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乡村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农业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9b15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c.png)
乡村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引言】近年来,我国乡村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重点关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方面。
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从中归纳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农业生产种植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经营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户主要依靠传统单一作物种植获取经济收入,风险较大。
建议政府引导农户逐步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广种植多元化,提高农户收入稳定性。
二、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能力在走访中发现,虽然有一部分农户已经开始应用新技术,但整体上仍然存在科技含量低的问题。
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引导更多农户使用新技术。
三、农业生产管理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生产流程调研中发现,一些农户在生产管理中缺乏规范化操作,生产流程不够标准化。
建议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供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方案,引导农户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生产管理。
【农村农业技术创新】一、农技人员资源不足,技术服务不到位调研结果显示,农技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服务不到位。
政府应加强农技人员队伍的建设,拓宽其培训渠道,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科技研发与农业实际需求脱节在走访中发现,部分科技研发成果与农业实际需求脱节。
要加强科技研发与实际需求的对接,建立有效的技术转化机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一、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调研结果显示,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
要加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力度,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二、农产品市场开拓困难,营销渠道不畅通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户面临农产品市场开拓困难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支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农户参与市场化经营。
2020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3篇
![2020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392435b14e852459fb57c9.png)
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
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悄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
这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签订20xx亩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政府依赖心较强。
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 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政府部门埋单,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政府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U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
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
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老板和农户的诚信度不高。
这儿年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发展产业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对种出来的产品如果市场行情好时就收购,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就难觅行踪;同时有的群众如果市场行情好时,产品的价格比老板的合同价高时,就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
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3篇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bf36c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b.png)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3篇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一、枣园村基本概况: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
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
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XX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
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
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
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
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3a151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c.png)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近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5937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a.png)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村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并提出合理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研内容
1. 农村产业现状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对农村产业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我们发现,一些地区的传统农业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等。
同时,一些新型农村产业如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 农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多元化和科技化方向。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农村产业的多元化提供了机会。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为农村产业的科技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调研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 鼓励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和拓展生产链条来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值。
2. 加强农村产业的科技支持,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水平。
3. 推动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互动合作,促进产业共建共享,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农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方的努力,农村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
![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a2ae3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5.png)
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1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
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
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
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
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bde32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c.png)
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
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
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平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
鹤庆县西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鹤庆县西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39f8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d.png)
1.西邑镇基本情况西邑镇地处鹤庆县西南部的马耳山脚下,东连朵美乡,南接黄坪镇,西边靠近三营镇,北边和松桂镇相连。
西邑镇总面积为3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5.48hm2,常用耕地有1313.18hm2。
其中水田333.05hm2,现通过多年的水改旱,实际用于种植水稻的面积不到100hm2,水浇地(旱地)585.17hm2,人均占有常用耕地0.1hm2。
大丽公路、大丽铁路从我镇境内南北横穿而过,大丽公路过境23.6公里,大丽铁路过境21.6公里。
西邑镇海拔在1700—3842m之间,境内森林覆盖率36%,西片区山清水秀,泉流不断。
地方特产有松茸菌、香菌、牛肝菌、蜂蜜、白芸豆、黄皮梨、奇峰萝卜和大麦酒等。
2.农业结构调整在我镇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几年来,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做出了一定成绩,其在促进我镇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1农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镇属于以工业为主的农业镇,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和养殖业,境内虽然有几家工业企业,但岗位有限,岗位条件要求高,只有少数村民进入企业打工,按照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西邑镇农村经济收入为426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占比超过68%,西邑镇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业结构的优化。
2.2农业结构调整有助于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借助于近年来的工作,2012年西邑镇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占比分别是35%、65%。
西邑镇党委合理引入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各类经济作物,如芸豆100hm2,烤烟300hm2,白肋烟33.3hm2,蔬菜66.67hm2,药材100hm2,泡核桃166.67hm2,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种植户经济收入,确保其增收致富。
2.3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西邑镇村民的生活水平当前已经逐渐朝着小康迈进,农业结构调整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消费结构的转变;另一方面,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出现变化,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更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传统农业结构应当尽快予以调整。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4ed93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f.png)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报告标题: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摘要: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调查了农村产业结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情况、农民收入状况等信息。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二、农村产业发展现状:1. 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
2.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链条不完善,农产品降价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3. 农村企业化程度低,农民创业意愿不高。
4.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限制了农产品市场发展。
三、问题分析:1.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2.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链条不完善,导致农产品降价难、运输成本高。
3.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限制了农产品市场发展。
4. 农村企业化程度低,农民创业意愿不高,缺乏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四、政策建议:1. 鼓励农民多元化种植和养殖,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改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销售渠道,降低运输成本。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4. 推动农村企业化发展,提供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培育农村创业精神。
五、结论: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多元化发展、加工和销售链条完善以及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证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保障,激发农民的创业意愿,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f793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c.png)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了解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情况,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搜集数据和信息,分析农村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农村产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农村产业发展概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农村地区,传统农业仍然是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农村产业结构正在逐渐转变,向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农业创意设计等方向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将农村产品引进城市市场。
三、农村产业发展的亮点1.农产品加工工业化:一些农村地区逐渐发展起了农产品加工产业,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种加工品,提高了附加值,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乡村旅游发展:一些农村地区依托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了乡村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3.农业创意设计:一些农村地区开始注重产品的设计和包装,通过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形象,进一步打开市场,使农产品在城市市场获得更好的销售。
四、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由于传统农业一直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要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新的产业,需要很大的成本和时间。
2.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工业化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非传统农业领域,往往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市场需求不足:一些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产品设计和包装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产品销售不畅。
五、提出的建议1.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政府部门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学习新的产业知识和技术,培养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2.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发展产业。
3.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指导农民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
![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484e8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f.png)
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问题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区域结构调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杭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农业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现状及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现状(一)农业产业布局杭州市农业形成了以粮油、蔬菜、茶叶、水果、水产、畜牧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其中,西湖龙井茶叶产区、萧山蔬菜产区、余杭水产养殖区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杭州市涌现出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动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三)农业科技创新杭州市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断加大,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三、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一)土地资源约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市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特色和优势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
(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些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
(四)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文化素质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五)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四、杭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空间。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24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757d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6.png)
2024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农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应用、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对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
一、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种植业比重过大,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农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因此,需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经营能力。
三、农业科技应用农业科技应用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其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乏有效的推广机制。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四、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产业链条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衔接不紧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附加值不高。
其次,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工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4ad5257cd184254b35358d.png)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XXX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XX.X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
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
20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XXX万元,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XX.X%,比“十*五”末期达到XX.X亿元,净增加XX.X亿元,年均增长XX.X%,比“十*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XX.X%左右高0.4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XXX万元,较上年增长XX.X%。
比“十*五”末期达到XX.X亿元,净增加XX.X亿元,年均增长XX.X%,比“十*五”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XX.X%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
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习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
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
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
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
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
农村乡村振兴产业调研报告
![农村乡村振兴产业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c941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9.png)
农村乡村振兴产业调研报告农村乡村振兴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乡村的发展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推进农村乡村振兴,了解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乡村振兴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民群众和相关企业开展,通过填写问卷了解他们对农村产业发展的看法和需求。
实地走访主要去农村乡村,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负责人进行交流。
三、调研结果1.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调研发现,农村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传统农业仍然是农村产业的主要支柱,但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第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由于资源条件限制,无法发展特色产业;第三,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在服务领域的收入较低。
2. 存在的问题调研发现,农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收入水平低;第二,农产品加工环节相对薄弱,降低了农产品附加值;第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第四,农村产业与城市需求不匹配,流通难题突出;第五,农村服务业发展缓慢,农民群众对市场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四、解决思路和措施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思路和措施:第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第二,加强农产品加工环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民收入渠道;第三,鼓励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地特色资源优势;第四,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五,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市场化服务,满足农民需求。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乡村振兴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措施。
农村乡村振兴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推动农村乡村振兴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乡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bbca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1.png)
乡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乡村产业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产业现状分析1. 产业结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乡村产业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传统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伴随着工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乡村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
2. 产业发展水平乡村产业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具备较高的竞争力,但也有一些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滞后,仍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
3. 人才支持与技术创新乡村产业发展需要有人才支持和技术创新。
目前一些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和创新能力,限制了乡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资金短缺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一些地区的资金来源有限,难以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
2. 市场营销不足乡村产业的市场营销工作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和销售渠道,导致产品销售面临困境。
3. 生产方式陈旧一些地区的乡村产业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缺乏技术创新和现代化设备,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4. 人才流失一些有潜力的乡村产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导致乡村产业缺乏后继力量。
四、乡村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制定更加有利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乡村产业的资金投入,鼓励创新创业,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
2. 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建立起乡村产业发展的协作机制,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合作。
3. 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引进工作,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家入驻乡村,促进乡村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4. 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农产品安全生产。
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强乡村产业的竞争力。
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3篇)
![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174e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c.png)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本报告通过对某乡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产业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背景某乡村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近年来,该乡村积极实施产业振兴战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引进新技术等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进一步了解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我们对该乡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乡村干部、农民、企业等进行调查。
3. 访谈法:与乡村干部、农民、企业等进行访谈,了解产业振兴的具体情况。
4. 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乡村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产业振兴的成果。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该乡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了农业效益。
(2)特色产业培育:该乡村依托本地资源,培育了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3)农业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产业振兴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1)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利、电力等。
(2)公共服务水平提高:随着产业振兴,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如教育、医疗、文化等。
3. 产业振兴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1)就业机会增加: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就业,农民可通过务工、创业等方式增加收入。
(2)农产品附加值提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农民增收。
4. 产业振兴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完善(1)乡村治理结构优化:产业振兴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582f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f.png)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专家讨论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业从业人员,重点了解他们对农业产业结构和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个别访谈和专家讨论则在针对性较强、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问题上进行,以便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1.农业产业结构问题(1)单一产业结构: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缺乏产业的多元化和差异化特色。
(2)规模过小:大量农户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效益低下。
(3)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不高,缺乏高效节能的技术和设备。
(4)销售困难:农产品销售困难,导致农民收入较低。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2)技术问题:农业技术更新缓慢,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不高。
(3)市场问题:农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市场风险较大。
四、解决途径和建议1.多元化发展2.技术升级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转化,推广高效节能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3.增加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支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
鼓励银行提供贷款和信贷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融资担保,帮助农民融资。
4.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体系,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的发布,提高农民的市场嗅觉和销售能力。
五、总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通过多元化发展、技术升级、增加资金支持和健全市场体系,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9d7fb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1.png)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黟县人大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坑村民组等地,考察了解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旅结合的情况,同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认真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要求,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旅结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桑园面积3.6万亩,茶园面积3.2万亩,其中经认证的优质无公害茶园面积2.63万亩;果园面积0.4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1万亩,有林地面积95万亩;生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36.8万羽;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135元,工资性收入2467元,各项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438元。
1、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县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蚕桑,茶叶、木竹、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
主要有五里为中心的3000亩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为中心的2800亩有机茶基地,以黄姑为中心的l2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以碧东、叶村为中心的千亩高效桑园基地;以洪星为中心的47000亩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岭、同川村的50000羽蛋鸡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鸡基地,柯村乡皖南花猪和黄山黑鸡保种养殖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导语】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逐步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寻找产业发展突破点。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根据镇人大主席团20xx年工作要点和主席团会议的安排20xx年6月1日早,在镇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带领下,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辣椒生产20xx年全镇共种植辣椒20xx0亩,品种主要以“长虹”、“足法”、“甜杂一号”等品种为主。
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结束,大田移栽在5月30日结束。
2、万寿菊生产**镇在20xx年共种植万寿菊9000余亩。
技术人员在各村委会负责好技术指导,按规格移栽,已结束。
3、南瓜生产古城村委会根据自身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xx 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准市场,由村委会租地200亩,发展南瓜新型产业。
5月20日移栽结束。
4、浅水藕生产浅水藕生产20xx年的生产分别在淑足、海晏2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00亩,3月25日种植结束。
5、水稻抛摆秧生产20xx年分别在大堵、长桥、大同、捏龙4个村委会完成水稻抛摆秧5000余亩,在4月29日日移栽结束。
此项技术能使每亩水稻比常规育苗增产30至100公斤。
二、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1、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使部分农民得到一定得实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
糯白村委会的山外村民小组,前几年在甜椒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农户种植甜椒的亩产值超过了烤烟,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种植甜椒的积极性。
今年群众自发种植“甜杂一号”品种400余亩,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
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
这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签订20xx亩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政府依赖心较强。
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政府部门埋单,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政府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目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
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
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老板和农户的诚信度不高。
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发展产业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对种出来的产品如果市场行情好时就收购,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就难觅行踪;同时有的群众如果市场行情好时,产品的价格比老板的合同价高时,就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
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
特别是蔬菜产业,对水的需求很高,在种植的时候缺水,水库的水又不下来,没水浇灌,雨水多时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落后。
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艺发展的趋势,而现在各家各户在各自的承包田内,各种各的,不能进行产业布局,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
农户的观念依然是传统农业观念,生产技术上也还习惯传统的耕作方法,如抛摆秧推广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门没有补助,有的农户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传统技术。
发生病虫害了,没有群防群治的观念,也没有综合防治的观念,你打你的农药,我施我的化肥,最终造成土地越来越瘦,病虫越来越难防治,生产承办提高了,但产品的品质、产量却没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1、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约化、操作机械化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积极引导农户组成生产合作组织来发展产业,推广新科技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量争取资金支持,可以发展田间地窖,同时和水库部门联系,协调解决生产用水问题。
3、争取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平,加强农民对市场的认知。
【篇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一、自然环境周庄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东部,地处红石山南麓,并与五个乡镇毗邻。
周庄镇山岭占55%,属丘陵地区。
有净肠河、玉带河、乌江河、万泉河、燕子河5条主要河流蜿蜒流过。
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全镇辖24个行政村,含61个自然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耕地4.7万余亩,人口37600,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600人。
与大多数乡镇相同,周庄镇建国前交通极不方便,没有公路。
建国后,道路建设发展很快。
镇与村、村与村通过规划,已形成交通网。
贯穿全境的宝李路经多次修整并有县乡公路升级为升级公路,更名南石线S329。
过境平临高速长9.4公里,并设有上下口。
“村村通”工程加强了各自然村的联系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周庄全镇以农业为主。
建国前因陈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作物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种子劣,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生产率低,可以说是农业衰败,广大农民在饥饿中挣扎。
建国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至七八十年代部分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生产出现了了生机勃勃的好势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
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
镇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结合本镇特点,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在多方面付诸努力。
(一)抓实传统产业。
坚定不移地抓好粮烟生产,壮大畜牧业、林业和副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农民收入。
粮食生产方面,积极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改革。
豫麦、郑麦、周麦等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旱、穗粒大的特点使亩产达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使得亩产在700公斤左右;2020年政府出资引进9408红薯新品种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亩产超过4000公斤。
种植方法在传统的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的熟制下,进行新的作物组合,完成冬小麦、西瓜、白菜一年三种三熟的试验并积极推广。
这些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
林业方面,切实履行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组织进行荒山绿化工作,倡导和先行植树造林活动,拍卖或承包宜林荒山荒滩等“四荒”。
其中的通道绿化尤为瞩目,走在镇的主要道路上,满眼尽是绿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畜牧业方面,猪牛羊鸡是农户家庭饲养的主要牲畜禽。
政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并重视品种改良,多次引进猪和鸡的良种,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并推进了畜牧的发展。
各自然村出现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并形成了十多个大型养猪厂和5000只以上养鸡场11个。
近年来肉兔、长毛兔的养殖也有了飞速发展。
副业上,有农副加工、高中档家具制作、包工建筑、运输、收购、修理等。
由于形式多样,这一部分也难于统计。
但副业项目逐渐增多,从事人员的年收入也不断上升。
渔业方面本镇的大面积水面较少,难以天然繁殖,适合发展坑塘养殖,这个方面正在逐渐被重视起来。
(二)做大特色产业。
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丘陵的周庄,最不乏石原材料。
产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
周庄镇自1985年筹建第一座建材厂起,先后扩建和建立多个石材加工厂,总雇用职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庄的一大丰富的矿产资源。
周庄煤矿1985年4月筹建,占地15.4亩,当时投资28万元,职工68人,正式投产后年产煤1.1万吨,产值660000元。
后经扩建和技术革新,产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与煤炭相关的加工厂如洗煤厂、选煤厂也兴建起来。
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厂总投资3000万,2020年10月建成并完成机器设备的安装继而开工投产。
另外,木器加工,钢模板出租业已形成很大的规模。
(三)发展非农产业。
镇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从思想上跳出“农”字,从非农领域寻找突破口,发展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认识到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发展壮大,凸显“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
这方面,政府还组织集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同时,镇政府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导土地适当集中,以满足部分家庭举家务工担心土地闲置荒废的需要。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据2020年资料显示,镇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全镇共发放种粮直补125218.68元,综合直补495885.67元,直补资金1667799.98元,农机具补贴13万余元。
《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粮食总产28762吨,同比增长10.4%,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品质大大提高。
《2》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优势明显。
食用菌种植量达到1000万袋。
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3》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新增养殖园区2个,全镇生猪存栏45810头,家禽存栏342994只,牛存栏12169头,羊存栏14920只,新增出栏肉鸡345734只。
《4》林业生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全镇完成绿色通道25.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5800多亩,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路、沟、河、渠119条,植树总量达25万株,林业育苗100亩,林木覆盖率达13.6%。
《5》劳务经济蓬勃发展。
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力度,培训劳动力5098人,劳动力转移13314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6》加工业凸显特色。
王子孟石材加工厂已发展到3个,年加工产值达到30万元,产品销往周边各地;余官营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过万件,产品销到洛阳、开封;马起营村出租钢模板已发展到70余户,年收入达到150万元。
《7》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四、对结果的分析周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
对于这样一个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到4.7万亩的乡镇,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势必是艰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