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发展(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治
旧松本家住宅(洋馆) 辰野金吾
明治
伊东忠太 1867-1954 一生致力日本传统建筑以 及亚洲建筑的研究,其著 作包括《日本建筑研究》、 《东洋建筑研究》、《见 学记行》等
大正
中央停车场(现东京火车站) 1914 辰野金吾
大正
大阪市中央公会堂 1913-1918 冈田信一郎(设计) 辰野金吾(建筑顾问) 片冈安(工事监督)
昭和(战前)
30年代初, 不少投身过新建筑运动的 建筑师为能亲眼目睹现代主义的风 采, 纷纷出国留学或考察, 如山田守、 前川国男、山口文象等, 在他们学成 回国后, 开始出现了合理主义转换,即 在原来技术基础上追求造型更丰富, 立面不是平板一块, 而应有些明暗阴 影变化效果, 同时在不断发展的技术 基础上 , 注重平面与空间的处理, 标 志着其手法的进一步成熟。
明治
筑地旅馆 1868年,东京 二代目清水喜助(清水藤泽)设计 接待外国使节及游客 内设台球室、淋浴室及酒吧,每间房有抽 水马桶 1872年毁于银座大火
明治
明治
第一国立银行
1872年 二代目清水喜助(清 水藤泽)设计 海运桥三井集团 1898年拆迁
明治
二代目清水喜助(清水藤泽) 一代目清水喜助(清水建设创始人)之子
明治
木构建筑受到西方影响, 普遍装上了玻璃窗、电灯、 上下水等现代化设施,在 一些木构建筑的细部构造 和装饰上施以西方建筑细 部形式,但建筑总体而言 还是保留了传统木构建筑 的整体建造技术,被称之 为“近代和风”建筑风格。
明治
“近代和风”建筑主要以 民居为主,整体上保留了 日本传统民居建筑形制, 建筑的结构、形式等要素 并未发生创新性地改变。 “近代和风”建筑是现代 化生活方式与日本居住文 化相结合的产物
幕末
大浦天主堂 天主教堂 1862-1865 日本结束锁国后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 日本国宝中唯一的西洋风格建筑
明治
明治维新”运动促使日本开始现代化的进程,日本建筑脱离 了前期所属的中国文化圈,全面向异质的西方文化学习。一 方面,日本建筑在结构、功能等方面日益加快了西方化、现 代化的速度;另一方面,日本建筑在意识形态和创作思想方 面却拒绝西方文化的全面“侵入”,鼓励日本国民学习西方 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创新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清水建设与大林组、竹中工务店、鹿岛建 设、大成建设并为日本的五大建设公司。
明治
赤坂离宫(现迎宾馆) 1909年,东京 片山东熊设计 日本国宝 初为皇太子设计,后用作 接待外国贵宾之用
明治
赤坂离宫
明治
明治
这座百年建筑包括 地上两层、地下一 层,总面积达1.5万 平方米。它有青绿 色的屋顶,有灰白 色岩石构成的外墙, 拱形的窗框、精雕 的廊柱。一切浓墨 重彩,厚重辉煌。 典型的“洋风建筑”
昭和(战前)
军人会馆 (现九段会馆) 1934,小野武雄
昭和(战前)
昭和(战前)
昭和(战前)
冷战(昭和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为解决战后住宅短缺的 问题,日本在50年代前 期大量设计建设城市小 住宅。许多日本建筑师 将现代建筑与日本传统 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 许多具有日本本土特色 的现代住宅作品。
冷战(昭和战后)
20世纪50年代后 期,日本公共建筑 的本土化探索崭露 头角。
世界和平纪念堂 1950-1954 村野藤吾
冷战(昭和战后)
日本真珠会馆 1952年 光安义光
冷战(昭和战后)
广岛和平纪念馆 1955 丹百度文库健三
冷战(昭和战后)
香川县舍厅开始探索传统建 筑语言在现代建筑上的转换 方式。高层部分均质的梁柱 结构类似于日本传统的五重 塔,被认为是日本战后传统 文化与现代建筑融合的优秀 作品。
明治
片山东熊 1854年1月18日,出生于长州藩武士家庭 1865年加入奇兵队,参与戊辰战争 1879年工部大学(现东大工学部)毕业 1886年参与有栖川宫建设,与有栖川宫炽 仁亲王游历欧洲 1899年至1909年,建设东宫御所(赤坂 离宫) 1912年建设明治天皇祭葬场
明治
辰野金吾 1854年出生于肥前国唐津藩下级武士家庭 1873年入读工部大学(今东大工学部) 1875年由造船转入建筑学 1898年任帝国大学工科大学院长 形成独特的辰野式建筑风格
昭和(战前)
1919 年, 以掘口捨已、龙泽真弓、山田 守等6 人组成的分离派建筑会, 其灵感 来源于德国表现主义, 强调与历史主义 建筑圈分裂, 强调建筑的艺术性、个性, 由于脱胎于古典建筑, 还带有不少传统 的痕迹。其思想实际就是与历史主义分 离, “ 一个一个地创造又一个一个地分 离” , 虽然分离派的参与者都是年轻人, 创作实践也不多,但作为一种新事物, 为 新建筑在日本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香川县厅舍 1958 丹下健三
冷战(昭和战后)
50年代,世界建筑界一改国际式独领风骚的 倾向, 出现了讲求“个性”与“象征”、 “高技术”、“人情化”、“地方性”等倾 向, 日本更是在这种背景下将这些思潮引进 并加以吸收使之适合于本国的土壤。
东京塔 1958 内藤多仲
冷战(昭和战后)
国立西洋美术馆 1959 柯布西耶
昭和(战前)
門司電気通信レトロ館 山田守
昭和(战前)
东京中央邮局 吉田铁郎
昭和(战前)
大阪中央邮局 吉田铁郎
昭和(战前)
明治生命馆 冈田信一郎 冈田捷五郎
昭和(战前)
摩耶旅馆 今北乙吉
昭和(战前)
东京都庭院 美术馆 宫内省内匠 寮(権藤要 吉)
昭和(战前)
帝冠式 帝冠式建筑风格产生于19世纪30 年代日本昭和时期,这一时期日本 的民族主义势力占主导地位。为了 彰显日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种建 筑以现代钢筋混凝土材料结合日本 传统建筑屋顶的方式建造。 祇園閣 昭和3年(1929) 伊東忠太
日本建筑发展史
(明治维新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明治维新
是指日本在1860年代到 1880年代间,以维新志士所 建新政府为核心的民族统一 主义与西化改革运动。在当 时此一改革运动称为御一新 或一新,后世则以此为明治 天皇时期的运动,称之为 “明治维新”。
政治上,他们透过推行天皇 亲政和推行议会政治(合议) 的精神,力图建立仿效西方 三权分立的新式政府,以求 挤入西方列强之林;经济上 则推动财政统一,稳定幕府 后期严重负债的国家财政, 并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 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社 会上并且提倡“文明开化”, 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对外 关系上,除了推动废除与列 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外。
昭和(战前)
在这期间除分离派之外, 还先后出 现了创宇社、“流星”建筑会、造 型团体MAWO、日本国际建筑。 20年代现代建筑的先驱包豪斯给日 本以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柯布西埃 的现代主义理论, 给予前川国男等 一大批日本建筑师以极大的鼓舞, 并在1 9 30 年集结了由一系列小型 新建筑团体组成了“ 新兴建筑家联 盟”。
待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