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介绍八种阴阳双补的中成药
介绍八种阴阳双补的中成药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功效独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中成药中,有一类药物被称为阴阳双补中成药,其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八种常见的阴阳双补中成药及其功效。
第一种:当归血建脑心丸当归血建脑心丸是一种以当归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养血调经、补气益阴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产后虚弱及血气不足的症状。
同时,它还可以改善心脑血运,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第二种: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以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等六味药物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补肾益精、滋阴补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此外,六味地黄丸还可以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第三种: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由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等四味药物组成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活血调经、益气补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血量少等症状。
另外,四物汤还可以改善贫血引起的乏力、心悸等不适。
第四种: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以党参、茯苓、白术、泽泻等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浮肿等症状。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可改善脾胃功能不佳引起的便秘问题。
第五种:益气养阴丸益气养阴丸是一种以黄芪、枸杞子、麦冬、五味子等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弱疲倦、口干舌燥等症状。
此外,益气养阴丸还可以改善肺热引起的咳嗽、气喘等不适。
第六种:龟龄集龟龄集是一种以鳖甲、海马、人参、麦冬等为主要成分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固精止遗、健脾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遗精、阳痿、腰膝酸软等症状。
此外,龟龄集还可以改善男性不育问题。
第七种:养血生发胶囊养血生发胶囊是一种以补血生发为主要功效的阴阳双补中成药。
它具有补血养发、调养肝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脱发、头发稀疏等问题。
同时,养血生发胶囊还可以改善贫血引起的疲倦、失眠等症状。
补益类中成药(大全)
补益类中成药(大全)补益类中成药(大全)2007-02-27 11:56阅读:四君子丸【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炙)。
【功能】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注意事项】阴虚血热者慎用。
合剂,服用时振摇。
密封贮藏,置室内阴凉处。
【用法及用量】口服:水丸剂,成人,每次3~6g,每日3次;合剂,每次15~20ml,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小儿酌情减量。
【剂型及规格】水丸剂:每瓶100g,每袋装3g、6g、60g,250g。
合剂:每瓶装100ml。
六君子丸【组成】党参、白术(麸炒)、茯苓、半夏(制)、陈皮、甘草(蜜炙)。
【功能】健脾止泻。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便溏。
【用法及用量】水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剂型及规格】水丸:每20丸重约1g。
人参归脾丸【组成】人参、薏苡仁、酸枣仁、远志、甘草等。
【功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主治】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贫血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法及用量】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g;水蜜丸:每次6g,每日3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2次,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
【剂型及规格】大密丸:每丸重9g;水蜜丸;小蜜丸;片剂:每片0.3g相当原生药0.98g。
人参养荣丸【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等。
【功能】温补气血,养心安神。
【主治】本方系补气补血,宁心安神之剂,多用于气虚血亏,失眠怔忡,面色グ祝诰镁貌涣驳炔T擞帽就璧幕局刚魇牵盒问萆衿#成傥尬叮陆⊥槿茸院梗し舾稍锘蛎⑼崖洌蚶Q裱蛔愣炔煌耍诓涣玻嗟痔Ρ“祝鲂槿酢U庑┲刚魈逑至似⒎纹椋蛔愕牟』A俅簿咛逶擞萌缦拢(1)虚劳:表现面色グ祝闹氲。
臣跎伲院沟梁梗⑼崖洌嗟祝鲂槿跽摺N饕秸锒现偕习云堆碧云堆涣夹云堆岷瞬』指雌冢脱梗蠹安『笮槿醯戎ⅲ猩鲜霰硐终撸么送柚沃(2)惊悸怔忡:多为气血虚弱引起,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时时心悸,惕惕不安,健忘少寐者。
补脾胃肾气虚的中成药
补脾胃肾气虚的中成药补脾胃肾气虚是指由于先天气虚、营养不良、长期损伤以及过度劳累等原因导致脾胃和肾脏功能虚弱、阳气不足的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腰膝酸软、乏力等。
针对这种情况,中成药是比较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中成药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成药,由人参、白术、茯苓、党参组成,主要作用是补脾气、健脾胃、益气血。
可以每日泡服2次,每次10g,如果配合其他药材使用,也可以按照中医医生的建议进行调配。
2、大补阴丸大补阴丸是一种具有很好的补肾效果的中成药,由党参、山药、杜仲、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组成,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肾、益气养血。
建议每日服用2次,每次10g,可以和四君子汤一起服用,补效更佳。
3、人参四物汤人参四物汤也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成药,由人参、当归、熟地黄、白芍组成,主要作用是滋补气血,调理月经不调和脾胃虚弱等。
每日泡服2次,每次10g,多喝温水有助于增强药性分解吸收。
二、食谱或偏方除了中成药外,在日常的饮食中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脾胃肾气虚的食品,通过食疗来进行调理。
1、五谷杂粮饭五谷杂粮饭是非常养生的一种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选择大米、小米、玉米、糯米、红豆等混合煮熟,每日可以适量吃几勺,每一次大概50g左右。
2、花胶炖鸡汤花胶炖鸡汤也是补脾胃肾气虚的一种好食品,适合女性朋友食用。
可以选择白木耳、枸杞子、花胶、鸡腿肉等食材炖煮,每周可以食用1次,注意避免鸡汤口味过咸。
三、注意事项1、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忧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方式。
2、不要过度食用刺激性及辛辣食物,同时要避免过度饮酒和熬夜等不良习惯。
3、每天合理运动,多参与户外活动,适当锻炼身体。
4、注意保暖,并且避免气温的骤降,以及人体之间的温度变化。
四、养生建议在平常生活中,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早睡早起,不熬夜,尽量减少工作压力,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消耗身体能量,吸烟和过度饮酒也应尽量避免。
补脾胃益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
补脾胃益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和饮食习惯的不规律,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脾胃不好的情况,人体机能下降,精神状态不佳,甚至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针对这种情况,中成药成为了一种调理脾胃、益气血的好选择。
本篇文章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大家介绍如何用中成药来补脾胃益气血,并提供相应食谱和偏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常见的补脾胃中成药1. 参苏丸参苏丸是由黄芪、甘草、茯苓、白术、知母等药材组成的一种中成药,可以补气益脾,健脾胃。
常用于脾虚久泻、泄泻等症状。
2. 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陈皮等六味药材组成的一种中成药,可以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常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3. 轻盈消食片轻盈消食片是由草果、陈皮、泽漆、桃仁等药材组成的一种中成药,可以帮助消食化积、调节脾胃。
常用于食积、胸腹胀满、饱食不消等症状。
4. 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片是由枳实、木香、山楂、砂仁等药材组成的一种中成药,可以帮助改善消化不良、消除腹胀、腹痛等不适感。
常用于脾胃虚弱、肠胃功能紊乱等症状。
5. 前胡胶囊前胡胶囊是由前胡、大黄、厚朴、枳实等药材组成的一种中成药,可以清热解毒、祛风平喘、调理脾胃。
常用于呼吸道感染、脾胃偏寒等症状。
二、与中成药搭配的食谱和偏方1. 茯苓山药莲子粥材料:茯苓10克,山药30克,莲子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茯苓、山药、莲子洗净,加入粳米中煮粥,煮至八分熟后加入冬枣煮熟即可。
功效:茯苓益气健脾,山药补脾胃、益肾气,莲子养心安神、补脾胃,三者搭配能够调理脾胃、滋养气血,有助于改善脾虚久泻、精神疲惫等情况。
注意事项:粳米易煮烂,煮粥时需加入适量清水,否则容易糊底。
2. 山药炖乌鸡材料:山药300克,乌鸡1只,葱姜适量。
制法:将山药去皮,切成块,乌鸡去毛、去脏腔,与山药一起放入炖锅中,加清水炖煮2小时,加入葱姜调味即可。
功效:山药有补脾益胃、生津止渴、润肺化痰的功效;乌鸡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作用,二者搭配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有助于改善贫血、脾虚食欲不振等情况。
补脾胃益气的中成药有哪些
补脾胃益气的中成药有哪些补脾胃益气是中医中常见的养生方法,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脾胃功能,增加体内气血供给,加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对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人群尤为适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成药和食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成药,由六种中药材配制而成,包括熟地黄、山药、枸杞子、茯苓、泽泻、丹参。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健脾益气、清热除湿、平衡气血等功效。
适用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血虚贫等人群。
用量:每次5g,一天3次。
制作步骤:将六味地黄丸放入碾磨器中研成细末,每次取5g,用温水送服即可。
注意事项:孕妇、月经期女性以及口腔溃疡患者慎用。
2、人参参饮:人参参饮是一种中成药,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等中药材配制而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抗老延寿等功效。
人参参饮适用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人群。
用量:一次10ml,一天3次。
制作步骤:将人参参饮用开水冲泡,每次取10ml,口服即可。
注意事项:孕妇、高血压患者慎用,过敏体质者忌用。
二、食谱:1、洋参炖鸡汤:洋参具有滋阴补肺、健脾益胃、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炖鸡汤也是一种常用的滋补食品。
将洋参、鸡肉、枸杞子、姜片、料酒等食材一起放入砂锅中,慢火炖煮2个小时即可。
此汤具有滋阴补气、健脾益胃、补肺益肾等功效,适用于体质虚弱、容易疲劳、食欲不振等人群。
用量:一次250ml,一天1次。
制作步骤:将鸡肉放入热水中焯水,取出洗净备用。
将洋参、枸杞子、姜片等食材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足量清水,慢火炖2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慎用。
2、鸡汁蒸蛋:鸡蛋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常见的滋补食品,鸡汁蒸蛋则是将鸡汁和蛋汁一起制作而成。
将鸡肉切成细末,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去油,再将鸡肉水和鸡蛋打匀,加入盐、胡椒粉等调料,用锅或蒸锅蒸熟即可。
此菜具有补脾胃、益气血、滋补肝肾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贫血等人群。
补益类中成药
• 常用补气中成药有补Leabharlann 益气丸、补益资生丸、参苓白术丸等。
四君子丸 /颗粒/合剂/袋泡剂
• 【处方】党参200g 白术(炒)200g 茯苓200g 炙甘草 100g
有汗,头痛怕风,渴喜热饮,食欲不振,及气陷脱 肛,子官脱垂等。 • 对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等均有较好效果。 • 凡一般慢性病,症见脾胃虚弱,气短懒言,身体乏 力,自汗,动则气促,食欲不振等症均可应用。 • 用法为水丸每服6克,片剂每服6片,均日服两次, 温开水送下。
• 补益资生丸
• 为蜜丸。 • 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开胃进食。 • 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脘闷腹胀,
所以助阳的中成药是以温补肾阳为主。 • 肾阳衰弱症见:畏寒肢冷,阳萎遗精,腰酸腿
软,小便频数,精神不振等症。 • 治宜温肾助阳。可服左归丸、全鹿丸、金匮肾
气丸等。
左归丸
• 主要功用为补肝肾、益精血。 • 适用由肝肾虚弱,精血不足引起
的形体消瘦,腰膝酸软,目暗耳 鸣,骨蒸盗汗,遗精等症。
• 此药源于六味地黄丸,但方中不用牡丹皮清肝火,泽 泻清肾火,茯苓渗脾湿,而是增加了菟丝子、枸杞子 滋补肝肾,龟板胶育阴潜阳,鹿角胶睃补精血,怀牛 膝强健筋骨。所以此药补肝肾、益精血作用较六味地 黄丸为强。其两药区别在于左归丸是有补无泻,而六 味地黄丸补中有泻,左归丸适用于纯虚之证,而六味 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证。
参芪益气酒
•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用于气阴两 虚证,证见病后体虚,食少倦怠等。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2013-04-24 | 争筝静净 |1、补气药补中益气丸成分黄芪,党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功效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用于脾肺气虚引起的头痛懒言,阴虚自汗,恶风厌食,劳症寒热,久泻久痢,胃下垂,子宫下垂等参苓白术丸成分白扁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莲子,桔梗,砂仁,薏米功效调补脾胃,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良,或吐或泻,形瘦色萎,神疲乏力六君子丸,成分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甘草陈皮大枣生姜功效健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便溏2助阳药金匮肾气丸成分熟地山药肉桂丹皮茯苓山茱萸附子泽泻功效温补肾阳,用于肾经亏损,脾胃虚寒,腰酸足软,小腹拘挛,遗精,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下肢浮肿及消渴脚气等人参鹿茸丸成分人参,补骨脂鹿茸,巴戟天,当归,杜仲牛膝,警丝子,茯苓,黄芪龙眼肉,五味子,黄柏,香附,冬虫夏草功效滋肾益气,补血生精,用于精血亏损引起的气血两亏,精神不振,目暗耳顾,阳痿遗精,自汗盗汗,腰酸办及妇女血寒,子宫寒冷,崩漏带下五子补肾丸成分枸杞子,警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功效滋补肾水,添精益髓,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阳萎精薄,尿后余漓。
无比山药丸山药,杜仲,山茱萸,警丝子,泽泻五味子,熟地黄,肉苁蓉,茯苓,巴戟天,牛膝,赤石脂功效滋阴补肾,健脾益胃,用于脾肾亏损引起的腰腿无力,身体衰弱,梦遗,滑精,盗汗,遗尿,耳鸣,目暗金鹿丸成分活鹿,楮实子,巴戟天,葫芦巴,黄芪,牛膝,锁阳,枸蕊子,五味子,党参,甘草,天门冬,肉肉蓉等。
功效曙壮肾阳,固精益气,用于肾阳亏损引起的精神衰惫,神志不安,头眩耳聋,遗精盗汗,面黄无力,及崩漏带下等补肾强身片:成分淫羊藿,警丝了,金樱子,狗脊,女贞子功效补肾强身,用于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眼花心悸,阳痿青蛾丸成分胡桃仁,补骨脂,杜仲,大蒜功效温肾暖腰,用于肾亏虚寒引起的腰痛,腿膝足奚落酸痛以及白带等龟龄集:黄毛鹿茸,地黄,补骨脂,人参,石燕,熟地黄,大青地方国营,细辛,砂仁,杜仲,麻雀脑,丁香,蚕蛾等功效补肾壮阳,用于阳痿,阳寒腹痛,腰膝酸软无力等。
什么中成药补脾胃不上火的药
什么中成药补脾胃不上火的药中成药是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补脾胃、不上火是中成药的重要功能之一,对于需要保养脾胃、调理体质的人群来说,选择合适的中成药非常重要。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建议,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补脾胃的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补肾益气、滋阴养血的中成药,也有很好的补脾胃作用。
适用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发凉、心悸失眠等症状,同时也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9g,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和湿热病人忌用。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的中成药,主要作用是健脾益气、升阳固表。
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疲劳、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g,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脾虚便溏、气虚腹泻的病人慎用。
二、不上火的中成药3.黄连上清丸黄连上清丸是一种由黄连、黄芩、连翘、大黄组成的中成药,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适用于肝胆火旺引起的口舌生疮、目赤咽痛、便秘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g,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和湿热病人忌用。
4.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是一种由龙胆草、黄芩、黄连、栀子、枳实等组成的中成药,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适用于肝胆火旺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口干、大便干燥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9g,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和便秘病人慎用。
三、补脾胃不上火的中成药5.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由人参、白术、茯苓、泽泻等组成的中成药,主要作用是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疲劳、大便稀溏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9g,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和腹泻病人慎用。
6.香砂六君丸香砂六君丸是一种由半夏、陈皮、枳壳、香茅、人参、炙甘草等组成的中成药,主要作用是健脾祛湿、止呕安胎。
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呕吐、恶心呕吐等症状。
补脾胃,补气有什么中成药好使
补脾胃,补气有什么中成药好使作为一名高级养生师,我坚信“先养脾胃再谈养生”。
脾胃乃是五脏六腑的根本,它们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而补脾胃、补气则是养生的基础,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中成药来调理脾胃、补气是很有必要的。
一、补脾胃的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款以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通过障碍、改善面色、头昏脑热等多种症状的中成药。
补脾胃的同时,它还有助于滋补肝肾,预防早衰,并增强身体免疫力。
不过六味地黄丸一般不适合脾胃虚弱、便溏、口干等肠胃问题患者使用。
对于一些肠胃问题,采用中医传统偏方和食疗配合使用更为合适。
2.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成分为茯苓、白术、黄芪、炙甘草等中草药。
它既有补脾益气的功效,也有纳利祛湿、化瘀通络的作用。
因此,适合因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肠胃问题引起的头晕、手脚无力、面色无华、贫血等症状的患者。
不过,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适当掌握用量和时间。
3.大鹏参:大鹏参是以人参、白术、黄精、百合等中药配制而成的。
能补气养阴、生津液,对于脾胃虚弱、身体疲乏等症状十分有效。
不过,一些肚子中湿气较重的患者不宜使用。
二、补气的中成药1.人参:人参是最具代表性的补气中成药之一。
人参又分为人参须、人参茎、人参叶三种。
人参须能行气、化痰,而人参茎和人参叶都有补气健脾、益精血的功效。
人参适合于通过过劳、出汗等情况导致体内阴气不足,引起的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失眠等症状,可以适量服用。
2.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要成分为人参、炒白术、炙甘草、干姜等药材。
其功效在于补脾健胃、益气固表。
适用于气虚体弱、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且无明显禁忌症。
3.黄芪颗粒:黄芪颗粒是以黄芪、炒白术、甘草为主要成分,功效为补中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气虚体弱、自汗、短气等症状。
当然,孕妇和体内有虚劳火旺、气火旺盛者,不宜使用。
三、补脾胃养生食谱及偏方的制作方法1.枸杞红枣粥:将大米一杯清水煮开,然后加入洗净的枸杞和已经洗净的红枣,再煮20分钟左右即可。
中成药注册分类
中成药注册分类中成药注册分类1. 按治疗范围分类•补益类:主要针对体虚、气血不足等问题,如六味地黄丸、人参片等。
•清热类: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如银翘解毒片、小柴胡颗粒等。
•祛风湿类:用于治疗风湿病症,如独活寄生胶囊、桂龙活血胶囊等。
•止血散结类:主要用于止血散结,如七叶胆通胶囊、四消丸等。
•利尿消肿类:用于利尿消肿,如中草药羌活络丸、利尿退热颗粒等。
•解毒保肝类:用于解毒护肝,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软胶囊、板蓝根颗粒等。
2. 按性状分类•饮片:即药材制剂,如人参、黄芪等。
•丸剂:指药物成型为丸状,如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
•颗粒剂:将药物制成颗粒状,如小柴胡颗粒、逍遥颗粒等。
•胶囊剂:将药物装入硬胶囊或软胶囊中,如板蓝根颗粒、七叶胆通胶囊等。
•散剂:将药物研磨成细小颗粒形式,如四消丸、复方黄连素散等。
3. 按药理作用分类•健脾益气类:如六味地黄丸、八珍丸等。
•理气止痛类:如柴胡疏肝丸、口腔炎舒片等。
•清热解毒类:如板蓝根颗粒、银翘解毒片等。
•活血止血类:如三七胶囊、四物汤颗粒等。
•止咳化痰类:如姜片、柴胡注射液等。
•调经活血类:如桂枝茯苓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4. 按成分分类•人参类:如人参片、八珍丸等。
•黄芪类:如抗疲劳口服液、黄芪颗粒等。
•陈皮类:如陈皮藤黄片、冷痰散结丸等。
•当归类:如祛瘀舒经胶囊、当归颗粒等。
•金银花类:如金银花露、金银花颗粒等。
•藿香类:如藿香正气口服液、六神丸等。
以上是根据中成药的注册分类进行的列举和说明。
根据治疗范围、性状、药理作用和成分等不同分类,中成药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
5. 按适应症分类•呼吸系统:如感冒退热颗粒、感冒灵颗粒等。
•消化系统:如胃痛宁胶囊、保和丸等。
•循环系统:如丹参片、川芎嗪胶囊等。
•泌尿系统:如止泻散等。
•妇科:如调经舒经丸、月月舒胶囊等。
•皮肤科:如炉甘石洗剂、百多邦软膏等。
6. 按不同制剂分类•运动员专用类:如安宫牛黄丸、复合维生素B片等。
补气健脾的十一种中成药
1、四君子丸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
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2、六君子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半夏(制)、陈皮。
因此除了补脾益气功效外,还有燥湿化痰作用。
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3、砂六君丸在六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木香、砂仁。
因此除了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外,还兼有和胃作用。
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4、补中益气丸由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组成。
党参和炙黄芪益气,当归补血;炙甘草和白术健脾调胃;柴胡、升麻升举阳气;陈皮理气和胃。
诸药共凑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功效。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注意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以及高血压者。
5、参苓白术丸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
健脾、益气。
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6、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
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兼有安神功效。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7、人参归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蜜炙)、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组成。
除了健脾益气,还兼补血功效。
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8、黄芪颗粒黄芪。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
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水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9、五加参蛤蚧精由刺五加、蛤蚧、肉苁蓉、人参、人参露组成。
补肺气、益精血。
用于元气亏损,肺虚咳嗽,病后衰弱。
10、人参茎叶皂苷胶囊人参茎叶皂苷。
健脾益气。
用于气虚引起的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纳呆。
11、金渭泰养胃粉由11种健脾养胃成分组成,天然的植物萃取味,降低胃酸缓解胃痛,促进胃粘膜的修复,降低幽门杆菌毒性,有利于溃疡修复,建议和舒克幽益生菌一起服用,增强体质,保护胃部。
滋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药名
滋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药名滋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药名脾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的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
脾胃虚弱常见于现代人群体,主要原因是饮食不规律,生活方式不健康。
中成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脾胃虚弱的药物,具有温补、健脾、益胃等功效。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滋补脾胃的中成药及其用量、制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一种温补脾胃的中成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等六味药材组成。
它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精神压力,增强体力。
制作方法:从药店购买六君子丸,每次服用10粒,每天服用两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六君子丸不能长期服用,否则会导致脾虚、肝火旺盛等症状。
二、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健脾益胃的中成药,由人参、白术、茯苓、肉桂等四味药材组成。
它可改善脾胃消化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制作方法:从药店购买四君子汤,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两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不能与热水同服,否则会影响其药效。
三、理中丸理中丸是一种温中健脾的中成药,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枳壳、陈皮等六味药材组成。
它可促进消化、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和贫血等症状。
制作方法:从药店购买理中丸,每次服用10粒,每天服用两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理中丸不能与茶或其他中药同服,否则会影响其药效。
四、保和丸保和丸是一种健脾益胃的中成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多种中药材组成。
它能够改善脾胃消化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制作方法:从药店购买保和丸,每次服用10粒,每天服用两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保和丸不能与酒同服,否则会影响其药效。
五、养胃丸养胃丸是一种中成药,由人参、黄芪、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等多种药材组成。
它能够调养脾胃,缓解胃肠道不适,改善消化功能,提高免疫力。
制作方法:从药店购买养胃丸,每次服用10粒,每天服用两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养胃丸不能与热水同服,否则会影响其药效。
中成药药理分类
中成药药理分类
中成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补益类中成药:具有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血弱、肝肾不足等症状。
常见的有人参、黄芪、党参、枸杞等。
2.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等功效,适用于热毒病、痈肿疮疡等症状。
常见的有黄连上清丸、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丸等。
3.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适用于瘀血阻滞、经络不通等症状。
常见的有川芎嗪胶囊、丹参滴丸、三七伤药片等。
4. 安神助眠类中成药:具有安神催眠、镇静止痛等功效,适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常见的有酸枣仁丸、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等。
5. 祛湿化痰类中成药:具有祛湿化痰、理气活血等功效,适用于痰湿凝聚、气滞血瘀等症状。
常见的有茯苓桂枝汤、四君子汤、加味逍遥散等。
7种补气血的中成药
7种补气血的中成药
气血不足老得快,分享7种补气血的中成药,家家都能用得上,请为家人收藏!
1: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木香icon、龙眼肉等
【适宜人群】气血两虚,心悸失眠,面色萎黄,量少色淡等
2:当归补血丸——补气养血,补益身体气血,治疗因为气血不足导致的虚寒。
成分:黄芪、当归。
【适宜人群】适用于老年人气血不足流虚汗的情况。
3:十全大补丸——补气补血,健脾胃,养肝肾,暖脾胃。
【成份】党参、白术(炒)、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炙黄芪、肉桂、炙甘草组成。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人群。
4:人参养荣丸——温补气血,宁心安神
成分:八珍丸基础上加黄芪、陈皮、远志、肉桂、五味子。
【适宜人群】心脾不足,气皿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等
5:驴胶补血颗粒——同样适宜于气血两虚的人群。
成分:阿胶、当归、党参、白术、黄芪、熟地黄、蔗糖。
【适宜人群】主要就是补气、养血、调经。
6:阿归养血颗粒——主要就是补气养血。
成分:阿胶、黄芪、当归、党参、川芎、白芍、熟地黄、茯苓、
炙甘草、蔗糖。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虚血亏的人群。
7:芪元益气补血口服液——补气养血。
成分:主要成分是龙眼肉、黄芪’当归、水解蛋白液。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血虚的人群。
气血不足的人,要调整作息,心态放平,还要禁忌油腻、油炸食品、寒凉冰冻,加上药物才能恢复的更快。
像中老年人朋友,更容易气血不足,平时应注意多活动,注意饮食,保持良好习惯。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成药汇总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成药汇总中成药是指在临床上使用的以中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制成的药物。
它是中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方便使用、疗效确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成药汇总。
1.人参口服液:主要由西洋参、复方人参、龙眼肉等中药制成。
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开胃、增强体力等功效。
适用于气虚乏力、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2.乌鸡白凤丸:由乌鸡血、白凤丸等中药制成。
具有补血益气、滋养心肝、调理气血等作用。
适用于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症状。
3.牛黄解毒片:主要由牛黄、黄连、蛇床子等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急性肠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症状。
4.金嗓子喉片:由生甘草、单邓脑叶等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润喉、抗病毒等作用。
适用于急慢性喉炎、声带息肉等症状。
5.小柴胡颗粒:主要由柴胡、黄芩、半夏等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作用。
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6.痔疮栓:由苍术、白花蛇舌草等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内外痔、肛裂等症状。
7.参芪口服液:由西洋参、党参、黄芪等中药制成。
具有益气养阴、补脑安神等作用。
适用于虚弱疲乏、心悸失眠等症状。
8.血塞通胶囊:主要由五味子、延胡索、川芎等中药制成。
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经闭痛经、痛经等症状。
9.红花油:由红花、薄荷油等中药制成。
具有活血消肿、止痛舒筋等作用。
适用于扭伤、蚊虫叮咬等症状。
10.复方苦参软膏:由苦参、黄柏、白蔹等中药制成。
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等作用。
适用于湿疹、皮炎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成药汇总,它们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在选择和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自身症状和医生建议,按照剂量和用法进行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当使用引起的问题。
补脾胃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药
补脾胃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药补脾胃是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若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导致多种疾病。
因此,补充脾胃气血对于保健养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中医药中,有许多中成药可以帮助我们补脾胃气血。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并针对其中文中提到的食谱和偏方进行详细解说。
一、常用中成药补脾胃气血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经典中成药,主要由山药、熟地黄、山茱萸、泽泻、桂枝、牡丹皮组成。
据中医学认为,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益气,滋阴降火。
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头晕乏力等症状中,经常被使用。
用法:一次取 9 克至 15 克,每日三次,水煎服,用水冲服。
注意事项:1、妊娠及乳期妇女慎用。
2、脾虚湿重、脾胃亢盛及痰湿不化者禁用。
3、在适量使用的前提下可能出现头晕、口干等副作用。
2、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主要由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白芍、川芎、干姜组成。
在中医中,认为其具有补益脾肺、健脾和胃的功效。
因此,补中益气丸常用于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症状的治疗。
用法:一次 6 克至 9 克,每日三次,水煎服,用水冲服。
注意事项:1、注意分清湿热、气滞、气虚等不同证型。
2、妊娠及乳期妇女慎用。
3、在适量使用的前提下可能出现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
二、中药饮食偏方1、红枣山药粥此方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等症状。
制作方法:选用山药、红枣、糯米,将山药去皮捣碎搅拌成泥,红枣去核捣成泥。
将糯米洗净后煮开至八成熟,加入山药泥、红枣泥,再煮 15-20 分钟,即可食用。
用量:一次食用200毫升至300毫升,每日三次,连续食用1个月。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应少食用。
2、生姜糯米圆子此方适用于身体虚弱,脾胃功能差的人。
制作方法:选用糯米、姜、白糖,先将糯米浸泡 2 – 3 小时后放在清水中煮沸。
姜去皮、切末,加白糖拌匀置下。
将煮好的糯米挖下,揉成直径约 3 cm 的圆形,再加上姜末、糖末,将其绕成球状。
补脾胃和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药
补脾胃和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药补脾胃和气血是养生的关键,而中成药是常见的补益之品,下面我将介绍几种中成药以及相应的食谱或偏方。
一、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药方剂中最常用的补脾方,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肢体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方剂:人参10g、白术10g、陈皮10g、干姜6g。
制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30分钟即可。
服用方法:每日3次,一次饮服5g左右。
二、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很有名的中成药,适用于气血两虚、头晕耳鸣、视力减退、手脚冰凉等症状。
方剂:熟地黄20g、山茱萸10g、山药10g、丹参10g、牛膝10g、赤小豆10g。
制法:所有材料混合,煎为丸,以酒送下即可。
服用方法:每日2次,一次5g左右。
三、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名剂,适用于气血两虚,神疲乏力,四肢欠温,面色苍白等症状。
方剂: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熟地黄10g、川芎10g、当归10g、枸杞15g。
制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加入适量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30分钟即可。
服用方法:每日2次,一次饮服10g左右。
四、补气益母片补气益母片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适用于气虚血弱,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
方剂:蒲黄、苏叶、黄芪、丹皮、熟地黄、柴芍、川芎、阿胶等。
制法:将上述药材混合,制成片剂状即可。
服用方法:每次2片,每日3次。
食谱和偏方除了以上介绍的中成药外,还可以通过调配食谱或者使用偏方来进行补脾胃和气血的保健。
1、益气养血粥所需食材:红枣20g、芡实30g、苡仁30g、白术30g、白米100g。
制法:将红枣、芡实、苡仁、白术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开后放入白米,将所有材料煮熟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病虚、厌油腻、胃不好的人不建议食用。
2、益气补血粥所需食材:米40g、红枣5枚、黑豆100g、桂圆肉20g、枸杞子20g。
制法:将米、红枣、黑豆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开后加入枸杞子和桂圆肉,再煮10分钟即可。
补气血中成药有哪些
补气血中成药有哪些我们知道西药一般都是快速,副作用大,很多人又觉得中药要煲很麻烦,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中成药,这些对于我们的身体能有调理的作用,特别是女性的朋友,你们在平时食用一些补气血的中成药是相当不错的。
当你们出现气血不足,面色暗黄的情况,这个时候补气益血的中成药就很合适她们,那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中成药吧。
★一、补气中成药四君子丸:具有补气健脾功效。
主治脾胃虚弱,气虚乏力,食少纳呆,便溏,脉细无力等症。
香砂六君丸:具有健脾和胃作用。
适用于溃疡病,慢性泄泻,脾胃功能减退等症。
参杞冲剂:具有补气益血,健脾胃,养肝肾等功效。
主治脾胃气虚,肝肾阴虚,头晕目眩等症,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玉屏风散:有补气固表,止汗作用。
适用于气虚自汗或体虚易感冒者。
人参健脾丸:能补气,健脾,渗湿。
主治脾胃虚弱,气滞湿阻,体倦乏力,面色萎黄,胃部胀满,消化不良。
慢性脾胃虚弱者进补本品效果较好。
代参膏:可补中益气。
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气虚低热,自汗等。
复方蜂乳:有补气养血,滋阴润肺,补肝肾,强筋骨功效。
适用于体质虚弱,内脏功能减退,病后体虚,食欲不振等症。
补中益气丸:能补益中气,升阳举陷,调补脾胃。
主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食少神疲,恶寒自汗,内脏下垂。
★二、补阴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功能滋阴补肾。
适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
大补阴丸:功用滋阴降火。
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盗汗,失眠多梦,腰膝无力等症。
左归丸:具有滋阴养血,补肝肾作用。
主治肝肾精血虚损,体弱消瘦,腰膝无力等症。
麦味地黄丸:功能滋阴益气。
主治肺肾两虚,阴虚发热,口燥咽干,咳嗽气喘等症。
健步虎潜丸:有滋阴降火,强筋壮骨作用。
适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等症。
明目地黄丸:功能滋补肝肾,清风散热,明目。
主治肾阴不足,眼目干涩,视物模糊,夜盲等症。
根据以上的说法,需要补气益血的女性朋友就可以去药房去寻找文章介绍的补气血中成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理智的选择药物,这些是效果比较的慢,所以时间要长一点,平时也可以结合食疗的办法,吃些红枣补气,这样调理是更健康更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常用补益类中成药
2013-04-24 | 争筝静净 |
转藏(108)
1、补气药
补中益气丸成分黄芪,党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功效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用于脾肺气虚引起的头痛懒言,阴虚自汗,恶风厌食,劳症寒热,久泻久痢,胃下垂,子宫下垂等
参苓白术丸成分白扁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莲子,桔梗,砂仁,薏米
功效调补脾胃,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良,或吐或泻,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六君子丸,成分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甘草陈皮大枣生姜
功效健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痛便溏
2助阳药
金匮肾气丸成分熟地山药肉桂丹皮茯苓山茱萸附子泽泻
功效温补肾阳,用于肾经亏损,脾胃虚寒,腰酸足软,小腹拘挛,遗精,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下肢浮肿及消渴脚气等
人参鹿茸丸成分人参,补骨脂鹿茸,巴戟天,当归,杜仲牛膝,警丝子,茯苓,黄芪龙眼肉,五味子,黄柏,香附,冬虫夏草
功效滋肾益气,补血生精,用于精血亏损引起的气血两亏,精神不振,目暗耳顾,阳痿遗精,自汗盗汗,腰酸办及妇女血寒,子宫寒冷,崩漏带下
五子补肾丸成分枸杞子,警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
功效滋补肾水,添精益髓,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阳萎精薄,尿后余漓。
无比山药丸山药,杜仲,山茱萸,警丝子,泽泻五味子,
熟地黄,肉苁蓉,茯苓,巴戟天,牛膝,赤石脂
功效滋阴补肾,健脾益胃,用于脾肾亏损引起的腰腿无力,身体衰弱,梦遗,滑精,盗汗,遗尿,耳鸣,目暗
金鹿丸成分活鹿,楮实子,巴戟天,葫芦巴,黄芪,牛膝,锁阳,枸蕊子,五味子,党参,甘草,天门冬,肉肉蓉等。
功效曙壮肾阳,固精益气,用于肾阳亏损引起的精神衰惫,神志不安,头眩耳聋,遗精盗汗,面黄无力,及崩漏带下等
补肾强身片:成分淫羊藿,警丝了,金樱子,狗脊,女贞子
功效补肾强身,用于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眼花心悸,阳痿
青蛾丸成分胡桃仁,补骨脂,杜仲,大蒜
功效温肾暖腰,用于肾亏虚寒引起的腰痛,腿膝足奚落酸痛以及白带等
龟龄集:黄毛鹿茸,地黄,补骨脂,人参,石燕,熟地黄,大青地方国营,细辛,砂仁,杜仲,麻雀脑,丁香,蚕蛾等
功效补肾壮阳,用于阳痿,阳寒腹痛,腰膝酸软无力等。
三鞭酒,成分鹿鞭,海狗鞭,狗鞭,蛤蚧,海马,鹿茸,人参,青花桂,沉香,龙骨,阳起石,覆盆子,菜螵蛸等
功效生精补血,健脑寂肾,用于体质虚弱,肾亏遗精,最痿,未交精溢,神经衰弱,腰背酸痛,用脑守度,贫血头晕,心脏衰弱惊悸健忘,自汗虚汗,畏寒失眠,面色苍白等
金刚丸成分肉苁蓉,杜仲,警丝子,萆解,猪腰子。
功效填精补肾,,强盘壮腰,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萎软,四肢无力,行步艰难
参茸固本还少丸成分白芥子,白芍,砂仁,莲子,花椒,黄苓,巴戟天,小茴香,补骨脂,六神曲,白蒺藜,杜仲,龟版胶,地鳖虫,海马,鹿筋,甘草,当归,川芎,木瓜,熟地黄,陈皮等。
功效滋补强身安神,用于年老体衰,性机能衰退肾气不足,下元寒冷,梦遗滑精,阳萎,神经衰弱,记忆力衰退,气虚血亏,头晕眼花,脾胃虚弱,面黄肌瘦,腰膝乏困,四肢无力,妇女月经病,赤白带下。
蛤蚧补肾丸成分蛤蚧,淫羊藿,麻雀,当归,黄芪,牛膝,枸杞子,锁阳,党参,肉苁蓉,熟地黄,续断,杜仲,山药,茯苓,菟丝子,葫芦巴,狗鞭,鹿茸。
功效壮阳益智,填精补血,用于身体虚弱,真元不足,小便频数,
脾肾双补丸成分党参,肉果,巴戟天,寂骨脂,砂仁,山茱萸,山药,五味子,菟丝子,桔皮,车前子,莲子
功效健脾温肾,用于脾肾虚寒,腹痛泄泻,嗜酒伤脾,饮食作恶。
3、养血药
八珍丸成分党参,白芍,甘草,茯苓,白术,熟地,川芎,当归
功效调补气血,用于气血虚弱引起的形容憔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
十全大补丸(酒)成分党参,熟地黄,黄芪,白术,当归,肉桂,白芍川芎,茯苓,甘草。
功效培补气血,用于体弱,久病虚损,时发潮热,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腰膝无力,妇女失血崩漏,月经不调。
人参养荣丸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黄芪,肉村,橘皮,远志,五味子,鲜姜,大枣。
功效强心健脾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不畅引起的形瘦神疲,食少便溏,惊悸健忘,及病后虚弱。
九转黄精丸成分当归,黄精
功效补气养血,用于气血现金亏引起的面黄肌瘦,腰腿无力,津液不足,饮食减少精神倦怠。
乌鸡白凤丸成分乌骨鸡,鹿角胶,鳖甲,牡蛎,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天冬,甘草,地黄,熟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鹿角霜。
功效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引起的身体瘦弱,腰膝硬驱软,阴虚盗汗,月经不调,子宫虚寒,经行腹痛,崩漏带下,产后失血过多,头晕等。
首乌片:成分制何首乌,
定坤丹聂耳电池成分当归,人参,鹿茸,藏红花,鸡血藤,白芍,枸杞子,阿胶珠,香附,元胡,甘草,茯苓,杜仲裁条款,川牛膝,熟地
黄,白术,三七,益母草,些胡,鹿角霜,五灵是,干姜砂仁,川芎,黄苓,肉桂,乌药,细辛
功效补气养血,疏郁调经,用于气虚血亏引起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腰痛耳鸣,四肢酸懒,骨蒸发热,子宫带下寒冷。
4、滋阴药
六味地黄丸成分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
功效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氯引起的腰酸膝软,耳鸣,失眠,梦遗,消渴口干,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二至丸成分女贞子,墨旱莲
功效滋阴,实肝肾,止血,用于肝肾阴亏,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咽干,鼻燥易出血,失眠多梦,遗精,腰膝酸软等。
二冬膏:成分天冬,麦冬蜂蜜
功效养阴清肺生津止渴益胃,用于燥咳痰少,咯血,咽喉干痛,干燥性鼻炎
百合固金丸,百合,地黄,熟地,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用于肺肾阴虚,虚火引起的咽喉干痛,咳嗽,痰多黄或带血,虚劳骨蒸,手足心热功当量,口干,
七味都气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王味子,牡丹皮,茯苓,泽泻
功效滋肾纳气,用于阴虚咳嗽,水泛为谈,甚则津液枯竭,喘不得卧,咽喉燥痛,声哑等.
七宝美髯丸何首乌,怀牛膝,当归,茯苓,菟丝子,补骨脂,枸杞
人参固本丸成分人参,山药,地黄,熟地,天冬麦冬,茯苓,山朱萸,牡丹皮,泽泻蜂蜜
功效滋阴养血,益气生津,用于阴虚气弱引起的身体衰弱心跳气短,腰酸耳鸣,四肢酸软,虚劳骨蒸
大补元煎丸党参,山药熟地,当归,山茱萸,杜仲,枸杞,甘草功效益气养血,滚补肝肾,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两亏,精神疲惫,心悸健忘,头晕目眩,四肢酸软
石斛夜光丸石斛山药,人参,茯苓,甘草,肉苁蓉,链码跟踪蕊菟丝子,地黄,熟地黄,五味子,天冬麦冬,苦杏仁防风,川芎,枳壳黄莲,牛膝等。
功效清肝泻火,滋阴明目,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视物昏花
桑树麻丸,桑叶,黑芝麻
功效清热补虚,用于肝经虚热引起的头晕目花,久咳不俞津枯便秘
耳聋佐磁丸磁石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竹叶。
功效滋阴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熟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滋养肝肾,用于肺肾阴虚,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头晕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