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必修3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1框《文化与社会》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1框《文化与社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aeb699d1f34693daef3e76.png)
【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 1.2012年元旦期间,安徽省博物院精心布展 安徽文明史、徽州古建筑、文房四宝、江淮 撷珍、新安画派等五大陈列,省图
书馆公益讲座“新安讲堂”早早迎来了预约 听课的热心读者。安徽省此举是基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 能够培养人的文化素养
区
化世界
程度
别
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
表 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 文明主要是人类活
现 手段,其中既有积极成果, 动的积极成果
也有消极成果
联系
文化
文明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 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 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
地也就越高
[易错警示] 1.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提示: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 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纯粹 “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思考探究 1.透过下图你能发现文化现象有何特点?
【提示】 不同区域的人们都有 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 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精神活动
1.“意文识形化态”是相对于经济非意、识政形治态 而 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及其 产品。包括具有
_____________ 性 质 的 部 分 和
【问题】 (1)你了解的文化内涵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铜臭”无法掩盖文化的芬芳? 【提示】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 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印度纸币上的甘地头像、 澳洲纸币上的牛仔……钞票上承载着大量的文 化信息,透过五彩缤纷的钞票,我们可以体味 其中的文化芬芳。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c75ad8c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79.png)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1、文化“万花筒”(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
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贾君鹏”事件2022年7月16日,网友在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发表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的帖子,随后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被__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1、文化“万花筒”(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永定文化:湖坑“作大福"、陈东"四月八"、高陂"迎春牛"、坎市"打新婚"、抚市"走古事"等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1、文化“万花筒”(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熊猫”元素在东西方影视文化中截然不同的表现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你知道吗?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
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
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想一想:小张说:那些多彩的艺术形式、儿时玩过的那些游戏、读过的那些书。
就是文化!小李说:永定的客家土楼、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这是文化!小王说:知识就是文化!小林说: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活动。
小胡:。
文化到底是什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2、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36737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7.png)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提示:(1)它们属于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一种 社会现象。
(2)属于文化,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 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 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
产品
人类社会
物质活动 社会精神
社会实践 物质力量
物质载体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连一连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想一想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吗? 提示:不能。(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而“精神变物 质”不是无条件的。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的。
|易混易错| 1.纯自然现象有时也是文化现象。(×) 点拨: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纯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 形成的。(×)
点拨: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 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 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3)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能认为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 人成长都有促进作用。文化在性质上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 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也不同。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 体味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 体味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96a0c1cb0717fd5370cdc54.png)
2、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 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 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 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 料说明( )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相对,主要指“明”的结果。 联系: •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ppt课件
(三)文化的力量
静态:形式、现象 1、文化的外延(丰富)
动态:过程 2、文化的实质:社会精神力量 (1)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ppt课件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 1文化万花筒 不有
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全面正确理解“文化” 三个面向
特点 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
ppt课件
文化与文明
区别: • 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
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 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
ppt课件
ppt课件
图腾牛
ppt课件
动传 统 的 舞 狮 活
ppt课件
公现 路在
的 信 息 高 速
ppt课件
Q:从幻灯片2到幻灯片5体
现了文化的什么特点? 文化的特点:无时不在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Q:从幻灯片6到幻灯片10,
你认为体现了文化的什么特 色?
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5bbe1a6daef5ef7ba0d3c78.png)
• 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作用,明确文 治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感受文
• 第二课主要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 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所具有的
再见
新课标导学
政治
必修③ · 人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 一、本单元的地位
•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感受 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 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学会用文化的 社会现象,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是全
•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 本单元共设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文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1-1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1-1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3c489247375a417866f8ffe.png)
提示:汉字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人们根据农业生
产的工具、对象的特点创造了“牧羊”、“背”等文字;根据 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创造了“织布”等文字。人类社会的历史是
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类创造和发展
了文化。
5.教材P7
提示:两个镜头分别折射出两个人不同的文化修养,旨在
告诉我们,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培养出来的。 6.教材P8 提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从此,工人运动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无产阶级进行反对
[理解·应用] 1.全面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从本质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 上看 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直接 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 落后的、庸俗的和腐朽的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性质 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其祸害之深 上看 非一时可以清除;而崇高的、进步的、健康的文化可 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振奋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推动社会的进步
2.辨析: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
品,所以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本身并不是物质力量,但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 化作为精神力量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在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
【典例2】 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为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对世界 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
是文化吗?
[教材探究解读] (教师用书独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4)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4)](https://img.taocdn.com/s3/m/3ab4f300680203d8ce2f24d9.png)
解析:材料信息“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 等,反映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人们长 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 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②正确;③④说法 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A
精品PPT
2.“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们 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精品PPT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 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
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
劳动者角度:发展教育事业、培
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 的文化素养
来越重要
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
生产力角度:伴随文化产业的快 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 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
必修3 文化生活
精品PPT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精品PPT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精品PPT
知识体系——定内容
精品PPT
核心素养——定能力
政治认同
——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 科学精神 作用,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综合国
力的关系
通过对文化与政治关系的学习,增强对培养 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不容的西门庆,也被两省三地争得不亦乐乎。名人故里之
争的背后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说明
()
A.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B.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同步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37a6a14b73f242336c5fd6.png)
[问题探究]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 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 下》)
精品PPT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 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专家认为,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 民”“驭民”。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 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精品PPT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 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 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精品PPT
③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老物件”是对特定年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老物件可以让我们阅读到很多的历史记忆,②③符合题
意,①与题意不符。④错误,老物件是承载文化信息的具
体物质形态。 答案:C
精品PPT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 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 代,如《孙子兵法》里的智慧与谋略影响了世界 2 500 年。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精品PPT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 生活,需要更高的__文_化__素__养____。 (2)世界范围内反对_文__化__霸_权__主__义____的斗争,成为当 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共19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41718733d4b14e8424681a.png)
明( )
A.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B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同步
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2020/7/12
18
文化建设
2020/7/12
19
3.文化与综合国力
2020/7/12
8
贰
易混易错知识
2020/7/12
9
易混易错知识
1. 峨眉山、青城山的美丽景色属于文化现象。(纯自然、纯 经济、纯政治的东西都不是文化。)
2.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不可能直接转化。)
D.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2020/7/12
15
课堂巩固训练
2.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文化都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由一定的文化决定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C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2020/7/12
16
课堂巩固训练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 的物质载体之中。
2020/7/12
6
考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2020/7/12
7
考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
2. 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5.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文化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 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2020/7/12
11
叁
记忆知识过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4de9b7d7c1cfad6195fa7c4.png)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思考探究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 韩愈上述论断的合理性在哪里? 提示:韩愈论断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既不是天 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三、文化的形式和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1)文化产品。 主要指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 艺术等。 (2)文化活动。 主要指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二三
2.文化的力量 (1)本质。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内容。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 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 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特别提醒从作用的对象看,文化的作用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 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从作用的性质看,文化的作用具 有双重性,这一点在下一框题我们将详细学习。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
第一框 体味文化
-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 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 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增进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19a1e571fe910ef12df8dd.png)
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响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
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
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 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
【探究共享】
• 1、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 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真题演练
• .(2016·全国Ⅱ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
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观念相对保守,存 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 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 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
•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①从科技作用角度看: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
越来越重要。
• ②从劳动者角度看: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 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 ③从文化生产力角度看: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 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越来越突出。
考情分析
2016年 全国Ⅱ卷·39文化对经济作用、 北京卷·26文化特点、 江苏卷·21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 浙江卷34 2015年 全国卷Ⅱ·T20 文化与经济、综合国 力 四川文综·T5文化的作用 天津文综·T10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江苏单科·T18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014年 北京文综·T25考查文化的作用 山东文综·T32考查文化的作用 浙江文综·T41(2)考查文化与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特点 课件 (共40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特点 课件 (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d442dc8bd63186bcebbc2e.png)
舞蹈文化 旅 游 文 化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
浦城闽派古琴 ——— 福 建 省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浦城三山会馆
浦城的特色小吃
p 14
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p 15
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 (2)文化现象: (3)文化特色:
考点精讲
一、文化的含义
1.文化的内涵、特点 体味文化
➢ 1.考点精讲 ➢ 2.易错剖析 ➢ 3.命题探究
➢1.考点精讲
青 海 平 弦 戏
川 剧 变 脸
探究:从上述图片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6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从时间上看)
中华的龙图腾
校园文化
文 明 餐 桌 行 动
社 区 文 化
从空间看,文化 现象无处不在
2020年3月4日星期三
文 化
第一单元 是什么
一
般 第二单元 为什么 (普遍性)
中 国 第三单元 怎么看 文 (特化殊性)第四单元 怎么办
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时间空间:传播、继承、
发展、创新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
课时1 文化与社会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 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文化的形式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小结:
考点精讲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1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8 )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1课文化与社会课件(共23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1课文化与社会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2c3f63c1c708a1284a44fb.png)
经济是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 治所决定,
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 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 以重大影响。【两面性】
中国网络电视台作为中国最大最权威的央广电台, 致力于传播中国正能量,推动中国发展和促进中国 与世界的交流和合作。 而网络上曝光的一些钓鱼网站则传播落后、腐朽的 负能量阻碍社会的进步和损害人民的合法权益。
我们阅读书籍、 欣赏艺术品、 参观历史文物、 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
都可以从中透视 人们的精神世界 和精神生活,
看到历史上的和 现实中的文化,
认识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
人们的精神活动 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也凝结 在一定的物质载 体之中。
1.1.1.3文化的力量
真金 白银
文化是一种 社会精神力 量
A
1.1.代背景
重要性
发展中国 家面临的 严峻挑战
应对举措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 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 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 文化多样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 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 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特点
“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产品。 其中“文化”,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11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11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0bdbb5f1711cc7931b716d4.png)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万花筒”
灿烂文明 辉煌时代
1.从时间角度:文化无时不在(发展)
探究空间:
1.我们身处社会之中,每天都要参 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试想身边有哪些活
动是属于文化现象?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校 园 文 化
企 业 文 化
社 区 文 化
网 络 文 化
体育文化
美术文化
武术文化
动漫文化
音乐文化
舞蹈文化
社区 文化
网络文化
杂技文化
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服 饰 文 化 饮 食 文 化
建 筑 文 化
旅 游 文 化
(《吾国与吾民》)
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 由此可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 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豪放,吃大葱,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 之子。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
代、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国家,文 在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 化是不同的。 于休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
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 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 战场上的胆小鬼。 在中国正南的广东,我们看到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充满了 种族的活力,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 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 著居民的传统。
第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山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 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 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 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结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 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提问:张家界的山是文化吗?将这些山拍摄成艺 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 (相对于自然而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点二
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典例 2]
(2013· 天津高考)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
“东方美人”茶,由台湾当地客家人种植,得 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 名于英国女王的一次偶然品尝时对此茶的赞叹, 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 人们在生活中用冰水浸泡此茶,体验此茶的美 妙之处,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 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 文化
从文化与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
社会的关 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
系看 特 文化
从文化与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 个人的关 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系看 从文化与 物质的关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理由: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3.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2011· 福建卷· T26) B)( ×
理由: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引导时代的走向。
二、选择题常考点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 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 践中,“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 这表明优秀的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优秀的 艺术作品“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表明优秀 优秀的文化 ( ) 的文化可以引领时代的发展
②精神文化总是
③精神文பைடு நூலகம்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悬棺文化通过悬棺岩画表 A.①② B.①③ 现出来,说明精神文化的 C.②④ D.③④ 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 体
文化的形式和社会作用
1.文化的形式 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等。 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 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013· 海南高考)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
悬棺岩画的内容体现了人们 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 371 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 ①③本身说法错误,且不 生活的场景,说明精神文化 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 符合材料主旨。 是人们实践的产物
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 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典例 3]
点
系看
[学法指导] 从两个层次把握文化的含义 ┄┄┄┄┄┄┄┄┄┄┄┄┄┄┄┄┄┄┄┄┄┄┄┄┄┄
一是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精神活动是从动态角 度来讲的,如拍电影的过程;精神产品是从静态角度来讲的, 如拍完电影形成的胶片。 二是文化包括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意识 形态性质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部 分,如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课前 10 分钟循纲忆知
文化的含义、特点和形式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内 涵
本 是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这种力 质 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上 物质力量
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 范 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 围 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 上 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典例 1]
(2011· 福建高考)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文化作为意识范畴,可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以反作用于实践,但并 文化源于实践,不是源 不能直接创造未来 于智慧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文化不能决定时代的走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向,B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2.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学法指导 ]
结合图表理解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的作用的双重性 ┄┄┄┄┄┄┄┄┄┄┄┄┄┄┄┄┄┄┄┄┄┄┄┄┄┄┄┄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13· 广东卷· T31③)(√) 2.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2014· 山东卷· T32C)(× )
雷锋精神既影响了几代中国 [典例 2] (2012· 广东高考)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并传 人,又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 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012· 安徽卷· T8①)(√)
2.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2013· 海南卷· T16③)(×)
理由: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精神文化的价值要随时代变迁而改变。
二、选择题常考点
命题点一
[典例 1]
文化的内涵
(2008· 山东高考)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
响学生,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 特定的文化环境 ( 心环节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 方式,而不是“决定”
某校通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来影 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
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