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共12首】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共12首】

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备课习题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古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关雎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卖炭翁/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李白十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十二、卜算子•咏梅/陆游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重点诗词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重点诗词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重点诗词赏析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

诗人静坐湖畔,看到有人在垂钓,他羡慕鱼儿自由自在,却无法与之同游,感叹人生有时受到种种限制,有时只能在心灵上与自然相通。

这句话寓意深刻,令人深思。

4.本诗的意境和主题是什么?答:本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湖水的气势和壮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种种限制的感慨和无奈,主题是“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送别环境,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上片首两句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等意象,营造出XXX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XXX的出场作铺垫。

下片通过描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是一篇象征手法运用得当的佳作。

1.《蒹葭》的主题是什么?答:《蒹葭》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不顾艰险,一心追随的决心和执着。

2.诗中的“蒹葭”和“白露”有何象征意义?答:蒹葭和白露都是秋季的自然景象,蒹葭象征着男子的坚韧和执着,白露象征着女子的清冷和高洁。

3.诗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有何寓意?答:这两句话表达了男子追求女子的坚定和不懈,不畏艰险,即使道路漫长,也要一路追随;同时也表现了女子的高贵和矜持,宛如水中央,不轻易接近。

4.诗中的“湄”和“坻”有何区别?答:湄指的是河流的源头,坻指的是河中的小岛,两者代表着男子追求女子的不同阶段,从最初的远远望见到最后的亲近相伴。

5.这首诗中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答:这首诗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和执着,即使追寻的道路遥远,也要一直追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教材八下诗词赏析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雎鸠鸟在河心小洲上关关和鸣。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心中好的配偶。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日日夜夜想着追求她。

追求却无法得到,小伙日日夜夜思念她。

那绵绵不尽的思念啊,叫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弹琴鼓瑟亲近她。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清晨的露水尚未晒干。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高峻。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沙洲中间。

河畔的芦苇更为繁茂鲜明,清晨的白露依然逗留。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沙洲上。

赏析:1、关于《诗经》: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一、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解析与赏析。

1. 整体感知。

- 这诗啊,就是诗人刘桢写给他堂弟的。

你看啊,他写的是山上的松树。

开头就说“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亭亭”这词儿啊,就把松树那种挺拔的样子给写出来了,像个小帅哥似的站在山上。

“瑟瑟”呢,是风声,谷中的风呼呼地吹着,这就像给松树设置了一个挺艰难的环境。

2. 诗句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里用了个“一何”,就是特别强调的意思。

风的声音是多么大呀,就像有人在你耳边大喊大叫一样。

可是松树的枝条呢,是多么刚劲有力啊,它可不会被这大风给吹得东倒西歪的。

这就像一个硬汉,不管别人怎么吓唬他,他都站得直直的。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到了冬天,冰霜那叫一个冷酷无情啊,到处都是白茫茫、冷飕飕的。

可是松树呢,一年到头都是那么端正,就像个守纪律的好学生,不管什么时候都坐得端端正正的。

这松树啊,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一点都不害怕。

- 最后“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两句就更厉害了。

“罹”就是遭受的意思,难道松树就不会遭受严寒吗?当然会啦。

但是松柏它有自己的本性啊,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很坚强一样。

这诗人其实就是在借松树来告诉他堂弟,做人呢,就要像松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本性,不能轻易就被打倒了。

一、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解析与赏析。

1. 首联解读。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开头啊,写的是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

“城阙”就是长安城,周围有三秦大地拱卫着,看起来很雄伟。

“风烟望五津”呢,诗人在这儿遥望杜少府要去的蜀地的五个渡口,那地方烟雾缭绕的。

这就像我们现在送朋友去远方,看着他要去的方向,心里有点惆怅呢。

2. 颔联分析。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

一、阅读《诗经· 蒹葭》,达成( 1)—( 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旺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有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绘暮秋的风景,衬着凄清的氛围,为主人公想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答:①他不管霜露浓厚,路程险阻、漫长而波折,逆流而上,去找寻意中人。

②不怕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影飘忽不定,你由此感觉到诗歌创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请简要剖析。

答:创造了飘渺模糊的境界,这类境界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惑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动人。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感情经过描绘写主人公对淑女疯狂地相思与追求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乞降神往。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想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梦寐以求的难过和求而得之的欢乐之情。

2、《关雎》大批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频频朗诵,并领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 ( 叠字 ) 形容鸟喊声,窈窕 ( 叠韵 ) 表现淑女向漂亮,参差 ( 双声 ) 描述水草的状态,展转 ( 叠韵 ) 刻画出因相思而不强人眠的情状。

作用:能够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 1 分);(2)增添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1 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全部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全部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全部解析与赏析:- 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桃花源。

那里的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就是老人小孩都过得很快乐。

这在当时那个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的时代,简直就是理想国。

- 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开始,就像带着读者开启了一场神秘的冒险之旅。

渔人一不小心就发现了这个隐藏在世间的仙境。

而这个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自给自足。

- 但是呢,当渔人离开后再去寻找,却“不复得路”。

这就很奇妙了,给这个地方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理想世界似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难以真正触及的无奈。

解析与赏析:-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写了这篇游记。

文章一开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就像一个探险者,听到了美妙的声音,心里可高兴了。

- 当看到小石潭的时候,“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把小石潭底部的石头形状描写得特别细致。

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这鱼就像在空中游一样,可见潭水是多么清澈透明啊。

- 可是呢,这篇文章整体的氛围是有点忧伤的。

柳宗元写着写着就“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为啥呢?因为他自己被贬官了,心情本来就不好,这小石潭虽然美,但是那种寂静幽深的感觉,就像他自己孤独的心境,周围环境越美,他可能就越觉得自己的遭遇凄凉。

解析与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讲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那雕刻技术简直绝了。

你看那船上的人物,“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把苏轼、佛印和黄庭坚三个人的神态、动作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 苏轼和黄鲁直“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就好像这两个人就在我们眼前讨论书卷上的内容呢。

而佛印呢,“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形象特别有趣。

- 这个小小的核舟,却能容纳这么多精细的雕刻内容,从人物到窗户、对联,都清清楚楚,这就显示出古代艺人技艺的高超,也让我们惊叹于中国传统工艺的神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
此文主要是对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中所涉及到的古诗词进行评析。

在评析中,我们不仅会探究每首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还会扩展到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其中,我们将重点分析以下几首古诗词:
1.《绝句》- 杜甫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直抒胸臆,表露了他对人民苦难和社会不公现象的关注与反对之情。

而他的《绝句》也不例外,这首诗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生活的痛苦和无奈,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杜诗。

2.《登高》- 杜甫
这是杜甫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其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不仅展现了山水景色的壮美,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自然相得益彰的美好向往。

3.《静夜思》- 李白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尤其以其豪放的诗风,被后
人誉为“诗仙”。

《静夜思》是他创作的一首名篇,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写出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给人以愉
悦和暇思。

4.《悯农》- 李绅
李绅是唐代唯一一位科举出身的大诗人,他的诗歌多以民间农
事为主题,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感慨和同情。

《悯农》就是他的一首
代表作,其中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既描绘
了水乡的美景,也写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关怀和同情。

古诗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所
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成就,更描绘出了一个更为绚烂多彩的中国文化图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古诗词鉴赏(实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古诗词鉴赏(实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古诗词鉴赏《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夜都把她思念。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阅读鉴赏】首章为第一节,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摄全诗。

第二章为第二、三两节,此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闷焦灼的相思之苦。

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身姿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主题思想:《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重点赏析:《诗经》中常用托物起兴的手法来抒发情感。

《关雎》开头就用了兴的手法,以雎鸟和鸣的情景起兴,渲染了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爱慕的情调,将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追慕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蒹葭先秦《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部编版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汇总——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汇总——八年级下册

③炼字:“方”“湄”“涘”三字的转换,把伊人在彼岸等待主人公的 场景和主人公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苍 苍”“萋萋”“采采”烘托出主人公寂寞的心境,“为霜”“未 晞”“未已”时间的变化,说明追寻时间之长,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 ④情感:“宛在”表现出心上人似乎就在眼前,表现了主人公痴情的心 理状态和对恋人的强烈感情。反复咏叹,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 体现了主人公不能走近心上人却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③写法: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阴沉黑暗的氛围,烘托出诗人 内心的凄惨黯淡。 ④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家境的困顿、生活的窘迫。 ⑤修辞、情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比作“麻”,写出了秋 雨连绵细密的特点。这几句表现了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难以入眠 的痛苦悲凉的心情。
⑥炼字、情感:“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 山”等词语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 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兼济天下 的崇高理想。 主旨:此诗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 发了自己内心பைடு நூலகம்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 的典范之作。
重点赏析 ①内容、写法:以蒹葭起兴。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三、四句交代 了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可见主人公迫切想要见到心 上人的急切心情。五、六句写追寻时的困境,七、八句描绘顺流追寻时 伊人所在的地方。 ②内容、写法:以水边的秋景起兴,把水乡深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 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了深秋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当时所在 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④情感:“歧路”照应送别之意,指送别之路。劝慰友人坦然面对离别, 抒发了诗人面对离别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主旨:此诗一改往昔送别诗悲苦缠绵之态,体现了诗人豁达的情趣和旷 达的胸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文各课阅读赏析内容知识点汇总 (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文各课阅读赏析内容知识点汇总 (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文各课阅读赏析内容知识点汇总(一)9.桃花源记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

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5.【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6,【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8.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新版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诗词赏析

新版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诗词赏析

新版八<下全部>诗词赏析一、式微《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全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直抒胸臆,抒发了服劳役者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二、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作品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赏析

八下期中复习古诗赏析关雎全诗结构分为三章,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三章则是想象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句:雎鸠鸟关关合唱,在小核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赏析: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关关雎鸠”传来的是鸟鸣,是听;在河之洲,是寻声而望,是见;“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所思,是想;“君子好逑”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地自我祝愿。

关键词:起兴美丽贤淑的姑娘真诚爱慕(所听所见所思所愿)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译句: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译句: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夜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赏析: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的窈窕身影,使青年男子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极写他追求、思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他相思之苦,已到长夜不眠的程度。

“悠”“长”形容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关键词: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苦闷相思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译句:长和短水边荇菜,彩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句: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赏析:情到极处必生幻。

第三章突然出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

“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热闹的场面。

是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寤寐求现实的愿望。

关键词:想象“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和谐欢乐情感变化:河边邂逅,一见钟情(真诚爱慕)朝思暮想,辗转反侧(苦闷相思)琴瑟钟鼓,欢庆娱乐(和谐欢乐)总结: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部》诗词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部》诗词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部》诗词赏析诗经》中的这首诗《子衿》描写了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待她的恋人的情景。

全诗共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对恋人的思念,“青青子衿”,“___”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恋人的衣饰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待恋人的到来,但是恋人未至,使得浓浓的爱意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以“我”的口吻自述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A。

这首五言律诗的作者是___,他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引领读者的视线到___即将赴任的地方。

C。

颔联表达了诗人要与朋友分别,去外地做官的意思。

D。

尾联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___,不要在离别时像小孩子一样哭鼻子、擦眼泪。

8.从炼字的角度来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字形象地描绘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9.本诗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___望五津”。

10.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___的志趣和___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___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托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四、望洞庭湖赠______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___。

2.本诗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写出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3.“气蒸___,___”描绘了水汽蒸腾笼罩整个云梦大泽,洞庭湖水波涛汹涌仿佛就要撼动岳阳城的景象。

4.___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___,波撼岳阳城”与___的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之美。

八年级下册必背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必背诗词赏析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参考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不可得,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竟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二、赏析1.开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在河心小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的恭敬相处非常相似。

写雎鸠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

然后进入正题,抒写自己的倾心所思和强烈向往,提出文静美好的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篇。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这个男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 如何理解诗歌中渗透的感情?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它既写了思慕追求,又深刻细微,止当所止,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

此诗的感情率真、淳朴、健康。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参考译文芦苇很茂盛,白色露水凝结成霜。

(我)所爱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她)恍若站在水中央。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主题】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八首阅读赏析要点汇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八首阅读赏析要点汇编

部编版八下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要点汇编关于作者与作品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孟浩然(689 —740),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常建,生平不详,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

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广为古今传诵。

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诗仙”。

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 ,即苏轼父子三人。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诗作近万首,是我国历史上丰产的诗人。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名句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提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经典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主旨归纳】《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典赏析全面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典赏析全面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典赏析全面版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典赏析进行全面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全文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文言文课文赏析、文言文阅读素养、文言文鉴赏方法、文言文写作指导。

第一部分,文言文课文赏析。

本部分对八年级下册中所有文言文课文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孟子·离娄上》、《荀子·劝学》、《韩非子·难一》等。

每篇课文都结合语文知识点和历史背景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内涵。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素养。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阅读策略。

通过丰富的例子和练,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三部分,文言文鉴赏方法。

本部分介绍了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精髓和美学,增强审美能力。

第四部分,文言文写作指导。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练,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全面的古文赏析,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知识点,还能够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本文档适用于八年级下册语文古典赏析教学,也可作为学生自学资料。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词、古文20篇 详细解析及欣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古诗文一、桃花源记 (1)二、小石潭记 (11)三、核舟记 (17)四、关雎 (27)五、蒹葭 (29)六、式微 (30)七、子衿 (30)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1)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3)十、北冥有鱼 (35)十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7)十二、虽有嘉肴 (38)十三、大道之行也 (40)十四、马说 (42)十五、石壕吏 (51)十六、卖炭翁 (56)十七、题破山寺后禅院 (59)十八、送友人 (60)十九、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1)二十、卜算子.咏梅 (62)一、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注释鉴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注释鉴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说明鉴赏【原文】关雎(周南)关关雎⑴,在河之洲⑵。

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⑻。

悠哉悠哉⑼,反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

窈窕淑女,鼓之⒀。

[1]【注】⑴关关:声。

雎(j ū ji):ū一种水名,一般就是,它雌雄如影随行。

⑵洲:水中的地。

⑶窈窕( yǎo ti )ǎo娴静美好的子。

⑷好逑( hǎo qi )ú:好的配偶。

逑,配偶。

⑸参差:短不的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⑹左右流之:而向左、而向右地取荇菜,“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⑺寤寐( wù mèi):醒和睡。

指日昼夜夜。

寤,醒。

寐,入眠。

⑻思服:想念。

服,想。

《毛》:“服,思之也。

”⑼悠哉( yōu z )āi悠哉:意“悠悠”,就是。

句是想念不断。

哉,气助。

⑽ 反:翻覆不可以入眠。

,古字作展。

展,即反。

反,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琴鼓瑟来近她。

友:用作,此有近之意。

⑿芼( mào):取,挑。

⒀ 鼓之:敲鼓使她快。

,使用法,使⋯⋯快。

▲ 【文】关关和的雎,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的荇菜,从左到右去它。

那美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无法获得,白日黑夜便想念她。

的想念,叫人翻来覆去睡下。

参差不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近她。

参差不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淑的女子,敲起鼓来取悦她。

【写作背景】《国·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歌集《》中的第一首,往常是一首描绘男女恋的情歌。

【作析】此在上奇妙地采纳了“ ”的表手法。

首章以雎相向合,相依相恋,起淑女陪君子的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一行起“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频频写主人公淑女狂地相思与追求。

“寤寐求之”“寤寐思服”写出了想念的深切,“ 哉游哉,反”写出了想念的难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描写写主人公对淑女疯狂地相思与追求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

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三、式微式微式微①,式微!胡不归微君②之故,胡为乎中露③!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④,胡为乎泥中![1]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和对“君”的行为的怨怒四、《子衿》子衿(郑风)青青子衿⑴,悠悠我心⑵。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⑶青青子佩⑷,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⑸,在城阙兮⑹。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希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答:(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抒发送别之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惜别中显出诗人阔达的胸襟。

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④别具一格: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4.怎样理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答:“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使全诗气氛由悲凉变为豪放。

5.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颔联中“蒸”和“撼”字。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5.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运用典故,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6、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分)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7.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七、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一.理解选择:1. 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3.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4.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D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5.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A )(2分)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清寂的景色。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

6.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炼字:“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手法情感: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7.“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

为什么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

8.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主旨)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八、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