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4-8讲)
教育心理学说服 PPT课件
2、态度的特点
①社会性:指态度不是先天遗传的素质,而是 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倾向,是社会实践的产 物,是社会影响的结果。
②针对性:指态度总是指向具体的目标。态度 可能暧昧,但绝不会抽象存在。生活中的一 切事物都可能成为态度的对象。
③协调性: 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其构成要素 通常是协调一致的。协调性越好,态度越 稳定坚决。人们对不同事物的各种不同态 度总称为态度从。其中联系密切、彼此协 调一致的态度称为态度群。
态度
认知风险 道具效应
(一)说服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可信度
• 信息本身的可信度 • 信息源的可信度 • 说服者的可信度 ●专业性●可靠性
2、说服者的意图
• 没有人愿意被别人说服,因为那意味着自己 错了。一旦知道有人要说服自己,就会出现 防卫心理。说服者应尽可能不让对方知道自 己的意图,在对方没有防备心理的情况下, 比较容易说服人。
• 说服工作是人对人的工作,其有 效性主要取决于两大方面:
▲对人的心理的认识 ▲对说服方法的把握
• 说服心理不探讨人的一般心理和具体的 思想工作内容和方法,它主要研究说服 的心理基础、说服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影响说服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等,为思 想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说服工作就是改 变或巩固人的态度的工作。心理学的态 度理论是思想工作的心理基础。
④稳定性:态度一旦形成就会稳定而持久地 发挥作用,不易改变,只要该事物出现, 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反应,久而久之,就 成为人的个性的一部分。
⑤间接性:指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不能直接观察到。人们观察到别人的态度, 是通过别人的言行活动推知的。态度与行 为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非简单的一 对一关系。
3、态度的形成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记忆与遗忘讲课文档
(2)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②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低度学习) 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④识记者的态度
第二十四页,共45页。
1
回 忆
0.9
正 0.8
确 率
0.7
0.6
0.5
0.4
0.3
0.2
0.1
0
系列位置效应
Recall Rate
项目顺序
第二十五页,共45页。
遗
遗忘
忘
第三十二页,共45页。
(一)瞬时记忆
1.定义:瞬时记忆又叫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 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 记忆。研究较多的是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
图象记忆是最常见的一种感觉记忆。当作用于视觉器官的图像刺激迅速 移去后,图像随即在视觉通道内被登记,并保持一瞬间。
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夸张。
第十八页,共45页。
(三)再现(提取)
1.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 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再认可分为感知水平的再认和思维水平的再认。 影响再认的因素:
(1)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2)时间间隔; (3)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4)个体的经验和期待;
与主体当前的需要的关系所决定。
5.动作记忆: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中的信息保持和提取都较容易,也不容易遗忘,它在人 们的社会各领域的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页,共45页。
形象记忆
第七页,共45页。
语义记忆
第八页,共45页。
情绪记忆
教育心理学第4章认知派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 三、对托尔曼学习理论的评价
• 1、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 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
•
他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
目的性,这些思想对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二 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6、学习的条件:认为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价值,重 视学习的内部条件
8
三 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 1、贡献:
• 总的来说,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有重要的贡献, 它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 (组织活动)而实现顿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试误 而形成的联结活动,主张从问题情境的整体出发去 知觉、学习、记忆,反对刺激-反应学习;它的知觉 组织原则对学习和记忆问题有很大的作用;它提出 的顿悟学习,不同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并且 对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加以批判。顿悟学习理论是它 对心理学的最大的贡献。
• “认知地图”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不仅包括事件的简 单顺序,而且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是情境 整体的领悟,在头脑中产生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1模3 型,它使有机体在环境中的活动不受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约束。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 5、学习过程: • 对于学习的过程即认知地图的形成过程,托尔曼认
• 他们的先驱性研究成为当今认知心理理论的经典。9
三 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 2、不足:
• 他们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带有严重 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 有些批评者认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太多,以致牺牲了适 当的实验研究和有经验支持的资料。也有的批评者认为,格 式塔学者的实验不如行为主义理论家的实验,因为他们的实 验缺乏对变量的适当控制。也有的批评是认为这个体系缺乏 生理学假设的支持,也没有规定出生理学的假设。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第四章技能的形成与培养一、不定项选择题1、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观念性B、客观性C、外显性D、简缩性E、展开性2、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的有()。
A、记忆B、准确地示范与讲解C、必要而适当的练习D、充分而有效的反馈E、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3、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的阶段是( )。
A、活动的定向阶段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D、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活动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三阶段( )。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D、物质活动E、内部言语阶段5、吹拉弹唱属于().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6、下面对操作熟练的动作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动作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B、动作间高度协调、连贯C、各个动作间的干扰消失D、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是视觉的专门控制E、疲劳感、紧张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7、根据动作对环境依赖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B、自由体操C、汽车驾驶D、游泳E、跳水8、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闭合型与开放性操作技能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9、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B、整体与部分练习C、模拟与实际练习D、过分与适度练习10、下面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是()。
A、跳水B、弹琴C、驾驶汽车D、游泳E、自由体操11、下面属于连续型操作技能的是().A、打字B、骑自行车C、跑步D、滑冰E、开汽车1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13、下面属于粗放型操作技能的是()。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一)身体的发育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
其中,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结构(1)脑的重量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25%,而这时新生儿的体重仅是成人体重的5%。
之后,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
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神经纤维婴幼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3)大脑皮层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在5~6 岁。
2.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 个小时,3 岁时可减少到14 个小时。
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并逐步培养起一些生活习惯。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属于此阶段。
这时他们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的刺激物。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 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对少数词做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岁至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婴儿的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具有概括性,即词可代表一类事物。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能力 (1)
智力三维度的内容
吉 尔 福 特 的 三 维 结 构 理 论
4.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 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同 的发展趋势提出:流态智力和晶态智力。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 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大部分是先天的,依赖于大 脑神经解剖结构。它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较少受文化 和知识的影响,一般人20岁以后,液态能力发展达到顶峰, 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 晶态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指获得语言、 数学知识的能力。它通过文化经验而获得,主要取决于后 天学习,如语言的词汇量和数学能力。晶体能力一生中不 断发展,只有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 两种智力包含在任何一种智力活动中,很难分开。具 有相同经历的人,流体智力高者,晶体智力发展较好。
而强烈的认识兴趣 ,有较敏锐的观察力和集中的注意力 ,有较强的记忆力 ,有探索精神和顽强意志,有坚持性,勤奋且进取心强,不易受到具体情 境的局限。
②比例,大约占人口的1%
(二)低常儿童
低常儿童是指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 平,并有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的儿童。 特点:①智商明显低下
(二)联系 能力与知识、技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知识、技能和能力都是人自我调节机制的重 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作用保证人的活动顺利完 成。 2.一定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能 力制约着掌握知识的快慢、难易和巩固程度,影 响人们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3.掌握知识、技能又会促进能力的发展。知识、 技能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知识就 是力量,无知就是无能。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 积累,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教育心理学讲义
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知识 2第一章心理学总论 2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2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的常识知识 4 第二章心理过程与教学 5 第一节注意与教学 5第二节感觉、知觉与教学 8 第三节记忆与教学第四节思维与教学第五节想象与教学10 12 15第二编教育心理学 16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16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16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6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学生和教师心理 18 第一节学生心理 18 第二节教师心理 23 第三章一般心理学 24 第一节学习心理导论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四节建构学习理论第五节人本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动机理论26 27 32 36 37 3817第四章分类学习心理 43 第一节知识的学习 43第二节技能的学习 45第三节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47 第四节学习策略 48 第五节品德的形成49 第五章教学心理 53 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三节学习评定第一编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心理学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53 53 53二、心理学研究对象划分标准之一--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一)心理过程1、概念: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2、分类: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2)情绪情感过程(情)--对外(客观事物) 或对内(自身的)产生的态度体验(3)意志过程(意)-- 从内到外 3、解析:(1)认识过程。
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2)情绪过程就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举例: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等(3)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感谢观看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育
笔记
第版
笔记
第章
内容
认知
笔记
教材
心理学 目标
知识
教育
学习
教学
复习
性质
习题
问题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皮连生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第4版)的考生,也 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师生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 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 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但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 内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 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 皮连生著《教育心理学》(第4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 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教育心理学》这一经典教材 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 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主要对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 育心理学》(修订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本书的 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师讲授教育心理学的讲义和上课笔记,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 参考书,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基本遵循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教材的章目编排, 共分17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主要根据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并参考其他教 育心理学教材整理了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结合该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对课后思考题进 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教育心理学课件之4 认知加工过程
18
在音乐家45分钟的演奏过程中, 只有7个人真正停下来听他演奏。
19
地铁口的这个音乐家原来就是Joshua Bell,
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小提琴手之一!!!
20
Joshua Bell
• 中文翻译:约书亚· 贝尔 • 经历:
– 美国小提琴家,受业于吉戈德(Josef Gingold)。 – 1981年,14岁就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 – 在科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与美国各大乐团合作 协奏曲,也参加室内乐演出。 – 其演奏追求音色的表达与细腻的层次显示,在室内乐 方面似有更好的表现。
人对客观物质 现象延续性(长 短)和顺序性( 先后)的反映 延续性:一分 钟、一年 顺序性:第一 节课至最后一节 课
对物体静止和 运动以及运动速 度的知觉 个体对物体空 间位移特性的反 映
52
深度知觉
• 视崖实验
– 沃克和吉布森(Walk & Gibson,1961)曾进行了一项 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即“视觉悬崖”的实 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
• 活动任务的复杂程度 • 知觉方式:整体&部分
40
注意的稳定性
• 含义:
– 又称持久性,指在一定事物或某项活动上,注意能持 续的时间以及该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 狭义稳定性: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维持的时间 – 看电视、读一本书 • 广义稳定性:注意的具体对象可以变化,但注意指向活动的总 方向始终不变。 – 查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撰写文章。。。
– 过程:告诉参加考试的被试自我服务偏差的表现
• 自我服务偏差: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努力等),将 失败归因于情境因素(任务难度等)。 • 表现好的被试认为考试效度高,表现差的被试认为考试效度低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迁移-PPT课件
其迁移的效能,学习与教学才能省时省力。否则 迁移效果小,甚至会阻碍迁移的产生。怎样才能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呢?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其标 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 1、结构化 • 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 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 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只有结构化的教材, 才能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重构教材结构,进而构建 合理的心理结构。
7
二、共同要素说
• (一)代表人物: 桑代克、吴伟士 • (二) 主要观点: •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
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 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 • “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 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8
三、经验类化理论
• (一)代表人物: 贾德 • (二)主要观点 • 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
上产生的,即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认知结构是迁移的中介变量。 认知结构是通过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
组织的、适合当前学习任务的知识体系。
13
•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 ①可利用性: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
供利用 • ②可辨别性:学习任务与原有观念的可以辨别的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讲总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45*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
*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48(本教材)▪总论--阐述学科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等。
▪学习理论--介绍有关学习的理论,揭示学习的本质及规律。
▪学习心理--阐述学生的认知、动机、迁移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各类型的学习--阐述知识、技能与社会标准等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培养。
▪教学与管理--阐述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及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二、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P3◆19世纪政治、经济及教育的发展◆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2〕心理测量运动的兴起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10▪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美国-桑代克〔1903〕的《教育心理学》▪〔包括三大卷〕▪第一卷《人类的本性》▪第二卷《学习心理学》▪第三卷《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10▪1、单向道时期〔20世纪初〕▪2、死胡同时期〔20世纪中期〕▪3、双向道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
▪〔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回忆▪教育心理学经历引进、吸收、消化和初创的过程。
▪三个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以后的时期。
▪在中国作为独立学科的起源:20世纪初,廖世承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教育心理学课程。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58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P61▪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Personal,social,and emotional
shame and doubt.
Erikson’s Eight Stages(stage 3)
Initiative vs. Guilt
Early Childhood
Child learns to begin action, to explore, to imagine as well as feeling remorse(自责) for actions.
Positive resolution - strengthens ego. Negative resolution - weaker ego results. Viewed positive/negative as a ratio. When the crisis characterizing a stage is
The Life-Span Approach: Erikson
Basic assumptions – Neopsychoanalytic: previous life experienc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shaping personality – Epigenetic principle: genetically determined unfolding of maturation; HOW we turn out is a function of social/environmental forces and experience in interaction with genotype.
Characteristics
Approximate ages 4 to 5 years. Notable changes in motor skills, use of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认知策略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6章认知策略的学习6.1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认知策略的含义;2.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三个概念间的关系;3.对常见的几种认知策略进行分类;4.陈述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5.为认知策略的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6.2复习笔记一、认知策略的性质与分类(一)认知策略的性质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来看,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整其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内部控制过程。
从学习的结果来看,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或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指向的对象是学习者自己的内部认知过程。
(二)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1.定义元认知(反省认知、后设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认知。
学生对自己思维的这种反思叫元认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设置学习目的、评估达成目的的进展情况、选择调整其他策略运用的策略。
学习策略(有时简称为策略或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为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而制定的认知计划。
2.异同(1)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异同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对内调控;不同点在于功能不同,即元认知策略负责完成对内调控中的设置目标、监督进展情况及调整策略运用的功能。
(2)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异同相同点是可使学习者对信息加工有更好的控制;不同点为学习策略的外延大于认知策略的外延。
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本质上虽没有区别,但学习策略包括的内容更多,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都被包括在内。
(3)学习策略的分类麦基奇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类。
如下图所示:复述策略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自我计划策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自我监察策略自我调控策略时间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状态管理策略社会支持管理策略(三)认知策略的分类1.根据所支持的学习过程的阶段分类,如下表所示:学习过程支持策略选择性知觉突出、划线、先行组织者、附加问题、列提纲复述释义、做笔记、表象、列提纲、组块语义编码概念地图、分类学方法、类比法、规则/产生式、图式提取记忆术、表象执行控制元认知策略2.根据适用的范围分类(1)专门领域的认知策略:指适合特殊领域的认知策略;(2)一般的认知策略:指跨学科领域的认知策略。
教育心理学-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大学生认知发展、自我意识发展和价值观的发展特点(二)熟悉大学生认知发展过程、自我意识的特点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三)掌握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价值观的教育途径;二、知识点简析(一)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1.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2.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分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大学生的思维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思维主为转化。
1.形式逻辑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客观性和确定性,较少注意事物的个别性、相对性和运动性。
2.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间的相互区别,也反映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相对运动;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三)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展特点从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规律上看,价值观的形成可分为:1.对价值的自由选择阶段;2.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3.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三、重点难点提示(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教育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3)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发展心理学家把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称为“第二次心理诞生”)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3)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二)价值观形成的标准路易斯认为以下7条标准可以评价价值观的形成:第一,自由地选择;第二,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第三,对每一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第四,珍视与珍爱;第五,愿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第六,根据选择行动;第七,以某种生活方式不断重复;(三)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价值目标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更加注重实际;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友情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一些传统价值观提倡的手段,如“甘作人梯”“谦虚谨慎”“委曲求全”等方式和手段已不为大学生所看重。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答)(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社会环境作用大)(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即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了解)(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了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而且影响深刻。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我国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重点)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_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本章目标:
1.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学习 的一般过程、概念学习与原理学习的含义。
2.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3.能够根据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内外条件促进其学
习。
4.能够根据概念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促进其学 习。
本章重难点:
(四)促进概念学习的条件
促进概念学习要充分考虑概念获得和运用两个环节, 还要考虑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
1.提供概念范例 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 3.消除错误概念 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1.提供概念范例 范例指能够代表概念的典型事例,提供适当范例
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进行有效教学的关 键是提供一组范例,这组范例既可以有概念原型,以 便告诉学生这个概念是什么,也可以有反例,让学生 了解这个概念不是什么。
学习过程:
1.注意:引起学习的有意注意。 2.期待: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建立起将会学到些 什么的期待。 3.回忆已知的有关信息:激活与学习目标密切关联的 先行知识。 4.对新信息的选择性知觉:呈现新的知识。 5.编码:促进精加工和组织,使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 知识结构中去。 6.检索与反馈:及时使学习者将学习到的知识表现为 外部行为。 7.强化: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提供反馈信息。 8.反应与保持:在某一单元或某一部分的学习完成后 为了解保持情况进行测验与评价。 9.保持与迁移:提供多种练习以促进将学习结果应用 到各种场合。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安德森(1988)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及其命
题网络来表征。 1.命题被认为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信息基本单
位,与观念是同义的。每个命题都由两个成分构成, 一个成分是论题,一个成分是关系,论题可以是命 题中的主体、客体(对象)、目标、工具、接受者 等。关系是用来限制论题的。一个命题中只有一个 关系,但可以有几个论题。如:“鸟有翅膀”是一 个命题,鸟和翅膀是两个论题,有是两个论题的关 系。 命题不同于单词和句子,命题表现的是观念本身, 人脑中储存的正是命题。一个句子可以是一个命题 也可以是多个命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学习者必须凭借反复的练习与经验,才有可能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可以凭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的发生。
当人们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即可推知学习已经发生了。
有时,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些一般性的知识经验和行为准则,这类学习不一定在人们的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却影响着人们在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即它们改变了人的行为潜能。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人们学会的有些技能几乎终生不忘。
习得的知识观念虽然有时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遗忘或被以后新的学习内容所干扰,但保持时间仍是比较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另一种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
学习也离不开个体成熟的影响,只有个体具有一定的成熟准备时,经验才会发生作用。
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只有通过反复练习、训练,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由于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长期以来,心理学家把从动物学习的实验中找出的一些规律用以解释人类的学习过程。
但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知识的学习及迁移
编辑ppt
• 序位效应 • 指在多个项目连续出现的情境下,各项目
因其在序列中的位置不同,而影响到学习 后的记忆。如看完一张榜单,榜首易记, 榜尾也易记,中间人的姓名就不容易记忆, 这就是序位效应。
编辑ppt
• 闪光灯效应 • 指引人震撼的事件,容易使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 多年前,曾有心理学家做出调查,在美国第十
• 核对结果时发现,错误最多的就是同义词, 原因是它们的意码相似所以容易发生混淆。
编辑ppt
• 意义识记 •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 一只鹅和两条蛇在公交车上谈生意是哪个英文
单词? • business • 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
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 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这样的识记效果更 好。
编辑ppt
• 感官记忆重在集中注意 • 人物或事件满足什么条件才更容易引起人
们的注意(无意注意)呢? • (1)熟悉度 • (2)新奇性 • (3)重要性
编辑ppt
• 熟悉度 • 早晨一打开报纸,就发现一朋友的名字,
便立刻引起我的注意。 • Situnivery不认识?当然不会引起注意。 • 再来看university,哦,原来如此!
编辑ppt
例:“识别三角形” 如果: 已知一个图形是平面的, 且该图形有三条边, 且三条边是封闭的, 那么: 此图形为“三角形”, 并说出“三角形”。
编辑ppt
2.产生式系统 多个命题会构成命题网络,多个产生式会构成产生式系 统。 简单的产生式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而许多任务需要完成 一连串的活动,因此,需要许多简单的产生式。经过练 习,简单产生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这种产 生式系统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书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 有趣、符合孩子的趣味 • 优美、体现文字的魅力 • 有思想,学生读了能有收获 • 符合孩子的思维水平
二、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的本质是让学生多经历,多体验。为什么 艺术家要采风,为什么一个歌唱演员技巧高明却无法打 动人,因为体验,还是生活体验!体验本身就是人生中 的一笔重要的财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生命的质 量。人生为什么丰富,因为我们有体验;人生为什么难 忘,因为我们有体验!
• 在实验中桑代克发现,学习过程具有渐进性。饿猫 最初的尝试中有许多任意的、无关的行为,浪费时 间很多。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多,解决问题所花费的 时间逐渐减少。这一过程是渐进、缓慢的,而不是
顿悟或飞跃式的。
所以学习是一个尝
试与错误的过程。
这一学习理论被 称为 “试误说”。
•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中没有观念的作用,不含 有任何推理或思维的成分。虽然就其形式来讲,人 类的学习比动物的学习要复杂得多,但
第七讲
如何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
——学以致用
行动的和看风景的
一、读万卷书
让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事情比读 好书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更大。书是人类智慧文化的结晶, 好书的作者将其人生经验和思考写成书,读书的过程就是和 作者对话的过程。读书还有心灵指引的作用,书中有好恶, 有价值观。书中还有思维和表达方法,读书的过程中,学生 能够体会作者的思路和起承转合,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与表达水平。
• 在相当程度上儿童的发展就是社会化的过 程,不得不重视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
社会文化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 大量的“素材”
一个之前从未去过医院的小孩子正躺在小儿科的病
床上,这时从床头上方的对讲机传来值班护士的声音:
“你好,Chelsea,你还好吗?需要什么帮助吗?”小 女孩很迷惑,没有出声。护士又重复了一遍,但小女孩
红霞的妈妈知道老师说得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要,但是,提高思维 能力?什么是思维能力?怎么提高思维能力呢?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辨别能力 2.丰富学生的记忆与积累 3.促进学生的理解与领会 4.鼓励学生应用与实践 5.激发学生反思与创造
观察与辨别力
• 聚而不僵 • 广而不散 • 细而不碎
记忆与积累
还是没有回应。后来,护士一字一句地说:“Chelsea, 你在吗?请讲话。”小女孩试探着回答:“墙壁你好,
我在这儿。”
医院是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小女孩与这个情境中的若 干因素进行互动,进行着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同化与顺应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在以往经验上“建构”的过程。
社会文化影响着儿童的发展轨迹
研究者(Kevin Miller,1995)测试来自伊利 诺伊州香槟城和中国北京的3-5岁儿童,让每个儿童 尽可能多地数数。3岁儿童没表现出文化差异,但到 了4岁,中国儿童开始显示数数优势 ,这种优势到5 岁会更明显。尽管几乎所有儿童都可以数到10(美: 94%;中:92%),但只有48%的美国儿童能数到 20,而中国儿童却有74%能做到。一旦儿童可以数 到20,那么对数到100就不存在文化差异。
以下几种心理 品质对于孩子 的品行很重要
•善良 •宽容 •谦逊 •中正 •真诚
个体的品行表 现在三个层面
•知识层面 •态度层面 •行为层面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行
• 小处着手,细节培养 • 师长的示范、榜样作用特别重要,师长也需要不断地
学习、改进 • 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很重要,关注“重要他人”的影响 • 尊重孩子,自尊的孩子才能尊重别人。
第六讲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心理学的角度,个体的行为习惯是一种“反 应定势”,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是后天环境影 响及教育的结果。
一个人可能“品行”端正,是个好人!但其某 些行为习惯却令人“不敢恭维”,这会对一个人产 生很重要的影响。
良好行为习惯的经典解释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 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本是儒家提倡待 人接物的准则。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 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
语·学而》 )
在好的、层次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个体的行 为习惯要求就越高,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 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能力与文凭。
• 守信用 • 尊重他人隐私 • 注重他人和环境利益 • 温和谦让 • 独立坚强 • 集体主义 • 节制 • 专注与坚持
• 桑代克认为,“选择与联结”不仅可以解释动物的 学习过程,也可以解释人的学习过程,甚至可以推 广用于解释一切心理过程。桑代克承认人类的学习 较之动物的学习要复杂得多,但他认为人类的学习 也同动物一样是基于本能。当学习者面临一个新的 情境时,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学习者必须通 过不断地尝试错误,从多种可能的本能反应中,选 择一个反应与情境形成联结,联结的形成意味着学 习过程的完成。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安排情境, 控制反应,使学习者形成适当的联结。
• 兴趣很重要 • 重要的东西还是要记忆,将记忆与欣赏相结合 • 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理解与领会
理解与领会是非常核心的思维技能,在整个思 维链条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理解来自问题的驱动,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 理解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需要新旧知识之
间的联系 • 概括、抽象和推理是理解的核心思维过程
社会文化的影响是直接、深刻、 包围性的
这与班 杜拉的 社会学 习理论 有何不 同?
盐湖城:
21个月的小男孩桑迪和妈妈在玩一个装有小玩具娃娃的玻璃瓶。 桑迪的妈妈举起瓶子,兴奋地叫道:“这是什么?它里面有什么东 西?”然后指着瓶子里的小玩具娃娃:“它是小人吗?”当桑迪把瓶 子推到时,妈妈在一旁建议道:“你能打开瓶盖吗?”
应用与实践
• 整合、巩固所学知识 • 将书面知识实践化 • 获得课堂中没有的知识与技能
反思与创造
•每个人天生就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标准答案很危险 •不要以成人的思想笼罩孩子的思想
第五讲
如何培养学生的品行
——道德与社会性发展
一个人的学问和能力表现了这个人 “力量”的大小, 而这种力量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还要看它用在什么地方,一 个人的品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力量的方向。因此,才干 和能力决定的是一个人能发挥多大的力量,而品行决定了这 个力量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前者决定力量 的大小,后者决定力量的作用和价值。
1928年,他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 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这一观点同他的环境决定论 主张是一致的。这部书站在行为主义的立场上,给儿童的养育实践提出 了许多严厉的告诫。他提出,父母永远不要:
拥抱和亲吻儿童,永远不要让他们坐在你的膝盖上。如果必须的话, 那么当他们说晚安的时候亲吻他们的额头一下。早晨起床后和他们握握 手。如果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就在头上轻拍一下, 以示赞扬……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可以多么轻松地客观地对待他们, 同时又不失你的慈爱。你会为以往的那种令人作呕的、多愁善感的养育 方式而感到彻底的羞愧。
第四讲
怎么让学生变得更聪明?
——提高学生的思考力
红霞现在上四年级了,和多数同学一样,也报了奥数班。红霞是一 个非常用功的孩子,每天做奥数班周末留下的题目都要1个小时左右,但 做得非常吃力,老师教过的照猫画虎可以,但题目稍微变一点就又不会 了。妈妈看在眼里也是觉得很心疼、又很无奈。奥数班分为快班和慢班, 老师通知红霞的妈妈由于几次考试红霞成绩都不好,要把她调到慢班去。 周末妈妈带着红霞见到老师,红霞拉着老师的衣角埋着头说:“老师, 您别把我调到慢班去,我一定好好做题,下次我一定好好考。”看到这 个情景,妈妈的眼泪都快冒出来了。老师对红霞和她的妈妈说:“我知 道你非常用功,你也很听话,但是要想有进步,不仅是刻苦就行的,你 得多动脑筋,发现这些题目的规律,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做万般事
世界是一本书,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让学生参加社会实 践活动,旅游,社区服务,做志愿者。
实践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整合各种学习成分最有利的 过程。有时老师和家长会觉得奇怪,学生在课堂上是条虫, 课下却是条龙。有时家长会抱怨孩子:“你净整那些没用的, 将这个劲头用在学习上多好”,有时还会对学生横加阻拦, 打击孩子的兴趣,破坏孩子干喜欢的事情的条件。一旦孩子 真的对这些丧失了兴趣,这才是最大的损失,他也不太可能 就对学习感兴趣了,甚至有可能憎恨学习,因为感觉到是因 为学习不让他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行为主义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 桑代克使用旧的条木箱和木棒 设计和建造了基本的迷箱,用 于他的动物学习的研究。为了 跳出迷箱,动物不得不学会操
作一个门拴。
• 在一个系列的实验中,桑代克把 一只被剥夺食物的猫放到一个迷 箱中。迷箱外面放着食物,如果 猫从箱中跳了出来,就可以获得 食物奖赏。这只猫必须拉动一个 杠杆或者一条链子,或者必须进 行一系列动作才能拉动门拴,打 开箱门。
如果孩子做错了,给他们不令人 满意乃至引起痛苦的回馈,这样的行 为就会逐渐减少;如果孩子做对了, 给他们另人满意的回馈,这样的行为 就会逐渐增加。
你对行为主义就学习和行 为改变的解释作何评价?
思考:
人和动物面对 奖惩的反应有 什么不同?
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 社会文化不仅影响着儿童的发展,社会文 化本身就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的 基本依据
第八讲
怎么运用奖励和惩罚
——改变个体的重要方法
为什么?
在一个院子里,一位老先生的邻居们大多有一些十来岁 的孩子。孩子们每每聚在一起时,总是追逐打闹、嘻嘻哈哈、 吵声震天,使得这位颇需休息的老先生大受其苦。面对孩子 们的吵闹,屡次出面干涉却全然不起作用,孩子们很快就在 游戏的兴奋中把“吵闹会影响他人休息”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老先生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把孩子们叫到 身边,告诉他们:他的听力不太好,但又想分享他们的快乐, 听到他们的欢笑声。所以,谁的嗓门大、谁的叫声高,他给 谁的钱就多。结果,有些孩子得到5角钱,有些得到2角钱, 有些只得到5分钱。此后的一周里,总是施以同样的奖励, 孩子们也卖力地大声叫喊。突然,从第二周开始老先生不再 给予任何金钱奖励。结果,孩子们感觉自己受到的待遇颇不 公正:“今天怎么喊的这么响连一分钱都不给”,“不给钱 了谁还给你喊叫”。至此,孩子们对大声喊叫完全失去了兴 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