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
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
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
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共84张PPT】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过程中,借鉴科技文献、相同项目数据、典型事故案例等资料,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来源及其因果关系,即可科学推断、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实现从定性识别到定量识别的转化。
二、类推原理
类推也称类比,是人们经常应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存在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来类推另一个对象具有同类属性的过程。 分为定量类推和定性类推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1 原辅材料: 种类与数量; 形态: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 理化特性:挥发性、熔点沸点; 储运、装卸;加料、投料 杂质(金属矿料、石油气等:铅、砷、磷、硫、氨); 产地(煤炭、原油); 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
*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2 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条件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物理化学过程: 生产方式: 设备选型: 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
•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类 比 法
优点:直观、可以定量(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调查、 监测); 缺点:相似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 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差异性;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检 查 表 法
概念: 对设计的工厂、车间、工段、装置、设备、生产环节、劳动过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标的方式进行逐项检查,辨识分析各环节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较广。可单独应用于一些工艺简单的项目,也可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对一些工艺繁杂的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评价方法
危险度评价:评 估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危害程度和 可能性
风险评估:综合 考虑职业病危害 因素对个体和群 体的影响
危险因素识别: 通过调查和检测 确定职业病危害 因素
综合评价:对职 业病危害因素进 行全面、系统的 评价
检测检验法
检测检验法: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和检验方法,对作业场所和员工身体进行检测和检验, 以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
观察法:通过观察作业场所的环境、设备、工艺流程等,以及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 况,来发现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员工的职业史、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等情况, 以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影响。
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放 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设备的更新 通风设施和排气罩的设置 隔离和密闭措施的采用
管理控制措施
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 评价制度
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方 案和实施计划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与评价,确保符合国家相
关标准
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档 案,记录各种控制措施的实
案例背景:介绍案例的具体情况,包括企业名称、行业、规模等
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案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的方法和结果
评价方法:介绍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和标准,如何确定其等级
控制措施:针对案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体 防护、管理措施等
案例总结与经验教训
案例一:某化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实施控制措施:对作业 场所进行整改,落实控
制措施。
监控与评价:对实施控 制措施后的作业场所进 行监测和评价,确保控 制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3
危害因素评估
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确定健康影响和必要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和 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旨在评估员工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以识别可能的健 康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常用方法
工作场所调查
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暴露时间等,收集 相关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 价与控制
本演示将为您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并解释其定义、分 类以及重要性。我们还将分享辨识方法、评价的目的和常用方法,以及控制 的原则和措施。让我们开始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精神因素或人因因素,对工作场 所内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但它们可以归类为不同类型,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机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通过准确辨识危害因素,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1
信息收集
收集与工作环境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材料使用、作业条件等。
2
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检查、测量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音、化学物质、议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危害因素。 •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持续改进控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工作环
境和作业方式。
生物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一、任务名称解读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指针对职工在工作环境中可能遭受的职业病危害,通过系统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的过程。
需要依据一些主要的依据来进行准确辨识,以确保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高低温、高压、低温、高湿度、低湿度、气压变化等。
这些因素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化学物质(包括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粉尘、气体和蒸汽等。
这些因素通过吸入、食入或经皮肤接触进入职工体内,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有害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等。
职工在工作环境中可能遭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虫咬、蛇咬等生物性危害。
4.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工作态度等。
这些因素会对职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职业病发生。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该标准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编码。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可以根据此标准确定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和代码。
2. 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作业环境制定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指导。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时,可以参考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分析和判断。
3. 现场调查和监测数据通过对工作现场的调查和监测,可以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存在情况和浓度水平。
这些数据是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实验室分析或现场监测仪器获取。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是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的结果。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物理因素
总结词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长期暴 露可能对听力、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
详细描述
许多工作场所的员工需要面对噪音和振动等 物理因素的干扰。例如,建筑工人在嘈杂的 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矿工长期 暴露在矿洞内的湿气和寒冷环境中,可能引 发风湿等疾病;而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 的工作人员,如雷达操作员和X光技师,可 能面临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健康风
02
关注职业卫生相关政策的动态,了解政策对工作场所和个人健
康的影响。
参加培训与交流活动
03
参加职业卫生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自身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
05
预防职业病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 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预
防能力。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 册等,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03
个人防护与健康管理
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 如防尘口罩、手套、耳塞等。
根据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选择相 应的防护用品,如化学品的选用
化学防护眼镜和化学防护服。
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护用品,确保 其有效性。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与卫生
01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设备、工具等。 02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03 遵守工作场所卫生规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因素
要点一
总结词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因素涉及工作时间、工作强度、轮班 制等方面,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可能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 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频繁的加班和轮班制 等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工作制度因素,可能导致员工出现 疲劳、失眠、焦虑等问题。此外,长时间坐着或重复性工 作也可能导致肌肉骨骼问题,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 。因此,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以及提供适当的 休息和福利措施,对于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辨别,包括物理危害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化学危害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生物危害因素(如病原体、致病生物)、人因危害因素(如劳动强度、工时、工作制度)等。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工受到的危害。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根据前述辨识的结果,对危害因素的强度、频次、时间和范围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这可以通过采集样本、测量、监测等手段,获取对危害因素的准确信息,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结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职业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特点,确保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随时调整和改进制度,确保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达到预期效果。
第 1 页共 1 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化学性因素(1)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
2.物理性因素(1)噪声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湍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电动力及磁动力等。
如粉碎机、机械传送带、电气设备等。
(2)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使用风动工具,如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镟床;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火车等。
(3)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热处理时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
3.生物性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
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的是由蟀传布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
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2)劳动精神过度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
如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如超负荷的加班加点,还有检修时的工业探伤工作量往往过大。
(4)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疲劳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
5.卫生条件和技术措施不良的有关因素(1)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有毒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2)防护措施缺乏、不完善或效果不好如一些包装厂房或操作岗位,往往缺乏防尘、防毒、防噪声等措施,特别是聚丙烯粉料、硅酸铝催化剂等包装时粉尘飞扬。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铆工与焊工在同一厂房作业,铆工有耳塞防噪声,但焊工却没有;焊工有防紫外线的面罩,保护眼睛,铆工却没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二、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类比法
检查表 分析法
职业病危害
其他
作业分级法 评价方法
43
评价过程
44
工程分析
类比调查
(采用类比法)
职业病危害评价
补充措施与建议
(控制职业病危害)
给出评价结论
评价过程—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
通过工程分析,明确拟建项目概况、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 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总平面布置及竖 向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筑卫 生学、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 内容,并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
气态状呼吸危害:有毒蒸汽
有毒有害蒸气
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的 物质,经蒸发或升华而 形成的气体。 如:汽油、油漆涂料、 溶剂、汞等,可导致各 种急慢性中毒,有些致 癌,如苯。
一、职业有害因素识别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1.噪声的识别: 主要包括对声源、
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 布、噪声暴露时间特 性等的识别。
8
式中:TWA - 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 -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h;
。 8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33
评价要点
34
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
36
一、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PPT课件
此外, 铸件的翻砂、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 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 , 以及沉 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浮游于空气中 (二次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7. 尘肺 , 例如煤尘、砂尘、矽酸盐尘。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 为严重。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 全国累计检出各类尘肺患者58万多,现 存活44万余(不含社会患者)。
2)毒气泄漏事故
(2)液氯钢瓶爆炸事故。1979年9月7 日,浙江省温州某厂突然发生液氯钢瓶 爆炸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直 接经济损失63万元人民币。
(3)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源化工 厂氯气泄漏事故。导致15万余人疏散。
3)火灾爆炸事故
美化工厂连环爆 炸致命毒气扩散 万人撤离爆炸现 场火光冲天。当 地时间10日晚上, 美国宾夕法尼亚 州南部城市约克 的一家化工厂 (粘合剂厂)发 生连环大爆炸, 随后,火势迅速 蔓延,引发大火, 工厂附近方圆5 公里内的近万居 民被迫紧急在政 府组织下逃离现 场。
1. 全身中毒性 , 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
2. 局部刺激性 , 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 等粉尘 ;
3. 变态反应性 , 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 烟等粉尘 ;
4. 光感应性 , 例如沥青粉尘 ;
5. 感染性 , 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 附有病原菌 ;
6. 致癌性 , 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 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 吉林石化股份公司101厂双苯 车 间 发 生 爆 炸 事 故 ,6 人 死 亡,2人重伤,疏散群众1万余 人,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 江,对下游水域哈尔滨等沿江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环境造 成严重影响。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工作场所观察:仔细观察工作场所的环境,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条件、化学物质、生物因素、噪声和振动
等进行观察和检查。
2.职业危险源辨识:逐步地辨识和识别各种可能的职业病危害源。
可
以根据工作场所的危险源清单、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进行初步辨识。
3.职业病调查:通过收集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医学和职业健康信息,评估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健康检查、职业病学资料和职业病报告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4.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健康监测: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健康监测,了解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情况和职业病的发生情况。
可以通
过工作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方法来评估和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系统评估: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的
评估,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和身体健康情况的评估。
6.监测和报告: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监测和报告工作环
境和工作人员的职业病情况。
这包括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的数据库,定
期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和报告,以及向有关部门和工人提供职
业病预防和保护的信息和建议。
总之,识别和评估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综合
考虑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
只有全面、准确地
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依据职业病是指人们在从事工作中所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是雇主、政府和个人共同应该关注和预防的问题。
要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了解其主要依据。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接触和暴露直接接触和暴露是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
比如,职业史中有无接触有害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粉尘、气体、噪音、震动等危害因素,或者是否暴露于高温、高压等条件下。
这些因素较容易识别,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危害因素在长期的接触和暴露之后才会出现病症。
2.职业病史及家族史职业病史及家族史也是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依据之一。
一些职业病与个人体质相关,因此,家族史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多个人患有肺癌,而这个人又从事有害物质的作业,那么他就有更高的职业病风险。
3.行业相关性行业相关性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在某个行业或职业中,由于共同的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患病的风险较高。
例如,矿工、农民等职业,因为其与特定危害因素的长期接触,易患石肺、农药中毒等职业病。
4.职业医学检查职业医学检查也是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手段。
检查包括专业医生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发现潜在病变并及时救治,以及对有职业病危害的行业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危害因素。
2.在设计工作场所时,需要预先考虑职业病预防措施,比如通风设施、防护措施等。
3.要坚持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防治职业病方面,需要做到科学规划,细化管理,确保职业病的良好预防和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也需要加强职业卫生知识普及,提高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以及通过法规和政策的扶持,对从业人员进行保障,真正做到预防和治疗并举,最大程度地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识、防治
规定作业场所必须符合特定条件,并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1 教育培训
提供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防护意识。
2 宣传资料
制作宣传资料,向员工提供关于职业病防治的信息和指导。
3 健康促进
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员工身心健康水平。
企业责任和职工权益
1
职工权益
2
职工有权获得相关职业病防治知识、防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 识、防治
职业病危害分类:了解职业病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 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
了解工作环境
分析工作场所内的有害因素以及与职业病相关的危险源。
2
评估职业病风险
识别工作岗位上潜在的职业病风险和可能导致的危害。
3
制定防护措施
基于评估结果选择、实施和监督相关的预防措施。
护设施和医疗保障。
3
企业责任
雇主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培训和职 业病防护设施。
合法维权
职工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的职业 病防治权益。
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1 定期监测
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定 期检测工作场所的危害物 质浓度。
2 疫情报告
及时报告职业病的发病情 况和相关数据,提供依据 进行防控。
3 信息共享
职业病防治措施
个人防护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 套、口罩和安全鞋等。
通风设施
工作卫生
确保工作场所拥有良好的通风系 统,减少职业病危害物质的浓度。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定 期清理和处理有害物质。
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法
规定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辨识及评价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立工程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安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也是检查考核职业卫生工作者综合技术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根本功。
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X围(一)粉尘与尘肺1.生产性粉尘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
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
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不同分散度的生产性粉尘,因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差异,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情况存在差异,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其所形成的尘粒,小者可为超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细粒子,大者肉眼即可看到,如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或者被氧化形成颗粒状物质,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1μm,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的危害性和影响
职业病的危害性和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会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会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带来 负面影响。
• 危害个人健康:导致职工生病、伤残甚至死亡。 • 影响劳动生产力:降低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增加医疗和社会保障成本:职业病治疗和赔偿费用。 • 损害企业声誉:负面影响企业形象和信誉。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在于能够及早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 防职工发生职业病。
• 提高职工健康和安全意识。 • 合理调整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 • 减少职业病发生的机会。 • 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物质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和农 药。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正确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将介绍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辨识方法,以及其在评估和控制方面的应用实例。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影响职工身体健康,引发职业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 生物、人为因素等。
• Physical factors: Noise, vibration, temperature extremes, radiation, etc. • Chemical factors: Hazardous substances, such as toxic chemicals and dusts. • Biological factors: Infectious agents, like bacteria and viruses. • Human factors: Heavy manual handling, repetitive motions, poor ergonomics, et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②剌激性气体: 酸:硫酸、盐酸、硝酸、铬酸; 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铬酐; 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 卤族元素:氟、氯、溴、碘; 无机氯化物:光气(碳酰氯)、二氯亚砜、三氯 化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碳; 卤烃:溴甲烷、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酸甲 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
醚类:氯甲基甲醚; 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 有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 氟代烃类: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氟光气、氟
聚合物的裂解残液和热解物; 成碱氢化物:氨; 强氧化剂:臭氧; 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 何谓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 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 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 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内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手段:
看:看现场、看工艺、看设备、看布局 听:噪声的来源、性质 查:检测、预评、控评、设计书 问:现场作业工人 嗅:通过毒物特殊的气味进行判断 触:高温、热辐射 测:浓度或强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 ⑴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⑵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 ⑶ 用于职业健康监护,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
⑵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⑶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㈠、按来源分类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
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 变化不同而变化。 ⑴化学因素
❖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 有毒物质 :
①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铅、汞、锰、钒、五氧 化二钒;
③窒息性气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单纯窒息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汽; 化学窒息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 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氰化氢等、硫化氢。
④有机溶剂类:苯、二甲苯、酚、甲苯、正已烷、四氯化碳、 二硫化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⑵物理因素
噪声、振动;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 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 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
⑶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或任务与作业 者的生理状态或体力不相适应等;
⑷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腰背肌肉紧张等; ⑸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工具不合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⑴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夏季的太阳辐射, 寒冷季节的低温,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⑴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
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连续10d、半个月、甚 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⑵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 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 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素的种类来决定检查项目; ⑷ 用于职业病的诊断,职业病诊断过程中除了要有典
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支持外,还必 须有职业接触史的支持; ⑸ 可使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做到有的放矢; ⑹ 为对有害因素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
职业性有害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㈡、按所致职业病种类的分类
根据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法监发[2002]63号)按所致职业病的种类将职 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 生产性粉尘(13种); 2.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11种); 3. 有毒化学物质(56种); 4. 物理因素(5种); 5. 生物因素(3种) ; 6.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 ; 7.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 ; 8.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 ; 9.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 ; 10.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 。
磁场、工频电磁场、微波、激光;
电离辐射:α、β、γ射线,x射线、中子源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⑶生物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 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 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 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 炎的森林脑炎病毒。兽医、病畜管理人员、接羔 员、屠宰加工人员的职业性布氏杆菌病的布氏杆 菌。 医务工作者所接触的生物性病原如非典病毒也 有可能被列入职业病范畴。
⑵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作业空间或作业通道不 合要求,如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场所不分开; 在实际工作场所和过程中,多种职业有害因素 往往同时存在,对作业者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⑶采光、照明、能见度不合要求; ⑷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
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 (强度)、危害程度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分类: ⑴定性识别
主要任务是识别危害因素种类、来源、 存在形式,它是识别的基础,多用于全面识 别。
⑵定量识别
主要任务是识别危害因素浓度(强 度)、危害程度,它是是人群的健康、安 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素和条件。
2. 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在
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
危害对劳动者健康、可能导致职业病的一切有害因素。
按来源可分为三类:
⑴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