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出发点是“人”,落脚点也是“人”,整个过程围绕着“人”的发展展开,围绕着“人”的社会化展开。由此看来,德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是学生的发展,高中的发展既有近期利益,又有长期效应。舍弃了学生的近期利益去谈远期效应,这是不能使家长和学生信服和认可的;舍弃了远期效应而只谈近期利益,教育就会变成捞取利益的工具,染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如何使学生在校园中获得尊严与幸福,这是德育校长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德育课程的思考。

(一)读懂课程内涵,寻找德育课程最佳契合点。

为了理清德育课程的内容,我们很有必要对课程进行了解。课程是指学校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设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的具有以下特点,即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课程内涵的发展。课程共分为三类:课程即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其内涵是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

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课程即活动,这种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课程即经验,其代表人物是泰勒,他认为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课程类型。当代主要的课程类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型。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德育课程应该在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中找契合点,综合课程仍然要涉及到学科课程,因此,德育课程应该瞄准活动课程加以设计实施。

(二)对德育课程体系的再认识。

既然德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瞄准活动课程,那么,就需要我们对学校的德育活动进行一番梳理。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德育六大领域,即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我校对六大领域内容进行分析,并将德育课程设置与学校办学理念结合起来,将学校德育活动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校内活动侧重于规范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成人意识责任教育等等,校外活动分为爱国教育、科技教育、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是散乱的堆砌和叠加,应该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加以支撑。良乡中学提出“质量立校”和“文化立校”的理念,其中,德育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文化立校”这个核

心理念,校内和校外活动加以规范,并且把抽象的理念与现实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整理出学校的核心德育课程——《典悟》,主要内容包括:导读、《大学》原文、注释和现实解读、修身篇、齐家篇、报国篇、怀天下篇、儒家人生体味篇等内容,以此为抓手,并结合学生学段特点,即高一年级行规范、养习惯、育品德、学全面;高二年级求沟通、相尊重、目标立、计划行;高三年级精管理、造氛围、育个性、塑人生。将传统文化教育、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等系统化,德育课程系列化。

二、德育活动课程设置的依据。

(一)北京郊区高中学生思想道德面临的状况。

北京郊区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出许多特点,即主体意识增强但个人主义有所发展,利益观念确立但拜金主义有滋长萌芽,文化素养提高但基础道德明显缺乏,有进取之心但发展目标模糊,有地域观念但社会实践活动不够,有首都公民意识但道德行为滞后。部分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某些失衡与混乱、模糊与滞后。因此,迫切需要调整和构建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新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如何与时俱进,构建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道德体系呢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根据北京郊区高中各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我认为,高中德育应该关注基础的伦理道德,基本的义利观,道德行为,道德理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意识等六个方面。

(二)重新思考北京郊区高中德育面临的问题。

受德育队伍的制约,德育队伍会经常陷于琐事之中,德育工作者分工不明确,目标不明确,加之我们部分学校领导对德育课程认识不清,额外一勺油,在课改后学生课本有增无减的情况下,设置狭义的德育课程,增加了师生负担,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甚至有的德育干部东一榔头西一棒,忙于应付每一项应景式工作和学校突发事件,成为学校“消防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系统化的思考和系统化的实施,呈现出无序和杂乱状态;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城区相比,城里的学生无论是通过家庭,还是学校,每学期都有机会出外参观,但郊区学生因经济条件限制,却只能在所处的区域内活动,知识面窄、眼界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读书人长见识的有效途径,缺乏大德育的“见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郊区学生无论在创新,还是在高考中,明显处于劣势,处在面窄和较低的位置;在家庭和学校层面,还是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过分关注,高考成为一个敏感而又尖锐的话题。

三、良乡中学德育活动课程体系。

(一)预设评价体系,德育有的放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德育更应该如此,为此,我校从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方面提前预设,形成学校鲜明体色的德语系理化活动,并根据时代发展,赋予时代特色。首先,根据阶段性任务和学校的核心理念,对学生三年高中德育进行整体思考,形成了《良乡中学德育课程设置计划》,主要包括三根年级的军训、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内容。包括国旗下讲话,进行全体学生思想教育,主要内容围绕传统文化中的做人做事展开,设置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学》精髓解读”、“达亦不显贵,穷亦不显悲”、“修身先正心,心正则事正”、“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小信诚则大信立”等系列内容,培养学生“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质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其次,我校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根据学段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平内容,设置了自我介绍、我的成长、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道德和学习为主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回顾与反思、展望、寄语等八个主题,使学生在学中思,在思后学,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德育体系。

(二)回归常规,为学生发展奠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