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车辆(集结转运篇)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车辆(集结转运篇)

打仗打的是后勤,尤其是如今这种高技术新装备主导的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的依赖度极高,后勤保障的规模也是空前强大。
由于这里是汽车门户站的主题博客,所以就不探讨与后勤建设相关的理论话题,只是就图说话,看看美军在这场号称“万亿美元战争”中的后勤车辆应用。
??? 国内及海外集结:仗是肯定要打的,这一点在2002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出战争威胁之后就已经成为事实,开战的时间全由美军的武力集结为时间点,战争时间表在后勤运输部队发车的那一天就已然存在了,尤其是当2003年2月位于卡塔尔的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前线指挥部竣工,如果除了那些被控制的媒体混淆视听之外还有谁在期待避免战争的话,那就太天真了。
当美军在对伊拉克开战前,进行了全面的战争准备,并全面动员了大型海外基地的装备物资储备,算得上是一次涉及到全球范围的武力投送行动。
除了作战部队的武器装备之外,大量的后勤保障物资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向科威特和沙特的基地转运,日夜不歇。
战略转运:美军投送驻扎在本土和欧洲的地面作战部队,动用了近几年花大力气组建的海军“预置船队”,大量的海军预置船从位于美国本土、欧洲基地,大西洋储运站等等不同的码头出发奔向海湾地区。
美国海军的预置船队规模庞大,其中的专事车辆运输的是大型中速滚装船,下图就是满载出发的USNS Gilliland号(舷号T-AKR 298),可以同时载运近千台各类车辆。
由于美军对战时后勤保障提出了“即时后勤”“精确后勤”的概念,因此对各类后勤车辆的需求极大,据统计,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的后勤保障有70%以上由地面运输完成,因此在战略转运初期,大量轮式车辆是海运的首选。
下图就是排满了后勤车辆的运输船上层前甲板。
如此大规模的武力投送,光是美军自有的运输力量显然不够,为此美军开始动员民用运输力量,下图就是被征用的商用滚装船上载“斯特瑞克”的场景,如此大规模的海上运输都已经可以和一个中小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量相当了。
海外集结:所有的车辆装备都经由海路运抵科威特和沙特的港口,下图就是USNS Mendonca号大型预置船抵达港口之后进行卸载的场景,清一色的后勤车辆,其中有大量的MTVR中级战术后勤车,都是配属给“过渡型旅级战斗队”——“斯特瑞克旅”的油料保障车辆。
美军后勤保障对我军后勤建设的启示

美军后勤保障对我军后勤建设的启示作者:孙玺来源:《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年第02期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到近年的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美军在这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
这与其高效、及时、准确的后勤保障不可分,在保障中其先进的装备、灵敏的指挥体制、机动灵活的保障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借鉴美军后勤保障经验,有效加快我军后勤保障水平,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军完成未来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
关键词:美军后勤保障启示一、美军后勤保障特点及趋势(一)灵敏高效的后勤指挥编制体制美军后勤采用的是统分结合的联勤体制。
国防部直属的国防后勤局是三军的联勤机构,负责三军通用物资和共同勤务的统一供应和保障;各军种部所属的后勤机构负责本军种的专用武器装备供应和勤务保障。
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参谋部后勤部和运输司令部,分别负责全军的后勤作战指挥和陆、海、空联合运输勤务的组织协调。
美军为适应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建立起了精干、高效、灵敏自上而下的后勤保障组织,主要分为三级。
总部级(美国本上的后勤机构、基地和单位)、中间级(战区至军的后勤机构和全般支援保障单位)和直接支援/使用单位级(师以下的后勤机构、直接支援保障单位、后勤保障分队和设施)。
其首脑机关为美国防后勤局(Defense Logistics Agency, DLA )隶属于美国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DLA的局长是最高行政长官,局长及副局长下辖七个处和七个保障中心,七个处分别为DLA保障服务处(DLA Support Services)、人力资源处(J-1Human Re-sources )后勤指挥处(J-3Logistics Operations)、客户管理及服务处(J-4CustomerOperationsReadiness )、财政管理处(Financial Operations )、联合预备役处(J-9 Joint Reserve Force )。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武器面面观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武器面面观邓广志伊拉克战争是一场真正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美军在战争中投入了几乎所有高精尖武器装备,为其实现战略和战役目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美军投入的主要高技术装备(一)侦察兵器1、卫星。
用于侦察伊全境的有5颗,其中3颗"锁眼"光学成像卫星分辨率为0.1米,每颗卫星每日飞越伊上空2次;2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分辨率为0.3-1米,每日飞越伊上空6次。
美军有2颗专门用于监视伊导弹发射导弹预警卫星,每30秒向地面发送一次电视图像,为美军进行拦截提供预警信息。
2、侦察机。
美军共出动各型侦察、预警飞机100余架对伊实施侦察,包括E-3、E-8、U-2S、RC-135、U-2S、(E)P-3等型侦察、预警机及无人机等。
其中投入使用的无人侦察机包括美陆军的"指针"、"猎犬"和"影子200"无人机,海军陆战队"龙眼"和"先锋"无人机,空军"全球鹰"和"捕食者"无人机等共10余种。
(二)指挥通信系统美中央司令部在卡塔尔建立指挥和控制中心,将战术作战中心的指挥和控制装置从美中央司令部总部部署到卡塔尔。
美陆军在科威特部署了"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该系统汇集了从数千个装在战车和飞机上的GPS接收机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同侦察机、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特工获得的战场情报进行融合,并实时上网发布,不断更新,能使美军指挥官随时跟踪战场上美军作战部队、友军、敌军的行踪及了解战场态势。
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均装备了该系统。
美军还启动了全新的"跨信息通讯体系":在太空,美军部署了首批携带波束活动天线的高速宽带通讯卫星,能将美军事指挥机关下达的作战命令快速有效地传输到全球各参战单位;使用"国防卫星通信系统"传输重要军事终端与美军事指挥部门之间的声音、数据、数字和电视图像,并采用超高频技术为大容量固定用户提供保密音频和高数据率通信服务;部署了24颗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为导弹部队和战斗轰炸机提供精确导航或制导数据。
数量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力量

数量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力量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车队海上传送带作为美军海湾战争后规模最大的战争——“伊拉克自由”行动,所消耗的物资高达23.5万吨,相当于把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全部家当搬到中东。
为此,美军后勤力量动用了其所属的3个全球运输系统的全部力量。
首先,军事交通管理司令部(MTMC)将要送往作战地区的兵员、物资等运送至港口集结。
然后在2003年1~3月中,这些物资由空中机动司令部(AMC)的运输机和军事海运司令部(MSC)的运输船运往战区。
就规模而言,AMC虽居世界第一,但面对如此巨大的运输量仍然只能承担其中时效性最强的部分。
战争前后,AMC的运输机累计出动5700架次,空运士兵5.5万人以上、货物4万吨以上。
实际上,美军参战部队仅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人数即达到30万人,最多的时候在4~5天内有6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被空运到战区。
考虑到长途海运造成的疲劳,兵员几乎必须空运,而空军大型运输机又具有运送多种武器装备的专门设计,因而在运送兵员的同时还必须运送一部分装备,为此大部分兵员的运送转而由动员的民间预备航空队的客机负责。
这支力量在伊拉克战争中达到了每天450架的规模。
战略机动的主力还是MSC。
包括租用船只在内,它在伊拉克战争中最多时(2003年3月底的高峰期)投入了167艘船只,达到其最大动员能力(214艘,包括租用船只)的78%,在美国至科威特之间的航线上,平均每隔133千米就有1艘运输船,构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海上传送带”。
在这167艘船只中,包括海军舰队补给船(油船和补给舰)25艘、特种舰船3艘、海上预置舰33艘(11艘属第1、第2海上预置中队,装载着海军陆战队装备)和海运船106艘。
最后一类船只主要装载地面部队的重型武器装备。
由于它没有任何自卫能力,为防止海上恐怖袭击,每艘船也顺便运载了1300名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预备役士兵。
伊拉克战争中海运的美军后勤车辆在海运船只中,6万吨的大型中速滚装船(LMSR)已成为主力。
中美军队后勤大PK

(一)军力投送
美军精确保障的理念贯穿于保障目标设定的方方面面。战略投送方面,美军要求能在4天内向世界任何地方部署1个旅、5天内部署1个师、30日内部署5个师,据此筹备兵力输送、物资运输和预置等能力;初期行动中,在战术层次美军要求部队具备3至7天的自持能力,战役、战略层次相应进行支援准备。物资配送领域,美军目标是全球范围内陆海空军的部队用户平均等待时间分别为15、12.5和5天,各系统各级据此优化补给链条。在伤员后送方面,大都借鉴美军的“黄金1小时”法则,即从申请到伤员后送至适宜的救治机构,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据此配置和调用战场卫勤资源与后送力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南海随时都有可能擦枪走火的态势,“解放军应尽一切努力为未来可能的变数做好准备,后勤保障必不可少,必须先行”,近日宋志锋先生在与笔者谈及南海问题时点出要害。通过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笔者发现中美军队在后勤保障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以下选择几点做一简单对比。
我国军队的整体发展可以说是有长有短,在五大尖端领域:战略核力量,反导系统,全球超高速打击系统,空天侦查系统,信息战上都已接近、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准;而在军事装备和军事能力上,一部分可以达到世界一流,但大部分亟待提高,尤其是后勤保障已成为制约军力水平发挥的短板。反观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积极推动后勤革命,早已完成了由传统后勤保障向高效、高技术的新型后勤的转变。
据媒体披露,目前我军铁路输送距离已由过去每天400公里左右提高到800至1000公里;公路军事运输由过去每天不到300公里提高到500公里,高性能、大吨位汽车比例大幅增加;水路军事运输从近海内河保障发展到远海远洋保障;航空军事运输从无到有,从单一运送新老兵发展到人员和物资运输,从完全依靠民航发展到军民运力并用,基本形成了综合立体的现代运输体系。但外媒普遍认为中国军队远程力量投送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有国外专家认为,中国军方的远程空运能力尚不及印度。中国海军也缺乏类似法国“西北风”级那样的两栖登陆舰,海上力量投送大受影响。相比之下,东亚地区的韩国、日本海军均装备类似的全通甲板两栖攻击舰。
世界军用拖车系列之二:脚底板抹油!二战美军M4履带火炮牵引车!

世界军⽤拖车系列之⼆:脚底板抹油!⼆战美军M4履带⽕炮牵引车!上期介绍了⼆战中美军M26“恐龙”轮式坦克牵引车,⽽相较于“轮⼦”,在那个满是泥⽔和野路的年代,车轱辘还是没有链⼦靠谱!今天,让我们⼀起⾛进⼀辆履带式⽕炮牵引车的世界!看着M4-18t牵引车那远去的⾝影,笔者禁不住想起⼀位后⽣,活跃在越战期间的M113装甲运输车,两者外形还是蛮像的!M4-18t⽕炮牵引车的全称应该叫“M4型18吨⾼速牵引车”。
叫它“快速”,也许只有那个年代的⼈,才敢对⼀型履带式车辆这样叫吧!不过56km/h的最⼤时速,对于⼀辆履带式车辆⽽⾔,也确实了得。
⼆战早期,美国陆军⼀直希望为所有型号⽕炮设计⼀种履带式牵引车(有钱任性啊)。
直到1943年,位于威斯康⾟州密尔沃基的“阿⽴⼠- 查尔墨斯”公司利⽤T9及T9E1型底盘(民⽤)研制了M4 18吨⾼速牵引车,并持续⽣产⾄1945年。
M4牵引车的标准载重达到15.8吨,可以⽤来牵引8.1吨到13.5吨的制式⽕炮,加满473升燃油可跑290公⾥(⼜⼀位“油⽼虎”)。
分A和B两个⼦型号;A型车主供防空部队使⽤,加装的弹药箱架主要⽤来存放90mm⾼射炮弹。
B型车供野战炮兵部队使⽤,今天我们重点介绍M4-18t B型。
M4牵引车驾驶室分前后两部分,前部3⼈,后部8⼈乘坐,车顶加装M49C机枪环和12.7mm机枪。
后舱还可以为⽕炮装载弹药,并有⼀个⼩型起重机⽤来装卸弹药,拖杆的上⽅安装有⼀个13吨绞盘。
这种履带式牵引车可以在所有地形使⽤,根据拖载量的不同最⾼可以达到56公⾥/⼩时的速度,以及最⼤30%的爬坡能⼒。
全系列的M4⾼速牵引车和M5、M6等成为美军炮兵部队主要的牵引⼯具,每辆的⾼速牵引车,除牵引⼀门⽕炮外,还可搭载⼀个炮班成员和⼀个⽕炮弹药基数,适⽤的⽕炮包括: 155mm ,8英⼨(203mm),240mm 榴弹炮。
B型车载弹药箱⽤来存放155mm榴弹炮弹,加装了车顶吊车⽤来吊装重型炮弹。
伊拉克战争中的武器装备

伊拉克战争中的武器装备伊拉克战争中的武器装备★伊拉克战争历史背景:2003年3⽉20⽇,美国以伊位克隐藏有⼤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持恐怖主义为借⼝,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决定对伊拉克实施⼤规模军事打击。
性质:伊拉克战争是⼀场⾮法的战争,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控制整个中东⽯油⽽发动的⼀场侵略战争。
特点:伊拉克战争⼜称美伊战争、第⼆次海湾战争。
时间:2003年3⽉20⽇~2003年5⽉1⽇(主要军事⾏动结束)地点:伊拉克对抗⽅:伊拉克军队 vs 以美国为⾸的多国部队伊军主要武器装备:伊拉克有现役部队约38.9万⼈,其中:海军约2000⼈,巡逻艇6艘,其它舰艇8艘。
空军约2万多⼈,装备有⽶格—27、苏—25等对地攻击战⽃机约130架,战⽃机约180架,还拥有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和空地导弹等先进武器。
伊军地对地战术导弹覆盖范围陆军约35万⼈,编有6个军部、19个装甲师、8个共和国卫队师、10个特种作战旅、总统卫队及特种保安部队。
主要装备有苏制T-55、T-62A、T—72等各型坦克约2600辆,装甲步战车约1200辆,装甲⼈员输送车1800辆,牵引炮1900门,⾃⾏⽕炮200门,多管⽕箭炮200门,直升机164架(武装直升机62架),并部署“飞⽑腿”等地对地战术导弹部队。
防空军1.7万⼈,装备有⾼炮3000门,地空导弹850具。
另外还有65万号称⼈民军的预备役部队,以及24000多⼈的准军事部队———边防部队和保安部队。
多国部队主要武器装备:海军装备主要包括“星座”号常规动⼒航母、“杜鲁门”号核动⼒航母战⽃群,近20艘⽔⾯舰艇,分别伴随“星座”号和“杜鲁门”号部署。
多国部队在还湾地区兵⼒部署空军装备主要包括:战⽃攻击机170架,轰炸机和对地攻击机22架,预警机和海上控制机32架,侦察机8架,电⼦战飞机和反潜巡逻机76架,直升机65架,共约400架。
配备各型激光制导炸弹及“炸弹之母”。
地⾯作战装备主要包括:已在科威特预置的2个步兵旅的装备(每旅有88辆M1主战坦克、88辆M2步兵战⽃车、18门155毫⽶榴弹炮和16门120毫⽶迫击炮),第三个旅的装备正在从位于印度洋的迪⼽加西亚空军基地不断运往科威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
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
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置,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
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
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
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
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
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
【案例】日本专家解读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保障(上)(讨论素材之一)

【案例】日本专家解读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保障(上)(讨论素材之一)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江畑谦介[日]/著张冬/译何柏生/校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在军事后勤(补给)方面被评为大获“成功”。
当然,也有各种各样值得反省之处(教训),但至少在没有重复海湾战争后勤拙劣表现这一点上是大获成功的。
而这一成功的背景是发生了信息革命。
1.后勤新技术的应用一、射频识别标签即使前线补给部队缺乏补给品,作战部队也能知道:补给品目前位于何处、何时能够到达。
用于获取这种何处有何物,目前位于何处的信息,不仅必须依靠计算机辅助型联合采购和后勤保障系统那样的库存控制计算机系统,而且还必须依靠安装于装有补给品的集装箱上的射频识别标签的实用化。
射频识别标签系统是一种能够在其路过地点方便地读取集装箱内物资品种、发送地、接收人等信息的系统。
如果能将其网络化,就能实时掌握补给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位置,不论补给品是装载于集装箱船的舱内,还是装载于驶在沙漠途中的拖车上,从而能够估算出补给品的到达时间。
美陆军从“海湾战争”之后着手利用射频识别标签技术。
在联合国授权的海地进攻行动(1994年)以及与前南斯拉夫联邦的分裂独立有关的维和行动中,美军后勤对射频识别标签技术进行了试验性应用。
在1995年下半年开始的向波斯尼亚的部署中,前送物资的35%安装了射频识别标签;1995年春,在科索沃维和部队的部署中,78%的前送物资安装了射频识别标签;在2001年10月开始的“持久自由”行动中,这一比例增大到85%。
在伊拉克的形势趋于紧张的2002年,当时的司令官汤米·弗兰克斯上将下令出入于中央司令部责任区及在该区域内移动的货物必须百分之百地安装射频识别标签。
2004年7月30日,负责采购、技术与后勤的国防部副部长办公室发布了以下政策:“在与国防部有关的所有活动中,立即开始应用具有大数据收发和记忆能力的主动型射频识别标签”。
向美军出售射频识别标签的美国萨维技术公司与国防部签订合同,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置350个查询站。
[doc]伊拉克战争对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启示
![[doc]伊拉克战争对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48a9cc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c.png)
伊拉克战争对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启示争对我国武器tt/~lan英国基本量相的战拉克作为现代武器装备和军事作战理论的实验场的又一明证.此举,所获得的各种真实情报资料表明,对我国国防相关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孝喜多.§.拳,参争南白.金啦集束炸弹的球形小炸弹武器使用情况1美军首次使用新型”集束”炸弹.据美军中央司令部4月2日称,美军B_52轰炸机从英国经过6小时飞行,当天对一支向联军部队靠拢的伊拉克坦克纵队投下了6枚每枚重454公斤的精确制导”集束炸弹这种炸弹在战争史上是第一次使用.这种2oo3.400集束”炸弹能对风速和其它天气因素的干扰进行修正集束炸弹是一种通过扩大杀伤面积来提高杀伤效能的航空子母炸弹(见附图1)2,美海军要求加速生产新型战术战斧导弹.由于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消耗了大量战斧巡航导弹,美海军要求加速生产,从每月38枚增加到50枚据估计,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前储备了2000枚战斧导弹因为巡航与飞航在英文上是一个词,也可能包括其它飞航导弹如SLAM空地导弹等,到目前为止已发射了750~800枚对地攻击导弹.(见附图2)3,美国发射一颗新的GPS卫星支持对伊作战.美国在3月31日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发射一颗全球定位系统(GPS)战术导航卫星,在攻打伊拉克的背景下,显得非常重要. 4美空军在对伊作战中使用“部队保护监视系统”(FPASS).该系统是为美空军安全人员进行战区观察,基地周边巡逻,飞机进场着落/起飞以及护航监视而设计的,可增强部队态势感知能力,以保护战场空间FPASS是针对增强海外部队安全的需求开发的,主要包括:1 个地面控制站:6架无人机:1个远程图像显示终端;1个可互换的相机和热成像器以及运输和发射装置.对我国相关武器装备发展建设的几点启示1.对来犯敌人主要武器装备载体要有积极防御的能力.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中国人民一贯的指导思想,但对来犯敌人的主要武备载体必须具有积极防御的能力.这种载体主要包括从海上来的大型航母,舰艇,从空中来的大型运输机,轰炸机和攻击机等,从陆上来的重型坦克等.所谓积极防御则是当假设的敌人来到我国领海,领空,领土要有配套的精确制导武器予以攻击,其中有防的一面,也有主动攻击的一面,变被动为主动,需在这方面下比较大的气力. 2.要加快卫星体系建设.要将敌方的主要武器装备载体拒国门之外,必须有我们自己时失误,误伤,自伤事件接连不断.精确制导武器偏离目标——GPS制导炸弹落入伊朗,误伤平民;攻击伊军的巡航导弹竟落入伊朗,土耳其境内;美军爱国者导弹击落英国”旋风”战斗机;美军F一16战斗机摧毁自己的爱国人员的失误.它不仅降低了这些武器弹药的作战效能,甚至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以及美国与其它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其中某些技术问题对美军的作战效能影响较大.如GPS容易被干扰,直接影响美军大量GPS制导武器弹药的我们可以解读它们失误的原因并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高技术武器弹药失误的原因武器弹药本身存在的不足(1)GPS信号容易被干扰的卫星系统和其它系统予以支持. 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国人自身对在轨卫星的依赖程度很高,除了GPS,美国军方利用气象,通信,导弹预警和多种侦察卫星.除此以外.还有一颗国防卫星通信通信系统卫星,一颗秘密间谍卫星和天气探测器等.我们需要在卫星体系建设上予以研究,予以加强.3.要加强干扰与抗干扰研究.美,英对伊拉克战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伊方没有制空权的前提下美自身精确制导武器屡屡出现跑偏,误炸等现象.其中干扰与抗干扰是一个重要课题.伊方用伪装对付美军精确制导武器. 据悉,伊拉克加强了战场与周围环境的伪装.制造了大量的假目标,在对付美军精确制导武器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二是电子干扰美军精确制导武器.拒情报透露,美军对其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效果不明显产生了疑惑.后来美国情报部门发现伊拉克军队使用了GPS干扰器.是不是这样还有待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干扰与抗干扰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又重要又有效. 4.要加强多种战斗部的研究.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攻击过程中,对付不同的地面目标如坦克,机场跑道或地下掩体等使用了不同的战斗部,包括”集束”炸弹,云暴弹,侵彻战斗部和碳纤维战斗部(或石墨战斗部,见附图3)等,不同的战斗部对不同的_:f=墨曩墨■—r1曹矗|iJ一-?.2003.4.环球防务由于GPS制导比激光制导与电视制导廉价,又不受气候影响,定位精度较高,因此美军在这次对伊拉克军事行动中,所用弹药的80%(如战斧”巡航导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EGBu一27等)都采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制导.从使用情况看,GPS制导导弹在12米的范围内击中目标的概率可达50%.然而在设计GPS时,是按卫星导航系统来设计的,没有考虑到将其信号用于武器弹药的精确制导.由于卫星的信号发射功率不可能很大,卫星距地球表面又远,信号到达地球表面时已经很弱,仅~66dBw.这一功率电平比电视机天线所接收到的功率要低10亿倍,再加上信号的抗干扰裕度不大,码元和载波有时易丢失,因此GPS信号容易被干扰掉.此次美军使用的BLOCK…战斧式巡航导弹除采用惯导,改进数字式景象匹配相关器外,还加装了GPS接收机.它可使该导弹利用卫星测得其相对目标的位置和飞行速度,来修正飞行路线.若GPS信号被干扰掉,该导弹中的GPS接收机就接收不到GPS信号,它就可能偏离目标.据报道,1999:~-在巴黎航展E展出的,由俄罗斯Aviaconversiya 公司生产的GPS/GLONASS干扰机可提供8W的干扰功率.当它在假定与敌方导航接收机处于同一视野内的情况下,其有效干扰距离可达几百公里.若利用其全向天线,就能成功阻止战斧巡航导弹的定位.俄罗斯还有一种4W的GPS/GLONASS干扰机,其重量为8~10kg,有效覆盖范围达150~200km.在此次战争中,伊拉克可能拥有400部GPS干扰机.美国官员说,伊拉克人有一张用俄文标识的地图——这是一张在伊拉克部署GPS干扰机的分布图.按照上面的位置部署GPS干扰机,可以对美国及其盟国的精确制导炸弹进行最佳效果的干扰.由此可见,美军GPS制导弹药失误很可能是伊军的GPS干扰机发挥了作用.(2)车载敌我识别系统不完善3月26日,两名英国士兵在两辆英军”挑战者2”坦克发生的意外互射后阵亡.美陆军战车装备了由询问器与应答器组成的战场战斗识别系统(BCIS,协同式敌我识别系统),而英国陆军战车没有这种敌我识别系统.在这次对伊战争中,它们采用了一种非协同式敌我识别系统,即通过分析对方平台的热量信号特征来实现敌我识别.英军战车安装了热量识别面板——通过热影像仪及射击系统”及类似的显示装置,来进行敌我识别.然而,这种敌我识别系统不是十分安全,可靠,尤其是在近距离作战时更是如此,所以造成了这次自伤.软件故障美军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的软件瞬时出错,使其雷达无法正确地识别出旋风”战机发目标有不同的作战效果,所以我们应优先研究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它们在导弹上应该能够互换.同时,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还应发展研究对航母或军舰攻击的半穿甲战斗部或聚能穿甲战斗部,以适应对海上目标防御与攻击的需求.5,加快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启动了全球战斗保障系统”.它可以通过普通的计算机存取重要的后勤数据,并为战略.战2OO3.4役,战术各个层次的军事行动0 和后勤人员提供急需的紧缺资源可视性信息.作战部门可: 以从该系统中查阅到各种后墨勤装备信息,然后直接向后方罐的后勤及有关部门申请所需嚣物资,从而使后勤保障的效能过和效率发生质的飞跃.提高武一器装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还应建立高效快捷的综合保障系统,对战争的影响乃至胜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口。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供水保障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供水保障古往今来,在任何战争中,水都是军队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作战,水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过去20多年里,美军一直涉足中东干旱地区的军事行动,供水早已成为美军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因此美军供水保障的做法和其供水保障装备的发展值得研究和借鉴。
供水保障的做法美军一支16655人的远征旅每天实际需水120万升,每人每天平均需各种生活用水76升,其中饮水15升。
美陆军“力量提供者”系统备有4个75700升储水袋和3个11355升反渗透净水装置,可为一个快速反应旅或营的3300名士兵每人每天供水大约76升,即达到了美军野战条件下的人均供水量标准。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采取供水管线、水罐车、大型净水设备、单兵净水器、瓶装水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实施供水保障,满足了核生化条件下的给水需要,提高了部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保障了作战任务的顺利进行。
同时,美军在伊拉克城市作战中,在如何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对部队实施供水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选定水源开设供水站美军认为,要满足战时部队的用水保障,首先要选好供水点,及时开设供水站。
在确定供水点时,要尽可能靠前设置,通常设置在旅保障地域。
如果该地域恰巧位于城市,最近的水源可能是市政供水系统,而非附近的江河,因为利用现有的公用水设施比开发新的野外水源更加迅速有效。
此外,还可以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如水库、人工水井、消防系统、灌溉系统、水厂、水塔、采石场和游泳池等。
避免在自然水源建立净水站多数干旱地区的城市,一般都位于水源附近。
由于未来战争很可能是城区军事行动,考虑到安全、疾病和整个区域稳定等因素,美军避免在自然水源建立净水和配送站。
因为负责净水的人员容易在水源地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疾病,这在不发达国家的水源周围非常普遍。
可靠的水源是东道国的供水系统最有效、最可靠的水源是东道国的供水系统,私人供水设施只要经检验,其水源即可供饮用。
如果没有可饮用水,就只能采用反渗透净水设备(ROWPU)供水。
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第17卷第3期装Eg:乓--r程学院学报V01.17No.321墼篁2旦!!塑墼呈!垒罂!型!墼!至坠蜜矍垒堡垒!垒坠§望;!!垒2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何嘉武郭秋呈(装甲兵工程学院技术保障工程系,北京100072)摘要: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成功地实施了后勤(装备)保障,在保障准备、保障方法、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为我军做好新形势下的装备保障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美军:伊拉克战争:后勤(装备)保障:启示中图分类号:E271.3文献标识码:A伊拉克战争是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之后,爆发的又一场较大规模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此次战争中,美军的后勤(装备)保障虽然出现了短期的困顿局面,但还是强有力地支撑了美军的前线作战,掌握了作战最后的主动权,其有效的措施和成功经验值得关注。
1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的特点1.1以时效为目标,保障准备快速周密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快速全面的保障准备是实施有效保障的前提,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伊拉克战争中,虽然伊拉克军队战斗实力较弱,装备性能落后,但美军为谋求速战速决,周密计划,后勤(装备)保障准备工作非常充分。
一是快速动员保障力量,增强保障的及时性。
此次伊拉克战争,美军启动了国家战争动员机制,并实施了全方位的快速动员。
战争准备阶段,在海上运输方面,美军除紧急动员了大量的海军预备役船只外,也征用了不少本国民间商船;在本土陆地运输方面,美陆军军交管理局大量动员铁路和汽车运输部门,协助完成作战装备物资的装载运输。
另外,美军还广泛动员征召了大量装备维修、工程建筑等专业技术人员。
战争中,美军还及时动员了包括民用航空业、化工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特种设备制造业和航运业等在内的许多行业,为美军提供保障服务。
二是提前装备物资储备,增强保障的预见性。
美在阿富汗反恐作战基本得手后,就开始向海湾地区运送和囤积作战物资。
海湾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根据美军的统计,1991年海湾战争中,伤亡最大的不是一线战斗员,而是为他们提供食品、燃料、饮用水和弹药补给的后勤人员。
“后勤不再是后方的行动。
”在390名死于“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的人员当中,有50%是在为一线部队运送补给当中阵亡的,这其中大多数是死于高速公路,而不是子弹。
伊拉克战争在伊境内执行主要作战任务的4个师,即第3机步师、第1海军陆战师、第101空中突击师和英军第1装甲师,加起来一共有15个旅,约60000人,依靠自身携带的油料、食品、弹药只能维持2—3天,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它们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后勤队伍。
一辆MIA2坦克跑半英里就要消耗-加仑汽油。
两个“阿帕奇”直升机营一个晚上的加强飞行就能吞噬掉60000加仑的JP-8油。
虽然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开战前已经特意铺设了一根输油管道到科威特北部,不过,大量的加油任务还得由无数的5000加仑容量的加油车完成,还有2500加仑容量的加油车提供辅助。
如果一天没有油料和饮用水,美军自身生存都难以为继,更不要说作战了。
当前驻阿美军后勤补给线频频遭袭同样如此。
虽然北约和美军一直声称袭击所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这种零敲碎打的方式给美军造成的困扰和麻烦同样不可小视。
为此。
在美军作战纲要中有这样一句表述:Wars are won on logistics,即后勤制胜。
驻欧美军总司令在海湾战争结束后也曾经指出,作战与后勤的一体化,是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条件。
而最早提出“后勤平等论”的应该是美军著名后勤历史学家和后勤理论家詹姆斯〃休斯顿。
他在1966年出版的《美国陆军后勤史》一书中就曾指出:“战略、战术和后勤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或者更准确地说,它们是一个圆周上的三段弧线。
没有起点或终点,每一段弧线都影响着其它两段弧线,同时也受它们的影响。
”美军之所以如此强调作战计划与后勤计划在制定上的一体化,原因就在于现代高技术战争十分明显地呈现出作战与后勤相互融合的趋势。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运输保障特点和启示

收稿日期 2005-08-15作者简介 吴更生(1964 )9男9讲师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运输保障特点和启示吴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9安徽蚌埠233011)摘要 从分析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交通运输保障的特点入手9探讨了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军事交通动员\交通运输保障方式\交通运输线斗争所面临的挑战9提出改革和创新交通动员机制\构建G 陆\水\空一体7的保障方式和建立综合立体防卫体系等具体对策O 关键词 未来战争;军交运输;保障中图分类号 E712.44 E561.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53(2005)04-0012-04在2003年美英联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9联军的G 多维一体作战7和联合作战思想得到充分体现9空中打击和地面作战同时进行9信息化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使用9战争模式和作战样式均有新的变化O 战争中美英联军后勤保障表现出不凡的能力9美伊双方围绕后勤补给线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9尤其是交通运输保障为作战提供了强大支持9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9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Ol主要特点l .l多法并举 实施快速投送从2002年11月10日开始至2003年3月19日战争发起的前一天9美军运用各类运输船170余艘9大型运输机2万余架次9先后从美国本土\欧洲\中亚\亚太等地区向海湾投送兵力约30万人9坦克和装甲车3000多辆9飞机1100余架9包括7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40余艘舰艇及大量其他武器装备9300多万吨各类作战物资O 为顺利地实现投送目的9联军采取一系列措施I 一是及时动员和集中投送工具O 兵力投送前9在海上输送力量方面9美英不仅集中了海军大型运输船60余艘9而且征用了50艘大型民用商船9另从国外租商船11艘9使海上战略输送船只达120余艘O 在空中输送力量方面9除成建制的战略输送力量外9美军首次动员了70余架大型民用运输飞机9并与数十家航空公司签订了依据战况所需可随时再征用近千架民用飞机的协议9为顺利实现远距离的快速投送奠定了基础O 二是各种投送方式综合并用9人员投送尽可能采用空中投送方式9不仅速度快而且可以避免过度疲劳;物资装备一般采用海运方式9海上运量大9通常可进行预先投送9G 兵马未动9粮草先行7;作战飞机依据其航程和可能担负的任务部署于预定空军基地O 三是采用逐次到位的梯次投送方式O 由于伊拉克周边国家大多数拒绝联军利用其领土和领空打伊9而科威特又地域狭小9容量有限O 联军便按照作战部署进行分期分批投送9既解决了作战地区容量有限的矛盾9又可避免战争进展顺利时因向战区投送多余的后续兵力而造成反复和浪费O 正是由于联军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9安全按预定计划实现了投送目的O l .2快速机动 实施 即时保障美英联军鉴于海湾战争运输保障的经验教训9采用了与即时兵力投送相一致的G 即时后勤补给7保障方案O 即一切物资只是按需要的量在需要的时间投到需要的地点O 这种注重经济成本的后勤保障方式9不仅可以避免物资的积压和浪费9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后勤负担O 联军在保障西线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主攻部队的进攻时9统配加强了73辆5000加仑油罐半挂拖车93套6万加仑燃料供应站913套3000加仑前方地区加油装备98套行进途中加油设备等9对该师实施G 即时后勤补给7O 保障了该师高速行军9完成日最高推进160k m 95d 推进400k m 9进抵卡尔巴拉9达成了G 决定性7战略布势9并为直取巴格达奠定了基础O 伊战初期9美军动用约5万人的保障部队和7000辆的运输车辆往返于科威特和伊拉克腹地9为作战部队提供6即时后勤保障79确保了作战部队完成执行任务Ol.3防打结合!牢控交通运输线在地面作战中9由于联军采取由南向北的一面推进战术9造成了横向和纵向战线长的战场态势O 横向上联军从西向东沿科伊边界一线展开9全长约260k m其中有60余公里是联军从波斯湾的海上实施进攻 ;纵向上联军有东\中\西三条进攻线O为确保多线进攻运输保障的顺利展开9美英联军一是调兵遣将9宣布增兵10万9同时命令第3机步师部分兵力\101师及第82空降师保护补给线O二是充分利用60多颗侦察预警卫星\气象卫星对战场区域进行全方位\多手段立体侦察9并将所得信息实时传送到作战指挥部9为制定运输及防卫计划提供可靠依据O三是利用战斗机\直升机全天候24h对运输线两侧30k m范围内进行空中巡逻侦察9发现可疑目标立即进行打击O当后勤运输补给线遭到袭击后9美军利用其先进的信息化系统9充分发挥其C4ISR系统的功效9加强对后勤基地和运输线地区的侦察预警O 利用卫星\预警机\地面侦察器材和特勤分队6三位一体7全天候侦测伊军的动向9通过GPS和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及时与运输车队交换各种信息9以及紧急调动攻击机\装甲车\陆战队等防卫力量以确保运输线的安全9形成了对运输补给线的6太空卫星侦察9天上飞机护航9地面坦克保护7空天地立体防卫体系9有效地保证了运输的安全O2几点启示2.l改革和创新交通动员机制伊拉克战争进一步证明战争离不开交通动员O 我国的军交运输动员建设在近十几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9不仅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及民航等运输方式构成的较为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9而且各类运输力量的数量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O然而9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9交通动员在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层次上的工作也都受到挑战O就国家而言9军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9尤其是边远地区军事急需的项目9常常难以列入地方建设计划9同时也增大了国家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时贯彻国防要求的难度;军事运输受军费的制约9难以适应交通运输价格多元化的要求9使交通动员需求与动员经费保障不平衡状况加剧O就企业与个人而言9我国交通动员潜力很大9但受利益驱动影响9企业和个人参加交通动员建设与实施的难度增大O主要表现是动员体制不够完善9动员经费难以得到保证9动员准备工作落实不够到位O为确保整个动员机器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9必须改革和创新交通动员机制O一是要健全交通动员组织机构O力求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改革中9确保各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级别到位\员额达标\职能落实\机构稳定9从而更好地发挥交通动员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O 二是建立应急动员力量体系O我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已基本形成体系9分别建立了战略后勤\战役后勤及战术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9并确立了相应的指挥关系\任务区分及建设目标O作为保障应急动员需要的交通运输专业保障队伍9虽然通过正规化建设9质量有了很大提高9但尚未形成严密的力量体系9难免影响其应急动员能力的发挥O为了更好地适应战时应急动员的需要9并与我军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体系相协调9应从战略高度宏观运筹交通运输专业保障队伍的建设9尽快形成以交通运输专业保障队伍为主体的应急动员运输力量体系9分别建立起战略运输应急动员力量\战役运输应急动员力量及战术运输应急动员力量O三是疏通交通动员经费来源渠道O从法律和政策上对动员经费的来源做出明确规定9疏通民用运输力量动员经费保证渠道9是加强交通动员的重中之重O依据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9可采取以下方法: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所需费用9由中央财政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财政共同负担O中央财政负担的费用9列人中央预算;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财政负担的费用9列入本级政府预算O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准备所需费用9由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9根据本年度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工作任务组织预算9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O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实施所需费用9按照国家在战时及平时特殊情况下有关国防动员经费保障办法执行9专款专用9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O四是强制交通基建贯彻国防要求O各级政府及军队职能机构要高度重视国防交通设施建设O首先9各级地方政府要站在6保障打赢未来战争7的高度树立6全局7观念\6大交通7观念9当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9要绝对服从大局9按需要拆改扩建其次军队职能机构要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了解交通建设情况及时向地方政府提供国防交通设施建设的建议要把建议的提出当作一项责任加以落实再次对各级政府及军队职能机构要实行责任制地方各级政府的交通战备主管机构与军队相关职能部门要落实横向联系责任制以期在国防交通设施建设规划方案队伍建设施工监测等诸多方面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能2.2构建!陆"水"空一体#的保障方式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海空陆运输衔接紧密等确保实时保障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战略运输要统一组织扬长避短力争直达综合保障统一组织是建立以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总后军交运输部及国家交通主管部门为基础吸收总参总后总装各军兵种有关部门参加的战略运输领导机构扬长避短是综合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军事运输效益如人员与携行物品优先考虑空运重装备等优先考虑铁运或水运力争直达是指战略运输要能直接保障到师特殊情况下直接保障到团级作战单位以减少中转消耗综合保障是指综合使用各种运力合理分工连续组织构成多方向立体的运输保障体系二是战役战术运输要按区负责多路并举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按区负责是以作战区域划分责任单位机船车等运输力量由战区交通指挥机构集中掌握统一计划使用归口分级管理多路并举是在力争战区原有道路航线畅通的基础上利用急造军路简易机场临时码头等改善战区通行能力尤其要重视使用野战管线和直升机运输等新手段因地制宜是根据战区的地理条件充分发挥各种运输设施和运力的潜能灵活运用是当一种运输方式受阻时能及时改用其他方式三是注重各种方式之间的衔接做到周密计划充分准备掌握时机讲求时效水运空运和陆运的各种软硬接口要配套要大力发展便于衔接的运输方法如集装化运输背负运输等2.3建立综合立体防卫体系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运输防卫面临许多新特点新要求要针对未来作战敌人打击破坏的特点研究建立连接前后方的空天地一体化整体运输防卫体系一是要加强运输信息化建设力求防卫资源共享后勤运输保障和防卫是一项注重高度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必须大力开展运输信息化建设配备信息化装备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复合型运输指挥人才同时要加快运输系统可视化和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以便尽快形成高效准确无间隙的运输保障系统另一方面运输防卫信息系统必须融合到后勤保障乃至整体作战的组织指挥信息网络体系之中增强各部门间尤其是防卫分队与指挥情报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配合能力利用本级上级侦察指挥网络健全防卫预警报知勤务充分分享防卫信息和各种兵力兵器等防卫资源提高防卫工作的效能二是加强运输部分队战斗化建设增强自身防卫能力目前我军运输部分队防卫训练多以静态被动训练为主如配置地域防卫防小股敌特袭扰等而在带战术背景下的动态运输防卫训练尤其是在敌高强度打击下如何在整体防卫体系中与防卫部队共同形成防卫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必须尽快提高动中防共同防的能力一方面要给运输部分队编配与防卫任务相适应的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卫能力另一方面运输部分队指挥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还要加强对作战指挥理论的学习运用提高在高技术战争中扮演双重角色的能力做到运输指挥能力和防卫指挥能力两手都硬三是加快装备改造和研发提高车辆自身防护能力目前我军编配的运输车辆绝大多数都为民品军用车其战术技术性能低而且自身防护能力也极其有限与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一方面要加快高机动性能越野车和轻型轮式装甲输送车的研制与配备提高运输车辆的通过能力和防护能力另一方面应研制可根据车辆几何尺寸和外型的不同随意拼接起到保护驾驶乘员及载运物资安全的小型背心式组合防护装甲以提高现有车辆的防护性能另外在配备车载武器系统时既要考虑到武器的使用性和实用性还应考虑到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及装卸载作业通过这些措施提高车辆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参考文献1展学习.伊拉克战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2192刘桂芳.高技术条件下的C4I SR 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7~214!下转第20页"河港口抢修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充分发挥多效能现代化机械的作用又要注意发挥投鞭截流的人力优势以弥补机械的不足和局限在提高抢修效益的前提下宜机则机宜人则人3.2抢修顺序与交通调整战时内河港口抢修中同时或先后出现几个抢修目标时要根据上级的指示和意图区分主次缓急合理使用兵力在事关全局的抢修目标上特别是对渡的码头泊位要舍得用兵力尽快恢复短时间不能修复的要借用道路迂回在抢修目标两端的适当位置设交通调整哨迂回道路上要设立明显的路标以保证渡运不间断交通调整哨应由公安交警部门派出3.3抢修与防护为确保战时内河港口畅通应贯彻以防为主修防并用的方针对主要码头泊位要加强防护确保重要目标的安全但也要从最坏的情况考虑有应变方案做好抢修的准备工作还要特别注意在港口抢修过程中的防护工作重要目标的抢修现场要有对空值班火器在地面有敌情顾虑的情况下要加派警戒分队以免遭敌袭击和火力杀伤参考文献1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国防交通概论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28~3896~1042李久海.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港口码头抢修实行社会化保障的探讨J.国防交通2000630~31An Ex p loration i nto t he Rush-R e p a ir of In land R iver H arbors i n W arti m eDU Z i-liT raffic CO mbat Readi ness O ffice Of Chan g de C it y Chan g de415000Chi naAbstract AccOr di n g t O t he re C uire m ents Of mOder n Warf are f Or t he i nl and ri ver har bOrs t hi s p a p er el abO-rat es t he r ush-re p air p re p arati On WOr k f Or i nl and ri ver har bOrs duri n g Warti m e ran g i n g f r O m dra W i n g u p r ush-re p air p l ans st Ori n g e C ui p m ent and su pp li es Or g ani zi n g r ush re p air trai ni n g and sO On.It p uts f Or-War d t hree i m p Ort ant rel ati Onshi p s Whi ch have t O be cOrrectl y dealt W it h na m el y t he rel ati Onshi p bet Ween m an p O Wer and m achi ner y t he rel ati Onshi p bet Ween t he r ush-re p air Or der and t he traffi c re g ul ati On and t he rel ati Onshi p bet Ween r ush-re p air and def ence.Ke y words i nl and ri ver har bOr r ush-re p air duri n g Warti m e t he p re p arati On WOr k!上接第14页"M y Co mm ents on t he M ilit ar y Trans p ort ati on Guarantee of t he A llied Forces of Am erica and G reat Brit ai n i n t he Ira<W arWU G en g-shen gD e p t.Of Aut O mObil e M ana g e m ent Aut O mObile M ana g e m ent Instit ute Ben g bu233011Chi naAbstract On t he basi s Of anal y zi n g t he charact eri sti cs Of t he m ilit ar y trans p Ort ati On g uarant ee Of t he Am er-i can-B riti sh alli ed f Orces i n t he Ira C W ar t he p a p er ex p l Ores t he p Ossi ble challen g es i n m ilitar y trans p Ortati On g uarantee related tO m ilitar y trans p Ortati On m Obilizati On trans p Ortati On g uarantee m Odes and trans p Ortati On-li ne-Oriented str u gg le Our trOO p s W ill have tO f ace i n f ut ure W ar t he p a p er su gg ests a f e W p ractical cOunter-m easures cOncer n i n g hO WtO ref Or m and rene W Our trans p Ortati On m Obilizati On m echan is m hO WtO establish an i nte g rated air-W ater-land trans p Ortati On g uarantee s y ste m and hO W tO buil d a cO m p rehensi ve3-di m ensi On p rOtecti ve s y ste m.Ke y words f ut ure War m ilit ar y trans p Ort ati On g uarant ee。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英联军空中打击与地面作战同时进行,尤其是地面进攻,对美英联军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美英联军的地面进攻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及时、通畅的军交运输保障功不可没。
保障过程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都将敌方的交通运输设施作为重点摧毁目标。
而这次伊拉克战争则不同,美英联军为了保证地面进攻作战和后勤供应,对伊拉克境内的交通运输采取了主动控制和利用的战略。
战争打响以后,为了保证后勤保障的顺利进行,美英联军为夺取伊拉克南部战场上的港口、机场、桥梁和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法奥半岛和纳西里耶等地区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与伊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打通了连接波斯湾的航道,基本控制了伊南部港口,抢占了部分机场,建立了后勤保障基地,开辟了从科威特边境直抵巴格达前沿的运输补给线。
为了保证运输补给的畅通,以美军为主的联军将具体的后勤补给行动分成5个步骤:①前线作战部队用手提电脑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发出具体物资补给请求。
②后勤保障基地按照战前预算,根据战场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综合各部队发来的临时请求,使用大型运输机和货轮向科威特运输货物集装箱,每件集装箱外壳上均有电子标识,记录集装箱内所装货物的名称、数量和所供应的作战单位番号。
③货物到达前线港口或机场后,装到货车上。
一般一个货车车队由20—30辆车组成,包括能装载5000加仑(约2.3万升)的油料车、载货车、送水车、维修车和牵引车等。
④在武装直升机、“布德雷利”战车和小股武装人员的护送下,后勤保障车队对前线作补给运输,每到一处供应站卸货后,运输队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总部通报货物清单。
身披战甲的后勤骑士

通过避开伊拉克重兵防守的城镇和抵抗强烈的热点地区,美英联军的装甲利刃迅猛插入伊拉克腹地。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联军后勤人员发现,他们离快速推进的先头部队越来越远,这给他们维持油料、弹药、食品及其它补给品的保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不仅如此,由于作战部队很少驻守占领地或清除抵抗力量,绵延的后勤补给线不得不艰难地通过危险、设伏的地域。
而后勤车辆上除车组乘员的轻武器外,基本没有防护。
伊拉克战争初期,由于美英联军的战线周边相对安全,因此在中立和安全区域内,防护措施较少的后勤补给链还能正常运转。
但是在阿富汗战区内,即使在没有前线的区域内,后勤车队同样非常脆弱,因为阿富汗境内基本上没有公路网络,复杂的崎岖路面给后勤车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驻守在这些危险区域的大多数国家都已开展相关项目,对现有的后勤车辆进行改进、升级或者增强装甲防护。
有的国家还开始新的采办方案,以便装备更多的特种防护车辆。
早在伊拉克战争初期,在后勤车辆上进行临时装甲升级的做法就已普遍存在。
联军士兵利用手边的各种东西增强后勤卡车和通用车辆的装甲防护,如利用从装甲车辆上回收的防护盖和装甲板对后勤车辆进行改装,结果使得这些车辆外形奇特、底盘低矮。
美军就曾利用被摧毁或遗弃的伊拉克装甲战车上的装甲板,将现有的车辆改造成“枪炮卡车”,以此作为护卫其它后勤车辆的机动火力平台。
《美国陆军后勤》杂志2005年初的一篇文章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例:美陆军第548战斗保障支援营利用伊拉克塔吉补给库内俄制坦克上的装甲板,为载重5t的M939卡车制造了“装甲箱体”,车顶上还安装了12.7mm旋转机枪、Mk19型40mm榴弹发射器以及其它武器,使得车辆自身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火力压制能力。
还有一些更为正式的升级方案,它们严格按照现有车辆的设计指标,对车辆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升级改进。
对于驾驶室前置的后勤车辆,其升级改进的需求尤为突出。
因为在驾驶室前置的车辆内,车组乘员和发动机位于车辆前桥正上方,此处遭受地雷或简易爆炸装置的冲击最严重,因此很多车辆加固了驾驶室并增加乘员安全带。
作战中的轮式车与无人载具

伤者更多。
据美 军报 告 ,伊拉克 游击 队用于攻 击 M 和 l
5/5舢 造成这些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伊拉克游 布雷德利装步战斗车的爆炸物主要是1215 击队利用 自 制的爆炸物所进行的爆炸攻击,美 口径的高爆弹 。据调查 ,一 枚 40公斤左右
甲车 护 送 运 输 车 辆 。
弹玻 璃 之 类 就 不 予 安 装 了。 美军在 受到惨 重 伤亡之后 丌始着 手轮 式
在开 战之 初美 国军方没 有考 虑到 会 出现 大
规模长时问的爆炸攻击 ,现在美 国军方只能大 车装 甲化, 过这样改装对减少美军伤亡帮助 量配发驻伊美军装 甲车辆 ,其中数晕最大的是 不是 很大 。美 军 虽然 大晕 换装 M l4装 甲悍 马 l l
控 引爆器 ,他们 设定好快捷键,躲在建筑物里 等候美军车队进入爆炸区,就启动爆炸物, 然 后 他们 就 大摇 大摆 地混进 人 群扬 长 而去 。这 对 在伊拉克执勤的美军官兵来说,不仅肉体上受
到 伤 害 , 而 且 也挫 伤 他 们 的 士 气 。
图 1 身披重 甲的M 也必须小心,否则会遭遇 : 1
5m D径 的高爆弹就 能直接 炸毁布雷 德利装步 军指 挥部 的 调查 显示 ,5 %的伤 亡 都是 游击 队 15m O
在道路两旁设置的爆炸物所为。原本伊拉克游 战车 ,如果 攻 击车 的底部 的话 ,就 是 M1坦 克 击队只对 悍 马车或 军用 卡车下手 ,但 从 2 0 年 也 会 被 炸 翻 。 04 底开始 ,伊拉克游击队盯上了斯特赖克装甲车 在 20 年 1 03 月机步第四师的MA SP I2E 坦克 和 M / 布雷德利装步战斗车 。在 20 年 1 就被类似的攻击炸毁,当时伊拉克游击 队用的 23 05 月, 是 上下 重叠 的 3个 战防 雷 ,现 在 改用 l 5 m口 5m 径 的高爆弹 。只要游击队手里有炮弹或是战防 雷 ,制造 这种大威力 的爆 炸物可 以说易 如反
国防后勤局:美军战时后勤的支柱

国防后勤局:美军战时后勤的支柱美军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的出色表现证明了美国国防部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成功。
其中,国防后勤局是保证美军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防后勤局是国防部目前最大的战斗保障机构。
正如国防后勤局负责作战行动的Proctor少将所说的:“国防后勤局的任务就是为参战人员(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提供食品、服装、武器、油料等一切作战所需物质”。
国防后勤局的保障能力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到2003年4月底,国防后勤局已完成了价值近6100万美元的军方征用任务,向部队供应了总价值约30亿美元的食品、服装、医药、油料、备件和3000万袋方便食品,此外,还提供了约3亿加仑的燃料。
伊拉克自由行动同样为国防后勤局验证其改革措施提供了空间,这些改革措施包括:新的业务实践,后勤人员更大程度地参与战争计划的制定,库存跟踪技术,以及战场现场协调。
新的业务实践自上次海湾战争以来,整个后勤以及供应链的运作过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库存管理与数年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差异。
国防后勤局目前所管理的是供应商而非大规模的库存与设施。
很多物质都是由生产商、分发商和战略供应商直接运送到前线的。
国防后勤局负责应急计划与行动的空军上校Petrucelli指出:“我们已不再象以往那样管理大宗的库存货物,目前只是对一些关键的、高需求的部件进行库存管理。
我们能够确保供应商将物资直接运送到需要这些物质的任何地点,而不管它是在弗吉尼亚的办公室、科威特的港口或者是伊拉克境内的一个机场。
”早期介入计划的制定参与早期计划制定的后勤人员为伊拉克自由行动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整个战争期间,国防后勤局的后勤人员与作战部队的指挥官和计划人员密切协作,在战前充分了解战场上所需的物资,并及早做好准备,使得后勤人员得以更早地进入准备阶段,也使得国防后勤局对战场所需物质的预计更趋合理,这是保障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所必需的。
国防后勤局于1999年和2000年在每个作战指挥部(如美军中央司令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等机构内都设置了联络官。
斩首行动——伊拉克战争

斩首行动——伊拉克战争在2003年3月份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取威慑战略,打破以往模式实施“斩首”行动,除了仰仗先进武器装备做后盾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军有着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分析美军战中后勤补给的强弱,对于正确认识此次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战争进程中,美军为了克服战线长、伊军扰、气候差等不利因素,利用空中掩护,采取多种保障方式,基本上实现了精确、及时保障的目标,后勤补给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的强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着眼作战行动变化,采取灵活保障方式,实现了适时、适地、适量保障战中,美军在战略、战役、战术层面上充分预见战场形势变化,多方考虑作战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保障方式,确保美军作战部队得到强有力的后勤补给。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三种保障方式:(1)自我保障。
美军一直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此次美伊战争中,地面部队能够通过坦克车内的“数字诊断和预测工具箱”,按照电子手册对装备进行简单维修,同时可利用数字化网络进行远程咨询。
为了适应伊拉克沙尘暴气候,美海军陆战队队员战前都经过72小时的沙漠行军和48小时的挖坑训练,随身携带的单兵物资器材达30个品种。
在生活保障方面,战场配发的野战食品一律采取湿裹法包装,配发的零食达25种以上,可随时加热后食用。
甚至可随时转移的车载厕所也随部队一同去实用文档了伊拉克战场。
可见,美军依据作战环境及任务的需要,增强了自我保障的程度,给美军地面部队高速推进创造了条件。
(2)伴随保障。
伴随保障能使后勤力量和作战力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随时随地向作战部队提供保障。
战中,美军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就有6个各类支援保障营跟随,编配的各种运输车辆及特种车辆达1223辆,它们紧随一线作战部队执行保障任务。
快速向巴格达推进的美国第3机械化步兵师,则有前方保障营、维修营、卫生营等后勤伴随保障力量,负责对全师实施直接支援保障。
军事物流

军事物流一军事保障物流的配送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向军事领域的渗透,在之前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队“适时,适量,适地”的精确军事后勤保障令世人震撼,美军后勤军事保障表明:实施有效的军事物流配送运输保障,不仅是后勤保障能力的增倍器,更是军队战斗力的利器。
1.军事保障物流配送的作用军事保障物流是为保障军队平战时或特殊情况下的需求所采取的具有军事性质和目的的物流活动。
它是物流在军事配送活动中的应用。
军事物流配送运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部队用户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的军事物资按的需求,将已经拣选、时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的物流运输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高效率和大吨位运输力量的出现,干线物流配送无论时在海运、铁路或公路运输方面都达到了大批量的传输,实现了控制成本。
但在长距离运输线路之后,都是要铺以支线配送和小搬运的,这种支线配送和小搬运成了物流配送的又一个薄弱环节。
这个环节有适应性、灵活性、服务性运输不同的许多特点,如要求安全性等,改进和完善这些环节,往往能解决物流运输能力利用率低、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
军事保障物流配送、搬运或输送,是物流配送与其他配送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在军事物流配送过程中,处于“二次运输”、“支线运”、“终端运输”的位置。
优化军事保障物流配送运输,能够使运输分散的军事供应保障活动协调运作,减少整个军事保障物流范围内重复运输、交叉运输等现象,创造了更多的军事保障迂回运输效益。
2.现代军事保障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军事保障物流配送运输是军事物流活动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实现军事物流保障目的的关键。
因此,搞清军事物流配送运输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找出其内部的客观规律,我们才能指导军事保障物流的实践,改善不利的因素,实现军事物流的快捷、配送运输的高效。
2.1军事物流运输管理机制不健全,配送物流计划不完善目前,军事保障物流运输管理没有成功的模式、经验可供我们学习,给军事保障物流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仗打的是后勤,尤其是如今这种高技术新装备主导的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的依赖度极高,后勤保障的规模也是空前强大。
由于这里是汽车门户站的主题博客,所以就不探讨与后勤建设相关的理论话题,只是就图说话,看看美军在这场号称“万亿美元战争”中的后勤车辆应用。
??? 国内及海外集结:仗是肯定要打的,这一点在2002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出战争威胁之后就已经成为事实,开战的时间全由美军的武力集结为时间点,战争时间表在后勤运输部队发车的那一天就已然存在了,尤其是当2003年2月位于卡塔尔的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前线指挥部竣工,如果除了那些被控制的媒体混淆视听之外还有谁在期待避免战争的话,那就太天真了。
当美军在对伊拉克开战前,进行了全面的战争准备,并全面动员了大型海外基地的装备物资储备,算得上是一次涉及到全球范围的武力投送行动。
除了作战部队的武器装备之外,大量的后勤保障物资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向科威特和沙特的基地转运,日夜不歇。
战略转运:美军投送驻扎在本土和欧洲的地面作战部队,动用了近几年花大力气组建的海军“预置船队”,大量的海军预置船从位于美国本土、欧洲基地,大西洋储运站等等不同的码头出发奔向海湾地区。
美国海军的预置船队规模庞大,其中的专事车辆运输的是大型中速滚装船,下图就是满载出发的USNS Gilliland号(舷号T-AKR 298),可以同时载运近千台各类车辆。
由于美军对战时后勤保障提出了“即时后勤”“精确后勤”的概念,因此对各类后勤车辆的需求极大,据统计,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的后勤保障有70%以上由地面运输完成,因此在战略转运初期,大量轮式车辆是海运的首选。
下图就是排满了后勤车辆的运输船上层前甲板。
如此大规模的武力投送,光是美军自有的运输力量显然不够,为此美军开始动员民用运输力量,下图就是被征用的商用滚装船上载“斯特瑞克”的场景,如此大规模的海上运输都已经可以和一个中小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量相当了。
海外集结:所有的车辆装备都经由海路运抵科威特和沙特的港口,下图就是USNS Mendonca号大型预置船抵达港口之后进行卸载的场景,清一色的后勤车辆,其中有大量的MTVR中级战术后勤车,都是配属给“过渡型旅级战斗队”——“斯特瑞克旅”的油料保障车辆。
下图就是完成卸载的后勤车辆集结在港口外准备配属到各个单位,规模之大可见一斑,而这些停放的后勤车辆还不到美军一支机械化步兵师所配属的后勤车辆的一半。
战区转运站:抵达港口的车辆装备经由分组编成之后,分别发运至所属的作战部队,下图就是准备出发的后勤车队,很快就将填满各个战役一级的物资转运站。
以美军的第四机步师为例,师属支援司令部辖有3个前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1个运输飞机保养连和1个航空兵支援营,编有各种吨位的运货卡车、拖车和油罐拖车1223辆。
这也算是落实了美军“即时保障”的后勤思路,能够实现战役级的“精确保障”。
后勤物资和车辆配属到作战部队之后,立刻会进入战区后勤转运站,在这里进行统一配发和管理,下图就是美军位于科威特的物资转运站,所有的后勤物资都实现了数字标签管理,这是军队后勤保障建设的重要环节,能够极大提高后勤物资装备的配送效率。
我国当前也在花大力气建设这样的系统,当年汶川抗震抢险时的一线部队就曾经遭遇过这样的尴尬,空投的物资散落山地各处,由于没有数字标签提供定位信息,给空投救灾物资的抢运配送带来了极大困难。
下图是伊拉克战争中期位于科威特的美军艾弗杰营(Camp Arifjan)转运站悍马车场的情景,数以千计的M1114装甲升级版悍马等待着分发到作战部队,在防地雷反伏击车没有大量装备之前,这种在原有型号上改装的装甲补强版本悍马是美军的唯一选择。
下图同样是在艾弗杰营(Camp Arifjan)转运站,画面中是经过简单装甲强化的HET重装备运输拖车,美军的后勤运输线在伊拉克战争期间频繁遭袭,虽说用MTVR和FMTV 这两种轻装甲版本的中吨级运输车替代了原有的2.5吨到7吨级别的运输车,但是重型运输拖车的换代改型产品还远没有到大量列装的阶段,只得对现有HET进行简单的装甲补强。
战术转运:美军在这次伊拉克战中实践了之前提出的“战略、战役、战术一体化保障”的“精确保障”思路,极大的提高了部队保障的效率,但是这种“垂直保障”的体系也必然导致大量的物资装备消耗,尤其是在落实“战术保障”的层面,这种“送货上门”的保障模式需要消耗极大的资源。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初期,地面突击部队攻势凌厉,采取“弃城不打”的大尺度穿插战略,以第三机步师为首的地面部队向着巴格达高速推进,拉出了一条长达500公里的后勤补给专线,戏称“波士顿公路”,就是这么一条和第三机步师进攻轴线平行的补给专线坑苦了美国人,沿途来自伊拉克武装的袭击不断,直接影响到了美军对巴格达发起进攻的时间表。
脆弱的运输部队根本经不起游击战式的袭击,美军不得已将进攻锋线上的101师撤下来保护运输线,甚至在有的极端时候让101师配属的直升机直接进行“蛙跳补给”,由此可想当时美军后勤保障的压力之大了。
整个伊拉克战争期间,后勤保障物资数以万吨计,美英联军每天都有将近7000台各类运输车辆奔波在后勤补给线上,由于频繁要对伊拉克武装袭扰的路段进行清剿,运输线上的大堵车也成了常见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