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九章 自然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13
警惕“荷兰病” 警惕“荷兰病”
“荷兰病”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 荷兰病” 荷兰病 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 现象。20世纪60年代 世纪60年代, 现象。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 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 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 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 繁荣景象。可是,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增, 繁荣景象。可是,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增,因外 汇过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引起本币升值, 汇过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引起本币升值, 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 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 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 世纪70年代 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 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 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 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 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 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 荷兰病” “荷兰病”。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 全球石油价格暴涨, 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全球石油价格暴涨, 在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和墨西哥也都发生过类 在沙特阿拉伯、 似情况。 似情况。
25
发展中国家必须吸取教训
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的教训* 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的教训 先污染,后治理” “先污染,后治理”成本巨大 发达国家环境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发展 中国家环境恶化为代价的, 中国家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发展中国家则 无法转嫁,如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木材, 无法转嫁,如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木材,出 口电子垃圾 有些环境指标一旦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是无 法再逆转的,如沙漠化、 法再逆转的,如沙漠化、水土流失 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 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01
02
03
政策层面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强化 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自然 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等。
技术层面
推广环保技术,促进循环 经济和绿色发展,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等。
社会层面
加强公众参与和环保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素 质等。
平衡关系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
某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城 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建设 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实现了城 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01
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 发展的支持
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更多的资金 和技术用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02
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环 境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保 护的重要性。只有保持经济发展的可 持续性,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
03
04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 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 力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经济、社会和 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
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和谐性原 则。这些原则强调了发展的公平性、 可持续性和共同性。
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才能保障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03
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包括加强资源保护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完善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
02
环境与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挑战
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
01
环境成本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投入的成本,如环保设施建设、废弃物处理费用
等。
02 03
环境经济效益
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既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如环保产业的发 展、绿色技术的应用等,又包括间接经济效益,如环境质量改善带来 的健康收益、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等。
外部经济性
环境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正外部经济性,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社 会福祉等。
城市化、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
02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产业布局
和发展方向的差异。
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03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性,包括生
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等方面。
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
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评估自然资源价值的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 本法等。
资源型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资源型产业需要实现转型与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和 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
资源环境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政府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治理政策会影响到产业发展的成本和方向,需要政策协调和 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03
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
资源价值与价格机制
自然资源价值应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来形成合理的价格 ,反映其经济价值。
资源价值与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发生变化,需要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资源价值的变化。
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资源型产业的发展
自然资源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对于能源、矿产等资源型产业,其发展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

第九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学-温州大学,

第九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学-温州大学,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引子 亚马逊森林的命运
巴西亚马逊森林是世界上仍然保留着的最大的原 始荒野。亚马逊生态区占巴西国土的60%,森林 面积400万km2,其中雨林占65%,林区木材总量 占世界木材总储量的45%,生物种类占世界总数 的1/5,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8%。
亚马逊流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举足轻 重,被称为“地球之肺”。地球失去亚马逊森林 将会加速温室效应,进一步变暖。
4. 社会制度条件
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条件。社会制度是社会经济 活动的上层建筑,先进的社会制度,能调动人们 的劳动创造积极性,能解放生产力,能持续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 展。社会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保证社会制 度先进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求建立完善的、高效率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福利制度等,都是社会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是指在考虑环境、资源承受能力和持续能力的 条件下,为实现未来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人类应采取的 最佳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这一基本含义,不难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既能基 本满足当代经济发展需要,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继续生存 和进一步发展,是人类社会和大自然长期和谐共存的协调 发展。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创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氛 围,人们心情舒畅,乐观开朗,有利于提高人们 的生产效率、创造能力和生活热情,是经济可持 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增强国民的凝聚力,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 进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社会时尚和社会风气,有利于健康生活方 式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人生观、审美观和消费 观的形成,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 少的重要的社会环境条件。

发展经济学:资源与环境

发展经济学:资源与环境

专栏6-2 2008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 2008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在经历了“拉锯式”博弈后终于落下 帷幕,以宝钢为代表的国内钢铁企业不得不被动接受国外铁矿石供应 商再次蛮横提价65%的要求。这种结局无疑使中国钢铁企业扼腕长叹。 虽然自 2003 年以来,中国钢铁企业就坐到了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谈判桌 上,但至今却没有一次凯旋而归。5年间,中国钢铁企业分别接受了国 际铁矿石生产商增长18.62%、71.5%、19%、9.5%和65%的蛮横要价。按 照 65% 的涨价, 2008 年我国每吨铁矿石的进口价格将增加 33-34 美元, 而2008年铁矿石的长期进口合同仍然是3.8亿吨(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很 多),那么中国钢铁企业需要多支付900多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中国 钢铁企业全年实现利润 1900 亿元,这相当于 2008 年成本的涨幅吞食了 中国钢铁企业往年利润的一半。 目前全球铁矿石行业格局是, CVRD 、 BHP 和 Rio Tinto 三大矿业巨头 掌握着世界铁矿石海运量的 70% ,控制着国际市场 80% 的铁矿石资源。 2010 年全球铁矿石供应量为 9.38 亿吨,其中三大铁矿石巨头占供应量 的78%。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钢铁产量达到4.89亿吨,占全球钢铁产 量的73.9%,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不仅如此,2007年我国净出口钢铁 5488万吨,再次抢占出口额的头把交椅。与此同时,2007年我国铁矿
资料来源:改编自张悦,《中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谈判之痛》, 《上海企业》2008年第4期。
专栏6-3 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 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 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 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 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 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 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 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 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具 有五个特征:一是新的系统观。它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 素构成的大系统。二是新的经济观。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 考虑工程承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力。强调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 良性循环,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三是新的价值观。在科学技术 方面,在考虑对自然的开发能力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系统的修 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要重 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新的生产观。 就是贯彻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

资源环境与经济学之可持续发展 PPT

资源环境与经济学之可持续发展 PPT

思考题
1.可耗尽资源的需求函数是P=8-0.4q,供给的边际 成本为2美元。(a)假如20个单位要被用来在2期之间分 配,在一个动态有效的分配中,贴现率为零时,有多 少要被分配到第一期,而有多少要被分配到第二期 ?(b)两期中有效的价格是多少? (c)每一期的边际使用 者成本又是什么? 2.假设与问题1提出的需求函数相同,但是对于本 问题而言,贴现率为 0.10 ,使用的边际成本为 4 美元 。在效率分配的条件下,每一期能有多少产出 ? 每一 期的边际使用者成本是多少?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后,大部分物质 还能够回收利用的可耗竭资源是可回收的可 耗竭资源。主要指金属等矿产资源,例如: 汽车报废后,汽车上的废铁可以回收利用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 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是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 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这类资源被使用后就被耗竭掉了。
《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主要内容简介:根据 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 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 为规范。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经济 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3.人类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 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2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将资源、环境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实物核算方法 (二)价值核算方法
二、可更新资源
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 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例 如太阳能、大气、森林、鱼类、农作物 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 根据财产权是否明确,可更新资源可以 分为可更新商品性资源和可更新公共物 品资源。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案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4.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黑板。

2.视频或图片资源,用来展示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其利用方式。

3.活动材料,如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主题(5分钟)教师可以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其利用方式,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自然资源是什么吗?有什么种类?步骤二: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定义: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供人类使用和满足人们生活发展需要的物质和能源。

2.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步骤三:探究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2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资源进行研究,分析该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来获取相关信息,并用活动材料记录下来。

然后,每个小组向其他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步骤四:讨论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保护自然资源的好处,如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

步骤五:学习科学方法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方法,如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课后选择一个自然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2.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关于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辩论赛。

发展经济学 高教版 武汉大学郭熙保 ch09-12

发展经济学 高教版 武汉大学郭熙保 ch09-12

天然气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促进经济和收入大幅度增 加。
然而好景不长,到1970年代,荷兰发生较严重通货膨胀,制成品出 口下降,收入增长率减慢和失业增加。 70和80年代早期的石油价格暴涨,一些国家产生类似荷兰情况。
其他例证 墨西哥、尼日利亚和沙特等在七、八十年代得过“荷兰病”。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
资源,本章所谈特指自然资源 ,即天然存在的自然物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土地、森林、渔场等 矿石、石油、天然气等
指由不可分割的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如生态环境 环境是指栖居在某一地理空间 、臭氧层、大气层、海洋等资源。 的所有生物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有些资源既是可再生资源,也属于环境资源,如 及其生活环境 森林既提供木材,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4
荷兰病发生原因 “荷兰病”主要由政府错误政策引起。
一旦初级产品出口下降, 经济增长陡然下降,甚 至出现持续停滞和衰退
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 增,外汇过多导致国 内通货膨胀,引起本 币升值
政府从出口天然气所得大量税收主 要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而不是基础 设施和其他出口部门。
初级产品出口的 兴旺被其他部门 生产萎缩抵消
如果不相应降低汇率, 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工 业制成品竞争力下降, 出口不振,收入和利润 减少,失业增加。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5
资源诅咒论(resource curse thesis) “资源诅咒论” :资源丰富而导致经济停滞。
最早提出资源诅咒概念 理查德· 奥 许多自然资源丰裕、 初级产品出口迅速的国家,增长缓慢 蒂( Richard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应该是正面的,但同时也会对其他因 M. 素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 Audi,199 3) 这个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过其正面影响,因此导致资源丰富国家经济不 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停滞。 1.挤出教育。初级部门并不需要高技能劳动力, 易忽视人力资本 资源丰裕 所产生的 挤出效应 2.挤出投资。通过对储蓄、就业等的负面影响抑制物质资本投资 3.挤出创新。自然资源限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经济学与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

经济学与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

经济学与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学科,与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在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一、经济学的作用1. 环境成本核算经济学通过对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核算,引入环境成本概念,使环境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在传统的生产中,往往忽略了环境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而经济学的介入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资源的价值,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制定环境政策经济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和预测,政府可以了解环境问题的影响和成因,并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来解决。

例如,对于环境治理,政府可以采取经济手段,比如排污费、碳税等,以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3.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例如,经济学可以通过绿色投资和创新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

二、经济学面临的挑战1. 宏观与微观平衡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需要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进行平衡。

在宏观层面上,经济学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在微观层面上,经济学需要解决企业和个人行为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是经济学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 不完全市场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信息不完全和市场失灵等问题,环境资源往往没有得到合理的价格和配置,这给经济学的应用带来了困难。

如何研究和解决不完全市场的问题,使环境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和保护,是经济学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3. 收益与成本的平衡在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中,经济学需要平衡收益与成本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日益受到。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消耗的增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根据其可利用程度和属性,自然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可再生资源:指可以自然恢复或人工再生的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不可再生资源:指一旦消耗就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石油等。

替代资源:指可以替代传统资源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稀缺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

区域性: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资源的储量和品质差异较大。

综合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包括地质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支撑作用: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例如,土地资源为农业和工业提供了生产和加工场所,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和能源。

产业带动作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可以带动钢铁、化工、建材等产业的发展,森林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木材加工、造纸等产业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作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例如,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的保护可以防止水污染和干旱灾害。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消耗的增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制约经济的发展。

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实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保护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防止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过度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常常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经济的不可持续性。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水源、森林、矿产等都是一种稀缺资源。

当我们过度开采或滥用这些资源时,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其次,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的关键。

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和管理计划,可以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同时也会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例如,在森林资源的利用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林业规划、定期的植树造林等措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资源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用水措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此外,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也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遵守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并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通过对污染源的减排和环境治理工作,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

另外,我们还需倡导可持续消费和生活方式。

个人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推广低碳生活、资源节约、可再生能源等理念,引导人们改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政府在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引导和管理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力度,并提供相应的经济和税收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做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同时,政府还应增加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支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总之,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增强国际竞争力
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为经济发展 提供稳定的自然资本。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提升国际形 象,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国际贸易 和合作。
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环保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形成新 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就业和增加税收 。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清 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回收利用水 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恢复生态 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 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 保可持续自然资源利用的实现。
04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等方式,减少资源浪 费和污染排放。
推动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环保合作,共同 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促进全
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3
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
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能源需求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包 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 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净化空气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3
社会价值
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
的基本条件之一,土地资源则是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的基础。此外,自
然资源还为人类提供了休闲、旅游等方面的享受。
02
环境问题与挑战
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导致的大气污染,严重影 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和经济发 展目标。

经济学中的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中的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中的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焦点之一。

没有人能忽略广泛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等。

因此,经济学中的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经济学是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是经济学的补充和发展,并专门研究环境资源的使用、保护和恢复。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环境和资源。

它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市场的基本理念,如需求和供给的灵活性和价值规律。

同时,环境经济学又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因为它考虑了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的效益。

在环境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外部性。

外部性在经济学中指的是那些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不能算是直接成本或直接利益的负面或正面影响。

例如,公司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一动作对于员工和市场参与者来说是不可直接量化的成本。

通过外部性的概念,环境经济学把环境问题变成了“由经济代价量化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另一个在环境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不会削弱满足未来需求的能力。

一个可持续的经济系统应该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需要环境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并确保其执行。

政府可以放松政策并给予企业机会,鼓励更多的企业建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流程。

企业也应该主动承担环保责任以及投资于可持续发展计划或项目。

在环境经济学中,社会成本和收益分析是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

社会成本和收益分析是一种评估政策或项目的方法,将一个项目或政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和收益)列举出来,并进行权衡。

结果指导政策制定者制定能够优化收益,最小化成本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总之,环境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

我们需要审慎思考、采取措施以及加大宣传这些问题。

在人们共同努力下,将会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资源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稀缺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强。

因此,资源环境经济学逐渐成为经济学领域中备受追捧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措施。

一、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资源环境经济学是指对于资源和环境的经济学分析。

它包括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的经济学分析。

它在解决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问题中起关键作用。

资源和环境是紧密相连的。

在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资源和环境的耗费和破坏已经引起了对于人类未来的深刻关注。

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会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它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幸福感。

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

它不仅关乎当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人类文明是否可以取得持续的发展。

如果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继续加剧,那么未来人类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平均资源利用率仅在30%-40%之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可以采用更高效的技术,降低资源的消耗。

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方面,可以加强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等特点,因此,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可以逐步替换传统能源,采用更多的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

3.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治理方面,可以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保护
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简介
本文档讨论了如何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保护自然资源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保护是维护和增强自然环境质量的行动,而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削弱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自然资源正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破坏。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满足
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确保社会的长期繁
荣和稳定。

结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 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 推动可持续农业和林业发展,采用环保农业和林业管理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3. 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确保环
境保护的有效实施。

4. 提倡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5. 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节约能源、减少垃
圾和污染的惯。

结论
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通过采取合适的战略和政策,我们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为未来世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和社会。

地理初中教材第九章地理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初中教材第九章地理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初中教材第九章地理与可持续发展地理与可持续发展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其中之一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将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地理学科中,我们学习到了地球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问题以及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等内容。

这些都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一、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唯一家园,其中的资源是我们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过度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要在资源利用上达到平衡和谐。

我们需要更加合理地利用地球的资源,推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措施,以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问题,例如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

这些环境问题都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则限制了人类的发展和工农业生产。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强水资源管理等,以应对这些环境问题。

三、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我们应该推动绿色工业发展,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以实现人类与地球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地球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球的关系。

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我们才能实现地球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字数:474)。

自然资源与经济可持续性

自然资源与经济可持续性

自然资源与经济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作为地球的有限资产,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在充分满足人们经济需求的同时保障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能源等各种能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提供经济价值的元素。

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经济的血液。

然而,自然资源并非无穷无尽,它们的产量是有限的,很容易因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而枯竭。

一旦资源枯竭,将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

经济可持续性是指能够在履行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实现经济可持续性意味着要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再生,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首先,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经济可持续性的关键。

合理利用资源并不意味着绝对限制资源的使用,而是在最大程度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损耗。

例如,在土地利用方面,可以通过科学的农业管理、合理的城市规划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对土地的过度占用。

在能源利用方面,可以推广节能技术,降低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这些措施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又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保护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

资源保护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等多个方面。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它对维持生态平衡、供给人类经济的各种服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护水资源是保障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森林的保护则涉及到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生态环境等众多方面。

只有加强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和森林的保护,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资源的再生利用也是保障经济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

许多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如果这些废弃物能得到再利用,将大大减少对原始资源的需求。

例如,废水经过处理后可再次用于农田灌溉,废纸通过回收可以再生造纸原料。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碳价格的变化,所研究林场的过度性损失Ⅰ(提前砍伐年数)从0年增加到12年,社会净损失也从0增加到9954元/h ㎡。

中国在两阶段内农地非农化过度性损失Ⅱ共计596 584h㎡,占这两阶段农地非农化总数量的37.33%。

最后提供了协调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代价性损失;过度性损失;市场失灵;政府失灵1引言至今的10 年间,我国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

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果断启动内需的正确决策和及时调整制定适于形势变化的有关经济政策,当然也得益于资源的有力保障。

我国目前是粗放型经济,长期以来资本与劳动投入份额超过60%,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料投入的依赖性极高。

然而,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是物耗大幅增长的时期,表现为全国物质生产部门的物质消耗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资源市场发育不充分,缺乏资源稀缺真实状况的价格信号,导致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较为严重,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

10年来,几乎所有关于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研究都认为我国目前和未来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将越来越大,这些研究呼吁社会关注资源稀缺,关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的理论基础资源的利用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既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必然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合理的资源利用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最终达到或趋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协调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确定这个合理利用资源的度。

无论是自然资源经济学还是生态经济学,都强调用经济学的原理来研究资源的稀缺与利用。

确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度,需要用到经济学的原理。

自然资源是一种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价格不仅是资源在不同部门(个人)之间配置的信号,也是调节资源供给和需求关系的重要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人口—资源环境—贫困的恶性循环
人口增长是环境恶化和资源过快耗竭的关键 原因。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 依次是:辽河、海河、淮 河、黄河、松花江、珠江、 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 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 源),全国有36%的城市 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 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 (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 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 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 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 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 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 产生量为1.4亿吨,达 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 不到10%。塑料包装 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 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随处常见的垃圾污染
4、 土地荒漠化和沙 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 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 27. 9%,而且,荒漠化面积 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 度增长。
第九章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人口-资源-环 境的关系
第二节 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环境与发展 第四节 资源过渡使用与环境退化的原因
分析 第五节 资源与环境的主要政策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人口-资源 -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经济功能 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三、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四、人口-资源环境-贫困的恶性循环
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对比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 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 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 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 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 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 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 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 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 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 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 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 损失。
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 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 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 重,屡禁不止。
最后的白鳍豚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 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
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 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 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 到限制。
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
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
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
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
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
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
少削减40%。此外,
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
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
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
一大环境问题。
郊区工厂的烟雾排放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 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 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 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 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 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 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 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 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 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 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 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 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 葛州坝电站遭受的垃圾困扰 的大课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峡工程已成 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断流的黄河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 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 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 物种达4000-5000种,约 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 的15%-20%,高于世界 10%-15%的平均水平。 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 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 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 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 1/4。
二、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 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既强调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又强 调经济的发展。
是生态持续(基础)、经济持续(条件) 和社会持续(目的)的统一。
三、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人作为消费者,会消耗资源,产生废弃物, 对资源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 I=P*A*T 表现出来,这是 1992 年初联 合国召开的人口、环境与发展专家组会议 上提出的,式中,I 表示环境,P 表示人 口,A 表示人均消费量,T 为技术应用于 一个单位的消费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值。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 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 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 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 约的签字国。
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 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 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 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三、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当这种影响在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内,人口增长 对资源环境不构成压力。
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会、经济(含技术)和政治条件 下,人口增长可能对不可再生资源、空气和水的 质量、气候,以及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
事实上,影响环境的因素除上述 P、A、T 等 “硬参数”外,还与体制、政府管理、政策法令、 发展目标、国民素质等“软参数”有关。但无论 如何,公式 I=P*A*T充分说明了人口与环境之 间的密切关系。
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 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 90年代的23次。
由于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 我国现已有24000个村庄消 失。
荒漠化的西部 沙灾
甘肃民勤已成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地区
沙 枣 林 死 亡 了 村 庄 也 跟 着 死 亡 了
5、 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 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 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 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 (相当于全国一年的 化肥使用量)。自 1949年以来,中国水 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 量达4000万亩,这对 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 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