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管理体系)【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管理与管理的基本职能)【圣才出品】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管理与管理的基本职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管理与管理的基本职能2.1 复习笔记考点一:管理者的作用(见表2-1)★表2-1 管理者的作用考点二: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见表2-2)★★表2-2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图2-1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考点三:目标管理的内容(见表2-3)★★★★表2-3 目标管理的内容考点四:管理职能(见表2-4)★★★★表2-4 管理职能要点具体内容计划2.2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管理既要追求效率,更要强调有效性?答: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

(1)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后的产出与企业目标一致性的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很好地利用其拥有的资源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则说明其管理是有效的。

(2)管理的效率管理的效率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影响。

投入少、产出多,说明发挥作用的资源比例高,浪费的资源少,管理的效率高。

(3)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是相互联系的。

管理中只讲有效性不讲效率,或只讲效率而不讲有效性,都是应当避免的。

良好的管理应该既是有效的,又是高效率的;既能达到企业的目标,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看,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既定的有效产出,或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有效产出。

如图2-2所示,展示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的关系。

图2-2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2.为什么说企业管理活动存在诸多的目标?请陈述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目标的内容。

答: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往往存在着多重目标。

企业的有些目标是考虑本企业以外的组织或个人的利益,而有些目标则是与本企业的成员或其所有者(如企业的投资者)休戚相关。

其实,企业管理活动的目标一般很明确,就是实现企业的战略。

而企业战略是多样化的,且不同层级有不同层级的战略,战略细分下去为计划,依次类推,所以企业管理活动存在诸多目标。

(1)外部目标①管理者必须认识到,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树立为顾客服务的理念,以顾客为导向开展经营活动必须贯穿于整个企业。

企业管理概论3(尤建新)6

企业管理概论3(尤建新)6

的重要内容。

在组织没汁巾重点要研究组织的集权和分权、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两个问题。

[一)集枚与分权所谓分松,就是上级把其决策权外配给下级织织机构和部门的负责人,以便他们能行使这些权力,支配组织的某些资源,白土解决义些问题,履行其工作职责。

与分权相对应的是集枚。

所谓集权,是指把决策权集巾在组织领导层,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法令和指示办事,“切行动听上级指挥。

1.共权4分仅的税度组织日标的一致例:必然要求组织行动的统一性,冈此,集权是必要的。

但是,一个组织有共组织结构,存在着上级和r级各组织层次及职能的分工。

实行分工就必须分权,否则组织就无法运转。

山此,集权均分权对于组织来讲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是缺一不可的,R都是相对的。

该由下级d(得的权力而过于集巾,则是上级的“擅权”;同佯,该山上级掌握的权力而过于分散,则是广级的“失职”。

所以,集权和分仪都要适度。

从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看,许多组织都存在权力过分莱巾的倾向,这样就造成了一系列弊端,如降低决策的质量和速度.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降低组织成员的—I作热情等。

2.影响集权利分权的主要因素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可能来自主观方面,也可能来自客观方面。

从主观方面来讲,组织的最高领导的个人性格、爱好、能人、价值观等都会影响职权的分散程度。

比如,有的广级非常信任其属下,喜欢职权分散一些,既可调动下级工作积极性,义可减轻自己的负扣,何乐而不为呢?W有的上级对别人的能力和动机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学必躬亲,使委任给下级的职权形同虚设,不能起任何作用。

客观冈素的影响往往比主观因素更大,主要表现在厂述几个方而:(1)组织的规模。

刘管理幅度的认识已使人们懂得,组织规模越大,分权越有必要,对组织效率的提南越为有利。

对于一个庞大的组织来讲,其最高领导要从事多方而的工作,担负多方面的责任。

他必须把职权适当地委任给他的下级,发挥下级的积极作用,才能提高组织管理工作的效率。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圣才出品】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七章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7.1 复习笔记考点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1.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素(见表7-1)表7-1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素2.员工选聘(见表7-2)表7-2 员工选聘考点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见表7-3)★★★表7-3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考点三:员工绩效考评(见表7-4)★★表7-4 员工绩效考评7.2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请举例回答。

答:之所以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由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地位性决定的。

(1)人类社会的生产需要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结合运用,由于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人类社会生产所创造的价值是为人类服务的,因而,与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主导性、社会性和成长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充分的表现。

(2)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由于其主导性特点,始终处于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

因此,要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要优先考虑人力资源的投入需要。

由于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和成长性的特点,企业必须基于系统的观点、以开放的视角来认识人力资源,在整合和优化人力资源的同时,挖掘和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

这是人力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

2.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具有全局性、科学性和应变性,为什么?答: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经营计划,确定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各种专业和层次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之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动情形,建立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使之与企业的发展能够互相衔接。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及各项业务计划。

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是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政策、总体实施步骤及总预算的安排;而人力资源规划所属的业务计划包括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才接替及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价及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

第六章 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概论尤建新

第六章 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概论尤建新
第六章 企业管理体系
2012、08、24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 引桥坍塌3死5

茶叶标准:“国标”PK“欧标”
有国内环保组织曝光,国内多个茶叶知名品牌样品被检出农药残 留。而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等享誉全国的知名老字号都牵 扯其中,一时外界及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把矛头指向涉事茶企。

以前国内茶叶的国标,要严格于欧盟标准的,但到了2005年。为 了扩大出口规模,国标进行了“技术修订”。正是这次修订,使 国标的标准“大踏步的后退”,甚至低于欧盟规定的标准,些次 修订也导致近年国内茶叶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问题大幅增加。 其实,目前虽然业内专家和企业都不认可该报告,但不得不承认, 随着国内标准的降低,我国的茶叶质量降幅明显,重金属与农药 超标案例屡见不鲜。而且茶叶贸易出口也呈现严重下滑之势,尤 其是随着欧盟不断强化本地区行业标准,国内茶叶出口面临严重 危机。
管理体系的标准化
2. 标准化的设计原则: (1)科学合理原则 (2)动态化原则 (3)强制性原则 (4)人性化原则
餐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案例分析
餐厅两个包间的客人同时都点了龙虾这道菜。一位客 人姜先生非常细心而且有经验。当餐厅服务员把鲜活 的龙虾拿进来让他过目时,客人顺手掐断了龙虾头上 的两根须茎,服务员心里想“他这是干什么呢?”一会 儿上莱时,两盘龙虾分别端进两个包间。姜先生只看 了一眼龙虾,就生气地质问服务员:“这是一条死龙虾, 刚才那只活龙虾肯定已被你们调了包。”说完,他扬 了一下手里的两条龙虾须说:“刚才那条活龙虾的须在我 手里,为什么这只龙虾的须却是完整的?”
为了保持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动态平衡, 就要求该企业不仅应当理解和满足顾客当前的 需求,而且应当理解顾客未来的需求和争取超 越顾客的期望,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能 适应于市场和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管理的概念——第三章 管理与组织环境)【圣才出品】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管理的概念——第三章 管理与组织环境)【圣才出品】

第一章管理的概念1.什么是管理?如何理解管理定义的四层含义?答:管理(Management)的定义是,有效整合组织资源、协调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的手段是有效整合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会成为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阻碍,管理就是要努力使成员能够协同行动而消除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阻碍。

2.管理者需要哪些技能?答:一般认为,管理者为履行其管理职能和提高其管理绩效,至少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业务知识,诸如机械制造、会计学、施工技术等;(2)人际技能是指与他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如激励、引导和鼓舞组织成员的热情和信心的技能;(3)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即管理者必须具有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组织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从整体上认识组织和决策组织活动的能力。

从组织角度也可以说,概念技能是一种宏观管理的能力。

3.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管理的有效性?答:管理的有效性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即做正确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s)的评判。

如果一个组织能够有效地利用其拥有的资源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即投入所得产出与组织目标一致(也称有效产出),则说明其管理是有效的。

举例略。

4.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管理的效率?答:管理的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即正确地做事(Doing things right)的评判。

管理效率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投入少,产出多,说明发挥作用的资源比例高,浪费的资源少,管理的效率高。

举例略。

5.如何理解计划与计划工作的含义?答:计划的含义可从两个角度讨论。

(1)从名词的角度(静态的)理解,计划是指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司理财)【圣才出品】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司理财)【圣才出品】

第八章公司理财8.1 复习笔记考点一:财务报表(见表8-1)★★★表8-1 财务报表考点二:股利分配管理(见表8-2)★★表8-2 股利分配管理要点具体内容8.2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企业的资金流不能“断流”?答:不能断流是指要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成现金的能力。

资产能越快转换成现金,表明其流动性越强。

如现金的流动性最强,而短期投资的流动性比应收账款强,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项目即是按流动性从大到小排列的。

无论是短期债权人还是长期债权人都十分关心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它是企业偿债能力大小的象征。

而现在的或潜在的永久性资本投资者也会根据企业的流动性来评价企业破产风险的大小,一般而言,企业的流动性越大,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小。

2.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财务预算和控制?要做好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的关键在哪里?答:(1)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是公司理财职能的展开过程,是企业各项理财决策得以落实的活动流程。

财务预算是为了让计划具体化,而财务控制则是理财目标实现的关键。

具体目标为:①合理利用资金;②对业务方面的投入做风险承受力评估;③确保资金流不间断;④对公司利润和业务掌控;⑤企业内部问题协调,包括贷款等企业资金周转预知。

(2)要做好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的关键在于:①正确理解财务报表,做好重要的财务分析基础工作;②根据分析结果预测不同的理财决策带来的影响;③根据预测的结果做好下一期间的计划。

3.为什么要读懂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的作用是什么?答:(1)资产负债表①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以后,期末所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以及与当期的变化情况,反映的是时间点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呈左右结构,其中资产在左,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右,并且左右两边最后一行的总计所显示出的数字金额必须是相等的。

②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财务弹性判读上。

具体内容如下:a.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成现金的能力。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模拟试题】管理理论的发展【圣才出品】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模拟试题】管理理论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一、概念题1.“等级链”(法约尔跳板)(北航2005研)答:等级链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是14项管理原则中的核心原则之一。

等级链是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直至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它是组织内部命令传递和信息反馈的正常渠道。

依据这条路线来传送信息对于保证统一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最迅速的途径。

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层次较多,这种方法有时反而会影响行动的速度,进而影响组织的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法约尔设计了一种“联系板”的方法,以便使组织中不同等级线路中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

这个“联系板”,又称为“法约尔桥”。

跳板对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2.“经济人”假定(武汉理工2006研)答:“经济人”假定又称X理论,这种观点认为人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人的行为是由经济因素推动和激发的,个人在组织中处于被动的、受控制的地位。

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早期的、传统的认识。

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管理者激励下属的主要手段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即运用奖励和惩罚“两手”,来激发和诱导人们以组织或管理者所期望的方式行事,做出组织或管理者所要求的行为。

3.霍桑试验(山西财大2013研;暨南大学2011研;东财2011研;华东理工2007研;深圳大学2007研)答:霍桑试验是指由梅奥教授所参与并于1927~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系列试验。

(1)试验过程。

这个试验包括这样几个阶段:①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③大规模访问交谈;④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这一项由国家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最初目的是要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但试验结果却是出乎意料地促使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

(2)霍桑试验的主要结果。

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有: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战略管理)【圣才出品】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战略管理)【圣才出品】

第五章企业战略管理5.1 复习笔记考点一:企业目标与愿景(见表5-1)★★★表5-1 企业目标与愿景考点二:企业战略环境分析★★★★★1.PEST分析(见表5-2)表5-2 PEST分析2.SWOT分析SWOT分析:S(strengths)指的是企业自身的优势,W(weaknesses)指的是企业自身的劣势,O(opportunities)指的是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T(threats)指的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

3.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见图5-1)图5-1 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4.竞争者分析(1)识别竞争者。

(2)确定竞争者目前的战略。

(3)确定竞争者的目标。

(4)竞争者对行业的假定。

(5)确定竞争者的实力。

(6)竞争者的反应行为。

考点三:波特的竞争战略(见表5-3) ★★★表5-3 波特的竞争战略5.2 课后习题详解1.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企业战略是指着眼于企业的未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资源条件,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企业战略具有如下特征及意义:(1)整体性企业战略是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规定了企业的总体行为,从全局实现对局部的指导,使局部得到最优的结果,使全局目标得以实现。

它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是指导企业一切活动的总体性谋划。

(2)长远性企业战略立足于未来,对较长时期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进行通盘考虑,从而决定企业当前的行动。

凡是为适应环境变化所确定的、长期基本不变的行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均是企业战略的研究范畴。

而那种针对当前形式灵活地适应短期变化,解决基本问题的方法都是战术。

企业战略要实现战略与战术的统一和互动。

(3)整体最优性战略研究立足于组织整体功能,按照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总体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从总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结合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总体的特征与运动规律,发挥战略的整体优化效应,达到预期的目标。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设施与工作环境)【圣才出品】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设施与工作环境)【圣才出品】

第九章企业设施与工作环境9.1 复习笔记考点一: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和期望(见表9-1)★表9-1 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和期望考点二:工作环境管理(见表9-2)★★表9-2 工作环境管理9.2 课后习题详解1.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基础设施的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企业进行基础设施管理的原因基础设施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企业在考虑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同时,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企业运行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是企业的重要物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发挥生产作用赖以依靠的资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2)基础设施管理的主要内容①基础设施的提供基础设施一旦确定和投入使用,往往就很难作出根本的改变。

企业确定和提供基础设施的依据和前提条件包括以下几方面:a.企业的目标(包括所提供的是什么产品和服务,经营规模,经营要达到的目标,质量、环境和安全等领域的方针及其目标等);b.企业的业绩(基础设施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如果企业暂时没有业绩或预计的业绩不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就应十分慎重);c.基础设施的可用性(所有的基础设施并不是用于装饰和欣赏的,如果不具备可用性,投资就是浪费);d.提供基础设施的成本(企业在确定提供基础设施时,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评判支付基础设施的成本费用能否得到回报,能否给企业带来增值效益);e.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如果不安全,或者安全性措施未指明或难以实施,就可能给组织造成巨大损失,一般来说,以采用成熟的技术风险较小);f.基础设施的保密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对组织的机密是否会造成危害,特别是通信设施更要重视其保密性问题);g.基础设施的改进更新(任何基础设施,特别是设备,都存在一个改进更新的问题,如果其本身不具备改进更新的条件,很可能过早被淘汰而给组织造成损失)。

②基础设施的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基础设施会磨损和消耗。

因此,企业应对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基础设施持续满足组织的需求。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十三章 组织文化——第十五章 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十三章 组织文化——第十五章 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组织文化1.如何认识组织文化对组织发展和管理的影响?答:组织文化对组织发展和管理有如下影响:(1)组织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存关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以及沟通方式与整个组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2)组织文化能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使之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

一旦组织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成员接受和认同,成员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做出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选择,倘若违反,则会感到内疚、不安或自责,从而自动修正自己的行为。

因此,组织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和改造性,其效用是帮助组织指导员工的日常活动,使其能快速地适应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

(3)组织文化作为团体共同价值观,与组织成员必须强行遵守的、以文字形式表述的明文规定不同,它只是一种软性的理智约束,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不断地向个人价值观渗透和内化,使组织自动生成一套自我调控机制,以一种适应性文化引导着组织的行为和活动。

(4)组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沉淀,通过无数次的辐射、反馈和强化,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和优化,推动组织文化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迈进。

(5)组织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受到政治的、社会的、人文的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它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倡导和培育。

正如任何文化都有历史继承性一样,组织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具有持续性,并不会因为组织战略或领导层的人事变动而立即消失,因而对组织成员,从而对组织行为的指导或影响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2.如何认识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答:概括起来,组织文化概念包含有以下的主要内容:(1)行为准则:人们进行相互作用时所被观察到的行为准则,包括使用的语言,或者为了表达敬意和态度时类似一些仪式的做法等。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组织结构)【圣才出品】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组织结构)【圣才出品】

第四章企业组织结构4.1 复习笔记考点一: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见表4-1)★★★★表4-1 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考点二: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1.部门化的依据(见表4-2)表4-2 部门化的依据2.管理幅度(见表4-3)表4-3 管理幅度要点具体内容含义3.组织中的权力分配(1)集权与分权(见表4-4)表4-4 集权与分权(2)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见表4-5)表4-5 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考点三:企业变革与发展★★★1.企业变革的原因(见表4-6)表4-6 企业变革的原因要点具体内容外部环境因素2.企业变革的阻力(见表4-7)表4-7 企业变革阻力的来源4.2 课后习题详解1.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多种选择,企业选择其组织结构形式的依据是什么?答:通常组织部门化依据的基础有下述几个方面:(1)人数由于组织中的人数较多,为便于管理,将人员划分成几个部分,其标志为人数,工作内容几乎完全相同。

这种部门化依据没有体现分工的优势。

最典型的是军队中连、排、班的划分和学校中同一年级的学生分班上课。

这种部门化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如部队中有不同技术兵种的连排建制,他们的划分难以用人数作为标志;学校中按照专业或学科的侧重(兴趣、偏好等)进行编班,等等。

(2)职能职能是分工的基础,因此也是部门化依据的重要基础。

每一个职能部门完成某项特定的工作,各个部门都负有不同的义务和责任。

以职能为依据进行部门化的优点在于: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有利于节约人力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培训工作,可以说是简单易行效果好。

(3)产品按照产品和产品系列组织业务活动,在经营多品种产品的大型企业中日益重要。

产品部门化主要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基础,将生产某一产品的有关活动,完全置于同一产品部门内,再在产品部门内细分职能部门,进行生产该产品的工作。

产品部门化有利于采用专业化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同时,也有利于管理者评价各部门的政绩。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企业1.1复习笔记考点一:企业的发展(见表1-1)★表1-1 企业的发展考点二:企业的法律形式(见表1-2)★★表1-2 企业的法律形式说明:此章非重点,简单了解即可1.2课后习题详解1.企业是怎么产生的?其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吗?为什么?答: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角度而言,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

企业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经济单位,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发展、进步。

纵观企业的发展历史,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手工业生产时期手工业生产时期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此时生产者都属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劳动者。

工场手工业呈现出规模大、产业结构明确和细化、采用机器和专业化分工的倾向,已经具有企业的许多特征。

(2)工厂生产时期在18 世纪,随着西方各国相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场手工业逐步发展到建立工厂制度。

到19 世纪,工厂制度在采掘、煤炭、机器制造、运输、冶金等行业相继建立,是工场手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它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到这时才诞生。

(3)企业运作时期从工厂生产时期过渡到企业运作时期,确立和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

这个阶段不仅仅体现出生产规模空前扩大、新技术和新设备迅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并产生一系列科学管理的理论。

从宏观角度看,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市场规制也更加完善,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

从微观角度看,企业里逐步形成了一支专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出现了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制约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因素。

每次技术革命后,必然伴随着一场空前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全新企业迅速崛起,开拓出一系列新的市场和生产领域,构成新的经济发展热点。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七章 计划工作的方法和工具——第九章 决 策)【圣才出品】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七章 计划工作的方法和工具——第九章 决 策)【圣才出品】

第二篇计划第七章计划工作的方法和工具1.滚动计划法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实际问题来制定一个五年计划。

答:(1)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近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步向前推移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

滚动计划法适用于计划期较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的场合,这种计划方法具有如下特点:①由于滚动计划相对缩短了计划期,加大了对未来估计的准确性,提高了计划的质量,从而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和便于实施。

②能依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计划,使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实现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相互衔接。

③增强了计划的弹性,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

④滚动计划法的缺点是编制工作量较大,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滚动计划的应用有更广泛的前途。

(2)我的滚动计划法五年计划:2010年制定此计划,2011—2015年,看完五本书。

2011年底,实际只看了一本书,2012—2016年,看完四本书。

2012年底,已累积看完了三本书,2013—2017年,看完其他两本。

2.绘制网络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绘制网络图必须遵循如下规则:(1)各项工序之间的衔接必须按照顺序进行。

为了便于明确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我们用紧前工序或紧后工序来表示工序之间的顺序关系。

如果工序B必须在工序A完成后才能开始,称工序A为工序B的紧前工序,或者称工序B为工序A的紧后工序。

相对于某一工序而言,它可以有多个紧前或紧后工序。

网络图中,各项工序之间的排列,必须是紧前工序在左边,紧后工序在右边,也就是说网络图中箭头方向必须从左到右。

(2)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回路。

在网络图中,不能从一个事项出发,又回到原来的事项上,即不能出现循环路线。

(3)两个事项之间只能有一个工序。

在绘制网络图中,两个事项之间只能有一条箭线,当出现平行工序或交叉工序时,应引入虚工序来表示前后的逻辑关系。

(4)一张网络图只允许一个终点事项和一个起点事项。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复习归纳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复习归纳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的概念1.1 复习笔记一、管理的定义和性质1.管理的任务组织的目标是大家的目标,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引导组织成员共同来实现这一目标。

具体讲,就是把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和运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为推动组织向目标一步一步地接近,必须规定组织中每个成员应当从事的活动,并使他们的活动相互协调。

2.管理的定义(1)管理:管理就是有效整合组织资源、协调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a.管理是一个过程;b.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c.管理的手段是有效整合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d.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会成为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阻碍,管理就是要努力使成员能够协同行动而消除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阻碍。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共同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组织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区域越来越广阔,管理的四层含义变复杂了。

于是,管理成为人力、物力、财力之后的第四种资源——管理资源。

管理资源具有无形的和潜在的特点。

3.管理的职能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他人或与他人一起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管理的职能可以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四个方面。

(1)计划职能计划的含义可从两个角度讨论。

a.从名词的角度(静态的)理解,计划是指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

b.从动词的角度(动态的)理解,计划是指计划工作,即拟订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2)组织工作关于组织的含义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a.以静态结构来解释组织的含义,这是指为达成某些目标而设计并建立的组织系统。

这一组织系统有如下特点:第一,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各种资源的交换;第二,技术系统,不断地进行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第三,整合系统,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并与其各子系统(或系统元素)相互依存。

b.从动态活动来解释组织的含义,这是指对组织系统拥有的资源的用途加以规定,使之有秩序地得到利用的活动过程,常称之为组织工作。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尤建新《管理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管理的概念一、管理的定义和性质1.管理的任务组织的目标是大家的目标,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引导组织成员共同来实现这一目标。

具体讲,就是把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和运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为推动组织向目标一步一步地接近,必须规定组织中每个成员应当从事的活动,并使他们的活动相互协调。

2.管理的定义(1)管理:管理就是有效整合组织资源、协调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a.管理是一个过程;b.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组织目标;c.管理的手段是有效整合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d.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会成为组织实现既定目标的阻碍,管理就是要努力使成员能够协同行动而消除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阻碍。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共同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组织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区域越来越广阔,管理的四层含义变复杂了。

于是,管理成为人力、物力、财力之后的第四种资源——管理资源。

管理资源具有无形的和潜在的特点。

3.管理的职能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他人或与他人一起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管理的职能可以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四个方面。

(1)计划职能计划的含义可从两个角度讨论。

a.从名词的角度(静态的)理解,计划是指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

b.从动词的角度(动态的)理解,计划是指计划工作,即拟订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2)组织工作关于组织的含义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a.以静态结构来解释组织的含义,这是指为达成某些目标而设计并建立的组织系统。

这一组织系统有如下特点:第一,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各种资源的交换;第二,技术系统,不断地进行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第三,整合系统,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并与其各子系统(或系统元素)相互依存。

b.从动态活动来解释组织的含义,这是指对组织系统拥有的资源的用途加以规定,使之有秩序地得到利用的活动过程,常称之为组织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企业管理体系
6.1 复习笔记
考点一:管理体系概述★★
1.管理体系的特征(见表6-1)
表6-1 管理体系的特征
2.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见表6-2)
表6-2 管理体系的标准化
考点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见表6-3)★★表6-3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主要内容
要点具体内容
6.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基本内容是什么?管理体系就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简称吗?
答:(1)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2)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基本内容:解决或协调好因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带来的三对基本矛盾。

即:
①分工与统一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

个体独立的思维习惯、性格、偏好,都有可能影响个体与组织中其他个体的分工与合作关系,甚至产生矛盾,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背离。

因此,企业必须通过统一的目标取向、严格的纪律、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的合作程序和制度,以及明确、透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分工合作关系协调有序。

②规模与集约的矛盾
规模化随之而来的是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扩大,生产经营过程的细化和延伸,产品服务数量与种类的增加,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日益复杂,容易造成结构庞杂和各个关联环节的
转换出现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陷入混乱。

因此,必须设计明确的分工职能、科学的工作流程、严格的操作准则和统一的成果标准来简化管理过程,以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能够高效运转和相互承接,使企业活动按照统一的轨迹规范有序地进行,以维持扩大规模的效果。

③开放与协调的矛盾
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在成为发展潮流,企业将身处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更多难以控制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协调问题。

企业要协调开放化的系统,必须遵循社会通行规则,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与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协调彼此之间的矛盾,确保企业在均衡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发展。

(3)管理体系不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简称,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且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而质量管理体系只是关于质量的方面规定的体系,只是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不能把管理体系简单的理解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简称,这就缩小了管理体系的范围。

2.为什么要推进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工作?一体化的过程中将会有什么障碍?
答:(1)推进企业管理体系一体化工作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日益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除了关注顾客的要求(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或期望)之外,还必须确保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不污染环境以及满足更多的社会责任等多种要求。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多种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国家标准,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以及其他管理体系。

(2)推进企业管理体系一体化的障碍
①重复。

由于各类管理标准的主要关注对象不同,且都是在不同时间以独立形式发布的,因此企业为了满足不同标准认证的需要,宁愿做重复劳动,出现了三本手册、三套程序文件、
重复内审、重复管理评审的现象,这显然白白浪费了包括资金、时间和精力等在内的组织资源。

②冲突。

在一个企业内如果有多个专业管理体系各自为政、独立运行,就极有可能出现资源配置上的冲突和工作接口的矛盾,进而导致体系运行的协调成本增加和整体的管理效率降低。

③浪费。

从内部审核角度看,如果不同管理标准的审核员对同一问题(例如文件的控制)有不同的解释和要求,企业的有关人员就会无所适从。

企业为了向相关方证明自身的经营活动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必须按照多个标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以取得多张认证证书,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又要求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3.有人说,企业管理体系的作用是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和运作状态。

你认为这样的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答:企业管理体系的作用体现在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和运作状态上,但是仅仅认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作用就在于规范作用上,是不科学和不完整的。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企业的活动越来越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需要利用标准化的科学原理也就是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来解决或协调好因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带来的三对基本矛盾:
(1)解决分工与统一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

个体独立的思维习惯、性格、偏好,都有可能影响个体与组织中其他个体的分工与合作关系,甚至产生矛盾,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背离。

因此,企业必须通过统一的目标取向、严格的纪律、明确的权
利和义务、规范的合作程序和制度,以及明确、透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分工合作关系协调有序。

(2)解决规模与集约的矛盾
规模化随之而来的是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扩大,生产经营过程的细化和延伸,产品服务数量与种类的增加,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日益复杂,容易造成结构庞杂和各个关联环节的转换出现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陷入混乱。

因此,必须设计明确的分工职能、科学的工作流程、严格的操作准则和统一的成果标准来简化管理过程,以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能够高效运转和相互承接,使企业活动按照统一的轨迹规范有序地进行,以维持扩大规模的效果。

(3)解决开放与协调的矛盾
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在成为发展潮流,企业将身处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更多难以控制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协调问题。

企业要协调开放化的系统,必须遵循社会通行规则,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与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协调彼此之间的矛盾,确保企业在均衡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发展。

4.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管理体系的认证?你认为通过认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为什么?
答:(1)对管理体系进行标准化可促使企业从“人治”转向“法治”,保证企业各项活动有序高效地运行,从而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经标准化之后形成的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充当国际贸易活动中的推动器,有助于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因此对国际贸易具有协调、保护的作用。

WTO为了减少和消除利用标准手段设立贸易壁垒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谈判,签署了TBT协议,所有WTO
成员都必须承认和遵守这个协议,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准则是TBT协议的基本原则之一。

(2)不是通过认证就可以“高枕无忧”。

通过认证,这绝不意味着现在可以松一口气,坚持标准不降低,时限不延期,按照统一标准,保证质量,规范监管,促进发展的原则,不遗余力地打好监督工作的攻坚战。

通过认证只是监管的开始。

对于已通过认证的企业,国家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完善跟踪检查制度,加强日常检查和跟踪检查,防止少数企业放松管理和降低产品质量。

5.在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后,欧美国家推动实施“碳税”的呼声日益强烈,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是否会出现建立“低碳管理体系”的需求以及相应的认证诉求?如果是,对于企业的管理体系建设又会出现什么影响呢?
答:在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后,欧美国家推动实施“碳税”的呼声日益强烈,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会出现建立“低碳管理体系”的需求以及相应的认证诉求。

对于企业的管理体系建设的影响如下:
(1)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低碳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管理体系应该成为企业主动实行的管理模式。

低碳管理体系不仅丰富了管理体系的内容,而且实行该体系的企业也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低碳管理体系对降低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产生很大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会起到很大帮助。

为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指导,以促进企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和排放保护环境。

有利于企业做好能耗平衡。

通过系统科学合理,结合可操作的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大大减少工作当中的随意性,进而提高节能工作的整体效果和效率。

有利于树立管理工作当中的职责制。

企业是为他的股东及其所有者服务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