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
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建 的 牌 坊 建 筑 。
求 , 流 传 特 异 事 迹 的 女 性 , 为 其 兴
自 杀 殉 葬 , 而 符 合 当 时 年 代 道 德 要
夫
长 年 不 改 嫁 , 或
彰 一 些 或 死 了 丈
“ 贞 节 牌 坊 ” , 通 常 是 古 时 用 来 表
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 化的,有规律可循;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认识论:主观的认识由客观引起,考查研 究可以认识事物。
(3)代表作: 《船山遗书》(《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4)评价:
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
四、明清儒学的评价 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 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 产生了巨大影响。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
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
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
经历坎坷。
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
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
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
本课测评:
明清之际的思想 家是如何促进儒 家思想发展的?
答案提示:
一、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 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 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 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 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重视工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请回答:以上材料的共同主张是什么?这种 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哪些发展因素有关?
你认为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的 思想主张有哪些进步性?
反对封建 君主专制 主义 重视手工 业、商业 的发展 批判继 承传统 儒学
义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 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请同学们根据两段 材料概括黄宗羲的 主要思想
1.君主是天下 之大害,反对 君主专制。 2.主张“天下 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 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 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 •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 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 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 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 的治学方法。 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
从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 “异端”思想: “理”应该用于关注 样的 “异端”思想? 民生。强调人的正当私欲。男女应该平等。
明代后期 李贽的“异端”思想:
主张
破除迷信崇拜 批判程朱理学 主张男女平等 倡导正当私欲
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资本主义萌 芽时代的要求
具有反封建的色 彩
明清交替之时的三位思想家
课堂检测
•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 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 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 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 A.当时中国的制度文明比欧洲各国优越 • B.当时中国文人充分理解“理性”之含义 • C.儒学的主要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相同 • D. 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家产生过影响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21·河北唐山模拟)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商人,因而 他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 东林党人,被阉党迫害致死,这使黄宗羲受到很深的刺
激。这说明这一时期的儒学新思想( B) A.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C.反映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 D.是对祖辈政治思想的继承
(2013·江西九江二模·28)王夫之说,“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亦 废”“倘以尽己之理压伏其欲,则于天下多有所不通;若只推 其所欲,不尽乎理,则人己利害,势相扞格,而有不能推”。 与这一观点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1.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略)
(1)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绝对 权威,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 展。①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② 高 度评价改革家,肯定农民起义。 (3)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 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4)阴阳本源:提出万物皆源于阴阳二气,而不是天 理,否定了理学的理论基础。
(2)影响 “经世致用”是一种反理学思想的一种儒家思想潮流。“经世致用” 思潮将学术研究变成了“实学”,使明清之际的学术文化研究取得前 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甚至可与先秦媲美。“经世致用”之学的务实革 新、求真求是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2021·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
顾炎武(1613-1682),江苏人,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 诗人。青年时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他学识渊博,对 经史百家、天文地理、国家典制、郡邑掌故等都有研 究,其诗堪称清诗冠冕。他能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 路,明、清朝廷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 正,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长理财,他在山西创 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他大力批判宋明理学, 提倡“经世致用”,主张理论为现实服务,以经学济 理学之穷。顾的学术主张和爱国主义精神颇受近代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称赞。北京报国寺西侧有 其祠堂。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肇域志》
高考 真题按课汇编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中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 于率兽食人,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 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此理 解不正确的是
A.君主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含义不同
B.改朝换代只与既得利益集团有关
C.由于阶级属性不同,君臣与老百姓在民族兴亡问题 上是对立的
D.顾炎武具有民主思想
② 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吃饭穿衣即人伦,反 对空谈仁义道德,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二、何处起风雷?
(一)风雷一:李贽
结合绿导,概括: 李贽的主要思想观点。
③ 承认人的私欲,要求个性解放,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 彘。 ——《续焚书·三教归儒说》
二、何处起风雷?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循天下之公”。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 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 民之生死,公也。
——《读通鉴论》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 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 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 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一、何故起风雷?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②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而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 进一步发展。
一、何故起风雷?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③ 思想:宋明理学僵化,空谈义理, 不求实际。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 思想束缚,实现个性自由。
命,试之国计民生,无些生益处,此只谓之嗜好,不可谓之
学。”这番话表明作者( )
A.呼吁挽救民族危机
B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3)
笔记!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一)社会背景(三位思想家共同的背景) (1)明清之交,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激烈。 (2)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人们 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经济,社会上 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 都参加过反清斗争。 (4)思想上, 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西 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 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 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 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 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知识巩固一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 孔子 1、挑战 及其儒家思想 的正 统地位,揭露 道学家 的伪善。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人 的 正当私欲 ,即强调个性发展。 二、体现李贽思想的著作有 焚书 1、《 》; 藏书 2、《 》。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共同 反对君主专制 重视手工业 具时代特 思想 独裁、提倡 和商业,提 色的新思 “人民为主” 倡“经世致 想体系 用” 黄宗 激烈批判封建“工、商、皆 “天下为主, 《明夷 羲 待访录》 民生之本” 君为客” 专制制度 顾炎 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
政治
实践中求 《天下郡 真知 国利病书》
(三)李贽的代表作 《 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藏书》的命名 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 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四)李贽的进步思想简介
(1)阴阳本源:提出万物皆源于阴阳二气,而不是 天理,否定了理学的理论基础。 (2)私欲自然: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自 然,要顺其自然。
高中历史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及答案【重点讲解】一、简析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了陈腐习气。
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人们竞相逐利。
不少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的巢穴。
3.李贽“异端”思想主要内容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
第二,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在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士大夫鼓吹“存天理,灭人欲”李贽痛恨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他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乃“秉赋之自然”。
第三,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
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4.李贽思想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二、简述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出现的原因、思想主张及其影响1.背景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而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专题1.4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解析版)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讲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答案】D【解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D项正确。
2.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
他的这一观点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D.提倡男女平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贽从爱才爱民的客观角度评价武则天,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C项正确。
材料强调统治者爱才爱民与“天理人欲”的束缚没有关系,排除A。
材料强调统治者爱才爱民,无法体现李贽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
材料没有反映经世致用的思想,而是强调统治者爱才爱民,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认识到这属于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注意排除天理人欲、经世致用等干扰信息,即可正确判断。
3.《明夷待访录》写道:“古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作者A.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众治”C.提出君臣平等D.认为工商皆本【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表明作者反对君主专制,A项正确。
高中历史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达标(含解析)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达标(含答案解析)【基础组】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2.(2012·苏州高二检测)“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这一思想( )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B.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C.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D.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2012·济南高二检测)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4.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5.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供利用的思想材料。
下列属于可供利用的思想是(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以“众治”取代“独治”④“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2012·淮安高二检测)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由此形成了(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7.(2012·海南学业水平测试)顾炎武主张:“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将其概括为(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三人行,必有我师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8.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历史第1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达标习题及答案
习题(建议用时:40分钟)[]1.(2015·海南水平测试)有一位思想家,具有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大胆地挑战正统思想。
在其著作《藏书》中,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对历史人物做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
这位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离经叛道”“大胆地挑战正统思想”“《藏书》”等信息可知这位思想家是李贽。
【答案】 A2.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这一观点的社会根是( )A.专制统治的腐朽B.西东渐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D.言论自由的推动【解析】专制统治的腐朽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西东渐为思想方面的原因,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属于社会根,故项正确;言论自由并未出现在明清之际,故D项错误。
【答案】3.(2015·天津水平测试)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出现于( ) 【导号:71640007】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D.明末清初【解析】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答案】 D4.顾炎武主张:“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将其概括为(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三人行,必有我师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梁启超将材料中“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 A5.(2016·太原高二检测)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解析】题干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并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
学案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基础达标]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答案』 D『解析』A项“彻底”说法错误,其仅是挑战了孔子的权威;B项不是李贽的思想,其并没有提出政治主张;C项“道家学说”说法错误,对象应该是宋明理学,故D项正确。
2.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相匹配的是()A.老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董仲舒——“存天理,灭人欲”C.朱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 D『解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观点;“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观点,故A、B、C三项对应不正确;“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黄宗羲的观点。
3.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最早反映了明清时期时代要求的是()A.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政治上要“趋时更新”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
A是李贽的思想,B是王夫之的思想,C是顾炎武的思想,D是黄宗羲的思想,最早的是A。
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
D项属于黄宗羲思想,具有反封建专制启蒙色彩。
A是孟子的思想,B是荀子的思想,C是董仲舒的思想,A、C都是维护君主统治,B是朴素唯物思想。
5.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思想,主要是为了()A.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C.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D.通过继承和创新来发展儒家学说『答案』 A『解析』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
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点图解】【名师点拨】一、辩证看待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表现【历年真题】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解析】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也热衷于出版个人著作,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反映出士人的喜好,与士人的地位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没有反映出个人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文化氛围浓厚,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7.4·浙江高考·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都是反对君主专制,是在思想上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明清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D项错误。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含答案)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C.天下为公D.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
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解答本题时应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
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
故选C 项.答案 C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
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
答案 A3.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CD解析陶渊明、陆修静、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表明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共存共依,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答案 A4.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今版《焚书》书影
古刻本《焚书》书影
◇◇李贽的离经叛道◇◇
★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强调个性发展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 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 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 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 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
小结黄宗羲的思想观点:
⑴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⑵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主张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 ⑶认为农工商皆本。
对黄宗羲的思想的评价: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 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 儒学思想家、诗人。青年时曾参 加抗清武装斗争,他能文能武, 却不走科举之路,明清两朝多次 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 正,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 长理财,他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 庄经营成绩卓越。 他大力批判宋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主张 理论为现实服务,以经学济理学之穷。
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数百人反清,达数年之 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庭屡次诏征,皆辞免。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
★ 其学说的核心是“非君说”——他否定君 主专制,抨击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之状。
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 ……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 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 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为一人之淫乐。 ——《明夷待访录》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 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李贽的“离经叛道” 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李贽
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三世祖 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 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李贽 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 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12岁开始作 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 26岁中举人 。著有《焚书》、《藏书 》等著作。1602年最终以“敢倡乱道, 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 焚毁他的著作。李贽入狱后,听说朝廷 (1588年)夏天又剃头以示和 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 鄙俗断绝,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 “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于是愤 为“异端”、“邪说”。李贽宣 而以剃刀自刎。
探究:古代民本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比较
思想 前提 本质 目的 实现 手段 古代民本思想 封建君主专制 以君为本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轻徭薄赋、清官 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 制度、依法治国 公仆(民主官仆)
官民 关系
三大思 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 不是儒学的新发展? 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 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 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 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 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 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 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 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
D
A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B ④③②① D ③④①②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黄宗羲主张在边境地区方镇,“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
田赋商税听其征收,以充战守之用。
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
……终其世兵民辑睦、疆场宁谧者,许以嗣世”。
其主张意在A.实行分裂割据B.限制君主权力C.彻底否定封建制度D.实行民主政治制度2、(4分)清初,针对明代后期以来“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有学者主张,从注释、辨伪、文字、音韵训诂等方向着手,追寻《六经》、《论语》等先秦儒家经典的本来意义,重建知识与思想权威。
这说明清初考据学的兴起A.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发展B.蕴含着儒学重建的思想C.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思想权威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3、(4分)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其思想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4、(4分)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A.工商皆本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C.平等思想D.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5、(4分)他们在政治上的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哲学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那些大胆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材料强调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的思想色彩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C.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D.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4分)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抑商政策的松动7、(4分)明代后期,汉族与异族、皇权与绅权、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市民与乡绅之间的种种冲突,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思想危机,当时士人普遍紧张与焦虑的是如何回应和疗救这种危机与变化,如李贽、何心隐等士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2018·全国卷Ⅲ·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考点】明清思想观念变迁【解析】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
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注重风气,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答案】D2017年题组(备注:无)2016年题组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解析】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的说法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的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反思传统伦理思想【解析】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6·北京文综·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解析】材料中主要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引起轰动,但无法体现“普遍接受”,故A 项错误;“《论语》《大学》、多部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等信息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引起西方关注,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传播,但没有提及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因而无法体现中西文化交流,而且没有明确交代交流的人群仅限于传教士,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任何信息表明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材料中的“引起轰动”在没有进一步资料佐证的情况下不能被当做“政治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B2015年题组1.(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C2014年题组无二、非选择题1.(2015·安徽文综·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
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魏源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12分)(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14分)【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思想主张【解析】(1)第一小问社会问题,根据材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是不满于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弊端;根据材料”邪教毒烟受之“,结合所学,可知魏源是批评鸦片战争前后面对以宗教、鸦片为代表的西方侵略,清政府不知如何正确应对的现状;据材料“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是针对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的事实有感而发;第二小问主张,结合所学,可以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的思想启蒙等角度分别归纳。
这儿要注意的是,题目问的是各自的主张,前两人因为没有实践运动,显得主张比较明显,而陈独秀的主张如果考生不注意,很有可能答成“新文化运动”,这就不怎么贴切了,应该是从思想启蒙、启迪民智、思想解放的角度来表达比较贴合设问原意。
(2)第一小问趋势,紧扣设问,首先要“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和范围)”,实际上考生要善于利用第一问,因为第一问的题目本身事实上就已经说明了材料主要反映的线索,接着“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其实就是要考生在材料主线的引领下进行知识整合,概括性地表达明清到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演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表达,这里尤其要注意题目设问是“趋势”,不要把各领域的具体史实一一罗列,那就偏离设问本意了;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思考,可以从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反思现实的具体做法、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归纳。
【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4分)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4分)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4分)(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
(6分)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8分)2.(2015·天津文综·14)(节选)(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6分)【考点】(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解析】(2)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其主张为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设问一和设问二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调为学和做学问,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
【答案】(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2分)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2分)(3)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
(2分)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