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ord教案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ord教案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序言本专题突出讲解我国通过三大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期间,有过成功的探索,也有过如文革等重大的失误。

改革开放时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突出在于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专题突出“探索”二字。

第一课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主干知识线索(本课主要讲解的问题)1、过渡时期经济的恢复措施及成效;2、三大改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就、失误、曲折与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1、背景(1)政治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政权的巩固。

(2)经济基础:国民经济的恢复。

恢复经济的措施:①土地改革运动促进农村经济恢复②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促进国营企业迅速发展和城市经济的恢复。

③其它经济恢复措施的实施。

经济恢复的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3)重要力量:国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是人民政权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从而为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基础。

(4)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在国家中地位的确立和提高。

2.指导方针: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内容:“一化三改造”——要在一个相当长..实现国家对农业、...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把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相结合;突出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

“一化三改造”的关系:工业化是三大改造的前提和基础;三大改造是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 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 教案 教学设计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归纳为四个字“多、快、好、省”。有些人害了右倾保守的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在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1958年6月21日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教学流程】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1、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2、看第二单元目录级单元彩页,想一想,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方案一:欣赏歌
方案二:引导学生看单元目录并思考回答问题,由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直接导入。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1958难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请回答:
(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会”是指党的哪次代表大会?用一句话概括这次会议的历史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哪一点上?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着什么问题?(至少罗列二点。)
3、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中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月15日,20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学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学案)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5、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经济建设中曲折发展的历程等是本专题的主要知识点。

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实践:(1)成功实践:①1953-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功起步。

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同时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规定了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面对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周恩来和邓小平着手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出现国民经济复苏回升的状况。

(2)探索中出现失误: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实事求是。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

能够认识改革开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难点:如何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你们对社会主义有什么认识?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自主整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

教师提供指导性问题,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行深入探讨,如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等。

小组讨论并总结所选时期的重要事件、政策及其意义。

各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4. 教师讲解与拓展教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详细讲解。

结合时事政治,分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状况,拓展学生的视野。

5. 课堂小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闻和动态。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 人民版(精品教案)1.doc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 人民版(精品教案)1.doc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人民版(精品教案)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概述世纪年代至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世纪年代至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重难点突破】重点: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世纪年代的经济调整。

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校:崂山八中姓名:解丽丽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本就是一体的,所以,没再按老的方式分开写,只是分条来叙述)1、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过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培养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和学生一起画时间轴和探索简图,形象直观地了解本专题的时间段限、阶段分期及知识结构等,并体会到探索之路的艰辛和曲折,从而对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总结整理的能力。

4、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总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了解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5、结合探索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总结认识及启示。

培养掌握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和方法。

重点难点:1、探索篇是一个重点,其中,形成知识网络及认识曲折性、艰难性是一个难点。

(主要通过一轴一图三版块来突破)2、对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的理解及地位的认识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一定要明白,邓小平理论本身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理论成果。

(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来完成)3、启示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史论结合的原则来突破)教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法、“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方法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十七大报告胡锦涛在十七大上,做了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的报告,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今后,中国人民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回顾历史,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过风,也有过雨,有成功,也有失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充满艰辛和曲折的探索之路吧!讲授新课:从课堂内容和结构上分三大版块探索篇成就篇启示篇探索篇第一步:先确定本专题的时间段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老师一起画时间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专题综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专题的时间段限从1956年底至今,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二、内容标准: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3、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4、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5、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6、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7、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8、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9、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第一轮的单元复习,对本专题的内容已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这个大专题知识网络的构建、理论的理解及情感上的认识,依然存在欠缺。

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本就是一体的,所以,没再按老的方式分开写,只是分条来叙述)1、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过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培养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内容预设课时教学起止时间主备小组成员主备负责人资料收集人预设重点、难点及本质问题学习目标⑴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

⑵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⑶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课型流程要素问题生成课(自主回归复习课、测试训练课)1、明确“三定”,提供支架:“三定”即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可用《导读单》、投影、板书等方式呈现。

“支架”即阅读“九字诀”、相关的学科思想方法、激发自学热情等。

2、学生自学,教师督促:监督和评价自学过程,巡视发现问题,引导及时改善。

3、合作解决,生成问题:学生合作解决部分问题,生成小组共性问题。

4、归纳总结,尝试建构:注重总结并初步建构,逐步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

问题解决课(试卷讲评课、问题拓展课)1、提出问题:呈现问题生成课上生成的重点问题,充分暴露问题产生的原因。

2、解决问题:激发探究欲望、选择以下方式和策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式:独立思考、合作解决、学生展讲教师点拨、教师精讲学生且思且记。

思考策略:获取有效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寻找切入点、链接点等。

3、变式拓展:提供多样化的变式拓展方式,创编习题,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

4、反思建构:引导从多角度反思总结,及时改善,并自主建构思维导图。

综合解决课明确“三定”,提供支架 2、学生自学,教师督促 3、合作解决,生成问题4、解决问题 5、变式拓展 6、反思建构课时课型评价任务学习流程要素,方式、策略1、评价任务的核心是设计学习内容、问题及练习,量适度;问题力求促进学生生成。

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① 1953-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功起步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同时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

② 1956年中共八大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内容:a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 大会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③ 1958-1960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运动,犯了急于求成的严重“左”倾错误背景: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影响:“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群众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1959-1961)。

④ 1960-1966年,开始纠“左”,调整国民经济取得很大成就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⑥ 1966-1976年“文革”时期,“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2.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经验:党勇于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犯了错误,就严肃对待,勇于正视,努力纠正,体现党对国家、人民的忠诚态度和负责的精神。

并且在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

教训: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基础。

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第2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成果。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能够认识到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严重失误。

3、能够明确我国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取得了重大成就。

4、培养正确认识历史现象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调查访问长辈,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

2、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的原因分析,学习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习以各种形式展示具体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遵循客观经济管理,不能盲目求快、急于求成。

2、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严重失误的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3、在这样的探索道路上,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4、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难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的原因以及出现的严重失误。

难点:正确分析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何时确立?标志是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如何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只能在探索中前进。

讲授新课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背景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如何建设有没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党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国际形势: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2、时间、地点1956年9月北京思考: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3、内容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案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袁老一中内容来源:2015年《河南中考》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a.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b.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d.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e.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2.教材分析本单元所讲述的内容时间跨度从1953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

考试出题的频率特别高。

主要考点涉及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内容。

3.中招考点分析近年中考,我们同样应该特别关注第一个五年计划及三大改造等内容。

因为近年来民主法制建设是考试的一个命题热点,所以我们除了要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外,还应该联系到在“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

4.学情分析由于本专题涉及的考点及热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知识点掌握的又不太牢固,特别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归纳能力不强,所以在专题复习时应多加强知识点的巩固与训练。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能说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失误。

能对大跃进、人民公社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3.结果:到________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

专题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案

专题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案

专题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案一、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在中曲折发展.理解三大改造2.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过程:a.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赎买”政策,采用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3)意义: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1)背景:随着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2)主要内容:①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失误表现:958年“大跃进”(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刮“共产风”,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规模)结果给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困难(1959年~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2)失误原因:中共“左”倾错误、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又急于求成。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1)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实现现代化,必须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3)对外开放的决策: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先进经营方法和管理方法。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开辟,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三、经济体制改革.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2)农村改革先锋:安徽凤阳,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广汉,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3)意义: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社 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设计

《社 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背景、过程和重要事件。

(2)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成就与失误。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学会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重要举措,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教训。

2、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复杂历史现象和矛盾。

(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启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视频,引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主题。

提问学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的经济状况?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新课讲授(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背景①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强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②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如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落后等。

(2)“一五”计划①讲解“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②展示“一五”计划期间的重要建设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③引导学生分析“一五”计划对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教学环节的引导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材料,提高答题能力。

活动三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小结,梳理知识点,并针对性地进行错题订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格式的规范性,避免出现错乱和重复的段落。

同时,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需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生思考,教师点拨,典型案例,再次点拨
在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检测题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核对答案,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拨和分析。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再次对学生的答题方法进行点拨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巨大变化,让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更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同时,教师应该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因此,每位学生都应该努力研究,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活动三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考题,让学生再次思考和总结所学知识,并与学生共同核对答案。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教师应该再次对学生的答题方法进行点拨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归纳总结的技巧。

初中历史_复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复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八年级历史课本下册1-7课)环节一:投影展示上一课复习重要问题,学生默写,互批,老师抽部分学生面批,反馈。

问题如下:1.状元实业家?提出?口号,创办?企业。

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一战期间迎来了?阶段。

3.我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1872年创办的《?》。

4.我国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年创办的?。

5.我国废除科举制是?年。

6.聂耳的代表作是《?》情境导入:展示两会图片,引出本课复习。

板书课题。

环节二:知新学1.整体感知:通过小游戏(大事上轴)来明晰本课主线。

让学生弄清本主题涉及到的重要事件,理清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后因果联系等。

2.中考考情分析:通过让学生阅读导学案中中考考情分析,让学生明确中考考什么?怎么考?3.自主建构:小组内探讨完善复习丛书P119“自我建构”部分,并把掌握不熟的知识点自主强化记忆一下。

(6分钟)4.竞赛展示:图说历史游戏规则:全班分两组,老师展示图片等,小组成员抢答,每答1个信息加1分,得分多者胜。

环节三:巩固学精讲精练:老师将本专题涉及到的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进行点拨强调。

(只要是从近几年试卷分析中提炼归纳)。

同时针对近几年枣庄市中考题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归纳解题方法技巧。

重点1:开国大典(我国国庆节由来)时间?历史意义(内3外2)?试想:美国国庆节的由来?法国的呢?重点2:三大改造:对象?方式?完成时间?意义?疑点1:土地改革:土改后土地是私有还是公有?易混点1:一届政协和一届人大易混点2:一五计划和中共八大的内容比较易错点1:西藏和平解放:西藏代表?意义?易错点2:模范人物:难点1:十年探索左倾错误原因和启示难点2:十年文革带来的启示环节四:拓展学1.总结建国后农业四次变革。

2.如果你是两会代表,通过本课复习,你能对当今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什么建议?(提示:可从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和涌现出的模范人物角度思考)学情分析我们这届学生八年级不是我带上来的。

2.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教案

2.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教案

2.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2.3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辨别图片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楷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3.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标签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张家口十九中学李云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巩固新中国的措施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3、知道我国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4、理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5、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6、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欣赏每首红歌,感受历史,重温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的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2、认识到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3、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我国的民主法制得以健全。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但是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反思。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设历史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歌曲能反映一个时代发展的主题。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实现大团结……”这是某一时期非常流行的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最可能流行于哪一时期?生答:新中国成立初期请各小组把这一时期的相关知识点归纳出来。

新人教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word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word复习教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知道我国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3、理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5、归纳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先进事迹6、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过程与方法:1、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等材料,增强学生材料解析的能力2、设置“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文革”的闹剧重演?”等问题,培养学生客观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师生共同分析2011年中考真题,提高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的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2、认识到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3、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我国的民主法制得以健全。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但是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反思。

复习重点: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2、三大改造的途径与实质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的原因及出现的严重失误复习难点:1、如何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及其留下的经验教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创设历史情境,引入课题。

考点一“一五”计划(1953—1957年底)出示“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引导学生分析从表格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目的:我国的工业水平落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学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学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学案初稿主备人:高晓奎【复习目标】(标★的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你可一定要特别关注啊!) 1、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2、“一五”计划制定的时间、基本任务、取得的成就?★3、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以及完成的意义?★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通过的会议、性质及作用? ★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内容?(时间、过程、后果) ★7、“共和国的脊梁”中三个先进代表人物的事迹,学习他们身上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自主复习一、社会主义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整体回顾——感知目标(二)联系课本和知识网络,自主复习第4、6课(三)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

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受到“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

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请回答:1、“急躁冒进的错误”和“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指的是哪些事件?2、结合材料回答:你认为出现这些失误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图说历史:、一五计划的实施(时间、基本任务、取得的成就) 、三大改造的完成(内容、实质、意义) 、1954年宪法的颁布(时间、会议、性质、作用)123、6、下面的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知识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

图一图二①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

图二是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后行驶在公路上的车队。

这些成就出现在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②以上图片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校:崂山八中姓名:解丽丽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本就是一体的,所以,没再按老的方式分开写,只是分条来叙述)
1、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过程、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培养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和学生一起画时间轴和探索简图,形象直观地了解本专题的时间段限、阶段分期及知识结构等,并体会到探索之路的艰辛和曲折,从而对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总结整理的能力。

4、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总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了解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5、结合探索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总结认识及启示。

培养掌握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和方法。

重点难点:
1、探索篇是一个重点,其中,形成知识网络及认识曲折性、艰难性是一个难点。

(主要通过一轴一图三版块来突破)
2、对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的理解及地位的认识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一定要明白,邓小平理论本身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理论成果。

(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来完成)
3、启示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史论结合的原则来突破)
教法
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法、“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方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十七大报告
胡锦涛在十七大上,做了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的报告,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今后,中国人民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回顾历史,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过风,也有过雨,有成功,也有失误,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充满艰辛和曲折的探索之路吧!
讲授新课:
从课堂内容和结构上分三大版块
探索篇
成就篇
启示篇
探索篇
第一步:先确定本专题的时间段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老师一起画时间轴。

图一
第二步:请同学们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
1、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了哪些探索?
2、这些探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步: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1)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
(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3)文化大革命(1966——1976)
(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并从此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四步:从刚才我们对不同时期进行的探索可以看出,有成功的,也有失误的,我们如何用图示表现这个过程?
图二
第五步:通过图示得出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探索具有艰难性、曲折性。

成就篇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虽然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但是,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步: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说成就
如:香港、澳门回归;申奥成功;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嫦娥一号;大庆油田的建成;APEC会议;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颁布《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然后提示同学们找出不同时期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这些成就分布在好多单元中,要善于归纳。

第二步:提示同学们找出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哪些英雄及模范?它们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步:重点指出,刚才我们所列举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引自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而这一理论的出现,是我们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四步:下面我们归纳一下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1、1978年底,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强调指出: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我们将在这条康庄大道上继续前进!
启示篇
通过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探索的过程及成就,你得到哪些启示?
第一步:教师先举例引导(结论的得出,要有一定的史实做支撑,不能空谈道理,也就是要注意史论结合)
如:从中国建设之路探索的曲折过程,再结合东欧各国及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巨的、复杂的、曲折的。

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步:然后由学生结合不同时期的探索,说出自己的认识和启示。

教师适时地引导。

1、认识到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马列主义理论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要学习外国长处,但不能照搬外国经验。

要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艰辛,我们要继承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6、通过对建设之路探索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党,又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错误的党。

教师进行最后总结:
师: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过程中,我们既有凯歌高奏,也有艰难曲折,既有成就,也有失误。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段探索之旅吧!
学生应能回答出本课的主题:曲折中前进
布置作业:
让学生走近身边的历史,利用课余时间访问自己的长辈,请他们谈谈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中的经历和见闻,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建议:可采用各种文体,如访谈录、散文、小小说或诗歌。

感悟与反思:
感悟: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后面,跟着的是一个个会思考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传道”。

也就是历史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学习历史要遵循的原则、方法,还有创新的思维。

这就是我准备这节课最大的感悟。

当然,这需要量的积累,这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会是“曲折中前进”的过程。

反思:
1、复习课内容多,要达到的目标多,且基本上都在课标要求之内,比如本课的三个版块,每个版块中都包括太多课标要求的内容,那么,这样的专题复习课的教学重点如何确定呢?重点太多的问题如何解决?
2、本节课容量大,一节课完成有些紧,如果非要在一节课内完成,哪个环节可以瘦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