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446b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9.png)
A. 贾思勰 B. 张仲景 C. 郦道元 D. 祖冲之
4、有一位北方人,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 果树的栽培技术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
方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C )
A.《九章算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7、他创立了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
(2)顾恺之:a.生活年代:
b.特点: c.代表作:
《女史箴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我们在欣赏王羲之和顾恺之的作品时, 一方面为他们的艺术魅力惊叹,另一方 面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虚心好学、博采众长、 持之以恒、认真、专注。
3.雕塑
北魏时期,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两大宝库是什么?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为什么选择在这两个地方?
他的什么著作? 3.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北朝
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一、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二、科学家祖冲之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祖冲之有哪些贡献?
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 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
“祖冲之山”
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
颗小行星名为“祖冲之星”
2、科学家祖冲之 (1)数学:① ② (2)天文: ① ② (3)机械制造:
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曾给人画肖
像却不点眼睛,就怕点了眼睛画中的人会说话。
引文叙述的这位画家及其生活时代是( D )
A.西晋 顾恺之
B.东晋 王羲之
C.西晋 王羲之
D.东晋 顾恺之
6、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序》:“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
难拓你的美……”你唱起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284d6baf705cc175527099f.png)
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一、衣食住行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衣食住行的变迁1.就业制度(1)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2)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问题1】如何理解票证走进我们的生活,最后又退出历史舞台?探究:票证走进我们的生活和退出历史的舞台,都是由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它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国后,由于底子薄、人口多,加上政策上的某些失误,物质资料供应不足,商品短缺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有计划地使用物质资料,票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供应日趋丰富,日常用品琳琅满目,市场上应有尽有,故不需要再使用票证。
【问题2】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
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
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探究:(1)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
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的人的积极性。
(2)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3)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这样才两全其美,也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1.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这是因为当时( )。
A.物资匮乏,计划供应B.物资丰富,敞开销售C.照顾贫困,方便使用D.为了收藏,发行票证答案:A2.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95e3c928ea81c758f57828.png)
) )
)
5、(2013· 湖北宜昌卷· 3)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 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 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 A.商鞅 B.张骞 C.北魏孝文帝 D.班超 6、(2013· 山东潍坊卷· 3)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 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D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爱我中华》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游牧民族 (胡人)
匈奴
羯 羌 氐
鲜卑
中原 农耕民族 (汉人)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鲜卑族 的一支 强大起来,建立了 北魏 。
439 2、
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3、影响: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 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
东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西魏
北朝
魏晋南北朝(220—589) Nhomakorabea北方
东 汉
南方
魏 蜀 吴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西晋
东晋
隋 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 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你能将魏、 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 朝、北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
魏 十六国 西晋 东晋
北朝 南朝
隋朝
蜀 吴
内容小结
北魏的统一 迁都洛阳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图说历史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zhe
北魏骑兵俑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 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 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 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 行。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优质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3c024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67.png)
典例剖析
栏目索引
例 (2018山东青岛中考)(节选)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
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
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
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栏目索引
初中历史(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栏目索引
本课内容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的时期,这一时期的 科技与文化成就斐然。在科技领域,出现了刘徽、祖冲之、贾思勰等著 名科学家;在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书法家锺繇、胡昭、“书圣”王羲 之和魏碑,画家顾恺之,石窟艺术,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 宝贵财富。
栏目索引
知识点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天文学著作 C.数学著作
B.医学著作 D.农学著作
答案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
的农学著作。
栏目索引
2.(2018北京西城期末)《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 书。其作者是 ( ) A.刘徽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锺繇 答案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 家,著有农业科技著作《齐民要术》,故选B。
知识点二 科学家祖冲之 2.祖冲之的贡献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例2 (2019辽宁铁岭昌图期末)我国在1986年发行了祖冲之纪念银币。 祖冲之在数学上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 A.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B.求得圆周率为3.141 6 C.创制出《大明历》 D.制造出指南车、千里船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 了圆周率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 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领先世界近千年。 答案 A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351a16700abb68a882fb24.png)
因地种植。
精选ppt课件
6
“魏割晋之南弥北朝细的,科技与文化 数材学料所成研失就读弥少,割
之又割,以至 于不可割,则 与圆合体而无 所失矣圆。周”率=圆周:直径
把圆周率精确 到小数点后的 第7位数字—— 3.1415926(7) 比欧洲人早了 1000年。
三国刘徽的“割圆术” 求出圆周率为3.1416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小故事: 竹扇题字
有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 竹扇在集上叫卖。竹扇很简陋,没什么装饰,卖不出 去,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很同情老婆婆,就上前 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
给你题上字,怎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 样热心,就把竹扇交给他。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 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 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 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 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
《齐民要术.种谷》 顺应天时,裁量地理,
写道:“顺天时, 根基规律办事,那么用
量地利,则用力少 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
而成功多。任情返 道,劳而无获。”
放纵情欲违背大道,就 会劳动而没有收获。
想一想,为什么 贾思勰强调农业
《齐民要术》书影
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其精
生产要顺应天时 髓即在于用地与养地相结
地利?合要,顺集应约事经物营的,发努展力规提高律单,位不面误积农产时量,。
[秦汉]
草书
行书
[魏晋]
小篆
[秦]
魏碑体
[北魏]
精选ppt课件
14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59136a59336c1eb91a375d7e.png)
贺 楼
汉 穆 陆
姓
贺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 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 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 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 汉族互为姻亲。
动脑筋Βιβλιοθήκη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 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 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 什么?
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 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 族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 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孝文帝诏书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 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官——[魏书]
改易服饰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4世纪后期(386年),我 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 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方的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 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 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 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 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 · · · · 才藻富瞻, 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朝民歌欣赏
注:此歌产生 于北魏时期。 敕勒川,阴山下, 敕勒族民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本为鲜卑语, 后译为汉语。
《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北魏建立以及统一 中国北方的史实,知道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和 原因;理解并记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以及影响; 理解并记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知道北朝。 2、对比改革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会历史比较的 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 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 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共2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c3e036453610661ed9f4ff.png)
《齐民要术》有什么特殊意义?
《齐民要术》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特殊的 作用,一直到北宋年间,政府还将《齐民要术》刻 印成册,发给地方官,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而且 《齐民要术》还是我国古代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 业科学著作,它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简述贾思勰的生平和齐民要术的成就。 贾思勰,南北朝时期北魏人,他的足迹遍及今山 西、河南、河北及山东各地,考察这些地区的农业 生产情况,后来他又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的实践活 动。 齐民要术全书正文10卷,92篇,另有《自序》和 《杂说》各1篇,约12万字,几乎对所有农业生产活 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科是贾思勰 把理论与实践紧密、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由此, 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读书要联系实际、要 学以致用。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插图
《齐民要术》的含义 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民”指一般群众, 老百姓。《齐民要术》的 含义是一般群众的生产生 活的重要方法。 主要内容:总结了农、 林、牧、副、渔等方面的 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强调了农业生产要遵循自 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 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 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王羲之
阅读教材,说说王羲之 是怎样成为大书法家的,对 我们有何启发?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他 立志专精,勤学苦练,走路、 休息都在琢磨字体的结构、 架势和笔法。他练习书法时, 姿势端正,方法正确,而且 精神集中。执笔、运笔都有 一套完整的理论。
欣赏王羲之《兰亭 集序》的图片,说说王 羲之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王羲之以行书见长,其 字或端庄清新,或“飘若 浮云,矫若惊龙”。《兰 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 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 称为“书圣”。
二、祖冲之和圆周率
简介:祖冲之,南北 朝杰出的科学家。自幼博 览群书,刻苦钻研古文和 数学,尤喜科学技术。他 注意学习古人的研究成果, 但不迷信古人,他注重实 践,总是通过实践来检验 书本知识,也检验自己的 某些设想是否正确。由于 他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 一代大科学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https://img.taocdn.com/s3/m/591404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5.png)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北方的民族汇聚”的课程要点:民族汇聚的原因:东汉末年以后,北方民族大量南迁,与汉族杂居相处,推动了北方的民族汇聚。
北魏的崛起: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政权,逐渐强大起来,并在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民族融合的进程:在北魏时期,各民族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中华民族。
改革和民族交融的关系: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北朝对历史的影响: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为隋唐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汇聚过程、北魏的崛起和改革以及民族融合的进程。
同时,通过对比南方的发展状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和统一进程。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e7ca24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4.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本课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叙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和文化风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个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陌生,他们对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可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能力还在培养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详细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和阅读文字,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阅读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和文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2.难点:学生对于科技和文化成果的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插图和文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包括科技成果的介绍和文化艺术的特点。
3.互动: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阅读文字,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科技和文化事例,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新人教版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最新人教版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2038986f1aff00bed51e70.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2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 牛羊。
这是一首北 朝敕勒族民歌, 原是鲜卑语,后 译成汉语。你知 道鲜卑族何时统 一了黄河流域吗? 你知道他们的生 活发生了哪些变 化吗?
这也证服明。了”一个历史上的通则,就是一个
文化水平低的民族,即使最初能以武力征服 一个文化水平高的民族,但始终还是会被这 个文化水平高的民族所溶化进而消失无踪。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23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24
三、北朝的更替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25
小结:
迁
各 族 人 民 长 期 接 触
融合开始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1、北魏的建立: 时间
都城 民族
4世纪后期 平城 鲜卑族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439年
3、北魏统一的影响:
北方出现了民族 大融合趋势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10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了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迁都洛阳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11
融合高潮
(思路引领: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以及生活习俗、最终目的等方七年面级历分史下析册)课件
13
民族融合高潮
合作探究
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意义?
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方便学习,有利统治; 有利于洛阳城市发展;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fb8b7b83d049649a6658ed.png)
7.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随堂训练
(1)上图为与敦煌莫高窟并列为“中国三大 石窟”的另外两个石窟。请写出他们各自的名 称和所在地点。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
(2)这些石窟都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开凿 的原因是什么?
[商] [商周] [秦][秦汉][魏晋] [北魏]
书法鉴赏
钟
王
羲
繇
之
王羲之与《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
《兰亭序》摹本(局部)
顾恺之(约346—407),东晋画家 ,字长康,小字虎头。今江苏无锡人, 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赋,尤精绘画 ,长于人物肖像、山水,有“才绝、画 绝、痴绝”之称。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我国南北朝杰出的数学 家,字文远,河北涿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西 晋末年,祖家从北方南迁。他在数学、天文历法、 机械制造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出的“大明 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他重造了指南车,发明 了千里船和水碓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祖冲之 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
绘画
地理学 雕塑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阳赋图》人物线条优美, 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研 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 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思维导图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了宣扬佛教。
(3)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 面临着威胁,如果你是一位文物保护者,你该 怎么做?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846e7284ac850ad0242e0.png)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属于《齐民要术》的有( )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②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③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④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
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阿基米德B.张衡C.祖冲之D.宋应星3.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下列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③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4.他创立了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你知道他是( )A.王羲之B.锺繇C.胡昭D.顾恺之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龙门石窟的雕像B.云冈石窟的雕像C.顾恺之的绘画D.王羲之的书法6.他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
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是( )7.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佛教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C.开凿于北朝,宣传的是佛教D.开凿于秦朝,宣传的是道教8.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石窟艺术是随着道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北方9.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和中外交融的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书法B.顾恺之的绘画C.石窟艺术D.文房四宝10.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的是( )①编钟②“书圣”王羲之③顾恺之的《女史箴图》④兵马俑⑤石窟艺术A.③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③⑤二、非选择题1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艺术大放光彩的时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四 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四 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52759dde80d4d8d15a4fa7.png)
1、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什么叫做圆周率?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
2、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
3、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1)祖冲之为什么要推算圆周率?
(2)实践体验动手算一算吧,按照祖冲之的方法,计算简单的运算,感受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和创新。
探究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部书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影响怎样?历史地位怎样?
探究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1、原因:
造纸术的发明。
2、列举书法、绘画与雕塑成就。
自主完成探究开放性作业。
畅谈收获。
阅读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思考回答
教学
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教学
难点
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教法
教具
教法: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意见
情景导入
合作交 流
课堂达 标
课堂小 结
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贾思勰》画像等,思考回答。
自学
列举
欣赏插图
独立完成
组内交流
板书
设计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https://img.taocdn.com/s3/m/ff2beb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6.png)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通常是关于三国时期的介绍。
这一课会涵盖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以及该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以下是该课可能涵盖的一些要点:
1. 三国时期的起源: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群雄割据,以及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崛起。
2. 重要事件: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重大战役,以及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3. 人物介绍:介绍曹操、刘备、孙权等主要人物,以及诸葛亮、周瑜等重要将领的生平和贡献。
4. 三国时期的文化:介绍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如《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发展。
5. 三国时期的影响:分析三国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应该注意掌握三国时期的基本史实,理解该时期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同时,学生还应该通过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备课素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备课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f6cabb8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c.png)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科技成就主要讲述了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文化方面主要讲述了书法、绘画和雕塑方面的成就。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将科技、文化与历史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封建国家分裂、各民族交融、北方经济发展以及江南经济的开发,这些在客观上都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科技领域出现了贾思勰、祖冲之等著名科学家;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书法家钟繇、胡昭、“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以及石窟艺术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材主要从《齐民要术》的内容和地位论述农学方面的成就。
教师介绍《齐民要术》之前,可简单介绍贾思勰。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北朝人。
他刻苦钻研大量古代农业文献和农谚,进行艰苦、广泛的实地考察,撰写了这部书。
这部书的完成还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即北魏统一后,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北方民族交融加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这才有了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必要。
《齐民要术》的地位,一句话点明即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而这部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科学家祖冲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其中,数学方面的成就是祖冲之取得的主要成就。
在他与其子合著的《缀术》一书中收集了他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他最杰出的贡献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刘徽创造的“割圆术”,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卓越贡献是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这部历法最大的特点是改变“闰法”和采用“岁差”。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969111ddccda38366baf22.png)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了解王羲之和《兰亭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填写“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成就”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郦道元和《水经注》,大放光彩的书法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2、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
【自主预习】一、祖冲之和圆周率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
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
终于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
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贾思勰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书法 东晋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刻 北朝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1.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
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
的科学家是 A、顾恺之 B、祖冲之
B
C、贾思勰
D、王羲之
2、《齐民要术》是一部 A、地理学专著
11、_王___羲___之___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
表作是《_兰___亭___集___序__》。
12、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的代表分别是
和_山___西___大___同___云__冈__。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13、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家很多,以东晋
的_顾___恺___之___最为出色,其代表作是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北朝】 (1)内容
①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2)意义
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农书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贾思勰故里山东寿光有关 《齐民要术》的现代浮雕
材 料 研 读:
《齐民要术.种谷》 顺应天时,裁量地理,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三、书法、绘画和雕塑 1.书法之一 锺繇和胡昭
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锺___繇__和胡__昭___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锺___繇__独创楷书书法,后世称他的楷 书为绝___世__之___作_。西晋设置书博士,
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锺繇的代表作《___宣___示__表___》__。
佛像的目的是 A、宣扬佛教 B、弘扬艺术
A
C、发展旅游
D、迫使人民信教
9、下列艺术品问世时距 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
B 的是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龙门石窟佛像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0、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_齐__民__要__术__》,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书法、绘画和雕塑
2.绘画 顾恺之 【东晋】的_顾__恺__之__是当时
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 《_女__史__箴__图__》__《__洛__神__赋__图__》_。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女 史 箴 图 》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洛 神 赋 图 》
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时而 “凌波微步”;时而飘忽遨游于云端, 含情脉脉,仪态万千。
B B、农学著作
C、数学专著 D、医学著作
3、魏晋南北朝文化的显著 特点是
A A、承上启下
B、繁荣昌盛 C、辉煌灿烂 D、成就突出
4、下列各项不属于《齐民
D 要术》的内容是
A、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C、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D、强调兴修水利的重要性
5、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 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三、书法、绘画和] [商周] [周]
楷书
隶书
草书
[秦汉]
行书
[魏晋]
小篆
[秦]
魏碑体
[北魏]
甲骨文 金文 草书 行书
大小篆 楷书
小篆 隶书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晋帝有一次要到北郊去祭祀,让 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 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 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 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 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 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虽然 这个传说本身有些夸张,但是用以比喻书 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十分贴切!
三 魏 220年-266年西晋灭魏
国 归
蜀 221年-263年魏灭蜀
晋 吴 222年- 280年西晋灭吴
两 西晋 266年-280年- 316年
晋
东晋 317年-420年 十六国
383年淝水之战
南 南朝 420年-589年 宋 齐 梁 陈
北 朝
北朝
439年-581年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_女___史___箴__图___》_和《__洛___神___赋__图___》_。
连连看
祖冲之
东晋
郦道元
南朝
贾思勰
北朝
王羲之
北魏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兰亭序》 《水经注》 推算圆周率
《齐民要术》
看图分析: 下面是龙门石 窟中的北魏 《礼佛阁》, 它反映了当时 社会生活中的 什么问题? 北魏《帝后礼佛图》局部
写道:“顺天时, 根基规律办事,那么用
量地利,则用力少 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
而成功多。任情返 道,劳而无获。”
放纵情欲违背大道,就 会劳动而没有收获。
想一想,为什么 贾思勰强调农业
《齐民要术》书影
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其精
生产要顺应天时 髓即在于用地与养地相结
地利?合要,顺集应约事经物营的,发努展力提规高律单,位不面误积农产时量,。
部丰满而柔和,两
肩宽厚,是云冈石
窟的代表作品。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山,是中国三 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 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历经东魏、西魏、 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据统 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 2800余块。
共有近11万尊大小佛像,虽经一千多年 的风化和上世纪30年代外国掠夺者的盗窃 破坏,仍然保持了相当可观的面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王羲之作品欣赏-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三、书法、绘画和雕塑 1.书法之三 魏碑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
化,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 传下来的_碑__刻__书__体__(__魏__碑,)
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龙门石窟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3.地理学 郦道元的《水经注》【北魏】
全书以注录水道 系统为纲,详细地 介绍了江河流经地 区的山川城镇、地 形物产、风土人情、 历史古迹等。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水经注》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原书和注解对比
第第2一0学课习主魏题 晋第南1课北中朝国境的内科的早技期人与类文化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2、了解王羲之和《兰亭序》、顾恺之和《女史 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 基本历史事实,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 识的能力。 3、通过对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 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宣示表》是钟繇写 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奏 文,内容是劝曹丕接受 孙权的归附请求。相传 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 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 少,又传给王修,王修 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 此不见天日。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故宫博物院 宋刻宣示表原石
藏。仍存的只 有刻本,是根 据王羲之临本 摹刻,始见于 宋《淳化阁帖》 宋刻宣示表原 石,共18行。
古代骨算筹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推算
zxxk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指南车
水锥磨
机械制造
千里船
圆转不穷, 而司方如一
粮食加工工具 以水为动力 主要用于
谷类去皮 磨面
日行百余里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 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祖冲之环形山
祖冲之小行星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认真学习 刻苦钻研 反复实践
一、名人小档案:
时代: 南朝(公元429-500年) 籍贯: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
简历:早年因战乱迁居江南。 先后在南朝宋、齐任官职。
主要成就:
数学: 圆 周 率 《缀 术》
天文:《大明历》 机械: 指南车、水 碓 磨 千里船 职业:数学家、天文学家
著作 河流水道 字数 内容
《水经》
137
不到 河流流向、 1万 水情
《水经注》 1,252
近20万 河流详情,
引书 山川城镇,
437种
风土人情, 历史典故。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本书完
希望各位同学能一直 保持对历史的热爱。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三、书法、绘画和雕塑 1.书法之二 王羲之
【东晋】“书圣”王___羲__之__。
当时人称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
笔势“__飘__若__浮__云___,__矫__若__惊_。龙王”
羲之的代表作是_《__兰__亭__集__序_。》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小故事: 入木三分
因地种植。
“魏割晋之南弥北朝细的,科技与文化 数材学料所之成研失又就读弥割少,,以割 至
于不可割,则 与圆合体而无 所失矣圆。周”率=圆周:直径
把圆周率精确 到小数点后的 第7位数字—— 3.1415926(7) 比欧洲人早了 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