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十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十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青霉素过敏试验1、评估:(1)询问,了解病人身体状况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配合(2)询问病人药物过敏“三史”(用药盒史,家族史,过敏史)是否用过青霉素或停药时间,是否更换批号,是否有变态反应疾病史。
(3)观察病人局部皮肤状况。
2、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关心体贴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2)用物准备:1)注射盘,1ml、5ml注射器,75%乙醇,棉签,砂轮,80万青霉素,生理盐水注射液,弯盘。
2)抢救药物与用品:注射盘内加备0.1%付肾素,将备有各种抢救药物与用物的急救小车推至病室门外,检查氧气,吸痰机等是否性能良好可供急需时用。
3)如用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必另备青霉素试验药液(用注射用稀释液至1万u/ml 青霉素注射用水,0.25%普鲁卡因溶液,纱布。
4)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每毫升试验发生旋晕,恶心等反应,易与过敏反应相混消,2),让病人了解注射目的,懂得皮试观察期间不要随意离开,不要搔抓或按皮试局部,如有异常不适要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4)环境准备: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3、实施操作步骤如下:二、无菌技术1、目的: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2、操作前准备护士:衣帽整齐,剪指甲,洗手环境:清洁,操作前30分钟通风,停止清扫地面,避免不必要人群走动,湿抹治疗盘及治疗台用物:无菌手套、无菌碗包、无菌布包、无菌卵圆钳包、碘伏、无菌纱布缸、无菌溶液、弯盘、棉签、剪刀、标签、笔、表、指甲剪、洗手液、治疗盘1个、抹布、生活垃圾桶、感染性垃圾桶、浸泡桶(含氯2000mg/L)3、步骤:着装用圆顶帽→推用物至治疗室→抹治疗盘、治疗台→洗手戴口罩→端治疗盘放治疗上→开无菌卵圆钳包,写启用时间并签名→开无菌包(查看日期名称)看指示卡,取巾放左手上→按原折好包布→扇形铺开→开无菌碗包(查看日期、名称)放无菌盘内→夹无菌纱布→倒无菌溶液(要核对瓶签,瓶盖有无松动、溶液有无浑浊)→开瓶(手持标签朝上倒少许弯盘内,再倒入治疗碗内)→盖无菌巾(反折,近侧向上折两下,左右侧向下折一下)无菌纱布缸,无菌布包,都写好启用及开包时间签名,有效期保持24小时,无菌盘写铺盘时间及签名,有效期保持4小时→无菌盘四边反折处打开→打开右下角→戴无菌手套(查看号码及有效期)→端治疗碗→清理碗放浸泡桶→脱手套放感染性垃圾桶→治疗巾放治疗车下层4、注意事项1、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完整,无菌巾避免潮湿。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修订稿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修订稿
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体位护理:
(1)使用袋子或系留带,将病人的肢体和颈部支撑牢,以支撑体位。
(2)病人在安全的体位上,将身体正上正下(头部稍低),以防止
吞咽及口中出现拐曲。
(3)每2小时进行一次体位的转换,以防止肌肉拮抗及发生血液循
环不良的现象。
(4)使用护目镜,正确地护理所有身体部位,确保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2、测量血压:
(1)使用测量血压的设备,正确紧贴病人肘部,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正确地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据记录在血压曲线上,以保
证护理质量。
3、病人护理:
(1)使用洗涤用品进行洗护,比如洗洁精、沐浴露等,以保证护理
的卫生。
(2)正确使用护理用品,比如卫生巾、毛巾、桑拿等,以保证护理
的质量。
4、营养护理:
(1)对患者的营养需求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营养膳食。
(2)确保食物卫生,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以确保安全。
5、药物护理:
(1)根据药物剂量和用法,正确给药。
(2)对病人服药情况进行定期追踪,以确保病人的服药周期。
二、实施机构
1、医生。
临床护理操作详细规范流程
临床护理操作详细规范流程1、静脉输液①先看医嘱→到病房核对病人→对病人说xx,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今天您的治疗护理由我负责。
由于您腹泻,医生开了医嘱让我来给您静脉输液,输液能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
请您把手伸出来,让我看一下您的静脉→对病人说,您的静脉很好,弹性也好,您不用担心。
由于输液时间较长,您可以先去上一下厕所。
我去准备一下,马上回来。
②在治疗室:洗手、带口罩→准备用物(治疗盘内放置止血带、棉签、碘伏、胶布、弯盘2个、液体及药物(大药瓶跟小药瓶)、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根据医嘱药液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血管钳、砂轮)→检查用物(注意在检查输液器的时候隔着袋子关掉输液阀)→根据医嘱抄写输液卡和巡视卡→核对药液,贴上输液卡→(加药液)用砂轮划开安剖,拿2跟棉签,先消毒大药瓶(消毒完后往上放,防止跨越无菌区),然后消毒安剖→瓣开安剖,将药液抽入注射器(注射器针头斜面背对刻度,加紧针栓和乳头部,抽拉活塞打空气),抽药液时注意手法,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后,先垂直向下抽空气,然后将药液推至针乳头,然后向弯盘内打出一滴药液(注意要用手保住针栓)→打入大药瓶→核对安剖→将输液器插入大药瓶,包装袋勿拆下→去病房。
③在病房:核对病人→(边做边说)我的用物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准备为你输液,将治疗盘放在床头柜上,将弯盘放于床头柜右下角,准备3道胶布→挂药瓶→排气(导致莫菲氏滴管,反折其下端,挤压一下,使其中充满1/3—1/2液体,松开调节器,将其向上拉,排尽管内空气,关闭调节器。
对光检查(关内无气泡)→用血管钳夹住针翼挂在输液架上→选择静脉,扎止血带→用棉签(2根)消毒病人皮肤,以静脉穿刺点为中心消毒5cm以上→核对输液卡→二次排气(打开调节器,滴1-2滴,勿浪费药液)→嘱病人握拳,用手绷紧病人皮肤→扎针(一手持针翼穿刺见回血,再平行进针少许,【以15-30°进针】→一手固定针翼,松止血带、松拳、松调节器【3松】,观察滴注是否通畅→用胶布固定(先固定针翼,再反折固定,最后覆盖针眼)→调节滴速(一般为30秒)用手表对着滴管调→记录巡视卡(时间、滴速、签名)→将病人手放回,对病人说我的输液已经完成了谢谢您的配合,如果有什么事请按床头铃,我也会随时过来看你的。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氧气吸入技术规与操作流程(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
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
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
(二)操作要点。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
2.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紧密。
3.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4.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
(三)指导要点。
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
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
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
(四)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
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6.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二、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皮注射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
(4).了解用药反应及皮试结果。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消毒皮肤。
(3).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4).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注射部位。
(5).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2名护士观察结果。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皮注射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4、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
(2).不应抽回血。
(3).判断、记录皮试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并标注。
临床的基础护理的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的基础护理的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腹淋巴排毒
(1)患者仰卧,右侧仰卧,以患侧为上,双手握拳,双腿微曲,肩胛部及肱部上抬,抬起臂膝联合;
(2)双肩向患侧微曲,以患侧手掌轻压胸口,以右手把握左臂解除手臂,即完成一次胸腹淋巴排毒;
(3)连续作拷贝、轻压交替6次,每次稳定3~5秒;
(4)右手从胸口右下方向左侧拉起,拉至臂与肩平行;
(5)与胸腹淋巴排毒同时进行肢体拍打按摩;
(6)辅助患者坐姿,恢复本体姿势。
2、腹部按摩
(1)患者仰卧,右侧仰卧,以患侧为上,双手放置于腹部,双腿微曲;
(2)以拇指按摩两侧脐周及腹部,每次按摩持续3~5秒,共连续作8~10次;
(3)把握腹部,每次抓握持续1~2秒,共连续作6~8次;
(4)在腹部大面积按摩,抚摸患侧脊椎,按摩腹股沟,伴以腹部上下抬起,每次稳定3~5秒,共连续作6~8次;
(5)辅助患者坐姿,恢复本体姿势。
3、胸腹温热推拿
(1)患者仰卧,右侧仰卧,以患侧为上,双手握拳,双腿微曲,肩胛部及肱部上抬。
十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十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和要求。
下面是十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静脉输液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2)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3)消毒插管部位;(4)穿刺静脉,注意无菌原则;(5)固定静脉针头和输液管;(6)调整滴速和输液量;(7)观察输液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8)维护静脉通道的通畅和无菌。
2.导尿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2)消毒外阴部;(3)戴手套,准备导尿包;(4)用无菌导尿管插入膀胱;(5)注意导尿过程中的感染预防;(6)观察导尿过程和尿液量;(7)拔除导尿管,并注意尿液的变化;(8)向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宣教。
3.给药操作规程:(1)核对药品、剂量和给药途径;(2)提前准备好药物和给药器具;(3)消毒给药部位;(4)根据给药途径进行给药;(5)观察给药后患者的反应;(6)记录给药时间和药效;(7)妥善保管未用药物和药品残余。
4.气管插管操作规程:(1)核对相关医嘱和患者状态;(2)准备好气管插管器具;(3)提前给患者进行适当的镇静和麻醉;(4)消毒口腔和气管插管部位;(5)插入气管导管,并固定;(6)保持呼吸通畅和气压稳定;(7)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氧合情况。
5.换药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2)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具;(3)消毒皮肤和伤口处;(4)妥善清洁伤口,更换包扎;(5)采用无菌原则进行换药;(6)注意伤口的观察和护理;(7)妥善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
6.血压测量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2)让患者适当休息和放松;(3)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4)将袖带固定在患者的上臂;(5)调节袖带压力和位置;(6)开始测量血压,并记录结果;(7)观察血压变化和患者的反应。
7.高压吸引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身份;(2)准备好高压吸引器具;(3)消毒导管和口腔器械;(4)将导管插入口腔和气道;(5)开启高压吸引器,吸引分泌物;(6)观察吸引效果和患者的舒适程度;(7)妥善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械。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第一部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鼻饲并发症一误吸处置(护理)流程 (1)肌肉注射并发症-断针处置流程 (2)简易人工呼吸气器使用技术操作规程 (4)口腔护理并发症—窒息护理处置流程 (7)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规程 (9)输液并发症—急性肺水肿处置(护理)流程 (12)T管引流护理操作规程 (13)膀胱冲洗操作规程 (16)鼻饲法操作规程 (18)穿脱隔离衣法操作规程 (21)动脉血标本采集操作规程 (29)肛管排气法操作规程 (31)会阴冲洗技术操作规程 (41)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 (45)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50)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 (53)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规程 (56)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58)静脉输液泵/输注泵使用技术操作规程 (60)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63)女患者导尿技术操作规程 (66)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69)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72)气管切开伤口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74)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规程 (78)外科换药技术操作规程 (80)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技术操作规程 (83)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规程 (86)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8)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规程 (90)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 (91)心脏电除颤技术操作规程 (94)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规程 (96)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99)血糖监测技术操作规程 (101)压疮的预防技术操作规程 (103)氧气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 (106)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规程 (108)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程 (111)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规程 (114)自动洗胃机洗胃技术操作流程 (116)第二部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0)鼻饲并发症-误吸处置(护理)评分标准 (120)肌肉注射并发症-断针处置(护理)评分标准 (121)简易人工呼吸器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2)口腔护理并发症—窒息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3)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评分标准 (124)输液并发症-急性肺水肿处置流程(护理)评分标准 (125)“T”管引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6)膀胱冲洗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7)鼻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28)穿脱隔离衣操作评分标准 (129)床上洗头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0)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1)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2)肛管排气法操作评分标准 (133)患者约束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4)护士礼仪考核评分标准 (135)会阴冲洗技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6)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7)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8)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39)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0)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1)女患者导尿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5)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7)气管切开伤口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8)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9)外科换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0)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1)胃肠减压技术评分标准 (152)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3)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4)心脏电除颤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6)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7)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8)血糖监测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59)压疮的预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60)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61)线轴翻身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63)第一部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鼻饲并发症一误吸处置(护理)流程【评估】1.鼻饲操作评估:患者病情、心理、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患者鼻腔黏膜有无异常、倾听病人的需要和反应。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标准
前言为了提高我院护理人员常用护理操作技能水平,规范护理服务行为,以适应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我们组织编印了《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标准》。
本标准共有操作70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结合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要点及临床工作经验,同时参考了安徽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编写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与质量评价》。
本标准把整个操作过程分为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与程序、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同时确定了以操作规程为主的考核评分内容,评分方法具体、明晰,体现了对于关键环节的严格要求,质量评价客观、科学。
本标准将对提高全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护理技术水平起到指导与促进作用,为护理人员在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纰缪,为此,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织金县三塘镇中心卫生院2017年12月目录一、中心管道吸氧法及质量评价二、经口/鼻腔中心负压吸痰法及质量评价三、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及质量评价四、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五、静脉输液泵操作法及质量评价六、注射泵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七、静脉注射法及质量评价八、皮下注射法及质量评价九、皮内注射法及质量评价十、肌内注射法及质量评价十一、鼻饲法及质量评价十二、口腔护理法及质量评价十三、有创呼吸机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十四、单人心肺复苏加简易呼吸球囊操作及质量评十五、生命体征测量法及质量评价十六、心电监测技术及质量评价十七、血糖监测操作技术及质量评价十八、电除颤技术及质量评价十九、心电图仪操作技术及质量评价二十、一般洗手法及质量评价二十一、穿、脱隔离衣法及质量评价二十二、铺备用床法及质量评价二十三、铺麻醉床法及质量评价二十四、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及质量评价二十五、床上擦浴法及质量评价二十六、床上洗头法及质量评价二十七、女病人留置导尿术及质量评价二十八、男病人留置导尿术及质量评价二十九、膀胱冲洗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三十、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及质量评价三十一、卧位护理及质量评价三十二、体位转换法及质量评价三十三、制动护理及质量评价三十四、轮椅与平车使用及质量评价三十五、乙醇(温水)擦浴法及质量评价三十六、冷湿敷使用法及质量评价三十七、降温毯使用及质量评价三十八、冰帽、冰枕、冰袋使用方法及质量评价三十九、压疮预防护理及质量评价四十、压疮换药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四十一、药液外渗处理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四十二、大便失禁护理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四十三、有效咳嗽及质量评价四十四、叩击/震颤法及质量评价四十五、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及质量评价四十六、人工气道湿化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四十七、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及质量评价四十八、气管切开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四十九、气管切开套管内套管更换及清洗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估五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估五十一、体位引流术及质量评价五十二、胃肠减压技术及质量评价五十三、更换腹腔引流袋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五十四、“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五十五、伤口负压引流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五十六、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及质量评价五十七、脑室引流管护理操作及质量评价五十八、中心静脉置管(CVC)换药法及质量评价五十九、入、出院护理及质量评价六十、咽拭子标本采集法及质量评价六十一、痰标本采集法及质量评价六十二、静脉血标本采集法及质量评价六十三、动脉血标本采集法及质量评价六十四、口服给药法及质量评价六十五、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六十六、超声雾化吸入法及质量评价六十七、氧气雾化吸入法及质量评价六十八、静脉输血法及质量评价六十九、无菌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七十、灭火器的使用及质量评价一、中心管道吸氧法及质量评价二、经口/鼻腔中心负压吸痰法及质量评价三、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及质量评价四、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五、静脉输液泵操作法及质量评价六、注射泵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七、静脉注射法及质量评价十一、鼻词法及质量评价十二、口腔护理法及质量评价十三、有创呼吸机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十四、单人心肺复苏加简易呼吸球囊操作及质量评价十五、生命体征测量法及质量评价十六、心电监测技术及质量评价十七、血糖监测操作技术及质量评价十八、电除颤技术及质量评价十九、心电图仪操作技术及质量评价二十、一般洗手法及质量评价二十一、穿、脱隔离衣法及质量评价二十二、铺备用床法及质量评价二十三、铺麻醉床法及质量评价二十四、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及质量评价二十七、女病人留置导尿术及质量评价二十八、男病人留置导尿术及质量评价二十九、膀胱冲洗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三十、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及质量评价三十一、卧位护理及质量评价三十二、体位转换法及质量评价三十三、制动护理及质量评价三十四、轮椅与平车使用及质量评价三十五、乙醇(温水)擦浴法及质量评价三十六、冷湿敷使用法及质量评价三十七、降温趟使用及质量评价三十八、冰帽、冰枕、冰袋使用方法及质量评价。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准则服务守则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准则服务守则一、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静脉输液操作规程(1)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医嘱,准确选择输液器具和适量适速输液。
(2)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洗手后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3)选择输液途径,通常选择静脉输液,注意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注射点。
(4)消毒穿刺点,用1%碘酒或酒精擦拭消毒。
(5)注射前排气,排除空气。
(6)缓慢注射药液,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7)输液结束后将输液器具安全处理,记录输液情况。
2.高位胃肠减压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基本信息,了解减压的目的和方法。
(2)向患者解释减压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3)准备好所需器械,如导管、负压瓶等,并进行消毒。
(4)选择合适的导管,测量好插管的长度。
(5)取出患者的口腔异物,用1%碘酒润湿鼻腔。
(6)插管时需准确判断导管插入的深度并固定好。
(7)将瓶中的空气抽尽,并通过检查引流是否畅通。
(8)将负压瓶放置合适位置,并记录引流情况。
二、工作准则1.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规范,服从医院的管理和安排,确保工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2.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权,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3.坚持患者至上的原则,注重沟通和关怀,体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4.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持续保持对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5.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职业,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严禁执业不规范、随意变动医嘱等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
6.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加强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的协同性。
7.坚持自我保护,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护理工具和设备,预防和控制感染风险。
8.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主动接受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持续改进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结:通过遵守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准则,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积极与医务人员沟通协作,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临床护理技术规范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应遵循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技术指导,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
一、操作规范1. 手卫生:护士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进行手卫生。
正确洗手的步骤包括: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搓手和肘部、清洗彻底、充分冲洗和用纸巾擦干双手。
2. 体温测量:使用无菌保护套和电子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确保准确和无交叉感染。
3. 注射操作:护士在注射前需认真核对药品、剂量、途径和注射部位,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减少感染风险。
4. 导尿操作:操作前需确认导尿管无损坏且通畅,选择正确的尿管尺寸和材质,妥善固定和保护导尿管以防滑移和感染。
5. 换单病人使用的器具:遵循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要求,确保器具的清洁、消毒和储存。
6. 输液操作: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剂量和途径进行输液,及时观察输液反应,并确保输液器具的安全和无菌。
7. 简易伤口处理:洗手后戴上一次性手套,用生理盐水或碘酒清理伤口,贴上透明敷料或绷带固定。
8. 呼吸道护理:合理正确地使用喉罩、吸引器等设备,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和不适感。
二、护理指导1. 护理计划: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和个人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2. 患者宣教: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能力和需求,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恰当的健康宣教,帮助他们理解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
3. 疼痛评估与处理:护士需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求,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法和药物管理。
4. 患者安全:护士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如防跌倒、防感染、防误吸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5. 皮肤护理:根据患者的皮肤状况,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重、挫伤和压疮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护理措施。
6. 药物管理:护士应正确核对药品、剂量、途径和患者身份,遵守“三查五正确”原则,及时记录和上报异常反应或错误情况。
常用临床操作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二工作规范要点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臵患者于病床;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三结果标准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7.用过的体温计应消毒;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11.发现有脉短绌,应两人同时分别测量,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搏;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14.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臵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并计数;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16.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分钟后重新测量;1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19.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20.结果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或绘制在体温单上;21.将测量结果告诉患者/家属;如果测量结果异常,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三结果标准1.护士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2.记录准确,对异常情况沟通及时;四、导尿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导尿,患者能够知晓导尿的目的,能够配合;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患者/家属留臵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导尿目的、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导尿管;4.导尿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保护患者隐私;5.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6.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7.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8.指导患者在留臵尿管期间保证充足液体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9.嘱患者在留臵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10.嘱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11.指导长期留臵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患者留臵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操作满意;2.操作规范、安全,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3.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引流通畅,固定稳妥;五、胃肠减压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臵胃管,患者能够了解有关知识并配合;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患者/家属留臵胃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患者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是否通畅,以及患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等,患者是否有以往插管的经验;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4.准确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⑴由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的距离;⑵前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成人45-55厘米,儿童14-18厘米;5.插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技巧,安全顺利地插入胃管;6.昏迷患者应先将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厘米,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长度;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腔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7.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8.调整减压装臵,将胃管与负压装臵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9.告知患者留臵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10.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臵,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11.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12.留臵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13.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14.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和处理与引流管相关的问题;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动作轻巧,患者配合;3.确保胃管于胃内,固定稳妥,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六、灌肠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安全地为患者灌肠;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为诊断性检查及手术做准备;二工作规范要点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有无烦躁、焦虑、及配合程度,有无灌肠禁忌症,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2.告知患者及家属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浓度、剂量、温度适宜;4.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5.按照要求臵入肛管,臵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6.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持10-2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7.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嘱患者尽量坚持到有强烈的便意感;8.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发生意外;9.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 分钟测体温;10.清洁灌肠应反复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澄清、无粪便为止;11.操作结束后,做好肛周清洁,整理床单位;12.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质及排便次数;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适当措施;十二、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为患者正确安全地静脉输血,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输血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输血史、输血目的、合作能力、心理状态和血管状况;告知患者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核对必须双人核对,包括取血时核对,输血前、中、后核对和发生输血反应时的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数量、血液种类、交叉试验结果、血液有效期、血袋完整性和血液的外观;发生输血反应时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4.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5.血制品应在产品规定的时间内输完,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6.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滴速调节至要求速度;7.输血完毕,贮血袋在4℃冰箱保存24小时;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妥善处理;十三、静脉留臵针技术一工作目标正确使用留臵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患者留臵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评估患者病情、治疗、用药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血管状况;4.选择弹性适当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臵针的封管及护理;5.严密观察留臵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臵管相关并发症;6.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臵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7.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十四、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情况,准备用物;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5.采血后指导患者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6.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3.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十五、静脉注射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4.在静脉配制中心或治疗室进行配药,药物要现用现配,注意配伍禁忌;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6.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必要时使用微量注射泵;7.静脉注射过程中,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严防药液渗漏,观察病情变化;8.拔针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十六、肌内注射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肌内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5.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6.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7.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十七、皮内注射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进行皮内注射;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备好相应的抢救药物与设备并处于备用状态;5.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6.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远离病房,不要按揉注射部位;7.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过敏反应;8.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对皮试结果阳性者,应标记,并将结果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十八、皮下注射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皮下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5.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6.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嘱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注意安全;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十九、物理降温法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安全地为患者实施物理降温,减轻患者不适;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局部组织灌注情况、皮肤情况、配合程度、有无酒精过敏史;2.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3.嘱患者在高热期间摄入足够的水分;4.操作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5.实施物理降温时应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6.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7.记录患者的体温和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严格交接班;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二十、经鼻/口腔吸痰法一工作目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如有义齿应取出;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氧疗情况、SpO2、咳嗽能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分钟;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成人为<200毫米汞柱;7.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间歇3-5分钟;8.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9.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三结果标准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并配合操作;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二十一、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一工作目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呼吸机的参数、SpO2、气道压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5.吸痰前后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分钟;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成人为<200毫米汞柱;7.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8.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三结果标准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并配合操作;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二十二、心电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正确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动态评价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二工作规范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皮肤状况;2.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取得患者合作;3.正确选择导联,设臵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4.嘱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5.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异常情况;6.嘱患者电极片处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7.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臵;8.停用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规范;二十三、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一工作目标遵医嘱正确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年龄、病情、心功能等情况及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患者的合作程度、输注通路的通畅情况及有无药物配伍禁忌;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4.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目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过程中不可自行调节;5.妥善固定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按需设定参数;6.随时查看工作状态指示灯;7.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2.护士操作规范;。
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洗手规程1.手部预洗。
在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将双手在肥皂和温水中进行预洗,确保双手表面干净。
2.手部消毒。
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感染性患者时,需要将双手进行消毒,确保双手没有细菌残留。
3.洗手步骤。
洗手时,应先潮湿双手,涂抹适量肥皂,揉搓双手至起泡,包括手指缝隙及指尖。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使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二、患者翻身规程4.准备工作。
在进行患者翻身操作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护理床单、护理垫等。
5.协助患者转换体位。
在进行翻身操作时,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翻身方法,保证患者转换体位的顺利和安全。
6.督促患者配合。
在进行翻身操作时,护士需要督促患者积极配合,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压疮预防护理规程7.定期翻身。
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8.皮肤清洁。
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9.使用护理床垫。
在卧床患者的床上铺设专用的护理床垫,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四、静脉输液护理规程11.静脉穿刺。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确保穿刺的准确和安全。
12.输液速度控制。
在进行输液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输液药物来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五、导尿护理规程13.导尿前准备。
在进行导尿前,需要准备好导尿管、导尿袋、消毒液等必要设备和工具。
14.导尿操作。
在进行导尿操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和导尿袋,确保导尿的准确和安全。
15.导尿后护理。
在导尿后,需要及时更换导尿袋,保持导尿通畅,避免感染的发生。
六、胃管护理规程16.胃管插入前准备。
在进行胃管插入前,需要测量胃管插入长度、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药物。
17.胃管插入操作。
在进行胃管插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插入方式,并确保插入的准确和安全。
18.胃管固定。
在插入胃管后,需要将胃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避免胃管的移位。
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护理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各种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和步骤。
下面是一个针对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规程,详细介绍了各项技术操作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一、体温测量:1.准备好体温计和消毒液等工具和材料。
2.患者的衣物要松开,露出腋下或口腔。
3.用消毒液清洁体温计的探头部分。
4.护士带上一次性手套,取出体温计,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
5.用纱布或棉签沾适量的生理盐水擦拭患者的腋下或口腔。
6.护士将体温计插入患者的腋下或口腔,注意不要将探头部分插入过深。
7.维持体温计在腋下或口腔内约3分钟,等待体温计发出信号或数字显示稳定。
8.完成测量后,将体温计取出并用纱布或棉签清洁探头部分。
9.记录测得的体温,注意标明测量时间和位置。
二、血压测量:1.准备好血压计、随手工具和测量袖带。
2.让患者保持安静,坐在适当的位置。
3.让患者松开衣领、袖子,并坐直。
4.找到患者的肱动脉搏动点,将血压计袖带绑在上臂上,袖带的下边缘与肘部对齐。
5.抬高患者的上臂,使之与心脏平行。
6.调节血压计的气囊和流量控制阀,将听诊器置于患者的搏动点上。
7.畅通血压计的胸圧管和听诊器的管路。
8. 充气至收缩压区间(通常在180-200mmHg),释放袖带中气体。
9.缓慢放气,注意听诊器能听到搏动声。
10.当听到第一声搏动声时,记录此时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11.继续放气,当听到最后一声搏动声时,记录此时的压力,即为舒张压。
12.放气完全后,将听诊器和袖带拿开,并解开袖带。
13.记录测量得到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三、静脉输液:1.准备好静脉输液所需的配套设备和药物。
2.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3.检查配液平衡、药物完整性和有效期限。
4.按照负责医生的医嘱准备好输液标牌。
5.用消毒液消毒静脉输液部位。
6.取出输液瓶并检查是否完好。
7.使用消毒棉球擦拭输液瓶的橡胶塞,将输液瓶的引流管和针头连接好。
最新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卫生学洗手法1、目的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1、目的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2、注意事项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1、目的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①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
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
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⑸如病人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⑹偏瘫病人测健侧。
⑺不可用拇指诊脉。
诊脉压力适中。
测量脉率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
⑻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听心率另一名护士测脉搏,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
目录第一节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铺备用床法 (2)二、铺暂空床法 (3)三、铺麻醉床法 (4)四、晨间护理 (5)五、晚间护理 (6)六、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7)七、头发护理法 (8)八、口腔护理法 (9)九、床上擦浴法 (10)十、酒精擦洗法 (11)十一、温水擦浴法 (12)十二、热水袋使用法 (13)十三、床单位终末处理法 (14)十四、卫生学洗手法 (15)十五、手术室刷手法 (16)十六、无菌技术使用法 (17)十七、皮内注射法 (18)十八、皮下注射法 (19)十九、肌肉注射法 (20)二十、静脉注射法 (21)二十一、超声吸入法 (22)二十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23)二十三、鼻饲法 (24)二十四、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25)二十五、小量不保留灌肠法 (26)二十六、保留灌肠法 (27)二十七、女病人导尿法 (28)二十八、穿脱隔离衣法 (29)第二节抢救护理技术操作及质量标准 (30)一、徒手心肺复苏(新生儿) (30)二、徒手心肺复苏术(成人) (31)三、心电监护术 (32)四、简易呼吸器使用法 (33)五、呼吸机使用法 (34)六、氧气吸入法 (35)七、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37)八、密闭式静脉输血法 (38)九、输液泵使用 (39)十、吸痰法 (40)十一、洗胃法(自动洗胃机) (41)十二、留置导尿法 (42)第一节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一、铺备用床法目的:1、保持病室整洁,供暂离床活动的病人使用目的:1、便于接收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病人2、保证病人安全、舒适并预防并发症四、晨间护理目的:1、使病人清洁,舒适,预防压疮及肺炎的发生2、保持病室整洁,美观五、晚间护理目的: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2、使病人清洁、舒适、有利睡眠六、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目的:1、为卧床病人更换被服,使其舒适,保持床单位的整洁.七、头发护理法目的:1、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八、口腔护理法目的:1、保持口腔及牙齿清洁,消除口臭2、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并发症九、床上擦浴法目的:1、保持皮肤清洁,使病人舒适2、促进血液循环,增进皮脂腺、汗腺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一、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目的:迅速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的血氧供应,防止加重脑缺氧,促进脑功能恢复。
评估:1、观察患者有无意识和呼吸。
2、观察颈动脉搏动(触摸近侧颈动脉,)。
3、呼救及时。
操作:1、判断意识、呼吸、心跳,求救: 轻晃病人双肩,同时呼叫:“喂~你怎么啦~”观察有无反应。
听呼吸音用颊部感受气流,看胸部起伏,同时摸近侧颈动脉搏动。
判断无搏动时,举手高喊“快来救人啊~”2、解开患者衣领、腰带,暴露胸部,放按压板于病人背下,置脚踏台于术者易操作地方(野战条件下在地面进行,免去按压板和踏脚凳,护士跪于病人右侧,两腿间距为1拳,护士左腿与病人肩部平齐)。
3、开放气道、吹气2次: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异物。
将病人置于仰卧位,两臂放于躯干两侧。
操作者左肘关节撑床(或地面),左手大鱼际肌按前额向下推,使头后倾,右手食、中指分开托起下颌角,右手大拇指分开上下嘴唇,左手拇指、食指捏鼻翼,操作者深吸一口气,口唇完全包住患者口部吹气,观察胸部起伏,松鼻换气,同时操作者头偏向一侧深呼吸,连续2次。
4、心脏按压30次。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剑突上2横指)。
定位方法:右手食中指并拢沿病人右侧肋缘滑向剑突上固定,左手掌根部置于右手食指边,右手掌压于左手掌上,手指扣于左手指间,两肘伸直,以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为中心,借助体重和两肩、臂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向脊柱方向下压,使胸骨下限3-4cm。
(中青年4-5cm,老年人2-3cm),心脏按压30次。
5、按同法吹气2次,心脏按压30次,以30:2(小儿5:1)反复进行5个循环。
6、最后按同法吹气2次。
(总共按压150次,吹气12次,呼吸频率成人16-20次/分;儿童20次/分;心脏按压频率成人80-100次/分;儿童100次/分)7、观察病情:看病人胸廓是否起伏,摸颈动脉有无搏动,面色转红润,自主呼吸恢复。
8、处理病人、记录抢救过程:给病人穿好衣服,撤去按压板和脚踏台,垫枕,摆舒适体位,整理好床单位,记录抢救过程。
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
WORD格式整理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一)目的及洗手指征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二)用物准备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修剪指甲。
2、物品准备:擦手纸巾、消毒毛巾、皂液。
(三)操作程序1、将手表摘掉,白大衣衣袖拉至距手腕10㎝。
2、流动水下、涂抹皂液、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3、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4、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8、一手握另一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9、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干。
(四)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得佩戴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消毒毛巾。
二、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准备用物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镊子筒及持物钳包一套、标签、笔。
(二)操作程序1、检查包外灭菌日期,包皮有无破损,潮湿等。
2、遵无菌原则打开无菌钳包,检查灭菌指示卡,取出镊子筒置于操作台面上,无菌持物钳置于筒内,包皮放于治疗车下层。
3、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WORD格式整理版(三)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氧气吸入技术规与操作流程(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
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
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
(二)操作要点。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
2.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紧密。
3.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4.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
(三)指导要点。
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
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
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
(四)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
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6.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二、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皮注射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
(4).了解用药反应及皮试结果。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消毒皮肤。
(3).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4).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注射部位。
(5).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2名护士观察结果。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皮注射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4、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
(2).不应抽回血。
(3).判断、记录皮试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并标注。
(4).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
(5).特殊药物的皮试,按要求观察结果。
(二)皮下注射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状况。
4.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消毒皮肤。
3.根据注射部位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
4.过度消瘦者,捏起局部组织,减小穿刺角度。
5.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
6.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勿揉搓注射部位,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注意事项。
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
2.观察注射后不良反应。
3.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注射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组织状况。
4.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消毒皮肤。
3.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垂直快速刺入肌。
4.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
5.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注射时配合事项,如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2.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和注意事项。
4>、注意事项。
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
2.观察注射后疗效和不良反应。
3.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4.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5.出现局部硬结,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
6.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并选择细长针头。
(四)静脉注射法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用药史、过敏史等。
2.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和管壁弹性。
3.评估注射过程中局部组织有无肿胀。
4.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穿刺部位上方约5~6cm适宜处扎止血带。
3.消毒皮肤。
4.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静脉。
5.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后缓慢注入药液。
6.拔针,轻压进针部位3~5min。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静脉注射的目的、方法、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注射过程及注射后若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4>、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推注刺激性药物时,须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穿刺。
3.注射过程中,间断回抽血液,确保药液安全注入血管。
4.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以适当速度注入药物,推药过程中要观察患者反应。
5.凝血功能不良者应延长按压时间。
(五)静脉留置针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向患者解释并取得配合。
2.了解药物性质、用药史、过敏史3.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
4.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2>、操作要点1.核对遗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3.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抽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
4.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连接。
5.根据患者病情调节低速。
6.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
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放置于病人可及位置。
8.观察患者情况。
9.封管时消毒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5—10m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目的和优点。
2.告知患者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4>、注意事项1.更换透明贴膜后,记录穿刺日期及更换日期。
2.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可参照使用说明。
3.每次输液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留置针,给予处理。
三、导尿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耐受力。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膀胱充盈度、会阴部皮肤黏膜状况,了解男性患者有无前列腺疾病等引起尿路梗阻的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准备温度适宜、隐蔽的操作环境。
2.摆好体位,按照无菌原则清洁并消毒外阴及尿道口。
3.戴无菌手套,铺孔巾。
4.检查尿管气囊有无漏气,润滑尿管前端至气囊后4~6cm(男患者至气囊后20~22cm)。
5.再次按无菌原则消毒尿道口。
6.插入尿道4~6cm(男性患者,提起阴茎与腹壁呈60°角,插入约20~22cm),见尿后再插入5~7cm,夹闭尿管开口。
7.按照导尿管标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缓慢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有阻力后,连接引流袋。
8.固定引流管及尿袋,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尿管应有标识并注明置管日期。
9.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10.记录置管日期,尿液的量、性质、颜色等。
11.留置导尿管期间,应该做到:①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牵拉、堵塞等;②应每日给予会阴擦洗;③定期更换引流装置、更换尿管;④拔管前采用间歇式夹闭引流管方式;⑤拔管后注意观察小便自解情况。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导尿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防止尿管受压、脱出的注意事项。
3.告知患者离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导尿过程中,若尿管触及尿道口以外区域,应重新更换尿管。
2.膀胱过度膨胀且衰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宜超过1000ml。
3.男性患者包皮和冠状沟易藏污垢,导尿前要彻底清洁,导尿管插入前建议使用润滑止痛胶,插管遇阻力时切忌强行插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插管。
四、灌肠术与操作流程(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意识、自理情况、合作及耐受程度。
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肤黏膜状况。
(二)操作要点。
1.大量不保留灌肠。
(1)核对医嘱及患者,注意操作环境隐蔽,室温适宜。
(2)配制灌肠液,温度39~41℃,用止血钳夹闭排液管。
(3)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防水布,屈膝。
(4)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比肛门高40~60cm。
(5)将肛管与灌肠筒的排液管连接,润滑肛管,排除管道气体,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
(6)固定肛管,松开止血钳,观察液体流入及患者耐受情况;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调整灌肠筒高度。
(7)灌毕,夹闭并反折排液管,再将肛管拔出,擦净肛门。
(8)嘱患者尽量于5~10min后排便。
(9)了解患者排便情况,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2.甘油灌肠。
(1)核对医嘱及患者,准备环境和物品。
(2)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靠近床沿,屈膝,臀部垫高。
(3)打开甘油灌肠剂,挤出少许液体润滑管口,将灌肠剂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
(4)固定灌肠剂,轻轻挤压,观察液体流入及患者耐受情况。
(5)灌毕,反折灌肠剂管口同时拔出,擦净肛门。
(6)嘱患者尽量10min后排便。
(7)安置患者,整理用物,记录排便情况。
3.保留灌肠。
(1)核对医嘱和患者,嘱患者先排便,准备环境及灌肠药液,灌肠液量不宜超过200ml。
(2)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必要时准备便盆。
(3)润滑并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至肛门的高度应<30cm,缓慢注入药液。
(4)药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擦净肛门,嘱患者尽可能忍耐,药液保留20~30min。
(5)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6)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并记录。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灌肠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项。
1.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脏病等患者不宜灌肠;直肠、结肠和肛门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灌肠。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超过500ml,液面不高于肛门30cm,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
3.灌肠过程中发现患者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4.保留灌肠时,肛管宜细,插入宜深,速度宜慢,量宜少,防止气体进入肠道。
五、徒手心肺复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二)操作要点。
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s,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
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4.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