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穴探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7 [11 ] 王玉明 ,李勃 ,关钊玉 ,等. 腰段华佗夹脊穴针刺深度的影像定位
探析[J ] . 中国针灸 ,2005 ,25 (3) :179 - 180 [12 ] 朴盛树 ,钟利群. 夹脊穴与腰椎后关节局部的解剖关系[J ] . 中国
骨伤 ,2001 ;14 (9) :537 - 538 收稿日期 :2005 - 07 - 22
本刊地址 :哈尔滨市动力区和平路 24 号 电话Π传真 : (0451) 82117809 邮政编码 :150040 E - mail :zjlczz @sina. com
夹脊穴 ( Ex - B2 ) ,亦称华佗夹脊穴 、佗脊穴 ,系经 外奇穴 ,从古至今被广泛用于针灸临床 ,或针或灸 ,多 获良效 。然综观所及资料 ,在夹脊穴的来源 、发展 、定 位 、刺法及特性等方面却长期说法不一 。本文就上述 问题 ,略谈个人见解 ,以期抛砖引玉 ,为临床应用和理 论研究提供线索 。 1 夹脊穴的来源与发展
在夹脊穴的运用中 ,各医家对其定位的认识不尽 相同 。《肘后备急方》曰 “: 夹背脊大骨完中 ,去脊各一 寸”,当理解为夹脊穴在棘突下旁开 1 寸 。目前一般教 科书或有关腧穴著作多源于承氏之说 , 认为夹脊穴位 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0. 5 寸 ,左右共包 含 34 穴 。王氏[4] 将夹脊穴定于自胸 1 至腰 5 各棘突 下旁开 3 分 。张氏[5] 提出颈部的第一至第四椎旁软组 织较多 ,不宜行针 ,故称夹脊穴当为颈 5 至腰 5 棘突旁 开 0. 5 寸 ,左右共 40 穴 。王氏[6] 认为夹脊穴应在 C2 L5 棘突下旁开 0. 5 - 1 寸 ,左右共 46 穴 。侯氏[7] 将夹 脊穴定为自颈一至腰五 ,各棘突下旁开 0. 5 寸 , 左右 共 48 穴 。上海中医学院编写的《针灸学》[8] 中 ,夹脊穴 的定位是“第一颈椎起至第五腰椎止 ,每椎棘突旁开 0. 5 至 1 寸 ,第一骶椎至第四骶椎两旁夹脊穴 ,可以八
笔者认为 ,夹脊Fra Baidu bibliotek当位于第一颈椎起至第五腰椎
·2 ·
JCAM. May. ,2006 ,Vol. 22 ,NO. 5
止 ,每椎棘突下旁开 0. 5 寸 ,第一骶椎至第四骶椎两旁 夹脊穴 ,可以八 穴代之 ,即在骶后孔中 ,共 56 穴 。第 一颈椎夹脊穴位于第二颈椎棘突上缘旁开 0. 5 寸 。 3 临床选穴方法
针灸临床杂志 2006 年第 22 卷第 5 期
·1 ·
理论探讨
夹脊穴探析
张红星 ,黄国付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22)
摘 要 :对夹脊穴的来源 、发展 、定位 、临床选穴方法 、刺灸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剖析 ,并提出个人见 解 ,为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线索 。 关键词 :夹脊 ;理论研究 ;穴位 中图分类号 :R22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0779 (2006) 05 - 0001 - 02
此外 ,常用的治法还有 :电针 、温针 、火针 、巨针 、挑 治 、放血 、走罐 、刮法 、穴位注射与埋线等 。 5 临床运用
笔者近年来对夹脊穴的临床运用主要有 : (1) 脊柱 及其周围软组织病 :如各型颈椎病 、颈肩综合征 、肩胛 肋骨综合征 、腰椎后关节紊乱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管狭窄症 。尤以椎动脉型 、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腰 椎间盘突出症为多 ,根据 X 线片或 CT、MRI 提示的病 变部位及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夹脊穴 。(2) 神经系统 疾病 :如中风 、脊髓性截瘫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 消化系统疾病 :如呕吐 、呃逆等 。(4) 泌尿 、生殖系统疾 病 : 如妇产科术后尿潴留 、痛经等 。 参考文献 :
1998 ,14 (11) :1 - 3 [7 ] 侯冬芬. 夹脊刺治疗增生性脊柱炎 77 例 [J ] . 山西中医 ,1991 ,7
(1) :25 [8 ] 上海中医学院. 针灸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4 :168 [9 ] 毕巧莲. 夹脊穴治疗偏瘫 166 例[J ] . 中医研究 ,1992 ,5 (3) :47 [10 ] 孙琳. 腰夹脊的定位及针刺深度[J ] . 上海针灸杂志 ,1984 ,3 (1) :
[1 ] 张琳英. 华佗夹脊穴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 ] . 中国针灸 ,1998 ,18
(11) :695 - 696 [2 ] 黄建军. 夹脊穴辩[J ] . 针灸临床杂志 ,2003 ,19 (8) :11 - 12 [3 ] 承淡安. 中国针灸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209 [4 ] 北京中医医院. 金针王乐亭[M] .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4 :66 [5 ] 张慰民. 夹脊穴定位研究[J ] . 上海针灸杂志 ,1987 ,6 (4) :23 [6 ] 王升旭 ,赖新生 ,杨哲 ,等. 华佗夹脊穴刍议 [J ] . 针灸临床杂志 ,
关于夹脊穴的来源 ,多数学者[1] 认为其首见于晋. 葛洪《肘 后 备 急 方 》, 书 中 载 曰“华 佗 治 霍 乱 已 死 ,. . . . . . 而犹不差者 ,可灸肘椎 ,已试数百人 ,皆灸毕 即起坐”。又曰 “: 夹背脊大骨完中去脊各一寸”。笔者 则倾向于黄氏[2] 之说 ,认为《肘后备急方》所言华佗之 法 ,并非指夹脊穴 ,当为双穴的肘椎穴 。其根据《素问· 缪刺论》“邪客于太阳之络 ,令人拘挛急 ,引肋而痛刺 之 ,从项始数脊椎 ,夹脊 ,疾按之 ,应手如痛 ,刺旁三痏 , 立已”《、素问·刺症篇》“十二症者. . . . . . ,又刺项以下 夹脊必已”《、太素》第二十三卷量缪刺中“刺之从项始 数脊椎 ,夹脊 ,疾按之 ,应手如痛 ,刺旁三痏 ,立已”及杨 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 ,以两手挟脊当椎按之”等论述 , 认为夹脊始见于《内经》,虽未确切针刺的具体部位和 骨度分寸 ,也未对针刺处予以命名 ,但针刺夹脊的概念 已十分明确 ,尤其是杨上善的注释则更具体到脊有二 十一椎 ,以两手挟脊当椎按之 ,与近代取夹脊穴的方法 无二 。
本刊拥有遍及全国各地的可观读者群 ,并发行到日本 、韩国 、美国 、新加坡 、台湾 、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国内外读者及 时了解中国针灸学术 、临床方面的动态及进展提供了快捷的信息 ,深受国内外读者好评 。
《针灸临床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 ,月刊 ,每月 20 日出版 。国际标准大 16 开本 ,每册定价 4180 元 ,全年订价 57160 元 ,全国 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国内代号 14 - 177 ,国外代号 M - 1088 。请读者及时到当地邮局 (所) 办理 2006 年订阅手续 。如读者在当 地邮局订阅不便 ,编辑部可代办邮购 。
目前临床常用的选穴方法有 : (1) 根据脊髓与神经 节段分布选穴 ,即 C1 - 4 治疗头部疾病 ,C1 - 7 治疗颈部疾 病 ,C4 - 7 治疗上肢疾病 ,C3 - T9 治疗腹腔内脏疾病 , T11 - S2 治疗腰骶部疾病 ,L1 - S4 治疗盆腔疾病 ,L2 - S2 治疗下肢疾病 。(2) 根据所临背俞穴的功效选穴 。夹 脊穴与背俞穴部位临近 ,功效相似 。如 T3 、T5 、T7 、T9 、 T11 、L2 夹脊分别与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肾俞相对 应 ,临床可交替或替代使用 。(3) 根据穴位压痛及阳性 反应物取穴 。由于棘旁压痛及阳性反映物常反应相应 脏腑的病变 ,取该穴治疗常获速效 。 4 刺灸法
作者简介 :张红星 (1971 - ) ,男 ,针灸学博士 ,研究方向 :颈肩腰腿痛和脑 血管意外的针灸临床研究 。
近代针灸名家承淡安先生在所著《中国针灸学》[ 3 ] 中首先提出了“华佗夹脊穴”的名称 ,包含 34 穴 ,归入 经外奇穴 。此后针灸医籍多沿用此说 。近年来 , 夹脊 穴被不断扩充 ,颈段和骶段夹脊被不少医家列入夹脊 穴范畴 。 2 夹脊穴的定位
欢迎订阅 2006 年《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杂志》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 ,创刊于 1984 年 。本刊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之一 ,由中 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主办 。该期刊为国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 ,为中 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2001 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 并荣获首届《CAJ - 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 ,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 灸临床学术信息 ,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 ,融学术 、普及为一体 。栏目设有 :理论探讨 、名医经验 、临床报道 、特种针法 ,腧穴应用 、 灸法集萃 、刺法聚英 、实验研究 、文献综述等 ,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 。为从事中医临床 、针灸临床及科研 、教学 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 、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
将这种刺法应用于临床当首见于华佗 ,据《后汉 书》所载的《华佗别传》“: 有人脚 不能行 ,佗切脉 ,便 使解衣 ,点背数十处 ,相去一寸或五寸 (分) ,从邪不相 当 ,言灸此各七壮 ,灸创愈行也 。后灸愈 ,灸夹脊一寸 上下 ,行端直均如引绳也”,与《内经》的“刺项以下夹 脊”相吻合 。可见 ,华佗在《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了夹脊穴的定位并用于临床 。
古人云“: 凡医一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 ,针之不 可过四分”,故古人灸之者多 。近代行针刺者增多 ,常用 的刺法有 : (1) 浅刺 :如梅花针叩刺 。(2) 平刺 :如沿皮透 刺 ,一针透数穴 。(3) 斜刺 :即针尖以 45 或 75 度向脊中 线刺入。斜刺角度不可过小 ,患者感觉有放散性触电感 时应立即停止进针并提针少许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王 氏[11] 提出 ,以针与人体矢状面呈 20 - 30 度角进针 ,针尖 到达深部的硬膜外后间隙为最佳进针深度 。朴氏[12] 认 为夹脊穴的针刺深度超过了棘突尖与椎间孔间距 ,针刺 水平距离在乳突与横突之间 。(4) 直刺 :张氏[5] 通过大 量尸解后认为 ,以每椎棘突下旁开 0. 5 寸为标准 ,深刺 均能抵椎板。在椎体上测得椎板侧缘距中线宽度 ,最窄 处也达 1. 01 厘米 ,近于 0. 5 同身寸 ,提示直刺 C5 - L5 夹 脊不致刺入胸腹腔而损伤脏器 。
穴代之 ,即在骶后孔中”,共 56 穴 。毕氏[9] 认为夹脊 穴位于第一颈椎至第五骶椎 ,平棘突下旁开 1 寸 ,共 60 穴 。前述医家均认为夹脊穴平棘突下 ,而孙氏[10] 通 过腰椎 X 片观察 ,认为腰部夹脊穴应在棘突尖旁开 0. 5 寸。
综上 ,关于夹脊穴的穴数有如下观点 : (1) 34 穴 ( T1 - L5 夹脊) , (2) 40 穴 (C5 - L5 夹脊) , (3) 46 穴 (C2 L5 夹脊) , (4) 48 穴 (C1 - L5 夹脊) , (5) 56 穴 ( C1 - S4 夹 脊) , (6) 60 穴 (C1 - S5 夹脊) 。关于夹脊穴距离脊柱中 线的位置观点有 : (1) 旁开 0. 3 寸 , (2) 旁开 0. 5 寸 , (3) 旁开 0. 5 - 1 寸 , (4) 旁开 0. 5 - 1 寸 。关于夹脊穴定位 参照体形标志的观点有 : (1) 平棘突下 , (2) 平棘突尖 。
探析[J ] . 中国针灸 ,2005 ,25 (3) :179 - 180 [12 ] 朴盛树 ,钟利群. 夹脊穴与腰椎后关节局部的解剖关系[J ] . 中国
骨伤 ,2001 ;14 (9) :537 - 538 收稿日期 :2005 - 07 - 22
本刊地址 :哈尔滨市动力区和平路 24 号 电话Π传真 : (0451) 82117809 邮政编码 :150040 E - mail :zjlczz @sina. com
夹脊穴 ( Ex - B2 ) ,亦称华佗夹脊穴 、佗脊穴 ,系经 外奇穴 ,从古至今被广泛用于针灸临床 ,或针或灸 ,多 获良效 。然综观所及资料 ,在夹脊穴的来源 、发展 、定 位 、刺法及特性等方面却长期说法不一 。本文就上述 问题 ,略谈个人见解 ,以期抛砖引玉 ,为临床应用和理 论研究提供线索 。 1 夹脊穴的来源与发展
在夹脊穴的运用中 ,各医家对其定位的认识不尽 相同 。《肘后备急方》曰 “: 夹背脊大骨完中 ,去脊各一 寸”,当理解为夹脊穴在棘突下旁开 1 寸 。目前一般教 科书或有关腧穴著作多源于承氏之说 , 认为夹脊穴位 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0. 5 寸 ,左右共包 含 34 穴 。王氏[4] 将夹脊穴定于自胸 1 至腰 5 各棘突 下旁开 3 分 。张氏[5] 提出颈部的第一至第四椎旁软组 织较多 ,不宜行针 ,故称夹脊穴当为颈 5 至腰 5 棘突旁 开 0. 5 寸 ,左右共 40 穴 。王氏[6] 认为夹脊穴应在 C2 L5 棘突下旁开 0. 5 - 1 寸 ,左右共 46 穴 。侯氏[7] 将夹 脊穴定为自颈一至腰五 ,各棘突下旁开 0. 5 寸 , 左右 共 48 穴 。上海中医学院编写的《针灸学》[8] 中 ,夹脊穴 的定位是“第一颈椎起至第五腰椎止 ,每椎棘突旁开 0. 5 至 1 寸 ,第一骶椎至第四骶椎两旁夹脊穴 ,可以八
笔者认为 ,夹脊Fra Baidu bibliotek当位于第一颈椎起至第五腰椎
·2 ·
JCAM. May. ,2006 ,Vol. 22 ,NO. 5
止 ,每椎棘突下旁开 0. 5 寸 ,第一骶椎至第四骶椎两旁 夹脊穴 ,可以八 穴代之 ,即在骶后孔中 ,共 56 穴 。第 一颈椎夹脊穴位于第二颈椎棘突上缘旁开 0. 5 寸 。 3 临床选穴方法
针灸临床杂志 2006 年第 22 卷第 5 期
·1 ·
理论探讨
夹脊穴探析
张红星 ,黄国付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22)
摘 要 :对夹脊穴的来源 、发展 、定位 、临床选穴方法 、刺灸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剖析 ,并提出个人见 解 ,为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线索 。 关键词 :夹脊 ;理论研究 ;穴位 中图分类号 :R22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0779 (2006) 05 - 0001 - 02
此外 ,常用的治法还有 :电针 、温针 、火针 、巨针 、挑 治 、放血 、走罐 、刮法 、穴位注射与埋线等 。 5 临床运用
笔者近年来对夹脊穴的临床运用主要有 : (1) 脊柱 及其周围软组织病 :如各型颈椎病 、颈肩综合征 、肩胛 肋骨综合征 、腰椎后关节紊乱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管狭窄症 。尤以椎动脉型 、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腰 椎间盘突出症为多 ,根据 X 线片或 CT、MRI 提示的病 变部位及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夹脊穴 。(2) 神经系统 疾病 :如中风 、脊髓性截瘫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 消化系统疾病 :如呕吐 、呃逆等 。(4) 泌尿 、生殖系统疾 病 : 如妇产科术后尿潴留 、痛经等 。 参考文献 :
1998 ,14 (11) :1 - 3 [7 ] 侯冬芬. 夹脊刺治疗增生性脊柱炎 77 例 [J ] . 山西中医 ,1991 ,7
(1) :25 [8 ] 上海中医学院. 针灸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4 :168 [9 ] 毕巧莲. 夹脊穴治疗偏瘫 166 例[J ] . 中医研究 ,1992 ,5 (3) :47 [10 ] 孙琳. 腰夹脊的定位及针刺深度[J ] . 上海针灸杂志 ,1984 ,3 (1) :
[1 ] 张琳英. 华佗夹脊穴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 ] . 中国针灸 ,1998 ,18
(11) :695 - 696 [2 ] 黄建军. 夹脊穴辩[J ] . 针灸临床杂志 ,2003 ,19 (8) :11 - 12 [3 ] 承淡安. 中国针灸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209 [4 ] 北京中医医院. 金针王乐亭[M] .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4 :66 [5 ] 张慰民. 夹脊穴定位研究[J ] . 上海针灸杂志 ,1987 ,6 (4) :23 [6 ] 王升旭 ,赖新生 ,杨哲 ,等. 华佗夹脊穴刍议 [J ] . 针灸临床杂志 ,
关于夹脊穴的来源 ,多数学者[1] 认为其首见于晋. 葛洪《肘 后 备 急 方 》, 书 中 载 曰“华 佗 治 霍 乱 已 死 ,. . . . . . 而犹不差者 ,可灸肘椎 ,已试数百人 ,皆灸毕 即起坐”。又曰 “: 夹背脊大骨完中去脊各一寸”。笔者 则倾向于黄氏[2] 之说 ,认为《肘后备急方》所言华佗之 法 ,并非指夹脊穴 ,当为双穴的肘椎穴 。其根据《素问· 缪刺论》“邪客于太阳之络 ,令人拘挛急 ,引肋而痛刺 之 ,从项始数脊椎 ,夹脊 ,疾按之 ,应手如痛 ,刺旁三痏 , 立已”《、素问·刺症篇》“十二症者. . . . . . ,又刺项以下 夹脊必已”《、太素》第二十三卷量缪刺中“刺之从项始 数脊椎 ,夹脊 ,疾按之 ,应手如痛 ,刺旁三痏 ,立已”及杨 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 ,以两手挟脊当椎按之”等论述 , 认为夹脊始见于《内经》,虽未确切针刺的具体部位和 骨度分寸 ,也未对针刺处予以命名 ,但针刺夹脊的概念 已十分明确 ,尤其是杨上善的注释则更具体到脊有二 十一椎 ,以两手挟脊当椎按之 ,与近代取夹脊穴的方法 无二 。
本刊拥有遍及全国各地的可观读者群 ,并发行到日本 、韩国 、美国 、新加坡 、台湾 、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国内外读者及 时了解中国针灸学术 、临床方面的动态及进展提供了快捷的信息 ,深受国内外读者好评 。
《针灸临床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 ,月刊 ,每月 20 日出版 。国际标准大 16 开本 ,每册定价 4180 元 ,全年订价 57160 元 ,全国 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国内代号 14 - 177 ,国外代号 M - 1088 。请读者及时到当地邮局 (所) 办理 2006 年订阅手续 。如读者在当 地邮局订阅不便 ,编辑部可代办邮购 。
目前临床常用的选穴方法有 : (1) 根据脊髓与神经 节段分布选穴 ,即 C1 - 4 治疗头部疾病 ,C1 - 7 治疗颈部疾 病 ,C4 - 7 治疗上肢疾病 ,C3 - T9 治疗腹腔内脏疾病 , T11 - S2 治疗腰骶部疾病 ,L1 - S4 治疗盆腔疾病 ,L2 - S2 治疗下肢疾病 。(2) 根据所临背俞穴的功效选穴 。夹 脊穴与背俞穴部位临近 ,功效相似 。如 T3 、T5 、T7 、T9 、 T11 、L2 夹脊分别与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肾俞相对 应 ,临床可交替或替代使用 。(3) 根据穴位压痛及阳性 反应物取穴 。由于棘旁压痛及阳性反映物常反应相应 脏腑的病变 ,取该穴治疗常获速效 。 4 刺灸法
作者简介 :张红星 (1971 - ) ,男 ,针灸学博士 ,研究方向 :颈肩腰腿痛和脑 血管意外的针灸临床研究 。
近代针灸名家承淡安先生在所著《中国针灸学》[ 3 ] 中首先提出了“华佗夹脊穴”的名称 ,包含 34 穴 ,归入 经外奇穴 。此后针灸医籍多沿用此说 。近年来 , 夹脊 穴被不断扩充 ,颈段和骶段夹脊被不少医家列入夹脊 穴范畴 。 2 夹脊穴的定位
欢迎订阅 2006 年《针灸临床杂志》
《针灸临床杂志》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 ,创刊于 1984 年 。本刊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之一 ,由中 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主办 。该期刊为国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 ,为中 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2001 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 并荣获首届《CAJ - 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 ,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 灸临床学术信息 ,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 ,融学术 、普及为一体 。栏目设有 :理论探讨 、名医经验 、临床报道 、特种针法 ,腧穴应用 、 灸法集萃 、刺法聚英 、实验研究 、文献综述等 ,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 。为从事中医临床 、针灸临床及科研 、教学 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 、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
将这种刺法应用于临床当首见于华佗 ,据《后汉 书》所载的《华佗别传》“: 有人脚 不能行 ,佗切脉 ,便 使解衣 ,点背数十处 ,相去一寸或五寸 (分) ,从邪不相 当 ,言灸此各七壮 ,灸创愈行也 。后灸愈 ,灸夹脊一寸 上下 ,行端直均如引绳也”,与《内经》的“刺项以下夹 脊”相吻合 。可见 ,华佗在《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了夹脊穴的定位并用于临床 。
古人云“: 凡医一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 ,针之不 可过四分”,故古人灸之者多 。近代行针刺者增多 ,常用 的刺法有 : (1) 浅刺 :如梅花针叩刺 。(2) 平刺 :如沿皮透 刺 ,一针透数穴 。(3) 斜刺 :即针尖以 45 或 75 度向脊中 线刺入。斜刺角度不可过小 ,患者感觉有放散性触电感 时应立即停止进针并提针少许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王 氏[11] 提出 ,以针与人体矢状面呈 20 - 30 度角进针 ,针尖 到达深部的硬膜外后间隙为最佳进针深度 。朴氏[12] 认 为夹脊穴的针刺深度超过了棘突尖与椎间孔间距 ,针刺 水平距离在乳突与横突之间 。(4) 直刺 :张氏[5] 通过大 量尸解后认为 ,以每椎棘突下旁开 0. 5 寸为标准 ,深刺 均能抵椎板。在椎体上测得椎板侧缘距中线宽度 ,最窄 处也达 1. 01 厘米 ,近于 0. 5 同身寸 ,提示直刺 C5 - L5 夹 脊不致刺入胸腹腔而损伤脏器 。
穴代之 ,即在骶后孔中”,共 56 穴 。毕氏[9] 认为夹脊 穴位于第一颈椎至第五骶椎 ,平棘突下旁开 1 寸 ,共 60 穴 。前述医家均认为夹脊穴平棘突下 ,而孙氏[10] 通 过腰椎 X 片观察 ,认为腰部夹脊穴应在棘突尖旁开 0. 5 寸。
综上 ,关于夹脊穴的穴数有如下观点 : (1) 34 穴 ( T1 - L5 夹脊) , (2) 40 穴 (C5 - L5 夹脊) , (3) 46 穴 (C2 L5 夹脊) , (4) 48 穴 (C1 - L5 夹脊) , (5) 56 穴 ( C1 - S4 夹 脊) , (6) 60 穴 (C1 - S5 夹脊) 。关于夹脊穴距离脊柱中 线的位置观点有 : (1) 旁开 0. 3 寸 , (2) 旁开 0. 5 寸 , (3) 旁开 0. 5 - 1 寸 , (4) 旁开 0. 5 - 1 寸 。关于夹脊穴定位 参照体形标志的观点有 : (1) 平棘突下 , (2) 平棘突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