业生产应用的受限原因(连续培养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研究领域)。
(1)杂菌污染问题。
因连续培养以长期、稳定连续运转为前提,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必需不断地供给无菌的新鲜培养基,好氧发酵时,必需同时供给大量的无菌空气,这两种供给的过程中极易带来杂菌的污染,长期保持连续培养的无菌状态非常困难。
反应工程简答题
![反应工程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3129acdd3383c4bb4cd253.png)
6、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测量液位时,如测量高粘度导电介质则测量精度受_______的影响。
7、分度号为S型的热电偶,如果错接了K型热电偶的补偿导线则产生的热电势会。如果补偿导线的型号正确但正负接反,则产生的热电势会。
8、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测量部分是先将转变成,然后再变成_______作为转换部分的输入。
1、表征控制规律的参数是、及。
2、串级调节参数和参数;有个调节参数。
3、弹簧管压力表是利用产生____________与被测压力相平衡来测量的。
4、不受被测介质物理性质影响的流量计是: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三种即可)。
6、热电偶温度计中常用的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五种。
7、自动平衡电桥配热电阻测温时,采用连接,其连接导线的电阻规定为__Ω。
1:测量、传动放大、显示。2:减少、减少、增加。3:系统、疏忽、偶然。4:放大系数、时间常数、滞后时间5:800℃、50~850℃、0.5%、4℃。6:公式计算法、冰浴法、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电桥补偿法、补偿热电偶。7:三线制、2×2.5
7.热电偶的热电特性与__________有关,与___无关。
1题、①消除余差②不稳定③克服容量滞后④减小放大倍数2题、①流量特性②理想特性③工作特性④线性、等百分比、快开;⑤广义对象3题、①对于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很强的克服能力;②提高了工作频率;③具有鲁棒性。4题、①影响小②变好③无影响5题、①闭合回路②负反馈6题、①孔板②喷嘴7题、①热电偶材料、两接点温度②热电偶的几何尺寸。
釜式反应器的特点:①其高度一般与其直径相等或稍高;②釜内设有搅拌装置和挡板;③根据不同的情况在釜内安装换热器以维持所需的反应温度。管式反应器的特点:①长度远大于管径;②内部中空。
化学反应工程常见简答题
![化学反应工程常见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e16a02daef5ef7ba0d3ca6.png)
3.简述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步骤?答:整个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可概括为7个步骤:1、反应组分从流体主体向固体催化剂外表面传递;2、反应组分从外表面向催化剂内表面传递;3、反应产物从催化剂内表面向外表面传递;4、反应产物从催化剂的外表面向流体主体传递。
5.实验室中欲测取某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该动力学方程包括本征动力学和宏观动力学方程,试问如何进行?1消除内扩散和外扩散2测定本征动力学3在无梯度反应器内消除影响后测量6.本征化学反应速度在内外扩散阻力完全消除的情况下与宏观化学反应速度有何关系?答:相等。
第三章1.CSTR串联为何好于单个大体积的CSTR?是否工业上都用多个CSTR串联来代替单个CSTR?多釜串联是否串联级数越多越好?答:1.减少返混2.反应级数>0,多釡代替单釜;反应级数<0,则用单釜。
3.不是,要从成本和控制上来最终决定。
第四章1,理想流动模型有哪两种类型?其基本假定和特点各是怎样的?答:.平推流流动模型和全混流流动模型。
(1)平推流模型是一种假定返混量为零的极限流动模型。
特点:在定态情况下,沿物料流动方向,物料的浓度、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会发生变化,而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任一截面上物料的所有参数都相同。
所有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都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
(2)全混流模型假定反应器内物料质点返混程度为无穷大。
特点:所有空间位置物料的各种参数完全均匀一致,而且出口处物料性质与反应器内完全相同。
第五章请分析影响固定床层压力降的因素。
答:影响床层压力降的因素可分为二类:一类来自流体,如流体的粘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和流体的重量流速;另一类来自床层,如床层的高度、空隙率和颗粒的物理特性如粒度、形状、表面粗糙度等。
流体的重量流速对床层压降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设计和操作时都应该注意流速的改变会引起压降有多大的变化。
对于一定的催化剂体积,应尽可能降低床层高度,加大床层直径,即采用小的高径比结构,有利于降低床层的压力降。
《生化反应工程专论》复习题 (1)
![《生化反应工程专论》复习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16a45b5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c.png)
《生化反应工程专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能量生长偶联型当有大量合成菌体材料存在时,微生物生长取决于ATP 的供能,这种生长就是能量生长偶联型。
2、固定化酶的位阻效应是载体的遮蔽作用(如载体的空隙大小、固定化位置或方法不当)给酶的活性中心或调节中心造成空间障碍,使底物和效应物无法与酶接触等引起的。
3、Y ATP消耗1摩尔ATP 所获得的干菌体克数,g/mol.4、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的非结构模型不考虑细胞结构,每个细胞之间无差别,即认为细胞为单一成分。
这种理想状态下建立起来的动力学模型称为非结构模型。
5、搅拌器轴功率是指搅拌器以既定的速度转动时,用以克服介质的阻力所需要的功率。
6、搅拌器输入搅拌液体的功率是指搅拌器以既定的速度转动时,用以克服介质的阻力所需要的功率。
也称搅拌器的轴功率7、深层过滤的对数穿透定律进入滤层的微粒数与穿透滤层的微粒数之比的对数是滤层厚度的函数。
21lnN KL N =- 8、搅拌雷诺准数雷诺准数是惯性力与液体粘滞力之比,即Re du ρμ=,而在搅拌容器中,液体的代表速度 u= n Di ,并以搅拌器直径 Di 代替管径 d,此时的雷诺准数称为搅拌雷诺准数2Re i nD m ρμ=9、全挡板条件是指在一定转数下再增加罐内附件而轴功率仍保持不变。
要达到全挡板条件必须满足下式要求:(0.1~0.12)0.5b Dn n D D⋅=⋅= D-发酵罐直径,b-挡板宽度,n-挡板数10、气体截留率在通风液体中由于充气而导致的体积增加率。
通风前液体体积为 V L ,通风时体积的增加量为 V g ,则气体截留率为g L gV V V ε=+二、简答题1、简述生化反应工程中涉及到的工程学基本概念(1)恒算概念:通过质量衡算、热量衡算、动量衡算达到物料和能量有效集成。
质量、热量和动量衡算概念是保证技术上可行性和经济上合理性的重要工程措施和环节。
(2)速率概念:速率问题是理论上正确性和技术上可行性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志和判断标准,也是技术先进性的反映,更是生物反应工艺、工程探索结果的表现。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f6c278ff00bed5b9f31d8a.png)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1简述等温恒容平推流反应器空时、反应时间、停留时间三者关系答:空时是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
反应时间是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后从实际发生反应的时刻起到反应达某一程度所需的反应时间。
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物进入反应器的时刻算起到离开反应器内共停留了多少时间。
由于平推流反应器内物料不发生返混,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且等于反应时间,恒容时的空时等于体积流速之比,所以三者相等。
2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的含义答: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瞬间t=0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反应器出口流体的质点中,在器内停留了t到t+dt之间的流体的质点所占的分率为E(t)dt(②分)。
⎰∞=0.1)(dttE。
3.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的含义答: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瞬间t=0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出口流体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物料所占的分率为F(t)。
⎰=tdttEtF0)()(。
4.简述描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特征值答:用两个最重要的特征值来描述——平均停留时间t和方差2tσ。
(1)t定义式为:⎰∞=)(dtttEt,平均停留时间t是E(t)曲线的分布中心,是E(t)曲线对于坐标原点的一次矩,又称E(t)的数学期望。
(2)2tσ是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的量,在数学上它是指对于平均停留时间的二次矩⎰∞-=222)(tdttEttσ。
5.简述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答:通过物理示踪法来测反应器物料的停留时间的分布曲线。
所谓物理示踪是指采用一种易检测的无化学反应活性的物质按一定的输入方式加入稳定的流动系统,通过观测该示踪物质在系统出口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系统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
根据示踪剂输入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种: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法。
6.简述脉冲示踪法测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对应曲线答:脉冲示踪法是在定常态操作的连续流动系统的入口处在t=0的瞬间输入一定量M克的示踪剂A,并同时在出口处记录出口物料中示踪剂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化学反应工程常见简答题
![化学反应工程常见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859f6cf46527d3240ce086.png)
3.简述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步骤?答:整个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可概括为7个步骤:1、反应组分从流体主体向固体催化剂外表面传递;2、反应组分从外表面向催化剂内表面传递;3、反应产物从催化剂内表面向外表面传递;4、反应产物从催化剂的外表面向流体主体传递。
5.实验室中欲测取某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该动力学方程包括本征动力学和宏观动力学方程,试问如何进行?1消除内扩散和外扩散2测定本征动力学3在无梯度反应器内消除影响后测量6.本征化学反应速度在内外扩散阻力完全消除的情况下与宏观化学反应速度有何关系?答:相等。
第三章1.CSTR串联为何好于单个大体积的CSTR?是否工业上都用多个CSTR串联来代替单个CSTR?多釜串联是否串联级数越多越好?答:1.减少返混2.反应级数>0,多釡代替单釜;反应级数<0,则用单釜。
3.不是,要从成本和控制上来最终决定。
第四章1,理想流动模型有哪两种类型?其基本假定和特点各是怎样的?答:.平推流流动模型和全混流流动模型。
(1)平推流模型是一种假定返混量为零的极限流动模型。
特点:在定态情况下,沿物料流动方向,物料的浓度、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会发生变化,而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任一截面上物料的所有参数都相同。
所有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都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
(2)全混流模型假定反应器内物料质点返混程度为无穷大。
特点:所有空间位置物料的各种参数完全均匀一致,而且出口处物料性质与反应器内完全相同。
第五章请分析影响固定床层压力降的因素。
答:影响床层压力降的因素可分为二类:一类来自流体,如流体的粘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和流体的重量流速;另一类来自床层,如床层的高度、空隙率和颗粒的物理特性如粒度、形状、表面粗糙度等。
流体的重量流速对床层压降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设计和操作时都应该注意流速的改变会引起压降有多大的变化。
对于一定的催化剂体积,应尽可能降低床层高度,加大床层直径,即采用小的高径比结构,有利于降低床层的压力降。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
![化学反应工程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026f79a26925c52cc5bfc7.png)
一气固相催化反应步骤:1反应物由气流主体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2反应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内表面;3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吸附;4吸附在活性中心的反应物进行化学反应;5产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上脱附;6产物由催化剂内表面扩散到外表面;7产物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气流主体。
二催化剂失活原因及失活动力学模型:失活原因:1结构变化--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
如:烧结、粉化、活性组分晶粒长大等。
2物理中毒--固体杂质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遮盖活性中心,使内扩散阻力增加,导致活性下降。
如结碳、粉尘、惰性组分吸附等。
3化学中毒--原料中的有害物质与催化剂活性组分发生反应,永久性结合。
失活反应动力学模型:1均匀中毒模型该模型假设有毒物质在活性中心的吸附速率远比该组分在微孔内的扩散速率慢得多,颗粒内表面各处均匀缓慢失活。
2壳层渐进中毒模型该模型假设中毒吸附速率比扩散速率快的多,随着中毒过程的进行,失活壳层逐渐向颗粒中心扩散,甚至全部失活。
三对于可逆放热操作如何控制操作温度:对于放热反应,要使反应速率尽可能保持最大,必须随转化率的提高,按最优温度曲线相应降低温度;2)这是由于可逆放热反应,由于逆反应速率也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净反应速率出现一极大值;3)而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达到化学平衡四简述固定床和流化床操作的优缺点:固定床的优点:1 催化剂不易磨损而且可以长期使用。
2 它的反应速率较快,可用较少的催化剂和较小容积的反应器获得较大的生产能力。
3 停留时间可以控制,温度分布可以调节,有利于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和高的选择性。
缺点:1 固定床中传热较差。
2 更换催化剂时必须停止生产,而且经济上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而且更换时劳动强度大,粉尘量大3要求催化剂必须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
流化床的优点 1 颗粒流动类似液体,易于处理,控制;2 固体颗粒迅速混合,整个床层等温;3 颗粒可以在两个流化床之间流动、循环,使大量热、质有可能在床层之间传递;4 宜于大规模操作;5 气体和固体之间的热质传递较其它方式高;6 流化床与床内构件的给热系数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机理和速率,以获得进行工业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所必需的动力学知识,如反应模式、速率方程及反应活化能等等。
包含宏观反应动力学和本征反应动力学。
2.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学科,即以化学反应为研究对象,又以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3.小试,中试小试: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化学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物料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中试: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釆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的全流程,并基本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规模扩大。
4.三传一反三传为动量传递(流体输送、过滤、沉降、固体流态化等,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热量传递(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等,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和质量传递(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6催化剂的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可能有一不同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一种。
(4).催化剂具有寿命,由正常运转到更换所延续时间。
7活化组份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真正起摧化作用的组分。
常用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8.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9助催化剂本身没有活性,但能改善催化剂效能。
助催化剂是加入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小,但是他们加入到催化剂中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结构,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
10平推流反应器理想平推流反应器是指通过反应器的物料沿同一方向以相同速度向前流动,像活塞一样在反应器中向前平推,11全混流反应器流入反应器的物料,在瞬间与反应器的物料混合均匀,即在反应器中各处物料的温度、浓度都是相同的。
12原子距阵法其依据是封闭物系中各个元素的原子数守恒。
得到原子矩阵后,经过初等变换,所得的矩阵的秩即为系统的独立反应数。
13收率Y=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进入反应系统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14选择率S=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已转化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15转化率Y=已转化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进入反应系统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16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混合物体积中反应物的反应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r A=反应量或生成量反应时间×反应混合物体积17空间速率(空速)单位反应体积所能处理的反应混合物的体积流量,18基元反应直接按质量作用定律写出,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即分子经一次碰撞后,在一次化学行为中就可以完成的反应。
19非基元反应机理推导,实验确定参数建立经验公式,数据拟合公式中参数。
若一个化学反应,总是经过若干个简单反应步骤,最后才能转化为产物分子。
20阿累尼乌斯方程k=k0exp(−E CTR g)21指前因子阿累尼乌斯方程k=k0exp(−E CTR g)中的k0是指前因子,其单位与反应速率常数相同22最佳温度曲线对于一定的反应物系组成,某一可逆放热反应具有最大反应速率的温度称为相应于这个组成的最佳温度。
23物料衡算方程某组分流入量=某组分流出量+某组分反应消耗量+某组分累积量24动量衡算方程气相流动反应器的压降大时,需要考虑压降对反应的影响,需进行动量衡算。
但有时为了简化计算,常采用估算法。
25均相反应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26催化剂比孔容每克催化剂部微孔的容积Vg.cm3/g测定孔容积较准确的方法是:氦-汞法。
27堆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催化剂(包括孔容积、催化剂体积、颗粒间空隙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28孔隙率指催化剂颗粒孔容积占整个催化剂体积的百分率。
29空隙率指催化剂颗粒孔容积占整个催化剂体积的百分率。
30催化反应动力学化学吸附、表面反应和脱附三步是串联的,构成了催化反应过程。
按照上述三步获得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称之为催化反应化学动力学,或者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31表面覆盖率θA表示已被组分A覆盖的活性位占活性位总数的分率。
32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步骤1)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外表面——外扩散;2)反应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颗粒部的微孔——扩散;3)反应物在微孔的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反应分三步,串联而成:反应物在活性位上被吸附;吸附态组分进行化学反应;吸附态产物脱附。
4)反应产物从表面上扩散到颗粒外表面;5)反应产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到气相主体。
33反应器按照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反应器、管式或釜式连续反应器、半间歇反应器34反应控制步骤气一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由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位上的化学吸附、活性吸附态组分在表面上进行反应和产物脱附三个串联的步骤组成,若其中某一步骤的阻滞作用最大,则总的催化反应过程的速率决定于这个步骤的速率,或称过程为这一步骤所控制,至于非速率控制步骤则均认为达到平衡。
35宏观动力学在本征动力学的基础上,考虑反应器结构设计和操作条件(温度、压力和操作方法);传质传热和动量传递以及催化剂结构(外扩散)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后的反应速率。
36脱附速率化学吸附是一个可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也有生成物在催化剂表面脱附,脱附速率为单位时间生成物离开催化剂表面的数量。
37分子扩散的阻力由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碰撞或分子与孔壁之间的不断碰撞改变分子运动的方向,使分子停滞不前,这就是分子扩散的阻力。
38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一瞬间t=0流入反应器的流体,在出口流体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物料所占的分率为F (t)39间歇操作是指反应物料一次投入反应器,而在反应过程中不再向反应器投料,也不向外排出反应物,待反应达到要求的转化率后再全部放出反应产物。
40分子扩散当λ/2r a≤0.01时,气体在孔中的扩散属于分子扩散,与通常的气体扩散完全相同,传递过程的阻力来自分子间的碰撞,与孔半径无关。
41努森扩散当λ/2r a>>10时,称为努森扩散--气体与孔壁碰撞的机会远远大于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
42扩散有效因子等温催化剂单位时间颗粒中的实际反应量与按外表面反应组分浓度及颗粒表面积计算的反应速率之比。
用公式表示为:ξ=∫k s f(C a)dS S is(AS)i43动力学模型化学反应工程采用工程实践和动力学模型来为化学反应器的设计或操作工艺条件设计的模型44催化剂的失活由于各种物质及热作用,催化剂的组成及结构渐起变化,导致活性下降及催化性能劣化,这种现象称为失活。
45反应器的特性主要是指器反应流体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器的传热性能等,它们又将随反应器的几何结构(包括部构件)和几何尺寸而异。
46平推流反应器当管式反应器的管长远大于管径且物系处于湍流状态时接近平推流流动,习惯用平推流反应器来表示。
47间歇操作是指反应物料一次投入反应器,而在反应过程中不再向反应器投料,也不向外排出反应物,待反应达到要求的转化率后再全部放出反应产物。
48空间时间简称空时。
τ=V R/V0 反应器有效体积V R与初态反应混合流量V0之比。
49扰动由于各种偶然的因素,致使热平衡状态被破坏,从而引起原设计平衡状态参数变动的现象称为扰动。
50起燃点或着火点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
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成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称着火点51热稳定状态点其中具有热自衡能力的点称为热稳定的状态点。
52返混不同年龄物料之间的混合,也称逆向混合53微团微团是指固体颗粒,液滴、气泡或分子团等尺度的物料聚集体。
每个微团是均匀的54全混流反应器又称理想混合流反应器或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进出物料的操作是连续的,可以单釜或多釜串联操作55停留时间连续流动反应器中流体微元从进入反应器到流出反应器出口所经历的时间56应答技术用一定的方法将示踪剂加到反应器进口,然后在反应器出口物料中检验示踪剂信号,以获得示踪剂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数据。
57示踪剂光学的、电学的、化学的、放射性的(1)尽可能与主流体物理性质一致(2)易于检测,浓度很低时也能检测。
(3)不发生相转移或被吸附(4)易于转变为电信号或光信号以便于采集数据58脉冲法在定常态操作的连续流动系统的入口处,在t=0的瞬间输入一定量的M克的示踪剂A,并同时在出口处记录出口物料中示踪剂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59平均停留时间所有质点停留时间的“加权平均值”,也称为数学期望指整个物料在设备的停留时间,而不是个别质点的停留时间。
反应器出口处测定的结果60方差各个物料质点停留时间t与平均停时间 t差的平方的加权平均值。
61全混流反应器中的物料,各年龄均匀混合62一维模型只考虑反应器中沿气流方向的浓度差及温度差63理想流动模型化学反应工程采用工程实践和动力学模型来为化学反应器的设计或操作工艺条件设计的模型64固定床的压降单相流体通过固定床所产生的压力降,主要来源于颗粒的粘滞曳力。
65飞温飞温通常又称反应器飞温,是指反应器处在非稳定的操作状态下,当操作参数有小的扰动,反应器的局部地方或整个反应器中的温度便会大幅度地上升的现象。
66鼓泡反应器特点是气相高度分散在液相之中,具有大的液体持有量和相际接触面、传质和传热效率较高,适用于缓慢化学反应和高度放热的情况;同时,鼓泡反应器结构简单,操作稳定,投资和维修费用低。
它的缺点是液相有较大的返混和气相有较大的压降。
按其结构可分为:空心式、多段式、气提式和液体喷射式67薄床层催化反应器催化剂床层厚度在30-500微米的反应器68气-液相平衡:气-液相达平衡时,i组分在气相与液相中的逸度相等,即气相中i组分的逸度是分压(或)与逸度因子的乘积,即液相中i组分为被溶解的气体,xi是i组分在液相中摩尔分数,如果是符合亨利定律的稀溶液,即是亨利系数。
69亨利系数是指一定温度下溶于定量液体中的气体量正比于与溶液处于平衡的该气体分压。
亨利常数亦可作为描述化合物在气液两相中分配能力的物理常数,有机物在气液两相中的迁移方向和速率主要取决于亨利常数的大小。
70气-液反应器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鼓泡反应器、搅拌鼓泡反应器和板式反应器;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雾、喷时和文氏反应器等;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反应器和降膜反应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