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可持续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2008年9月第7卷第3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San m enx i a Pol yt e chni cSep.,2008V01.7.N03区域发展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巾的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梁亚红(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河南平项山467000)摘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

以平顶山市为例。

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城市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城市化的战略模式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市化:发展中围分类号:F299.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I一9123(2008103—003l—03收稿日期:2008-05-13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0624440018)作者简介:梁亚红(196仁),女,广西柳州人,平顶山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城市化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经济的发展【l】(啪)。

加快城市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源型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

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资源型城市及其转型(一)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是在一定时期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删,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311'11扣鳓。

目前,我国有120个资源型城市。

其中煤炭城市占50%[4t。

依据所开发的资源种类可将资源型城市进一步分为油城、煤城、钢城以及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又可划分为综合发展程度较高型、二次创业型、发展型、过渡型和传统发展型等四五种类型。

处于其生命周期嗍不同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不同。

在发展前期,资源型城市的问题并不突出。

但发展到中兴鼎盛之后就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资源问题、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衍生问题。

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城市生态学的初始阶段,社会学家们应用生态的概念诸如:竞争、侵略、优势和继承进行关于城市中社会 和地理空间组织的研究(Hollingshead, 1940; Park et al., 1925)。对于生态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思想运用的骤增 不仅仅在美国不受限制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及非洲都有发现(Adams,1935; Hollingshead, 1940)。根据 Berryand Kasarda (1977)的说法,城市生态学的方法在 1930 年-1949 年间是“美国社会学领域内最具有影响力和权威的教 育”,但在 1950 年代几乎消亡。Hawley’s (1950)的一部经典著作中提出了这样一种尝试,通过努力扩展该方法 的焦点和视角从而使其得到复兴,而其目的在于提出了一个统一的人类生态学理论。关于城市研究的方法, Berryand Kasarda (1977)提出了“当代城市生态”,跨越了几个社会科学领域: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社会生 态学、人类生态学、城市和区域规划,延续了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并且超越了它。这种方法包含了社会空间层次水 平连续的社区、城市、大都市地区、区域、城市系统以及整个社会体系。相较于传统的人类生态学,这在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人类组织的基础是竞争”这一概念,同时排除了解释土地利用模式的文化及动机因素,从“互利共 生”的意义上来说,“当代”的城市生态学强调“互相依赖”(Berry& Kasarda, 1977)。今天,城市生态领域的社 会学方法继续存在和发展(Flanagan, 1993)。更广泛的说,在社会科学领域政治体制和制度如何影响城市化的空 间与时间模式越来越成为一个中心研究问题(Gottdiener & Hutchison, 2010; Nassauer &Raskin, 2014; Swaffield, 2013; Wolch, Byrne, & Newell, 2014)。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资源型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些城市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如煤炭、石油、铁矿等,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2. 经济增长乏力:随着资源的枯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3.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面对上述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转型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转型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转型,资源型城市可以发展新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 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可以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3. 改善生态环境:转型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与策略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路径和策略。

具体的转型路径和策略包括:1.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接续产业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2. 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 生态环保优先:在转型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论资源型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论资源型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论资源型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资源型枯竭城市发展面临着发展之痛、转型之痛,如何摆脱资源依赖、资源枯竭的束缚和瓶颈,实现城市平稳、有效,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此类型城市面前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和特点一般可使用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之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五年的城市,就可将其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二、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现实困扰1.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出现危机。

随着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退化、盐碱化和沙化,水资源需求告急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2.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3.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高度的单一性,或者称为非均衡性。

资源型产业既是主导产业,又是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可替代产业发展落后。

4.矿业城市在管理体制和利益机制上矛盾突出。

5.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从业人员多为单一就业行业,一旦矿井关闭,则大量职工下岗,加之矿业职工技术比较单一,再就业十分困难。

6.支出很大,城市市区造血功能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很大,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的压力很大。

三、转型面临的挑战1.资源型产业生产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导致城市发展失去资源收益的支撑。

由于资源型企业的投入成本都是可变的,当面临资源减产后,不管投入如何增加,产量的绝对量是下降的,从而使企业的收益递减。

2.大量沉淀成本的存在使资源型产业结构呈现刚性。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高度依赖资源的特性,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等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必须进行转型。

然而,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往往以某一资源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发展滞后。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城市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一旦资源枯竭,经济将面临巨大压力。

2. 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开采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资源型城市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给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3.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和经济发展滞后,资源型城市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这导致城市缺乏创新动力和活力,制约了城市的转型发展。

4. 政策支持不足虽然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这使得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三、对策研究1. 优化产业结构为了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资源型城市应加大其他产业的发展力度,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这包括发展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性。

同时,应加强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型城市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这包括加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绿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应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3. 吸引和培养人才为了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资源型城市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这包括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外来人才;同时,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

4. 加强政策支持为了解决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资源型城市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编制,是指导全国各类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

规划期为2013—2020年。

一、规划背景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历史贡献巨大、现实地位突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木材20亿立方米,“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3个布局在资源型城市,占总投资额的近50%,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001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突破口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现生机与活力。

但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由于内外部因素叠加,新旧矛盾交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依然严重,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

尚有近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约14万公顷沉陷区需要治理,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城市低保人数超过180万。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资源型城市通常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而形成,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枯竭,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其现状及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和路径。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及挑战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主要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开发而形成。

这些城市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和挑战。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型城市亟需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这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与策略(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资源型城市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措施,逐步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提高经济附加值。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型城市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污染治理等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功能,提高生态承载力。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三)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资源型城市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

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城市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

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和理论谈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摘要】资源型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转型势在必行。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经验和必要性,探讨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随后重点阐述了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的实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转型和空间布局优化,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性和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前景,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国资源型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理论、中国、策略、产业结构、城市功能、政府政策、市场机制、重要性、前景、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源型城市过度依赖资源开发,一旦资源枯竭或价格下跌,城市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陷入停滞状态。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容易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造成经济不稳定。

资源型城市在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方面存在不足,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和完善。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不善、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影响了城市转型的顺利进行。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亟需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1.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经验通过国际经验可以看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通常伴随着多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以澳大利亚的珀斯为例,该城市在资源开采业逐渐减弱的情况下,积极发展了金融、科技和旅游等新兴产业,成功实现了转型。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市政府通过引导外资和技术进入,助推了当地石油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中,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因素。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但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如何实现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1. 资源枯竭与经济增长压力资源型城市的主要产业以资源开采为主,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传统产业的优势逐渐减弱,经济增长压力加大。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必须进行产业转型。

2.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资源开采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需要积极进行生态修复,转变发展方式。

3. 提高城市竞争力与生活质量通过产业转型,资源型城市可以引进新的产业,提高城市竞争力。

同时,转型过程中还可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状及问题1. 转型模式多样,但存在同质化现象我国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转型模式。

然而,部分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特色和竞争优势。

2. 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由于历史原因,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转型过程中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但难度较大。

同时,新的产业培育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

3. 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需要长期治理。

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生态环境治理仍任重道远。

四、对策建议1. 制定科学合理的转型规划资源型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转型规划。

规划应明确转型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转型过程有序进行。

2. 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应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人才等方式,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同时,应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3.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型城市应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文献分析;研究综述19世纪下半叶以来,受工业革命和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主义活动的影响,在世界各地快速兴起了以各类资源采掘和加工为目的资源型城镇或社区,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新兴国家和地区。

20世纪20年代以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煤、铁等各种矿产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各种类型的资源型城镇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随着西方各国经济重建与腾飞,对资源的消耗和需求更加突出。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来自其他资源产地的竞争,以及新型能源的出现,西方各经济大国的煤炭经济面临价格下降、产量锐减、市场缩小等一系列问题,一些资源型地区和城市陆续开始转型过程,如德国鲁尔、法国洛林、日本北九州等地区。

伴随着资源型城市的兴衰,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发展,并成为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但是目前国内研究领域对国外资源型城市研究的认识还缺乏全面的考察,表现为大量相关论述都源于对部分文献的重复引用,而缺乏进一步的探索。

此外,随着国外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有必要对其进行新的总结与归纳。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与目的,本文对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进行系统的考察,以期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1分阶段研究综述1.1第一阶段:理论奠基与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JonesStephen对加拿大落基山脉一带的矿业城市坎莫尔(Canmore)和旅游城市班夫(Banff)进行了对比分析,但还停留在描述性研究的阶段[6]。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RobinsonIra选择了基蒂马特(Kitimat)、德雷顿谷(DraytonValley)、埃利奥特湖(ElliotLake)和谢弗维尔(Schefferville)四个资源型城镇(社区),分别从自然地理、发展历程、行政管理、规划建设、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这些新兴的资源型城镇与19世纪及20世纪初期随着资源开发兴起的公司城镇有所不同;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城市中的规划建设经验和对未来的启示[7]。

世界主要资源型城市的地理特点与可持续发展

世界主要资源型城市的地理特点与可持续发展

传统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 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附加 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德国鲁尔工业区 - 背景:传统的煤炭和钢铁基地,面临资源枯竭和经济衰退的困 境 - 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推动绿色能源和环保技术
YOUR LOGO
世界主要资源型城市 的地理特点与可持续 发展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资源型城市概 述
资源型城市的 地理分布
资源型城市的 地理环境与可 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 经济转型与产 业升级
PART 3
资源型城市的地理分布
世界资源型城市的地区分布
亚洲: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资源型城市较多,如中国的煤炭城市大同、钢铁 城市鞍山等。
欧洲: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国家的资源型城市较多,如德国的煤炭城市鲁尔区、 英国的钢铁城市谢菲尔德等。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资源型城市较多,如美国的煤炭城市阿巴拉契亚地 区、石油城市休斯敦等。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资源型城市较多,如巴西的钢铁城市里约热内卢、 石油城市圣保罗等。
非洲:南非、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资源型城市较多,如南非的煤炭城市萨尔顿、石 油城市开普敦等。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和 森 工 等 。这 类 城市 的经 济 发 展较 多地 受 资源 基 础 、开 发 规 模 和 产业 结 构 以 及
二 、资 源 型城 市 产 业 结构 调 整 的 途
径 和措 施
业 , 日本 的九 州 地 区则 通 过 财 政 支持 来
实 现 城 市转 轨 。我 国 河南 省 的 焦 作市 在 这 方 面也 积 累 了一 定 的 经 验 :焦 作 市 在
量 扩张 , 源 利 用 低 下 。 快 推进 产业 结 资 加
经 济 转 型 的 过程 中 . 积极 发 展 第 三产 业 。
从 原 来 的 煤 矿经 济 为 主 发展 为 以旅 游 业 为 龙 头 、食 品服 装 等 加 工产 业 并 举 的 多 元 化 经 济格 局 , 摆脱 了矿 竭 城 衰 的 困境 ,
资 源 产 品 的市 场 供 求 状 况 等 因 素 的 制 约, 是一 种 资 源 依 赖 型 的经 济 。 国 自计 我
划 经 济 以来 ,一 共 发 展过 l 8个 规模 不 1
资 源型 城 市 大多 以其 拥 有 的矿 产 资 源 的 开采 为 主 导 产业 , 业 结 构 单 一 , 产 三 次 产业 比例 严 重失 衡 。在 产业 结 构 上 主 要 以重 型 化 和粗 放 型 发 展 为 主 ,注 重 总
( ) 源 型城 市产 业 结构 调 整 的 途 一 资

可 以从 下 面 三 个方 面 来 进行 : 第 一 ,以科 技 创 新 作为 产 业 转 型 和
渐 枯 竭 ,在 向市 场 经 济体 制 转 轨 的 过 程
中 ,暴 露 出社 会 经 济及 生 态 环境 等方 面
存 在 的矛 盾 ,对保 持 社 会 的 稳定 和 谐 发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二、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挑战我国资源型城市主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这些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

资源枯竭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使得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而生态环境恶化则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面对上述挑战,资源型城市必须进行转型。

转型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枯竭导致的经济衰退;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三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1. 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

应逐步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发展多元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具体而言,可以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接替产业和新兴产业。

同时,还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

2. 生态治理生态治理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环节。

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具体而言,可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污染排放;加强生态修复,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3.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保障。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支持。

具体而言,可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产业升级和生态治理;实施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参与转型;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五、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已经开始了成功的转型实践。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严峻挑战。

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以及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和建议。

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挑战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多以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这些资源型城市在过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也面临巨大压力。

同时,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城市的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

此外,长期以来的资源开采活动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面对上述挑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首先,转型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使城市经济更加多元化,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

其次,转型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最后,转型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更加多元化。

2. 生态环保: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技能水平,同时吸引外部人才来支持城市的转型和发展。

4.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5. 区域合作: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和经验,共同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

五、实施路径与案例分析以某资源型城市为例,该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其次,加强生态环保,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治理和绿化建设。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资源开采、加工和出口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其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和价格密切相关。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正在经历转型,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型城市的开发过程常常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资源型城市的开发中,常常要进行大规模的山地开发和矿区开采,这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同时,大量的资源开采也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保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问题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通常是以资源开采为主,生产和出口为重,缺乏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这种模式下,一个城市的经济命脉往往依赖于几种特定的资源,且容易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因此,当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整个城市的经济都会受到影响。

如何探索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资源型城市的社会问题资源型城市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贫富差距较大,二是城市安全和治安问题。

由于资源开采是高度技术化和资本密集型活动,多数普通公民难以参与其中,这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同时,资源型城市的黑市和不稳定的城市环境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城市安全问题。

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城市安全水平,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四、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的大趋势。

在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加强探索:1. 科技创新和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实现。

为缓解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开展大规模的绿化和生态保护,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国外的研究主要涵盖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资源型城市的社会问题、资源型城市(社区)的规划与建设、资源型城市劳动力市场、交通通勤模式以及资源型城市公共政策,研究学者来自于社会学、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国内学者大多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集中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体系、转型评价体系、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视角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伴随着世界范围内资源型城市的兴衰,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内外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国内研究领域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就显得十分必要。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脉络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可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综述1.关于资源型城市内涵及发展阶段的研究1921年,英国学者Auronssean首次提出了矿业城镇的概念,1930年加拿大经济学家Innis分析了单一产业城市的发展轨迹,针对其随着资源大规模开发而迅速发展,又随着资源枯竭而快速没落的发展特征,Innis采用“飓风”一词来形容这种剧烈变化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此警醒世人,同时也正式开启了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历程。

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资源型经济、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包括经济的依赖性问题,资源型城市人口发展特征,资源型社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型城市的规划建设,资源型城市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等,主要研究方法为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于社会学、经济学、人口统计学、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中国典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

中国典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

这 四个有 机相连部 分的评价模 型 ,对近几 年我 国钢铁 产业进行实证分析 。借鉴现有相 关文献 ' n ,考虑
的供 应地 ,资源型 城市为我 国经济 社会发展做 出了突 出贡 献 。但是 ,由于多种原 因 ,这 些城市在 发展 过程 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 一系列矛盾 和问题 ,如 资源 日益 枯 竭 、产业 结构 失 衡 、经济 增 长乏 力 、生态 环境 恶 化 、失 业和贫 困人 口较多等 J 。资 源型城 市产业 生态
中国典型资源型城 市产业 生态化发展研 究
 ̄ , l / l ( . I yo n OCi I I }
绎 l 蔫 I C  ̄ I l C (■ ) I 1 究 0 1 1 舀 ■ ●
程 ,很难 用单个 或少数几个 指标进行评 价 ,必须 建立
科学 的评 价指标体 系 ,进行全 面反映 和综合评价 。指 标选取必 须在 充分 把握产业生 态化 内涵基 础上 ,以资 源型城市 可持续 发展 为最 终 目标 ,使各 项指标之 间具 有相 关性 ,并在外延上存在着某种依存 关系。 袁 增 伟 等从 经 济 效 益 、环 境效 益 和 社 会效 益 角
业生态化 问题 的文献寥若晨 星。基于此 ,本文拟借鉴 现有研究成 果 ,建立 资源 型城市产业生态 化发展水 平 评价指标 体系 ,选取我 国典 型资源型城市展 开实证研 究 ,以期对 资源型城市 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 启示和借
鉴。
将 产业活动纳入生 态系统的循环 中 ,实现产业活动 与
的十八 大报告 指 出 ,建设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
国经济 的持 续 发展 繁荣 。周 璞则 以河南 省永城市 为 例 ,研究 资源型城 市发展 过程 中的绿色 转型 问题 H 。 陆根 尧、盛龙和唐辰 华构建产业生 态化水平评价指 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可持续发展研究
1资源型城市转型
资源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关于资源型城市的定义也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判断资源型城市的标准尚未得到统一的度量。

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文献中,对于资源型城市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梳理,可以将资源型城市理解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利用生产技术将城市与资源连结而形成的统一体,既体现了资源的特殊性,又具有城市的统一性。

资源型城市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当资源枯竭,城市就可能面临衰退或者被其他发展模式取代。

资源型城市形成于某个特殊的阶段,所以其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同时资源型城市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是,因此也具有显著的经济性。

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20世纪中期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而重工业的发展对于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为了满足工业基地建设的需求,围绕资源的开发逐渐形成了一个资源开发型群落,而资源型城市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在计划性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方面,更多倾向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但是大部分的资源型城市都集中在西部内部陆地区,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西部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之不断加大资源开采的力度,使得很多资源都面临枯竭,这将直接导致资源型城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日益恶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也成为上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中受到极大关注的难题。

随着环保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资源型城市建设过程中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矛盾点日益增多,尤其是在资源的损耗方面,已经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理影响,所以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问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关闭资源枯竭的矿山,因地制宜地促进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大矿区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研究探索矿山开发的新模式”。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等内容,将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上。

总之,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必须要正确认识资源型城
市的内涵,客观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2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问题,也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同时着手,以系统的理论结构做指导,才能保证实践工作的有效性。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与发展的实现,需要着手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主要有:
2.1实现经济转型。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所以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所在。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需要依靠资源产业的发展,而资源产业的发展效益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当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就会导致资源产业的效益下降,进而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

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现,需要以产业转型为基础,实现经济模式转型,才能为城市转型创造足够的动力。

2.2转型动力机制。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其当前所面临的资源枯竭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顺利的转型与持续发展。

城市的发展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同时影响,如果可以找到一种新的外部推动力,加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可以在促进其转型速度的同时形成新的发展机制,而这种新的发展机制对于转型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培育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动力机制,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等内容为基础,形成新的推动力,可以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

2.3转型保障与支撑体系。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的保障与支撑体系的建设,应当以“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市场推进”为主要目标,同时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各方面政策以及相应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才能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

在计划经济时期,资源型城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如今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与发展的困境,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资源型城市转型更多的保障,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快速走出资源枯竭的困境,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只有在国家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才能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奠定成功的基础。

3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必须要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着手,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的基本框架,坚持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环境技术的科研和推广力度,才能探索出符合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需求的路径。

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大政府生态经济管理力度。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地位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并且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战略中,从而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进程。

在资源型城府生态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对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的统筹,包括城乡结构的合理规划、城市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城市经济和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等内容;另一方面要对城市的用地结构进行优化,增加绿化面积,使绿化面积与工业用地面积的比例达到和谐的状态,有利于增强城市环保水平的提升。

另外,城府要针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通过合理的补偿机制建设为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提供更多保障。

3.2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资源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代价,实现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构建可以满足城市生态转型需要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

第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降低对石油、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争取利用最小的资源成本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

第三,循环经济型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资源耗费模式,减少由于生产活动而引起的垃圾,倡导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使资源和产品之间形成良性的再生循环系统,这也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四,绿色消费型经济发展模式。

要彻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必须要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完全创新,对现有的资源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3.3推进生态经济发展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撑,为其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在环境技术的开发与发展方面的投资力度大幅增加,加大了太阳能、立体绿化建筑技术、地热采暖等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增强了可再生建筑能源技术的科学性与标准性;同时针对碳排放实施动态的监测和分析技术,可以为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保障。

3.4加强国际间生态经济合作。

如今,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已经成为全球的共性问题,而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间生态经济合作,增强与国际先进的城市转型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同时,为全球共同建设生态型城市贡献一份力量,也有利于促进生态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促进我国城市向着低碳、绿色、生态的方向健康、持续的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通过本文论述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领域,所以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研究方面,必须要从宏观的视角上进行分析,避免研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的实现,需要通过加大政府生态经济管理力度、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生态经济发展技术的应用和加强国际间生态经济合作等途径实现,进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