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
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及农民的辛勤付出。
2.懂得应当尊重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寻找大米的由来
师:同学们,这是我国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请你们猜一猜, 那些小黑粒是什么?(出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种图片)
生:它们是稻谷。
师:你为什么说是稻谷?
生:我参观博物馆时看到过这幅图片。
师:稻谷本来是金黄色的,而文物图片所示的小颗粒却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出示成熟后的稻谷图片。)
生:稻谷经过碳化后变成了黑色。
师:这位同学的知识很丰富!你判断得对。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那些小黑粒就是碳化的稻种。这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我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悠久。
生:说明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请你们推断一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什么?
生:最有可能是米饭。
师:推断正确!给你点个赞!看到香喷喷的米饭,你们脑海里会闪现哪些问题呢?
生:我们爱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
生:水稻是谁种植的?
生:水稻是怎么种植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水稻种植和生产的过程。(出示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脱粒、碾米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顺序打乱。)
师:请一名同学上台排一排这些图片的顺序,帮我们破解大米的身世之谜。你这样排序
的理由是什么?(回答略)
师:其他人又是怎么排序的?也说说你的理由。(讨论略)
师:现在请大家看视频,再看看自己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播放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的视频)
师:看了视频,请说一说大米是怎么来的。
生:先要选择优良的种子,再把种子播到土里育秧,等秧苗长成后,农民再把它们移栽到水田里。
生:为了让水稻健康成长,农民还要灌溉、除草、喷药、排水。
生:农民还要给水稻施肥。
生:水稻成熟后,农民要顶着烈日收割和脱粒。
生:最后经过碾米,白花花的大米就出来了。
师小结:从一粒种子变成白白的大米,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我国一些地区,水稻在春天播种,夏天收割。农民顶着太阳、冒着风雨在田间劳作,他们还要顶着烈日收割和晾晒。
师:小小的一粒米来得容易吗?
生: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劳作的结果。
师:小小的一粒米,凝结着农民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啊!
(板书:来之不易)
活动二体验耕种的过程
师:都说农民辛苦,他们的劳作到底有多辛苦呢?就让我们走进田间地头,一起来插秧。
师:为了体验得真实,请同学们先看一看插秧的动作要领。(观看插秧视频)(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同学们左手拿苗,右手插秧,低着头,弯着腰,双腿半蹲,重复动作,持续3分钟,并播放音乐。)
师:刚才的体验,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太累了!
生:腰酸背痛。
师:短短的3分钟,大家已经感觉很累了。你们想一想,从播种到收割,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农民需要克服哪些困难。(适时出示农民劳作的图片)
生:风吹、雨淋、日晒生:蚊虫叮咬等。
师:你们能克服这些困难吗?(大多数同学纷纷摇头)
师:他们不是一朝一夕地耕种,而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劳作。他们吃苦耐劳,勤勤恳恳。一代又一代的农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每当看到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我们都应该感谢农民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汗水就没有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活动三珍惜劳动果实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首唐诗《悯农》吗?(课件出示《悯农》,师生一齐诵读。
师:每一粒大米也好,每一棵蔬菜也好,正如诗中所言,它们都是从一滴滴的汗水中来的,从一次次的劳动中来的。(播放珍惜粮食的宣传片)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一粒大米的诞生历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饭桌上的食物?
(板书:珍惜)
生:我们应当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生:我们还要珍惜饭桌上的各种蔬菜,因为它们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
(板书:劳动成果)
师小结:每粒大米都饱含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我们应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滴汗水。我们一起吟诵《朱子家训》的古训,将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师生齐读: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教学反思
如何拉近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进而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这是本课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课首先利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种引入话题,并适时穿插我国农耕文化教育,较为自然地过渡到本课教学主题。在“排一排”环节,教师先是允许学生“试错”,再通过视频“纠错”,打破他们固有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体验环节,教师设计了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农业生产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还结合古诗文诵读,适时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感谢农民辛勤劳动”“尊重农民劳动成果”“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他们节约和珍惜粮食的意识。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正走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教学,估计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