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全套课件3-群落生态学课件
群落生态学课件(版)
群落生态学课件一、引言群落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群落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组成的,它们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
群落生态学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组成1.生物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种群数量、空间分布和生态位等方面。
物种组成是指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种类及其相对丰富度。
种群数量是指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
空间分布是指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在资源利用、生存策略等方面的特点。
2.生物群落的组成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生物群落提供能量。
消费者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分解死亡的生物体和有机物质,促进养分的循环。
三、生物群落的功能与动态1.生物群落的功能生物群落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平衡等。
能量流动是指生物群落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物质循环是指生物群落中养分的循环利用过程。
信息传递是指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通过信号、化学物质等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流。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物群落的动态生物群落的动态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等方面。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种群动态是指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群落演替是指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
四、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它们对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生态位等方面产生影响。
《群落生态》PPT课件
2021年3月21日7时11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2.6 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
在群落演替研究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 经典演替观,二是个体论演替观。 经典演替观的两个基本观点 1、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个阶段的群落 2、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
建立 个体论演替模型 1、促进模型 2、 抑制模型 3、耐受模型 此外还有适应对策演替理论,资源比率理论,等级演替 理论
2021年3月21日7时11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2.7 演替顶极学说
演替顶极是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
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
1、单元顶极论
认为在任何一个地区,一般的演替系列的终点取决于该地区的 气候性质。
2、多元顶极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4.3 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空间异质性:群落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 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 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生存。 1、非生物环境 的空间异质性 2、植物空间异 质性
2021年3月21日7时11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4.4 岛屿与群落结构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中的密度增大的趋 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2021年3月21日7时11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四、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岛屿
生物因素
平衡说和 非平衡说
干扰
一个物种 丰富度的 简单模型
2021年3月21日7时11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4.1 生物因素
生物群落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 但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 中作用最大的是竞争和捕食。
《群落生态》课件
《群落生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群落生态》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群落的概念、特征以及不同群落的类型。
具体内容包括:1. 群落的定义:在一定生活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
2. 群落的特征: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物种组成和一定的种间关系。
3. 群落的类型: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水生群落、城市群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群落的概念,知道群落的特征和类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群落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难点:群落特征和类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片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种群,激发学生对群落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群落的概念,解释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特征讲解:讲解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等特征。
4. 类型讲解:介绍不同类型的群落,如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水生群落、城市群落等。
5. 实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群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群落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身边常见的群落类型,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群落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群落是在一定生活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_____的基本单位。
(2)选择题:下列哪个不属于群落的特征?A. 具有一定的结构B.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C. 生物种群之间不存在关系 D. 具有一定的生态位2. 答案:(1)生态系统(2)C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讲解群落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实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群落的重要性。
生态学课件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水平结构
01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如镶嵌分布、随机
分布等。
垂直结构
02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等。
时间结构
03
群落随时间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如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
。
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和各个物种的个体 数量或生物量的均衡性。
次生演替
在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烧、砍伐后的土地等。阶段与原生演替类似, 但进展较快。
影响演替的因素
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 对演替过程和方向产生重要影
响。
生物因素
物种间的竞争、捕食与被捕食 关系等生物因素也影响演替的 进程。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如砍伐、火烧、开垦 等也会对演替产生影响,有时 甚至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推动了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02
群落组成与结构
群落组成要素
01
02
03
04
物种组成
群落内所含有的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种类。
种群数量
各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 或生物量。
生活力
群落中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繁殖和衰老等生命活动的强度
。
空间结构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 格局和相互关系。
群落结构类型
分类方法
主要包括形态分类学方法、生态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等。形态分类学方法主要依据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 分类;生态分类学方法则侧重于物种的生态位和群落的功能特征;数值分类学方法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 群落进行分类。
排序方法介绍
排序概念
《生态学群落生态》课件
演替的驱动因素
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土壤、地貌和物种之间的相 互作用等。例如,气候的变化可以使一 些物种消失或迁移,从而导致群落的演 替。
VS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例如,人类的砍伐、开垦、采矿和城市化 等活动可以导致原始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 改变,从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04
群落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0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每个群落 都有其独特的物种组成,反映了其所 在环境的特征和历史。
优势种与亚优势种
在群落中占主导地位的物种被称为优 势种,而那些数量虽少但不可或缺的 物种被称为亚优势种。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如森 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 面层。
城市绿化带的设计和管 理对于其生态功能的发 挥至关重要。合理规划 绿地布局、选择适宜的 植物种类和维护良好的 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 一。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珊瑚群落是由多种珊瑚、海葵、贝类和甲壳动物等构成 的复杂生态系统。
珊瑚礁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庇护和繁殖场所,包括鱼类 、海龟、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珊瑚礁生态系统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 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和人类活 动的威胁。
案例三:北极冻土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变化
生物量金字塔与数量金字塔
描述群落中生物量与数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工具,用于揭示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 数量关系。
03
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定义与类型
演替的定义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第03章群落生态学2ppt课件
3.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水生群落中,生态要求不同的各种生物呈现 出明显的分层现象,它们的分层主要取决于 水中的透光情况、水温和溶解氧的含量等。
水生动物群落按垂直方向,一般可分为: 漂浮动物(neuston) 浮游动物(plankton) 游泳动物(nekton) 底栖动物(benthos) 附底动物(epifauna) 底内动物(infauna)
(三)同资源种团
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 源的物种集团。同资源种团的物种在群落中 占有同一功能地位,是等价种。它们中如果 有某个种由于某种原因从群落中消失,其他 种就可能取而代之。因而可利用进行竞争和 群落结构的实验研究。另一方面,同资源种 团作为群落的亚结构单位,它比只从营养级 的划分更为深入。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同资 源种团的研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一个很有 希望的研究方向。
5.动物的生活型
动物的生活型,例如兽类中有飞行的(如蝙蝠), 滑翔的(如鼯鼠),游泳的(如鲸、海豹),地 下穴居的(如鼹),地面奔跑的(如鹿,马)等,
它们各有各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 适应于各种生活方式。但动物生活型并不能 决定陆地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水生群落,浮游生物个体小,分散,一般不形 成大的结构。只有海底的群落,其外貌才有 明显区别,如珊瑚礁、各种(星状,羽状,扇 状)腔肠动物、以及海星等棘皮动物等。
第三章 群落生态学
生物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 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正是生物 群落在地貌类型繁多的地球表面上有 规律地分布,才导致地球生机盎然, 花鸟鱼虫各享欢乐。
第一节 生物群落概述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第四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 第五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六节 地球上主要生物群落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生态位重叠;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
2.生态位分化 同一地区共存的物种,它们生态位的关系从理论上有三种情况:
① 生态位完全分离; ② 生态位彼此部分重叠; ③ 生态位基本上重叠
例题: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B ).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 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例3.森林采伐后的恢复演替
群落:杂草 → 杂灌丛 → 山杨—白桦 → 山杨—白桦—青扦 → 青扦
气候:干热
冷湿
土壤:森林土
森林土
例4.湖泊的演替
群落:浮游植物 → 沉水植物 → 挺水植物 → 湿生植物 → 中生植物
气候:水生环境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2,生物群落是: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一)、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
例题:生态群落A到D包含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
度不同,表5—5中给出了这些物种得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3.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群落的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区,是两个或 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例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 草原地带。群落的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 地带,在这里,及一些种群密度,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例题: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生态学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1、群落结构要素
• 生活型(life form)—— • 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 • 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 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 • 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生活型系统: • 高位芽植物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 (又称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 生活型谱(biological spectrum)——五类生活型的百分 比。
C O P
COP3很 多 COP2多 COP1尚 多
SP SOL Un
少 O 稀少 个别 R V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 密度(density)——指单位面积或单位面积上的植 物株数。 •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样地内某一物 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 密度比(density ratio)——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 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 •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 重量(weight)——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 (biomass)或现存量(standing crop)多少的 指标。 • 可分鲜重与干重。 • 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 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 体积(volume)——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 • 在森林经营中,通过体积的计算可以获得木材生产量(称 为材积)。 • 单株乔木的材积:为胸高断面积(s)、树高(h)和形数(f)三 者的乘积,即V=s•h•f • 形数是树干体积与等高同底的圆柱体体积之比。 • 此外,草本植物或小灌木体积的测定,可用排水法进行。
第一节 群落组成与结构
• 一、群落的组成 • 二、群落的结构 • 三、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3群落生态学
Gentry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新热带 森林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在热带亚 洲森林类型,两者则不存在相关关系。
环境梯度
物种多样性梯度
时间梯度
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因子
群落生态学
Community Ecology
资源环境学院 生态学系 李荣华
群落生态学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生物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物群落
群落(community):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 群的集合。 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
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随时间推移,群落会发生变化,所以生物群落指某一时段内
H′=-∑PilnPi=1.61 E= H′/H′max=1.61/1.61=1
pilnpi -0.32 -0.32 -0.32 -0.32 -0.32 -1.61
物种多样性类型
α 多样性 :栖息地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测度群落内的物种 多样性。
β 多样性 : 测度区域尺度上物种组成沿着某个梯度方向从 一个群落到另一个群落的变化率。
γ 多样性 :测度最大地理尺度上的多样性,体现一个地区 或许多地区内穿过一系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总和。
物种多样性梯度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梯度
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梯度
在海洋和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而降低,原因:阳光进 入水体后,被大量的吸收和散射,水的深度越深,光线越弱, 绿色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多样性降低。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水平 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和生态过程的 丰富程度
《群落生态》PPT课件
2.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地 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生存。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 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裸地 上绿色植物(先锋)--动物种群、微生物种群。
生物群落并非种群的简单集合。能够组合在一起构成群
落的种群具备两个先决条件:第一,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
处的无机环境;第二,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
生态学上的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
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 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 因此不仅要保护那些珍稀濒危植物,而且也要保护那些建 群植物和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态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2021/4/26
15
16
1.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 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 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群落的不同 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比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 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乔木 层的优势种,即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2021/4/26
24
重要值(IV) = 相对密度十相对频度十相对优势度 上式用于草原群落时,相对优势度可用相对盖度代替:
重要值 = 相对密度十相对频度十相对盖度
※ 重要值的意义:
1 是一个反映种群的大小、多少和分布状况的综合性指 标;
2 反映了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可确定群落的优势种;表明群落的性质 4 可推断群落所在地的环境特点; 5 是用于群落分类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环境生态学全套课件
生态破坏与生物多样性丧 失
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严重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挑战
物种灭绝与濒危
人类活动是导致物种灭绝和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珍稀濒危物 种面临生存威胁。
保护措施
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推广生态教育、促进公众参与 等。
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推动全球
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04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
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01
02
03
04
工业污染
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 物的排放,对大气、水体和土
生物多样性减少
01
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减少,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农业生产受影响
02
气候变化导致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对农业生产造
成不利影响。
水资源短缺
03
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
全球生态响应的策略与行动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 量转化与散失。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 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调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 为信息。
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负 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种群在同一生境中的 组合。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从19世纪末开始,经历了描述性、比 较性、实验性和理论性等多个发展阶 段。
研究现状
当前群落生态学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 的重要分支,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管理、全球变化等多个领域 。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成、分布和数量等基本信息,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02
濒危物种保护与恢复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分析濒危物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等
,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促进濒危物种的恢复和发展。
03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基于群落生态学理论,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
规划,提出保护优先区域、关键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等保护措施。
02
群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维持
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
03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群落及其环境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5
群落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
群落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01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通过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物种组
群落生态学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通过群落生态学研究,评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 价值,为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生态系统的 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揭示生态系统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的内在机制。
生态恢复与重建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指导生态恢复与重建 工作,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2024)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2024/1/26
控制实验
通过人为控制某些环境因子,研究它们对群落结构、功能等的影响 ,揭示群落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主 成分分析等,揭示群落生态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群落格局分析
研究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 、点格局分析等。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揭示群落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以及与
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预测群落演替
02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了解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预测未来群
落的发展方向。
指导生态恢复和管理
03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确定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目标和管理策略
,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9
05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 技术
2024/1/26
01
物种组成
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组成情况, 包括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
等。
2024/1/26
02
数量特征
群落中物种的个体数量、密度 、频度等数量特征。
03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 、多样性指数等。
8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变化
03
空间结构
时间变化
空间异质性
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 (镶嵌性)等空间特征。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探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保护区 范围划定、功能区划、管理计划制定和实施等。
案例分析
分享国内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 验教训。
25
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态学对群落的认识
群落存既在着连续性的一面,也有间断性的一 面
如果采取生境梯度的分析的方法,即排序的方 法来研究连续群落变化,在不少情况下,表明 群落并不是分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而是 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
究的内容。) 研究特点
以植物群落研究为主 植物群落学
地植物学 植被生态学 植物社会学
3.2 群落成员分析
一、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二、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三、群落成员分类 四、群落物种多样性
一、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1. 多度(群聚度) (Abundance) 多度——指种类的丰富程度
指群落中某物种的个体数目。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估 测参数。多度的统计法,通常有两种,即“记名计算法” 和“目测估计法”。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集合。 它是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及
发展规律的生物集合体。
三层含义
(1)群居在一起的生物是一个有规律的组合; (2)在环境相似的不同地段会重复出现; (3)生物之间产生了复杂的相互关系。
区域多大?生物集合体如何划分?
生物群落
植物群落 +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植物群落是指由一些植物在一定生境条件下所构成 的一个相互影响、互为关联的总体。主要研究植物 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以及与所处环境的 相互关系。
植被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活的植物覆盖。
另一种定义:
大型群落 微型群落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1) 一定的动态特征: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 替与演化。 群落是处于随时随地的动态变化之中。
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性之间并不一定要相互排 斥,关键在于研究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尺度
群落与生态系统
群落是指多种生物种群有机结合的整体。 生态系统是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强调的是功能,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群落生态学
研究内容 群落的组成、结构 群落的发展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即生物群
落和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这也是生态系统生态学所要研
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
2. 密度
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或单位空间的个体数
dN S
样地内某种植物的 个体数目
样地面积
★相对密度: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 的百分比。
★密度比: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的密 度的百分比。
3. 盖度 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
记名计算法是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点数各种群的个 体数目。 a. 选取一定面积的样地; b. 统计样地中的物种数; c.统计样地中每物种的个体数。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 个体数目,在生物个体数量多而体形小的群落(如灌木、 草本群落)研究,或者在概略性的踏察研究中,常用目 测估计法。
3 群落生态学
3.1 群落与群落生态学
一、群落的概念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概念
一、群落的概念
对群落 (community)概念的不同认识 Alexander Humboldt:特定的外貌,对生境因素的
综合反应 E. Warming:一定的种组成的天然群聚 俄国学派:有机体的特定组合,有机体之间及其与
积。决定于植株的生物学特性,如分枝、叶面积等。 通常,分枝多、叶面积大的物种,投影盖度大,其营 养功能强,在群落中的作用也大。
基部盖度:是指植物基部实际所占的面积。在草本群 落中,基部盖度指草丛基部(距地面3cm处)的截面 积总和。
进行盖度分析有利于健全对群落的认识。
4.频度
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常用包 含该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 表示,即:
??? 群落的物种越丰富,群落的最小面积越 大还是越小。
(5)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 (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6)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 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 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 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所决 定的。
阔 叶 林
針葉林外貌
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樹木的板狀根
(7)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对其居住环 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熱 帶 稀 樹 草 原 景 觀
三、群落的性质
①“有机体”学派:沿着环境梯度或连续环பைடு நூலகம்的群落组 成了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因此生物群落是间断分开 的。(间断性)
熱帶森林邊緣的熱帶草原
熱 帶 稀 樹 草 原 上 的 散 生
(4)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物种数或个体数。(样方调查法) 选择样地、随机取样、确定最小面积 群落最小面积,至少要求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括组成群落
的大多数物种。群落最小面积能够表现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植 物群落的最小面积比较容易确定,用上述方法即可求得。但动物 群落的最小面积较难确定,常采用间接指标(如根据大熊猫的粪 便、觅食量等指标)加以统计分析,确定其最小面积。
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W. E. Shelford:具有一致的种类组成且外貌一致
的生物聚集体 E. P. Odum:种类外貌一致、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
代谢格局、结构单元、生命部分
一般概念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是指在一定 时间内,由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的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的有规律的结构单元。
(2)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 地段分布规律
(3)一定的边界特征: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边界。 也称群落结构的松散性和边界的模糊性 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或同一群落的不同地点,群落的物种组成、
分布状况和层次的划分都有很大的差异,但边界很难仔细划分, 人们视这种情况为群落结构的松散性。
在自然条件下,群落的边界有的明显,如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 之间的边界;有的边界则不明显,而处在连续的变化中。多数情 况下,不同群落之间存在着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