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作品欣赏:马的任性与姿态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1e280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f.png)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的中国画开现代中国画风⽓之先,尽管在形态上与⼈们习见的传统绘画有很⼤的差异,但却并不影响⼈们的接受,因为其表现⼿法是中国画的,仍符合⼈们的审美习惯。
马是徐悲鸿绘画的标志性题材,具有鲜明的个⼈风格,可以说⽆⼈不知。
徐悲鸿对马⾮常熟悉,其作品中的马千姿百态,古⼈未曾画过的⾓度和动态,在徐悲鸿笔下都有精彩的表现。
徐悲鸿有⾼超的造型能⼒,在笔墨上同样有着深厚的造诣,表现在他的画中,笔墨与造型结合得恰到好处,⽆论酣畅淋漓的挥写还是细部的勾勒,都那么熨帖。
徐悲鸿的奔马往往因时因事有感⽽作,激情寓于笔墨间,具有动⼈⼼魄的⼒量。
此图之奔马以⽔墨为之,奋蹄振鬣,⼀往直前,直欲破壁⽽出,境界颇近杜诗“所向⽆空阔,真堪托死⽣”之句。
值得⼀提的是,徐悲鸿书法受康有为影响,把碑写得⽣动活脱,或稚拙雄肆,或平淡冲和,实有出蓝之势,卓然成家,惜为画名所掩,⽽于画中题款或可略见⼀斑。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9bd53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9.png)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是这位古老艺术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幅画的主题是三匹马的奔腾,给人一种震撼的印象。
画中的马的体型完美,线条流畅,画面中散发出一种激情的力量,尤其是那三匹奔腾的马,更是暴力而慑人,使整幅画充满生机和力量。
画面上还有一些农事和农具,它们起着修饰作用,更加彰显了农民艰苦奋斗的生活现实。
有一匹马带着重载而疲倦而行,清晰反映出苦难和勉励。
另外三匹奔马,则体现出昂扬向上和抗拒苦难的精神力量。
此外,徐悲鸿还在画面中采用了朴素但不失热闹的构图手法,充分体现新式的绘画艺术技巧。
他刻画的马的姿势、动作、表情,全都十分真实、深情弥漫,使得画面完整活泼自然、带有生命力。
而他用色更是灵动,把空气教照到了画面中,使得画面活跃有力。
《奔马》画中的艺术技巧,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徐悲鸿的绘画魅力。
他的画面富有感染力,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精神上的力量,这是徐悲鸿绘画艺术最大的魅力所在。
《奔马》是徐悲鸿绘画艺术的典范之作,它将他的创作理念的高度融入到画面中,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生动性,充分彰显了现代艺术的精髓。
它不仅是中国古老的艺术精神的完美结合,也是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https://img.taocdn.com/s3/m/100121e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b.png)
徐悲鸿的马
马,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图腾之一;马,是大自然仅有的“风之精灵”。
而现在,徐悲
鸿的画马的名篇,则赶上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徐悲鸿笔下的马,堪称旷世绝作,比如说《奔马图》中的那匹马,就刻画得十分传神:这匹马足下生风、扬尾前行,显得十分矫健。
它是那样的俊美、强健和威风;它的腿强壮
有力,坚硬得有如尖刀,力透纸背;它自由奔放、叱咤风云,宛如战场上一位猛将,想要
把所有的敌人给踏得粉身碎骨!它又是那样潇洒自如,犹如在草原上与朋友们嬉戏玩耍的
少年。
这马昴首扬尾,泰然自若,在草原上小跑着,极为生动健美。
再说说那两匹亲密无
间的马吧:它们相约前行,正在草原上交头接耳;两马并行,仿佛在讨论什么重要的事,
庄重而又严肃。
再看看这匹仰天长啸的骏马吧:这匹马在一处山顶仰望着远方的`日月星辰,一旦看到自己喜欢的景象,它便欢欣鼓舞,用后蹄直立起来,前脚收到胸前,朝着自
己喜欢的景象嘶鸣,仿佛是想让那些美丽的景色听见它的呼唤,在天空中多停留一会儿,
让它能够有多一点时间看自己钟爱的风景……还有那群飞奔的骏马:它们前呼后应,争先
恐后,象一群勇猛的战士正在冲向敌人阵地;我仿佛听见马蹄声声,号角阵阵,铁马金戈
中挥洒壮志豪情!
徐悲鸿的马不仅生动,较之唐三彩马还多了一份活力。
唐三彩马的陶器十分死板,只
是硬邦邦的东站在那里,死气沉沉的。
而徐悲鸿笔下的马则截然不同――这些马动作多样、神态各有不同、生气勃勃,真是“此马只顺天上存有”啊!
啊,徐悲鸿的马不同凡响;做人,就要做这样不同凡响的人!。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e829cbd5bbfd0a79567332.png)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江苏宜兴人。
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
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以及苏联展览,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宾美院学习的画家。
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已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以传达神情。
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
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
集国画的写意风格与西画的严谨结构于一身,画出的马不但有中国画的意境,也有西画的严谨结构关系。
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
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
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
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捕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徐悲鸿马的鉴赏300字
![徐悲鸿马的鉴赏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5f8c06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f.png)
徐悲鸿马的鉴赏300字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而他的马画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徐悲鸿的马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著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徐悲鸿的马画常常以铅笔素描为基础,再用墨笔细化,呈现出细腻而有力的线条。
他善于捕捉马的动态和力量感,将马的姿态和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他的马画不仅仅是形象的再现,更是对马的灵魂和气质的诠释。
他将马的威武、奔放和自由的特质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除了线条的运用,徐悲鸿的马画还注重墨色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墨的浓淡来表现马的肌理和光影效果。
他的马画常常以重墨的笔法来勾勒出马的轮廓和肌理,使其更加立体和有质感。
同时,他也擅长运用淡墨或水墨来表现马毛的柔软和丰盈。
这种运用墨的技巧使得他的马画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徐悲鸿的马画还注重色彩的运用。
他常常使用红、黄、白等鲜明的色彩来点缀马的身体,使马画更加生动和饱满。
他的色彩运用既突出了马的力量感和活力,也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他的马画给人以温暖和喜悦的感觉。
总的来说,徐悲鸿的马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马的力量、美丽和自由。
他的马画不仅仅是对马的形象再现,更
是对生命力和精神追求的表达。
徐悲鸿的马画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f7992587c24028915fc397.png)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见图),此幅绘画奔马的造型准确、笔墨生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的笔墨效果,又融进了西洋绘画的明暗和透视方法。
画中的奔马不用线描法,采用了写意画法并注重画出马的精神风貌,表达画家的深刻寓意。
徐悲鸿先生笔下的马多是不带缰辔的,那奔放不羁的马,正是广大劳动人民渴望自由的象征。
在那“万马齐喑”的年代里,广大劳动人民自然十分喜爱徐悲鸿的马。
画中四蹄腾空的奔马,长鬃飘拂,马尾十分舒展,表现出挺拔奔放、自由不羁的精神。
该画款识为:筱泉先生惠教,悲鸿作于昆明壬午春画。
钤印:徐悲鸿。
徐悲鸿在谈到他画马的经验时说:“速写稿不下千余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
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正是这些深厚的基础和辛勤的劳动,使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象马”来,才有可能超越前人
构筑的高度,为中国绘画作出新的贡献。
徐悲鸿奔马图观后感1000字
![徐悲鸿奔马图观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b8d945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4.png)
徐悲鸿奔马图观后感1000字《徐悲鸿奔马图》展示了一匹奔马的画面,奔马飞驰于无垠的草原之上,长鬃迎风飘舞,昂扬向上,傲视苍穹。
那跃动而起、潇洒而又充满动感的身姿,那蕴涵着雄浑、激越的气概,犹如一只矫健有力的雄鹰在天地间纵情翱翔。
它体态丰腴,肌肉结实,四蹄有力,腿蹄微微向内收敛,犹如骑手腾身奋起,用尽全力奔跑一样。
它两耳竖立,四蹄飞扬,背部弯曲呈弓形,表现出超越尘俗、桀骜不驯的精神状态。
此画之所以得名为《奔马》,因为徐悲鸿把奔马的特点和活力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
我们看,它长长的脖子高高的扬起,四肢强健有力,步伐稳重,它神采奕奕,没有一丝倦意,紧盯前方,好像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它的尾巴高高的翘起,好像还打了个小卷儿,再配上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神气极了!每次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赞叹:“真不愧是画马的高手啊!”首先看这幅画的构图:在最前方的是作者,他目光注视着前方,右臂扬起,并且指着远处;他的头戴白色的帽子,上面扎着一条红领带,身穿蓝色的长袍,脚上穿着黑色的鞋子,白色的袜子和红色的围巾,很显然,他正在向远方眺望;他的左边站着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旁边的应该是廖静文的妹妹徐庆平女士;左侧的位置站着的是观众,由近及远,看上去人数还很多呢!因为作品里还有一些隐藏的内容,比如说……哦!原来人数还少了两个!原来这两个人正在吃着东西,也许是因为肚子饿了,所以只能吃着东西吧!从这幅画里我发现了许多:其中有最喜欢的也有最不喜欢的,当然还有最伤心的……我想:一个艺术家,想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他们的工作是不容易的,同样的,画画也是这样。
我们应该向这位著名的画家学习,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毅力,刻苦勤奋的态度,以及对工作的热爱。
学习他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并且将这种态度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只有这样,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更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贡献,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奔马图主观评价
![奔马图主观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94d256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e.png)
奔马图评价
徐悲鸿一生画马无数,但是不管马的形态是什么样的,都是生机勃勃,奋进向上的,是生命力和精神力的展现。
首先,从《奔马图》的视觉造型元素上看,马自由,无缰绳、马鞍。
徐悲鸿早年留学时,曾接触西方的解剖学和透视学,所以在后期画马的形象时,更加注重表现马的结构处理和肌体刻画。
和中国画技法结合后,利用水墨的浓淡巧妙地处理马的轮廓性和体积的关系,使马脱离传统画作呆板无神的形态。
其次,从笔墨表现形式上看,徐悲鸿以国画中的笔墨黑、白、灰三色刻画物体,设色空灵,虚实相生。
《奔马图》采取中国古代绘画的媒介,同时兼具西方绘画的影子,让画面中的马兼具空间感,以大块颜色来概括“形”。
对于马,在艺术中自古便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形式,秦兵马俑以雕塑形式展现马之雄姿、秩序、整齐;西汉时期的《马踏飞燕》《马踏匈奴》,傲立群雄、藐视一切;北魏《狩猎图》人马合一;唐代《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马雍容、安详;清代的马安静、温和,而徐悲鸿笔下的马奔腾、有力、自由,其与其想表达的爱国精神相契合。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https://img.taocdn.com/s3/m/cf10f9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d.png)
徐悲鸿的马
当我第一眼看到《骏马图》时,就好像看到了万马奔腾的景象,不禁震撼万分。
这《骏马图》是徐悲鸿画的,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那马尾,在马奔跑时均匀分开,潇洒上扬,在马站立时,像长长的头发一样垂直落下,颜色漆黑、油亮,显示出马儿健康的体魄来。
再细看时,每匹马的马尾都很顺滑,没有一处打了结,真真笔力非凡。
接着看,就看到了马的后腿,大腿那儿强壮有力,奔跑时那蹄子高高扬起,让人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尘土飞扬的场景了。
然后,你就会看到马的身体,它的腹部很浑圆,用膘肥体壮来形容它一点儿也不为过。
而马的前蹄的“主要任务”是支撑全身,所以那儿也是健硕得很。
马的脖子则十分修长,上面长满了鬃毛,和尾巴一样浓密,却短了许多,这些鬃毛是浓浓的棕色,飘扬起来一定像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旗帜。
最后是马的头部,它的眼睛是棕色的,闪着快乐的目光,它的鼻子仿佛在呼着热气,那也是快乐的,因为画家虽然没画背景,却让我们感觉到这马儿一定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驰骋。
徐悲鸿画的马总是那么威风,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笔下的马每一匹都出神入化,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徐悲鸿画的马请谈谈具有生态意识并让你印象深刻的艺术设计作品。
![徐悲鸿画的马请谈谈具有生态意识并让你印象深刻的艺术设计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5b2bd8c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e.png)
徐悲鸿画的马请谈谈具有生态意识并让你印象深刻的艺术设计作品。
徐悲鸿的《奔马图》这幅画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俊美、雄壮、气势磅礴、精神抖擞、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从图中可以看出马首迎风高昂,无所畏惧,马鬃浓密舒展,迎风而摆,颇有所向披靡,英姿飒爽的味道,其次,雄健的肌肉随奔跑的节奏而起伏,四条腿踏沙驰骋。
整体给人一种积极自由,一往直前,势不可挡,威风凛凛的感觉,颇有天下任我驰骋,万里黄土皆在脚下的豪迈。
在这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圆润饱满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体将它“志在千里”,势要冲破一切束缚的精气神跃然于纸上,细看不禁让人无限遐想前景的大好一片。
从技法看,作者借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及墨色与画纸的明暗对比,看上去仅寥寥几笔就将骏马的骨骼,神态勾勒的淋漓尽致,从整体来看,整幅图前大后小,极具视觉效果,仿佛一匹骏马就要从纸中迎面奔来。
从中也不难看出徐悲鸿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的把握和运用已达到变化自如的境界。
画家简介: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aab93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b.png)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的“马”诚如齐白石的“虾”,是作者创作的永恒主题。
此幅《奔马》为甲申(1944)年创作,是时,徐悲鸿居重庆磐溪,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这一年,徐悲鸿因身体欠佳而创作量锐减,因此,此幅墨气淋漓、驰骋千里的《奔马》精品显得尤为珍贵。
徐悲鸿总以极大的勇气背离于强调线条工细的画马传统,而是以富有变化的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寥寥数笔写出四肢的主要骨骼肌肉,再用浓墨点出头部五官特点,最后以硬笔浓墨扫出随风飘舞的鬃尾。
纵情挥洒的笔墨与画家澎湃的激情完美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具有一股强大的感染力,催人奋进。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b0bd8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3.png)
徐悲鸿奔马赏析咱今天就来说说徐悲鸿的奔马图。
我第一次看到徐悲鸿的奔马图的时候,就感觉那些马像是要从画里跑出来似的。
你看那马的身子,就像拉满了的弓一样,充满了力量。
腿呢,就像四根有力的柱子,感觉能一下子把地给蹬出个大坑来。
尾巴就像随风飘动的旗帜,好像在给马指引着奔跑的方向。
我觉得徐悲鸿画的马好像都有自己的脾气呢。
有的马看起来很温顺,就像那种乖乖听话的小宠物马,眼睛里透着一种温和的光。
可是有的马呢,那眼神就像要跟谁决斗似的,特别凶,好像在说:“谁要是挡我的路,我就把他撞飞!”这马画得可真是绝了。
我就想啊,徐悲鸿他怎么就能把马画得这么像呢?也许他天天就盯着马看,马跑的时候他看,马吃草的时候他看,马睡觉的时候他也看。
就像我写作文观察小动物一样,我观察个小蚂蚁都得看半天呢,那徐悲鸿看马肯定是看了超级久的。
我记得我以前去乡下爷爷家,看到过一匹马。
那匹马可高大了,我站在它旁边就像个小不点。
我当时就想,这马要是跑起来肯定特别快。
可是我看到的那匹马跟徐悲鸿画的马比起来,感觉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精气神。
徐悲鸿画的马那简直就是马中的超级英雄。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画匹马嘛,有啥了不起的?我就不这么觉得。
你看那马的鬃毛,画得一根一根的,就像真的马鬃毛在风中飞舞一样。
这得多细心才能画出来啊。
而且每匹马的姿势都不一样,有的马是在狂奔,四蹄腾空,感觉都快飞起来了;有的马是在小跑,看起来很悠闲,但是又能感觉到它随时能加速。
我有时候就想,要是我能骑上徐悲鸿画的马该多好啊。
我骑在那匹马背上,在大草原上狂奔,风在我耳边呼呼地吹,那得多带劲啊。
可是这也只能是想想,毕竟那是画里的马。
不过我觉得徐悲鸿画的马就像是有灵魂一样,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我还听说徐悲鸿画马的时候特别用心。
他可能画一笔就得琢磨半天,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得反复思考。
他是不是还会跟马说话呢?也许他会跟马说:“马啊马,你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你抬腿的时候是先抬哪条腿呢?”我这么想可能有点傻,但是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把马画得这么逼真。
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
![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17f1531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33.png)
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徐悲鸿画马,那可真是画坛一绝啊!就好像武林高手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一样,徐悲鸿画马也有他独特的“武功”。
咱先说说徐悲鸿画的马为啥那么让人着迷呢?你看那马在他的画里,就像是活了一样。
每一根马毛都像是有自己的生命,在风中飘动。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特别精致的刺绣,每一针每一线都恰到好处,徐悲鸿画马就有这种细致入微的感觉。
他笔下的马,那肌肉线条啊,就像运动员的身体一样,充满了力量感。
你要是见过真正的骏马奔腾,再看他的画,就会觉得那马好像下一秒就要从画里冲出来了,马蹄扬起的尘土似乎都要迷了你的眼。
我曾经在博物馆里看到过徐悲鸿画的马的真迹,那感觉可太震撼了。
站在画前,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只有那匹马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什么。
它的眼睛里好像有星辰大海,又好像有对远方的向往。
这就像你看到一个充满故事的人,你不用他说什么,就能从他的眼神里读到很多东西。
徐悲鸿画的马的眼睛就是这样,特别有神。
那马的身姿呢,有的是在昂首嘶鸣,就像一个英勇的战士在呐喊;有的是在低头吃草,又显得特别的悠然自得,就像一个隐士在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从徐悲鸿画马里,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文化的内涵。
马在中国文化里那可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
古代的时候,马是战争的利器,也是人们出行的好伙伴。
徐悲鸿画马,是不是也在传承着这种马文化呢?就像我们的长辈把古老的故事传给我们一样。
他的画让更多的人了解马,爱上马,也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你想啊,如果没有他这样的画家把马画得这么生动形象,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对马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呢。
再看徐悲鸿画马的技巧,那也是相当厉害的。
他的笔触就像是神奇的魔法棒,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马的轮廓。
这就好比一个大厨做菜,看似简单的几下翻炒,就能做出一道美味佳肴。
他用墨也很有讲究,浓墨重彩之处,就像黑夜中的深邃;淡墨轻描的地方,又像清晨的薄雾。
这种对墨的把握,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有人可能会说,我看徐悲鸿画马就是看个热闹,不懂什么艺术。
其实啊,这就像你听一首好听的歌,你可能不懂音乐的乐理知识,但你就是觉得好听。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2a5fccd5bbfd0a795673f9.png)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
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
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马徐悲鸿早期素描稿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
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
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
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
他的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书中回忆,—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爱马,马养的非常好。
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
徐悲鸿喜欢这样待马的好人,徐悲鸿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
“喀,这个给你。
”徐悲鸿先生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
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
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细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
徐悲鸿马“老大爷,”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
”马车夫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他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马车夫眼角潮湿了,挂起了一滴泪珠,“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见一只喜鹊飞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兴许有啥子喜事要来,可是,我这个穷老头儿还能有啥子喜事呢?现在,真灵验啦”他又唠叨开了,同时用右手扯起左臂的袖口,擦去那滴已流到面颊上的泪水。
徐悲鸿《骏马图》赏析
![徐悲鸿《骏马图》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d5c96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e.png)
杜甫研究学刊二○一二年第四期 总第114期徐悲鸿《骏马图》赏析程幼兰〔摘 要〕 绘画大师徐悲鸿根椐杜甫《秦州杂诗》之五诗意创作的绘画作品《骏马图》,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表现了诗圣杜甫流落秦州的心情,也寄予画家的个性、理想,同时隐喻中华民族蓄势待发、不屈不挠的精神。
〔关键词〕 杜甫诗意画 《秦州杂诗》 徐悲鸿 民族精神作者:程幼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610072。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搜集以杜诗为题材的书画作品,馆藏数量现已达数千件。
其中,杜诗书法作品既有明、清及近现代大家的佳作,又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墨宝;杜甫诗意画则以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刘海粟、于非闇、吴湖帆、李苦禅、吴作人、范曾、黄永玉等现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为主。
纵观全部藏品,可谓名作荟萃,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其中,徐悲鸿的《骏马图》(见《杜甫草堂珍藏书画集》第25页)十分有特色。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其父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学习,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曾留学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箫声》、《睡》,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奔马图》、《牛》、《梅花》、《春之歌》、《落花人独立》是其代表作品。
他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尤为后人称道。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诗宗,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被公认为“集大成者”,而且也是一位深谙传统书画创作个中三昧的鉴赏家和评论家。
他创作了很多题画诗,将原作的神韵与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的大量诗作,又以其内容的丰富广博、气势的跌宕激越、风格的顿挫沉郁以及形象的生动和意境的深远,成为后代书画家的创作题材和灵感源泉,他们创作出了大量再现原6. All Rights Reserved.诗风采、又具鲜明艺术个性的杜诗书法和杜甫诗意画。
徐悲鸿的马观后感
![徐悲鸿的马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0b55b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e.png)
徐悲鸿的马观后感前段时间,我有幸欣赏到了徐悲鸿先生的马,那一幅幅画作真的让我大为震撼。
徐悲鸿笔下的马,可不是普通的马,它们仿佛有着自己的灵魂和性格。
站在那些画作前,我仿佛能听到马蹄声在耳边响起,能感受到风从马的鬃毛间穿过。
就说其中一幅吧,那匹马昂首挺胸,四蹄生风。
它的眼睛炯炯有神,像是在眺望远方,又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马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力量,仿佛随时都能挣脱画布,奔腾而去。
徐悲鸿先生对于马的姿态把握得极其精准,那匹马的前蹄高高扬起,后蹄用力蹬地,整个身体呈现出一种向前冲的态势。
我盯着那幅画看了好久,越看越觉得这匹马活灵活现,甚至能想象到它在草原上自由驰骋的场景。
再看另一幅画,那是一群马。
有的马在低头吃草,有的马在互相嬉戏,还有的马在安静地站着,像是在享受阳光。
徐悲鸿先生把每一匹马的神态和动作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吃草的马,嘴巴一张一合,仿佛能看到草在它嘴里被咀嚼;嬉戏的马,它们的尾巴甩来甩去,好像在互相打闹;而那站着晒太阳的马,微微眯着眼睛,一脸惬意的样子,让人看了都觉得心情舒畅。
徐悲鸿先生画马,可不是简单地描绘马的外形,他更是把马的精神给画了出来。
这些马,有的勇猛无畏,有的温顺可亲,有的活泼俏皮。
它们不仅仅是马,更像是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我在想,徐悲鸿先生得对马有多深的感情,多细致的观察,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啊!我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农村,隔壁邻居养了一匹马。
那时候,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跑去看那匹马。
它有着棕色的毛,油光发亮的,摸上去特别顺滑。
每次我去看它,它总是会用它那大大的眼睛看着我,然后打一个响鼻,像是在跟我打招呼。
那匹马特别强壮,邻居叔叔经常骑着它去田里干活。
我就站在田边,看着它拉着犁,一步一步稳稳地走着。
有时候,它会因为太累而喘着粗气,但是从来都不会偷懒或者停下脚步。
休息的时候,它会在田边的草地上吃草。
我会小心翼翼地靠近它,给它递上一把新鲜的草。
它会用它柔软的嘴唇轻轻地接过草,然后慢慢地咀嚼着,眼睛还时不时地看看我,好像在说:“谢谢你,小朋友。
徐悲鸿《双马》赏析
![徐悲鸿《双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398b2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9.png)
徐悲鸿《双马》赏析
2009秋拍:徐悲鸿《双马》赏析
徐悲鸿画马,无论是立马、奔马、饮马等,皆以一匹马居多,呈傲然天地之势;而此幅《双马》则别开生面,以两匹骏马为主角,一者背向,一者侧向,目光同视一方,除此以外,画面纯净到没有一根杂草。
徐悲鸿的大写意画马,前无古人,至今无来者。
他以带魏碑兼草隶的书法笔意,勾画马的躯干;再借大笔挥洒,写出马尾及鬃,最后用水墨晕染。
他笔下的马,只取动势,即使是立马,亦充盈着飞动之势。
马皆昂首天外,奋蹄如飞,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而马的鬃毛、尾巴、蹄,乃至肌肉,无一块肌肉不是动的,又无一条毛发不是静的。
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一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
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
然”句,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1939年岁始的此幅《双马》,虽看似有安静歇息之态,却没有半点悠闲之意,似乎可以随时扬蹄,奋勇前行。
这与徐悲鸿自身的状态极为契合,或许在岁初之日可作短暂歇息,但实际上却没有过多时间可以停留,1939年初,徐悲鸿从香港奔赴新加坡举行赈灾画展。
在抗战爆发后的日子里,徐悲鸿积极创作,奔走筹款,举行赈灾抗战画展,成为一名活跃在文化界的战斗者。
奔马图
![奔马图](https://img.taocdn.com/s3/m/192852f86bec0975f465e2dd.png)
奔马图
“瞧!这匹马画的像真的一样!”对,它就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画的>。
当我第一眼见到这幅奔马图,我便惊呆了!这匹马在徐悲鸿先生的“神笔”下,栩栩如生,奋踪扬蹄,在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昂首扬尾。
它一往直前,仿佛要破纸而出似的。
这匹马的耳朵像批开的竹子一样直立在脑袋上,这可是一匹好马。
马的眼睛又大又亮,透着一中豪放不羁的气质。
鼻孔一张一合,似乎在喘气。
马嘴微微张开,像在为自己喊加油!马嘴下的脖子一般来说很难画,但徐悲鸿先生这幅画里运用磨的浓淡将马的脖子展现得十分灵活,不是太直,也不是太肥,让这匹马显的特别有精神。
马的鬃毛无负自动像女孩子的长头发一样飘逸,难怪这匹马跑的快了。
马的尾巴飞扬着,向上翘着,宛如一个质地良好的风车。
马的四蹄腾空,向前疾奔,让人感到一种奋进力量。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
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看着眼前这幅奔马图,我仿佛回到了以前,战士们骑上它,马跑的很快,敌人永远也追不上,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