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课件:叔本华哲学

合集下载

《叔本华哲学三》课件

《叔本华哲学三》课件

叔本华哲学的基本观点
悲观主义
人生是痛苦和虚无的,只有通过 认识和意志的解脱才能获得救赎

意志主义
世界是由盲目的意志所驱动,而非 理性所主宰。
反理性主义
理性只是意志的工具,不能揭示世 界的本质。
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等哲学家深受叔本华的影响,进一步发展 了他的悲观主义和意志主义思想。
悲观主义特点
悲观主义强调人生和宇宙的消极 面,认为人类注定要面对无法逃 避的痛苦和苦难,无法摆脱生死 的束缚。
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形成与演变
形成背景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是在对人类存 在和宇宙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后形成的 ,受到印度哲学、康德哲学等思想的 影响。
演变过程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经历了从早期 对人类理性的怀疑,到中期对生命意 义的探索,再到晚期对人生和宇宙的 全面悲观的过程。
反理性主义
叔本华批判了理性主义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强调直 观、直觉和感性认识在哲学中的地位。
形而上学
叔本华对形而上学的探索和思考,丰富了哲 学体系,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01
人文关怀
叔本华哲学关注人的存在、意义 和价值,有助于现代社会重视人 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批判
04
叔本华的伦理学
伦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伦理学的定义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和道德规范的学科,旨在探讨人类行为的善恶、对错及其依据。
伦理学的特点
强调道德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关注个体行为与社会规范的关系,寻求人类行为的道德准 则和价值标准。
叔本华伦理学的形成与演变
形成背景
叔本华的伦理学是在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和 继承中形成的,同时也受到印度哲学和悲观 主义的影响。

第五讲叔本华的哲学

第五讲叔本华的哲学

四、生平点滴
• 作为一个著名的悲观主义者,他的生活却并非完 全隐遁,并且有些自私。但在某些方面他可称为 性情中人:谈过恋爱;也曾被称赞为一个诙谐且 能侃侃而谈的人;他每天阅读伦敦的《泰晤士 报》;脾气火暴,曾把一个女裁缝推下楼梯(因 为受不了她的吵闹并且多次劝阻都没有效果,他 为此还特意写过一篇论噪音)并造成她残疾,因 此叔本华需要按季度付给她终生补偿。在此人过 世时,叔本华写到:“老妇死,重负释” 他的生 活受人诟病,与他的哲学相悖更让人鄙薄。罗素 在西方哲学史中说:假若我们根据叔本华的生活 来判断,可知他的论调也是不真诚的。
• 充足理由律在叔本华那里具有一种先验的地位, 即它是不能证明的。叔本华认为康德等人试图证 明它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为了证明一个特定命题, 就必须假定一个给它正确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却 正是充足理由律。为了证明它,就必须假定它成 立,所以证明这个命题将陷入不可避免的循环论 证。他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特根斯 坦。此外叔本华将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同一律、 排他律并列,把它看成第四个思维规律。
第五讲 叔本华
第一节 生平:亚瑟·叔本华
一、家庭环境
• 叔本华生于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父 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 后自杀。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 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 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但 由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结果使他一 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死后,将所有 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 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了第三版 引起轰动,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在 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 30岁,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总算我在 彼德拉克的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谁要是走了一整 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 叔本华在最后

现代西方哲学――绪论概要PPT课件

现代西方哲学――绪论概要PPT课件
6
(3)陷入二元论
7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形成
8
(一)关于现代哲学的分期
现代(mordern)的多意性 1、
中世纪之后 现代=近代(16世纪末-19世纪) 当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 • 黑格尔之后(philosophy)
9
• Modern philosophy •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 Philosophy after Hegel
起问题
19
• 四个阶段:
(1)19世纪30年代 :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哲学。 (2)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 :马赫主义。 (3)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逻辑实证主义。 (4)20世纪70年代以后 :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
20
• 人本主义(humanism): 也叫“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其理论特 征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是目的,主张人性的 解放、人的全面发展,反对任何对人性的压抑。
33
(一)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批判 • 1.批判黑格尔以理性压制非理性。 • 2.批判黑格尔以必然性压制可能性。 • 3.批判黑格尔以普遍性压制个性。
其次,关注和重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对非理性因素 在认识中的意义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思想,但又夸大了非理 性因素的作用而走向非理性主义。
再次,重视概括现代科学成果,力图使哲学和科学,特别 是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
最后,重视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当代资本主义 的现实的理论,揭露了当代西方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然 而,对其矛盾和弊端的产生根源缺乏深刻的认识,也没有找 到克服矛盾消除弊端的途径。
17
(四)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势态:思潮与流派
科学主义(理性主义) 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 宗教和思辨唯心主义

西方哲学史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史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

2、非理性主义(反对科学与理性) (理性指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从理智上 控制行为的能力)

西方哲学从古代开始,就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理性主义传 统,这个传统到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他们认为人 是理性的动物,必须受理性指导。经验是知识的起源, 理性才是真理的裁判。理性既是存在的本质,也是真理 的保证。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禁欲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反映 德国贵族地主的利益,也反映了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 历史地位的变化,正迎合了1848年革命失败后德国资 产阶级的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

他的唯意志论和非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对尼采的 权力意志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成为现代西方生命哲 学、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渊源。


l809年至1811年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 1812年至1813年在柏林大学学哲学。对柏拉图和康德 的哲学所倾服。1813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1820年 至1831年在柏林大学任讲师、副教授。 这期间黑格尔(1820年在柏林大学任讲师)也在柏林 大学,如日中天,可叔本华偏要将他的课安排在黑格 尔讲课的同一时间。此举精神固然可嘉,但却并不成 功。黑格尔的课依然人头攒动,而他的课却门可罗雀, 最终被迫取消。

在叔本华看来,理性及其抽象不是最重要的,重
要的是生命的具体。抑制理性的无上地位和霸权 主义不是要反理性,而是要恢复鲜活的生命。这 是现代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的基本思路。

3、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在人生哲学上,他抱着悲观主义的厌世思想,认为意 志的欲求无穷无尽,不能得到永久的满足,因此“欲 望按其性质来说就是痛苦”。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 痛苦。意愿(意志)是人生的痛苦之源。意志是自由 的,是不可遏制的冲动,是永不满足的欲求。包括人 在内的一切东西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形式。从一生下来, 人就是受制于生命冲动的摆布。由于人的一生都要受 到生存意志的左右,人就要一刻不停地去实现自己的 生存意志,就要不顾一切地去满足自己的生命欲求。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

h
5
3.贝克莱
(1)攻击唯物主义物质 实体说
贝克莱(1684-1753)
(2)存在就是被感知
h
6
4.休谟
(1)除了知觉,一切都 不可知
(2)否定规律的客观性
休谟(1711-1776)
h
7
(二)欧陆哲学突出人的主体性,过于 强调人的理性能力
1笛卡尔
(1)怀疑的方法
(2)我思故我在
(3)以理性为根据导出二元论 笛卡尔的发展历程
• 从整个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过程看,19 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可谓是这一转型的过渡期, 而从20世纪初至今可谓是其完成期。
• 1、过渡期。 • 过渡期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前者采取了马赫主义等形态,后者主要有叔本华 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弗洛伊德主 义、以及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实用主 义(特别是詹姆士)兼有上述两种倾向。
h
8
2莱布尼茨
(1)单子论:突出人的主观能动 性
(2)天赋观念论:贬低经验 A.推理的真理:必然的
(3) B. 事实的真理:偶然的
莱布尼茨(1646-1716)
h
9
三、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 1、三次转折。 •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
三次重大的转折: • 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 • 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 • 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h
14
五、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2、完成期。 • (1)、完成期可分为20世纪上半期的西方哲学
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 • (2)、上半期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
的出现和盛行。它们标志着西方哲学在总体上已 由近代思维方式转向现代思维方式。 • 20世纪初罗素和摩尔对黑格尔主义的公开驳斥 标志着分析哲学运动的正式形成。 • 现象学运动肇始于胡塞尔,广义地说,海德格 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梅洛-庞蒂等的存在主 义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讲叔本华的哲学

第五讲叔本华的哲学

• 1833年在大学里受挫之后,他移居法兰克 福,并在那儿渡过了最后寂寞的27年。 1837年,他首个指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 书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的重大差异。之后 他出版了多种著述,1841年出版了《论意 志的自由》和《论道德的基础》两篇论文
的合集,由于这两篇是丹麦科学院的有奖
征文,于是他郑重的说明,第一篇论文获
• 叔本华认为艺术品具有一种超时间的本质, 而音乐同时具备超时间和超空间的本质, 所以音乐不只是对理念的复制,它还更接 近意志其本身。所以它也就具有一种更高 的价值。对叔本华来说,音乐和表象世界 几乎是并列的存在。但这种美都只能使人 们从意志那里得到暂时的解脱,因为这种 对于美的诉求只能使人陷入意志其本身的 陷阱中去,所以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表象,一方面是意志。 主体是认识一切而不被任何事物所认识的,是世 界的支柱,我们每个个人正是这样一个主体。而 客体则是我们通过先验的时空范畴去认识的事物, 比如我们的身体。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作为表象 的世界,故而是不可分的。叔本华认为人们的先 天认识只有时间、空间和因果律,而这些东西都 只在表象间发挥作用、形成联系,和意志本身无 关。感性、知性和意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 以一切表象的存在都是意志的客体化。他认为一 切表象的存在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其一是 感性和知性,其二是意志。
• 叔本华的这种决定论受到了两位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的强烈认同,他们都认 为这种对自由意志的解释给予了他们莫大 的安慰。
论死亡
• 叔本华不赞同自杀,因为自杀行为正是肯定了意 志本身的显现。同时他也认为死亡并非什么不好 的事情,他的论点基于他的形而上学,即一切事 物必有其生成的原因。他认为人们对于死亡最大 的恐惧在于他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事实:我死了, 但这个世界却仍然运行着,而这个观点的错误在 于人们认为死亡代表了自己的表象归于无。叔本 华认为人类的出生和死亡都有其内在的原因,而 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只在于表象之间。出生只是从 前一状态转变而来的,所以不是一种无的状态。 同样,死亡也不是归于无,而只是以另外一种状 态存在于表象世界中。

趣味哲学:叔本华ppt课件

趣味哲学:叔本华ppt课件
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 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 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 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他称柏拉图为神明般的, 康德为奇迹般的,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但 厌恶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
22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 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 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 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12
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口 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都是需要、缺陷,也 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 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要消除一种痛苦本就十分困难,即使幸获成功,痛苦 也会立刻以数千种其他姿态呈现,其内容因年龄、事 态之不同而异,如性欲、爱情、嫉妒、憎恨、抱怨、 野心、贪婪、病痛等皆是。

1836年《论自然中的意志》,ü ber den Willen in der Natur;

1839年,《论意志的自由》,ü ber die Freiheit des
menschlichen Willens;

1840年,《论道德的基础》,ü ber die Grundlage der Moral;
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 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23
意志与现象
The world is my idea. 并不是说,世界是由我创造的,也不是否认物质世界
的客观存在,而只是说它对我们呈现,或被我们表象, 是我们关于它的一切论断的前提,世界就是它对我们 表象的那个样子。
1

《现代西方哲学》第一章 意志主义 PPT

《现代西方哲学》第一章  意志主义  PPT
尼采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海德格尔称其为“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 施特劳斯称其为“现代性第三次浪潮”的奠基人, 哈贝马斯称其为“后现代的鼻祖”。
12
尼采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权力意志。 首先,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以权力意志为本体的世界;
其次,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意志的本能, 权力意志就是生命的本能。
意志主义与 生存哲学
思考题:
1. 意志主义是如何解释世界的? 2. 阐述生存意志的基本特征。 3. 阐述尼采的价值重估理论。 4. 尼采的“永恒轮回”学说的基本内 容是什么? 5. 如何评价克尔凯郭尔的主观性真理?
32
Facebook Likes
叔本华提出了以生存意志89为K 原FCaocmebm则oeonkts的意志主义。
一、意志与本体
叔本华的意志主义以追问“世界是什么?”为宗旨。 在他看来,哲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对于世界的本质进行考察。 首先划分出现象世界与本质世界,另一方面将世界的本质 从理性变成了意志。
生存意志是一种明明白白地求生存和求发展的盲目冲动。 他认为,只有生存意志才是自在之物,才是世界的本质规定。 现象世界就如同反映着生存意志的镜面。 最典型的客体化意志就是身体的具体活动。
现代西方哲学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ical trends
第一章 意志主义
Voluntarism
第一节 叔本华的 意志主义
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
代表作品: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自然界中的意志》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76》5K
Chief Executive
在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中,永恒轮回思想 占据了一个核心的位置,因为对永恒轮回 的世界的认同和回归,是权力意志能够自 我肯定和自我克服的本体论条件。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
孔德(1798-1857)
二.约翰· 穆勒的实证主义(1)
(一)实证主义哲学思想 1.物是感觉的恒久可能性 2.规律是心理的联想 (二)归纳主义逻辑学 1.批评演绎法:①内容上:同义 反复②形式上:窃取论据
约翰· 穆勒 (1806-1873)
约翰· 穆勒的实证主义(2)
2.培根的“三表”
(1)归纳材料的三步 收集、整理、归纳 (2)整理材料的三表法 ①本质表:正面例证 ②差异表:反面例证 ③程度表:不同程度的例证
第三章.实用主义 一.皮尔士的实用主义
• 3、与此相关的是,我们没有一个独立的内 在心灵,没有笛卡尔所谓的直观的自我意 识。我知道我(不仅仅是我)存在。问题 是,我怎么知道这一点的。是直观还是推 论得来的?皮尔士认为,“自我”并不是 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 的。
第三章.实用主义 一.皮尔士的实用主义
三、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 • • • • • 2、近代西方哲学的特点。 (1)理性主义精神。 A、反宗教蒙昧 B、理性主义精神表现为经验主义和思辨理性。 (2)局限:将主体和对象世界都片面化了。 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 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只是成了被计算的对象。
四、现代西方哲学的形成
3.穆勒五法
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约翰· 穆勒 (1806-1873)
约翰· 穆勒的实证主义(3)
(三)功利主义伦理学 1.经验主义善恶观 2.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3.善有量的差别,也有质的 差别 4.判断个人行为善恶的标准
5.如何制裁恶行
约翰· 穆勒 (1806-1873)
三.斯宾塞哲学
第三章.实用主义 一.皮尔士的实用主义
• 5、最后,针对笛卡尔只谈“我思”并以此 作为出发点的做法,皮尔士提出“我们没 有不用符号思维的能力”,人就等于他所 使用的符号。同时,符号属于共同体,没 有共同体就没有自我,没有思想。思维着 的个体,其实是共同体符号的使用者。

《现代西方哲学》PPT课件_OK

《现代西方哲学》PPT课件_OK
意识的东西 • 4.心理结构和心理性质的关系 • ①自我具有前意识的特征;本我和无意识则是密切相关 • ②自我和超我可以是无意识的
32
• 四、本能(instincts) • 1.前期: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力比多) • 2.后期:生本能(life instinct) 和死本能(death
instinct) • 五、性功能的发展 • 1.幼儿性欲阶段(出生至5岁) • 2.俄狄浦斯情结(Oedipal Complex )与潜伏期
16
• 4.积极的虚无主义:承认生命和世界的无意义,承认持续了两千年的形而上学 和基督教价值信仰的破灭,但它以积极的姿态承受、欣赏这种本无意义的生 活,并勇敢地期待着它的“永恒轮回” ;虚无主义的完成
• 4.医治虚无主义的药方:超人、永恒轮回
17

第五章 尼采(二)
•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 1900)
23
• 二、永恒轮回(Eternal Recurrence ) • 1.永恒轮回的发现 • 2.作为宇宙论的永恒轮回 • 3.超人在世的人生态度(the being-in-the-world of an Uebermensch ) • 4.虚无主义轮回吗
24

第七章 狄尔泰
• (Wilhelm Dilthey,1833-1911)
15
• 2.反动的虚无主义:看到了“真实的世界”的虚 幻性,因而奋起推翻了这个世界,但“表面的世 界”依然得到了保留;“上帝已死”;用适应、 进化、进步、全人类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利益等取 代上帝;虚无主义的中期
• 3.被动的虚无主义:是“真实的世界”和“上帝” 被推翻以后一种被动的消逝;佛教是被动虚无主 义的宗教;被动虚无主义是通向积极虚无主义的 桥梁

现代西方哲学专题教学PPT课件

现代西方哲学专题教学PPT课件

.
38
二、伯特隆 • 罗素
• 语言是哲学的研究对 象
• 哲学的本质是逻辑
• 知识来源于“感性材 料”的事实
• 命题意义在于经验和 逻辑的可证实性
• 逻辑原子主义
.
39
三、路特维希 • 维特根斯坦
.
30
二、威廉 • 詹姆士
• 彻底经验主义 • 折衷调和的方法论 • 有用就是真理
.
31
三、约翰 • 杜威
• 经验自然主义 • 工具主 新托马斯主义
.
33
一、新托马斯主义概况
• 新托马斯主义的产生、 发展及其影响
• 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 特征
.
34
二、马利坦
.
24
• 对苏格拉底式的人而言,人类高尚而 真正的事业是发现自然的活动,是区别 真正的知识和错误错觉。因此,自苏格 拉底以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结构已 逐渐被认为是人类智能的最高运用,是 自然赋予人类之最有价值的才能。苏格 拉底和其后继者认为所有道德方面个情 操方面的才能……都是从知识的辩证而 来,因此是可以教导的。
• 从形式上看,主义繁多,派系庞杂 • 从内容上看,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并存 • 从实质上看,没有超出唯心主义 • 从矛头上看,反对马克思主义 • 从与科学的关系看,同科学发展有着密切
的关系
.
7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
• 现代西方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是连续 的,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精华,都 是全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对构建未 来世界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都是不可缺 少的。
马赫主义 实用主义 尼采哲学
尼采
.
胡适
3
二十世纪西方两大新的哲学运 动
• 分析哲学

叔本华介绍PPT课件精选PPT文档

叔本华介绍PPT课件精选PPT文档
2、世界分为现象界和本体界
自在之物引起我们的感觉,形成经验。经验就是我们认识的范围, 即“现象界”或“此岸世界”。感官和经验之外是人的认识能力无 法抵达的领域,即“本体界”或“彼岸世界”,是不可知的。(上 帝、灵魂、本体等都在经验之外,是不可知的)
知识是现象的知识,是我们将主体先验的认知形式和范畴用于经验 材料的结果(即人给自然立法或知性将规律给予自然)。世界的秩 序出于理性。主体是认知者也是立法者。
“人,彻底是欲求和需要,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 人带着这些需要而活在世上,并无依傍,完全靠自己, 一切都在未定之数,唯独自己的需要和匮乏是肯定的, 据此,整个的人生在如此沉重的每天开门相见的需求 之下,充满着为维护生存而来的忧虑。直接和这忧虑 连在一起的又有第二种需求——种族绵延的需求。同 时各式各样的危险又从四面八方威胁着人,人为了避 免这些危险,人需要时刻警惕。他以小心翼翼的步伐 走着自己的路。胆战心惊的向四周瞭望着。有千百种 偶然的意外、千百种敌人都在窥视着他。在荒野里他 是这样的走着,在文明的社会里他也是这样的走着, 对于他到处都没有安全。如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 所言
与叔本华同时代的作曲家理查·瓦格纳说,他那被认为是自己最伟大 的作品歌剧《特里斯丹。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也承认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的压抑学说此前 已经在叔本华那里得到阐述;后来弗洛伊德的最出色传人荣格也经 常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述叔本华的观点。 受叔本华影响最大的也许是小说: 最出色的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法国伟大作家普鲁斯特 和左拉,堪称德国最伟大小说家的托马斯·曼,英国小说家哈代和康 德拉都承认自己的作品从叔本华那里受益颇丰。他们在小说中甚至 提到了这位哲学家的大名。例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哈 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都是如此。那些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家如莫泊 桑、契科夫、毛姆、博尔赫斯、萧伯纳、皮兰德娄、萨缪尔、诗人 里尔克、爱洛特等等也都受到了这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4)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
(6)知识也是意志的工具。 (三)人的全部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5)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三、人生为什么很悲观?(或意志为什么令人
痛苦?) (一)人是利已主义的。 (二)欲望的满足总是受到条件的限制。 (三)人生活在摩耶(maja)之幕中。 (四)人生就是苦难。 “生命,整个儿地根本地就是痛苦,它是和痛 苦分不开的”,“每一部生命史就是痛苦史。”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五)对知识乐观主义的批判。 (六)幸福与快乐包含在痛苦之中。 (七)世界唯有人的痛苦最深。 四、如何摆脱痛苦 (一)无关心的态度。 (二)转向艺术。 建筑 绘画或雕刻 诗歌 悲剧 音乐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三)否定意志但不自杀。
(四)改变观点,默认自己的痛苦,同情的爱。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一、引言 (一)时代背景 (二)个人情况 (三)思想背景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二、人生为什么是痛苦的
(一)世界只是表象 表象(presentation
)的含义 (二)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1)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 (2)动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3)植物的活动也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现代西方哲学
第一章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哲学
阿尔图尔·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德 国但泽 (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 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他早年在哥廷根大 学学习医学和哲学,获博士学位后,曾在魏玛、 德累斯顿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