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贸易政策中的争议)【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贸易政策中的争议
一、概念题
1.以邻为壑的政策(beggar-thy-neighbor policies)
答: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提高本国福利的政策,即当一个国家采取某种政策或行动的时候,事实上其得到的好处来自于另一个国家的损失,一个国家所得到的,最终会是另一个国家所失去的。从货币角度来说,本国货币扩张会引起汇率贬值,净出口增加,从而增加产出与就业,但是本国增加净出口对应着国外贸易余额的恶化。本国货币贬值使需求从国外商品转移到本国商品上,国外的产出与就业会因此下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由贬值引起的贸易余额的变动就是以邻为壑的政策,它是输出失业,或以损害其他国家来创造本国就业的一种方式。本国福利的提高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因此这一政策很容易引起别国的报复和贸易战的爆发,最终损害各方的利益。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说,战略性贸易政策就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鼓励国内特定产品的出口和限制国外特定产品的进口,来保持本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虽然使本国受益,但使外国受到了损失,本国也面临着受到外国报复的问题。反之,如果外国的净出口增加,相当于本国消费者购买了很多外国的商品。这样,对本国该产业的产品需求的下降就是对本国的该产业的一个冲击。这种冲击会阻碍对其进行的投资和经营,从而使得这个产业的状况变坏,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总之,以邻为壑的政策将引发贸易战从而使得各方均受到损害。
2.外部性(externalities)
答:外部性是指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者某个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
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者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着外部性问题。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或者整个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指某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引起他人成本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减少。外部性意味着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存在着差异:负外部性的存在是因为某个经济当事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因而一部分成本由他人或整个社会承担了;正外部性的存在是因为某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私人收益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收益,即他人或者整个社会从这个活动中得到了一部分收益。
3.布兰德-斯潘塞分析(Brander-Spencer analysis)
答:“布兰德-斯潘塞分析”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对国内企业实行补贴政策,将国外企业排斥在本国市场之外,从而增加国内企业利润的分析方法,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斯潘塞和布兰德首先提出。具体分析方法如下:假定国内外各有一家条件完全相同的企业打算生产某种产品并供应整个市场。如果一家企业生产,则生产的一家获取10单位的利润(不生产的一家利润为0);如果两家都生产,那么过度竞争将导致它们的利润均为-2单位;如果两家都不生产,则利润均为0。如果政府不参与其中,那么谁领先一步就意味着谁将生产。如果已知对方开始生产,那么本国企业就不会生产(不生产的利润为0,生产的利润为-2单位)。如果政府参与其中,承诺如果本国企业从事生产将给予5单位的补贴,那么就整个地改变了竞争状况。这时不论外国企业是否生产,本国企业都会选择生产。已知本国企业必然生产,则外国企业必然不会选择生产。其最终结果是:外国企业退出了竞争,本国企业获得15单位的利润。从总体上看,本国净增10单位的利润,从而使国民福利增加。因此,政府补贴能够大大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增加本国企业的利润,并将外国企业可能获得的利益转移至
本国。“布兰德-斯潘塞分析”是一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它表明,积极的政府政策可以在不减少国民福利的同时,有效地帮助本国企业击败国外的竞争对手。
4.污染避难地(pollution haven)
答:由于国际贸易的原因,贸易活动本应在环境控制较严格的国家进行,但是贸易却转到了环境控制较松的国家进行,因为环境控制较松而吸引了大批污染工业移入的国家和地区就被称为污染避难地。
5.库兹涅茨环境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
答:20世纪90年代早期,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吉恩·格罗斯曼和艾伦·克鲁格曼在研究国民收入水平和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些抵消经济增长作用的因素会在人均收入和环境破坏之间产生倒U形关系,这条倒U形曲线即为库兹涅茨环境曲线。该曲线表明,当国家经济增长时,它们初始增长会增加环境的破坏,但是当这些经济体变得足够富裕时,它们的经济增长对环境有利。
6.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
答: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通过鼓励国内特定产业的发展和特定产品的出口,以限制国外特定产品的进口,来保持本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提高一国经济绩效的贸易保护政策。该政策认为,为了保持本国某些前景远大或意义重大的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和特定产品的出口。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外溢”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布兰德—斯潘塞分析”。
7.超额收益(excess returns)
答:超额收益是指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收益。一般情况下,在一个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只能得到平均利润。但是,在一些产业所在的市场,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参与实际竞争。因为参与的企业数目少,所以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企业在这个市场中进行生产,能够获得比在经济中其他地方进行相同风险的生产更高的收益,即超额收益。超额收益要高于行业的平均收益。得到超额收益的两个条件是高劳动效率和低成本,即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出卖产品就能够得到超额收益。
二、习题
1.即使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够增加国家福利,那么这种政策不利的后果是什么?
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engaging in strategic trade policy even in cases in which it can be shown to yield an increase in a country’s welfare?
答: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的不利后果是它会导致寻租和以邻为壑的政策,即以别的国家受损为代价来增加一国的福利水平。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导致使所有国家福利都受损的贸易战。即使是在别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能使自己变得更好,这也是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危险:它会引起别国的报复,这使得长期看来,会使得所有国家利益都受到损害。
2.假设美国政府能够确知在以后的20年中哪些产业的增长最为迅速,为什么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应该采取政策支持这些产业的增长?
Suppose the U.S. government were able to determine which industries w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