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选修一教案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1高品质版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课目的(1)识记与理解1.理解和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场面形成的原由和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论其历史作用、剖析其失败原由,培育生解读资料、史论联合剖析问题的能力;培育剖析、归纳、归纳等历史思想能力,培育生运用历史的看法正确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2)能力与方法整合课程教资源、经过资料与历史视频和图片,创建情境,启迪生思虑、发表看法;经过由易而难的设问指引生自主习、合作研究,培育和提升生习历史的基本能力;经过分组议论、体验表演等方式,促使生感情升华,培育感觉历史并能独立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习王安石变法,理解和认识改革的重要性与必需性,领会改革的波折和艰辛,习改革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培育安不忘危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学情剖析讲课的对象是高二文生。
生习历史的踊跃性整体较高。
并且经过三个必修模块的习,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贮备并掌握必定的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能力。
有必定的研究欲念和兴趣,能够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益于在本课展开难度较大的感悟式、研究式等自主性习。
只管这样,怎样在本课历史史料多、知识容量大、理性思想强的状况下生能较好地掌握本课的三维目标,对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回想必修一第3、4课内容,思虑:北宋早期时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从集中行政权、军权、财政权三方面考虑。
)为何需要变法呢?(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这是变法的背景也是其必需性。
要点难点(一)要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二)难点:对王安石变法详细举措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整体评论认识王安石变法的本质教课过程活动1【讲解】北宋王安石变法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由和表现(三冗与积贫积弱)1、积贫积弱的场面的形成增设官僚机构-----冗官扩大军队------冗兵--------国家财政负担深重寅吃卯粮---------积贫场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北宋增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举措和军事增强,“三冗”出现是致使财政危机的主要原由。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2高品质版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课目的赏识诗词,感觉历史学情剖析要点难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教课过程活动1【导入】教课过程[导入新课]赏识诗词,感觉历史悲愁白天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变法前情景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变法后的农民生活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王安石《收盐》汤武偶相遇,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此刻千载后,谁与争功──《浪淘沙》王安石元日鞭炮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本诗就是经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绘,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送旧迎新,强国富民的志向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一首真理诗,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程充满信心的激情和不畏困难,发奋改革的政治志向。
叙述: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拯救封建统治,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王安石变法面对如何的命运?变法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讲解新课]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三冗、二积指什么?请学生据课本回答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角色饰演,神入历史1)若是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为何?2)若是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富豪,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为何?3)若是你正在当时军队服役,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为何?4)若是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中基层士人,王安石变法会给你带来什么变化?为何?2.稳固基础,打破要点积贫场面的改变富国之法的举措作用和收效限制农田水利法水利工程广为修筑,保证了浇灌;耕地面积增添,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添。
政府财政收入增添,国库丰裕,积贫的场面大大改变了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批隐瞒土地,增添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去赋税,获得优惠。
青苗法大大增添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必定程度上和缓了阶级矛盾。
(完整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公开课)
人物:宋仁宗、范仲淹
中心:整顿吏治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范仲淹
措施: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结果: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访医者,识安石其人
中国封建社会惟 一不愿让人抬、 不坐轿的宰相, 拒奢华、拒纳妾 的宰相,也是惟 一死后无任何遗 产的宰相,一个 应该大写的儒者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富 国 之 法
小结
冗官 积贫 冗兵 积弱
冗费
强
取
兵
士
之
之
法
法
达标练习
• 1-5: BAACC • 6-10:BBBCD
成效
省兵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精减军队
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军费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
改革科举考 废诗赋取士旧制
试内容
重经义策论考试
培养了人才
改革恩荫制 贯彻择优录用原则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位农民、地
主、商人、士兵、有抱负的士人,王安石的变法 措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1、上供物资用贱去贵、用近舍远(补充) 2、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3、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4、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利息 5、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6、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
措施
内容
准备好教材和前置作业
《咏商鞅诗》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3-岳麓版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之总结性话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商鞅变法、北魏
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史实;通过比较使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性质、背景、内容、影响的基本规律,结合材料并运用自如。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自
主探究,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通过习题练习深化学生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单元设计到选修改革史部分,通过本单
元历史材料题的阅读和整合,学生增强了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授的学生为高二学生,所授课程为历史选修部分,教学内容上与历史必修部分有所区别,侧重对学生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与一课一节的学习,更要把历史事件归纳整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史料,多角度解决问题。
三、重难点:
重点:了解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影响。
难点:分析各个变法措施及变法成败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检查提问
提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性质和基本
内容以及影响。
——对比表格
通过幻灯片的比对可以清晰的看出三项改革的共性以及差异总结:性质对外富国强兵
对内巩固统治
整体
背景外部
局部主观
内部
客观
政治
内容经济
思想
实现其目的
积极
解决其问题
影响
消极改革未成功
——归纳整合
——课堂巩固
材料题巩固加强
——真题演练
2016年全国卷新课标真题——小结作业
(略)。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内容;2.分析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3.掌握北宋王安石变法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内容(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佃租制度的痛苦和社会问题。
(二)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1.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增强国家实力;2.改革税收制度,增强财政收入;3.提高军队战斗力,巩固国防安全;4.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加财富。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新党派;2.改革财政制度,推行均田制、方田制及户籍制度;3.改革教育制度,实行科举制;4.改革军制,推广军功爵制;5.改革经济体制,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四)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1.改革政治制度,增强国家统一和稳定;2.改革财政制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3.提高军队战斗力,巩固国防安全;4.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加财富。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法;2.大班课、小组讨论;3.录制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介绍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佃租制度的痛苦和社会问题。
(二)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讲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包括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改革税收制度、提高军队战斗力、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等。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析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包括改革政治制度、改革财政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军制和改革经济体制等方面。
(四)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讲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增强国家统一和稳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巩固国防安全、增加财富等方面。
五、教学总结总结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目的、内容、影响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对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1.阅读文章《北宋王安石》,总结该文中重要内容;2.就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2-岳麓版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分析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
2.整合课程教学资源、通过材料与历史视频和图片,营造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发表看法;通过由易而难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培养感受历史并能独立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理解和认识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培养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总体较高。
而且经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
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重点难点(一)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二)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作用分析导入新课由视频导入。
《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虽然大宋疆域不如汉唐辽阔,可是宋代发达的都市文明都是据中国历代文明之首。
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东京汴梁行人如织,摩肩接踵,勾栏瓦肆之内,客商云集,歌女们吟唱着苏东坡、柳永名句,如此花团锦簇的文明昌盛,到了北宋中期为什么出现王安石变法这一轰轰烈烈事件,这是的北宋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学过程一、北宋王安石变法背景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教材讨论,北宋中期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宋仁宗时期,枢密副使富弼上书说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答案提示:边疆危机,财政危机,民生危机,吏治腐败危机,政权被颠覆危机)这些危机造成了北宋出现了统治危机,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在王安石看来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结合下列史料说明)史料:“臣尝窃计,始为陛下谋者,必曰:‘自祖宗以来,纪纲法度率多因循苟简,非变之不可也。
2018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4页)-文档资料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泽州一中历史组张志鹏【课题说明】此课题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属于中国古代史范围。
【教材分析】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政治变革中意义重大,也是本单元中的重点内容,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背景、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讲的就是变法的前提和具体措施。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下一课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也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给当时社会带去的影响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授课的对象是高二文科学生。
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总体较高。
而且经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
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尽管如此,如何在本课历史史料多、知识容量大、理性思维强的情况下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课的三维目标,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变法的时间及具体措施,通过分组学习讨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富国措施及强兵措施,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变法背景的分析,总结归纳变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进而深入的对变法内容进行具体的、一分为二的科学解析,以加深学生对变法意义的理解,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展示教学学要的图片、资料等,并采用情景剧及探究问题进行课堂问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探究及启发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轻松。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背景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改革都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必然要求,是革除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强盛的重要手段。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4-岳麓版
王安石变法第二节王安石变法(教案)一、措施(一)、富民(理财措施):1、均输法。
(1)原因:为了供应皇族和中央的消费物资,在各地设置了发运使,总管购买物资,运往首都。
但发运使的工作不得力,大商人乘机囤积居奇,控制市场。
(2)内容:(3)影响:2、市易法。
(1)内容: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2)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国家收入也有增加。
3、青苗法。
(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 20%的利息。
(2)作用: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4、募役(免役)法。
(1)内容: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2)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方田均税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二)、强兵(军事措施):1、将兵法。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将禁军进行精简裁并,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
加强了军队训练和战斗力,充实了边防力量。
2、保甲法。
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
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既可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
3、保马法(1)原因:(2)内容:(3)作用:4、军器监(1)原因;军器生产和管理非常混乱,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2)内容(3)作用;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三)、育才(教育措施)1、科举改革内容(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有利于培养大量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2、改革学校制度改革太学,重新编篡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主要有(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授官,以资鼓励。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6 教学设计 《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知识与能力目标】⑴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和教训⑵积贫局面改善的表现⑶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⑷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概括并记住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措施;2、通过阅读王安石的诗,能找出变法的结果,并能结合史料自己组织语言分析原因;3、通过阅读史料及课本相关内容,分析新法的作用与局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逐条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作用;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通过一张图片引出今天的主题“北宋王安石变法”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进入新课(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日益严重(1)财政危机:“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北宋王安石变法讲课教案
一、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 国际:王安石的美好形象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列宁
迪化18日电:“今日抵迪之美副总统 华莱士……接见王主任世杰,罗监察使 家伦。”据王氏语记者称:“华莱士副总统 于谈话中,曾询及我宋代政治家王安石之 有关各节,华氏誉王安石为中国历史上推行 新政之第一人,并请王主任可能搜集有关 王安石之事迹。”“华莱士先生似乎隐约 感觉着王安石之行新法与他和罗斯福总统 之行新政,有了精神的契合,他赞扬王安石, 不啻于异国、异代求知己、找同志。”
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事实 则是“商贾为之不行,通都会邑,至有寂寞 之叹,非独商贾之患也,而上下均受其弊”。 连最初倡议施行市易法的魏继宗也认为, “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
思考:对于市易法的实施,为什么“人不胜 其怨”?
政府垄断了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 运行对滞销商品的购买变成对紧俏物资的 抢购。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养兵千日用兵难
宋初至中期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
所谓使财政富裕,不是求取钱财而 有所增加,而是除去有害于财的事而已, 有害于财的事有三项:一是冗官(多余 无事的官员);二是冗兵(多余无事的 士兵),三是冗费(不应支出的费用)。
——苏辙
2、边患危机——积弱
3、政治危机
(2)募役法 3.征收之际,官吏舞文弄法,鱼肉乡民, 时常打破法定的限额。 4.常有役钱已输而又增派他种名色的力役 的事情发生,以致募人多不肯就。
——范振兴《王安石政略》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募役法的弊端 ➢役钱的征收标准混乱 ➢不按规定征收宽剩钱 ➢任意征收额度 ➢纳钱后仍要服役
(3)市易法 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动机是“通有无、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高品质版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看法剖析北宋社会积贫积弱的本源及表现,并从中总结出改革的原由。
渐形成归纳、归纳知识和剖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政策要素对一国政治的巨大影响。
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家。
经过对王安石详细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育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经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由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剖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图表数据等来反应宋初社会积弊之深之久。
逐运用议论法,深刻理解北宋先期政策给社会政治经济所带来的悲观影响。
对变法的内容予以详细仔细的剖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比较教材以及熟习的其余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进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北宋变法前国情的认识,充足领会国家政策对一国政治的重要性,培育其安不忘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就的认识,领会改革的波折和艰辛,充足认识改革图强是一国富强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学情剖析进入高二放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添,目标更为明确:全部为了高考。
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其实不理想:课前预习状况很不乐观;讲堂上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录,但课后能否会依据笔录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讲堂纪律堪忧;学习广泛逗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不肯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达成状况也不理想。
怎样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要点难点要点:⒈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⒉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及其详细内容。
⒊王安石变法的收效、影响及其结果。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详细内容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整体评论。
4教课过程活动1【讲解】北宋王安石变法【教课流程】投影:北宋愁云满面的君主愁啊愁,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没心忧问:北宋皇帝愁什么?答:投影:官多兵多,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财政寅吃卯粮。
2012高二历史: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一、教学内容分析《北宋王安石变法》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一)》(岳麓版)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拗相公’”、“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新法的局限与变质”。
(1)“‘三冗’与积贫积弱”:介绍“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实际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该目内容的把握有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拗相公’”:介绍王安三石其人其事和变法实施过程,学习本目内容有助学生理解改革者的精神和勇气,理解变法的曲折与艰辛。
(3)“理财”:即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讲的是新法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青苗法和募役法。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评价这两项新法又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点。
(4)“整顿军队与科举”:本目是介绍王安石变法在军事、科举、选官方面的措施,有助于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不是局部而是一次全面的整顿与调整。
(5)“新法的局限与变质”:本目主要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其中,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过程(内容)——结果”,构成了本课内容的基本线索。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学习和理解王安石变法对于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校属于一级达标学校,授课的对象又是高二文科学生。
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总体较高。
而且经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
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尽管如此,如何在本课历史史料多、知识容量大、理性思维强的情况下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课的三维目标,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高中历史选修1第2单元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2 精品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⑴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和教训⑵积贫局面改善的表现⑶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⑷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⒉过程与方法⑴提供、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⑵通过事先已设计好的导学案,形成小组讨论,再借用投影机等教学手段来突破本课重点⑶运用历史比较法,理解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之处⑷运用逐步问题探究法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⒊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让学生懂得改革是充满阻力的、过程是艰难的,但要有鉴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完成【学情分析】本校地处农村,学生基础极为薄弱.他们对教师已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对自己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材料的能力都存在疑问.通过导学案的设计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其自信心之外,还可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所以在教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问题式的情景设置(导学案中已体现)、设疑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等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收获。
【重点难点】⒈重点:①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改善的作用与成效以及相关的局限性②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⒉难点:王安石变法的最终命运与其历史地位之间的全面认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王安石的《梅花》“剪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应该大写的儒者”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尽快进入正课。
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石诗风大变,由于当时党争日烈、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
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目标导航:1、本课的基本线索是:面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以范仲淹、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进行了挽救统治危机、富国强兵的改革。
2、明确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实质是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发展生产。
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结构:一、背景:北宋集权导致了"三冗"、"两积"局面的形成,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1、三冗:①冗官:②冗兵:③冗费:2、两积:①积贫:②积弱:3、"拗相公":--王安石个人素质①勤奋好学,少有大志。
②注重调查、了解下情。
③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④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二、内容:(核心内容:)1、理财:(1)目的、方针:(2)内容:①青苗法:(目的、作用)②募役法:(目的、作用)③农田水利法、④均输法、⑤方田均税法、⑥市易法(3)作用:2、军事改革:(1)措施:①省兵:;。
②强兵:、、(2)作用:3、科举官制:(1)措施:科举:选官:教育:(小字)(2)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
三、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2)主要原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3)用人不当,执行不善(4)宋神宗:重难点阐释:一、评价:辩证地认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但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1)变法的不足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2)变法的进步意义,表现在: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5-岳麓版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分析其失败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精神和变法的曲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自已的人生价值,树立兼济天下的理想与抱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情景创设】也许我们最初对王安石的认识是从他的诗词开始,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名句,但事实上他更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
【自主学习】一、王安石变法前夜——“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材料: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愁啊愁,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问题1:北宋皇帝愁什么?从以下一组材料中,你感觉当时北宋的统治出现了哪些问题?材料一、【学法指导】结合课本26页第一目和地图回答:结合课本27页第二目材料二、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4)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材料三、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
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万人。
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
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材料四、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1.政治积弊:分化事权、一职多官、行政效率低、人浮于事——“冗官”2. 军事积弱:重文轻武、收回兵权、扩充军队、分割军权——“冗兵”、战斗力降低3. 经济积贫:冗官冗兵虚耗大量、战款岁币雪上加霜——“冗费”、财政危机4.阶级矛盾尖锐二、“拗相公”问题2、为什么世人称王安石“拗相公”?王安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可能?结合课本29页第三目(完成表格)结合课本31页第四目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回答:【技能训练】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CA.辽、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2.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BA.辽夏经常攻宋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皇室浪费惊人3.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评价正确的有①防止了武将夺权和地方割据②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③降低了政府办事效率④造成了中央财政困难D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D A.战国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5.王安石变法的第一要务是BA.精简政府机构B.增加财政收入C.增强军队战斗力D.改革科举弊端6.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AA.青苗法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反思】。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王安石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2)理解三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4)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庆历新政的夭折。
这些背景一方面表明宋朝中期社会危机四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王安石的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由于北宋中期危机四伏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危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历史背景 (一)变法的必要性:北宋中期,“三
冗”“两积” 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1.“三冗”及其原因(课本P34) (1)“冗官”的原因 (2)“冗兵”的原因 (3)“冗费”的原因 2.“两积”及其原因(课本P34、35) (1)“积贫”的原因 (2)“积弱”的原因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权 钱 兵
第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⒈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⒉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 史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惟 一不愿让人抬、 不坐轿、拒奢华 的宰相,也是惟 一死后无任何遗 产的宰相,一个 应该大写的儒者。
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 ----列宁
本课结构
一、历史背景 (一)变法的必要性 (二)变法的可能性 二、主要内容(富国、强兵、育才) (一)经济上 (二)军事上 (三)教育上 三、评价 四、失败原因
本课结构
一、历史背景 (一)变法的必要性 (二)变法的可能性 二、主要内容(富国、强兵、育才) (一)经济上 (二)军事上 (三)教育上 三、评价 四、失败原因
新法的变质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 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司马光
1085年,宋神宗去世, 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临 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结果 新法逐渐被废除,变法派相 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 佑更化”。
• 相同点
• • • • • • • • • • • • •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 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 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 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 商:成功 王: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枣庄八中北校王永平(364918101,lliuxingyu69@)【课标解读】课标阐释: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课标领会:1、了解三冗两积局面的形成,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2、掌握王安石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3、通过对理财、强兵等变法措施的分析,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本课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拗相公’”“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新法的局限与变质”。
(1)“‘三冗’与积贫积弱”:主要是解释“三冗”和“两积”的含义并分析形成的这种局面的原因,实际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该目内容的把握有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拗相公’”:主要内容是讲述王安石变法得以实施的条件,包括:王安石胸怀“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并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坚持变法。
学习本目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改革者的精神和勇气,理解变法的曲折与艰辛。
(3)“理财”:即王安石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青苗法和募役法,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评价这两项新法又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点。
(4)“整顿军队与科举”:本目是介绍王安石变法在军事、科举、选官方面的措施,有助于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不是局部而是一次全面的调整。
(5)“新法的局限与变质”:本目主要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其中,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过程(内容)——结果”,构成了本课内容的基本线索。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学习和理解王安石变法对于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分析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整合课程教学资源、通过材料、图片与模拟历史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发表看法;通过由易而难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培养感受历史并能独立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王安石变法是为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在大地主、大官僚横加阻挠的困境中进行,变法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重点】:通过对史料、图片的分析及表格的完善,掌握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实质【教学模式】: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语文课上学过“唐宋八大家”,你知道都有谁吗?(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及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你知道是他们中谁的诗句吗?(王安石)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他更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对王安石有这样一段评价:“我对王安石是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
实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比较以人民为本位。
他在历史上出现的太早了,孤独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的历史上的大悲剧。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的以人民为本位体现在何处?为什么说他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让我们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复习】:回忆必修一政治史第4课内容,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消极影响?生答: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投影: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问: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那里?生答: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
板书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板书1、必要性——三冗两积投影:投影:北宋中期农民起义投影: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问题探究:以上一组材料说明当时北宋的统治出现了哪些问题?教师评价学生活动,总结归纳:1、政治上: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分化事权、行政效率低、人浮于事——→“冗官”2、军事上:不断扩充军队数量,分割军权——→“冗兵”3、经济上:养兵、养官的巨额费用和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巨额赔款→“冗费”——→积贫4、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与辽、西夏的战争连年战败——→积弱★“设计小贴士”:以材料引出问题,一方面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王安石改革背景的理解,更能认识到当时改革的紧迫性。
【过渡】“三冗”问题、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使北宋统治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改革势在必行。
板书2、具备的条件问:你知道为什么称王安石“拗相公”?王安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描述王安石的性格特征。
生答:倔强孤傲、坚定刚毅、不屈不挠、志存高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百姓疾苦和朝廷命运等。
★“设计小贴士”:以课本材料为依托,让学生“说”王安石,使学生对王安石这个人物性格了然于心,把人物的个性与变法的推行紧密连在一起,更能体会到改革者的精神和力量,有利于后面开展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问:阅读教材“拗相公”一目,思考王安石变法得以推行有具备哪些条件呢?生答:①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②王安石胸怀挽救社会危机的雄心壮志、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③宋神宗的支持。
投影:“三不足”含义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
【过渡】:革新除弊需要内心和精神强大的改革者,正因为王安石的才能,才引起了皇帝宋神宗的注意,得到了他的赏识和重用。
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推行新法。
问: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变法?生答:王安石变法应针对经济上的积贫、军事上的积弱局面加以解决。
【过渡】:那么王安石究竟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实施变法?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板书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改弦更张、革新除弊【活动探究】:王安石是怎样推行新法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教师评价学生活动,表格归纳:各项措施及影响教材有详实的介绍,学生可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只需突出变法的核心内容、核心措施即可。
但条理比较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制作表格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角色体检、神入历史】假如你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一个农民、士兵、官僚地主、商人、读书人,王安石变法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请以王安石变法为背景,合理大胆想象。
如:农民:农民的说法(青苗法的强制借贷)士兵:士兵的体会(保甲法)官僚地主:官僚地主的牢骚(募役法损害其利益)商人:商人的谩骂(均输法、市易法的实行)读书人:读书人的兴奋(科举制)★“设计小贴士”:通过模拟历史情境,除了可以激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历史情景让学生感悟历史。
同时也有助认识变法的困难与阻力、变法的进步与缺陷。
以达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精简示意:引导学生梳理王安石变法着眼的三方关系,通过示意图简单明了理解变法内容。
较全面,他希望通过变法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
那么,他的“富国强兵梦”有没有实现呢?变法的最终结果如何呢?板书三、王安石变法的结果——无可奈何、前功尽弃晚年,王安石一直住在钟山(今南京紫金山),《梅花》是他心境的写照: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板书1、王安石变法的失败:1085年“元祐更化”【课堂讨论】:王安石变法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为什么没能成功?结合下面的材料及教材内容,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投影:材料1: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
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材料2: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
七月行均输法。
九月行青苗法。
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
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
行太学三舍法。
五年三月行市易法。
五月行保马法。
八月行方田均税法。
六年六月置军器监。
八月行免行法。
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材料3:司马光说:“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教师评价学生活动,归纳:板书2、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这是其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新法执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改革措施操之过急,引起民间不满;3、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4、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当宰相,废除新法。
5、新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封建制度本身。
【说明】: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前提下及时点拨和总结,合理则及时赞赏,不妥则善加引导。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从情感价值观的高度去体会改革的曲折性、艰巨性。
板书四、评价王安石变法——精神永恒,传世千古【合作探究】:王安变法失败了,时人抨击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其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是苛政,最终导致北宋亡国。
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王安石变法的?教师评价学生活动,归纳:板书1、进步性: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板书2、局限性:①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设计小贴士”:鼓励学生发表所感所想,言之成理即可。
使他们在思考和争论中,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教师要关注他们的思考和争论的症结所在,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新知,升华认识。
【延伸拓展】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