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资料
高脂血症
疾病名:高脂血症英文名:hyperlipoidemia缩写:HL别名:hyperlipemia;高脂血;血脂过多ICD号:E78.5分类:代谢科概述: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须物质。
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其中三酰甘油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脂质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膜的结构中。
脂质为疏水性的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其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使血浆中的物质通过直接弥散或经载体进入细胞内。
同时,脂质是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也是肾上腺和性腺类固醇激素以及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
此外,脂质还是血液中许多可溶性复合物运输的载体。
脂质分为:脂肪酸(F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和磷脂(PL)。
其中三酰甘油和磷脂为复合脂质。
血浆中的胆固醇又分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脂(CE)两种,二者统称为血浆总胆固醇(TC)。
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种族人群和饮食情况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西方男性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为5.4mmol/L,而日本男性相对较低,仅为4.3mmol/L。
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平均为3.8~5.14mmol/L。
我国正常人的各种血脂水平(表1)。
体内的血脂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儿童的血脂水平低于成人,其高脂血症的标准为:胆固醇>5.2mmol/L(200mg/dl),三酰甘油>1.6mmol/L(140mg/dl)。
此外,血脂亦受性别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女性从青春期起直至绝经期,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男性,而HDL水平高于同龄男性。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中其中一种或多种水平升高。
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 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外(继发性高脂血症),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原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高有哪些病因:血脂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发性的,与先天性和遗传有关,由于单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参与脂蛋白转运和代谢的受体、酶或载脂蛋白异常导致的,或者是由于环境因素,如饮食、营养、药物等,和通过未知的机制导致的。
第二种就是继发性的,主要是由于代谢性紊乱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肾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者是由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导致的。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面:(1)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起,颜色可分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最常见的是眼睑周围扁平黄色瘤。
(2)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
由于高脂血症时黄色瘤的发生率并不十分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并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
而患者的高脂血症则常常是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时被发现的诊断:主要检测两个指标:1.血浆胆固醇浓度>5.17mmol/L(200mg/dl)可定为高胆固醇血症;2.血浆甘油三酯浓度>1.7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表现:1.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和脂血症眼底改变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起,颜色可分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最常见的是眼睑周围扁平黄色瘤。
2.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在血管内皮下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早发性和进展迅速的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健康常识1.何谓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水平升高的一类疾病。
所有脂蛋白都含有脂质,因此只要脂蛋白过量(高脂蛋白血症),就会引起血脂水平升高(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看上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血脂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转的,因此高脂血症实际上也可认为是高脂蛋白血症,只是两种不同的提法而已。
2.血脂的正常水平血脂过高称为高脂血症,这里虽有 "症"字,但只是表示数值不正常,还不一定是病。
健康体检,验血脂常检查的项目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载脂蛋白A与B的比值各项。
总胆固醇的理想值:〈5.2mmol/L(<200mg/dl);边缘升高值:5.23~5.69mmol/L(201~219mg/dl);升高值:〉5.72mmol/L(22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3.12mmol/L(<120mg/dl);边缘升高值3.15~.61mmol/L(121~139mg/dl);理想值升高值:〉3.61mmol/L( 140mg/dl)。
甘油三酯的理想值〈1.70mmol/L(150mg/dl);升高值:〉1.70mmol/L(150mg/dl)载脂蛋白A与B的比值正常,应高于1.30,血脂异常时A与B的比值往往降至1.0以下。
3.高脂血症分类从临床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类:①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②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③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④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为:①原发性高脂血症:包括家族性脂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脂血症;多脂蛋白型高脂血症;原因未明的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散发性高甘油三脂血症;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
小儿高脂血症
一、黄色瘤
4、结节疹性黄色瘤
好发于肘部四肢伸侧和臀部,皮损 常在短期内成批出现。呈结节状,有融 合趋势,疹状黄色瘤常包绕着结节状黄 色瘤,瘤的皮肤呈橘黄色,常伴有炎性 基底。 这种黄色瘤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 脂蛋白血症。
一、黄色瘤
5、疹性黄色瘤
表现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 黄或棕黄色伴有炎性基底。 主要见于高甘油三酯血症。 6、扁平黄色瘤 见于睑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黄色 瘤,表现为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 疹状或片状瘤,边界清楚,质地柔软。 常见于各型高脂血症,但也可见于 血脂正常者。
三、小儿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关于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尚无 统一的方法。 美国采用血浆胆固醇水平的第75~90百分 位数定为中度胆固醇增高或中度危险;第 90百分位数以上定为重度胆固醇增高或高 度危险。
三、小儿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美国标准:199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 (NCEP)专家委员会制定的2岁以上儿童高脂 血症诊断标准: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
• •
•
•
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高脂血症 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是由于细胞膜表面控制LDL正常摄入的LDL受体 缺如或功能异常所致 临床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早 发心血管疾病和阳性家族史 是表型分类的II型高脂蛋白血症中最常见者
(二)我国高脂蛋白血症分类法
1998年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血脂异常防治 对策专题组提出了高脂血症的分类法。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混合高脂血症:血清TC、TG水平升高 3.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升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血清 HDL- C水平降低
(整理)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一、临床基础高脂血症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低!高脂血症的分型我国的简易临床分型:高胆固醇血症——TC高高甘油三酯血症——TG高混合型高脂血症——TG、TC都高高密度脂蛋白低——HDL低世界卫生组织的分型:五型六类:Ⅰ型、Ⅱ型(包括Ⅱa和Ⅱb)、Ⅲ型、Ⅳ型、Ⅴ型血脂水平表5-7 各类脂类血浆水平的临床意义(mmol/L)高血脂症的临床表现常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脂质在真皮内沉积——黄色瘤(少见);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动脉硬化(冠心病、周围血管病)体检:①血脂高于同性别正常值;②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性别正常值;③多伴有脂肪肝和肥胖;④可出现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⑤可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小板功能亢进等。
二、治疗与合理用药高血脂症的非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
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①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肥肉,多吃蔬菜、水果、谷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②减轻体重,坚持有规律的体力劳动和运动,增加肝脏内的脂肪的分解和消耗。
③控制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减少饮酒或戒烈酒、控制摄盐和血压、戒烟。
治疗原则首先采用饮食疗法、膳食控制、增加运动其次消除恶化因素(吸烟、饮酒、肥胖)最后考虑药物治疗常用血脂调节药的种类续表续表续表常用血脂调节药的种类①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②贝丁酸类—— **贝**:吉非贝齐、苯扎贝特、非诺贝特、氯贝丁酯③烟酸类——烟酸、阿昔莫司④胆酸螯合剂——考来**:考来烯胺、考来替泊⑤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依替米贝⑥其他——普罗布考、泛硫乙胺、益多酯、ω-3脂肪酸常用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①他汀类——横纹肌溶解(肌炎、肌痛、CPK升高)肝损害(AST/ALT升高)②贝丁酸类——消化道反应、横纹肌溶解③烟酸——低血压④考来 * *——便秘、胆石症、消化不良、脂肪泻血脂调节药的选用表5-9 调节血脂药的选用参考血脂调节药的选用①单纯TC升高或者以TC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首选他汀类;②单纯TG升高或以TG身高为主的混合型,首选贝丁酸类;③TG和TC均衡升高:贝丁酸 + 胆酸鳌合剂④HDL-ch低下:首选贝丁酸或阿昔莫司⑤防止脂质浸润沉积:吡卡酯、泛硫乙胺血脂调节药的联合作用(了解)严重、家族性高脂血症,单药难以控制,提倡联合用药。
高脂血症名词解释
高脂血症
医学上又称为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或)总胆固醇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高脂血症可见于不同年龄及性别的人群,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发病高峰在50~69岁,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
某些家族性高脂血症还可见于婴幼儿。
根据升高脂蛋白的种类不同,临床上常将高脂血症分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四类型。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过多脂质沉积于肝脏及脾脏,还可出现脂肪肝及脾脏体积增大。
治疗上根据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确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一般危险性越大,调脂治疗的要求越严格。
平时生活中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坚持运动锻炼,控制体重,防止体重超重及肥胖;戒烟,限制盐摄入量,限制饮酒,特别是禁饮烈性酒。
高胆固醇血症
浙医二院护理人员读书笔记书写记录题目:高脂血症内容: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主要是指血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
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肪代谢异常的表现。
主要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和脂血症眼底改变;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早发性和进展迅速的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
血液中包括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等,均是血液中的脂质物质。
胆固醇、甘油三酯都是脂肪类,就像油一样,不能溶于血液中。
为了使胆固醇能够在血液中运输,不溶于水的脂质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脂蛋白而溶于血液中。
血液中有几种主要的脂蛋白形式,分别叫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主要携带胆固醇,可用来合成细胞膜和固醇类激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因为低密度脂蛋白是主要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微粒,氧化的或被化学修饰的LDL-胆固醇不能被组织利用和被肝脏清除,就会沉积到动脉管壁上形成斑块,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健康人血液循环中2/3的LDL微粒被肝脏的LDL 受体清除,如长期摄入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就会抑制LDL受体的活性,而使LDL-胆固醇水平升高。
大量的动物和人类试验研究资料均显示LDL-胆固醇升高可引起冠心病的发生,降低LDL-胆固醇可降低冠心病的危险。
血中总胆固醇的水平一般可反应LDL-胆固醇的水平。
临床试验结果总胆固醇每减少1%,可减少2~3%的冠心病的事件。
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小肠和肝分泌,含有较少的胆固醇。
刚分泌出的高密度脂蛋白前体摄取更新的细胞膜上的未酯化的胆固醇,将胆固醇酯化而成为成熟的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可将周围组织的胆固醇转送到肝脏而排除,从而使胆固醇不能沉积到动脉管壁上形成斑块,起到了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因此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好胆固醇",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则预示身体清除胆固醇的能力越强,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小。
高脂血症综述
高脂血症英文名:hyperlipoidemia缩写:HL别名:hyperlipemia;高脂血;血脂过多概述: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须物质。
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其中三酰甘油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主要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脂质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膜的结构中。
脂质为疏水性的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其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使血浆中的物质通过直接弥散或经载体进入细胞内。
同时,脂质是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也是肾上腺和性腺类固醇激素以及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
此外,脂质还是血液中许多可溶性复合物运输的载体。
脂质分为:脂肪酸(F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和磷脂(PL)。
其中三酰甘油和磷脂为复合脂质。
血浆中的胆固醇又分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脂(CE)两种,二者统称为血浆总胆固醇(TC)。
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种族人群和饮食情况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西方男性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为5.4mmol/L,而日男性相对较低,仅为4.3mmol/L。
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平均为3.8~5.14mmol/L。
我国正常人的各种血脂水平(表1)。
体内的血脂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儿童的血脂水平低于成人,其高脂血症的标准为:胆固醇>5.2mmol/L(200mg/dl),三酰甘油>1.6mmol/L(140mg/dl)。
此外,血脂亦受性别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女性从青春期起直至绝经期,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男性,而HDL 水平高于同龄男性。
1. 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包括基础值偏高、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摄入、热量过多、年龄及女性更年期的影响、遗传基因的异常、多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引言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
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
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一、总胆固醇(TC)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
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 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高脂血症知识问答
一、 血脂知识篇1、血脂为何物?脂类物质是人体有机体的组成部分,这些脂类物质其中的一部分存在于血液中,称为“血脂”。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血液中的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临床上所说的血脂主要是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液中脂类含量与全身脂类总量相比只占极少的一部分,但它转运于各组织之间,往往可以反映出体内脂类代谢情况。
2、什么叫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不溶于水的,也就是说,它们不会“游泳”。
它们要想在血液中运行,需要“救生圈”。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被能溶于水的磷脂和蛋白质包裹后,就相当于戴上了个“救生圈”,可以在血中循环运输了。
这种由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易溶于水的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
脂蛋白中所含蛋白的种类和数目、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多少不同决定了各种脂蛋白的重量也不同。
所以,血液中的脂蛋白也是有轻有重的。
脂蛋白中密度高、颗粒小的一部份称为高密度脂蛋白,而密度低、颗粒稍大的一部份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3、什么叫“乳糜微粒”?乳糜微粒是一种脂蛋白,乳糜微粒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
从消化道吸收的甘油三酯等酯类,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合成乳糜微粒,通过淋巴进入血液。
乳糜微粒中的甘油三酯的释出依赖于脂蛋白脂酶的催化,该酶使甘油三酯分解成脂肪酸后进入脂肪组织,并重新合成甘油三酯而储存。
正常人进食后血中乳糜微粒很快升高,但它的半衰期短,仅为5~15分钟,在血浆中降低也很快,因而正常人进食后血浆可呈短暂混浊,一般于食后6小时内乳糜微粒被清除而血浆复又澄清,清晨空腹时血中并无乳糜微粒存在。
由于乳糜微粒颗粒大,不能进入动脉壁,一般不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但近来的研究发现,其中间代谢产物是一种异常的脂蛋白,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故不可轻视。
4、什么是高脂血症?当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中的任何一项增高至超出正常范围时称为高脂血症。
单纯的胆固醇增高者称为“高胆固醇血症”,单纯的甘油三酯增高者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而二者同时增高者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病理评分标准
高脂血症病理评分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一、血浆脂蛋白分类和功能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磷脂和脂溶性维生素和固醇。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疏水性物质,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也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它们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和极性类脂(如磷脂)一起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状大分子——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
脂蛋白主要由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绝大多数是在肝脏和小肠合成,并主要经肝脏分解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种类、组成、来源和作用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大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不同的脂蛋白其组成、密度、来源均不同,在致动脉硬化中的作用也不一样,见表6-4-2。
(二)血浆脂蛋白的临床意义1.乳糜微粒(CM) CM来源于膳食脂肪,高脂肪膳食可增加CM合成,CM含外源性甘油三酯90%左右,其生理功能是将食物来源的甘油三酯从小肠运输到肝外组织中被利用。
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血浆中CM已完全被清除,但I型和V 型高脂蛋白血症病人空腹血浆中出现高浓度CM。
CM颗粒大,不能进入动脉壁内,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
但CM的代谢残骸可被巨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而摄人,因而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VLDL和CM都是以甘油三酯为主,因此被统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
但VLDL与CM不同的是,VLDL的甘油三酯主要由肝脏合成,其最重要的底物是游离脂肪酸。
流经肝脏的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加速肝脏合成和分泌VLDL。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浆VLDL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VLDL浓度升高,可影响其他脂蛋白的浓度和结构;VLDL 升高伴有血浆HDL水平降低,使抗动脉硬化的因素减弱;VLDL增高常与其他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相伴随,如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等。
3.中密度脂蛋白(IDL) IDL是VLDL向LDL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与VLDL相比,胆固醇含量明显增加。
高血脂
高血脂一、概述血脂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脂质,也就是血液中所有脂肪类物质的总称。
它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脂蛋白、及游离脂肪酸等。
高脂血症,是指人体血清脂质的浓度水平超过了正常范围。
常见的高脂血症是指体内血脂水平表现为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TC);②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TG);③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降低(HDL-C)。
现代医学也将其称为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
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等等。
所以必须重视高脂血症的危害,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高血脂是典型的饮食性疾病,因此,合理的饮食能有效地预防高血脂的发生、发展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出现。
二、高脂血症的饮食原则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原则既要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有要使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肥胖及减轻体重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相结合,使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维持平衡,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肥胖防治方法。
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
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使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2.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血脂正常者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25%,有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脂家族史者,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0%,其中烹调油每天不比超过25g,限制食用油煎炸食物。
摄入脂肪酸的比例控制在1(饱和脂肪酸);1(多不饱和脂肪酸):1(单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鸡、肥鹅、鸡皮等食物的摄入。
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含量过多,促进胆固醇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还可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对高脂血症患者有催化病情加剧的作用。
甘油三酯偏高
甘油三酯偏高目录1相关指标2偏高症状2.1 轻中度2.2 重度症状3偏高危害4偏高原因4.1 原发性4.2 继发性5治疗方法1相关指标正常的甘油三酯水平儿童<l00mg/dL(1.13mmol/L),成人<150mg/dL(0.48-1.69mmol/L)临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250~500mg/dL(2.83-5.65mmol/L)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大于500mg/dL(5.65mmol/L)2偏高症状轻中度高甘油三酯是作为高血脂症的一种,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主要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堵塞和形成血栓。
而动脉粥样硬化在发展时期人是没有明显感觉的,当血管堵塞至≥75%时才会有明显感觉。
但一旦动脉硬化发展到血管堵塞和形成血栓,对人则是致命的。
因此,在轻度和中度时期,甘油三酯高症状并不明显,可能患者丝毫没有感觉,查体时才意外发现。
重度症状这里的重度是相对于轻中度而言的,当甘油三酯高症状逐渐出现时,可能已发展到了血管堵塞变窄、影响机体血流供应、机体内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因此此时甘油三酯高已到了较严重的程度。
甘油三酯高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如头晕、头痛、胸闷、气短、肢体麻木、四肢无力、神疲气短、耳鸣、视力退化、失眠健忘等。
这些症状都是因为动脉硬化引起血管变窄、供血不足引起的,不同的是血管变窄、堵塞的地方不同。
如头晕可能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胸闷则是心脏供血不足,全身小动脉硬化则可引发高血压。
这些甘油三酯高症状常和其他疾病症状相混淆,因此甘油三酯高不能通过症状来诊断。
甘油三酯高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危害却是严重的,因此中老年朋友要定期体检,发现甘油三酯高后及早治疗。
如等甘油三酯高症状发展至引起患者重视的地步,那时健康已受到了严重危害。
3偏高危害甘油三酯偏高的危害最直接体现在动脉粥样硬化上。
甘油三酯偏高的后果是容易造成“血稠”,即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导致的血液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积并堵塞血管,渐渐形成小斑块,即我们平时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营养治疗资料
总胆固醇为150~250mg/dL(平均200mg/dL)
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 70%左右。
当血浆脂质浓度(胆固醇或/和甘油三脂)超过 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
血浆中的脂质为脂溶性的,必须与血浆蛋白和其 它类脂结合成水溶性的脂蛋白才能运送转全身.
饮食与血脂
短链SFA对血脂影响小
中链SFA与血脂关系密切
月桂酸C12:0 豆寇酸C14:0
可使胆固醇明显升高
软脂酸C16:0
长链SFAC18:0对血脂影响小
饮食与血脂
不饱和脂肪酸(USFA)与血脂 MUFA(mono unsaturated fatty acid)单不
饱和脂肪酸 可使LDL-C下降,但HDL-C下降不明显 可使LDL-C对氧化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目前建议MUFA占总E的5-15%
发病病因与机理(二)
饮食因素: 饱和脂肪酸( SFA ) 、血清胆固醇(Ch) 、能量 、 CHO、Pr、膳食纤维(DF) 、维生素 、微量元素、 酒、茶
饮食与血脂
1.脂肪与血脂
饱和脂肪酸(SFA)与血清胆固醇(Ch)呈正相关 SFA促进Ch的吸收 SFA含量高的食物本身Ch含量相对高 SFA与血脂的关系与碳链长度有关 SFA与血脂的关系与碳链饱和度有关
脂蛋白的生理功能
C M——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到肝脏代谢 VLDL——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到肝外组织 LDL——运送胆固醇酯(CE)和游离胆固醇(FC)至肝外
组织 HDL——将胆固醇运送至肝脏代谢
病因及分类
遗传因素:先天性缺陷 原发性
环境因素:饮食、药物、运动等
继发性——因某种疾病引起脂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 LDL 3.37-4.12mmol/L 升高 >4.14mmol/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1.04mmol/L 减低 <1.04mmol/L
高脂血症
主讲人:赵永朝
一.定义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 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 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 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
二.病因
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 原发性:与先天性和遗传有关,是由于单基 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参与脂蛋白转运和代谢 的受体、酶或载脂蛋白异常所致,或由于环境因 素(饮食、营养、药物)和通过未知的机制而致。 2.继发性:多发生于代谢性紊乱疾病(糖尿病、 高血压、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 肝肾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与其他因 素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 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有关。
六.高脂血症的治疗
1.控制理想体重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人群的平均 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同龄 的非肥胖者。除了体重指数(BMI)与血 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 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一般来说, 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 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
三.血脂异常分类
1.高胆固醇血症 2.高甘油三酯血症 3.混合型高脂血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四.临床表现
可在相当长时间内无症状 主要的临床表现一般有两方面: 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 脂质在血管内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等。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诊断主要是依靠 实验室检查,其中最主要是 测定血浆(清)TC、TG和 LDL-C,其次是根据临床资 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治疗]:
VLDL升高,HDL降低与冠心病和其他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 亡率密切相关,应坚持长期综合治疗。 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效 果不理想时才佐以药物治疗。继发性 者(如糖尿病、甲减),应积极治疗 原发病。
高脂血症
•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由于
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胆固醇 (cholesterol.C)或(和)甘油三脂 (triglyceride.TG)水平升高。
• 临床分类:1 . 原发性高脂血症
•
2 . 继发性高脂血症
一、脂蛋白构成
• 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甘油三脂和
• 高脂血症时,常有TC、TG、LDL、
• •
一、饮食治疗:
无论哪一型高脂蛋白血症,饮 食治疗为首要的基本治疗措施, 应长期坚持。
•
二、药物治疗:经以上治疗效果不
理想时才佐以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常 用的药物有: • (一)、胆汁酸螯合剂 • 1、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又 名消胆胺。 • 2、考来替泊(cholestipol)又名 降胆宁。
• • • •
•
2、辛伐他汀(simvastatin)又名舒降之。 3、普伐他汀(pravastatin)又名普拉固。 4、氟伐他汀(flavastatin)又名来适可。 本类药物适合于高TC血症或以TC为主的混 合型高脂血症,临床应用最广。
• •
(四)贝特类(fibrates)
1、氯贝特(clofibate)又名安妥明、冠心 平。 • 2、非若贝特(fenofibrate)又名立平脂。 • 3、吉非贝齐(gemfibrozil)又名诺衡、康 利脂。 • 4、苯扎贝特(bezafibrate)又名必降脂。 • 这类药物适应于高TG或以TG升高为主的 混合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soap病历
高脂血症soap病历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67岁职业:退休工人就诊日期:2019年11月11日主观资料(S):主诉:反复阵发性头晕15年,再发1周。
现病史: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有轻微恶心,无呕吐,无明显的胸闷气短,无四肢运动障碍,无肌无力,无阵发性心悸、大汗、面色苍白,无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及毛发增多等,为此患者于社区门诊测血压高达180/90mmHg,随即转至上级医院(新医大五附院)住院治疗,完善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肾上腺CT、双肾血管等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此后开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日”,血压水平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头晕症状明显好转。
病程中患者多次因漏服降压药物血压出现波动,血压水平一旦高于150/80mmHg即可出现头晕症状。
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头晕不适,监测血压波动明显,最高时可达170/95mmHg,服用降压药物后头晕症状略患者,为此就诊于社区门诊。
病程中患者无黑朦、晕厥,无偏瘫失语,无视物模糊、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
近期患者精神尚可,饮食正常,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高脂血症”病史1年余。
否认冠心病、慢性肾炎等疾病;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与同龄人同时接种。
个人史:生于原籍,在原籍长大,成年后进疆定居。
吸烟史30年,每日10支左右,无饮酒嗜好。
婚姻史:育1子1女,身体体健。
配偶健康情况良好。
家族史:父母已故(母亲生前患有“糖尿病”,父亲患病情况不详),兄妹两人体健,家族中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生活方式、心理、生活因素:家庭条件良好,夫妻关系和睦。
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饮食规律,每日主食约350克左右,喜食肉类,食盐摄入量约15g 左右,规律运动,每周6次,每次步行时间约40-60分钟。
客观检查(0):体格检查:T:36.8℃P:78次/分R:22次/分BP:120/70mmHg身高:172cm体重:80kgBM:2704Kg/m正常面容。
高脂血症小讲课教案
高脂血症小讲课教案教案标题:高脂血症小讲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脂血症的定义、病因和流行病学数据。
2. 掌握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和常见的临床表现。
3. 了解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4. 培养学生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关注,提高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1. 高脂血症的定义和病因a. 高脂血症的定义: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b. 高脂血症的病因: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等)等。
2. 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数据a. 高脂血症的全球和国内患病率数据。
b. 高脂血症对健康的影响和相关疾病风险。
3.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a. 高脂血症的常用诊断标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
b. 高脂血症的常见临床表现:黄色瘤、胆固醇斑块、胰腺炎等。
4. 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a. 高脂血症的预防措施: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b. 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
1. 导入(5分钟)a. 引发学生对高脂血症的兴趣,例如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高脂血症的定义和病因。
b. 分析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数据,并强调其对健康的影响。
c. 解释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和常见临床表现。
3. 讨论与互动(15分钟)a.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相关经验或案例。
b. 引导学生思考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4. 总结与归纳(5分钟)a. 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并强调高脂血症的重要性。
b. 提醒学生关注自身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
5. 课后作业(5分钟)a.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b.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分享所学知识,促进家庭健康教育。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表现: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高脂血症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学综述题目:《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探讨》姓名:张阳慧学号: 2010109118院系专业班级:硕2010级12班生理学任课老师刘政江老师付建华老师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探讨张阳慧综述司军强∆审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民族高发病与地方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生理研究室石河子 832002)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均表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 ,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最重要的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脂血症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至今尚未明显突破,除了其他原因外,理想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制备可能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研究高脂血症的模型动物中,有野生型、自然缺损和基因修饰的,动物种类包括大鼠、小鼠、兔、金黄地鼠、豚鼠和小型猪等。
本文就对先天性、化学物质诱导的和转基因动物模型作一综述,为研究高脂血症的模型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动物模型;文献标识码: ADiscussion on the animal model of hyperlipidemiaYanghui Zhang, Si Jun-qiang∆(Division of Electrophysiology, Key Laboratory of Xinjiang Endemic and Ethnic Diseases, Shihezi UniversityMedical College, Xinjiang Shihezi, 832002)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standard of living, hyperlipidemia incidence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epidemiological surveys and studies show that hyperlipidemia is a cause of atherosclerosis(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betes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other important disease . Hyperlipidemia is the hot point in the medicine field, but has not been broken through. Besides other reason,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the disease. In the study of animal models of hyperlipidemia, there are wild-type,natural defects and genetic modification, the animal species are including , rats, mice, rabbits, hamsters, guinea pigs and small pig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choice of the animal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hyperlipidemia, congenital,chemical - induced and transgenic model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review.Key words:hyperlipidemia ; animal model;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又称脂质代谢紊乱或异常, 是导致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
随着发病率的持续增加, 高脂血症的病因学、预防和治疗依然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然而至今药物治疗尚未取得明显突破, 究其原因, 除了其它因素而外,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制备也可能是影响该类药物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选择理想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是推进高脂血症研究进程的关键。
本文就近年来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正确合理选择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1常见高脂血症模型动物的种类及特点1.1 大鼠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方法简单, 成本适中, 采血量较大, 可以满足一次做多种指标, 且模型建立的方法最多。
更重要的是大鼠的食性与人类相似, 所形成的病变与人类早期病理改变相似, 且适应性较强, 是目前国内研究脂质代谢最多的实验动物。
但大鼠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能力, 不宜作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筛选[1]。
1.2 小鼠小鼠模型的制造成本很低, 采样较方便, 可作为降脂药初筛的模型, 但是采血量少, 限制了指标的检测。
在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研究中, 小鼠占有重要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小鼠除了有遗传学上明确的野生品外, 尚有多种突变型和重组型的品种以及日渐成熟的基因定位技术[2]。
1.3 兔作为高脂血症的模型动物, 其优点在于极易形成高脂血症模型, 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
柳玉霞等[3]报道,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 家兔2~ 3周可形成高脂血症, 而大鼠需要4周, 且家兔T C 值增长幅度比大鼠要大。
但家兔是草食动物,和人类的胆固醇代谢不完全一致, 且耗费饲料, 灌胃给药操作不便, 易造成死亡。
1.4 金黄地鼠和豚鼠在胆固醇合成、代谢方面, 受体、非受体转运途径的比例与人类较为相近, 对食物中脂质和调节血脂功效成分的反应更接近于人, 又具成本较低、造模时间较短的优点, 因此目前国际上在血脂代谢的研究中趋向于采用豚鼠和( 或) 金黄地鼠来建立高脂模型, 但金黄地鼠血量少, 尾部采血困难, 性情凶猛等给实验造成困难[4]。
1.5 小型猪作为高脂血症研究的模型动物, 优点在于易于诱发, 更重要的是小型猪的冠状动脉循环在解剖学的血液动力学方面与人类很相似, 猪和人对高胆固醇饮食的反应是一样的, 能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很好动物模型, 但猪饲养管理较费事, 食源性诱发需要大量的脂类和胆固醇饲料, 长期饲养成本较高[5]。
1.6 非人灵长类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代谢及疾病特点方面与人最为接近, 用作高脂血症研究的动物模型极为理想。
但其共同的缺点是来源不足, 难于饲养, 野外捕获者背景不清, 个体差异大, 不利于开展广泛的研究[6]。
2 常用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2.1先天性动物模型出生25 d 左右的乳幼大鼠, 不脱离母鼠乳汁喂养时TC 高于成年大鼠的2~ 3倍[7]。
具有遗传性高脂血症的家兔, 其携带有一个可遗传的变异基因, 导致缺少低密度脂蛋白(LDL) 受体而出现高脂血症, 与人类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H ) 类似[8]。
利用自发性动物模型来研究人类疾病的最大优点, 就是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相应的疾病很相似, 均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 其应用价值很高, 但这类模型来源较困难, 不可能大量应用[9]。
2.2 化学物质诱发的动物模型2.2.1高脂饲料喂养法是直接给动物喂饲含有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高脂食饵引起动物脂代谢紊乱, 从而使动物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的造模方法, 属于外源性高脂模型[10]。
含胆酸钠的高脂饲料可促进大鼠有效吸收胆固醇与脂肪, 使动物迅速形成高脂血症模型[11]。
该造模方法简单, 方便, 但动物为自由饮食, 进食量个体差异大, 常出现高低不均的现象, 所以组内离散度较大。
2.2.2脂肪乳灌胃法是将由胆固醇、猪油等配制而成的一种乳液以灌胃的方式定量给予动物的方法。
该法操作较高脂饲料法复杂, 一是脂肪乳配制麻烦费时, 二是脂肪乳黏稠,灌胃困难,容易造成动物死亡。
但因其可以定量灌胃高脂质物质,避免了因进食不均而造成的实验误差, 所以效果要优于高脂饲料法。
2.2.3蛋黄乳注射法新鲜鸡蛋以生理盐水配成75%蛋黄__乳液, 给禁食( 16 h) 雄性小鼠注射0.5mL/ 只, 注射后20 h 可提高动物体内胆固醇水平, 造成急性高胆固醇血症, 观察用药后对促进TC 或脂蛋白的转化与排泄作用[12]。
同样一次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0.5 mL/ 只, 雄性SD 大鼠也可于次日复制高脂模型, 于造模第5 d 血脂尚未低至基础水平[13]。
2.2.4 Triton 注射法给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Triton WR- 1339( 400 mg/ kg) 可抑制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影响脂蛋白之间的脂蛋白交换和形成Triton- 脂蛋白复合物,抑制脂质在血清中的清除, 3 h小鼠血脂开始升高, 12h左右达高峰, 但T G、TC、H DL- C、LDL 值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尽相同。
高敏等[14]研究发现Triton 小鼠尾静脉注射造模后约16hT G 值可达峰值, 而TC、H DL- C、LDL 和HDL/ TC 值则在24 h 或24 h 以后才能达到峰值。
另外, 皮下和腹腔注射也能使血清TC 升高, 但所需剂量较大或时间较长。
也可用大鼠一次静脉注射300 mg/ kg, 9 h 后血清TC 升高, 24h 后达峰值。
2.2.5 Wistar 雄性大鼠L - 蛋氨酸灌胃法L - 蛋氨酸给Wistar 雄性大鼠灌胃8 周, 即可引起动物血脂明显改变, 形成外源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2.2.6 复合因素造模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法与免疫反应损伤法结合制备兔高脂蛋白血症模型。
选日本大耳白兔作一次性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 250 mg/ kg ) , 即日开始用高脂饲料( 30%胆固醇、10% 猪油、2%脱氧胆酸钠和2% 甲基硫氧嘧啶) 灌胃, 3 周后模型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但不影响兔的生长发育[2]。
3 转基因高脂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可以定义为, 在基因组中稳定地整合有外源基因, 并由此而具有了新的、可遗传给后代的特征的动物。
小鼠是血脂和AS 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中最主要的动物, 主要用于调控载脂蛋白基因的表达, 涉及脂质代谢的蛋白主要包括相应的受体, 载脂蛋白(Apo)、与脂质代谢有关的酶和转运蛋白[15] , 其中ApoE研究得最多。
ApoE是CM、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和部分H DL 的结构蛋白, 作为配体与HDL 受体和ApoE 受体结合, 介导VLDL、IDL 和CM 残基的清除[16] , ApoE变异或缺乏往往会导致血脂紊乱和AS。
琦祖和等[17]以人的突变性基因载脂蛋白2ApoE7 基因制备了ApoE72Tg 小鼠, 其特点是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 脂质代谢紊乱, 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降低, 寿命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