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本文将针对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生活问题较多。
一方面,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或者城中村,卫生条件差、安全问题突出。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较高的生活成本。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农民工经常被迫承担高昂的租房、教育和医疗费用。
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提供稳定的住房和降低生活成本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首要任务。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就业问题也较突出。
尽管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了不少劳动密集型工作,但由于技术水平和社会关系的限制,他们往往只能从事简单、低薪的工作。
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着职业发展困难和职业技能不适应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早期教育不完善,学历低和教育机会有限,很多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方面遇到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还增加了他们市民化的难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他们实现平等竞争提供基础。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融入问题。
由于来自农村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经验的不同,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常常感到孤立和不适应。
他们在融入城市社会时往往面临着语言沟通、社交网络和文化价值观的障碍。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和指导,帮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面临着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农民工在退休、医疗和其他重大风险面前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提供相应的养老、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 田师 范专 科学 校 学报 》( 文 综合 版 ) 和 汉
J1 0 1 3 卷 第 二期 u. 1 第 O 2
总第 7 期 0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郭晓宁
( 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甘肃兰州 700 ) 300
L 捅 矍 J 我国 在 城市化 过程中. 的 和建 的 城市 发展 设越来 不开 和 消费观念等方面越来越接近城市居民,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在 越离 农
民工, 然而现今城市只是在经济上接纳农民工. 城市社会只是农民工挣钱的场所 , 城市中打工赚钱 ,而是更渴望融入到城市的主流生活中,成为真正 不能安居也不能乐业。占农民工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基本上处于 的 “ 城里人 ” 。 半融入状态。本文从印象管理、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亚文化生活圈和半市民化四 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进行论述和分析,讨论了新生代农民 工城
市融入的 “ 三难”问题,提出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难的问题。
【 键子J 天 新生代农民I:城市融入;文化资本
一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的提出 新生代农 民工指 18 年之后 出生的农民工, 90 在我国农民工群体
中占 有很大比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 09 20 年全 国农民工 总量为 23 . 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 15亿人其中,1 _ 6岁到 3 0岁 的占 6.% 也就是说, 09 1 。 6 20 年外 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 80 万左 90 右。 如果将 84 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 国 45 我 现 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 l 亿人左右。… 近年来,关于新生代农 民工城市融入问题 ,引起 了政界和学界 的广泛关注.且 已提到了两会的议程,并引起 了众多代表们的关注 和讨论。例如今年的两会上,全 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主任郗杰英带来的两份提案都是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学术界也把新 网,唱歌 生代农民工问题作为一个急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纳入到 了学术思考和 1鲜有成效的 “ . 印象管理 ” 。在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戏剧论中, 他 讨论的范畴。 早在 20 年学者王春光就率先提 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 特别关注 “ 01 印象管理 ” 这是个体引导和控制他人形成对他或她的印 , 人 口的社会认同和城市融入 问题。u 象方式。 也就是如何在他人心 目中塑造 一个 自己所希望的印象 。 而由城市融入 问题所衍生的农村经济发展和新 生代农民工犯罪 新生代农民工试图通过衣着、谈吐、消费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 的 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以国际先驱导报 的报道为例,2 1 年 塑造,谋求 自己城市人的形象。朱虹 (04 对城市打工妹的城市 00 20 ) l 月底 , 1 扬州市中级法院发布了一份 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为主题的 社会化的研究也从特定侧面看到 了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的可能性 。 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 08年度和 20 09年度,扬州三成的刑事案 她 的研究表 明, 打工妹通过积极的城市身体的塑造 ( 如服饰、 气质 ) , 件罪犯是新生代农 民工。2 1 年 1 00 月至 1 0月,北京市顺义区人民 城市语言的掌握,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城市化等途径 ,实现 了其 法院受理 的刑事案件中,新生代农民工被告人达 4 3 1 人,占全部刑 对城市生活的适应 ,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城市社会。 然而这种印 事案件被告人总数的 3% 9,而这个数字相 比较 20 09年同期增加了 象管理并没有起到根本性 的作用 。 6 . %。 O7 在个案 】 的访谈中,笔者发现被访者 z 说一 1标准的普通话 , 3 笔者也认为,解决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就 “ 牛仔裤 、长靴子、染发、触屏手机…… ”外在的这些标签信号 , 是解决了农 民工整体 的大部分问题,毕竟未来新生代农民工将成为 基本上还是和当前城市的主流要求相符 的。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她被 农 民工的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鉴于现今我国的国情 , 人称为 “ 打工妹 ” 农 民工” 说:哪个女孩子不爱美呀 ,我也想 、“ 。z 无论是从健康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 像城市里的那些女孩子一样, 自己打扮漂亮些, 把 可是没那么多钱, 人 口压力 ,推动城 乡一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还是减少社会 就只能到东部或 者夜市上买那些便宜的衣服,很多城里人,一看我 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整合来说,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 的打扮就会用很鄙视的眼光看着我。 结合以往学者的调查研究和文献及笔者针对兰州市 2 名在农 民 个案 2的 F 也深有感受:我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自 工的访谈,从社会学角度 ,分析新生代农 民工的城市融入 问题。 己农民工的身份 ,我对工作认真负责 ,任劳任怨,在 公司经常受老 板表扬 , 可是有时送快递, 不能达到顾客满意的时候 , 就会听见 “ 到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分析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处在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 底还是农 民工”类似的话,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心理都挺难受的。 的转型期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基本上没有从 2 边缘化的社会地位 。新生代农 民工在城市中的边缘化的社会 . 事农业生产的经历 ,且长期生活在城市当中,在生活方式、价值观 地位,主要体现在生活居住条件差、工作环境差 、 无法享受到应有 要选择恰当的路径与方式 ,有时则需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利 、 [] 3 张风云. 工业反哺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许昌学院学 J. 00( ). 用。强调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与条件下 ,充分发挥政府 力量的主导作 报 ,2 1 3 用, 要争取做到 “ 两个拳头都要硬 ” 使己成长起来的工业部 门能给 , [] 4 叶子荣.江晓莉.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一 基于理论与国际实践视
分析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面临的难题。
分析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面临的难题。
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下面分析其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作用:1.劳动力供给:农民工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满足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2.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农民工的大规模流动促进了城乡经济的融合,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也得以发展,同时推动了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3.助力经济增长:农民工的就业和消费推动了内需,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工资收入也被很大程度上汇入了农村地区,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面临的难题:1.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不稳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他们通常没有稳定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待遇,面临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资源不均衡分配:农民工要面对城市居民的户籍限制、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
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社会融入问题:由于常年在城市从事劳动,农民工在城市面临社会融入的问题,如获得公共服务、社会认同感等。
身份认同和文化冲突也是他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4.就业机会减少: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就业机会减少的问题,从而对农民工的就业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5.家庭分离:由于农民工常年在城市工作,与家人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对农民工和他们家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造成一定的冲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职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等。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以及改善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和社会融入状态。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适应困境。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融入问题1.经济融入由于农民工多数来自农村和小城镇,他们缺乏城市工作经验和技能。
在面临激烈的城市竞争时,他们往往容易被排斥或者利用。
他们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也常常低于城市居民。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保护农民工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2.社会融入农民工迁居到城市后,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面临社会融入的困难。
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差距和隔阂,很难融入城市的社会网络。
解决方案:鼓励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
同时,建立社会组织和平台,为农民工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二、城市适应问题1.生活环境适应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如居住条件、交通、饮食等方面的转变,很多农民工在适应过程中遇到困难。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提供更好的住房和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对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常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心理适应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他们离开家人和亲人,没有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的工作强度和生活紧张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解决方案: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工缓解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同时,建立农民工之间的互助和支持网络,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感受到归属感和温暖。
总结: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适应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政府、社会组织和城市居民都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实现自身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
只有充分解决农民工的融入和适应问题,才能让城市变得更加和谐和繁荣。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社会工作可以发挥的作用。
通过分析城市融入的困难性,文章提出了社会工作可以帮助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的思路,并介绍了社会工作机构与农民工合作的模式。
结论部分指出,尽管城市融入问题仍然存在,社会工作对于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具有积极的作用。
未来,应加强社会工作力量,持续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新生代、城市融入、社会工作、困难、挑战、能力提升、合作模式、促进、力量、未来、积极作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前往城市就业。
这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指年龄在18~35岁之间,他们大多数是80、90后,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他们来自农村,怀揣着走出大山、进入城市、改变命运的梦想,希望通过在城市打拼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目标。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由于缺乏城市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他们往往面临着就业困难、住房困难、文化隔阂、社会歧视等诸多问题,导致他们的城市融入难度较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景,也给城市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社会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于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探讨社会工作在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社会工作机构和政策制定部门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万源: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
“新生代农民工”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劳动年龄后在城市务工的青年农民,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
据统计,目前外出务工的农民约2.3亿,新生代农民工大约1亿多人。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逐渐老去,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新时期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在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出现了精神生活空虚、利益诉求无门、成长发展路径狭窄、价值导向多元化、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受影响、空巢老人生产生活困难等重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如何引导和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融入社会和认同社会,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万源市16万余农民工中,常年外出务工14.9万人,新生代农民工占有比例大,约9万人,职业流动频繁,就业状况较差,大多数无固定收入来源,常期处于无业、待业或打临时工状态。
鉴于此,万源团市委专门成立调研小组,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深入基层走访,建立万源籍外出务工青年QQ群等方式,对万源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
并召开了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收集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
目前,共发放调查问卷2500份,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762份,其中,网上调查问卷632份。
现就相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现状分析1. 整体素质不高,法制意识淡薄。
据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和初中的870人,高中的622人,大专以上的270人,分别占总数的49.4%、35.3%、15.3%,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比第一代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这只是相对于教育极其贫乏的上一代农民工而言的,事实上,新生代农民工所受的教育仍然十分欠缺,初中及以下学历比重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导致他们整体素质不高,多聚集在第二、三产业就业。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研究共3篇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研究共3篇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研究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群体日渐壮大。
而这其中最为脆弱的群体,莫过于他们的随迁子女。
这些孩子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由于父母因务工到城市而背井离乡,他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可以为这些随迁子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首先,社会工作可以为随迁子女提供一定的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
这些孩子在与父母分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例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而对于他们来说,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情感依托和支持。
如果没有家庭的温暖和陪伴,这些孩子很容易感到迷茫和孤独。
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个别谈话、团体活动等形式,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情感环境,提高他们的情绪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工作可以为随迁子女提供教育和职业指导。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更加不均,造成许多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这些孩子往往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机会,同时在学校中也面临着与城市孩子的文化差异和适应问题。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义务辅导、学习指导、职业规划等方式,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最后,社会工作可以为随迁子女提供一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保护。
由于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低薪、劳动强度大、工作不稳定等,许多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而随迁子女往往承受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需要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促进对这些孩子的法律援助和保护,提高他们的保障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监管和社会治理的手段,可以为随迁子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简单来说,社会工作意味着关爱、关注和支持,将为随迁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保证。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这类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积极探索相关的时间管理和资源整合方式,以更好地满足随迁子女的需求和期许综上所述,随迁子女问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但同时也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概述:农民工是指那些在城市从事各类临时、短期就业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来自农村地区,为了生计,来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社会融入。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问题:1. 就业歧视:农民工往往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的技能和学历不如城市居民,容易遭受就业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2. 社会地位低下:由于工资低、生活条件差,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较低。
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面临社会排斥和孤立。
3. 社会福利缺乏: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他们在就医、教育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
4. 文化差异: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和城市居民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阻碍。
导致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原因:1. 经济结构转型缺乏配套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农村地区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
然而,转型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农民工政策,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
2. 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在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阻碍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3. 教育问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困难更加复杂。
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就业、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面临挑战。
解决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民工政策,推动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
2. 加强职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3.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增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了解和认同,减少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
4. 加强城乡互联互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联互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我国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的Bertrand博弈分析
最后 , 文章提 出在制度创新、 经济发展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 , 消除农 民工 的城镇就 业壁 垒, 加 快农 民工 的城 市社会融
入进 程 的 政策 建 议 。
【 关 键 词 】 农 民工; 社会融入; B e r t r a n d博 弈; 城 镇就业壁 垒
【 中图分类号】 F 2 4 9 . 2 1 ; F 2 2 4 . 3 2
城 镇 就 业壁 垒 的 三 阶段 B e r t r a n d博 弈模 型 , 分 析 了我 国城 镇 就 业 壁 垒 对 农 民 工城 镇就 业 的 影 响 。研 究表 明 , 随着农 民 工提 高劳动技 能, 其就业需求 函数和 收入水 平随之上升 , 而城 镇劳动力 的就业需求 函数 和收入水平则会 有所下 降; 如 果城 镇就 业部 门对 劳动技 能设定 一个最低下 限的进入壁垒 , 则将造成农 民工 的就 业收入 减少 , 而城镇 劳动力的收入不 受影响; 如果城镇就业进入壁垒过大 , 将会 导致农 民工无法在城镇部 门就 业 , 进 而产 生加 大城 乡收入差距等其他后果。
我国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的 B e r t r a n d 博弈分析
刘德 海 1 , 2 , 黄 静 , 陈 飞 1 , 2
( 1 .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 中心 ; 2 . 东北财经大学 数 学与数量 经济 学院,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5 )
【 摘 要 】 解决农 民工 的城市社会 融入 问题是 当前我 国 城 市化进 程和社会公平 面临的重大挑战 。 文章通过建立
展 。[ 9 - - “ 】
综 上 所述 , 越 来越 多 的 国内外学 者 开始关 注 城镇 就业 壁 垒问题 , 但 是 现有 研究 大 多从 制度 、 政 策 人手 , 对 城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现状分析
会 表 现 出 承 受 挫 折 能力 低 , 易 采 取 极 端 户 口 制度 的 新 生 代 农 民工 对 户 口制 度 的 容
( ) 强城 乡居 民 互动 , 挥社 区功 三 增 发
的办 事 方 法 等 这 些 心 理特 点 , 大 都 是 群 反 应 没 有 预 计 的那 么 强烈 。究 其 原 因 , 也 一 能。社 区作为群体交往 的最 小单位 , 以 可
接受 ; 另一方面 由于户 口制度而造成的隔 生活 ,融 入社区也成 了必 不可少 的一部 ( ) 一 使新 生代农 民工融入城 市生活 阂已经淡化, 社会 的进步也从多方面淡化 分。 这种群体之 间的交往可以促进人们相
是 构建 社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的 必然要 求 。 了城乡户 口造成的身份差别 。加之 , 有众 互 之 间 的 理解 , 少不 同群 体 之 间 的社 会 减
1 . 8亿左 右 , 中“ 生代 农 民工 ” 其 新 达到 1 度不同等种种 原因, 使得新生代农 民工在 亿 。新生代农 民工是人 口城 市化 的主力 , 迈 向真正的城 市生活时 , 步履 维艰 。 首先,
收录 日期:0 1 1 2 1 年 1月 1日
一
实现其身份转换, 是其从农 民转变 为市民 表 现 在 择 业观 念 上 , 生 代 农 民工 一 样 具 新
个概念 。 传递 出党和政府对大约 2 . 4亿农 民 工 和 占 农 民 工 总 数 超 过 6 % 的“ 0 0 8
二、 新生代 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
社会 融入 是个体和个体之 间、 不同群 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 , 以及 由此而发 的社
企业用 工制度 、 教育 制度等 互相适 会保 障制度 、 后 ”“ 0后’ 、9 ’ 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2 1 0 0年 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 间互相配合 、 并 两会 后 , 中央财 经领导 小组办 公室 、 中央 应的过程, 以构筑 良性和谐的社会为 目 都 难 以保证 新生代农 民工 顺利参 与到 城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务工,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工作环境恶劣、文化融合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偏低,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
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在城市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的工作,收入较低,生活压力较大。
其次,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一旦遇到疾病或意外,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安全保障不足,容易受到伤害。
最后,由于文化融合不足,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融入困难,社会地位低下,缺乏归属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
大对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
其次,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
农民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保护,改
善工作环境,确保其合法权益。
此外,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总之,农民工务工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政府、社会和企业
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相信可以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促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社会融入问题调查
关于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本文导读:此文由免费论文论文范文网编辑整理,我们为您提供原创论文、免费论文、毕业论文、论文下载、工作总结、简历、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蚂蚁论文网真诚欢迎您的光临与惠顾!这是一篇关于关于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的论文范文,摘要:关于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农民工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的劳动力队伍,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人数的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天津市农民工队伍的重要特征。
为进…关于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报告农民工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的劳动力队伍,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人数的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天津市农民工队伍的重要特征。
为进一步深化团中央“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并且根据团中央的总体安排部署,天津团市委权益部联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于今年9-11月,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旨在摸清在津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在社会融入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基本情况调研课题组于2010年10月—11月对天津市西青、东丽、南开、滨海新区四个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
本次调研发放《天津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7份;发放《天津市农民工子女教育成长状况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3份。
对东丽区、南开区的三个单位进行深入访谈,接触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30余人,涉及建筑、餐饮、环卫等多个职业领域。
在本报告中,天津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城市地区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被调查者的整体年龄处在18—30之间,包括外地来津务工者和天津农村常住人口进城务工者。
新时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
新时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发展。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我们关注并寻求解决成长之路。
一、就业机会不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取得了不俗成就,且服务业不断拓展,而随着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一些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出现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等问题,直接导致企业争夺市场,对招聘农民工持保留性。
另外,在部分地区,就业岗位集中于城市中心区,而农民工常常面临着户籍限制、居住证制度等因素的限制,没有更多选择和机会。
解决路径为解决此问题,应该突破户籍与常住地限制,鼓励农民工走出传统产业,增强其生产和生活技能,扩大其就业和产业发展机会。
当然,在政府和大型企业发展职业培训和人才流动性的同时,可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化,促进资源公共化,构建可持续的就业方案。
二、工资、待遇与保险农民工在一些企业中频繁出现工资拖欠、复杂的工资体系、社保、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不公、不稳定和不规范等问题,这不仅直接地损害了农民工权益和赚钱的资金,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解决路径政府应该完善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服务,建立强有力和规范的政策保障和服务体系,包括设立政策引导、制定规范、开展宣传、提供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更加规范、透明和可靠的保障服务。
三、文化素质和教育问题在城市,由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农民工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入中面临困难。
与此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和普及率不足,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教育压力也相对较大,陷入较为艰苦的教育轨道和出路。
解决路径针对此问题,政府应该制定全面且长期的对教育、职业培训、文化和素质教育投入的规划,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增强农民工求职和发展的竞争力。
另外,在保证教育免费和普及的同时,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的价值判断。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挑战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挑战社会融入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关系中得到认可和接纳的过程。
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社会融入并不容易。
农民工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就业、住房、教育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临的这些社会融入挑战,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就业挑战农民工常常面临就业困难。
他们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技能相对较弱,因此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工作。
他们通常处于劳动力市场的底层,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机会。
并且,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农民工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的机会更少。
这些问题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
此外,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鼓励农民就地就业也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政府和企业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岗位,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减少城乡差距,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机会。
二、住房挑战农民工在城市中常常面临住房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往往无法负担高昂的房租或购买房产的费用。
他们往往生活在简陋的宿舍或出租屋中,条件拥挤且环境恶劣。
这种不稳定的居住环境影响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融入感。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推出政策,提供廉租房或公共租赁房给农民工。
此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集体宿舍,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分配住房资源,减少住房价格过高对农民工的不利影响。
三、教育挑战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里面临教育挑战。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资源和机会方面存在差距。
他们通常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该校的教学质量和设施往往不如普通学校。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资源。
提升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设施,并积极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联合起来,提供更多的奖励和资助,鼓励农民工子女继续深造,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四、社会认同挑战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社会认同的挑战。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农民工市民化,既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不仅是农民职业身份的转换、居住地域的转移,更是角色意识、心理认同、行为方式及社会权利的转变,是由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劳动力、现代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但由于住房工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和自身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该项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
农民工市民化之路任重道远。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收入水平不高,影响在城市定居的意愿。
预期在城市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是农民工向城市迁移定居,实现市民化的主要因素。
农民工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越高,其在城市定居的经济能力就越大,城市定居的意愿就越大。
目前我市农民工一般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分布以一线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为主,就业层次相对较低。
近年来,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还有明显的差距,还有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差别,实际经济差距更大。
二是就业结构失衡,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在基层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受流动性强、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从职业类型来看,农民工就业岗位选择范围较窄,就业结构失衡,职介、培训、社保等相关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就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民工就业多集中于建筑施工、住宿餐饮、工厂加工等低端劳动力市场,在要求具有较高文化或技术水平、较丰富工作经验的高技术加工、文化教育、公共管理等领域,就业人数相对较少。
大多数农民工对工作的环境场所、职业类型要求不高,且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不强。
因此,虽然相关部门通过多渠道拓展就业渠道、多形式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覆盖面不宽、影响力不足,服务效果不大,就业服务市场不完善,农民工培训有待改进。
三是工资福利较低,维权意识淡薄。
一是大部分农民工聚集于低端的劳动力市场,受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差,就业领域窄的限制,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徘徊在较低水平,且社保福利等得不到保障。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是经济融合层次低、政治融合边缘化、文化归属感缺失、社会关系网狭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原则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是根本原因,城市居民及社会团体对农民工的歧视是直接诱因,城市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行为习惯的局限性是重要原因。
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其本质上的城市融合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户籍改制;策略研究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这一趋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逆转,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遗憾的是,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大众都未能足够重视农民工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日益关注农民工,关注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程度。
一、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一般来说,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指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融入主流社会时,能够获得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的动态过程及状态[1]。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已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要坚持以社会实践为根本基础,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不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参与度及介入度。
(一)经济层面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主要从就业——收入——消费三个环节来分析比较。
首先,就业是劳动者获得维持本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养家的主要方式。
然而,传统二元的经济模式所派生出的二级结构模式,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尽管当前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是与城市同龄人相比仍然在知识储备及劳动技能方面处于劣势,并极大的制约了其工作竞争能力。
其次,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大多集中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这就决定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低的特点。
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十大省市中被调查的农民工月收入平均仅为749元。
农民工问题与社会融合
农民工问题与社会融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其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农民工的生活和就业状况,以及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融合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农民工人口居多,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许多农民工却面临诸多困境,比如低工资、无法获得公平的待遇、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也影响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首先,农民工的融合问题源于他们的就业状况。
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水的工作。
他们的劳动力市场地位相对较低,工作条件恶劣,社会地位不够稳固。
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难以实现平等的竞争和发展机会,导致了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融合问题。
其次,住房问题也是农民工融合困难的重要原因。
由于房价高涨,许多农民工只能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者简陋的集体宿舍。
这使得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接触有限,缺乏社会互动的机会。
而且,这些住房条件恶劣,没有适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低下。
此外,教育问题也是农民工的融合难题之一。
许多农民工的子女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往往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或者城市中的一些较为贫困的学校。
这导致了农民工子女的学业发展受到限制,他们与城市孩子之间的教育差距日益加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融合问题的困境。
为解决农民工问题与促进社会融合,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障和权益保护。
建立更加公平的劳动市场,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确保他们享有同等的权益和福利,消除劳动阶层之间的差距。
其次,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支持,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机会。
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民工个人发展问题,还有助于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才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与城市孩子共同成长。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现实问题分析——基于青岛市和全国的调查比较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山东 青岛, 60 2 1 6 0 【 作者简介】 王付欣(93 ) 男, 18 一 , 山东聊城人,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蔡勤
禹(96 )男 , 1 一 6 , 河北邯郸人 ,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 , 主要从事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
5
■
农 民 问 题
7 %以上是新生代农 民工 , 0 他们 已成为青 岛市
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青岛市为范本 , 研究新生代农 民工融人城市社会现状问题 , 具 有 示范效应 和推广 意义 。
【 收稿 日期 】0 1— 9— 8 2 1 0 2
【 基金项 目】 青团青 岛市委 2 1 年度 青年 工作 研究课题 “ 岛市新 生代农 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支持 系统研 究”( 共 01 青 项 目编 号:0 1 0 ) 2 1 一T 2 暨共青 团山东省委 2 1 年度共 青团和青年工作研 究课 题“ 生代农 民工 融入城 市 01 新
4 比传统农 民工 (95 1 ) 17 2 元。 %, 1 1.4元 低 6 .7 54 .%的新生代农 民工 明确表示其工资水平 未
达 到 当地最低 工 资标准 。在 与企 业发 生过劳 动 争 议 的新 生代 农 民工 中 ,1 6 的人 认 为 “ 3.% 劳 动报酬 ” 是引 发 争议 的最 重 要 因素 。在青 岛市
构基础上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教育制度 、 就业制度等限制 , 使得他们遭
受城市社会排斥 , 无法共享 城市文 明的成果 , 缺少城市社会认 同感和归属 感 , 离于城 市 和农村 之 问 , 为边缘 群 体 , 引发 一 系列 问题 。 游 成 并 青岛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 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 , 山东 半 岛蓝 色经 济 区 的龙 头城 市 , 业 制 造业 发 达 , 务业 发 展 繁 荣 , 纳农 村 工 服 吸 转移 劳 动力 能力 强 , 良好 的人 居 环 境 和 强烈 的发 展 势 头 对 外 极 具 吸 引力 。 据统计 , 近五年来每年在青务工的农 民工始终保持在 10 万人左右 , 1 其中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中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村居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往往存在融入城市社会的困难,导致他们在城市中居住、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较为艰苦。
因此,近年来,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就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中的启示和不足。
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在城市生活中,通过不同的渠道实现农民工与城市之间的融合,包括社会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等方面。
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入程度与其在城市生活中所获得的资源和感受相关,是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1.结构性因素。
来源地的区域差异、常住地的区域差异、文化差异和阶级差异等结构性因素会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
2.非结构性因素。
农民工自身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等,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3.制度性因素。
城市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性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程度的因素。
1.经济融入研究。
经济融入是指农民工创造价值和通过城市获得收入的过程。
近年来,经济融入研究成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热点之一。
2.社会融入研究。
社会融合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建立社会联系、获得社会支持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
社会融入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安全感。
3.文化融入研究。
文化融入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接受和融入城市文化的过程。
文化融合可以减少文化冲突,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1.优化城市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培训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加强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是提高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重要手段。
应当优化城市设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
3.加强社会融合。
应当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五、结论通过对现有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进程,需要综合考虑制度性、非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地区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
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不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就业机会的拓宽农民工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拓宽就业机会是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一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就业,减少他们来到城市的需求。
同时,城市也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就业援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二、社会保障的完善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缺乏社会保障的问题。
为了促进他们的融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享有与城市居民相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打击非法用工和欠薪等现象,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三、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中接受教育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上学率和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城市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四、社会融入的帮助与支持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还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与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到农民工的融入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支持。
例如,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可以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五、消除歧视与偏见农民工在城市中还常常面临着歧视与偏见。
为了促进他们的融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消除这些不公平现象。
从广义上来说,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公平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丁宪浩[内容摘要]城市二元社会结构延缓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加大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本,因而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尽快消除城市二元社会结构。
本文认为,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关键是制度障碍和经济障碍。
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融入障碍消除阶段、融入机制完善阶段、融入文化培育阶段。
而根据农民工社会融入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应分别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融入;城市二元社会结构作者简介:丁宪浩,男,苏州科技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教授,苏州215009在112亿农民工[1](3-4)为流入地做大GD P而辛勤劳作的同时,/农民工0的特殊身份让他们总是游离在他们所生活的城市的边缘。
以当地户籍居民为一方,外来农民工为另一方,城市里形成了一个新的二元社会结构。
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弱化消解这一新二元结构,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努力加以解决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城市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作为一个由农村流入城市的不断扩充的外来社会群体,农民工虽然改变了自己生存的空间位置,但却远未完成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社会角色改变。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的鸿沟,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两者间境遇状态的显著落差全方位地表现出来。
城市二元社会结构的出现,虽在我国目前快速推进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是难以避免的,但它对我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了威胁。
(一)城市二元社会结构降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质量其一,城市二元社会结构使得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媒介作用大大削弱,延长了大量农民完成社会流动的进程,使农民工群体与流入地居民处于排斥、对立状责任编辑:潘德平收稿日期:200618126态,造成不同社会群体间关系的紧张和不稳。
其二,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它要求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承担相应的公民义务,要求社会规范维护和伸张社会正义,而城市二元社会结构则依据户籍归属,将生活在同一片兰天下的居民分成权利义务相差悬殊的两类。
在只有一部分居民是/主人0的地方,社会正义难以体现是无法建成和谐社会的。
其三,由于待遇不公、地位低下,使相当部分农民工的心理、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极易产生问题、出现危机,有的出现犯罪倾向、暴力倾向,最终导致一些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些地方外来人口的高发案率,就不仅仅与外来人口的素质相对较低有关系。
可见,城市二元社会结构从多方面降低了社会的和谐程度。
(二)城市二元社会结构延缓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其一,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为42199%,[2]距世界银行统计显示的中等收入国家60%的城市化率[3]差距较大。
以/农民工0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社会流动,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
城市二元社会结构强化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界限、差异,阻碍进城农民工的身份、角色转换,迫使大多数农民工采用/候鸟式0两栖就业和生活方式,减慢了农民通过/农民工0渠道走向市民的社会流动速度,减缓了城市化进程的和谐社会的建设。
其二,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经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
城市二元社会结构造成效率损失,导致经济发展成本增加,必然削弱经济现代化的增长势头,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挖掘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推动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实障碍(一)制度障碍制度赋予人们权利,规定人们的义务,规范社会活动和人们的言行。
制度障碍是农民工社会融入最关键的障碍。
制度障碍中最核心的是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以及劳动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政治参与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一系列与之相关制度的改革调整虽有不同程度进展,但还未能取得根本性突破。
2006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5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6,为户籍制度的改革明确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0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循序稳妥、因地制宜的改革方向。
[4]但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相关制度的全面改革还需假以时日,现行管理规范仍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发挥作用。
消除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制度障碍还需经过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二)经济障碍农民工在流入地被真正做到经济利益上的平等对待有两种基本做法:一是在保持户籍居民现有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将农民工的经济待遇拉升到与户籍居民大致相当的水平;二是一方面降低户籍居民的福利水平,另一方面提升农民工的经济待遇,使两者逐步靠近、趋于大体一致。
第一种做法需要足够雄厚的财力支撑。
目前在我国,即使最发达、财力最雄厚的城市或地方,也都缺乏这种财政支付能力。
第二种做法需要以暂时牺牲户籍居民部分既得利益为代价,毫无疑问会遭致户籍居民的坚决反对。
因此,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具有明显的临时性,多数为一人或夫妻二人外出,农村/留守儿童0多达2000万之巨,[5]对农村家小的牵挂使农民工不敢奢望在城市扎根。
(三)公民素质障碍在农民工一方,总体素质与城市生活的要求还有差距。
农民工大多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¹缺乏在城市从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虽有能吃苦、听话老实、薪酬低廉等优点,但在城市就业竞争中仍处劣势,能够找到的一般都是不需多少技术、附加值低、稳定性差、只需简单体力的工作,很多是城里人看不上、不愿干的苦、脏、重、累而又报酬较低的岗位,与城市居民形成明显的职业岗位、报酬待遇分层落差,也较难在一地长期稳定就业。
其次是农民工的权益意识和维权能力缺乏。
许多农民工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基本权利,遭遇不法侵害往往忍气吞声,有的甚至没有知觉,还有的则采取过激行动以求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农民工在城市立足、生存、发展的困难。
再者,农民工的行为修养处于相对欠缺状态。
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º不少农民工对城市的交通法规、城市管理规范等不了解、不习惯、不重视,出现违章、违规、违法的概率相对高一些,不仅自我感觉对城市不适应,也容易引起城市居民的反感。
三、解决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率以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发展,到2020年可达到57%,基本实现城市化。
而目前我国农村约112)113亿富余劳动力的消化,如保持近5年农民工增长速度,也正需用20多年时间。
[6](20)因此,今后20年左右是我国农民工稳定增长时期,也是我们推动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关键时期。
农民工社会融入障碍的消除化解有难有易,大多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渐进过程,因而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目标设计及其任务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考虑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趋势,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的实现可以分为渐进的三个阶段。
近期(5年左右)是融入障碍消除阶段,针对农民工社会融入中的突出问题、紧迫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予以化解,基本扭转农民工社会融入难的局面。
中期(10年左右)是融入机制完善阶段,在第一阶段化解突出问题、局部调整政策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完成彻底的制度重构,建立起完善、科学的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远期(15)20年左右)是融入文化培育阶段,引导人们彻底屏弃封建的、计划经济的旧观念,营造自然融洽的融入氛围,形成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海纳百川的融入文化,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差异基本消失,建成各类人群和睦相处的和谐社会。
(一)尽快打破阻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体制瓶颈一是设立推进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常设机构。
农民工大规模进城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情况,今后还会持续数十年。
从管理体制看,现在是多部门多头分管,既有职能交叉、又有管理漏洞,既有管理侧重点的不同、又有管理思路的差异,总体上看是限制多、引导少,防范多、服务少,不能适应加快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实需要。
随着对农民工问题认识的升华,设立统管农民工事务、负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综合性常设机构已成为理所当然的最佳选择。
二是调整、弱化现行户籍管理体制。
近年来,许多地方对户籍制度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但总体看对农民工而言门槛还是太高,/只有极少数有特殊贡献的农民工解决了落户问题0。
[7]应按照国务院5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6的精神,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逐步、分层次、有条件地降低以至取消农民工落户门槛。
同时,加快降低或取消户籍与就业、购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格、权利的关联,减弱现行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发展的限制。
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
农民工主要流入地区,在实行和逐步完善区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尽快建立、实施城乡统筹、户籍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一体的劳动就业制度,真正取消对农民工的就业限制,在劳动就业市场实行真正意义的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市场调节。
(二)努力打破阻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管理与服务瓶颈在不放松必要的管理的同时,把对农民工的主动服务和帮助放到首位,通过周到的服务帮助农民工尽快适应城市、融入城市。
为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传统做法,在工作中将对农民工的服务和帮助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要根据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农民工的自身状况,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要积极调整有关政策,尽可能减少对农民工就业的人为限制,促进就业公平;要通过信息发布和公开,通过就业指导和咨询,引导和帮助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要通过加强检查、监督和严格执法执纪,促进改善农民工生产工作环境,提高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条件;要通过监管和引导,促进农民工报酬待遇的提高,以及薪酬的足额、按时获取。
在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方面,要探索解决农民工负担偏重、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困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农民工享受的社会保障逐步向户籍居民接近。
在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教育公平权利方面,不仅要给予他们的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一样的就近入学的待遇,而且应根据其家庭的实际状况,在收费、贫困生救助等方面适当予以照顾。
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方面,要加强对各种违法、违轨行为的查处力度,制止、打击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通过提供法律政策咨询以及法律援助等途径,帮助他们维权。
总之,要积极探索相关制度规范的调整、完善,尽快制订出系统的以对农民工服务和帮助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形成以服务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服务、以服务管理推进社会融入的运行机制。
(三)下决心打破阻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资金瓶颈由于资金不足,限制了许多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工作的有效开展,导致许多问题无法解决。
可以说,近期农民工社会融入主要障碍能否顺利化解,资金的充足与否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鉴于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的广泛性,以及较长时间内的持续性,有必要从现在起将与农民工相关的重要开支列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政预算,提高相关工作的资金保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