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作者:哈丽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9期【摘要】当今社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使得广大家长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孩子的求学道路之中,学前教育也被重视起来。

在部分学前园中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在高校当中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并对其课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介绍为学生增加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增加更多试讲实践机会和引入校外优质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为能真正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质量和丰富扩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27-01经过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学生在幼师的工作岗位之上更加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前教育工作,也能得到家长和学前学校的认可。

同时也能在学前教育工作中能够实现灵活调节教学策略,为学前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和继续学习接下来义务教育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增加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学前教育有别于义务阶段教育,不是通过单一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能力的高低,反而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当中,课程内容多为讲授对课堂秩序规则的遵守和最基本的礼仪规范以及简单的为人处世原则等。

然而在实际的学前专业授课当中,部分学生出现了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课程内容设置较为枯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情况。

在专业课程考试前突击复习背诵理论知识,企图蒙混过关,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所以,需要改变教学课程体系的安排,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模拟情景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真正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

比如,当遇到小孩刚进班级时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由不同学生扮演分别不同角色,由扮演教师的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种情景模拟,将学前实践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搬到课堂之中,增加了实用性和趣味性,学生也会更加乐于接受实践教学模式。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明确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特色课程的目标,即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

这有助于为课程设计提供方向,并确保课程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契合。

2. 了解幼儿需求: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认知发展阶段。

这将有助于确保课程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如教材、教具、场地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同时,也可以整合家长、社区等外部资源,共同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4. 注重全面发展:特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可以包括艺术、体育、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5.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在课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 持续改进:定期对特色课程进行评估和反思,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

同时,也要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态,及时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组织教师团队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和实施特色课程。

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专家等参与课程评价,为课程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建议。

总之,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以确保课程目标的明确、内容的丰富、方法的创新以及持续的改进。

这将有助于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 背景
一、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零散、缺乏整体规划,教 学内容陈旧、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等。这 些问题导致了教师教育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教育 课程一体化建设应运而生。
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 践与思考
目录
01 一、教师教育课程一 体化建设的背景
03 三、对教师教育课程 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02
二、教师教育课程一 体化建设的实践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教师教育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变 迁和科技的进步,教师教育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教师,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 的热点话题。本次演示将探讨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三、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的 挑战与对策
1、面临的挑战
1、面临的挑战
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教师 角色的转变与更新、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等。这些挑战对教师教育一体化 课程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
2、对策建议
2、对策建议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课 程计划和教学方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 体验;加强与社会的,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和合作项目;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提 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学生需求和发展,开展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教学 等。
2、教学内容的更新
2、教学内容的更新
教学内容是教师教育课程的灵魂。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教学需求,应 积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同时,结 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时效性和实 用性。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幼儿园课程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各方关注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

本文旨在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1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改革。

1.2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意义幼儿园课程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改革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2.1 加强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应该注重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的营造,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2 强化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幼儿表达自己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应该注重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拓展课程内容和引导教学方式,激发幼儿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3 重视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应该重视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

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和创设各种情境,促进幼儿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2.4 注重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应该注重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

通过营造美的环境和设计丰富多彩的美术、音乐等课程内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建议3.1 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应该充分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每个幼儿的成长需要。

3.2 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倡导幼儿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关于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9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120No.20 2019摘要: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成长,促进人的生命成长的事业。

因此,学校的价值追求应指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以师生的幸福成长为旨归”。

而学校课程建设则是实现人的生命成长的有效载体,它是国家意志、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体现。

青岛香港路小学深入进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校本化研究,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学校课程文化不断积淀,教师团队的向心力和研究力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关键词:价值追求 生命成长 课程建设 校本研究 品位提升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追求,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源动力,教育作为促进和成就人的发展的事业,它的使命在于成就人们的幸福生活。

学校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它是国家意志、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体现,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灵魂的彰显。

近年来,青岛香港路小学将打造一所“有责任、有活力、有品位”的幸福校园作为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学校“幸福三原色”的课程体系,扎实推进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培养学生走向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幸福三原色”的提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着千百万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着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精神领袖和道德楷模,因此,规划学校的发展,引领学校的课程改革是校长的重要使命。

一所学校,无论有什么特色、什么优势,其办学思想都应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以师生的幸福成长为旨归”的基础之上。

为此,我校提出了“幸福三原色”课程,把责任、活力、品位作为幸福的三个核心元素,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种校本化解读。

“有责任”是一个人产生内外幸福感的基础,也是打造幸福校园的根基,勾画学校美好蓝图的“底色”。

教师有了责任感,才能富有爱心,不失教育底线;学生有了责任心,才能主动成长。

“有活力”是具备幸福感的核心表现,也是打造幸福校园的关键,勾画学校美好蓝图的“主色”。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推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也在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

这就需要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而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与普通教育趋同的现象,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和针对性。

此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声誉。

(三)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我国职业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

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一)优化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等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拓展课程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职业拓展的需求。

(二)更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引入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

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变得愈发重要和紧迫。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更新教育理念。

以往的教育模式更加侧重知识传授,而在当今社会,传递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

课程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

这需要教育者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突破出来,真正关注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二、课程内容的优化课程内容是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

首先,应该优化现有课程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应该引入一些新的课程内容,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比如,可以增加对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个性发展。

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和社会实践,让他们学以致用。

三、教育方法的改进教育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以前的教育方法往往是灌输式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程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研究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的趣味性。

四、学校管理的创新学校管理也是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单一和僵化,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校管理需要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课程改革工作组,负责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研究,吸纳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形成一个良好的课程改革氛围。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社区和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参与社会实践,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认同感。

五、评价体系的创新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衡量标准。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如何上好德育课的建议和思考

如何上好德育课的建议和思考

如何上好德育课的建议和思考德育课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塑造良好品德的重要课程。

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课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上好德育课的建议和思考。

一、确定教学目标在德育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相一致。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社会背景等因素来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涵盖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同时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经典的道德故事、寓言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

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使德育课更加生动有趣。

四、注重实践体验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更取决于学生的实践体验。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道德小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价值,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五、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六、完善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评估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完善评价体系是必要的。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实践报告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品德行为的长期跟踪和观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学校课程建设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面也在不断扩大,学校课程建设也应该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本文将展开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变化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我的看来,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素质。

只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因此,课程建设需要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

二、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变化的课程?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

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变化的课程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首先,要注重学科交叉。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学科交叉,促进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合。

例如,可以开设多元化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性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加强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积累社会经验。

最后,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

例如,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三、如何落实课程建设与实践?落实课程建设与实践需要全员参与。

只有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课程思维的培训。

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师资力量,加快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

2、加强质量监测: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课程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倡导多元评价: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单一形式的考核,还应该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体现出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水平。

4、注重学生参与和反馈:课程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培养综合素质。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高中学校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高中学校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高中学校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廖代木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校摘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关注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形成路径和价值取向问题,要让学生在校本选修的过程中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要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实现专业提升。

主题词:课程开发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国际课程论专家菲利浦·泰勒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

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

”綦江南州中学秉承“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以重庆市规划办“十二五”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组织管理策略研究》为突破口,集中师生智慧,聚合多方资源,初步构建起三维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出《青春街舞》、《快乐篮球》、《趣味物理》等多门精品课程,探索出了一条师生共同发展的特色教育路径,具体做法是:一、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新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当属改革的核心。

教师为落实课程而教,学生为掌握课程而学,社会为促进课程而评价。

课程建设是学校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课程理念的先进性,将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对此,学校有着清醒的认识。

本着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为基点,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为根本目的,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培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校本课程的灵魂和生命所在。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中,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开发课程必须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要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要求教师必须坚守校本课程的正确价值取向:一是目标主导,即学校想做什么。

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

二是需求主导,即学生喜欢什么。

校本课程要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

三是条件主导,即学校能做什么。

这有两层含义:其一,学校想做的和学生喜欢的,最后都还要通过学校的现有条件来实现,即所谓量力而行;其二,学校要根据自身在教学设施、文化传统、师资力量、社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考虑自己能做些什么。

小学教育双语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教育双语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第07卷第 9期 21 1 1年 9月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JANGS T I U EACHER S UNI VERS T OF T I Y ECHNOL OGY
Vo.7, 9 11 No.
S p. 2 1 et , 01
小学教 育双语 方 向课程体系构建 的实践 与思考
解决好外语类课 程与其他课程争课时、 双语教育见习实习等 问题 。
关键词 :小学教育 ; 双语教育 ; 双语教师 ;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 6 23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17 — 52 2 1 )9 0 5 — 4 6 4 8 2 (0 0 — 0 7 0 1
过 程 的评 价 , 引导 学生 积极 主动 学 习 ; 强对 非 考 师的能力素质要求 ( 加 能用英语进行非语 言学科 的
试科 目 及实践性科 目的管理与评价 , 提高其效率。
教学 )强 化 英 语 实 际应 用 能 力 的培 养 , 强 英 语 , 加
听力和口语等实用性强的课程 ,其中英语语音 3 2
条 主线贯穿始终 , 相得益彰f I 】 。这种课程体系 的主
小 学 双语 教 师泛 指 能运 用 两种 语 言进 行 教 学 要 目标是 在 宏 观上形 成 双语 方 向师 范 生进 行 双语 的小 学 教 师 , 指 能 用 外 语 ( 语 ) 授 非 外 语课 教 育所 需 的智能结 构并 奠定 其专业 发 展 的潜 能 。 特 英 教
5 8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l 7卷
论 与 实 践 的结 合 , 注 理论 的实 用 性 、 用 性 , 关 应 重 教 学计 划 内外 、校 内外相 结 合 的双语 教 育 实践 教 炼 与形 成 。

正心立德、劳动树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正心立德、劳动树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正心立德、劳动树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06-28T01:10:34.5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64期作者:赵伟立李样样[导读] 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是“关于劳动的教育”“通过劳动的教育”,更是“为了劳动的教育”,是指向完整人的培养的教育,直接决定着立德树人成效。

基于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中心小学从学校“清源”办学理念出发,遵循“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促创新”的课程理念,围绕家庭生活课程、校内责任课程、社会体验课程的课程群,以劳动教育必修课、学科融合渗透课、跟着二十四节气去劳动、致敬最美劳动者活动等多种途径实施劳动教育,提出了寓劳动教育于课程教学的整体育人思路。

赵伟立李样样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中心小学250100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是“关于劳动的教育”“通过劳动的教育”,更是“为了劳动的教育”,是指向完整人的培养的教育,直接决定着立德树人成效。

基于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中心小学从学校“清源”办学理念出发,遵循“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促创新”的课程理念,围绕家庭生活课程、校内责任课程、社会体验课程的课程群,以劳动教育必修课、学科融合渗透课、跟着二十四节气去劳动、致敬最美劳动者活动等多种途径实施劳动教育,提出了寓劳动教育于课程教学的整体育人思路。

一、确立“正心立德、劳动树人”的课程理念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载体。

“正心立德、劳动树人”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定位,也应该成为劳动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

所谓“正心立德”,就是要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塑造劳动精神、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德行养成;所谓“劳动树人”,就是要培育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具有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在融合育人上下功夫,把课程的思想性和实践性作为“五育”融合的契合点,将学生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价值观塑造、劳动知识与技能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它会根据教学
内容和实践教学等调整学生学习时间和节奏,并且还需要建立相应的
评价制度,才能使课程体系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首先,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匹配应用。

其次,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当前的行业和就业形势,选取当前流行的技
术和模块,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再次,课程体系针对不同能力
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学习水平的课程,例如基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
快速深入掌握课程内容,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理解学习。

此外,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性教学,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练习,
实现扎实的基础训练,以及调剂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实际的行业技能
素养。

最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明确考试评价程序,建立系统的考核体系,包括笔试、操作考核、技能考核等,对学生进行一定度的考核,
以便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根据行业
的发展情况和就业形势,挑选合适的技术和模块,设置多元的课程,
推行实践性教学,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
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思考

高校“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思考

高校“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思考在高校教育中,“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全”指的是智育、体育和美育,也就是智力、体力和美感的全面发展。

这一体系的搭建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自身竞争力。

在智育方面,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设相关的学科和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创新竞赛、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体育方面,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魄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竞赛和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还应该注重整合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通过跨学科研究、交叉学科课程和学科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高校“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中,要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高校“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搭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可以让学生在学术、体育和艺术等方面都能够有所建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意义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意义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意义与实践探索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意义与实践探索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教育启蒙的第一步,其课程设计和实践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品格、个性和社交能力。

从简单的绘本故事到游戏互动,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探索都是非常深远的。

1. 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意义幼儿园的课程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课程还注重身体锻炼和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游戏和运动,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主要体现在如何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幼儿园教师需要结合孩子们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探索。

幼儿园还应该注重家园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形成良好的教育共同体。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意义远远不止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幼儿园的实践探索应该是一种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创新实践,既要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又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

只有这样,幼儿园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宗旨,帮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对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探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我强调了幼儿园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对孩子综合发展的重要性,也阐述了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角色和责任。

我表达了对幼儿园教育的期待和理解,希望幼儿园能够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我们通常会引用相关数据或案例来论证观点,然后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比如在这篇文章中,可以引用一些幼儿教育的研究数据或成功案例,再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幼儿园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最终的文章字数不会统计。

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学校课程建设是指建立和完善学校内的各学科课程体系,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系统、有效的教育。

它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效果。

在这个时代,课程建设不再是简单地编写教材,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校课程建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健康方面的全面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应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学校应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实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学校课程建设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学校课程建设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

还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

学校课程建设还需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学校可以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和合作研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校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学生、教师、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要素。

它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建设,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实施反思

幼儿园课程实施反思

幼儿园课程实施反思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课程的实施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对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以期改进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提高教育质量。

一、课程内容反思作为幼儿园的一项基本任务,课程内容的设置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1 是否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幼儿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在制定课程内容时,要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不能过于超前或拖后。

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

1.2 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点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知识的第一步,我们要确保课程内容涵盖了幼儿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点,并且在不同领域都有相应的设置。

比如,语言、数学、科学等领域都需要有相应的内容。

1.3 是否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我们需要反思课程内容是否能够起到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作用。

比如,在艺术类课程中是否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在体育类课程中是否能够培养幼儿的协作和运动能力等。

二、课程方法反思除了课程内容,课程方法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2.1 是否多样化幼儿的学习方式存在差异,我们需要反思课程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语言类课程中,除了正式的教学,是否还有游戏、唱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2.2 是否灵活适应幼儿需求幼儿园的课程方法需要灵活适应幼儿的需求,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是否能够及时调整课程方法,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来调整课程方法。

比如,如果发现某个幼儿对某个学习方法不适应,我们是否能够及时改变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3 是否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是否能够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育学专业实践性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思考

对教育学专业实践性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思考
!簟 ■
g- 育 学 专 业 实 践 性 课 程 设 置 的 分 析 与 思 考 - , ] 教
娄 卫诗
( 川 大 学 中美 大学 战 略 规划 研 究所 , 四 四川 成 都 摘 要 :实 践 性 课 程 是 教 育 学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的 重 要 600 ) 1 0 7
组 成 部 分 . 承 担 着 巩 固 理 论 知 识 , 高 实 践 操 作 技 能 的 其 提
行 。 践 性 课 程 的 形 式 也 越 来 越 丰 富 多 样 。作 者 选 取 了 实 六 所 大 学 的 本 科 教 育 学 专 业 的 课 程 体 系 来 进 行 比 较 与
东北 师范 师范 “1” 2 I 部 师大 院校 属
教师基本技 能训练 2学分 第七学期 教育实 习 5学分 第 七学期 教育调查 1 学分 机 动 毕业论 文 4学分 第 八学期
的有 机 结合 。 参考 文 献 : [ ] 莉 . 国 学 前 教 育 的 特 点 及 启 示 []教 育 导 刊 1曾 法 J.
( 儿 教 育 )2 0 ,0 ) 幼 ,0 8 ( 2 .
识 面 , 展 个 性 , 成 专 长 , 练 技 能 , 养 能 力 , 别 发 形 训 培 特 是 从 事 幼 儿 教 育 工 作 的 实 际 能 力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所 以 ,
科研训练 2学分 第三到六学期 毕业论文 ( 设计 ) 4学分 第七到八学 期
学分 2 1
关 键 词 : 育 学 专 业 实 践 性 课 程 教
题 建 议
对 比 分 析 问
兰卅l 合 ‘ 8 ” 毕业论文 8学分 综 ‘5、 9 综 大学 “ 1” 2 1 院校 毕业实 习 8学分 性 大 扬州 合 综 学 大学

德育课程体系

德育课程体系

德育课程体系本文介绍了XXX构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多年的德育实践证明,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把认知性教育、体验性教育、隐性教育有机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构建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才能增强小学德育实效性。

为了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体系,XXX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主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具体来讲,就是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育、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组织了骨干教师队伍认真编写了以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校本教材《成长的足迹》,每册安排18个德育实践活动;编制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段达标要求与序列训练方案》,对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养成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构建体验性德育课程体系,XXX设置了研究形态、生活形态、实践形态、情境形态等四大板块13个小板块的体验性德育内容,每个板块都有具体规范要求。

例如:研究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学校完成了语数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目标及实施建议的编制,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

体验性德育课程实施难度较大,能效相对较低,需要教师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多情绪性,难于使学生作出理性的思考和整体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加工。

为了构建隐性课程体系,XXX通过精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发掘校园精神文化、崇尚社会进步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完美人格素养。

隐性课程具有正向和负向功能,在设计中要重视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抑制其负向功能,防止、克服其消极影响。

认知性德育课程、体验性德育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的,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同时也是各有利弊的。

只有合理重组认知性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进程,灵活发挥发挥体验性德育课程特有的功能,有意识的构建隐性课程,才能使德育更具实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XXX的德育工作主要思路是整合德育资源,归纳德育要素,开设规范化、集约化、精细化的德育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完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出发点是“人”,落脚点也是“人”,整个过程围绕着“人”的发展展开,围绕着“人”的社会化展开。

由此看来,德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

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是学生的发展,高中的发展既有近期利益,又有长期效应。

舍弃了学生的近期利益去谈远期效应,这是不能使家长和学生信服和认可的;舍弃了远期效应而只谈近期利益,教育就会变成捞取利益的工具,染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

如何使学生在校园中获得尊严与幸福,这是德育校长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德育课程的思考。

(一)读懂课程内涵,寻找德育课程最佳契合点。

为了理清德育课程的内容,我们很有必要对课程进行了解。

课程是指学校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设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的具有以下特点,即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课程内涵的发展。

课程共分为三类:课程即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其内涵是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
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

课程即活动,这种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

课程即经验,其代表人物是泰勒,他认为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课程类型。

当代主要的课程类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型。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德育课程应该在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中找契合点,综合课程仍然要涉及到学科课程,因此,德育课程应该瞄准活动课程加以设计实施。

(二)对德育课程体系的再认识。

既然德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瞄准活动课程,那么,就需要我们对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一番梳理。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德育六大领域,即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我校对六大领域内容进行分析,并将德育课程设置与学校办学理念结合起来,将学校德育活动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

校内活动侧重于规范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成人意识责任教育等等,校外活动分为爱国教育、科技教育、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是散乱的堆砌和叠加,应该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加以支撑。

良乡中学提出“质量立校”和“文化立校”的理念,其中,德育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文化立校”这个核
心理念,校内和校外活动加以规范,并且把抽象的理念与现实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整理出学校的核心德育课程——《典悟》,主要内容包括:导读、《大学》原文、注释和现实解读、修身篇、齐家篇、报国篇、怀天下篇、儒家人生体味篇等内容,以此为抓手,并结合学生学段特点,即高一年级行规范、养习惯、育品德、学全面;高二年级求沟通、相尊重、目标立、计划行;高三年级精管理、造氛围、育个性、塑人生。

将传统文化教育、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等系统化,德育课程系列化。

二、德育活动课程设置的依据。

(一)北京郊区高中学生思想道德面临的状况。

北京郊区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出许多特点,即主体意识增强但个人主义有所发展,利益观念确立但拜金主义有滋长萌芽,文化素养提高但基础道德明显缺乏,有进取之心但发展目标模糊,有地域观念但社会实践活动不够,有首都公民意识但道德行为滞后。

部分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某些失衡与混乱、模糊与滞后。

因此,迫切需要调整和构建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新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如何与时俱进,构建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道德体系呢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根据北京郊区高中各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我认为,高中德育应该关注基础的伦理道德,基本的义利观,道德行为,道德理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意识等六个方面。

(二)重新思考北京郊区高中德育面临的问题。

受德育队伍的制约,德育队伍会经常陷于琐事之中,德育工作者分工不明确,目标不明确,加之我们部分学校领导对德育课程认识不清,额外一勺油,在课改后学生课本有增无减的情况下,设置狭义的德育课程,增加了师生负担,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甚至有的德育干部东一榔头西一棒,忙于应付每一项应景式工作和学校突发事件,成为学校“消防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系统化的思考和系统化的实施,呈现出无序和杂乱状态;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城区相比,城里的学生无论是通过家庭,还是学校,每学期都有机会出外参观,但郊区学生因经济条件限制,却只能在所处的区域内活动,知识面窄、眼界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读书人长见识的有效途径,缺乏大德育的“见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郊区学生无论在创新,还是在高考中,明显处于劣势,处在面窄和较低的位置;在家庭和学校层面,还是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过分关注,高考成为一个敏感而又尖锐的话题。

三、良乡中学德育活动课程体系。

(一)预设评价体系,德育有的放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德育更应该如此,为此,我校从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方面提前预设,形成学校鲜明体色的德语系理化活动,并根据时代发展,赋予时代特色。

首先,根据阶段性任务和学校的核心理念,对学生三年高中德育进行整体思考,形成了《良乡中学德育课程设置计划》,主要包括三根年级的军训、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内容。

包括国旗下讲话,进行全体学生思想教育,主要内容围绕传统文化中的做人做事展开,设置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学》精髓解读”、“达亦不显贵,穷亦不显悲”、“修身先正心,心正则事正”、“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小信诚则大信立”等系列内容,培养学生“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质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其次,我校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根据学段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平内容,设置了自我介绍、我的成长、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道德和学习为主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回顾与反思、展望、寄语等八个主题,使学生在学中思,在思后学,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德育体系。

(二)回归常规,为学生发展奠基。

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时期,还应该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瞄准了两个点加以实施,思想引领方面,回归常规班会,通过听评班会,确保班会质量;在学生常规方面,制订了《良乡中学一日生活流程》,供学生参考,并且对全体学生进行仪容仪表、周一大扫除和每天三区卫生(宿舍、教室、环境)检查评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今日是今日毕的行为方式。

(三)文化引领,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通过学校《典悟》校本课程的设置,加强文化引领。

开学初,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典悟》和《良乡中学德行手册》的学习,并把此项活动引向深入,学生三年要熟读《典悟》,有语文组全体教师通过早读和校本课程开设时间进行《典悟》的讲解,三年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文化熏染,使其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

同时,以“春游大自然,秋游科技馆”为主导思想,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走进社区方面,与我校ESD项目进行有效整合,使其更具有实践性和科技含量。

(四)主题活动成系列,促进德育的系统化建设。

根据学段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每个年级都有完善的系列化教育,就拿高三年级的理想信念教育来说。

我们设置了“进入高三,你做好准备了吗”、“高三成人仪式”、“严
肃备考秩序,营造踏实学风;相信自己,勇争第一”、“走进自然、放松心情”、“爱我母校、文明离校”等九个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德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系统工程。

学校工作始于德育,而又终于德育,德育课程是学校的内在驱动,在德育工作蓬勃开展的基础上,作为没有任何生源优势的普通农村寄宿制高中,良乡中学教学质量逐年攀升,本科上线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这就是良中给予房山百姓厚爱的一个回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