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如果妄自尊大可能有人打你小报告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办公室里面的恋爱谈不得

一名网络工程师追求同公司的女同事时遭到拒绝,感情受挫后黯然离职,后来更因此由爱生恨,不但侵入该公司网站窃取全部电子邮件,并且以调查局的名义散发诽谤该女子名誉的信件,犯下伪造文书、妨害名誉、违反通信监察法等罪嫌。
大多数人可能会说:“这个女孩子很无辜啊!她可是什么事都没做。
”那是你站在那女孩与员工的立场来看这件事情,如果你站在公司的立场想想,公司岂不是更倒霉,公司发薪水给员工,还要承担这种“感情风险”,没追到就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故,如果闹得更严重,不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哪家公司愿意负担这种风险?就算有些公司没有在员工守则上清楚写上这条规定,大多数主管也不乐见办公室恋情发生,它等于是一种办公室的潜规则。
如果你有心想在公司中好好生存下去,就要深刻理解这个法则,不仅要避免和同事产生感情关系,甚至连让对方产生一点点暖昧遐想的空间都不要有。
然而,中国有句俗语叫“日久生情”。
和同事相处久了,不知不觉产生感情,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办公室是白领阶层的舞台,更是他们滋生爱情的温床。
同在一个办公室,恋情是比较容易发生的。
一旦出现办公室夫妻,其中一方必须离开。
办公室很难容下爱情,其原因主要是现代企业中人际关系复杂,岗位竞争激烈,办公室夫妻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个“利益小团体”,它的存在会影响公司内部正常的人际关系和人事管理。
办公室夫妻首先打破了办公室同事间原有的心理格局,大家的一举一动需要随时注意到对夫妻“小团体”的影响;而夫妻之间任何的情绪纠葛也很容易影响到同事,而这些影响往往超出了工作范围。
对于团队的管理者来讲,下属中出现同事夫妻也是一种压力,在安排或协调工作时无疑又多了一层复杂因素,对决策和领导有很多牵制,领导不欢迎这种情况出现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夫妻两人来说,同在一个屋檐下工作,彼此之间也会有很多不利影响,例如:夫妻之间的心理距离感消失,每天形影相随,上班的时候也要相互牵挂,一个电话过去人要是不在,可能会生气半天。
许多人认为夫妻两人可以互相监督,防止出现婚外恋,其实,相互监督的另一面是双方的交际面和朋友圈会相对狭窄,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减少,时间长了会有压抑的感觉,反而会影响双方的感情。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职场上同事之间表里不一太正常了

有人说,职场如战场,稍不注意,哪怕是一颗小小的“流弹”也会击中你的“命”。
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对于那些我们看得见的敌人,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可是对于那些职场里涌动的暗流呢,我们是否也能清楚地知道呢?是敌是友不会写在额头上,当不安的因素袭来,一场影响你职业生涯的暗战,或许早已打响。
有的人不一定非跟你过不去,但却有意无意地排挤你,你的努力工作被认为是表现欲强,你对同事的关心被认为是虚情假意,同时还会不经意间散布一些小道消息来攻击你。
在这种“暗箭”之下,你的工作情绪自然会受到影响,怎么应对就成了当务之急。
志茜与小韩差不多是同时进这个单位的,但他们并不怎么来往,大概是两人性格相差太大了。
志茜特别开朗,每个同事和志茜关系都很好,而小韩比较内向,每天都看他皱着眉头,不知道在烦什么事情。
因为志茜的工作表现和平时的为人处世,领导准备提升志茜,正好他们办公室主任要退下来,领导找他谈话,让志茜接这个位子。
也不知道这次谈话内容怎么被小韩知道了,他就开始冷嘲热讽,意思是:志茜是个圆滑的人,很会拍马屁。
他也不顾忌什么,这种话就当着所有同事面前说了,让志茜特别尴尬。
志茜也不和他一般见识,就等着“任命状”批下来。
“任命状”如期批了下来,但他们单位有这样一种规定,就是还要等一段时间,征求大家的意见,才能正式走马上任。
这虽然是走走形式,但既然是规定也不得不遵守。
但过了一个星期,上级领导来找志茜谈话了,很严肃的样子。
他说单位收到了匿名信,说志茜生活作风有问题,还煞有介事地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有某个女人进了他的家”。
看了这样的罪状,志茜差点吐血,这一老掉牙的招数现在居然还在使用,大概是觉得志茜爱人在外地工作,志茜就会有被怀疑的理由,信的署名是“一个打抱不平的同事”。
志茜第一个怀疑的人就是小韩,因为平时嫉妒、排挤、抢功总少不了他的份,而他在一开始的表现也实在让志茜怀疑。
幸好领导对志茜特别了解,也对这种匿名告状的形式不屑一顾,最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志茜还是如愿升上了办公室主任的职务。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直面晋升竞争,你不是一个弱者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必然存在着残酷激烈的竞争。
不承认和正视这种竞争,便是掩耳盗铃故作天真;过分夸大这种竞争,则是舍本逐末倒行逆施。
事实上,一个卓越的对手,远比一个平庸的朋友带给你的帮助更大。
因此,学会与高手过招,会使你的职业生涯受益无穷。
那么,面临高手带给你的巨大压力,该如何应对呢?从事广告创意的x先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和同事的拥戴,眼看就要成为部门主管,可以率领一个团队了。
可惜,天不随人愿,公司高层上司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高薪从别处挖来一名业内精英S先生进入部门工作。
而且,S很快就熟悉了公司环境,利用原有的客户资源,很快就有出色表现。
每个人都知道,部门主管将由这两人的角逐结果产生。
X自己更清楚,多年的奋斗和拼搏面临强大的挑战。
如何迎战?怎样取胜?败了,如何自处?太多问题困扰着他。
X先生经过冷静思考之后,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终决定扬长避短,奋起反击。
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在公司里的影响力,上下协调,不断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表现出杰出的管理才能;另一方面,他主动与S先生接触,虚心向他请教,不但使双方的关系大为改观,而且使自己的业绩有了很大提升。
最终,X在竞争中胜出,成为部门主管,而S先生则调到另一个部门当主管,双方皆大欢喜。
在以后的工作中,两个人还成了非常好的工作伙伴。
竞争是冷酷无情的,尤其是和高手过招,一不留神很可能就一败涂地。
我们要做的是抓住竞争的机会,去战斗,去拼搏。
也许你会失败,但在竞争的过程中,你也肯定能从对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鼓足勇气,奋起应战。
面对高手必须要迎战,这一点毋庸置疑。
就算知道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竞争,自己胜算并不大,甚至知道这是一场不那么公正的比赛,也要去争,去斗。
战而不胜,虽败犹荣。
(2)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即使高手也不例外。
因此,只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迎击对方的短处,必然能出奇制胜。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成功,也许就在你敲老板门的瞬间

是选择大公司,还是选择小公司,这个问题如同哈姆雷特的天问“to be or not to be”一样萦绕在每个职场人士的心头。
也许,选择大公司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劣势就是群雄逐鹿,个人往往会淹没在高手如云的氛围中,而自己逐渐淡化为一幕容易被人忽略的背景。
事实上,这就如同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清华大学寻找女朋友一样——不是自己不优秀,而是自己不够优秀。
你可能会感到疑惑,放眼望去,几乎每个人都是高考状元,几乎每个人都是立地书橱,几乎每个人和你一样怀着同样的目标和梦想!每个人都仿佛是一台巨大无比的机器上的一个齿轮而已,怎样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呢?脱颖而出的方法有许多种,你可以像“水木年华”一样吹拉弹唱,你可以用DV拍摄一段水木夜话,你可以骑车横冲“制造”一起交通意外和姻缘,你可以像某个姐姐一样把自己的尊容张贴在BBS的每个角落。
工作中也是如此。
每位员工都是企业中的一颗螺丝钉(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过时了),而怎样才能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螺丝钉呢?当然,仅仅引人注目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螺丝钉。
我们并不需要身穿奇装异服或者标新立异来突出自己,我们需要做的是:让所有人知道你的想法、梦想和目标。
没有任何家庭背景,没有留过洋,没有MBA学历,唯有清寒的家境与奋斗意志,却成为企业CEO,这不是神话,而是一段真实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他有幸进入IBM,兢兢业业地从基层做起,连续十年进入“业务人员百分俱乐部”,一共获得十枚徽章,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打破这项纪录,被称为IT界的“拼命三郎”。
在IBM做了十五年后,他勇敢地去问老板:“你老实告诉我,我到底有没有爬到金字塔尖的机会?”老板在沉默了一会儿后告诉他:“机会不大。
”的确机会不大。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他已经轮调了大部分的行政部门,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历练过;一旦有任何主管职位空缺,他就会主动去争取,靠的是常常问老板:“如何才能坐上您现在的位置”、“您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不在背后议论,而是多做正面的沟通

李经理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些年头了,工作能力很强,为人刚正不阿,很受下属好评。
他经常在领导面前坚持己见,并为此很自豪。
而且他觉得作为一个正派人,应该少说多干,所以从不主动找领导交流。
多年下来,一些能力一般的同事都被提拔上去了,只有李经理还在原地踏步。
他总结来总结去,认定原因就是自己太正直,而领导只喜欢阿谀奉承之徒。
于是,他开始变得愤世嫉俗。
李经理自身是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呢?不尽然!领导不是神仙圣人,你不去主动找他交流,他未必会主动找你,未必会全面了解你的努力和业绩。
假如你为了避“马屁精”的嫌疑而不愿和领导接触,领导反倒以为你自恃清高,不敢也不愿重用你。
所以李经理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某些做法。
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非常重视清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君子吟着“举世皆浊我独清”时,心头涌起的是一种悲壮和道德优越感。
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乐于而且善于与人合作和沟通的实干家。
不论对领导还是下属,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工作的成功开展。
像李经理这样有能力的人,假如经常主动跟领导沟通交流,完全不需要曲意逢迎,就会让领导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人品,赏识和器重自己,并有效提高自己部门甚至全公司的业绩。
把接近领导看作拍马屁的另一种可能,就是过分强调个性。
个性过强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不能容忍别人的错误,更不能容忍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哪怕这个人是领导。
他会把领导看成阿斗,自己则有诸葛亮的能耐。
他把接近领导等同于拍马屁,而拍马屁就是没能力。
有能力的人当然也就用不着拍马屁,领导反而要三顾茅庐来洗耳恭听他的“隆中”。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把话儿裹上糖衣,轻声慢语地说出

如果工作中的冲突不断加剧,争执往往会演变为怨恨和憎恶,从问题的本源中脱轨而出,甚至任何解决问题的努力都会成为泡影,因为相互归咎的游戏往往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牺牲品。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一点儿过失也没有,最好以一种冷静、平和、讲求策略的方式处理各种误会和责备,否则的话,冲突的浪潮也许会将你自身卷到漩涡中。
这种情形有点儿像乘坐一条颠沛流离的小船,而一位偏执的乘客可能会责备是你带来了可恶的风暴。
当然,风暴不是由你控制的,而你也不是掌舵人,但是,这位乘客却认为你就是一切的根源!你所要做的就是以平静、镇定的方式安抚这位乘客,否则的话,整条船将会沉溺水底、埋骨他乡。
现在,小段正在面临类似的困境。
他在一家非盈利机构工作,而办公室的两位同事把整个机构搞得一团糟。
其中一位叫做小涛的同事在上班的时候懒懒散散、晚来早走、自由散漫。
别人半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他非要花一个小时才能填饱肚子;而在他工作的时候,各种错误简直是家常便饭,其他同事不得不放下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收拾他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当同事小瑞向他们的主管指出了小涛的种种劣行后,主管把小涛、小瑞都叫过来,召开一个小型会议讨论小涛的工作绩效问题。
在会议上,小涛不仅断然否认了小瑞的一切指控,而且倒打一耙,反说小瑞是在没事找自己的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管决定下周举行一次部门全体会议,共同商讨对策。
在会议上,小段提出了自己对小涛不良工作习惯的意见,印证了小瑞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
于是,主管决定为小涛重新制定一份新的工作日程表,一方面迎合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为了确保他每天都能把最有效率的时间段倾注在工作上。
然而,两天后,小段发现小涛并没有遵守新的日程表,而是继续沿着旧工作习惯缓步前行。
在和小瑞交流过之后,两人找到小涛谈了谈。
没一会儿,小涛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要回家休息去了。
第二天回到公司,小涛决定向每一个指责他的人发起攻击——尤其是小段。
“小段,你过来一下。
”刚到公司,主管就把小段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有人说你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你知不知道?”“这纯粹是诬蔑。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职场中要成功,就得学会推销自己

卡耐基说:“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推销,我们推销商品,推销一项计划,我们也推销自己,推销自己是一种才华,一种艺术。
当你学会推销自己,你几乎就可以推销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职场奋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一步步完全展示自己、不停地推销自己的过程。
一个年轻人在网上看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年轻人把简历发过去,下午就收到了面试通知,公司让他第二天早上8点去面试。
第二天早上8点,年轻人赶到面试地点,却沮丧地发现前面已有35个求职者了,他排在第36位。
可见,这份工作是多么炙手可热,那么多的人都抢着要这份工作。
年轻人想:“如果我就这么等下去,说不定轮到我之前老板早已经确定人选了。
”于是,他急中生智,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些字,恭敬地对工作人员说:“不好意思,麻烦你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工作人员把纸条交给老板,老板一看,笑了,只见纸条上写着:“教官大人,我排在队伍的第36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作决定。
”因为这句话,老板对这个年轻的印象非常深刻,觉得他是一个很会推销自己的人,再加之招聘的岗位就是销售员,于是,这个年轻人被公司高薪聘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推销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才华横溢,但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些人工作勤勤恳恳,颇有成效,但得不到上司的赏识。
于是他们开始感叹世道的不公,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其实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他们不会推销自己,从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在现代社会中,推销自己真的很重要,人人都是推销员。
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你同时也是一位推销自己的推销员,你随时都在向别人推销你的观点和意见,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别人认同你、接受你、欣赏你。
推销自己,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展示自己,这和吹嘘自己是完全不同的。
你的言谈举止、社交礼节、学识修养的展示,不仅使别人对你的言行产生一定的印象,也使你能更有效地改进自己,顺应社会。
推销自己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发挥推销的功能。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抢风头你将会成为众矢之的

身在职场,我们必须遵守其内在的运行规则,积极表现无可厚非,谁不想给上司留下好印象呢?不过也莫忘了四个字——过犹不及。
“大度”的领导也许会允许你犯错误,但是绝对容不下你抢他的风头。
自古到今,“功高震主”的例子屡见不鲜。
古时候,国家领导人需要有人来帮他攻城略地创建王朝,或者分官设职管理国家。
部属协助领导者达到目标之后,领导者的想法可能逐渐转变,反而感受到部属的无形威胁,害怕大权旁落。
这种心理状态非常普遍,尤其在“有你无我”的政治职位上。
能帮皇帝打天下的人,也有可能取代皇帝的位子,这种未来潜在利益冲突,埋下“功高震主”的阴影,使得皇帝想要先下手为强,免得噩梦成真。
现代社会,当聚光灯都照在成功的部属身上时,领导者如果胸襟不够宽广,就会产生不易平衡的心理压力。
有些领导者甚至会排挤即将出头的部属,因为他认为成功的部属让自己丧失“光环”,这便成为另一种“功高震主”的来源。
经理人在企业组织里也经常遇上这个恼人的困扰,尤其是对于能干且崭露头角的人,似乎是无法逃避的困境,处理关系得当成为经理人的大挑战。
一个职业经理人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怪事,当他在业务上犯了重大错误的时候,总经理愿意为他默默地背负董事会的责难;但是在他工作出色、正想大展拳脚之际,总经理却又将他“扫地出门”。
王月曾供职于河北某大型企业集团,其主体为国有企业,内部结构复杂,导致机构臃肿,关系错综复杂,是一个典型的讲究“公司政治”的场所。
那一年,公司准备上市但缺乏国际化人才,董事会决定打破常规,从外部引入一名具有国际背景的人才。
从外资企业被挖角过来的高级经理人华子成为公司的市场总监。
作为华子的搭档,王月与他工作上互相配合,共同向总经理汇报。
王月在企业多年,深知公司政治凶猛,所以在华子入职第一天,就坦诚地提醒他国企与外企文化大不相同,关系之复杂超乎想象,建议他在开展工作之前,有必要先熟悉、研究一下国企的企业文化与公司政治,特别是摸清老板的底线与喜好,以便日后更好地在这里发展。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不要废话,只要关键时刻说出恰当的话

牢记10句话,并在适当时刻派上用场,加薪与升职将离你不远。
要是你以为单靠熟练的技能和辛勤的工作就能在职场上出人头地,那你就有点无知了。
当然,才干加上超时加班固然很重要,但懂得在关键时刻说适当的话,那也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卓越的说话技巧,譬如讨好重要人物、避免麻烦事落到自己身上、处理棘手的事务等,不仅能让你的工作生涯加倍轻松,更能让你名利双收。
牢记以下10句话,并在适当时刻派上用场,加薪与升职必然离你不远。
(1)以最婉约的方式传递坏消息的句型:我们似乎碰到一些状况……你刚刚才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出了问题;如果立刻冲到上司的办公室里报告这个坏消息,就算此事与你无关,也会让上司质疑你处理危机的能力,弄不好还惹来一顿骂,把气出在你头上。
此时,你应该以不带情绪起伏的声调从容不迫地说出本句型,千万别慌慌张张,也别使用“问题”或“麻烦”这一类的字眼,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而“我们”听起来像是你将与上司站在同一阵线,并肩作战。
(2)上司传唤时责无旁贷的句型:我马上处理。
冷静、迅速地做出这样的回答,会让上司直觉地认为你是名有效率、听话的好部属;相反,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惹得责任本就繁重的上司不快。
夜里睡不好的时候,还可能迁怒到你头上呢!(3)表现出团队精神的句型:老王的主意真不错!老王想出了一条连上司都赞赏的绝妙好计,你恨不得你的脑筋动得比人家快,与其拉长脸、暗自不爽,不如偷沾他的光。
方法如下:趁上司听到的时刻说出本句型。
在这个人人都想争着出头的社会里,一个不妒忌同事的部属,会让上司觉得此人本性纯良、富有团队精神,因而另眼看待。
(4)说服同事帮忙的句型:这件事情没有你不行啦!有件棘手的工作,你无法独立完成,非得找个人帮忙不可,于是你找上了那个对这方面工作最拿手的同事。
怎么开口才能让人家心甘情愿地助你一臂之力呢?送高帽,灌迷汤,并保证他日必定回报,而那位好心人为了不负自己在这方面的名声,通常会答应你的请求。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有了升职想法你就大胆飞

很多人眼高手低,只说大话,不干实事,那实在是非常危险的。
“等我毕业了,一定要去大城市,进大公司。
而且,一般的职位我是不会干的。
”在大学里,阿成总是在同学面前这样说。
可真正毕业时,同学们大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阿成仍然是高不成低不就。
最后,他总算进了一家中型公司,还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
又过了许多年,不少同学都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而阿成还在失业的边缘徘徊。
工作换了许多次,可他从来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事。
但凡事业上一败涂地的人,都有几种因素在制约着他们的发展。
他们对未来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在实施过程中又缺乏做好小目标的好习惯。
柯尔律治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是他意志薄弱,缺乏勤勉从小处出发的习惯。
他只是一味地沉溺于精神的幻想,这种幻想消耗了他的精力。
尽管他时时有新主意、新目标,但他从未持续地完成过一件事。
他的生活是漂泊不定的,就像秋风中的落叶一样,随风飘零,任意东西。
“柯尔律治死了。
”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写信给一位朋友说,“据说,他身后留下了4万多篇有关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论文,但是没有一篇是写完了的。
”人应当志存高远,但眼高手低却非常致命,必须想办法避免。
要想把事情做好,把目标实现,还得从小事做起,所有的重大成就都是小成就累积而成的。
一旦认清自己的目标,你就要脚踏实地地从小目标做起,一点一滴地从小事情开始,追求在自己领域里的卓越成就。
一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某一目标,很少有不成功的。
伟人之所以称其为伟人,成功者之所以能超越众生脱颖而出,就在于他们一旦认准目标,就能够坚定不移地朝这个目标努力。
在努力的过程中,他们从不忽视小事,总能够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矢志不渝。
他们的成就与其精力的集中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
英国油画家贺加斯会将他的视线和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某一张脸上,直到这张脸如照片般留存在他的脑海中,他可以随时随地将其复制出来为止。
他在研究和观察任何物体时都做到了一丝不苟、谨慎细致,仿佛他永远都没有机会再看到它们一样。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不要任何借口,勇于承担责任

格兰特纳是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自己有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面对所发生的问题和事情,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决定我们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
很多人在工作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遇到的问题开脱。
如果这种开脱和借口成了习惯,那么就非常危险了。
工作和生活中,这样一些借口经常可以看到:上班晚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的借口;做生意赔了本有借口;工作落后了也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总是有的。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每个人都努力以寻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
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
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
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
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问题出现了,不是积极、主动地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会使工作无绩效、业务荒废。
借口变成了一面挡箭牌,事情一旦办砸了,就能找出一堆冠冕堂皇的借口,以换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谅。
找借口的好处是能把自己的过失掩盖掉,心理上得到暂时的平衡。
但长此以往,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可找,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争取成功,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
任何借口都是为了推卸责任。
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消极的事物总是拖积极事物的后腿。
这就好比把重物举起来,地球引力却要将它往下拉一样。
任何借口都是不负责任的,它会给工作和周围的人带来莫大的伤害。
如果是为了敷衍别人、为自己开脱的话,那寻找借口更是不诚实的行为。
真诚地待自己、待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为,有些时候,为了寻找借口费尽心思,不如对自己或他人坦言相告。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不拍马屁,只能当职场老百姓

德皇威廉二世派人将一艘军舰的设计图交给一个造船界的权威,请他评估一下。
他在所附的信件上告诉对方,这是他花了许多年,耗费了许多精力才研究出来的成果,希望能仔细鉴定一下。
几个星期之后,威廉二世接到了权威人士的报告。
这份报告附有一叠以数字推论出来的详细分析,具体文字内容是这么写的:“陛下,非常高兴能见到一幅绝妙的军舰设计图,能为它做评估是在下莫大的荣幸。
可以看得出来这艘军舰威武壮观、性能超强,可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海上雄狮。
它的超高速度前所未有。
武器配备可说是举世无敌,配有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大炮,最高的桅杆。
至于舰内的各种设施,将使全舰的官兵如同住进豪华旅馆。
这艘举世无双的超级军舰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如果一下水,马上就会像只铅铸的鸭子沉入水底。
”威廉二世看到了这个报告,不禁了然于心地笑了。
像这个故事里的造船界权威,就很懂得拍马屁与说真话之间的平衡。
如果他下个结论:陛下不懂造船。
只怕不久后没准就会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事情发生。
如果他一味地奉承德皇,不敢说真话,那就是谎报军情了。
这船真要造起来,责任恐怕需要他来承担。
所以他只能拍着马屁告诉威廉二世事实的真相。
上司和老板们有时是要犯错误的,而且这错误也需要下属来指出。
但同时,上司和老板们又需要维护一定的尊严,不可随便被人评说。
身为下属,就要学会在这种夹缝中生存的方法,正话也能说,反话也能说,勇于指出老板错误,敢于吹捧老板。
当然了,拍老板马屁可以不是一件谄媚的事。
身具豁达的心态,把拍马屁当做一件艺术创造的事情来做,那这事做起来也不会太难为情。
而且,这样的拍马方式才易为人接受,且取得良好效果。
像故事里的造船界权威,先连用好几个最字,夸奖了这艘不可制造的军舰的诸多好处,尽显文辞之能后,再使个比喻句,把这船的不可饶恕的缺陷说出来。
这种开玩笑式的评论是不打击任何人的自尊心及情绪的。
而说出重要事实的部分,必是有所创意的。
拍马屁,可以逗得上司和老板开心,赢得他们对自己的关注,这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找借口逃避,不如找方法前进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本来是不会迟到的,因为路上塞车。
”“那个客户太苛刻了,我没办法说服他。
”“有人不让我这样做。
”“我没有那么多时间。
”“这件事情太困难了,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诚然,工作在很多时候难以尽善尽美,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新的麻烦。
一旦我们犯了错误、判断失误,就要勇于担当、改正,尽量将错误弥补过来。
但是,很多人却并不这样做,他们总是编造各种借口或寻找漏洞以逃脱责任。
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找借口呢?这当然有其内在的原因。
找借口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掩盖自己的过失,从而心理上得到暂时的平衡。
通过各种借口行为,人们可以暂时逃脱责罚,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
但长此以往,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可找,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争取成功,而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
借口就像一支麻醉剂,麻醉着人们的思想,而它的实质就是没有责任心、不称职。
在CEO文森召集的一次销售例会上,有4位高级经理参加,包括财务经理史蒂夫。
轮到史蒂夫做工作汇报时,他说“由于网络故障,下属23个子公司的报表还没有汇总完”。
文森大为不悦:“今天必须讨论销售策略调整的问题,没有财务报表怎么成?”史蒂夫似乎一脸无辜:“我知道,但网络出了毛病,我也没办法。
”史蒂夫的理由冠冕堂皇。
网络故障听上去就像“自然灾害”一样无法预知,也不是财务经理所能控制的“意外事件”。
没错,“网络有问题”的确是一个财务经理无法预知和控制的事情。
网络出毛病虽然不是你的错,但没有立刻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这就是你的问题了。
因而史蒂夫将一次意外故障,当做自己无能为力的借口,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在借口和方法之间,选择方法还是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
没有完成任务的人常常会这样说:工作太无聊、太辛苦,工作环境不好,老板脑筋有问题,完成期限太紧等。
但在公司和管理者看来,这样的员工肯定是工作不努力的员工,至少,是没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员工。
他们找出种种借口来蒙混公司,来欺骗管理者,这样的人注定难以得到重用。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职场上学会装糊涂没有坏处

适当地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点,就等于把别人抬高了很多。
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放不下敌意呢?一般来说,上司都不喜欢“太聪明”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
任何领导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
比如,在公司的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属下,部门经理就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
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属下,他便可高枕无忧了。
有位朋友工作能力很强,头脑非常清楚,他的领导常常礼贤下士,向他请教。
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的领导肯定会重用他。
但事实呢?有一次聊天,提到这个话题,他苦笑,说领导不打击他就是万幸了,哪敢指望重用!他现在还没有不幸,因为他的领导还算是个是非分明的人。
但是他也不可能被提拔了,领导一般不会提拔能干的下属,除非领导比你更能干,能够找到驾驭你的感觉。
因而,聪明的下级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不太聪明”来反衬上级管理者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上级管理者的青睐与赏识。
在公司的工作会议上,当总经理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总经理,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
久而久之,尽管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点“不太聪明”,但总经理却倍加欣赏,对其情有独钟。
所以,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都搞错了。
”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一旦发现“原来你不太聪明”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
其实,适当地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点,就等于把别人抬高了很多。
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放不下敌意呢?要知道,只有让上司感觉你不是“太聪明”的时候,他的自尊和威信才能恰当地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他的虚荣心才能得到满足。
上司交办一件事情,你办得无可挑剔,似乎显得比上司还高明。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消极心态,最可怕的晋升杀手

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某一困难像山一样摆在面前,要克服它,似乎完全不可能。
于是,一种说不出的恐惧不请自来,我们可能很快就屈服了……这时候,我们不妨向那些强者学习。
那么,强者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为什么当其他人被困难征服的时候,他们能够继续生存?大多数人失败的时候,他们却可以成功?别人意气消沉的时候,他们却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答案非常简单,强者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处理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
强者永不消极退缩,他们能够正视问题,掌握要点,积极谋求解决之道。
如果你能够认识问题的本质,采取正确的态度,你也一定能够成为强者。
从现在开始,面临困难时,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当你敢于挑战现实时,你的心态就是最好的武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你必须扫除头脑中消极的想法,摈弃对失败的恐惧心理。
恐惧是最折磨人、消磨人意志的情绪之一。
无论是突然遭遇的惊恐,还是长期慢性的忧惧,都会严重挫伤积极性。
当与困难对抗时,恐惧心理往往会压抑人们的积极性,在恐惧的阴影下,人们会妄自菲薄,自卑地认为自己不具备解决难题的能力。
接踵而至的情形是:丧失了自信心,结果就真的不能解决问题了。
而积极乐观、敢于向现实挑战的心态,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具威力的力量之一。
它能帮助人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要想获得这种心态,必须专注于长期的目标设置和计划,心无旁骛地朝着渴望的成功进发。
你的思想指导和驾驭着你的行动,而行动又决定着你的命运。
所以,你一定要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赋予自己敢于向现实挑战的决心和勇气,然后才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人生路上的一切挑战。
强者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没有人一生都一帆风顺,任何人总会遭逢噩运。
可是烦恼一定会有结束的时候,难题总会因时间而解决。
就像《上海的金枝玉叶》里黛西对她的孙女说的那样:人一定会遇到许多事,那时候一定不要怕,什么也不用怕。
难题谁都会面对,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将你的精力放在具体的工作中,而不是用在焦虑和着急上。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办公室有双眼睛正在盯着你

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不要只认为老板盯着你,其实,身边的每个同事都盯着你,这就类似于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来源于挪威,在那里,很多人喜欢吃沙丁鱼,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常常吃不到活的沙丁鱼,经过长途的运输之后,沙丁鱼就死掉了,很多人想了无数的方法都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
但是,有一条船里的沙丁鱼就总是活的,这让人们非常吃惊,而这个渔夫采用的方法也让人们非常的震惊,原来,渔夫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要知道,鲶鱼是专门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
当把鲶鱼放到沙丁鱼中的时候,沙丁鱼就会四处游动,一直保持着高度戒备和自卫状态,这样一条条沙丁鱼就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心理学家就把这样的现象总结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非常值得人们思考,想一想,让沙丁鱼活下来的居然是它们的“天敌”。
如同在大草原上,正是因为有了“天敌”——狼的存在,兔子才能够按照正常的生态繁衍、生存。
这让我们想到了职场。
职场中,你有没有“天敌”,有没有处得非常不好的同事,或者遇到过让你特别头疼、需要提高警惕的同事?如果你一直都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单位大家庭中,那么不必过分庆幸,你知道未来能不能一直是这样的情况,懂得珍惜就好。
如果你对周围的环境感觉很糟糕,压力很大,而且,有几个同事让你简直有进入人间地狱的感觉,那么也要恭喜你,也许,你遇到了让你迸发更大活力的“鲶鱼”。
很多人都发现,工作相对来说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情,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实在是太难了。
比如说,很多人知道自己工作的时候偷懒,效率非常低,但是却不能及时地纠正和改变自己。
如果在偷懒的人身边放一个爱打小报告的同事,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公司重新调整了格局,王洛文和迟伶俐坐对桌,这让王洛文如坐针毡。
她和迟伶俐是大学同学,非常了解迟伶俐。
迟伶俐在大学的时候和舍友的关系处得非常不好,还常说自己舍友的坏话,而且每当有利益的时候,就不惜一切代价打压别人。
她知道自己坐在迟伶俐的对桌,一定会受到迟伶俐的监控。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无须推托,要不职位将会成为别人的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新生学员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时,只能规范的选择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新生除了这四种标准回答方式,不能再多说一个宇。
学校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要成为一名最优秀的军人,首先必须学会服从和忍耐。
一旦无权解释,也就没有任何借口,人就会更加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做得圆满。
只有秉承这种信念,才能激发出人的全部能量,产生出最大的效果。
的确,一个人无论逃避责任,还是推托过错,总能找到借口。
事实上,之所以有各种借口产生,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为了逃避责任,而编造各种借口。
作为公司的员工,如果能用“马上解决”的工作方式去对待工作中的问题,也许根本就不用那么多借口了。
“马上解决”的直接作用是把1分钟当成2分钟来用,把1小时当成2小时来用,把40年的工作时间延长成80年的奋斗时光,从而大大延长了生命中创造价值的时间。
更值得一提的是,犹太人上班后的第一个小时被定为“tictator”时间,即“第克泰特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必须将昨天下班到今天上班之间的函件回信,用打字机打好发出。
“第克泰特时间”在犹太人心中的言外之意是“谢绝会客”。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必须头脑清楚、动作敏捷,统筹时间、高效工作。
长时间泡在会客之中,会使敏捷和高效大打折扣,失去商机。
犹太人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毫无意义的推杯换盏,代之以精炼的工作语言、干练的工作作风、不拖泥带水的“马上解决”来处理问题。
犹太人十分注重办事效率,在犹太人的办公桌上,很难见到未决文件。
在他们管理的企业里,不会有问题成捆、文件成堆的现象。
走进犹太人的办公室后,他们的办公桌上从来都是整洁而干净的,文件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文件夹里。
他们知道这些办公桌上的待批文件,有相当一部分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迟而不决,就会造成文件的积压。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不要小看打杂,打杂也是磨炼之道

在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挫折和磨难,正因为这些挫折和磨难,为自己以后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铺垫……有一个年轻人,新到民企上班,本来招聘时,和人力资源部、老板都谈好了,做销售总监,负责全盘的销售。
而上班后,老板安排他暂时做总监助理,每天负责搜集报表、通知会议等杂事,总监由老板暂时代理。
于是他就配合老板,拿着总监的工资,做助理的工作。
直到三个月以后,他和老板长谈了对公司的目标和计划的看法,才坐到总监的位置上,不禁长出了一口气。
在这三个月期间,他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产生过很多想法。
在民营企业中,把高能力的人低标准使用,看他表现的实际能力,然后再给相应的职位,这是很常见的举动。
千万别想应聘什么,就得到什么。
老板往往是先让你进来,等你没有了退路再提要求。
更普遍的是,招聘来的大学生,不管什么专业的都从最基层做起,或放在市场上,让他们自由竞争,然后选择优秀的人,为企业所用。
其实对企业人来说,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打杂的事没人喜欢做,但在办公室里,打杂是难免的。
老板喜欢让新进人员做杂事,有的精英就受不了了,于是造反或跳槽。
其实想开一点,老板规定你从擦桌子、扫地开始,就是对你的磨炼和考验,先磨掉你“名校高材生”的傲气。
也可以看到你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通过打杂,能让你更清楚地看企业,让你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
以前商人入行,也要从学徒开始,要学三年以上,然后师傅才教真本事。
这三年学徒,师傅要看你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要你从小事做起,培养你商人的品质。
学徒期间什么都干,直到师傅认为满意了,心态调整好了,有强烈的求学欲望,这时候再教,不是顺理成章吗?这个时候,师傅的东西才体现出了价值。
你刚来,他就巴巴地凑上去,就很容易被你看清了,很可能影响学习的效果。
现在的老板也是一样,如果新人一上来就委以重任,不是对他很危险吗?损失的是老板呀。
这样贸然用人,对员工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会降低你成功的可能。
你在旁边打杂,边观察边揣摩,不是更容易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吗?坐到了位置上不就更从容吗?再说“吃人家饭就归人家管”,既然待遇不变,只是在考验你,在衡量你,让你适应岗位和公司,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连这个耐心都没有,那干脆走人算了。
杜拉拉的心理博弈术_不要一味妥协,自己的利益靠自己争取

在职场上,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一味地屈从,势必会造成软弱可欺的样子,从而让有心之人有机可乘。
王超是一家金融公司的职员,为人处世一向沉默无争,只要是领导交给自己去办的事情,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
他认为,只要安分守己地工作,即使得不到升迁,也不会因为惹恼上司而被开除。
也正是这一点,经理似乎从开始就对王超特别有好感,不论开大小会议都带着王超,等到王超业务稍有熟悉,就开始让王超接手做业务。
王超受到了经理的如此厚恩,做事就更加勤奋,任劳任怨。
有一天,经理把王超叫到办公室,告诉他说公司要辞退一个员工,自己不好意思去说,因为王超和这位同事熟悉,所以希望王超能够去和他说。
王超二话没说,向经理打个包票,然后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还有一次,经理说他被另外一个部门经理气得头疼,自己不想再见到那个经理,下午的一个会议就让王超代为参加。
王超心里十分高兴,认为经理很看得起自己。
在参加会议之前,经理在王超面前动情地痛斥了那个经理如何的卑鄙无耻,如何欺负自己,让王超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开会的时候就处处找那个经理的不是。
但是,尽管王超对经理如此信任和支持,经理却并没有因此而对王超有多少的特殊照顾,王超在他眼里甚至没有任何的地位可言。
过了一段时间,公司突然决定要裁减一部分人员,王超本想着自己业绩不错,又和经理有深厚的关系,只要老老实实工作,肯定没事。
但是,经理却突然直接找到王超,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是他可以做满这个月并得到当月工资作为赔偿,但是要算公司主动辞退他,并记入档案;另一个是自己主动辞职,但没有赔偿金,最多只发给他这个月已经上班的十天工资算做补偿。
王超几近崩溃,他竟然想不到这就是自己在公司最终的结果。
他隐隐约约猜测出了经理的意图,于是十分不甘心,决定为自己抗争一次。
这时,他开始把自己书柜中尘封已久的《劳动法》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统统拿过来,彻夜进行了仔细而深入的研究,努力找出对自己有利的政策条文,然后又把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哪怕是丁丁点点,也给列出来准备向经理索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妄自尊大的人一旦坐上权力宝座不受任何人控制,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我们每个人都自视颇高,相信自己同时具备感性和理性的特质,然而这样的评价只是自己的想法。
有人表现得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即使没有能力也装得有模有样,对自己评价非常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不把别人的感受和想法放在心上。
他们说起话来狂妄自大,声音高得像是要压制人似的;到别人的办公室拜访,简直就像战车般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再没有比这更碍眼、更令人不快的事了。
他们往往把做不到的事说得像是轻而易举似的,所以别人对他们的信任感也相对淡薄。
这类妄自尊大的家伙尚未得权时,虽然令人不得安宁,倒还不危险,一旦大权在握,危害就大了。
根本做不了的事还自认为有办法,计划毫无条理,命令非常草率,明明错了也不承认。
这种人自大傲慢不愿接受他人批评,谢绝有能力的人帮忙,失败了又把责任推给别人,把周边的气氛变得紧张兮兮,令人喘不过气来。
他们一旦坐上权力宝座不受任何人控制,就变得非常危险。
有些掌握权力的官员,在自己的部门中俨然像个帝王,架子很大。
在他们眼里,下属不过是蝼蚁,蝼蚁只能静默地低着头,什么也不能说,因为当权者握有文件和官印,事情许可不许可,事业成功或失败,全看他们的脸色。
调查显示,上级最令办公室职员反感的表现通常有以下几项:
(1)欠缺耐心。
你的报告还未讲完,他已做出反应,而且下了决定。
(2)唯我独尊。
上司自以为是,容不下任何批评建议,有时还纵容自己的怒气,毫不收敛地发脾气。
(3)小题大做。
原本下属所犯的只是小错,他却来个激烈反应,把芝麻大的事搞得惊天动地。
(4)骂人不留余地。
把所有能用上的恶毒话都说出了口,完全不考虑你的感受和尊严。
(5)以偏概全。
你只做错一件小事的一小部分,上司却否定你整个人。
(6)吹毛求疵。
你明明已做到90分了,他却强求你能达到100分。
(7)一触即发。
上司平日好好的,一碰到某些人、某些事或某些不顺利时,立刻像变了个人似的,反应很激烈。
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几乎都是在表示对别人的不容忍、不耐烦、不满足,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一把你压倒或吓住,事情就会一帆风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