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空间构成
博物馆的构成特点
![博物馆的构成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f7800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b.png)
博物馆的构成特点研究了这么久博物馆的构成特点,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我发现博物馆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空间布局。
就拿我去过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来说吧,一进去,大厅往往特别宽敞高大。
这空间大得让人一进去就有点被震撼到的感觉,就好像你突然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巨人国度一样。
为啥要有这么大的空间呢?我猜啊,一方面是为了能展示大型的展品,像是恐龙化石这种,如果空间小了,根本就摆不下,或者摆下了也让人看不全,多憋屈啊。
还有博物馆各个展区之间的连接。
它们之间就像是一串珠子一样,彼此被通道串起来。
有的用走廊,有的直接把两个展区的过渡空间设计得超级巧妙。
我记得有个博物馆,从古代史展区到近代史展区的时候,中间有一个小小的过渡展室,展示的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些历史文物,这就像一个桥梁,引导你慢慢过渡到下一个时代的展品观赏,不会让你觉得突兀。
另外,博物馆的存储区域也很有特点。
我之前一直疑惑那些展品从哪拿出来摆上展架的呢?后来才知道有专门的大存储区。
这存储区就像个宝库,很多还没展出或者轮休的展品都在里面待着。
但是这个区域一般观众看不到,这可能也是为了保护文物吧。
要是谁都能进去,保不齐会有啥不好的事情发生呢。
展览设备也是博物馆构成的重要部分。
灯光打得那叫一个讲究。
就像看那些珠宝首饰类型的展览品时,灯光是从斜上方打下来的,这样宝石就会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好像在对你眨眼说快来欣赏我啊。
还有展柜,得是恒温恒湿的。
这就好比是人住房子,文物也要住在舒适的环境里,不然碰上太潮湿或者太干燥的环境,说不定就坏掉了。
我有一次还好奇,为啥有的展柜玻璃特别厚呢?后来听说是为了更安全,防止有人破坏吧,就像给文物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一样。
不过我也有不太明白的地方,比如说博物馆的后台办公室到底是什么样的布局啊?是大家隔着小格子办公,还是像开放式空间那种呢?毕竟这也属于博物馆的一部分,不过肯定不像展厅大家都能看得到。
我觉得博物馆的构成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部分都有它的作用,虽然有些部分我们看不到或者不了解,但少了哪一个零件,这个展示文物传播文化的功能可能就实现不了啦。
浅析博物馆陈列区的空间设计
![浅析博物馆陈列区的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f9ad28bb4cf7ec4bfed0b2.png)
浅析博物馆陈列区的空间设计作者:刘靖楠顾逊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6期【摘要】博物馆陈列区承担着展览与参观者活动的功能,博物馆的空间序列与建筑空间结构在设计师同时进行,空间的细化分解在展示设计时同时进行。
博物馆空间设计含蓄而明确,装饰性简洁干练,以展示自身的文化内涵,创造生动实用的展示空间。
【关键词】博物馆;空间序列;空间设计;展示空间一、博物馆陈列区空间的分类博物馆按照空间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核心空间、交通空间、陈列空间和服务空间四类。
(1)核心空间核心空间是博物馆中最主要的部分,包含进厅,门厅和主展区。
核心空间可以在各个方向作为交通枢纽引导人流。
可以作为礼仪空间组织大规模的活动,提供场地。
核心空间是博物馆的主要表现空间,博物馆的主题,文化,艺术都在这里得到展现。
(2)交通空间交通空间主要承担着引导人流,组织参观的用途。
通道,电梯都设置在交通空间,形成垂直交通,同时,在核心空间布置装饰,也可以起到展示的作用。
(3)陈列空间陈列空间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作为展览的主要场所,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体现在这里。
占有博物馆的最大的面积。
陈列空间中应以展品为主,他充当着背景的角色,一般以功能为主,空间设计着重于考虑展示对象以及采光。
(4)服务空间服务空间作为辅助空间,功能上服务于参观者。
售卖,询问,寄存,休息等区域都设置在服务空间,他作为过渡空间承接着博物馆的空間序列,一般设计简洁、中性。
中大型博物馆中服务空间可设置单独的空间,规模稍小的博物馆大多将服务空间与门厅相结合。
二、博物馆建筑核心空间的空间设计核心空间是博物馆展示空间的主角,展示序列的高潮部分,他受到展品及展示方式的影响较弱。
因此,核心空间集功能、艺术、象征和趣味性于一身。
核心空间复杂多样,是博物馆设计的亮点所在。
(1)核心空间的格调意境博物馆的核心空间表现出端庄典雅、富有亲和力、科技感十足等特点。
空间的格调和意境常需要综合多方面。
博物馆展览设施介绍
![博物馆展览设施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c5dde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7.png)
博物馆展览设施介绍博物馆是一种用来展示文化、历史、艺术等各种领域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展览设施是博物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提供了展示和解读展品的场地、工具和技术。
1.展厅:展厅是博物馆最常见的展示空间。
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展示需求,采用不同的布局和设计风格,如开放式、区域分隔式、迷宫式等。
展厅通常通过展柜、展架、展板等展示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如文物、艺术品等。
2.多媒体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数字化展示系统可以通过实时投影、触控屏幕和音频讲解等方式,向观众呈现历史事件、文化故事和艺术欣赏等内容。
电子导览设备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提供详细的文物介绍和导航功能。
3.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大众欢迎。
通过戴上VR头盔,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场景和文化背景,如参观古代宫殿、参加战争等。
这种技术可以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增加互动和趣味性。
4.模型和复制品:由于一些文物或艺术品的特殊性,展览中不可能展示它们的原件。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些物品,博物馆常常使用模型和复制品来代替原件。
这些模型和复制品通常制作精细,可以准确还原原件的形态和细节。
5.文物保护设施:由于文物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博物馆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它们免受损害。
文物保护设施包括恒温、湿度控制系统、光线控制和防火设备等。
这些设施可以帮助保持文物的原貌和保存它们的品质。
6.互动展示:为了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博物馆展览中常常设置互动展示区域。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操作等方式参与展览,如拼图游戏、解谜活动等。
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增加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内容。
7.临时展览设施: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临时展览,展示特定主题的文物和艺术品。
为了适应这些展览的需求,博物馆需要灵活的展览设施。
例如,可以使用可移动的展览墙板、可调节的照明设备和多功能的展柜等。
这些设施可以根据不同的展览需求进行灵活配置,提供最佳的展示效果。
博物馆设计说明
![博物馆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59f425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8.png)
博物馆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书:博物馆一、引言本设计说明书旨在为博物馆设计提供详细的指导,以确保博物馆的设计符合专业标准,满足收藏、陈列、展示和教育等功能要求。
二、背景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机构,承载着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任务。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博物馆的背景和意义。
三、设计目标本章节将阐述博物馆设计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展品保护、展示效果、访客体验、展览流线、可持续性等方面。
四、空间规划⒈室内布局:包括主要展厅、临时展厅、多功能活动室、教室等空间的安排和规划。
⒉室外设计:包括建筑外立面、庭院景观、人行道、停车场等。
五、展品陈列⒈展陈原则:包括展品分类、展品选取和排列等原则。
⒉陈列手法:包括展览设计、展柜设计、视听设备使用等。
六、灯光设计⒈照明规划:包括博物馆内不同区域的照明需求和布置方案。
⒉照明效果:包括照明设计的目的、效果和调整。
七、音响效果⒈背景音乐:包括音乐类型选择、音响设备配置等。
⒉导览系统:包括语音导览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八、安全措施⒈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疏散通道等。
⒉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位置、监控范围等。
九、教育功能⒈教育空间:包括教室、多功能学习区域等。
⒉教育项目:包括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
十、可持续设计⒈节能措施:包括照明、空调、水电等方面的节能设计。
⒉环境友好材料:包括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的选择。
附件:⒈博物馆平面图⒉展览设计草图⒊照明设计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专业标准:指博物馆设计行业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指南。
⒉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艺术品、建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习俗、口述历史等)。
⒊可持续性:指在博物馆设计中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一种设计理念。
博物馆中常见的空间组合形式
![博物馆中常见的空间组合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1bbe426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8.png)
博物馆中常见的空间组合形式博物馆,这个地方就像是时间的存储库,古老的物品、历史的记忆都在这里被妥善保存。
你站在展览馆里,仿佛穿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风情。
说实话,博物馆里的空间组合真的是千变万化,既有让你一进去就觉得“哇,这设计真高级”的那种,也有让你瞬间就融入其中、感到舒适的空间布局。
要说这些空间组合形式,真的是巧妙得像是设计师的手艺一样,怎么设计都不嫌多。
走进博物馆,有时候一扇门打开,哇,眼前是一片广阔的大厅,空间是那种宽敞得让人感觉自己变小了的感觉。
上面高高的天花板,让人仿佛能把自己放逐在空中,看到满天的星星。
往左看,摆放着巨大的艺术品,右侧则是人群中来来往往的游客。
这个大厅的设计,简直是把时间和空间拉开了一大截。
你想啊,这种空间组合方式特别适合展出那些体积庞大、历史悠久的文物。
比如,那个古老的石雕、巨大的恐龙化石或者是飞行器模型,反正它们都需要足够的空间来显现出它们的气魄。
不过,博物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得那么宏大,毕竟,有些展品是小巧精致的,像那些小小的古代器物,瓷器,文房四宝啥的。
那些地方,空间就得设计得精细些。
你一进小房间,哇,那种小巧精致的展品就像是放在珠宝盒里一样。
墙壁不高,灯光也是柔和的,整个空间给人一种“安安静静,品味美好”的感觉。
你站在展品前,简直不舍得移开视线,生怕错过任何一处细节。
这样的空间设计,让你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那些小巧的文物上,而不被其他的干扰。
你看,设计师可真是费尽心思。
再说了,博物馆里的空间组合可不止这些,还有一些展厅是让你从一个小空间走到另一个大空间,像是迷宫一样。
这种设计可真有意思。
一开始,可能你只看到眼前的展品,想着:“哇,这个还挺有意思的。
”结果,走着走着,突然你就被引导到了另一个更大的展区,哇,那里的内容又是全新的领域。
整个空间仿佛在跟你玩“藏猫猫”,让你从一个展品过渡到另一个展品,带着你一步步进入新的世界,完全没有预兆。
这种连贯性和逐步展开的设计,能给人一种沉浸感,仿佛你是博物馆中的一部分。
博物馆内部空间设计
![博物馆内部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5735d82f60ddccdb38a004.png)
博物馆内部空间设计1.空间序列将平面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方格形, 运用这种网格轴向的导向作用, 依次将空间划分为展厅、公共活动场所、庭院等等各个功能空间。
网格的骨架作为连接通道或者是休息、庭院的灰空间。
为了增加空间的艺术性, 在网格式布局的同时, 考虑虚、实空间的间隔处理。
展厅、公共活动空间可以看作“实”空间, 庭院可以看成是“虚”空间。
这种布局手法不仅仅满足形式美法则, 又可以从形式上清晰地表现出城市的地域性。
2.空间连通博物馆自身功能的特殊要求, 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解决流线问题, 以及各空间的转换衔接方法。
为参观者提供可以选择的参观方式, 自下而上参观, 或者是自上而下的参观路线, 这两种路线成环形不会造成流线交叉。
采用不同的楼梯形式, 既有导向性强的直梯, 也有楼梯与展览空间相结合的形式, 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 空间也更为丰富。
内外空间交叉设置, 使得主要展厅空间与商业、服务类空间明确分割开来, 同时也有利于室内外空间的起、承、转、合。
第四, 展厅之间空间的衔接通过休息空间、驻足浏览空间等方式进行连接, 驻足浏览空间等方式进行连接, 同时注重这类空间的明暗对比, 有利于空间层次的丰富。
3.核心空间核心空间是博物馆空间序列的高潮和开端, 应该布置在博物馆参观流线的前部, 常常与门厅直接联系, 称其为“序厅”。
作为整座建筑的核心空间, 起到了总领全局的作用, 为各展厅之间提供了联系和集散空间。
整个空间沿中轴线对称布局, 整个空间可以分为三部分, 中间部分和两侧部分。
庭院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空间形式, 在文化的传承和改善空间环境时有着重要的作用。
该建筑的院落空间较小, 类似院落中景观的一隅, 并且成自由式布局。
博物馆环境较暗, 而通过院落的设置使得局部光线变亮, 达到了空间明暗的对比, 有利于人们从一个场馆出来进行心情的调节, 也有利于对于空间明暗、虚实的塑造。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71916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2.png)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的载体和传承者,其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具备美学价值,还要符合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以及文化传承的要求。
下面将从建筑设计的空间布局、展示陈列、环境设施等方面,探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空间布局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博物馆应该确保基本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包括展厅、教育区、接待区、后勤区等,各区域之间要合理连接,便于游客流线的引导和服务设施的布置。
另外,考虑到不同展览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应该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规模和形式的展厅和陈列空间。
同时,展厅的布局要注重展览陈列的合理性和通行的便利性,考虑观众的观展体验和安全。
展示陈列是博物馆最基本的任务之一,也是建筑设计的核心要素。
展示陈列应该根据展品的特点和内容,有条理地组织成系统的陈列形式,以便观众有序地进行参观。
在设计上应注重展览空间的展品展示布局,合理安排每个展区内部的展品叙述和展示形式,以及与其他展区之间的关系。
展示陈列还需要考虑观展者的观展角度、观展顺序和观展体验,通过设计各种展示形式、光线、色彩等,营造良好的展览氛围。
博物馆建筑设计还需要关注环境设施的规范。
首先,要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博物馆一般都有严格的温湿度要求,要考虑到不同展品的保存需要,确保温湿度的稳定和控制。
其次,要注重观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博物馆应设立合适的导览系统和标识系统,使观众能够方便地了解展览信息和参观路线。
另外,博物馆建筑还应有完备的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确保观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疏散。
此外,博物馆建筑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建筑设计中,要选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能源的浪费。
同时,要提高建筑的抗震、防火等安全性能,确保博物馆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总之,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需要从空间布局、展示陈列、环境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布局空间、组织展示陈列、规范环境设施,能够提高博物馆的展览效果、观众体验和文化传承的效果。
博物馆的大概构成
![博物馆的大概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6b72f7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6.png)
博物馆的大概构成
博物馆的构成
博物馆是一个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机构。
它通过保护、展示历史和文化遗产,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一、藏品区
藏品区是博物馆的心脏地带,主要负责文物的收藏和保管。
这个区域通常包括库房、储藏室和修复工作室等。
工作人员会对文物进行分类、编目、修复和保养,确保文物的安全和长久保存。
二、展览区
展览区是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藏品的主要场所,通常包括展厅、临时展厅和特别展览区域等。
在这里,专业的策展团队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展览目的,设计出各种形式和风格的展览,向观众展示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三、教育区
教育区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为观众提供学习和互动的机会。
这个区域通常包括教室、讲座厅、互动展示区等。
通过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亲子活动等,博物馆旨在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四、行政区
行政区是博物馆的行政管理中心,负责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这个区域通常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
行政人员负责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博物馆的正常运行。
五、服务区
服务区是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便利设施的区域,如休息室、礼品店、餐厅等。
这些设施旨在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满足他们在参观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小型博物馆设计案例
![小型博物馆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8facd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e.png)
小型博物馆设计案例一、设计目标该小型博物馆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具有艺术氛围和教育功能的空间,既能吸引游客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参观中获得知识和启发。
二、空间布局1. 整体布局:小型博物馆可以采用线性布局,将展览区域、接待区、教育区紧密相连。
2. 展览区域:将展览区域分为若干个小空间,每个空间展示一个主题,通过独特的展示手法和布局方式,增加游客对展览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接待区:在接待区设置咨询台和导览图,方便游客获取相关信息。
4. 教育区:设置教育区域,可以开设一些艺术教育课程,吸引学生和艺术爱好者参与。
三、展品陈列1. 主题陈列:根据小型博物馆的特点,选择一些创新、有代表性的展品进行陈列,展示各种艺术形式。
2. 多媒体展示: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历史背景等,增加游客的互动和参与度。
3. 参与式展览:在一些展品旁边设置互动装置,让游客可以触摸、感受展品,提高参与感。
四、空间设计1. 色彩搭配:使用明亮、温暖的色彩,营造艺术氛围。
2. 照明设计:采用合理的照明设计,使展品得到良好的展示效果,同时在一些特定位置设置柔和的灯光,增加氛围。
3. 墙面设计:使用简洁大气的墙面,不过多装饰,以突出展品为主。
4. 陈列架设计:选择简约而又具有艺术感的陈列架,适当调整陈列高度和间距,使游客能够更方便地观看展品。
五、功能设置1. 导览系统:可以设计一个导览系统,游客通过扫描展品上的二维码,可以获取展品的介绍和相关故事。
2. 互动体验区:设置互动体验区,可以提供一些参与式的展览,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加互动性。
3. 小型演讲区:在教育区域设置小型演讲区,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讲解,提供更多的艺术知识和文化背景。
六、装饰设计1. 门厅设计:门厅可以设计成简洁而又气派的样式,使用可见光透明度高、采光效果好的建筑材料。
2. 空间元素:在布局设计上,可以使用一些与博物馆主题相关的装饰元素,如壁画、雕塑等。
博物馆建筑分区与区域功能
![博物馆建筑分区与区域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b4500d1b4daa58da1114a61.png)
博物馆建筑分区与区域功能博物馆建筑有哪些分区和区域功能第一分为陈列、展览、教育与服务分区,是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区域,由门厅、基本陈列室、临时(专题)展览厅、教室、讲演厅、视听室、休息室、餐厅等组成。
门厅是博物馆观众集散枢纽,是组织引导观众或供观众游览休息的必要空间。
现代博物馆的门厅还常用做社交活动。
基本陈列室为博物馆常设的固定陈列室、展览厅用于举办短期的专题性展览,它们都是博物馆建筑的主体之一,在建筑总面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现代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为教育服务,还须配备适当规模的教室、讲演厅等,尤其是自然和科技性质的博物馆除了配备教室、演讲厅外,尚须设置一定面积的实验室。
由于现代博物馆日益趋向社会化,是公众文化游息的场所,所以有设置公共餐厅、咖啡厅、茶室等的必要。
第二分区为藏品库区,由库前区和藏品库两大部分组成。
库前区用房包括卸落台、开箱室、登录室、清理室、消毒室、编目与目录室等组成。
根据博物馆规模,大型博物馆的各种用房配备齐全,小型博物馆常将性质接近的工作室合拼。
按博物馆保管工作惯例,藏品入库都是分类保管的,所以又有青铜器库、陶瓷器库、书画库、织绣库等的区分。
另外根据藏品的珍贵程度分列级别,故又常常分别设置珍藏库、一般藏品库等。
自然科学博物馆库房一般按学科分类分库保管,如分设鸟类、兽类、鱼类、两栖爬行类、无脊椎类等各类标本库。
按标本制作方法不同,又分别设置湿制标本库和干制标本库,分别放置浸制标本、腊叶标本、生态标本及假剥制标本等。
库房的建筑设计通常按藏品的性质、保管要求、珍贵程度确定防震、防火、防盗的级别及与防潮、防光等相应的措施。
第三分区为技术工作区,各种用房的组成视博物馆的性质、规模而异。
以社会科学博物馆来说,国家级的博物馆或地区级的中心博物馆,通常设有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文物修复室或文物复制工场等。
省级以下的小型博物馆根据需要有时只设置简易的装裱室或修复室。
自然科学博物馆须设置标本制作室、化石修理室、模型制作室等技术工作用房。
博物馆功能分区及其作用_图文(精)
![博物馆功能分区及其作用_图文(精)](https://img.taocdn.com/s3/m/f4c1b418e87101f69e3195a6.png)
博物馆空间环境功能分区原理与方法论一、博物馆展览环境(展览前区、门厅、序厅、陈列室1、展览前区;博物馆建筑的外部环境,如馆前的广场、庄园、绿化地带、街道等。
利用博物馆建筑本身和建筑小品来烘托博物馆的形象,烘托其性质与特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口树木光秃秃,有枝无叶,石块铺砌的路面缝隙间寸草不生,营造一种萧瑟、枯竭、悲壮的气氛,使人联想到“三光”、“焦土”等法西斯暴行。
2、门厅:联系陈列室与馆外空间的桥梁,观众必经之地。
具有参观导引作用,一般设置有咨询服务台、参观导引图、导向标识牌等。
风格应端庄华贵,简洁大方。
利用环境氛围感染观众情绪,清除掉外界思绪干扰,可使观众在短时间内明确参观主题及展厅分布,并诱发其求知欲,使之集中注意力进行参观。
3、序厅:一项主题陈列的开端部分,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位于展厅的入口位置。
多使用遮景法,如一堵墙,一座屏风,一条会标或一组照片,在传达第一印象的同时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大型博物馆中,门厅和序厅彼此独立,小型博物馆则合二为一。
门厅和序厅环境和营造大致有一下三种方式:一、用建筑小品布置(河南省博物院;二、馆藏品布置(河南大学文物馆;三、用图片和条幅(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
河南省博物院门厅(河南简称“豫”的来历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动物化石装饰门厅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四组不同时期的照片装饰序厅,突出身份4、陈列室: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空间,用于展示藏品,表达主题。
氛围应亲切动人,引人入胜,富于变化,起伏跌宕,曲直相间,收放自如,步移景换,使参观者留恋往返。
塑造空间形状,处理好衔接点和过渡区,巧妙设置观众休息和服务区。
根据陈列主题需要科学复原场景,营造时空穿插之感。
营造建筑小品,如玻璃、屏风、栏杆等,使陈列空间透而不通、隔而不断、既有联系又有分隔,诱导观众疏而不漏、自由宽松而又循序渐进的进行参观。
巧妙利用关,营造气氛,排除视觉影响,引导观众,同时利用光的差异化来布置陈列空间的主次、从属、顺序关系。
博物馆建筑设计功能流线分析
![博物馆建筑设计功能流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e18cc57375a417876f8fba.png)
技术用房
学术研究 用房
行政办公 用房
• 博物馆建筑对外出入口至少应包含:观众出入口、管理人员出入口、临 时展品出入口、藏品出入口、后勤辅助出入口。
• 观众服务区内各功能房间众多,诸如:休息、接待、问询、咖啡座、卖 品部、卫生间等,这些房间基本围绕门厅或大厅布置,并都处在博物馆 建筑空间序列的前部。
行政管理功能等, •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
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 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 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 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观 众 流 线
办 公 流 线
员工入口
谢谢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庭 文博服务
办公流线
车流线
一层平面图
展陈区
庭院区 服务区
礼仪 大厅 区
多媒体 视听室
Company Logo
一层平面图及流线分析
礼仪大厅
办公人流
Company Logo
二层平面图
展陈区
庭院区 办公区
礼仪
大厅 区
Company Logo
二层流线分析
基本展厅
步行天桥 大屏幕
礼仪大厅上空
专题展厅
• 设备后勤区(略)
博物馆三大职能
采集保管
普及教育
调查研究
博物馆功能分区关系图
行政
技术
藏品
设备
观众活动
陈列
学术
2.4 博物馆的流线分析
2.4.1 各功能关系分析
观众服务部分
陈列部分
学术研究部分 管理办公部分 保管贮藏部分
修复加工部分
博物馆建筑设计汇报--功能分析
![博物馆建筑设计汇报--功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b4eae7284ac850ad0242bf.png)
空间设计
服务空间在博物馆建 筑的空间序列中起着配角 的作用。而当它们作为门 厅时还是博物馆建筑空间 序列的序曲,核心空间的 前奏与衬托。因此,一般 应当将服务空间作为形象 简洁的中性空间来设计。
空间设计
核心空间的空间设计
(一)核心空间的格调意境 博物馆建筑的核心空间可以表现出庄严的、典雅的、纪念 的、亲切的、趣味的、科技感的.....各种不同的格调与意境 ,而且常常还会将几个方面综合表达的需要。 一般来说,对称的空间具有纪念性,封闭的对称空间还兼 有严肃、庄重的特色。在对称的空间中包含着不对称,在 简洁的空间形体中插入了适当的变化,这样的空间会渗透 出典雅的气质。高大的空间显得崇高、气派。低矮变形的 空间容易给人压抑沉闷的影响。通透明亮的空间洋溢着轻 松和愉悦。近人尺寸的空间让人感受到亲切宜人。缺少装 饰形体简洁的空间给人朴素感。形体特殊、自由的复杂空 间形象多姿多彩,有艺术特色。穿插重叠的空间很有趣味 ,大空间中悬浮着规则的几何形体有一种与科技的联系。
5.实例分析
1)、安藤忠雄---大山崎山庄博物馆
陈列区的平面设计
5.实例分析
2)、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6600
6600பைடு நூலகம்
U 管理
修理 办公 办公
A
美工
值班
修理
消防防盗 监控室
库房 消防泵房
门厅
U
机房
配电室
过厅
小卖部 综合影视厅
上
休息中厅
上
上(坡道)
U 茶室
7200
7200
7200
7200
7200
7200
5400
5400
6000
6000
博物馆的构成要素
![博物馆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9cc2726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8.png)
博物馆的构成要素一、建筑与空间博物馆首先得有个地儿吧,这个地儿可不是随随便便的。
它的建筑风格可讲究了,有的是那种古老的欧式建筑,就像城堡一样,超级有历史感。
比如说卢浮宫,那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外面的柱子、雕塑啥的,让人一看就觉得很厉害。
还有的博物馆建筑是现代风格的,线条简洁流畅,看起来特别时尚,像那种玻璃幕墙的,阳光一照,闪闪发光。
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很重要,要有展厅、库房、办公室这些基本的空间。
展厅得足够大,能放下各种各样的展品,而且要根据展品的类型和展示需求来设计空间布局。
比如说展示大型雕塑的展厅就得宽敞高阔,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雕塑的美。
库房呢,要安全又恒温恒湿,毕竟博物馆里的很多展品都很娇贵,像书画之类的,环境不好就容易损坏。
二、展品这可是博物馆的核心啊。
展品的种类那可太多了,有历史文物,像古代的青铜器、瓷器、玉器等。
青铜器上那些精美的纹饰,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瓷器的造型和釉色也是千变万化,每一件都像是穿越时空的精灵。
还有艺术品,绘画、雕塑什么的。
绘画从古典的油画到现代的抽象画,风格迥异。
雕塑有大理石的、青铜的,栩栩如生。
另外,还有自然标本,像动植物的标本,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
展品的来源也很广泛,有的是考古发掘出来的,有的是民间征集的,还有的是接受捐赠的。
三、工作人员没有工作人员,博物馆可就乱套了。
有馆长来统筹管理整个博物馆的运营,馆长就像是一艘船的船长,得把握好方向。
有文物修复师,他们可都是手艺人中的高手。
那些破碎的文物到了他们手里,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一点点地恢复生机。
还有讲解员,讲解员就像是博物馆的嘴巴,把展品背后的故事生动地讲给观众听。
他们得知识渊博,口才又好,能把枯燥的历史知识说得像故事一样有趣。
还有保安人员,负责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毕竟这些展品都价值连城,可不能有什么闪失。
四、观众服务设施这是为了让观众有个好的参观体验。
得有舒适的休息区,当观众走累了,可以坐下来歇一歇,喝点水,补充一下能量。
展览类建筑空间特点
![展览类建筑空间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d36fe65a8102d277a22f8f.png)
展览类建筑的空间特点【摘要】展览类建筑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决定了它的空间构成具有特殊性,空间组织的序列上不同于别的建筑,它需要一种“自由而无限定的空间形式”,引导展示的物与参观的人邂逅。
本文从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特点出发,浅析展览类建筑空间的设计原理。
【关键词】展览类建筑博物馆空间构成空间组织特点一、博物馆建筑的基本组成博物馆一般包括陈列区、藏品库区、技术办公用房、观众服务设施。
1.陈列区:基本陈列室、专题陈列室、临时展览室内、室外展场、陈列装具贮藏室、进厅、报告厅、接待室、管理办公室、观众休息处及厕所等。
2.藏品库区:藏品库房、藏品暂存库房、缓冲间、保管设备贮藏室及制作室、管理办公室等。
3.技术和办公用房:鉴定编目室、摄影室、讯蒸消毒室、实验室、修复工场、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研究展览室、管理办公室及行政库房等。
4.观众服务设施:纪念品销售部、小卖部、小件寄存所、售票房、游乐室、停车场及厕所等。
各部分组成关系设计要求1.合理组织各股人流,路线简洁通畅,避免重复交叉。
2.垂直交通设施的布置应便于观众参观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3.合理布置观众休息、等候的空间。
4.宜设问讯台,出售陈列印刷品和纪念品的服务部以及公用电话等设施。
5.工作人员出入及运输藏品的门厅应远离观众活动区布置。
二、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的特点⒈博物馆建筑的空间组成博物馆空间的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空间的使用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辅助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都离不开交通联系部分。
一般把入口、通道、过厅、门厅、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要求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简单明确而不曲折迂回,能对人流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
例如:古根海姆美术馆——螺旋状的交通空间,欣赏者不得不按着强迫的流程次序而走动。
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
![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998b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e.png)
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博物馆是一座供人们学习、欣赏艺术和文化遗产的场所。
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设计中,要考虑到参观者的需求和体验。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以创造一个优雅、舒适和互动的环境。
一、入口设计博物馆的入口是参观者进入的第一印象,因此设计必须吸引人并彰显其特色。
入口可以采用拱门、壁龛等传统元素,也可以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如玻璃幕墙、艺术装置等。
无论采用何种设计,都应注重细节和整体感。
二、接待区设计接待区是参观者办理入馆手续、咨询和购票的地方。
为了提供舒适和方便的服务,接待区应布置明亮、宽敞,并设置充足的座椅、信息咨询台等设施。
在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自助服务设备,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体验。
三、展厅设计展厅是博物馆最核心的部分,它要能够清晰地展示展品,同时营造出恰当的氛围。
在展厅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光线、空间和展陈方式。
光线要充足而柔和,以保持展品的保存,并提供良好的观赏条件。
空间布局要合理,避免拥挤和混乱。
在展陈方式上,可以采用主题化、情境化或互动式展示,以增强参观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四、展示标识设计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展示标识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标识应当清晰明了,方便参观者找到感兴趣的展区,同时增加美感和艺术感。
可以利用文字、图形、色彩等元素来设计标识,突出每个展区的特色。
五、休息区设计博物馆参观过程中,人们需要休息和放松。
因此,在公共空间中设置休息区是必要的。
休息区应该有舒适的座椅、茶水服务和厕所等设施。
设计时,可以借鉴自然景观,如花园、湖泊等,以提供愉悦和宁静的环境。
六、互动区设计互动区是博物馆公共空间的亮点之一。
通过互动区的设计,参观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展品和文化知识。
可以设计互动装置、虚拟现实技术等,为参观者提供互动体验和娱乐性。
同时,互动区也可以促进参观者的交流与互动。
七、教育区设计教育区是博物馆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区的设计,可以向参观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博物馆空间构成
![博物馆空间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fcb8f656fe4733687e21aac5.png)
3.2 博物馆建筑空间的构成一般来说,博物馆建筑由陈列空间、公共空间、藏品库区空间、技术及办公空间这四类空间组成,四者彼此相互联系且都在博物馆的正常工作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博物馆建筑空间与观众之间的知觉互动关系,而陈列空间与公共空间已经共同构成了观众在博物馆中活动所需的全部空间。
因此,本章将解析的重点放在这两类空间及它们的关系上,对于藏品库区空间和技术及办公空间就不再多加赘述。
3.1.1 陈列空间陈列区是博物馆建筑的核心空间,是公众进行参观、休息等各种活动的空间。
对于整个建筑而言,陈列区是建筑的公共开放部分,是观众对建筑空间形成认知的关键部分,也是评价建筑优劣的核心依据之一。
因此,陈列空间的设计是整个博物馆空间组织设计的重点。
陈列空间的组成陈列空间是观众进行与参与相关活动的区域,它具有陈列品展示和观众观赏双重功能。
如果从参观的全过程来分析观众的可能行为,再结合展品的展示方式等特点,可以将陈列空间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基本陈列室、专题陈列室、临时展室、报告厅和多媒体厅等(需要图片):(1)作为核心的基本陈列室以及专题陈列室应该是整个建筑最核心以及最可便捷到达的区域,各个展示空间和陈列内容应该互相彼此联系、前后衔接,构成一个共同的系统。
同时,也应考虑参观的灵活性,便于观众临时退场。
(2)对于临时展室,由于其内部展品更换频繁,应该尽量单独设置,邻近陈列设备贮藏,临近入口并可单独开放。
(3)报告厅作为多媒体展示展品的空间往往是观众参观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陈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基于陈列空间的这些功能特点,陈列空间在设计中应满足一下三方面的基本要求:(1)满足展品陈列的要求。
根据展品特点合理设计空间尺度,展厅朝向和展出的参观路线。
(2)满足参观要求。
合理组织人流,避免线路迂回、交叉、阻塞等。
适当安排休息场所,避免展厅连续不断导致观众参观过于疲劳。
(3)满足管理要求。
工作人员流线尽量不与参观线路交叉,空间设计便于工作人员清场和保卫工作。
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分配研究
![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分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e95a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b.png)
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分配研究近年来,博物馆建筑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诉求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展品、精致的内部空间分配等各种元素,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前来参观。
本文主要针对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分配进行研究,分析其设计理念、功能分区、展品安排等要素,旨在深入了解博物馆空间组织的构成,对加强博物馆内部功能性和美感提升有所裨益。
一、设计理念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长廊:博物馆建筑多采用开放式设计,中心区域会设置一个空旷的广场或大厅,辅以各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形成如长廊一般的空间结构,给人以舒适自在的参观体验。
同时,设计方容易通过这种布局使走廊略微弯曲,或者设置适宜行人休憩的座椅、花园等,都会更加和谐自然地结合展览品。
2、开放性装饰:博物馆建筑大多数会以开放、轻盈、浅显易懂、明了的展品装饰风格为主,这样可以增强设计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效果。
同样,在内部空间的装饰中,容易使用大面积的视觉艺术手段,包括较轻松的颜色光影表现、细腻的绘画板块与细节等,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3、分区设计:一个博物馆的空间组织,通常包括所需的展示、教育、交流、娱乐、办公等多项功能,因此设计方会将整个展馆分为若干不同的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职责,相互之间交织有序,不会相互干扰,这样才能保证观众最好的参观体验。
二、功能分区一个博物馆通常有以下七个主要功能分区:1、迎宾空间:这一空间通常就坐落在博物馆的主入口处,主要为游客提供方便、舒适的接待服务、购物、休息、问询等功能。
2、展品空间:展品空间为首要的功能分区,展示着博物馆的主要物品和文化艺术作品,媒介通常有画、雕塑、器具、模型等,观众可以观摩学习、了解各类型的冷、暖、老、幼所表述的知识与文化。
3、教育空间:博物馆通常会注重文化和艺术教育,所以将一个教育区作为空间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大多为大礼堂、多媒体展示室、游戏玩乐空间等形式,主要向观众提供各种文化、历史、艺术、生态等知识的讲座、培训、课程学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博物馆建筑空间的构成
一般来说,博物馆建筑由陈列空间、公共空间、藏品库区空间、技术及办公空间这四类空间组成,四者彼此相互联系且都在博物馆的正常工作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博物馆建筑空间与观众之间的知觉互动关系,而陈列空间与公共空间已经共同构成了观众在博物馆中活动所需的全部空间。
因此,本章将解析的重点放在这两类空间及它们的关系上,对于藏品库区空间和技术及办公空间就不再多加赘述。
3.1.1 陈列空间
陈列区是博物馆建筑的核心空间,是公众进行参观、休息等各种活动的空间。
对于整个建筑而言,陈列区是建筑的公共开放部分,是观众对建筑空间形成认知的关键部分,也是评价建筑优劣的核心依据之一。
因此,陈列空间的设计是整个博物馆空间组织设计的重点。
陈列空间的组成
陈列空间是观众进行与参与相关活动的区域,它具有陈列品展示和观众观赏双重功能。
如果从参观的全过程来分析观众的可能行为,再结合展品的展示方式等特点,可以将陈列空间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基本陈列室、专题陈列室、临时展室、报告厅和多媒体厅等(需要图片):
(1)作为核心的基本陈列室以及专题陈列室应该是整个建筑最核心以及最可便捷到达的区域,各个展示空间和陈列内容应该互相彼此联系、前后衔接,构成一个共同的系统。
同时,也应考虑参观的灵活性,便于观众临时退场。
(2)对于临时展室,由于其内部展品更换频繁,应该尽量单独设置,邻近陈列设备贮藏,临近入口并可单独开放。
(3)报告厅作为多媒体展示展品的空间往往是观众参观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陈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基于陈列空间的这些功能特点,陈列空间在设计中应满足一下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1)满足展品陈列的要求。
根据展品特点合理设计空间尺度,展厅朝向和展出的参观路线。
(2)满足参观要求。
合理组织人流,避免线路迂回、交叉、阻塞等。
适当安
排休息场所,避免展厅连续不断导致观众参观过于疲劳。
(3)满足管理要求。
工作人员流线尽量不与参观线路交叉,空间设计便于工作人员清场和保卫工作。
3.1.2 公共空间
除了陈列空间之外的,凡是观众可达的空间都可以成为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组织形成博物馆群体空间。
博物馆空间不单是陈列空间或单一空间的简单组合,而是群体空间的有机组织。
从观众进入博物馆开始一直到参观结束,要经历门厅、过厅、楼梯、通道、展厅、休息区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
这其中的陈列空间,即展厅,是流线中的主要节点,但陈列空间的过渡与联系则是由各种公共空间来完成的流行。
公共空间负担着博物馆空间的起始——递进——高潮——结束的空间序列组织作用。
而这种空间序列的层次、变化需要不同形态、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来实现。
云南民族博物馆从入口至中央大厅开始作为空间的起始,通过一系列不同尺度与行状的休息空间、宽窄不一的走廊、休息亭进入不同的展厅与展廊,在行进路线上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庭院,形成空间感受上的不断变化,创造了空间的递进预告场,最后回到休息厅和中央大厅,完成空间序列。
在整个博物馆的群体空间中,各种公共空间将作为主体的陈列空间组织起来,使观众感受到富有节奏变化的空间序列。
(需要图片)
另一方面,博物馆公共空间需要满足观众的多种使用需求,这其中主要包括购票、等候、咨询、通行、休息、购买纪念品等。
根据观众行为的不同可以将公共空间分为两大类:交通空间与服务空间。
3.1.2.1 交通空间
(1)独立交通空间
独立的交通空间功能较为单一,仅起到交通作用,例如独立的楼梯间、电梯间、过道等。
其形式与室内设计也一般比较简洁,在整个空间序列中属于辅助空间。
有的空间,例如无障碍的垂直电梯前仅为特殊人群服务,并不在人流集中的主要参观流线上。
因此,独立交通空间的简洁以满足功能要求为出发点,可以充分利用陈列空间或其他主要空间的间隙。
(2)复合交通空间
博物馆设计中,交通空间除了满足人流疏散、空间导向的作用外,也经常被加入一些参观或休息等其他功能,就改变了走廊线性特征,尤其改善了长走廊的空间单调性。
奈特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从上到下的巨大坡道兼顾交通和展廊需要,创造了展示空间的新形式,从而使交通作为这一空间的重要但不唯一的功能。
(需要图片)古根海姆
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
3.1.2.2 服务空间
博物馆的服务空间是满足观众参观过程中各种需求的辅助空间。
让包括观众购票、问询、导览、存物、休息、餐饮、购物等各种服务功能。
其所需的空间既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附属于交通空间等其它空间而设置。
在整个博物馆空间序列中,他处在配角的位置,但是,它却是观众流线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如北京首都博物馆的售票处、存物处设在入口大厅的一侧,并设置了地图提示、轮椅租借等服务设施,周边等候排队的空间较大,满足人流集中时的需求。
同时,在墙面装饰上与其它位置区分,使其具有易识别性。
询问处位于入口大厅中央,布置为圆形的服务台,以方便为观众服务。
(需要图片)
服务空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就是观众的休息空间,包括休息、餐饮、茶座等功能。
这一空间设计目的是满足观众在参观途中休整的需求,同时在空间形式上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位置上的一般处于各个陈列区之间的过渡区域,使观众在参观完一个展厅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息驱除疲劳。
(需要图片)此外,咖啡茶座及餐饮空间除了休息的功能之外还可以起到促进观众交流的目的,这些空间在大中型博物馆中往往独立设置。
对于流线较短的博物馆常设于参观流线的尽端,而对于流线较长的博物馆设置于流线的中间。
在大多博物馆中,休息区也常常与中庭或庭院结合,设置于其中,或其周边观众在休息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展品或优美的景致,同时可以看到来来往往其他参观的人群,为观众提供交流的机会,满足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需要图片)苏州博物馆庭院
总之,如果说陈列空间的设计受到功能要求的制约,那么公共空间的设计则更加灵活与自由。
因此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公共空间成为博物馆建筑艺术
表现的灵魂,公共空间的设计自然就成了空间设计的又一个重点。
3.1.3 公共空间与陈列空间的交叉与融合(博物馆各功能空间的多元性)
共同构成了观众在博物馆活动所需的全部空间,如上文所述,公共空间与陈列空间所分别承担的功能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
但是它们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共空间中的服务、交通等不同功能的结合促使不同形式公共空间的交叉;展品的多视角展示也使陈列空间融入了交通空间等其他功能,促进了公共空间与陈列空间的融合。
因而,这类融合的空间就是整个博物馆空间序列的一个高潮,也是最能体现博物馆空间特色的地方。
在博物馆建筑中,各种融合的空间中最完美的是中庭空间。
中庭空间往往满足多种功能,既可以提供展品的陈列,又可以设置休息区;既可以组织交通,又可以作为集会的其他功能之用。
恰恰由于空间的多功能性,在设计中可以巧妙地利用不同功能对空间的要求来创造丰富的空间印象。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中庭采用狭长的空间形式,中庭内从底层到顶层,一直跑楼梯作为主体中庭内从底层到顶层以直跑楼梯作为主体,附加了指示的服务设施,形成服务空间,同时在侧墙镶嵌了北京城区的地图,使观众在进行过程中富有趣味的观赏。
最终庭空间使用交通空间、服务空间以及陈列空间融合起来。
(需要图片)
当然,在博物馆的设计中不能处处强调空间的融合,那样会适得其反,使整个空间序列变得杂乱无章。
因此这种融合空间的设计,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位置、功能,使之与整体空间序列有机结合之后,才是进行空间模式的畅想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