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戏大全
中国八大戏曲,你必须知道

中国八大戏曲,你必须知道中国八大戏曲,你必须知道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近三百个剧种,那么大家都知道中国八大戏曲居中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中国八大戏曲别忘了收藏哦!京剧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
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
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
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剧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
越剧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
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
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
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
豫剧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
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
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黄梅戏安徽省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
初以演出“两小戏”、“三小戏”见长,后受青阳腔和徽调影响,逐渐发展为演出完本大戏。
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在表演上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
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
戏曲大全100首

戏曲大全100首1. 凤阳太守(梆子)2. 青岩古镇绕(杂剧)3. 柳梢青(评剧)4. 晚伽劝学(闽剧)5. 青山白水(越剧)6. 游仙梦(昆曲)7. 红豆结(黄梅戏)8. 唐调秋江曲(秦腔)9. 霸王服(高腔)10. 满庭芳(折子戏)11. 信天游(梅花萧)12. 两个黄鹂鸣翠柳(黄梅戏)13. 画鞍(皮影戏)14. 绿茵白马(昆剧)15. 雁儿报晓(豫剧)16. 水调歌头(宋词曲)17. 陕北春(豫剧)18. 张仪入辽(粤剧)19. 暮雪连延(评剧)20. 铜雀台(京剧)21. 芦花汀洲(黄梅戏)22. 天仙配(昆曲)23. 折桂令(评剧)24. 落花神风(粤剧)25. 翩翩下凡(梆子)27. 生擒新郎(河南梆子)28. 滚雪芙蓉(婺剧)29. 忆江南(闽剧)30. 花筵开(河洛腔)31. 山坡羊(评剧)32. 往事知多少(江浙腔)33. 猴子偷桃(琵琶戏)34. 醉家春(越剧)35. 情义缠绵(四川腔)36. 桃夭(剪纸戏)37. 一剪梅(宋词曲)38. 凤求凰(陕西杂剧)39. 气吞山河(折子戏)40. 靖康怨(昆曲)41. 牛郎织女(梆子)42. 天净沙(崇明评剧)43. 渭桃一树(吴越腔)44. 江湖浪(评剧)45. 青莲禅师(昆剧)46. 秋江夜(越剧)47. 蝶恋花(徽剧)48. 霓裳行(梅花萧)49. 九九重阳(黄梅戏)50. 无言独上西楼(宋词曲)51. 公子恩仇(豫剧)52. 天下朝拜(粤剧)54. 霜桃变(京剧)55. 赤水故人(昆曲)56. 海上明月(折子戏)57. 西窗听雨(宋词曲)58. 兰陵王(豫剧)59. 三姑娘踏莎行(粤剧)60. 桃蹊桥下(评剧)61. 风入松(梆子)62. 白日乌头(秦腔)63. 飞马醉扬州(越剧)64. 拔剑四顾心茫然(京剧)65. 横塘晚照(黄梅戏)66. 绿野仙踪(昆剧)67. 草堂情(折子戏)68. 长安夜(江浙腔)69. 平江调(婺剧)70. 马头琴(浙剧)71. 桃源忆故人(闽剧)72. 灵威连天(河南梆子)73. 破阵子(皮影戏)74. 苏堤春晓(宋词曲)75. 铁骑行(河洛腔)76. 水调歌头·大明湖畔(宋词曲)77. 空山新雨(豫剧)78. 菩萨蛮(粤剧)79. 江城子·木兰辞(宋词曲)80. 江山春色(评剧)81. 天涯歌女(越剧)82. 小桃红(昆曲)83. 十面埋伏(梆子)84. 七省贡院(秦腔)85. 满江红(京剧)86. 情深似海(折子戏)87. 武陵春(黄梅戏)88. 江湖调(徽剧)89. 画楼醉公子(梅花萧)90. 南歌子(河南梆子)91. 红梅花(吴越腔)92. 杨柳枝(评剧)93. 射雕英雄传(昆剧)94. 吴门琴话(越剧)95. 锦瑟(宋词曲)96. 歌乐喜(豫剧)97. 九辩(粤剧)98. 玉环客(秦腔)99. 水浒传(京剧)100. 花鼓戏(折子戏)。
中国十大戏曲

中国十大戏曲一、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二、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唐山师范学院为评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三、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中国12种主要地方戏曲盘点介绍

中国12种主要地方戏曲介绍1京剧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 ,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十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
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皇帝的生日演出。
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京演出。
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融汇,京剧才算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划人物。
京剧的角色主要分为:生(男性)、旦(女性)、净(男性)、丑(男性、女性皆有)四大行当,此外还有一些配角行当。
脸谱是京剧中最有特色的艺术。
人物的忠奸、美丑、善恶、尊卑,大都能通过脸谱表现出来。
比方说,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蓝色喻意刚强勇猛,黄色表示人物残暴,金色和银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通常认为,18世纪末是京剧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期。
当时,不仅民间戏曲演出很繁盛,皇宫内戏曲演出也很多。
因为皇家贵族们都喜爱京剧,宫廷内优越的物质条件为京剧的表演、穿戴规制、脸谱化妆、舞台布景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宫廷与民间的戏曲相互影响,使京剧获得空前发展。
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是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繁荣的标志是诸多流派的产生,最著名的是梅(梅兰芳1894-1961)、尚(尚小云1900-1975),程(程砚秋1904-1958)、荀(荀慧生1900-1968)四大派别。
中国主要地方戏曲介绍

第七章延伸阅读材料(四)——中国主要地方戏曲介绍豫剧: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
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
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
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
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豫剧传统程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
同时,各行当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上有成就的演员。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
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
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的一组小戏。
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
“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
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
中国传统戏曲经典剧目[汇总]
![中国传统戏曲经典剧目[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4ecadc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8.png)
中国传统戏曲经典剧目(一)、宋元南戏剧目1、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张协状元》是一出婚变悲剧。
写书生张协在考中状元后,不认结发之妻。
后其妻被一高官收为义女又被许与张协,其妻对张羞辱一番后,夫妻和好。
这出戏反映出当时“富易交,贵易妻”的社会现实。
2、元南戏的辉煌之作──“四大戏文”指元代四出有名的南戏作品,分别为《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荆钗记》:写王十朋与钱玉莲以荆钗为凭订下终身。
王考中状元,因不肯娶丞相之女而被贬。
垂涎玉莲已久的孙当权以假休书骗玉莲十朋已负心,玉莲愤而投江,幸遇救。
后十朋与玉莲相见夫妻团圆。
《白兔记》:写刘知远与妻李三娘不容于兄嫂,刘去投军。
三娘在家中饱受虐待,并在磨房产下一子,托人送交刘知远。
十年后,其子外出打猎遇母,全家团圆。
《拜月亭记》:写蒋世隆与王瑞兰在战乱中相并订下终身之约,却遭王父反对,将二人拆散。
瑞兰不忘旧情,夜间拜月诉说心事。
后蒋考中状元,被王家招赘,夫妻团圆。
《杀狗记》:写孙华孙容兄弟不睦,孙华之妻杨氏杀一狗伪装成人形放于自家门外,孙华被其友以杀人罪告官。
孙荣替兄抵罪。
杨氏于公堂上说明原委,兄弟和好。
这是一出家庭伦理戏。
3、南戏的压卷之作棗《琵琶记》《琵琶记》,明初高明(则诚)所做,取材于宋南戏《赵贞女》,但变一出婚变悲剧为一出歌颂男子忠孝和女子贞烈的教化观世戏。
写蔡伯喈进京赶考,高中后被迫入赘牛丞相府。
家乡遭灾饿死了他的父母,其妻赵五娘卖发葬公婆,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幸而牛小姐识大体,一夫二妻团圆。
(元杂剧剧目)4、关汉卿与《窦娥冤》《窦娥冤》是一出悲剧,王国维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为关汉卿的代表作。
写窦娥年轻守寡,与婆婆蔡氏相依为命。
波皮张驴儿欲用毒害死蔡氏以霸占窦娥,却误将其父毒死。
官府听信张之诬告将窦娥处斩。
临刑时,六月飞雪以示其冤。
5、王实甫与《西厢记》《西厢记》是一出爱情喜剧。
写书生张君瑞与相府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其母老夫人却以张没有功名而百般阻挠。
中国五大戏曲剧

京剧 越剧 评剧 豫剧 黄梅戏
京剧
•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 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 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 (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 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 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 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 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 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
评剧
•
评剧,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 汉族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 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 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 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 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 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 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 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 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 《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 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 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 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 返回
越剧
• 越剧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 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 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 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 “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 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 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 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 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 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 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 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
黄梅戏
• 黄梅戏,中国汉族地方戏曲,旧 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 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 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 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 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 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 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 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 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 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 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豫剧
中国传统戏曲经典剧目

中国传统戏曲经典剧目(一)、宋元南戏剧目1、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张协状元》是一出婚变悲剧。
写书生张协在考中状元后,不认结发之妻。
后其妻被一高官收为义女又被许与张协,其妻对张羞辱一番后,夫妻和好。
这出戏反映出当时“富易交,贵易妻”的社会现实。
2、元南戏的辉煌之作──“四大戏文”指元代四出有名的南戏作品,分别为《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荆钗记》:写王十朋与钱玉莲以荆钗为凭订下终身。
王考中状元,因不肯娶丞相之女而被贬。
垂涎玉莲已久的孙当权以假休书骗玉莲十朋已负心,玉莲愤而投江,幸遇救。
后十朋与玉莲相见夫妻团圆。
《白兔记》:写刘知远与妻李三娘不容于兄嫂,刘去投军。
三娘在家中饱受虐待,并在磨房产下一子,托人送交刘知远。
十年后,其子外出打猎遇母,全家团圆。
《拜月亭记》:写蒋世隆与王瑞兰在战乱中相并订下终身之约,却遭王父反对,将二人拆散。
瑞兰不忘旧情,夜间拜月诉说心事。
后蒋考中状元,被王家招赘,夫妻团圆。
《杀狗记》:写孙华孙容兄弟不睦,孙华之妻杨氏杀一狗伪装成人形放于自家门外,孙华被其友以杀人罪告官。
孙荣替兄抵罪。
杨氏于公堂上说明原委,兄弟和好。
这是一出家庭伦理戏。
3、南戏的压卷之作棗《琵琶记》《琵琶记》,明初高明(则诚)所做,取材于宋南戏《赵贞女》,但变一出婚变悲剧为一出歌颂男子忠孝和女子贞烈的教化观世戏。
写蔡伯喈进京赶考,高中后被迫入赘牛丞相府。
家乡遭灾饿死了他的父母,其妻赵五娘卖发葬公婆,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幸而牛小姐识大体,一夫二妻团圆。
(元杂剧剧目)4、关汉卿与《窦娥冤》《窦娥冤》是一出悲剧,王国维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为关汉卿的代表作。
写窦娥年轻守寡,与婆婆蔡氏相依为命。
波皮张驴儿欲用毒害死蔡氏以霸占窦娥,却误将其父毒死。
官府听信张之诬告将窦娥处斩。
临刑时,六月飞雪以示其冤。
5、王实甫与《西厢记》《西厢记》是一出爱情喜剧。
写书生张君瑞与相府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其母老夫人却以张没有功名而百般阻挠。
中国九大戏曲剧种

中国九大戏曲剧种1.昆曲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有: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昆曲名家:1.俞振飞,卓越的昆曲艺术家,以富有“书卷气”驰誉剧坛。
2.周传瑛,以主演《十五贯》驰名。
3.张娴,昆曲当家花旦,后任教师。
如今全国各大昆剧团里所有演杨贵妃的闺门旦都是她的学生。
2.京剧京剧是“国粹”,中国第一剧种。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整理修改,好多优秀的京剧优秀剧目被保留下来。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京剧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最著名的有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谭鑫培,马连良等。
3.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它发源于浙江上海,繁荣全国,流传世界。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20世纪50至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电影,使越剧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
戏曲中国六大戏曲剧种[精选]
![戏曲中国六大戏曲剧种[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40bebd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d.png)
戏曲中国六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等五十多个剧种。
京剧京剧女老生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
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
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
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楚调(汉调、西皮调),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
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
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评剧明、清两代多有以唱秧歌为业者,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
至清末,秧歌又汲取了乐亭皮影、鼓书等,遂演变成为具有冀东地方特色的“蹦蹦戏”。
蹦蹦戏初期为两小戏(一旦一丑),有唱有白,载歌载舞;所演剧目有百种以上,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首尾贯穿的人物,以叙事体第三人称为其主要特点。
音乐上也是向板腔体过渡的形态。
因蹦蹦艺人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并以竹板(节子板)击节,故有蹦蹦戏与莲花落之混称。
16种戏曲及其代表作

1、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白蛇传》《定军山》《借东风》《空城计》《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苏三起解》《让徐州》等。
2、越剧越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梅兰芳》等。
3、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
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罗帕记》《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4、评剧评剧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又称为“唐山落子”。
代表剧目:《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花为媒》《刘巧儿》《小女婿》。
5、豫剧豫剧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流行于河南省、流传中国各地的传统戏剧。
代表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拷红》《花打朝》《断桥》《花枪缘》《大祭桩》《秦雪梅》《宇宙锋》《桃花庵》《打金枝》等。
6、昆曲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代表剧目:《牡丹亭》《鸣凤记》《长生殿》《浣纱记》《游园惊梦》《玉簪记》《桃花扇》《南柯记》《琵琶记》《风筝误》《刀会》《西厢记》《断桥》《思凡》《清忠谱》《邯郸梦》《狮吼记》7、粤剧粤剧又称为“广东大戏”,在岭南地区非常流行。
代表剧目:《紫钗记》《帝女花》《西楼错梦》《白燕迎春》《三笑姻缘》《李后主》《昭君公主》《梦断香销四十年》《柳毅传书》《九天玄女》。
8、淮剧淮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等地。
代表剧目:《孔雀东南飞》《莲花庵》《金龙与蜉蝣》《牙痕记》《哑女告状》《三女抢板》《玉杯缘》《太阳花》《西楚霸王》《水漫泗洲》《九件衣》《马陵道》。
9、川剧川剧流行于川贵高原地区,川剧脸谱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
代表剧目:《旧正楼》《望娘滩》《秋江》《巴山秀才》《皮金滚灯》《易胆大》《刺目劝学》《乔子口》《御河桥》《肖方杀船》。
中国戏曲种类概括

中国戏曲种类概括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不同等许多条件,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这就是众多的戏曲剧种。
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也就是说,你一天看一个戏曲剧种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把中国戏曲剧种看全。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一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剧种新生、壮大。
为了让朋友们对中国戏曲剧种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对现存中国戏曲剧种做个概略的介绍。
北京市:京剧北方昆曲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山西省: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晋北道情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省:龙江剧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腔眉户腔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陕南端公戏陕西道情弦板腔陕南花鼓戏安康弦子戏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锡剧苏剧淮海戏丹剧丁丁腔海门山歌剧淮红剧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沙河调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傩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推剧嗨字戏洪山戏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江西省:赣剧弋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平讲戏闽剧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台湾省:歌仔戏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雷剧粤西白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壮剧苗戏侗戏海南省:琼剧临剧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戏新晃侗族傩戏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大弦戏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彝剧云南壮剧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西藏自治区:藏戏以上,罗列了273个还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剧种,这些剧种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自有独特的代表剧目,各自有才华出众的表演艺术家。
中国戏曲之北方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之北方戏曲剧种
•京剧。
名声大,发源晚。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融合昆区,梆子,
京腔的精华而逐渐形成的。
京剧的腔调主要分为西皮和二黄,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戏衣则沿用我国明代的服装。
为人熟知的代表剧目有《定军山》《锁麟囊》《穆桂英挂帅》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
主要流传于华北地区。
豫剧融合了昆区,皮簧和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戏曲元素,还带有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的特色。
豫剧声腔朴质淳厚,丰富细腻,富有乡土气息。
代表剧目有《花木兰》《朝阳沟》《大祭桩》
•秦腔。
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西北,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声腔艺术。
秦腔语调高亢激昂、语音生硬、语气硬朗结实。
著名剧目有:《忠保国》《斩韩信》《铡美案》
•评剧,也叫蹦蹦戏。
最早产生于河北东部,流传于华北,东北地区。
以唱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
代表剧目有:《杨三姐告状》《花为媒》《乾坤带》
•晋剧。
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
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优美、醇厚、亲切、清澈,具有浓郁的晋中地区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风格。
经典剧目:《打金枝》《下河东》《三请樊梨花》
•吕剧。
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流传于华北地区。
语言淳朴生动,唱腔优雅悦耳。
代表剧目有《小姑贤》《姊妹易嫁》《龙凤面》。
中国戏曲剧种大全

中国戏曲剧种大全前言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本人对戏曲的热爱,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文词优美、故事丰富还是起表演形式。
因为爱好所以对于各种传统戏曲曲艺都会去欣赏,因此搜集了些相关资料,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希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了解了解。
人类的发展的历史和哲学离不开音乐和舞蹈,哲学的极致我认为最终也是艺术。
当然艺术的种类有很多种,但在中国,中国的戏曲是由民间的不同艺术综合而成所以余以为它更是值得我们去欣赏的。
2012-11-05 洪城中国戏曲(ChinaOpera)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五大剧种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下面来详细的来介绍下这五大戏种和其戏种代表表演艺术家:1、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又称“京戏”、“国剧”、“皮黄”。
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秦腔经典折子戏大全

秦腔经典折子戏大全秦腔,又称秦腔戏曲,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源于陕西省的地方戏曲。
秦腔在演出形式上主要分为大戏和折子戏两大类,其中折子戏是秦腔的一种剧目形式,是秦腔戏曲中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
折子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彩的剧情内容深受戏曲爱好者的喜爱。
秦腔经典折子戏大全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折子戏剧目,其中包括了《三岔口》、《红娘》、《打金枝》、《王婆卖瓜》等经典作品。
这些折子戏不仅在表演形式上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剧情内容上也具有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岔口》是秦腔折子戏中的经典之作,该剧以民间传说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忠诚和背叛的故事。
剧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既有悲剧色彩又不乏喜剧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红娘》则是一部以红娘为主角的折子戏,该剧以其细腻的表演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而著称。
在《打金枝》中,表现了一个普通农家女子的坚贞和勇敢,以及她与丈夫之间的爱情故事。
《王婆卖瓜》则是一出富有喜剧色彩的折子戏,以幽默诙谐的表演形式和生动有趣的情节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秦腔经典折子戏大全中的这些剧目,无论是在表演形式上还是在剧情内容上都展现出了秦腔戏曲的独特魅力。
这些折子戏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通过欣赏这些折子戏,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领略到秦腔戏曲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秦腔经典折子戏大全收录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折子戏剧目,这些剧目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彩的剧情内容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通过欣赏这些折子戏,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领略到秦腔戏曲的独特魅力。
希望广大戏曲爱好者能够通过秦腔经典折子戏大全,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秦腔戏曲,为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艺术做出贡献。
中国戏曲剧种大全

中国戏曲剧种大全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天津——京剧、评剧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孩儿上党梆子、二人台、锣鼓杂戏碗碗腔、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孝义皮影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罗罗腔内蒙古——二人台、漫瀚剧辽宁——京剧、评剧、喇叭戏、辽南戏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辽西木偶戏吉林——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龙江剧陕西——秦腔、碗碗腔、眉户、汉调桄桄汉调二簧、商洛花鼓、弦板腔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郃阳提线木偶戏甘肃——陇剧、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环县道情皮影戏宁夏——花儿剧青海——青海平弦戏、黄南藏戏新疆——曲子戏山东——京剧、吕剧、茂腔、五音戏、柳琴戏、蓝关戏、一勾勾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宛梆大平调、太康道情、大弦戏怀梆、四平调、南乐目连戏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安徽——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青阳腔、池州傩戏、凤阳花鼓戏岳西高腔、徽州目连戏、坠子戏上海——越剧、京剧、昆曲、沪剧、滑稽戏浙江——越剧、婺剧、昆曲、绍剧、甬剧西安高腔、松阳高腔、瓯剧、新昌调腔、宁海平调、乱弹海宁皮影戏、泰顺药发木偶戏江西——赣剧、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弋阳腔、青阳腔、萍乡采茶戏、徽剧、吉安采茶戏、广昌孟戏宜黄戏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闽剧、大腔戏、四平戏梅林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梅山山歌剧、白字戏花朝戏、陆丰皮影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台湾——歌仔戏海南——琼剧、临高人偶戏广西——桂剧、彩调、壮剧、桂南采茶戏湖南——昆曲、湘剧、祁剧、辰河高腔、巴陵戏、湖南花鼓戏、邵阳布袋戏常德高腔、辰河目连戏、荆河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湖北——汉剧、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四川——川剧、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戏重庆——川剧、梁山灯戏云南——云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滇剧、白剧、傣剧、彝剧贵州——黔剧、思南花灯戏、德江傩堂戏布依戏、彝族撮泰吉、侗戏安顺地戏、石阡木偶戏西藏——藏剧、山南门巴戏。
全国各省区戏剧划分及名称-爱好戏曲朋友收藏

全国各省区戏剧划分及名称-爱好戏曲朋友收藏北京市▪京剧▪北⽅昆曲▪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评剧▪丝弦▪保定⽼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西调▪隆尧秧歌▪唐剧▪深泽坠⼦▪安国⽼调▪上四调▪保定⽪影▪贤寓调▪碰板调▪⼗不闲莲花落▪固义傩戏▪海兴南锣▪定州秧歌戏▪蔚州梆⼦▪⾼腔▪唐⼭⽪影▪冀南⽪影戏▪张家⼝赛戏▪临漳西狄邱落⼦▪南⾟庄⽊偶戏▪新颖调▪横歧调▪东路⼆⼈台▪诗赋弦▪邢台弦⼦腔▪邢台坠⼦戏▪邢台淮调▪邢台西调▪肃宁武术戏▪怀安软秧歌▪肥乡罗戏⼭东省▪⼭东梆⼦▪枣梆▪莱芜梆⼦▪东路梆⼦▪柳⼦戏▪⼤弦⼦戏▪罗⼦戏▪吕剧▪茂腔▪柳腔▪五⾳戏▪柳琴戏▪四平调▪灯腔▪东路肘⿎⼦▪坠剧▪渔⿎戏▪⼋仙戏▪蓝关戏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安徽省▪黄梅戏▪青阳腔▪沙河调▪岳西⾼腔▪⽬连戏▪安徽傩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泗洲戏▪宿州坠⼦▪含⼸戏▪芜湖梨簧戏▪⽂南词▪凤阳花⿎戏▪皖南花⿎戏▪淮北花⿎戏▪推剧▪嗨字戏▪洪⼭戏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锡剧▪苏剧▪淮海戏▪丹剧▪丁丁腔▪海门⼭歌剧▪淮红剧▪苏州评弹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歌剧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调腔▪宁海平调▪松阳⾼腔▪永康醒感戏▪温州昆曲▪⾦华昆腔戏▪台州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江西省▪赣剧▪⼷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安采茶戏▪武宁采茶戏福建省▪梨园戏▪⾼甲戏▪平讲戏▪闽剧▪庶民戏▪词明戏▪莆仙戏▪词明戏▪⼤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腔戏▪三⾓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歌戏▪芗剧▪打城戏▪⽵马戏▪游春戏▪肩膀戏台湾省▪歌仔戏⼴东省▪粤剧▪潮剧▪⽩字戏▪粤北采茶戏▪乐昌花⿎戏▪雷剧▪粤西⽩戏▪正字戏▪⼴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海南省▪琼剧▪临剧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巴陵戏▪湘昆▪长沙花⿎戏▪岳阳花⿎戏▪常德花⿎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戏▪邵阳花⿎戏▪零陵花⿎戏▪师道戏▪湘西苗戏▪新晃侗族傩戏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平调▪怀梆▪⼤弦戏▪罗戏▪罗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戏▪乐腔▪五调腔▪宛梆▪⼆夹弦▪河南坠⼦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黄▪湖北⾼腔▪楚剧▪东路花⿎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戏▪荆州花⿎戏▪梁⼭调▪郧阳花⿎戏▪随县花⿎戏▪⽂曲戏▪鄂西柳⼦戏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花灯戏吉林省▪黄龙戏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戏▪傣剧▪⽩剧▪云南壮剧贵州省▪傩戏▪黔剧▪贵州梆⼦▪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布依戏▪苗戏▪安顺地戏⽢肃省▪陇剧▪⾼⼭剧▪影⼦腔▪⽢南藏戏陕西省▪秦腔▪汉调⼆黄▪合阳跳戏▪线腔▪眉户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腔▪陕南端公戏▪陕西道情▪弦板腔▪陕南花⿎戏▪安康弦⼦戏▪汉调桄桄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新蒙古剧▪彩扮莲花落▪⼆⼈转⼭西省▪晋剧▪蒲剧▪北路梆⼦▪锣⿎杂戏▪耍孩⼉▪灵邱罗罗▪上党⽪黄▪上党落⼦▪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弦⼦腔▪凤台⼩戏▪河曲⼆⼈台⿊龙江省▪龙江剧西藏⾃治区▪藏戏内蒙古⾃治区▪内蒙⼤秧歌▪漫瀚剧▪⼆⼈台⼴西壮族⾃治区▪邕剧▪桂剧▪丝弦戏▪师公戏▪彩调▪⽜娘剧▪桂南采茶戏▪壮剧▪苗戏▪侗戏新疆维吾尔⾃治区▪新疆曲⼦戏。
地方戏曲大全

二人台东北二人转五哥放羊借钱卖菜大秧歌女附马小拜年开场怕老婆想亲亲打樱桃拉手手亲口口拜大年挂红灯没老婆潘金莲结婚观灯走西口错爱闹元宵对花没老婆王向荣-打樱桃走西口送行二人转二十四孝乳汁喂婆张小光小豆豆二十四孝闻雷孝母张小光小豆豆刘伶醉酒醉八仙孙文学李桂艳刘翠萍哭井王英刘新包公吊孝姚军小豆豆包公吊孝赵小军小豆豆包公断后徐振武郑淑云New包公赔情孙文学郑桂云Output 单出头全本王二姐思夫New单出头全本王二姐思夫天缘配路小波付莲英小王打鸟董明珠董大伟杨八姐游春秦志平郑淑云水慢兰桥下韩子平董玮罗成算卦320-X240罗成算卦关小平李小宇罗成算卦虎星归位关小平李小宇罗章跪楼小西唐路小波包文英西厢听琴翟波付莲英雷劈刘一翟波董明珠New鞭打芦花侯占芳刘香菊马前泼水黄氏女游阴金玉香玉五鼠闹东京吉忠利徐秀丽六月雪白龙胜楠六月雪郑桂云刘红星拉场戏梁赛金擀面上拉场戏梁赛金擀面下白猿偷桃张小光小牡丹320-X240神调单鼓董孝芳长坂坡关小平董明珠App刘涛--楼台会刘桂玉小帽少与多小帽杨姑娘月牙五更小帽火苗--双锁山刘小会New火苗--双锁山刘小会王小利--杨八郎探母回岗岭小豆豆王小利--辕门斩子小豆豆王小利、李琳--全本韩琦杀庙New 送情郎小帽京剧三娘教子三家店西皮流水三家店马长礼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中国之声临行喝妈一碗酒丹凤眼来看端详之声乘夜晚出奇兵现代奇袭白虎团选段二进宫二进宫李艳妃坐昭阳自思自想交响乐沙家浜京剧搜孤救孤京剧老旦今日痛饮庆功酒现代智取威虎山选段令人着迷的脸谱徐城北戏曲研究学者借东风借东风习天书学兵法借东风马连良八珍汤奉一盏热茶儿击鼓骂曹王佩瑜谗臣当道谋汉朝刀劈三关刘长瑜刘长瑜卖水刘长瑜名段卖水卧龙吊孝取威虎山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钓金龟名家名剧名段系列之李维康演唱集名段红娘名段野猪林名段锁麟囊唢呐四进士周信芳音域提供名家名段经四郎探母四郎探母一见姣儿泪满腮袁慧琴国粹经典大保国大合唱序曲交响乐沙家浜中国艺术网大唐贵妃大唐贵妃梨花颂大登殿大登殿讲什么节孝难两双全张火丁选段旦大话西游战斗音乐风女声李红梅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红灯记女起解女起解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孟广禄孟广禄探阴山孟广禄赵氏孤儿片段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对花枪将相和少儿戏曲联唱并四舞曲张火丁梁祝彩蝶飞彩练舞唱段经典唱段当官难当官难难当官徐策跑城徐策跑城陈少云湛湛青天不可欺恰恰串烧弘宇交谊舞曲戏剧现代红灯记雄心壮志冲云天戏曲名段欣赏戏曲园地京剧名段欣赏戏曲园地名段欣赏戏曲戏曲曲艺戏曲晚会旦角联唱姜亦珊等中国艺术戏曲曲艺戏曲白蛇传最爱西湖三月天戏曲贵妃醉酒戏曲选段春闺梦可怜负弩充前阵戏曲选段武家坡指着西戏曲选段铡美案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现代智取威虎山选段我是一个中国人打虎上山现代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打虎锣鼓选自现代智取威虎山打鱼杀家打鱼杀家谭福英音域提供名家名段打龙袍探皇陵文昭关春秋亭春秋亭外风雨暴张火丁唱段张火丁经典唱段智取威虎山王伟民打虎上山智取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曲京歌曲牌曲牌万年欢曲牌京胡老戏迷曲牌京调笛子曲牌夜深沉京胡快板李胜素李胜素凤还巢她明知老爹爹为奴行聘李胜素海岛冰轮初转腾贵妃醉酒李陵碑李陵碑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王佩瑜杜鹃山乱云飞杜鹃山乱云飞杨春霞唱段样板戏经杜鹃山大火熊熊样板戏孟广禄杜鹃山无产者杨春霞唱段样板戏经典唱段杜鹃山青竹吐翠现代杜鹃山选段杨门女将趁月光样板戏网友推介沙家浜智斗桑园会梅兰芳六月雪选段梦北京棋盘舞武家坡演唱张建国张火丁武当太极剑音乐民乐精选京调曲牌江姐沙家帮沙家浜之智斗沙家浜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沙家浜说来话长万一英唱段样板戏经典唱段洪洋洞浑身是胆雄纠纠浑身是胆雄赳赳海港海港大吊车真厉害淮河营辞别千岁长安转湖北大鼓学牛欣欣状元媒玉堂春现代名段串烧群星现代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现代杜鹃山家住安源现代样板戏精品唱段现代沙家浜你待同志亲如一家现代沙家浜智斗交响乐伴奏现代沙家浜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现代红灯记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样板戏现代红灯记选段浩亮高玉倩刘长瑜珠帘寨甘露寺甘露寺劝千岁杀字休出口马连良甘露寺马连良音域提供名家名段经白帝城白蛇传你忍心将我伤张火丁白蛇传青儿慢举龙泉宝剑盗御马看京剧秋胡戏妻秦香莲穆桂英挂帅红娘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下红娘小姐呀你多风采朱俊好中国红娘荀慧生音域提供名家名段经典红灯记光辉照儿永向前红灯记党叫儿做一个刚强铁汉样板戏红灯记听罢奶奶说红灯钢琴伴奏红灯记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红灯记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红灯记李奶奶的唱段血债要用血来偿红灯记李铁梅的唱段光辉照儿永向前红灯记浑身是胆雄赳赳样板戏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红灯记选段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红灯记雄心壮志冲云天红鬃烈马花脸苏三离了洪洞县苦乐年华篱笆女人和狗插曲调萧何月下追韩信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张君秋说唱脸谱说唱脸谱里谢津唱的谢瑶环名段连奏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史敏赤桑镇赵氏孤儿赵葆秀超超精点铃声变脸辕门斩子京剧遇后打龙袍遇皇后都有一棵红亮的心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伴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现代红灯记选段钱浩梁高玉倩刘长瑜红灯记铃声念白启禀小姐电话来了铡美案锁五龙孟广禄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霸王别姬音乐淮河营此时间不可闹笑话马连良马连良四郎探母龙江颂一轮红日照胸间龙车凤辇进皇城京韵大鼓丑末寅初老来难董湘昆长坂坡孙书筠V Output风雨归舟孙书筠剑阁闻铃鼓曲大师骆玉笙珍版典藏Cd1 大西厢探晴雯数来宝西河大鼓老来难郭东临重整河山待后生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马志明--探晴雯片段马志明--黛玉焚稿马志明、谢天顺-骆玉笙-1-音响丑末寅初骆玉笙--丑末寅初骆玉笙--华容道骆玉笙--单刀会骆玉笙--卧薪尝胆骆玉笙--将相和骆玉笙--文人与酒骆玉笙--林冲发配50年唱片骆玉笙--红梅阁骆玉笙--连环计骆玉笙-四世同堂-电视剧主题曲骆玉笙-重整河山待后生吕剧李二嫂改嫁全场借年古巨基-情歌王井台会借年全场借年大雪飘飘伴奏借年大雪飘飘演唱李岱江唱借年面对银灯回龙传坐宫墙头记全场大雪飘飘姊妹易嫁姐姐光把脾气发姊妹易嫁见多少王孙公子骑骏马伴奏姊妹易嫁小姑贤A小姑贤B小姑贤有老身小姑贤李氏女在偏房泪如雨洒小姑贤李氏女坐偏房泪如雨洒伴奏李二嫂改嫁4 26我和那六兄弟性情相李二嫂改嫁全场A李二嫂改嫁全场B李二嫂改嫁张大娘陶完了米李二嫂改嫁选段擂琴李二嫂改嫁王定保借当清明佳节三月三王定宝借当全场王小赶脚二姑娘要回娘家伴奏红嫂点亮了炉中火马大宝喝醉了酒马大宝醉酒借年大雪飘飘演唱李岱江唱李二嫂改嫁借灯光李二嫂改嫁关房门李萍-喝面叶群星-钗头凤更鼓声声催马大保喝醉了酒川剧傻儿师长未知艺人四川方言剧傻儿师长主题音乐十八相送三娘教子小冤家顶家法赵化俗演唱五台会兄假老练外传川普话音乐剧爆笑八郎回营戏曲变脸变脸无喷火团杀狗片段南充市夫妻桥弹戏桂英打雁思凡拷红杜十娘牡丹亭冥判中的连箫歌白蛇传天上人间刘萍贵妃醉酒选段阳友鹤野鹤滩魏绛香唱段一长生殿闹台吹打高腔劝夫选段许明耻灯调王婆骂鸡陈作全刘泽香胡琴骂相音乐锣鼓器乐套打秋色芙音乐高腔孟姜女哭长城选段思凡戏剧曲艺荆钗记戏剧曲艺长生殿戏剧曲艺弹戏姜维坐帐片段戏剧曲艺弹戏拷红选段1老夫人息迎贤店折子戏名重庆方言突然想起你庐剧小辞店张宝锁一双苦儿女二呆瓜贺新年休丁香余文榜私访十二月调情十八相送张万郎讨饭王清明招亲秦雪梅选段观画逼儿休妻一双苦儿女十把穿金扇周小五小调小寡妇上坟梁祝讨学钱郑宏文和武道芳经典对唱店大姐在店堂将我问张宝锁逼儿休妻周小五夏小二(89首)\傻女找婆家(89首)\合肥地方戏:《两个呆瓜唱门歌》(89首)\蜜蜂记(1)晚娘戏子上集盛小五周大三(89首)\蜜蜂记(1)晚娘戏子下集盛小五周大三(89首)\蜜蜂记(2)董良才男扮女装上集(89首)\蜜蜂记(2)董良才男扮女装下集(89首)\蜜蜂记(3)廖凤英借尸还魂上集(89首)\蜜蜂记(3)廖凤英借尸还魂下集(89首)\逼儿休妻上周小五张承芳(89首)\逼儿休妻下周小五张承芳(89首)\陈世美喊冤上集夏小二刘马林小侉子昂朝霞徐三妹(89首)\陈世美喊冤下集夏小二刘马林小侉子昂朝霞徐三妹(89首)\1樊梨花下山上盛小五周大三夏巧云(89首)\2樊梨花下山下盛小五周大三夏巧云(89首)\3三休樊梨花上盛小五周大三夏巧云(89首)\4三休樊梨花下盛小五周大三夏巧云(89首)\5樊梨花告御状上盛小五周大三夏巧云(89首)\6樊梨花告御状下盛小五周大三夏巧云(89首)\7三请樊梨花上盛小五周大三夏巧云(89首)\8三请樊梨花下盛小五周大三夏巧云(89首)\孟姜女3(89首)\孟姜女4(89首)\孟姜女5(89首)\孟姜女6(89首)\孟姜女1(89首)\孟姜女2(89首)\皮氏女三告1(89首)\皮氏女三告3(89首)\皮氏女三告4(89首)\皮氏女三告5(89首)\皮氏女三告6(89首)\+傻女找婆家(1)(89首)\《一对苦儿女》+朱德顺++孙晓云(89首)\《凤凰落毛不如鸡》(一)魏小波汪莉王小兰(89首)\《凤凰落毛不如鸡》(三)魏小波汪莉王小兰(89首)\《凤凰落毛不如鸡》(二)魏小波汪莉王小兰(89首)\《凤凰落毛不如鸡》(五)魏小波汪莉王小兰(89首)\《凤凰落毛不如鸡》(六)魏小波汪莉王小兰(89首)\《凤凰落毛不如鸡》(四)魏小波汪莉王小兰(89首)\《哑女告状》01昂小红王小五(89首)\《哑女告状》02昂小红王小五(89首)\《哑女告状》03昂小红王小五(89首)\《哑女告状》04昂小红王小五(89首)\《哑女告状》05昂小红王小五(89首)\《哑女告状》06昂小红王小五(89首)\《哑女告状》07昂小红王小五(89首)\《哑女告状》08昂小红王小五(89首)\《父霸子妻》01王小五昂小红李小平杨青霞(89首)\《父霸子妻》02王小五昂小红李小平杨青霞(89首)\《父霸子妻》03王小五昂小红李小平杨青霞(89首)\《父霸子妻》04王小五昂小红李小平杨青霞(89首)\《父霸子妻》05王小五昂小红李小平杨青霞(89首)\《父霸子妻》06王小五昂小红李小平杨青霞(89首)\《父霸子妻》07王小五昂小红李小平杨青霞(89首)\《父霸子妻》08王小五昂小红李小平杨青霞(89首)\《父霸子妻》09王小五昂小红李小平杨青霞(89首)\《父霸子妻》10王小五昂小红李小平杨青霞(89首)\《王华买父》2(89首)\《王华买父》3(89首)\《王华买父》4(89首)\《王华买父》5(89首)\《王华买父》6(89首)\《珍珠塔》1(89首)\《珍珠塔》2(89首)\《珍珠塔》3(89首)\《珍珠塔》4(89首)\《男女寡妇(夫)上坟》(上集)朱德顺(89首)\《男女寡妇(夫)上坟》(下集)朱德顺(89首)\《男子汉大豆腐》1朱德顺、魏小五、孙小云(89首)\《男子汉大豆腐》2朱德顺、魏小五、孙小云(89首)\《男子汉大豆腐》3朱德顺、魏小五、孙小云(89首)\《男子汉大豆腐》4朱德顺、魏小五、孙小云(89首)\《皮氏女三告》2魏小波、王小兰(89首)\《荞麦记》1昂小红、王小五、杨青霞(89首)\《荞麦记》2昂小红、王小五、杨青霞(89首)\《荞麦记》3昂小红、王小五、杨青霞(89首)\《荞麦记》4昂小红、王小五、杨青霞(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01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02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03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04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05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06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07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08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09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10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89首)\《逼父逼母再逼儿》11魏小五王小兰孙小云(大结局)(89首)\《金锁泪》第1集(89首)\《金锁泪》第2集(89首)\《金锁泪》第5集(89首)\【苦女泪】第一集(89首)\【苦女泪】第三集(89首)\【苦女泪】第二集(89首)\二狗子闹新年一【搞笑喜剧】(89首)\二狗子闹新年三【搞笑喜剧】(89首)\二狗子闹新年二【搞笑喜剧】(89首)\二狗子闹新年四【搞笑喜剧】(89首)\十把穿金扇一(89首)\十把穿金扇七(89首)\十把穿金扇二(89首)\十把穿金扇五(89首)\十把穿金扇八(89首)\十把穿金扇六(89首)\十把穿金扇四(89首)\呆瓜相亲1(89首)\呆瓜相亲2(89首)\呆瓜相亲3(89首)\呆瓜相亲4(89首)\鸳鸯泪上集-周小五[高质量] (89首)\鸳鸯泪下集-周小五[高质量](1) (89首)\,雷打张继保一(89首)\,雷打张继保三(89首)\,雷打张继保二(89首)\,雷打张继保四徽剧Luju安徽王小过年女驸马有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团聚安徽传统安徽二呆瓜贺新年安徽小戏十二月调情71787安徽小戏十二月调情安徽王婆骂鸡安徽驮老婆回家安徽民间小调唢呐村的闹剧刘小燕对花-伴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银蝶乐队打猪草对花-伴奏-打猪草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对花-伴奏-打猪草安徽省黄梅戏剧团银蝶对花-打猪草-伴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银蝶昆曲俞丽拿-牧歌-沙汉昆曲林华配器后弦-昆明湖-成名曲哀乐昆曲吹打曲牌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昆仑奴插曲影视金曲常静-春江花月夜-昆曲无解说版很难弄的张继青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影视原声-牡丹亭-昆曲游园戏曲昆曲选段昆曲桃花扇选段之哀江南昆曲春江花月夜昆曲桃花扇选段昆曲桃花扇昆曲游园惊梦皂罗袍王奉梅杨娟昆曲游园惊梦昆曲牡丹亭山坡羊昆曲牡丹亭昆曲牡丹亭惊梦昆曲西厢记昆曲长生殿昆曲吹打曲牌哀乐哭皇天林青霞-游园惊梦-昆曲一切都成了过去游园惊梦古风论坛昆曲游园惊梦昆曲湘禅子-梨花雨-昆曲粉墨是梦丝竹配管弦昆曲牡丹亭纯欣赏戏曲昆曲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昆曲赵群姹紫嫣红牡丹亭游园园昆曲霸王别姬牡丹亭昆曲晋剧晋剧三晋名旦王晓萍富贵图选段晋剧三晋名旦王晓萍杀惜选段一晋剧二进宫晋剧二进宫我中秋月云遮月晋剧五女拜寿晋剧劈殿全剧上刘宝俊冯继忠晋剧十五贯选段张鸣琴晋剧四郎探母后宫以内把衣换马玉楼晋剧孙红丽杨八姐游春晋剧打金枝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意晋剧打金枝田桂兰一晋剧打金枝晋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晋剧王爱爱算粮选段晋剧王爱爱见皇姑万事通电讯晋剧王爱爱见皇姑全剧晋剧皇宫遗恨全本下集晋剧空城计丁果仙晋剧芦花孙红丽晋剧芦花张鸣琴儿跪倒张鸣琴晋剧谢涛三关点帅全剧Output晋剧谢涛打金枝全剧晋剧谢涛空城计晋剧贵妃醉酒杜玉梅晋剧走山片段王爱爱晋剧逼上梁山晋剧金水桥样板戏于魁智-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深山问苦管波于魁智-样板戏-深山问苦于魁智-沙家浜-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样板戏于魁智-迎来春色换人间-智取威虎山样板戏于魁智-迎来春色换人间-样板戏智取威虎山22-红灯记党叫儿做一个刚强铁汉样板戏42-样板戏杜鹃山大火熊熊孟广禄B-样板戏戏曲沙家浜智斗55098B-样板戏戏曲沙家浜智斗S-沙家浜智斗样板戏W-样板戏戏曲沙家浜智斗取威虎山-戏曲甘洒热血写春秋样板戏取威虎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样板戏取威虎山-样板戏打虎上山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样板戏家住安源-杜鹃山样板戏智斗-沙家浜样板戏杜鹃山-大火熊熊样板戏孟广禄样板戏-V08699沙家浜智斗样板戏-智斗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铃声样板戏-沙家浜智斗样板戏-网友推介沙家浜智斗样板戏精品唱段样板戏网友推介沙家浜智斗沙家浜-智斗样板戏9246沙家浜-智斗样板戏M 53s沙家浜-智斗样板戏前程通讯沙家浜-说来话长万一英唱段样板戏沙家浜说来话长万一英唱段样板戏经典唱段现代样板戏精品唱段现代海港大吊车真厉害样板戏现代红灯记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样板戏红灯记-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样板戏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样板戏冯志孝京剧样板戏选段智取威虎山迎来春色换人间光辉照儿永向前样板戏李维康戏剧现代京剧海港大吊车真厉害样板戏斥敌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样板戏伴奏中国京剧艺术网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样板戏伴奏智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样板戏伴奏智取威虎山迎来春色换人间样板戏伴奏智取威虎山除夕夜样板戏耿其昌1分34秒杜镇杰-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沙家浜样板戏杜鹃山乱云飞杨春霞京剧唱段样板戏经杜鹃山无产者杨春霞京剧唱段样板戏经典唱段杨春霞-家住安源-样板戏杨春霞-血的教训-样板戏杜鹃山样板戏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马永安样板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钢琴伴奏京剧红灯记沈金波-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样板戏沙家浜说来话长万一英京剧唱段样板戏经典唱段现代京剧样板戏精品唱段10智斗现代京剧样板戏精品唱段白毛女白毛女之北风吹红头绳样板戏红灯记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样板戏赵葆秀红灯记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样板戏红灯记血债要用血来偿样板戏赵葆秀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样板戏试音碟-样板戏-红灯记于魁智-迎来春色换人间-智取威虎山样板戏家住安源-杜鹃山样板戏杜鹃山乱云飞杨春霞唱段样板戏经杜鹃山大火熊熊样板戏孟广禄杜鹃山无产者杨春霞唱段样板戏经典唱段样板戏-智斗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铃声样板戏-网友推介沙家浜智斗样板戏精品唱段样板戏网友推介沙家浜智斗沙家浜-智斗样板戏9246沙家浜-智斗样板戏沙家浜-说来话长万一英唱段样板戏沙家浜智斗样板戏沙家浜智斗样板戏京剧沙家浜说来话长万一英唱段样板戏经典唱段现代样板戏精品唱段现代海港大吊车真厉害样板戏现代红灯记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样板戏红灯记-党叫儿做一个刚强铁汉样板戏红灯记-戏曲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样板戏红灯记-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样板戏红灯记-浑身是胆雄赳赳样板戏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样板戏红灯记党叫儿做一个刚强铁汉样板戏红灯记浑身是胆雄赳赳样板戏京剧样板戏选段智取威虎山迎来春色换人间戏剧现代京剧海港大吊车真厉害样板戏斥敌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样板戏伴奏中国京剧艺术网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样板戏伴奏智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样板戏伴奏智取威虎山迎来春色换人间样板戏伴奏智取威虎山除夕夜样板戏耿其昌1分34秒杜鹃山无产者杨春霞京剧唱段样板戏经典唱段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马永安沙家浜说来话长万一英京剧唱段样板戏经典唱段现代京剧海港大吊车真厉害样板戏白毛女白毛女之北风吹红头绳样板戏红灯记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样板戏红灯记血债要用血来偿样板戏赵葆秀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样板戏楚剧梁祝-选段-哭坟X240乔麦馍赶寿翠花女捡过姜翠兰一碗粗糠捧在手三世仇关啸彬三世仇不知名劝夫乌金记探监童银珠宋涛云梦黄香悲迓腔蔡云凤何氏劝姑周萍阶版何氏劝姑选段公婆吃粥媳妇吃糠卖棉纱卖鸡叶五过门哑女告状四下河南之一定计谋害四下河南夫妻观灯高清晰小户迎宾片段小鱼网李雅樵庵堂认母咬紧牙关把心恨沈云陔庵堂认母选段吴招娣徐大树庵堂认母打懒婆探亲家上汪玲陔洪萍周萍阶版探监童银珠宋涛版樵楼上打罢了二更二点玉堂春大审迓腔慢板荣明祥王婆骂鸡珍珠塔试探表妹白扇记吴招娣李雅樵版黄氏女身落洪升典当白扇记姜翠兰版血海的深仇不得不讲白扇记黄楚材汪玲陔洪萍百日缘张巧珍版百日缘百日缘下集百日缘选段秦雪梅吊孝秦香莲花送十里荞麦馍赶寿检过讨学钱访友千般愁董菊珍版访友赵五娘别坟思儿调黄楚材赵五娘描容上黄楚材汪玲陔赵五娘描容下黄楚材汪玲陔送友上送友下送友李百川先生版送香茶愿你们白头偕老送香茶郭丁香万良哭灵Mpg风送更鼓三通响打金枝湖北名家绝唱杨乃武与小白菜沪剧为你打开一扇窗为你打开一扇窗昨夜情办喜事芦荡火种戏剧阿必大唱段春二三月草青青庵堂相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买红菱大雷雨人盼成双月盼圆大雷雨失群的孤雁重归窠庵堂相会问叔叔星星之火控诉筱爱琴星星之火盼星星盼月亮tudou燕燕做媒王盘声杨飞飞碧落黄泉tudou王盘生碧落黄泉志超读信80年代实况碧落黄泉百年经典繁绮磐凤雷雨继女泪杨飞飞诸惠琴大雷雨茫茫大地难容身金丝鸟茅善玉金丝鸟阿必大唱段阿必大回娘家婶娘唱段比特铃鸡毛飞上天从前有个小姑娘沿竹林昨夜情燕燕做媒罗汉钱燕燕做媒紫竹调中国中央交响乐团紫竹调繁绮盘凤雷雨芦苇疗养院芦荡火种芦苇疗养院金丝鸟璇子茅善玉金丝鸟璇子金丝鸟问叔叔庵堂相会鸡毛飞上天从前有个小姑娘河北梆子宝莲灯河北梆子杜微逃出烟花院河北梆子板胡河北梆子河北梆子2蝴蝶杯江岸上打过了二更二点河北梆子伸龙腕搀起来郭子仪河北梆子儿的娘不必太痛伤河北梆子劝妈妈莫悲痛且把泪隐河北梆子南北和留的青山有柴烧河北梆子大登殿选段金牌调来河北梆子大登殿龙凤阁里巴龙衣换河北梆子宝莲灯河北梆子宝莲灯十五年前登峰河北梆子张淑敏河北梆子张秋玲。
中国省区戏剧划分

中国省区戏剧划分北京市▪京剧▪北方昆曲▪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保定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隆尧秧歌▪唐剧▪深泽坠子▪安国老调▪上四调▪保定皮影▪贤寓调▪碰板调▪十不闲莲花落▪固义傩戏▪海兴南锣▪定州秧歌戏▪蔚州梆子▪高腔▪唐山皮影▪冀南皮影戏▪张家口赛戏▪ 临漳西狄邱落子▪ 南辛庄木偶戏▪ 新颖调▪ 横歧调▪东路二人台▪ 诗赋弦▪ 邢台弦子腔▪ 邢台坠子戏▪ 邢台淮调▪邢台西调▪ 肃宁武术戏▪ 怀安软秧歌▪ 肥乡罗戏山东省▪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大弦子戏▪ 罗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五音戏▪ 柳琴戏▪ 四平调▪ 灯腔▪ 东路肘鼓子▪坠剧▪ 渔鼓戏▪ 八仙戏▪ 蓝关戏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安徽省▪ 黄梅戏▪ 青阳腔▪ 沙河调▪ 岳西高腔▪ 目连戏▪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宿州坠子▪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凤阳花鼓戏▪ 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 推剧▪ 嗨字戏▪ 洪山戏江苏省▪ 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锡剧▪苏剧▪ 淮海戏▪ 丹剧▪ 丁丁腔▪ 海门山歌剧▪淮红剧▪ 苏州评弹上海市▪ 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浙江省▪ 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调腔▪ 宁海平调▪松阳高腔▪ 永康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台州乱弹▪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湖剧▪ 姚剧▪ 睦剧江西省▪ 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福建省▪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 庶民戏▪词明戏▪ 莆仙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台湾省▪ 歌仔戏广东省▪ 粤剧▪ 潮剧▪ 白字戏▪ 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雷剧▪ 粤西白戏▪ 正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花朝戏海南省▪ 琼剧▪ 临剧湖南省▪ 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巴陵戏▪ 湘昆▪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新晃侗族傩戏河南省▪ 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大弦戏▪ 罗戏▪ 罗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宛梆▪ 二夹弦湖北省▪ 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四川省▪ 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吉林省▪ 黄龙戏云南省▪ 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戏▪ 傣剧▪白剧▪ 云南壮剧贵州省▪ 傩戏▪ 黔剧▪ 贵州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布依戏▪ 苗戏▪ 安顺地戏甘肃省▪ 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陕西省▪ 秦腔▪ 汉调二黄▪ 合阳跳戏▪ 线腔▪ 眉户戏▪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陕南端公戏▪ 陕西道情▪ 弦板腔▪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汉调桄桄辽宁省▪ 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阜新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二人转山西省▪ 晋剧▪ 蒲剧▪ 北路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戏▪ 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戏▪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弦子腔▪ 凤台小戏▪ 河曲二人台黑龙江省▪ 龙江剧西藏自治区▪ 藏戏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大秧歌▪ 漫瀚剧▪ 二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 邕剧▪ 桂剧▪ 丝弦戏▪ 师公戏▪ 彩调▪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壮剧▪ 苗戏▪ 侗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曲子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方戏大全
京剧| 豫剧| 越剧| 秦腔| 昆曲| 潮剧| 评剧| 茂腔| 通剧| 二人转| 黄梅戏| 柳琴戏| 淮海戏| 莲花落| 柳子戏| 山东梆子| 名段-欣赏
曲剧| 吕剧| 越调| 锡剧| 粤剧| 川剧| 梆子| 琼剧| 蒲剧| 二人台| 莆仙戏| 花鼓戏| 歌仔戏| 四平调| 正字戏| 上党梆子| 好戏天天看
汉剧| 桂剧| 道情| 坠子| 淮剧| 庐剧| 芗剧| 赣剧| 眉户| 二夹弦| 白字戏| 山歌剧| 布袋戏| 五音戏| 彩调剧| 河北梆子| 走进大戏台
沪剧| 闽剧| 楚剧| 丝弦| 扬剧| 婺剧| 绍剧| 姚剧| 晋剧| 大平调| 高甲戏| 梨园戏| 采茶戏| 龙江剧| 碗碗腔| 湖南花鼓| 相约花戏楼
雷剧| 甬剧| 评弹| 推剧| 湘剧| 评书| 落子| 老腔| 戏歌| 过把瘾| 秦之声| 皮影戏| 跟我学| 泗州戏| 四股弦| 上党鼓书| 温州鼓词
综合| 琴书| 唢呐| 歌剧| 小调| 大鼓| 相声| 小品| 柳腔| 花灯戏| 大秧歌| 独脚戏| 梨园春| 大调曲| 八音会| 京韵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