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生活,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合集下载

指导小学生作文三法

指导小学生作文三法

指导小学生作文三法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合适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感觉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是让小学生不再把作文作为负担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方法作文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合适的作文题目,让他们感到有事可写。

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具体的方法有以下三点:一、打开记忆的门每次作文课,我都会先把题目公布出来。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时间回忆生活中的往事,寻找感受最深、记忆最深的人和事。

这样一来,学生记忆的门打开了,记忆飞出来了,各种素材涌现出来,灵感也有了,下笔自然顺畅,文章自然感情丰富,有血有肉了。

有一位学生在《扫树叶》一文中这样写道: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变黄了。

风吹过,树叶一片片飘落下来。

有的像蝴蝶一样,随风打转,很好看,有的随风飘摇,到处乱飘。

校园里落叶到处都是,有像扇子的,有像喇叭的,还有的像粽子的。

我和小兰挥动扫帚,使劲地扫,树叶很快堆成一座小山。

不一会儿,我身上便汗津津的,胳膊也酸溜溜的,不听使唤了……我弯下腰去拣了几片最大的树叶,当作扇子摇着。

小兰看见了,打趣地说:“华姐姐,要是给那树叶加个长把儿,你不就是铁扇公主了吗?”我白了她一眼,赶忙回击她:“我要是铁扇公主,那你不就是随从的小妖精了吗!”这篇习作,写得形象生动,逼真地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

二、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生活中,很多令人动情、令人难忘的场面,常常是稍纵即逝。

如果能留心这些瞬间,就能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情感。

再加上及时收集整理,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留心与不留心,虽然只是一念之差,却有很大的差别。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看到树下的蚂蚁搬家,而有的人虽路过很多次,却毫不知情?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大概知道自己兜里还有多少钱,而有的只有掏出来数数才会知道?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次,我要求他们留心观察山羊和绵羊的外形。

观察后,一位学生在《山羊和绵羊》一文中用对比的方法写道:公山羊有胡须,公绵羊没有胡须……山羊的毛又短又直又松散,绵羊的毛又长又密又卷曲。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所牵挂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所牵挂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所牵挂作者:赵家友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12期一次题为“一个关于我的故事”的作文课上,虽然就“谋篇布局”“选材剪材”“立意”等方面在上课时就作了交待,但一个班的作文批阅下来,还是暴露出以下两个重要问题:①选材陈旧。

“一个关于我的故事”,原以为学生有话可说,而且会”百花齐放”,甚至不乏感人之作,结果学生写的是一些老掉牙的故事,什么第一次学炒菜,爸爸教“我”学骑车,深夜母亲送“我”就医,等等,让人渎来,昧同嚼蜡。

这些似曾相识的素材,毫无新鲜之感,使人倍感悲哀:我们学生的生活竟是如此单调且枯燥无味吗?②语言表达无个性。

学生文中表达方式多采用记叙,记帐式的讲述,直接抑制人的阅读愿望;偶有几处抒情议论,也是无关痛痒的“呻吟”,或是干巴巴的“呐喊”。

以上两个问题归纳起来,似乎也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已经是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了。

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们语文老师在这些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的精力。

作为教育的一方,老师是煞费苦心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受教育的一方也是这样对作文“满腔热情”吗?如果作文教学成了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那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成功吗?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联系到自己的写作经历,自己哪一次成功的写作少得了一番如妇女生产般的苦痛呢?而学生的作文练习会有如一个母亲十月怀胎般的期待吗?会体会到一位母亲听到婴儿啼哭时的那种幸福吗?没有!他们既没有等待中的付出,也没有太多成功后的快乐。

你看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基本就是面对文题,根据老师的分析和指导,当堂写就作文。

作文伊始,如果我不横加阻拦,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前后左右的同学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一他们在互相倾诉不知该写什么的苦恼一一真是其情也哀;还有一些同学在忙着翻各种“作文选”——倒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不管怎样,在一番搜索枯肠之后,大家都“有话”可写了,一篇“大作”就此诞生。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

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们在一起时有说有笑,滔滔不绝。

但在习作时显得茫然,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甚至逃避习作。

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

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呢?1.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抄、多背。

多看适合学生的报刊和中外名著。

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鼓励学生多看。

还鼓励学生自带图书,同学间交换阅读。

让学生畅游在书海之中,领略书中的风景。

多听广播节目,多听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增加语言积累,感受语言魅力。

指导学生用好摘抄本。

在阅读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好词、好句、好段,及时把它们摘抄下来。

多背优美的课文和名人名篇,比比谁积累的优美语句多,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留心生活,走进自然让学生用明亮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大自然的静态美、动态美,去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笔直的大路,绿色的田野,清澈的小河……都能成为观察的对象。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

同时,应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3.点燃兴趣,放飞心灵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并不一定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作为教师就要恰到好处地发挥引导作用,点燃学生的表达欲望,或一句鼓励人心的话语,或一个开放性的话题……鼓励学生不受作文要求的限制,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内容自选,让习作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手段和途径,让习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需要。

4.真情实感,画龙点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到:事例真、感情真;表达准,要用恰当的词句,准确描述真实或想象的事物,表达真实的感受。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还较弱,要求学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是不大可能的。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建议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建议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建议摘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害怕写作,无法理解写作的要点,没有体验成功写作的乐趣,并将写作视为痛苦的负担。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生写作存在的困惑,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使学生建立写作的信心,发挥自己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学生;作文;困惑;原因;建议一、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困惑(一)脱离实际,“真实”缺乏小学日常写作不是参赛或投稿的“作品”,它是一种特殊的语文作业,是学生的任务,要用语言平稳地表达他们在生活中所看到、听到、做的和思考的事情,以便学生愿意主动尝试,让写作成为孩子心灵的窗口,表达他们的真实心意以及自身情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多地观察生活,从细节开始,从日常身边开始,描述他们的真实感受。

遗憾的是,许多语文老师缺乏这种意识,许多学生在初次写作时就被套上了写作的“枷锁”:结构相同、无中生有、套话连篇、言过其实、生搬硬套、改头换面等必须认真对待这种现象。

(二)缺少写作素材,内容空洞许多学生在收到作文命题时感觉没有什么可写的,他们的思维空白,或者他们可以简单地用几句话来解决要写的内容。

有些人甚至不首先考虑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或个人感觉,他们搜索了他们记忆中阅读过的类似文章,搜索了其他人编排的故事,然后进行了所谓的修改,将其视为完成一项任务。

另一种情况是,当学生获得作文的主题时,他们不会仔细考虑如何审题以及以何种方式编写该主题?取而代之的是,一开始就去在电脑上或其他材料上复制一些好的开头和结尾,然后将它们拼凑成自己的“作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小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或者不善于发现和观察,并且缺乏书面材料。

(三)指导不具体当一些老师在进行作文授课时,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过程是随意的,混乱的,或者教学过程过于粗糙,导致学生无法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

特别是在培训过程中,没有扎实的分步指导学习,这也是造成学生写作困惑的主要原因。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方法的思考和建议(一)留心生活,培养兴趣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写好作文的诀窍——三重视

写好作文的诀窍——三重视
充实现实生活。
通常在作文动笔时,我们是不会去想该 注意什么方法 、 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 , 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
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 , 教师不要老是以规范化的理念 成批地制造 同类产品 , 不要用太多的框架 、 范围加以限制 , 尤
其要注意因人而异 , 少进行 枯燥死板 的作文理性指导 , 而应 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 受, 手让 学生独立构思 、 放 自由表 达, 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鼓励 唤醒。 1 . 熟悉素材。如写作《 一件 亲身经历的事》 笔者这样启 , 发: 让我们选择一件记忆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 。因为印象深 刻的事情总是记得特别真切 , 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 , 佛 仿 就发生在昨天。 那么 , 同学们能把它清清楚楚地回忆起来吗?
写好作文 的诀窍
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 爱生活 , 热 表达真情实感 , 让
三重视
齐艳娟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中心
作文课学生更爱阅读 。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 手 ,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 中进行作文练笔 , 以读促写。以下这 些方 面证明以读促写是受学生欢迎的 , 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行之
2学会感悟生活 , . 丰富生活感受。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
丰富的生活 , 而不去发 掘生活的情趣 , 去体验 生活的启示 不
和波澜 ; 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 而不见 , 视 就不能算是真
正走进 生活 , 算真正有 了生活素材 , 应学会 做生活的有 不 而 心人 , 学会对生活有所感悟。 思想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 , 一个
思想感情贫乏的人 , 作文就无灵气 ; ~个充满热情 , 而 思想丰
富的人, 即使不接 受任何技巧 陈 , 要具有基本 的表 达能 f 只

想写 会写 多写——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与实践

想写 会写 多写——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与实践

独特 的 自我体验 , 这些正是 写好作文 所必需 的 。有读 书 有生 活 , 学生 自然会感到有话可说 , 有“ 米” 下锅 了。
说, 同样是获 取“ 米” 的重 要途 径 。练 就 说 , 可 以促
进写 的能 力提高 。笔 者 一 直坚 持 作 文 课前 “ 两 分 钟 说 话” 的做法 , 效果 尚好 。通常 , 我对 内容 不 作统 一 , 仅要 求做 到新颖 , 简明, 流畅, 一 个 中心 。让 学 生轮 流说 , 大 家一起 听 , 看 谁说 得好 。仅在 说话 , 内容 可 以就 自己 的 兴趣选 , 无需 太 担心说 不 出话来 。两分 钟 时 间虽 短 , 但 要达到老师 的要求还得好 好思 量 。实 际上 , 教师让 学生 “ 口无遮拦” 地说, 即是在 投其 “ 趣” ; 而让学 生保 持适 度 紧张状态 , 则是在激发 。“ 两分 钟说话 ” 的实 质是在 创设 环境激发学生表达 , 逼迫学 生说 , 鼓 励大胆 说 , 说 出道道
说 的话 说 出来 , 不过 不是 口头 说话 , 而是 笔 头说 话 。 ” 消 除学生 惧写 心理 , 教师不 能 眼高手 低 , 当切 合初 中生 实 际, 切合每位学 生 的写作 实 际 。当少 一些 空 洞理 论 , 多 些具 体分析 。我们不妨多举 一些实 例 , 并非 总要挑选 名 家名 篇 , 学生的优秀习作或 病例 , 就 可用来 分析解剖 ,

此, 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 。问题是 , 抽象概 念讲 多了 , 反 而会让学生生厌 ; 一点技法指 导没有 , 那 也成不 了课 , 放 牧式写作教 学 , 只 能是散 沙 一盘 。于是 , “ 精 讲” 成 了必
然。
这往往 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 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 。

寻找写作“活水”

寻找写作“活水”

寻找写作的“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宋代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

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活水”,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那么,怎样帮学生找到写作的“活水”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广泛阅读,多积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

1.多背诵新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增多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条件。

读读背背是积累,抄抄写写也是积累。

比如,在教学《海上日出》《桂林山水》《鸟的天堂》《草原》等如诗如画的写景文章时,教师应让学生背诵全文;在教学《挑山工》《再见了,亲人》《白杨》等情文并茂的文章时,教师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进行背诵。

此外,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以及描写人物外貌、衣着、神态、动作的句子,或者是学生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都应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这样长期坚持,丰厚的积累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储备起来。

2.设立“阅读课”语文教学是否有效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养成了阅读习惯。

为此,我把每星期三下午的第三节课设为“阅读课”,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读。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每月进行一次交流,如交流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好文章,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向同学推荐好书等。

这样,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重“读”,并抛弃以讲代读这种劳而无获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储存语言材料,收获第一感知。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立足于课堂,还注意向课外延伸,运用大语文教育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我利用墙报、报告会、辩论会、朗诵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

例如,在讲《赵州桥》后,我让学生办了一期以“桥”为主题的壁报;在讲完古诗后,我举办了“古诗擂台赛”,看谁背的古诗多;讲完《赤壁之战》后,我召开故事会讲三国故事,并评选了故事大王。

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是习作教学的目标,是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关注点。

教学习作应围绕这两个“有”,引导学生展开习作的学习。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备以待用;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创设环境,就地取材。

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水平、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积累;观察;取材;目标从教多年,内心深知,很多孩子不喜欢作文,要教会孩子写出精彩的文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引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教学效率这个话题成了“老生常谈”。

兴趣从何而来?它不是凭空的,而是应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就是要有内容可供学生说和写。

离开了内容,何异于无米之炊?不要说兴趣,就是“奉命而写”,也是空洞无物,或是“口是心非”地胡编乱造。

习作内容又从何来?它来自生活。

离开生活,就没有习作的素材。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叶老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习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大人写文章尚且如此,何况是刚学习作的小学生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实践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呢?一、学会积累,备以待用对学生进行习作辅导的时候,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习作题目一筹莫展,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更不要说让他们把这篇习作写好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积累作文的素材就变得尤其的重要。

其一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主张:“阅读是作文的父亲。

”“学写作文必须大量阅读。

读书是基础,读书是积累,读书是吸收,读书是学习。

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字词、句式、篇章结构等言语形式知识、言语内容。

七上语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七上语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写作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也许有些同学不喜欢写作,拿起笔来觉得无话可说。

其实,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面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

如何培养热爱写作的兴趣呢1.留心生活,积累素。

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

作文本应是真实、生动的生活写照,而不是枯死的文字的堆砌。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每天上课.放学,从家里到学校,没什么新鲜事,有什么好写的呀这就要看你会不会观察、积累,能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了。

生活就是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每一处动人的景致,每一个寂静的角落,每一个身边的......这些都蕴藏者值得写的内容。

如"生活小事":“我”帮妈妈捶背,姥爷带“我”看病,爸爸打工来...... “身边的人”:贪吃的舅舅,节俭的奶奶,严厉的老师......这些都是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此外,多读书看报,收听广插,或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帮助你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2.喜欢阅读,积累语言。

生活的积累解决了作文写什么的问题,但怎么写呢杜甫立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他也确实为此博览群书。

广泛的阅读能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首先,我们要重视课内阅读。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我们通过课内阅读,可以学习名家先进的写作技巧。

其次,要拓展课外阅读。

除了教科书,我们还可以大量阅读经典名著、童话故事、名人传记、散文小说等课外书。

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做好摘抄,批注,写心得的工作。

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优美的语段,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对文章的赏析能力,在品读中学会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

3.注意细节,写出意义。

阿托尔斯泰说过:“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作编织好的生活的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结点。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论文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论文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中图分类号】g623.24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文写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部分学生常国写作愁眉苦脸,教师也常为学生写不好作文着急。

作文,首先得有材料。

作文材料从哪里来?根本上说,是从生活中来,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均不相同,写作的素材也不一样。

那么,为什么学生一提作文还是觉得很苦恼呢?因为学生觉得无话可说。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从生活中引发表达的欲望,获得写作的材料。

下面从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投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认识事情能力有限,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去观察大自然。

譬如:阳春三月,带学生去河岸边春游,去体验春的生机;初夏季节,带学生到山野去欣赏夏的繁荣;金秋十月,带学生去果园体验丰收的喜悦;数九隆冬,把学生带至茫茫的雪野,领略北国壮丽的雪景风光。

在观察大自然的同时,还要向学生灌输环保意识。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我们有责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灌输,既丰富了写作的素材,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真是一举两得。

留心身边的科学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大科学家牛顿由观察苹果落地面终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

大发明家瓦特由观察水蒸汽顶起壶盖而终于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经常布置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让他们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现在学生家家都有水龙头,不妨让学生去观察以下现象:自来水龙头里的水流入盆或桶中时总是顺时针旋转。

如果把水龙头换成其它的水壶往下倒水,让学生看是不是仍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呢?学生在观察到这种现象后,我们可以因势利导,水旋转之迷暂时还解不开,但人类到将来肯定会破解这个谜的。

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不但深深地记下了科学现象,而且会更加留心生活,热爱科学。

写作素材在不经意间得到了积累。

观察身边最熟悉最平凡的人平凡的日常生活有时会放出灿烂的光芒,平凡的日常生活也会蕴含着不平凡的精神。

简简单单写作文——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简简单单写作文——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简简单单写作文——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力求做到: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成为记载自己人生的史记。

【关键词】激发兴趣、“说真话”“吐真情”;认真观察;练说练写;积累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很多学生一听到“作文”两字,便齐呼:“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学生们的痛苦,老师们的哀叹。

但是作文真这么难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

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领会怎样写?写些什么?有时教师说了一大堆,几乎把文章都说了出来,以为学生这下会写了吧,而学生的作文还是一塌糊涂。

俗话说:“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力求做到: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成为记载自己人生的史记。

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①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②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的欲望;③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积累素材,让学生言之有物

积累素材,让学生言之有物

积累素材,让学生言之有物作者:徐小红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12期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315000)徐小红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

目前,许多学生都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这一直都是小学生习作的一个难点。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素材就是习作的直通车,它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贴近生活,走出书本的约束。

学生常常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这就需要他们去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他们自己的见解和真情实感。

如果没有真实体会,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情感,也只能是没有意义的流水账。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寻找和捕捉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言之有物。

一、创设情境,关注情感,捕捉素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说:一个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

习作心境好,学生会感觉到这是一件乐事,就会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习作过程,抱着成功的欲望,欣然提笔作文。

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自然地记忆,自由地联想,敏捷地展开思路,流畅地表达,不仅减轻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而且大大提高了习作的成功率。

所以,我们的写作课堂形式上要求能更多地创设情境,激发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感受。

【案例一】二年级上册儿歌《假如》,在学习完整首儿歌优美的语言,体会了小作者的爱心之后,我适时让学生饱含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儿歌。

当学生面带笑容、沉浸在儿歌的美好愿望中时,我捕捉到了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了美好憧憬的眼神。

于是,我顺势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愿望:“假如我……”在儿歌情感基调的感染下,以及“马良神笔”的“挥墨”下,学生们完全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条件的束缚,说出了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期盼。

生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画一片蔚蓝蔚蓝的天空,使我们的生活再也不会有雾霾,使我们天天晚上都可以看到数不清的星星。

让学生不再怕作文

让学生不再怕作文

让学生不再怕作文教师愁作文,学生怕作文,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

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在写作方面为学生奠定好扎实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不再怕作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会产生灵感,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

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1引导观察,积累习作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停。

”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

如何让学生获取生活素材,自主参与习作,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呢?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学生的生活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观察是说和写的基础,要指点学生做到观察时抓住主次,有顺序地进行,并加以分析思考,作记录,积累写作素材。

比如:小学语文第九册有一篇习作要求写有关父母之爱的事,在布置学生动笔之前我提出了两点要求:(1)必须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真实的事。

(2)必须是体现父母之爱的事。

《新课标》提出习作训练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因此,我把这个习作训练提前做了布置,让学生留心观察、感受父母之爱,并要求及时记录下来,一个星期后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在作文本上。

由于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准备充分,大部分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这个任务。

在进行了一些个别指导与修改后,我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当场读给学生听。

因为这些事是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而且描写得非常真实,听的同学很快就引起共鸣,进入情境,课堂充满了温馨,学生深切感受到了生活到处充满了爱。

2加强阅读,培养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那么如何将阅读与下笔联系起来?我的做法是:开设阅读课,拓宽阅读面,增大训练量。

我把每天中午12:40至1:10设为快乐阅读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读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行专题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

如何指导学生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往往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

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

因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当前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认为: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小学生的作文素质,必须进行长期的、有计划的训练。

因此,作文教学应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更应贯穿在小学的整个阶段,要使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指导。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

如在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后,使学生明白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物都各不相同,就为学生写景物作了铺垫。

这时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家乡,写一篇习作。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让学生练笔的最好途径,由于日记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忧无虑地表现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写真实的事情。

如:看完一部动画片,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大家都知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本课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的队会。

要求学生把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一位女同学(留守儿童)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

如何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如何提⾼论⽂写作⽔平如何提⾼论⽂写作⽔平 毕业论⽂是检验学⽣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编为⼤家带来的如何提⾼论⽂写作⽔平,希望⼤家喜欢! 如何提⾼论⽂写作⽔平篇1 1.写作是⼀种训练。

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写得更好、更快。

如果你⼀年后要跑马拉松,你能够等待⼏个⽉后⼀下⼦跑26英⾥吗?不可能,你应该逐渐增加,每天都要跑。

你或许可以先在平地上练习,慢慢在要求更⾼的、难度更⼤的地⽅跑。

要成为作家,就要写作。

不要等待需要写书稿或写可怕的外部评审报告了才开始写作。

2.制定产出⽬标⽽不是输⼊⽬标。

“我要学习三⼩时”是⼀种幻觉,⽽“我要写出双倍⾏距的三页⽂章”才是⽬标。

写了三页后再做别的事,备课、上课、开会或别的什么。

如果晚上你觉得还想写,当然好。

如果没有写的意愿,⾄少你要写点什么。

3.找到⼀种声⾳,不要仅仅满⾜于“发表”。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向求职者提的问题之⼀是“10年后可能还有⼈阅读的你的作品是什么?100年后呢?”有⼈曾问过我这个问题,这确实让⼈感到恐惧,也令⼈尴尬,因为我们多数⼈不这样想。

我们关⼼的是“发表”,就好像⽂章和观点或论证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盾的是,你越是竭⼒想“发表”,你就越发表不了什么东西。

⽽当你真正对所写的东西感兴趣时,写作往往就变得更容易⼀些。

4.给你⾃⼰时间。

许多聪明⼈往往⽤善意的谎⾔欺骗⾃⼰,⽐如“我在最后时刻能做得最好。

”瞧瞧,根本不是那回事。

谁也不能在压⼒下有更好的表现。

当然,你是聪明⼈,但如果你要撰写⼀个艰深的问题,怎么可能就在会议的前⼀天晚上思考⼀下就能做出重要贡献呢?作家坐在书桌前⼀连⼏个⼩时绞尽脑汁思考。

他们提出问题,在喝酒或吃饭时与聪明⼈交谈,长时间散步,然后再⼀挥⽽就⼀个章节。

不要担⼼写出来的东西不好,不能马上使⽤。

你在写⽂章的时候可能有新的想法出现,⽽不仅仅是把思想写下来。

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留心生活,积累素材作者:李慧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45期作为教师,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而不是隔靴搔痒去不断地教授写作技巧。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做饭的技术再高超,没有原材料也是不行的。

而写作文的“米”就是作文素材,写作文的“根本”就是积累作文素材。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呢?主要是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

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世界,学生一天中有一半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但是现在升学压力大,教师恨不得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上课,所以很少组织学生活动。

枯燥单调的生活中,学生很难写出好的作文。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成绩,更是为了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收获了快乐,体验了情感,也积累了素材。

当然,除了高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素材积累的源泉外,日常的校园生活也是学生素材来源的宝库。

伴着日出迈着坚定的步伐去学校,坐在教室和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体育课在操场拼命地奔跑,坐在台阶和朋友看落日……这些美好的片段也是学生素材的来源。

因此,指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发现习以为常的美丽,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对于学生素材的积累和情感的积淀,都将起到春风化雨的积极作用。

二、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学生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除了学校生活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所以家庭生活也是学生写作文的素材来源。

学生之所以写作文无话可说,是因为平时在与家人的相处中没有思考,没有细心地观察。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日常生活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留心观察父母容貌的变化,了解父母一天的劳作,回顾房屋及屋内家具的变化,观察家中小动物的习性,等等。

还有,生病时父母焦急的眼神,爷爷奶奶的生日,大家族的婚丧嫁娶,等等。

只要教师教会学生认真去感受思考,再把自己的感触记下来,在将来写作文时就可以把这些素材用上。

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点滴心得

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点滴心得

教学琐谈JIAOXUESUOTAN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教师应苦心钻研,不断探索,解决学生恐惧写作的心理,提高写作水平。

笔者在学习前辈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一、留心生活,积累材料写作材料源自生活。

学生要想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就必须在平时留心身边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人和事,通过随笔和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写作材料积累起来。

久而久之,学生就储备了可观的写作材料。

当出现相关的作文题目时,学生能轻松自如地把积累的材料经过“添枝加叶”,把日常小事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写《我》这篇作文,作文要求:1.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写出自己的个性爱好。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个性爱好。

3.有真情实感。

学生看完题目和作文要求后,要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自己的个性爱好。

确定之后,打开记忆的大门,让自己难忘的事浮现在眼前,选取最能表现自己个性爱好的事例,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经过“添枝加叶”,使之血肉丰满,感情充沛,让一个鲜活的“我”站在读者的面前,令读者过目不忘。

二、博览群书,陶冶性情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尤其是名著,它们有着深刻的内涵,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作者智慧和才华的体现。

与书为伴,书香熏陶,语言丰富,视野开阔,思绪纵横驰骋,人的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多思才能收获颇丰。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读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最多的信息。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写读后感,既使学生掌握了读后感的写法,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

阅读的同时要做摘抄,摘抄的内容包括:1.优美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这些语言提升了文章的亮度,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富含哲理,感悟人生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卒彰显志的句子和段落等,这些句子或是文章的思想精髓,或是点睛之笔,它们是文章的灵魂,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引导学生有效作文论文

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引导学生有效作文论文

突破作文教学“瓶颈”引导学生有效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能明显感觉到绝大多数的孩子,一提到作文二字就叫苦不迭。

每次的习作,一个班里能读到几篇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

如何帮助学生脱离“望文生畏”的困境,做到我手写我心呢?我认为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是突破作文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为表达真情实感奠定基础著名教师管建刚曾这样表述:”什么是作文,作文是生命,是心灵,是情感,是本真的袒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心的觉醒……”我认为他的这番话极有见地,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

现在的学生由于缺少生活体验,学校与家、家与学校两点一线,他们似乎看不到今天的太阳和昨天的有什么不同,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作文时常常照搬照套,千篇一律。

去寻找写作的素材。

如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还有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看到的人、发生的事,出现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写,鼓励学生去观察,这样我们的作文就会多些真情实感,少一些虚情假意。

2、教会学生观察方法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写,写得有一定的条理性,关键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观察。

a.观察时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关键是抓住特点,要抓住特点就要按一定的顺序。

我联系平日的语文教学,让他们明白观察事物,还可以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时间、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远到近等,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先写金华到双龙洞的沿途所见,又写洞口和外洞的景色,接着写怎样进内洞,再写内洞的景物,最后写出洞,作者是按事物的空间顺序进行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心生活,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自然万物给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亲情、友情给了我们充满阳光的心情。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要号召孩子们留心生活,学生的作文就会有话可说。

学校是孩子们成才的摇篮。

在学校里,有许多令人难忘的镜头:语文课上,老师那声情并茂的朗读;数学课上,老师那幽默风趣的举例;实验课上,那神奇莫测的瞬间。

体育课上,那生龙活虎的身影……学校里的哪一点、哪一滴不留在孩子们的心上。

写成了作文,又怎能无话可说呢?
家庭是孩子们温馨的港湾。

在家庭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多少有情有趣的事情呀!平日里,妈妈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而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

过年时,妈妈为全家人买来新衣服,而自己却没舍得买一件。

孩子们跟妈妈学会了洗衣,跟爸爸学会了下棋,跟奶奶选会了勤俭,跟电视上的好人学会了诚实……家中的哪一件事不值得人动情?引导孩子们真诚地关注家庭的变化,观察亲人细小的动作、表情及简单的话语,于细微处见真情,用心去体验那种浓浓的亲情,就一定能从中发现许多有情有趣的生活片断,积累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更是让人陶醉。

春天来了,我们和孩子们去野外放风筝;夏天到了,我们和孩子们去游泳;树叶黄了,鼓励他们和家人赏秋景;雪花飘了,我们和孩子们打雪仗……让孩子们积极地走进大自然,就能引导他们找到习作的“源头活水”,让习作焕发生命的活力,张扬鲜明的个性,他们的习作一定会充满自然情趣。

自然万物给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亲情、友情给了我们充满阳光的心情。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要号召孩子们留心生活,学生的作文就会有话可说。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强化观察思考意识是作文源头
在常规作文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慨:阅读教学容易,作文教学难。

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感到“没有写头”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常见的人和事情视而不见,头脑中不留痕迹,写作就没有材料;不细心体验,就缺少感动和感受;不认真思考,就不会有顿悟和发现。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和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思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

感悟“真情”之美。

不难发现,大凡优秀的作品,总是强烈地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以真情实感打动人。

因此,在教学时,我着重以课文中“真情”之美的部分对学生进行启发,如《我与地坛》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着重理解和品味那些充满真情的语句,如“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这句话最关键之处在于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痛苦心理的感受,是对母亲的深切理解和爱,以此来揭示母子之间各以对方为重的纯真感人的深情厚意,极具感染力。

后来,有很多学生在周记中都写出了真情流露的好文章。

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留心身边的细微小事,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使学生变“怕写”为“敢写、想写”。

感悟“象征”之美。

在学生敢于说真话以后,我通过实例使他们认识到仅仅停留在“写真情”的层面会导致肤浅。

我提示学生,其实文章的深度来源于睿智的眼睛、观察的广度、感悟的深度。

我曾经通过《死水》一诗的教学,启发学生领悟象征手法所体现的美感。

诗歌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因此,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应注重让学生从现象看本质,挖掘事物内在的联系,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感悟“哲理”之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顿平常的早餐,一碗普通的稀粥,恐怕谁也不会在意,喜欢就喝了,不喜欢就换掉。

而王蒙由不变的稀粥想到了生活中种种不愿更换的规矩、传统、观念,进而想到了国民性的问题,《坚硬的稀粥》一文便由此诞生。

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学生,在他们中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事后,有一位学生在一篇随笔中由一锅滚沸的开水联想到了人类社会中的竞争。

文章虽然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看都显得稚嫩,但他的敢于思考着实让我感到欣慰。

感悟“情趣”之美。

台湾女作家简帧《夏之绝句》中所忆儿时午间的捉蝉故事是多么富有情趣呀!夏日午间,一群戴黄色小帽、穿卡其
制服的小学生,呼朋引伴地走上一条平日并不喜欢的路,全然不顾夏日的炎热、困倦,只为爬上树去捉蝉。

捉来以后,如获至宝地放在文具盒里,待上课时,还念念不忘,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打开来偷看一眼……谁读到这儿都会忍俊不禁的。

学生的经历虽然各不相同,但谁的童年不曾有这样的稚气呢?学完本文以后,我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写,写景、写情、写事均可,但要注重写得“有趣”,许多同学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情趣。

感悟“想象”之美。

想象是文章的翅膀,面对现实生活,我们如能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无疑会大大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

我借助中国书画的美学艺术让学生体悟想象的美感。

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运用虚实相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最好例子。

白石老人并没有去画那些鼓腮鸣叫的青蛙,画的却是乱石、溪流、蝌蚪和远山。

作品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在山涧里生活着无数的青蛙。

由山泉和蝌蚪便联想起蛙声伴随着山泉的水流声组成动人的交响曲,以虚写实,画中体现了深邃的意境。

我要求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见人之所未见”,以要观察的人、事、物为出发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选取他们有话可说的话题,畅所欲言,大胆表现。

感悟“含蓄”之美。

无论说话,还是作文,太过直白往往令人难以接受,而含蓄、委婉则令人心悦诚服,难以拒绝。

如在《荷花淀》的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人物语言的含蓄之美。

如,“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了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本来“你总
是”多用于责怪,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

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但是更恨侵占家园的日寇,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的丈夫而自豪,所以,对丈夫的责怪中含有赞扬。

既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表现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有了这样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学生在作文、说话时,便会不自觉地考虑措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