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共包括8个单元,分别为:1.万物皆有声2.能量在转化3.天空的变化4.照亮你我5.身体的机器6.海洋探秘7.回归自然8.探索太空本教案将针对以上各个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
教学目标1.掌握科学的创新思维,学会探究和实验2.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内容和安排单元一:万物皆有声教学内容1.什么是声音2.听觉的机构3.语音可爱4.轻重的声音5.音乐的魔力教学安排1.了解声音是什么,如何产生2.实验观察吸管传声、探究声音的传播3.了解听音过程中涉及到的耳朵和听觉神经系统等4.通过语言的发音和听取进行训练和练习5.理解声音高低与音量大小的区别6.了解音乐的类型、特点,并发现音乐中包含的自然声音元素单元二:能量在转化教学内容1.什么是能量2.直线运动3.圆周运动4.风力转动器5.光能中的秘密教学安排1.介绍能量的定义和作用,并以化学能、机械能和光能等为例进行解释2.了解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对能量转化的影响3.通过风力转动器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认识风能的转化过程4.了解光能的概念以及日光浴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单元三:天空的变化教学内容1.观察天空的现象2.云彩的种类和形状3.雨的形成和周期4.彩虹的成因5.闪电和雷声教学安排1.经过观察、实验、动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天空的变化2.了解不同云的形态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对天气的影响3.了解雨的形成机制和周期4.了解彩虹的成因,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光的照射、折射和反射5.介绍闪电和雷声的形成机制,以及安全避雷的知识单元四:照亮你我教学内容1.不同光源的类型和特征2.使用小灯泡实验3.探究镜子的反射作用4.独立实验——白纸反射阳光成彩虹教学安排1.了解不同光源的类型和特征,并通过对小灯泡实验探究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2.通过实验使用小灯泡,增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连接的理解3.探究镜子的反射作用,包括平面镜和弯曲镜等并进行练习4.独立实验——白纸反射阳光成彩虹,加深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认识单元五:身体的机器教学内容1.生物的构造和功能2.体温调节3.肺和呼吸4.生物的心脏教学安排1.了解不同生物的不同构造和功能,包括人体、动物和植物等2.了解人体对外部环境温度的不同反应和调节方式,掌握身体保暖方法3.介绍肺和呼吸的作用,了解吸入氧气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4.探究人体的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学习与之相关的健康知识单元六:海洋探秘教学内容1.海水的成分及特点2.海洋的动物资源3.海洋的植物资源4.海洋能源教学安排1.了解海水的成分及特点,掌握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2.了解珍贵的海洋生物和动物资源,并掌握其分布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3.介绍海洋中植物资源的种类和用途4.了解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单元七:回归自然教学内容1.自然与环境2.自然资源开发3.生态平衡4.土壤的保护与利用教学安排1.了解自然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概念2.介绍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3.探究生态怎样影响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和经济发展4.介绍土壤的构成、保护与利用方式,提高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理解单元八:探索太空教学内容1.宇宙探索历程2.太阳和太阳系3.星座和专业术语4.星云、星际云和星体的不同教学安排1.介绍宇宙探索历程,了解人类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探索太空2.了解太阳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征3.了解星座和天文学专业术语,并进行排布和观察4.介绍星云、星际云和星体的不同,引导学生对宇宙气象有深入的了解总结本教案的设计和安排是根据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各个单元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观察、实验、动画、独立做实验等),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发挥创新思维,加深对科学认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4课今天刮什么风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观测风;2.会用风向标测量风,会观测风力的大小;3.感受到研究天气、关心天气的乐趣,进而主动地去研究身边自然事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图:打乱的《风力等级歌》图片,让学生看图抢答,说出与图片对应的《风力等级歌》。
(师生共同补充评价)2、谈话: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那我们记住了《风力等级歌》有什么用呢?3、学生回答4、谈话:我们最好到教室外亲自去感受一下,不能光纸上谈兵呀?!我们得到外面去观测风,看看今天刮什么风?今天风级是几级?继续当好一个小小气象员!(板书)二、学生提出观测的问题1、谈话:你们外出观测风力风向,觉得自己还有那些问题要解决的?你们又有哪些观测计划和观测方法?哪些还需要老师帮助的?小组讨论一下。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学生汇报问题。
三、师生讨论问题及解决方法1:方位的认识。
在教室里学会辨别方位(八方位);介绍学校操场的方位走向。
2:风向的认识。
教师帮助讲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实例讲述。
3:风向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
四、室外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做好测量的工具准备:风向标、风力计的检查、纸带系在竹竿上;方位凳8张。
2、讨论外出测量的注意点:(1)在操场较空旷的地方测量;(2)不能挡住其他组测量;(3)观测要细致,要多测几次,才能记录;(4)动作要快,注意安全和保护校园环境。
五、学生外出测量,教师分组巡视指导1、选择地点测量。
2、及时记录。
3、教师也用自制的风力计、风向标测量,以便对照学生的测量值。
第5课气候与季节教学目的:1、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
2、能够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
3、能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够比较出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以引起学生对气候与季节的兴趣。
二、探索和调查1.小组讨论汇报: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样的?认识秋季的气候特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四、教学反思:1.2了解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观察番茄和黃瓜的种子,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黃瓜并设计栽种记录,了解一些种植知识,并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3.通过收集和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不同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
4.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重点1.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做好记录。
2.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番茄和黃瓜的种子、课件、实验记录表、带盖透明玻璃瓶4个、活动手册等。
学生分组材料: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的种子,谁来说说,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植物的种子。
教师引导:植物的一生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植物种子的发芽。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1.出示黄瓜的种子,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
2.再出示番茄的种子,引导学生将番茄的种子和黄瓜的种子比较起观察来。
看一看番茄和黃瓜种子的特点。
预设:黄瓜种子是乳白色的,扁平光滑,边缘薄,比较小,形状细长。
与黃瓜种子相比,番茄种子小,呈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外面有茸毛,形状圆而扁,有点像小耳朵。
教师小结:不仅是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其他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大小、颜色、形状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3.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1)出示一些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的种子各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各方面,去观察这些植物的种子,发现他们的特征。
活动二:种番茄1.学生观察课本第2页下面种番茄的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种番茄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材料:番茄种子、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板块二】互学一、云量的划分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二、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
有同学想把动物放在里面,估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你们想用什么动物?为什么?
应该如何观察?
三、回顾与解释
提制作肥料袋的要求:能长期观察并记录。
二次备课
激发兴趣
明确研究内容
引导发现土壤有肥沃和不肥沃的差异
亲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认识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科学学科三年级下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B3.1.1我们周围的土壤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到室外亲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3.会观察土壤,并能描述、记录、交流自己在户外观察土壤的结果。
教材分析
重点
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难点
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学生猜想,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
提问: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
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拨开来呢?
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拨开,观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学生观察。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个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像什么?……
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如何比较?
组织学生预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渗水性。注意保持三个变量的不变。
组织学生做实验。
组织学生将结果与预测相对照,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
调查家乡的土壤可以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三、回顾与解释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面一、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火柴、烧杯、玻璃棒、放大镜、抹布。
土块自备实验步骤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土块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
3、在等待的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再摊开纸巾,观察上面留下什么。
4、观察静置后的水杯种的情况。
5、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面放上蒸发皿,调节酒精灯与蒸发皿的高度,使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蒸发皿。
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土壤,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1、在水中放入放入土块后会冒出气泡。
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力握后,纸巾变得潮湿。
3、搅拌静止后大颗粒首先沉降下来,再接着是细细的颗粒。
4、土壤的颜色变浅了,土壤变硬了,还闻到特别的气味实验名称实验结论:1、土壤中含有空气。
1、土壤中含有水分。
2、土壤中含有大小不一的岩石颗粒。
3、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二、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种类实验器材:教师课前按比例配好三类土壤的标准土样,放大镜,水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
2、用手指捻一捻。
实验现象: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不同。
实验结论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沙粒含量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多的是黏土,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三、实验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实验器材:漏斗(75mm)、量筒(100毫升)、水,三种不同种类的土壤。
实验步骤1、在盛有土壤的漏斗中缓慢倒入80毫升水。
2、观察漏斗下面量筒中经过土壤滤出的水量是多少。
实验现象:沙土里的水渗到量筒里的多,粘土里的水渗下来的少。
实验结论沙土的渗水性能好,保水性差;黏土的渗水性差,保水性好。
四、实验名称: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实验器材放大镜、带盖的玻璃瓶、水,沙土和黏土样本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区别。
2、将每种土壤放在瓶子里摇一摇,听听声音的区别。
3、用手指捻一捻每种土壤,感觉有什么区别。
4、和点水握一握,看哪一种能够握成团。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备课本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师_______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对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
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认识固体》、《认识气体》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液体及其特性。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液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液体的特性和液体的微观结构,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液体的特性,并激发学生对液体微观结构的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特性。
2.难点: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发现液体的特性,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实验器材,如各种液体、容器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带一些液体物品,如矿泉水、牛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认识固体》、《认识气体》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展示一些液体物品,如矿泉水、牛奶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液体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的概念。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液体物品,并讨论它们的特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特性。
实验内容包括:液体的形状、液体的流动性、液体的高度等。
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液体特性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2020春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全套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分析+学情+板书+意图)
2020新苏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建议先预览100页!!!】【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意图】全册精品教学设计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科目: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1.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
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
本课首先介绍种子的多样性;然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时间关系,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观察一周后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引起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兴趣。
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很多人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必备条件。
由此可见,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会有前概念的模糊,学生的判断容易出错,需要继续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
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风力和风向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风力和风向苏教版生2:也可以用轻飘物体,比如纱巾屑,看它们的运动方向。
师:非常好。
我们可以利用轻飘物体来判断风向。
现在我拿出一块纱巾,把它撕成小块,每个人拿一块,注意安全,不要扔向别人。
二)辨认风力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风向,那怎样辨认风力呢?我们可以借助“风级歌”来判断。
师生一起唱“风级歌”。
师:大家唱得非常好。
你们知道吗?风级歌中的数字,就是代表风的大小,从1级到12级,每级风的大小都不一样。
我们可以用这个来判断风力。
2.师:现在我拿出一张风力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风级与风的大小的对应关系。
(出示风力表,让学生观看)3.师:现在我们来练一下,看看大家能否准确地判断风力。
我会用手持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力,你们看看我测量的结果,是否与你们的判断一致。
(师用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力,学生观察并判断)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风的存在,学会利用轻飘物体判断风向,学会唱“风级歌”,并通过风力表和风向风力计来判断风力。
]三、自制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并做记录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风向和风力,那如果我们想要记录下每天的风向和风力,该怎么办呢?生1:可以用手机上的天气预报。
生2:或者在家里安装一个气象站。
师:非常好。
但如果我们想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向风力计,然后记录下每天的风向和风力,该怎么做呢?2.师: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向风力计。
(出示自制风向风力计的材料)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硬卡纸、纱巾、细线、乒乓球、吸管、尺子、带橡皮擦的铅笔、剪刀圆规等材料。
接下来,我会向大家一步一步演示制作过程,大家跟着我一起来做。
3.师: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制作出了自己的风向风力计。
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测量风向和风力,并记录下来。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每天的天气情况了。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风向风力计的制作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记录每天的风向和风力,加深对天气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和我们》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和我们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2.能够运用调查、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了解人类吃植物的哪个部分。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观察家庭用品,了解植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带一些由植物加工成的食品、饮料、药品等到课堂。
2.学生关注自己近日所吃的植物,并把植物带到课堂上,如前一天所吃的蔬菜、水果等。
3.收集资料,制作有关植物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的电子幻灯片。
4.教师提前制作介绍一株会开花的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幻灯片,一株完整的西红柿的植株,切开的、可以观察到种子的半个西红柿和完整的西红柿。
三、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投影出示大自然风光的图片:同学们,大自然中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你所熟悉的植物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处?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揭示课题。
(二)讨论: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1.谈话: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夸张,都不过分。
2.小组活动:观察我们教室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物品来自植物,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3.交流汇报。
4.你的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植物?5.交流统计6.小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可以这么说吧,没有植物,我们也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了。
(三)探索: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1.各小组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近日所吃的植物,认一认。
2.组内交流:你所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3.交流汇报。
4.分一分:按照以种子.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形式提供食物的类型,将这些植物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观察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设计栽种记录,了解一些种植知识,并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3.通过收集和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不同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
4.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重点1.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做好记录。
2.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番茄和黄瓜的种子、课件、实验记录表、带盖透明玻璃瓶4个、活动手册等。
学生分组材料: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的种子,谁来说说,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植物的种子。
教师引导:植物的一生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植物种子的发芽。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1.出示黄瓜的种子,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
2.再出示番茄的种子,引导学生将番茄的种子和黄瓜的种子比较起观察来。
看一看番茄和黄瓜种子的特点。
预设:黄瓜种子是乳白色的,扁平光滑,边缘薄,比较小,形状细长。
与黄瓜种子相比,番茄种子小,呈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外面有茸毛,形状圆而扁,有点像小耳朵。
教师小结:不仅是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其他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大小、颜色、形状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3.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1)出示一些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的种子各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各方面,去观察这些植物的种子,发现他们的特征。
活动二:种番茄1.学生观察课本第2页下面种番茄的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种番茄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材料:番茄种子、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方法:①在花盆土中挖一个小坑,在里面放两粒种子。
②盖上一层薄土,浇水。
教学说明: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植物都是常见的,生长周期短,花的外形相似,比较容易种植,因此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决定种什么样的植物。
2.讨论交流:问题1:种好番茄或者黄瓜,需要做好哪些事情?种好番茄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播种,按照番茄的习性来照料,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问题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知识呢?出示课本第2页番茄种植知识卡: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
60-100天可以成熟。
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全班交流获得种植番茄知识的途径,预设: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有经验的人、自己做实验等方法,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
3.番茄种植好了,下面就需要我们精心的管理,不过在管理的过程中别忘了做好种植记录。
出示种植记录:番茄种植记录表4.小结:种植番茄最主要的是要有耐心、细心,管理我们的小番茄还要有恒心,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心照料,还要做好种植记录。
活动三: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实验1.出示课本实验步骤图,全班交流:实验材料:带盖子的透明玻璃瓶4个、番茄的种子。
小汤勺、面巾纸、水等等。
步骤:①在4个瓶里各放入两张纸巾,撒上同样多的种子。
将1号瓶的瓶盖拧紧。
②分别在2、3号瓶里洒一点水,将4号瓶里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然后拧紧2、3、4号瓶的瓶盖。
③将1、3、4号瓶放在常温下,将2号瓶放到冰箱里。
五六天后观察4个瓶里的种子。
2.提出要求:按照步骤种植番茄,并且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表3.讨论交流:在这个对比实验中,4个瓶子中种子发芽的条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出示表格,完成表格填写,体会4个瓶子中种子的不同条件。
教学说明:这个对比实验,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的时间为10天左右,因此这部分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将种子种在不同的瓶子中,然后按照要求放在不同的位置。
10天之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学习,探讨瓶子中种子萌发的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4.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自己本小组4个瓶子中种子的萌发情况,并且进行原因分析完成实验记录的填写。
得出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5.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对比实验,我们探究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懂得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6.全班交流讨论:在特别炎热的夏天,或者在特别寒冷的冬天,或者被煮熟之后,种子能不能发芽呢?预设:不同的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有的种子喜欢炎热的天气环境,有的种子喜欢寒冷的气候环境,种子的萌发与环境温度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只有活的种子才可能发。
因此我们在种植植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健康颗粒饱满的有活力的种子,这样可以增加出芽率。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了不同的种子在大小、形状、颜色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而且我们还通过对比实验认识到种子的发芽需要用适宜的水分、空气和温度。
2.幼苗长大了教学目标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西红柿和黄瓜幼苗的形态特征。
2.说出茎的作用和叶的构造及作用。
3.通过实验,发现茎的作用是输送养料。
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说出茎的作用,及叶的构造和作用。
教学难点长期观察并能记录植物的生长。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芹菜茎、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花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播种了西红柿和黄瓜的种子,经过一周的生长,种子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生:种子发芽了。
2.师:第几天发芽的?生:第____天。
3.师:发芽后的西红柿或者黄瓜,我们把它称为西红柿幼苗或黄瓜幼苗。
之后,幼苗还有变化吗?生:西红柿幼苗长高了,长出来叶子.....4.师:哦,原来你还发现幼苗长大了!(揭示主题)二、展示交流1.师:其他组也有这样的发现吗?生:有2.师:有小组和他们的发现不一样吗?我们班有12各组,分别有6组观察西红柿,6组观察黄瓜。
先请1个西红柿小组上来展示你们的观察结果,把观察记录单拿上来放在投影仪下展示。
其他小组认真看,仔细听,是否和你们发现一样?尤其是黄瓜组,你们没有观察的经历,仔细听西红柿幼苗长大的变化。
生:我们发现第一天西红柿种子没有发芽……3.师:掌声送给这一组,会观察,会研究。
西红柿组还有其他补充吗?生:我们测量的高度比他们组高一点。
4.师:每组的西红柿幼苗生长快慢不同,记录很详细。
黄瓜组呢?上来展示你们的观察记录,同样所有人认真听、仔细看,学习别人怎样记录。
生:黄瓜幼苗第一天……5.师:掌声送给这一组,其他黄瓜组有补充吗?生:我们组测量的幼苗高度是不一样的。
6.师:表扬像科学家一样坚持观察并认真记录的12个小组,你们都有不同的发现!三、认识茎的作用活动一:探究实验,初步认识茎的作用1.师:从同学们刚才的汇报中,老师发现大家都观察到西红柿幼苗或者黄瓜幼苗茎的生长,并且测量了高度,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茎有什么作用呢?可以观察你们组的黄瓜或西红柿的茎,大胆猜测一下。
2.学生猜测。
3.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茎的作用呢?生:实验4.师:课前,老师要求每组同学将芹菜的茎插入装有红水的杯子里,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还可以猜测一下,芹菜的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1:芹菜的茎会变红。
生2:芹菜的茎内部会有红水。
生3:芹菜的茎可能被红水染红。
5.师:同学们猜测的对不对?我们需要眼见为实。
等会儿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用刀分别横向切芹菜的茎和纵向切芹菜的茎(教师演示),观察茎的变化。
为了实验更精确,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没有浸泡过红水的芹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横切和纵切,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明白了吗?生:明白。
6.师:老师有以下几个友情小建议:(1)小组分工合作。
(2)注意用刀安全。
(3)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操作观察,完成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7.师:完成的小组坐坐好,准备汇报生1:没有浸泡过红水的芹菜切段后,没有什么变化;浸泡过红水的芹菜切断后,看到芹菜的茎变红了。
生2:浸泡过红水的芹菜,红水被芹菜引到上面了,芹菜茎里有红丝。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其实染红的部位就是茎的导管,它能帮助植物运输水分。
茎除了运输植物所需的水分,还能输送各种养料,是植物重要的器官之一。
活动二:拓展延伸,应用茎的作用1.师:同学们,老师几天前买了一枝白色康乃馨,后来用变魔术的方法,把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了。
(实物展示双色花)2.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老师用了什么方法把它变成双色花的吗?学生讨论并交流:老师的双色花是把白色康乃馨的茎切成两半,一半插入红水中,一半插入蓝水中。
3.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双色花确实是这样做的,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
4.师:其实,在生活,老师还认识了一些特殊的茎,想介绍给同学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土豆、洋葱.....这些是变态的茎,有的可以供我们人类实用。
四、认识叶的结构和作用1.师:还是这棵西红柿幼苗,我们认识了茎,茎的上端连接着是什么呢?学生:叶。
2.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组的西红柿幼苗的叶或者黄瓜幼苗的叶的正面和反面(植物放在教室养),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颜色深浅不同、光滑度不同等。
3.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等会儿请你们拿出自己带的一片树叶,仔细观察,小组内介绍叶片。
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轻重、软硬等角度进行描述。
清楚了吗?生:清楚。
学生小组内互相描述自己的叶片。
4.师:1、2、3坐坐好。
哪个小组展示你们的叶片?学生展示的有梧桐叶、银杏叶、从不同角度描述。
5.师:表扬观察仔细和表达清晰的小组,下面老师考考你们:你有没有观察到这些不同的叶子有哪些相同之处?生:叶子表面有很多纹路、有长长的柄6.师:是的,像叶子表面的纹路称为叶脉;长长的柄称为叶柄,从叶子顶端到下端,不包括叶柄,称为叶片。
请小朋友们像老师这样画出一片叶子,将叶脉、叶片、叶柄分别标注在叶片结构图的旁边,这是叶的基本机构。
7.师:如果老师把这颗西红柿幼苗的叶子全部摘除,幼苗还能活吗?为什么?同桌之间讨论。
8.师:统计认为能活的同学人数,认为不能存活的同学人数,一切猜想需要实验验证。
老师准备了一段实验视频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
学生观看视频9.师:现在告诉我,幼苗没有树叶能活吗?为什么?学生: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10.师:是的,绿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我们将会在高年级中继续去研究。
五、巩固总结1.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
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3、植物开花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番茄花和黄瓜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会分辨番茄花上的雄蕊和雌蕊以及黄瓜的雄花和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