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合集下载

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优秀范文5篇]

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优秀范文5篇]

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读了《灰姑娘的故事》,我感受颇深,这位美国老师共设计了七个问题引领学生思维,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积极参与,受益匪浅。

老师的点拨句句在理,角度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一节课的得到的道理也许成为学生一生良好的行为准则:做人要守时,要诚实守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我们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人生路上我们需要朋友,需要各式各样的朋友;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容易,难的是爱别人的孩子;即便是所有人都不爱你,我们也要学会自己爱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的为自己喝彩,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听到的语文课永远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作者简介,索然无味。

如果现在的语文课都能上成《灰姑娘的故事》一课,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出现一派新气象。

自从我校开展“自主学习”以来,我的历史课堂也活跃起来,学生积极讨论与发言,取得很好的效果;我还通过教案、学案认真落实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但我知道掌握知识不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载体。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相对比较侧重后两个目标,“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而且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鼓励同学们多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再认识,多角度客观地去评价,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落实“灰姑娘的故事”一节课的教学理念与启示,提高我的历史教学水平。

第二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新课程背景下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落实

新课程背景下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落实

新课程背景下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落实(一)三维目标的内涵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

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和能力属教学目标的核心,是教学效果的主要显性因素;过程和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它是隐性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它是内隐的,而其形式常常又是外显的,它是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需的。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中要将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要以“知识与水平”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总结,要想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的整合,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抓好双基,培养水平1.集体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初中思品课程的目标对教材实行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学情对教材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实行调整,对教学内容实行整合,课后获取反馈的信息,即时地实行教学评价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些实施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备课模式。

备课组教师共同探讨业务,共享资源,促动了思维大碰撞,形成教学的共同特色,最有效的莫如集体备课了。

2.课前预习。

优秀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然后做同步练习卷,找出重难点,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地点拨、讲解,学生的自学水平得到发展,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有效学习。

3、“双基”的落实知识的传授是课堂学习的生命线,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就是语言水平的培养。

如果没有落实双基,如何谈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山东的教师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他们的口号是:向45分钟要实效,保证“双基”落到实处。

4、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地使用知识的过程。

学习过程的知识探究不但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以及使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政治教学中可让学生就与教材里的相关理论、政策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实行探讨,或设置几个活动,让学生根据所设置的活动使用已学过的知识实行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创造性地使用知识的水平;教师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设问,大胆放心地去试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开口,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实践,学生的实践水平也才会逐步提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新课程制定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使其具备现代化公民必备素质。

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这些目标,让学生获得全新的课堂体验?我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除了传授知识,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往的应试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

然而现代社会需要具备能力的人才,因此应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其次,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是双向互动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研究,成为有效参与研究的主体。

教师应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第三,转变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方式是学生在完成研究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学生的研究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传统研究方式强调接受,建立人的客观性、依赖性,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丧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消灭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研究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研究态度,使学生研究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采用这样的研究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最后,注重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价应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多样性,注重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研究方式和注重课堂评价是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研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课堂环境。

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的方法与手段。第三 , 知 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也可作为一种教 学资源服务于过程的体验与反思、 方法的习得与 训练。值得一提的是, 过程 体现了学习融入生 命成长的内在价值, 对 过程 体验与反思, 是学生 通过学习并在学习之中来体认自我价值感、 幸福 感、 成长感的确证与保障 , 不单单具有服务于知识 与能力掌握的工具性价值 , 而具有学习的终极性 和本体论意义。三维目标只有协作整合、 相互转 化才能达成教学的优质与高效。 三维目标尽管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应对学生 的具体需要可以各有侧重 , 互为目的, 但从学科教 学的总体上说, 知识与技能 是三维目标中的主 线, 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 三维目标的逻辑结构 寓于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结构之中, 三维目标教学 的特点也蕴涵于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特点之中。明 确这一点 , 三维目标的落实才有实在的 抓手 , 才 有切入口和推进的路径。事实上, 只有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知能结构、 思维方法和 伦理精神 , 才能切实地实现三维目标。 第一 ,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 三维 , 有自己的 三维 的特质、 特点。各科 三维 虽有联系, 但互 不雷同更不等同, 这不仅在知识与能力上各有自 己的领域与问题焦点 , 也表现 在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各有自己的表征与内涵。 把学科学 活 了, 学会学科思维 , 通透学科本质, 会悟学科灵魂 , 养成学科信念 , 将学科中的知识、 智慧与德性融为一体 , 三维教学目标自然孕育其 中。 第二 , 三维目标不仅具有横向上的相互关联 性, 而且具有纵向上的层次性 , 这种层次性也逻辑 地蕴涵于学科结构层次之中。像 爱 的教育、责 任 教育, 等等, 可以贯穿基础教育全过程, 但是在 不同阶段其内涵和深度是不同的, 然而 , 目前学科 教学中渗入这一主题教育却有低年级虚高化、 高 年级幼稚化倾向。如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 不能源发于学科内部蕴 意与命题之中 , 而靠 外 挂 勾连, 必定是隔靴搔痒。 第三 , 三维目标中, 知识与技能 目标相对来 说具有显明性和确定性, 而 过程与方法 、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潜隐性、 不确定性和随机生成 性。在学科教学中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 57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落实好三维目标.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落实好三维目标.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落实好“三维目标”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河口街道中心小学祝子广新的课程标准在我校实施已三年多了,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落实好“三维目标”,谈一点粗浅的做法及体会。

一、建构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

因此,教师在确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都应从三个维度来设立,教学目标必须有新的达破,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者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盲目性。

但必须注意的是,三个维度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简单地在知识、技能上加感情,实际上在每一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的倾向,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其学习兴趣自觉化,在课堂教学中建构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的内容时,它的教学目标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的含义,并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化简或把一个数改为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讨论、比较、辨析、概括等活动,使学生能从多维度理解小数的性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的落实“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前人对教师的职业职能的认定,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新课改之前教学目的主要是围绕“知识与技能”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教师唯书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

为了让“工具”掌握丰富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应对考试的技能,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师也会进行认真揣摩,仔细斟酌,课堂衔接紧凑,课堂知识内涵丰富。

然而,课堂没有“人”。

教师的眼中更多的是知识,是学科,是考试,仅仅是没有活生生的“人”。

因此,中国便出现很多高智低能的“工具”,“智力越高犯罪越可怕”流言盛行一时,初中以上的失学率高的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课堂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师缺少用智者的眼光引导学生看待生活中的人与事,从而学生的道德观流失。

教师的教学缺乏情感投入,教学没有感召力,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轮课改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定位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地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由此可见,新课改下教学目标既需要立足于课程的任务,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落实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体验。

由此可见,一节课的三维目标不仅仅关系着一节课,也关系着教育的成败。

一、三维目标的落实落脚点在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教师关注最多的,因为这可以直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掌握情况上明显反应出来,因此教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到详尽的设计,力求科学合理,追求完美。

而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是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保障,教师对这一目标的设计也会下很多的功夫,这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在于教师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在于教师对学习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预设……可以说过程与方法决定这节课的成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育人的真实体现,也是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我个人认为教师的教学风格、教育艺术、个性魅力对落实这一目标影响重大,教师用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这一目标就得以实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李玉权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

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

所以有效的教学,就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要获得进步和发展,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我认为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以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一、创设现实情境,在体验和理解中实现三维目标。

数学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去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的精神和美,随着教学的展开尽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也使三维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引导自主探索,在探究活动中落实三维目标。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是一种在设定的情境下的探究,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选题、调查、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交流材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怎样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怎样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怎样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核心理念是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把每一个学生当有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看待,尤其关注弱势群体是中职德育教师的主要任务。

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是余文森教授的最有价值理论新创。

在教学生过程中我努力学习借鉴,让自己的课堂体现三维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课堂教学的整合,突出新时期学科特色。

三维目标的整合三维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主线;通过过程与方法穿针引线让学生愉快学习、投入学习,让课堂师生关系民主化,让方法加情绪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有效的三维目标整合落实了课堂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增强学习独立性。

三维目标教学原则结合余文森教授的理论和中职教学的特点我认为中职德育课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有以下几个原则:从中职学生特点出发,坚持“三贴近”原则每位中职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关心、牵挂,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力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育人为本,突出德育课的思想引导作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原则中职德育课主要是通过系列教材学习必修(职业生涯设计、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及选修心理健康、礼仪等)培养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让他们独立思考过程方法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是评价标准,但不唯一,我书读得不好,但又自信。

尤其是德育老师培养“后进生”比“优等生”更有价值,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努力做到让学生终身受益、真心喜欢。

坚持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三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具体地体现了三维目标:以知识学习抓手,以能力培养伟导向,以养成教育为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交织观念反映在主题内容的组织之中将三者有机结合,通过课堂内外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辩析是非,参与实践的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来实现当前素养教育的新理念?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体会,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才能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靠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制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数学,三维目标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的全然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进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必须强调它的统一性,即: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实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进展。

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来实现当前素养教育的新理念,从而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一、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第一应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对象”意识,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不是老师在唱独角戏,离开了学生的“学”,也就无所谓老师的“教”,因而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进展”的教学理念。

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数学新课程规定的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真正含义,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进展。

二、制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教学目标,确实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友爱、平等、欢乐的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在讨论问题时同学之间有畅通、正常的交流渠道,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一、课程的几个主要概念(一)、新的课程理念是什么?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即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课程的涵义是什么?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在教师的组织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

(三)、教学的实质是什么?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

(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特征是什么?1.自主学习:自定目标、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

2.合作学习:团队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创设情境(独立选择、发现问题)探究活动(经历过程、情感体验)获得发展(掌握方法、建构知识)(五)、教师应该有哪些行为转变?接纳:学会沉默与倾听。

关注:注意学生的需求与问题。

交流:友善的对话与沟通。

帮助:进行澄清与引导。

二、新课程操作的十个焦点现象1.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

2.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3.责任分担与同伴合作。

4.课堂秩序与课堂活跃。

5.课时任务与情况分离。

6.言多人少与言少人多。

7.课前预习与课后阅读。

8.学习容量与学习质量。

9.日常教学与公开观摩。

10.表扬鼓励与严格要求。

三、新课程涉及的十个热点问题1.注重以人为本。

2.教师角色行为。

3.学生学习方式。

4.把握三维目标。

5.多元智能理论。

6.建构主义观点。

7.范例教学思想。

8.课堂教学评价。

9.加强科学普及一。

10、人文精神塑造。

四、什么是三维目标(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1、知识与能力目标。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如何理解和落实三维的课程目标》

《如何理解和落实三维的课程目标》

《如何理解和落实三维的课程目标》王敏勤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有的教师认为,一节教材、一篇课文如果需要多课时处理,只在第一课时有课程目标就行了,后面的儿课时就没有必要了。

也有的教师认为,三维的课程目标教师知道就行了,不必告诉学生。

总之,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没有呈现或说明这堂课的课程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和检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到第五个年头的时候,如果我们对这些基本的问题还搞不清楚,就会影响课程改革的进展,更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维的课程目标需要堂堂落实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三维课程目标的含义和作用。

一、三维课程目标的含义和作用1.为什么叫“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

多少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叫法,而这次课程改革却改为“课程目标”,其实,这不是一个名称的变化,而是有其深刻内涵的。

过去“课程”和“教学”是分离的“二元独立模式”,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教育(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的内容,是学校教育的计划和进程;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这次改革叫“课程改革”而不叫“教学改革”,是有意识地把课程和教学整合在一起,课程中也包含了教学。

首先,课堂教学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过程。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课程仅仅被理解为官方课程文件(即所谓制度课程),教学也主要被看作是落实“制度课程”的重要途径。

于是,课程与教学就成为彼此分离的两个领域。

课程是官方制定的,教材是专家编写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单向的线性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师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无从发挥,课堂失去了活力。

而现在要把教学作为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与发展的整体关怀。

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则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也有人称作“三个维度”。

在新课程标准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的重要理论。

所谓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对于知识目标,新旧变化不大,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知识体系,各节课都有具体的知识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目标有一个新的要求,叫做学“有用的知识”。

关于能力目标,我们并不陌生,很久以前,重点抓了“双基”教学,后来的教学研究重点始终围绕“发展学生能力”来进行。

在新课程标准中,更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5种基本能力,即:计算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所说的方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提出之前,我们常把“教法”作为研究重点,较少关心“学法”。

新课标中更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要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巴班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演变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以前教学过程是“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总结新知——布置作业”,即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

这一理论在现实教学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我们的教改重点也是围绕这一过程展开的,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改革的力度还不大,只不过是在各环节上小修小补,使其变得更合理些。

“三维目标”落实的有效途径

“三维目标”落实的有效途径
“三维目标”落实的有效途径
西安市教科所 程军礼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认识

过程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 的活动程序。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 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 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更凸显学生的 学习方法,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 论,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过程与 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是亲历体验,体 验是知识被感知—认识—理解—到升华
创设学科知识探究式的情境。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 “盐”;知识需要溶入情境 之中,才能显 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要具有适切性、 激励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小课题研究成果:课堂导入情境创设


(1)实验演示法 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最根本的还是观察和实验,导 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新课教学的内容,有目的,有针 对性的设计一些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既可以提高 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 碰到他们不能解释的现象,更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 欲,为新课讲解创造良好的条件,再引入新课就水到 渠成了。 例如:《物体的浮与沉》一课。演示“浮沉子”的实 验(以表演魔术的形式更好),为什么这个小瓶会听 我的指挥呢?学习物体的浮与沉你就明白了。


(4)从生活引入物理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 象,很多人并没有去想过其中的原因。教师在 导入新课时如果将这些现象列举出来,问一问 学生,效果会十分明显。 例如:《走进分子世界》一课。老师给教室里 喷洒空气清新济,大家闻到了什么?在生活中 什么地方你也闻到过不同的气味呢?我们为什 么会闻到有些东西的气味呢?引入《走进分子 世界》。
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学 习”。这种转变一定是通过教师、课堂学习环境、学习过程 设计的转变来实现的。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教学设计和实施从关注知识转到关注 人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够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体验实现过 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体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呢?
一、首先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目标要求
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的学习。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作用。

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动力,而学生的成功体验主要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认定和激励,尤其是教师充满亲情的激励,对促进学生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淡化形式,注重实效,在扎实的教学实践中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关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的学习,在语文课堂有效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引言一、三维目标的含义所谓“三维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化学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社会关怀能力。

三维目标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与探究能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实践,自主探究化学规律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推理等能力。

2.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并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进行有意义的应用。

3.社会关怀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社会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策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以实现三维目标的落实。

具体措施如下:1.强化实验教学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注重实验教学的设置与实施。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化学现象与规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善于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精神。

2.拓展应用案例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应用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讨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实际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3.引导社会关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安全意识。

我们通过引入相关案例和新闻报道,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关怀意识。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能力。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本文概述《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即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强调三维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接下来,文章详细阐述了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还分析了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在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评价方式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文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深入探讨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实践策略,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三维目标的内涵解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指导原则。

这三个维度不仅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育的基础,它涉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因此,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基础学习成果,包括记忆、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过程与方法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浅谈新课程下三维目标的确定与落实

浅谈新课程下三维目标的确定与落实

浅谈新课程下三维目标的确定与落实朱微微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为人们思考与谈论的热点之一就是"三维目标",即在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我今天讨论的话题就是"新课程下背景下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下面我就结合我的语文教学活动来谈谈自己对三维目标落实的两点看法.一.注重三维目标的确定.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它是一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要过到一个预期的目标:三维目标.那么三维目标设计的科学与正确性直接决定着我们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确定三维目标之前,必须对文本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与解读,从而科学地确定"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同时对自己所教的对象,也就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一个深入的分析,恰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上,我们不能仅仅依附于教学参考,还应与我们的课程资源,与我们的区域状况及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相结合,达到高于文本的价值导向.如:我设计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课本<<爬天都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掌握边读过想像的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1.组织好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黄山,天都峰的有关图片与资料.2.通过师生展示与课件的播放等多种方式引入新课的学习.3.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深层次地感悟文本内容,走进人物的内心.4.通过自读,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美读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鼓励别人,互相学习,从而共同进步.2.热爱黄山,做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安徽人.二.注重三维目标的实施.<<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中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和落实三维目标,首先要设计出精确的,具体的,可执行的三维教学目标,其次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1.恰当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术语,“三维目标”就是其中一个。

虽然三维目标频频出现在我们口中,但什么是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备课时,如何制定“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这些都是我们本次培训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现在,我就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理解与体会,就上述问题与大家作一交流。

问题一:什么是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过去我们把它叫“两基”,即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

新课程赋予了语文能力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交际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知识与能力”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语文“知识与能力”来进行。

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过程与方法。

是相对过去较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较重视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提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对学与教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等等。

为此,语文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上,放在学生在探研新知时的经历与思考,获取新知时的感悟与体验上,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相对传统语文课堂重视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而提出来的。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

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

它是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非智力因素是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推动过程与方法顺利进程,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催化剂或说中介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的几个主要概念一)、新的课程理念是什么?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即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课程的涵义是什么?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在教师的组织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

三)、教学的实质是什么?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

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特征是什么?1.自主学习:自定目标、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

2.合作学习:团队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创设情境(独立选择、发现问题)探究活动(经历过程、情感体验)获得发展(掌握方法、建构知识)五)、教师应该有哪些行为转变?接纳:学会沉默与倾听。

关注:注意学生的需求与问题。

交流:友善的对话与沟通。

帮助:进行澄清与引导。

二、新课程操作的十个焦点现象1.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责任分担与同伴合作。

.课堂秩序与课堂活跃。

.课时任务与情况分离。

.言多人少与言少人多。

.课前预习与课后阅读。

.学习容量与学习质量。

.日常教学与公开观摩。

0 .表扬鼓励与严格要求。

三、新课程涉及的十个热点问题1.注重以人为本。

.教师角色行为。

.学生学习方式。

.把握三维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观点。

.范例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评价。

.加强科学普及一。

10、人文精神塑造。

四、什么是三维目标(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1、知识与能力目标。

“总目标”的6-10 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 的要求。

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

“总目标”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总目标”1- 4 条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

产生怀疑或动摇,将使语文教学无所适从,也将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

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

在兼顾其他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三)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

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 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地要求。

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五、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则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突出表现在: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形式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以想象的,也难以企及的。

参与实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意识和追求,用他们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

”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

突出表 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

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 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然而,由于认识上 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

一些课听下来 我们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

“双基”毕 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重要平台。

因此,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

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 略的新要求, 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 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 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 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 值丧失殆尽。

学生们越记越复杂,越学越糊涂。

这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 念和基本特征, 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

但是,这不意味着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教育是可以“独 立”和“直接”进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情感、 态度、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 ( 过程方法 )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 性的提升。

”当前课堂上,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 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或无效的。

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 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

但是,现在却有教师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这类教的办法,把情 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的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目标的不当定位,致使教师教学中常 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六、怎样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一)、课堂教学怎样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首先要顺次展开三个层次:1、情境创设: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 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 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 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2、新知探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

3、知识应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 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

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 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

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 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 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思路, 其次要落实四项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 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怎样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 指导,授之以“渔”。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一次质的转化,也是教师的 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

这里“教”是条件,“学”是关键。

从认知程序看,教师是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是从局部到整体, 教学过程正是在新知识这个认知连接点上实现认知的转化, 即由教变学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