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大纲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的大纲

毕业论文的大纲

毕业论文的大纲
一、引言部分(100字)
1. 研究背景:介绍当下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与竞争情况。

2. 研究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

3. 研究意义:对于毕业生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现状分析部分(200字)
1. 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等。

2. 就业压力:探讨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可能的原因以及对毕业生的影响。

3. 就业竞争情况:分析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情况,如岗位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竞争力不足的原因等。

三、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途径(200字)
1. 教育培训:分析教育培训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2. 实践经验:探讨实践经验对提升毕业生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3. 学科结构调整:分析学科结构调整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100字)
1. 政府角色:提出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与作用,包括政策支持、就业导航等。

2. 毕业生自身努力:分析毕业生自身应采取的措施,如提高
自身能力、寻求实习机会等。

五、结论部分(100字)
1. 总结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提高毕业生竞争力与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性。

3. 提出对毕业生个人、高校和政府的启示和建议。

以上就是我毕业论文的大纲,主要围绕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和缓解就业压力展开研究,希望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措施。

毕业论文大纲是什么意思

毕业论文大纲是什么意思

毕业论文大纲的意义与作用引言在撰写一篇毕业论文前,制定一个完善的论文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大纲的意义与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制定一个有效的大纲。

毕业论文大纲的定义毕业论文大纲是一份详细规划和组织论文内容的纲要。

它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路线图,指导着研究者在论文中阐述观点、论证论点和组织结构。

毕业论文大纲的意义1. 提供清晰的结构和逻辑论文大纲通过合理的组织,帮助研究者系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纲能够确保论文内容和结构的一致性,避免内容杂乱无章,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你的论文。

2. 提高工作效率论文大纲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以及每个章节的重点。

通过制定大纲,你可以更好地统筹安排研究时间,合理分配精力,并避免在后期修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3. 提供清晰的指导论文大纲可以作为指导你写作过程的参考。

它可以帮助你审视自己的论文是否遵循一个明确的主题和论证逻辑。

通过大纲,你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体思路,确保论文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连贯性。

4. 评估研究的可行性制定论文大纲的过程可以帮助你进行初步的调研和思考。

在编写大纲时,你需要考虑到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源的可行性。

如果在编制大纲时发现某个问题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或探索,那么你可以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向。

制定一个有效的毕业论文大纲1. 确定论文主题和研究问题首先,你需要明确自己的论文主题和研究问题。

这有助于你聚焦研究方向,并避免范围过于模糊或过于广泛。

2. 列出主要章节和子章节根据论文的主题和研究问题,你可以开始列出主要章节和子章节。

主要章节是整个论文的基本结构,而子章节则用于详细阐述每个主要章节的内容。

3. 给每个章节写下简要说明对于每个主要章节和子章节,写下简要的说明。

这样可以帮助你梳理思路,并确保每个章节的内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4. 填充每个章节的内容在大纲的基础上,逐步填充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

这一步可以根据你的研究进展来不断完善和调整。

如果在填充内容的过程中遇到难点,可以回到大纲中对应的部分,重新思考。

毕业论文大纲模板

毕业论文大纲模板

毕业论文大纲模板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背景。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选题的研究背景进行描述,指出该选题所处的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引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2 选题意义。

详细阐述所选题目的研究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说明该研究对学科发展和社会实践的贡献。

二、研究目的。

阐述本研究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的,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和解决的关键点。

三、研究内容。

3.1 研究范围。

描述本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包括研究的时间、地点、对象等方面的界定。

3.2 研究内容。

具体描述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包括研究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

4.1 研究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

说明选择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为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4.2 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具体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说明该方法在本研究中的应用方式和操作步骤。

五、论文结构安排。

5.1 论文结构。

说明整篇论文的结构框架,包括导论、正文、结论等部分的内容安排和逻辑关系。

5.2 各章节内容。

分别对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性描述,指出各章节的重点和亮点。

六、预期研究结果。

6.1 预期研究结果。

阐述本研究预期可以取得的具体成果和效果,包括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应用。

6.2 研究成果的价值。

说明本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为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七、论文写作计划。

7.1 论文写作步骤。

指出论文的写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文献查找、资料整理、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计划安排。

7.2 论文写作要点。

提出论文写作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逻辑严谨、数据准确、表达清晰等方面的写作要求。

八、参考文献。

列出本研究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包括书籍、期刊、学位论文、网站等来源,并按照规范格式进行排版。

以上就是毕业论文大纲模板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撰写毕业论文时有所帮助。

祝您论文顺利通过!。

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

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背景。

在这一部分,需要对选题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

详细阐述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包括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说明该课题对学科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二、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相关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2.2 存在的问题。

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明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3.2 研究方法。

介绍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四、预期成果。

4.1 研究成果。

阐述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该课题的深入理解、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理论创新等方面的成果。

4.2 创新点。

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包括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创新点。

五、论文结构安排。

5.1 论文结构。

简要介绍论文的结构安排,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的内容和安排。

5.2 参考文献。

说明论文参考文献的来源和数量,包括书籍、期刊、学术论文、互联网资源等。

六、工作计划与时间安排。

6.1 工作计划。

列出论文的工作计划,包括资料收集、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计划。

6.2 时间安排。

制定论文工作的时间安排,包括各个环节的具体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间。

七、参考资料。

列出论文所参考的资料清单,包括书籍、期刊、学术论文、互联网资源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的参考模板,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祝您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取得优异的成绩!。

论文提纲范文模板5篇_论文的详细提纲

论文提纲范文模板5篇_论文的详细提纲

论文目录提纲范文模板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

想要拿出一篇响当当的论文,写好提纲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论文提纲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论文详细提纲范文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2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第2章文献综述2.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演进2.2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维度2.3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衡量方法2.4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第3章承担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3.1企业生态系统理论3.2利益相关者理论3.3竞争优势理论第4章制度背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4.1制度背景4.2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4.3所有权性质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分析第5章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设计5.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5.2变量设计5.3模型构建第6章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分析6.1描述性分析6.2相关性分析6.3回归结果分析6.4稳定性检验第7章研究结论、建议及局限性7.1研究结论7.2对策及建议7.3研究的局限性本文结论论文提纲万能模板1. 引言 8-121.1 研究背景 8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8-91.2.1 理论意义 8-91.2.2 实践意义 91.2.3 研究目的 91.3 研究主要方法 9-101.4 本文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0-11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1-122. 天气指数保险及其产品定价的研究综述 12-18 2.1 国外研究动态 12-142.2 国内研究动态 14-16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16-183. 天气指数保险及其产品的相关理论基础 18-30 3.1 天气指数保险的内涵、外延及其产品特征 18-20 3.1.1 天气指数保险的内涵 18-193.1.2 天气指数保险的外延 193.1.3 天气指数保险的产品特征 19-203.2 天气指数保险的产生背景 20-223.3 天气指数保险的优劣势与应用范围 22-293.3.1 天气指数保险的优势分析 22-243.3.2 天气指数保险的缺陷分析 24-273.3.3 天气指数保险的应用范围 27-293.4 天气指数保险及其产品的理论与工具 29-304. 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原理和定价方法 30-374.1 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原理 30-314.2 天气指数保险定价方法 31-364.2.1 精算定价法(actuarial approach) 31-324.2.2 衍生品定价法(derivatives pricing approach) 32-35 4.2.3 无差异定价法(Indifference Pricing Approach) 35-364.3 主要定价方法间的比较以及本文使用的方法 36-375. 天气指数保险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举例 37-555.1 天气指数保险在发展中国家试点推行的概况 37-535.1.1 家庭层面的`天气指数保险(micro-level) 38-455.1.2 中间层面的天气指数保险(meso-level) 45-495.1.3 国家层面的天气指数保险(macro-level) 49-525.1.4 其他国家的天气指数保险应用举例 52-535.2 国外案例对我国的启示 53-556.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实证——以四川省玉米为例 55-63 6.1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情况 556.2 四川玉米天气指数产品的设计 55-566.3 四川省玉米天气指数保险费率厘定 56-616.3.1 第一种纯保险费率厘定方法 56-586.3.2 第二种纯保险费率厘定方法 58-616.4 研究结论 61-637.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发展建议 63-667.1 我国目前天气指数保险存在的突出问题 637.2 我国发展天气指数保险的政策建议 63-66参考文献 66-75后记 75-76附录 76-81致谢 81-82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范文中文摘要Abstract中文文摘目录绪论一、选题的背景与缘由二、研究综述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四、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特点和意义一、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二、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三、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第二章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二、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三、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受限原因分析第三章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一、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二、改进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面有效发展三、开展各类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四、充分发挥教师发展规划的导向作用,指引教师专业发展五、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本科生论文提纲范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意义第二节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一、研究思路二、文章框架第三节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一、研究方法二、概念界定第四节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一、可能的创新点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一节就业结构演变研究一、国外研究现状二、国内研究现状第二节就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研究一、国外相关研究二、国内相关研究第三章就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的关联机制分析第一节就业结构与城镇化演化规律一、就业结构演变规律二、城镇化演变规律第二节就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分析一、产业结构通过就业结构影响城镇化发展二、技术进步通过就业结构影响城镇化第三节城镇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分析一、通过城镇完善的社保制度优化就业二、通过城镇居民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就业三、通过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结构调整第四章长三角地区就业结构和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化第一节长三角地区就业结构演化一、就业结构时间变化二、就业结构的空间演变第二节长三角地区人口城镇化时空演变一、人口城镇化时间变化二、人口城镇化空间分异第三节就业结构偏差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分析一、就业结构偏差二、就业结构偏差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分析第五章长三角就业结构调整与人口城镇化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一节就业结构与人口城镇化格兰杰因果检验一、数据说明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三、研究结论第二节就业结构影响人口城镇化的中介作用分析一、中介作用及其检验方法二、就业结构的中介作用分析第六章就业结构调整对人口城镇化影响的计量经济学分析第一节就业结构调整对人口城镇化影响的面板回归分析一、研究方法毕业论文的提纲二、理论模型、选用指标和数据说明三、实证结果分析第二节就业结构调整对人口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回归分析一、理论基础及模型选择二、实证分析第七章主要结论及启示第一节主要结论第二节启示论文目录提纲范文样本目录 5-8CONTENTS 8-11摘要 11-14ABSTRACT 14-17第一章绪论 18-30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8-19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9-271.2.1 复合储能技术的提出 19-211.2.2 微电网复合储能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21-27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7-30第二章多端口复合储能接入技术 30-522.1 微电网中复合储能接入形态 30-322.1.1 微电网对储能的应用要求 302.1.2 多端口复合储能的拓扑构建 30-322.1.3 多端口复合储能拓扑的统一形态 322.2 三端口复合储能的拓扑及定功率传输控制 32-432.2.1 三端口复合储能拓扑选择 33-342.2.2 三端口变换器的功率传输原理 34-382.2.3 三端口全桥复合储能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及控制原理 38-40 2.2.4 异步占空比移相PWM定功率传输策略 40-432.3 实验研究 43-512.3.1 三绕组高频变压器设计 43-442.3.2 移相PWM控制的实现方法 44-452.3.3 三端口储能变换器定功率传输控制的实验研究 45-50 2.3.4 异步占空比移相PWM控制实验 50-512.4 本章小结 51-52第三章三相四开关容错型储能变换器及其控制技术 52-81 3.1 容错型三相四开关储能变换器 52-583.1.1 三相四开关容错拓扑的提出 52-533.1.2 三相四开关储能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53-563.1.3 储能变换器容错前后的.性能差异 56-573.1.4 储能变换器容错切换策略 57-583.2 三相储能变换器故障诊断技术 58-673.2.1 基于HSD模型的储能变换器故障诊断原理 58-603.2.2 储能变换器的HSD模型 60-623.2.3 变换器典型故障向量 623.2.4 基于电流状态残差演变特征的开路故障诊断方法 62-64 3.2.5 实验验证 64-673.3 三相四开关储能变换器的容错运行技术 67-803.3.1 四开关变换器输出不平衡机理 67-693.3.2 直流中点电位偏移对四开关变换器的影响 69-703.3.3 等效SVPWM控制方法 70-713.3.4 具有直流中点偏移补偿的参考信号生成方法 71-723.3.5 等效SVPWM算法的实现 723.3.6 仿真分析 72-773.3.7 实验验证 77-803.4 本章小结 80-81第四章微电网储能柔性支撑统一控制技术 81-1064.1 三相四开关APF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81-884.1.1 三相四开关并联型APF拓扑 81-824.1.2 APF电能质量控制实现方法 82-834.1.3 三相四开关APF电源电流跟踪补偿策略 83-844.1.4 储能变换器的定功率控制和电能质量统一控制策略 84-88 4.2 电压不平衡下APF电流参考值生成 88-914.2.1 电压跌落引起的微电网电压不平衡 88-894.2.2 基于线电压合成的APF电流参考值生成策略 89-904.2.3 仿真验证 90-914.3 三相四开关储能型APF实现技术 91-984.3.1 主回路参数设计准则 91-944.3.2 软硬件设计 94-984.4 实验验证 98-1054.4.1 微电网实验平台 98-1004.4.2 四开关储能APF实验装置 1004.4.3 基于电源电流直接跟踪的APF补偿效果 100-1024.4.4 直流中点电位偏移的影响 102-1034.4.5 储能变换器有功调节与APF兼容控制 103-1054.4.6 三相四开关变换器定功率控制 1054.5 本章小结 105-106第五章微电网复合储能容量管理的多目标优化技术 106-1235.1 微电网复合储能容量配置的多目标优化建模 106-1095.1.1 微电网复合储能容量配置的优化目标 106-1085.1.2 多目标优化的约束条件 108-1095.1.3 微电网复合储能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1095.2 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算法 109-1135.2.1 微电网储能多目标函数预处理 109-1115.2.2 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 111-1125.2.3 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的评价指标 112-1135.3 微电网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的算例分析 113-1225.3.1 储能多目标优化目标函数建立及优化影响因素 115-1185.3.2 基于目标函数适应度离差排序法的目标函数权重确定118-1195.3.3 储能优化配置结果比较 119-1225.4 小结 122-123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23-125参考文献 125-135附录 135-136致谢 136-13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137-139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39。

毕业论文的大纲

毕业论文的大纲

毕业论文的大纲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与任务
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 论文结构安排
二、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趋势与理论基础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1. 理论框架的构建
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 研究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四、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数据收集方法
3. 数据分析方法
4. 研究的可靠性与效度分析
五、实证分析
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 假设检验
4. 研究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六、案例研究
1. 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2. 案例分析方法
3. 案例研究结果
4. 案例研究的启示
七、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4. 针对研究结果的建议
八、参考文献
1. 中文参考文献
2. 外文参考文献
九、附录
1. 调查问卷
2. 数据处理代码
3. 其他补充材料
十、致谢
1. 对指导教师的感谢
2. 对参与研究的人员的感谢
3. 对支持研究的机构的感谢。

毕业设计论文大纲(20)

毕业设计论文大纲(20)

ABCD
XX文本的复杂性
XX文本通常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缩写和隐喻 ,使得文本理解难度较大。
上下文依赖
XX文本的语义往往依赖于上下文环境,如何有 效地利用上下文信息是分类的一个难点。
基于语义分析的XX文本分类方法
总结词
基于语义分析的XX文本分类方法
语义特征提取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XX文本中提取出语义特征,如关键词、实体、关系等。
语义表示学习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提取出的语义特征进行表示 学习,得到向量的语义表示。
分类器训练
根据不同的分类任务,选择合适的分类器模型, 利用训练数据对分类器进行训练。
分类预测
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器对测试数据进行预测,得到分类结 果。
0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数据集准备与预处理
数据集选择
选择与研究方向相关、具有代表性的数据集,确保数 据集的质量和可靠性。
域中的地位和影响。
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独特之处,说明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3 。
国内外研究现状
01
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进展,分析现有研究 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
02
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异同,评估现有研究 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03
提出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 支撑和依据。
研究目的与问题
超参数调整
根据实验结果反馈,不断调整超参数,如学习率、批大小、迭代 次数等,以获得最佳的模型效果。
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
模型性能评估
使用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指标对模型 性能进行评估,并与基线模型进行对比。
结果可视化
通过绘制ROC曲线、混淆矩阵、精度-召回率曲线等 可视化图表,直观展示模型性能。

毕业论文写作大纲

毕业论文写作大纲

毕业论文写作大纲
一、引言部分(100字)
1. 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阐述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3. 概述论文结构和章节安排。

二、文献综述部分(200字)
1. 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2. 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找出研究的空白和切入点。

三、研究方法部分(150字)
1. 详细描述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

2. 解释为什么选择该方法来解决问题。

3. 说明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偏差。

四、研究结果部分(150字)
1. 展示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

2. 使用图表或统计数据来支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讨论与结论部分(100字)
1. 分析研究结果与现有理论的关系。

2. 探讨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3. 对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六、参考文献部分(50字)
1. 按照规范的引用格式列出所有文献。

2. 确保引用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根据要求排版。

七、附录部分(50字)
1. 如果有需要提供的补充材料,放在附录部分。

2. 附录可以包括实验数据、调查问卷等。

3. 保证附录内容与主体部分一致。

八、结尾部分(50字)
1. 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2. 提供对读者的思考或启示。

3. 表达感谢之情,并结束全文。

硕士毕业论文大纲(目录)

硕士毕业论文大纲(目录)

.
'.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协同传播研究概述
(一)协同传播概念
(二)国内外协同传播研究概况
(三)我国电视节目与微博协同传播发展论述
三、《奔跑吧兄弟》官方微博的内容生产分析
(一)微博的主要内容(一):原创
(二)微博的主要内容(二):互动
(三)相关服务性信息内容
四、《奔跑吧兄弟》官方微博传播模式分析
1.一对多传播
(一)传播的三种模式 2. 裂变传播
3.互动传播
(二)各传播模式比例分配
1.转发
(三)传播过程中重要节点分析 2.粉丝
3.互动
五、《奔跑吧兄弟》官方微博在节目传播中的效果分析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调查方法说明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受众认知
(四)基于受众的传播效果分析 2.态度行为
3.影响因素分析
六、研究总结与启示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启示:提高电视节目与微博协同传播效果的可行化建议(三)研究缺陷与不足
附录: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论文大纲

毕业论文论文大纲

毕业论文论文大纲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该部分,将介绍所研究领域的背景,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潜在的研究重点。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阐述该研究的目的以及在学术或实际应用层面的重要性。

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和概念
在该部分,阐述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并回顾文献中相关研究的发现和成果。

2.2 研究现状
对目前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揭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本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做出合理解释。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详细描述所采用的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和收集方法。

3.2 数据分析方法
说明用于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的方法和工具,并解释为何选择这
些方法。

四、预期结果与讨论
4.1 预期结果
该部分列出预期的研究结果,并解释为何预计这些结果会出现。

4.2 结果讨论
在该部分,对预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并与前述文献综
述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

五、研究局限与未来工作
5.1 研究局限
对本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明确的描述,并解释如何规避这些局限
性的影响。

5.2 未来工作
提出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改进策略,指出目前研究仍存在的
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建议。

六、结论
总结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现成果,并强调对学术和实际应用
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按照学术规范格式列出参考文献,不超过正文部分字数)。

毕业论文提纲范文_论文格式_

毕业论文提纲范文_论文格式_

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1、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

2、
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五种品格”的学习和时政教育,有那些收获,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方面的体会,对当前国内形势有何熟悉。

3、
对所学专业重要性的熟悉,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成绩如何,以及在课堂学习、生产实习、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表现情况。

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锻炼,把握了那些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各种能力如何。

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

4、在校园文明建设、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团结同学、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情况。

5、参加校、院、办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具体表现,担任社会工作的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活动和社会工作,取得了那些收获。

6、参加体育锻炼非凡是早锻炼、课外活动、各类体育比赛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

7、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熟悉以及如何确立正确择业标准和就业观念。

8、
对自己主要优缺点做简要概括,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的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勤奋敬业、面向基层,到艰苦地区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建工立业,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

9、自己认为其他需要总结的内容。

研究生毕业论文大纲

研究生毕业论文大纲

一、论文题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我国制造业为例二、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为例,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关键词:大数据;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制造业;影响因素四、目录: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4 论文结构安排第二章文献综述2.1 大数据与企业创新能力2.2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法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第三章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3.1 研究方法3.2 数据来源3.3 数据预处理第四章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4.2 指标体系结构4.3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第五章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5.1 案例选择与数据说明5.2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5.3 案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对比分析第六章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6.1 影响因素分析框架6.2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6.3 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1 研究结论7.2 研究不足与展望五、正文内容: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制约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海量、多样、实时等特点,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旨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研究、影响因素分析等。

然而,现有研究在评价方法、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且较少涉及大数据分析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大纲格式范本

毕业论文大纲格式范本

毕业论文大纲格式范本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毕业论文设计大纲

毕业论文设计大纲

毕业论文设计大纲毕业论文设计大纲引言: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展示,是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大纲,以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完成度。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1 选题背景1.2 选题意义二、研究目标和问题2.1 研究目标2.2 研究问题三、文献综述3.1 国内外研究现状3.2 存在的研究缺口四、研究方法4.1 研究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4.2 数据收集方法4.3 数据分析方法五、研究内容和步骤5.1 研究内容5.2 研究步骤六、预期结果和创新点6.1 预期结果6.2 创新点七、论文结构7.1 引言7.2 文献综述7.3 研究方法7.4 研究结果7.5 结论与展望八、论文进度安排8.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8.2 第二阶段:研究方法设计8.3 第三阶段:数据收集与分析8.4 第四阶段:结果整理与论文撰写8.5 第五阶段:论文修改与完善九、论文的可行性和局限性9.1 论文的可行性9.2 论文的局限性结语:本文设计了一份毕业论文大纲,从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和问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步骤、预期结果和创新点、论文结构、论文进度安排、论文的可行性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希望这份大纲能够为学生们撰写优秀的毕业论文提供指导和参考,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为自己的学业画上圆满的句号。

同时,也希望学生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为学术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为加强本科实践教学管理,贯彻落实科技学院教字[2006]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结构包括封面、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目录、中外文摘要或毕业设计总说明、关键词、绪论或前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具体要求,指导教师可安排学生撰写文献综述,作为设计(论文)的组成部分单独设为一章。

学生做毕业论文,原则上要在查阅一定数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撰写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求1.封面题目名称应该简练、准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使读者大致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

题目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确有需要,为避免冗长,可以另设副标题。

2.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

目录中标题、页码应与正文中的标题、页码一致。

3.论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或设计总说明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论述,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以300-500字为宜。

撰写摘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或说明;(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3)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生动,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彩,以唤起读者对全文阅读的兴趣。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

4.关键词关键词是从毕业设计(论文)中选出并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不得杜撰,一般为3-5个。

5.绪论(前言)绪论(前言)是全篇文章的开场白,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求达到的技术参数;简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6.正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对研究或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应占全文的较多篇幅。

学生要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参照以下一般性要求,组织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的相关内容。

理工类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中一般包括任务的提出、方案论证、设计与计算(可分为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几部分)说明、试验调试及结果的分析、结束语等内容。

要求理论依据充分,数据准确,公式推导及计算结果正确。

对于计算机软件类型论文要求同理工类。

涉及到计算机软件: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要写出相关的设计文件;能够进行计算机演示和给出运行结果。

涉及到计算机硬件或电控装置: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要有完整的测试结果和实验数据,实验要有创新性。

文科、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是理论性论文、应用软件设计或调查报告。

其论文形式不能是一些文献资料的简单、机械地堆砌,一篇合格的论文应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

论点要正确,要有足够的依据;论点与论据要协调一致,论据要充分支持论点;要有必要的数据资料及相应的分析;理论、观点、概念表达要准确、清晰;论文要有一定的新意。

调查报告必须有实际单位,有真实数据。

为了使学生在技术经济分析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凡涉及到应用于实际中产生经济效果的毕业设计(论文),如理工类的工程设计型、产品开发型、软件开发与仿真型和管理等类型的毕业设计(论文),都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

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主,应与课题直接有关。

文献按照在正文中的出现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的条目应尽可能少而精(可列入10篇左右的主要参考文献),一般不得引用非正式发表的文献(硕、博士论文可引用)。

8.附录(包括工程图纸、计算机编程程序说明书等)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或有主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专利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如果毕业设计中引用的实例、数据资料,实验结果等符号较多时,为了节约篇幅,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附录的篇幅不宜太多,一般不要超过正文。

附录序号用“附录A、附录B”等字样表示。

工程图纸:绘图是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毕业设计(论文)中应鼓励学生用计算机绘图。

毕业设计(论文)图纸应符合相关专业所属行业的制图标准,如对图纸规格、线型、字体、符号、图例和其他表达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编程程序说明书: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基本训练,主要内容应包括开发环境、运行环境、设计思路、源代码模块解释以及有关的操作要求说明。

9.致谢致谢是对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谢意,这不仅是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所用文字要简洁,切记浮夸和庸俗之词。

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1.格式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要按学校规定的格式用A4纸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文稿纸边框以外,文稿纸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装订线为1cm,位置为“左侧”。

版面页边距上为2.5cm,下为2.5cm,左2cm,右为2cm。

页眉距边界为1.5cm,页脚为1.75cm。

奇数页书写“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宋体五号书写。

偶数页书写“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用宋体五号书写。

页脚格式为第几页共几页,居中,用宋体五号书写。

2.撰写格式(1)目录“目录”标题采用三号黑体字,居中。

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为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

(2)题目、中文摘要及关键词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居中。

摘要部分应与题目保持一定间距,可取段前值为18磅。

“摘要:”、“关键词:”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字,摘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四号宋体字。

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无标点符号。

(3)外文摘要及关键词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保持若干间距,字体均选择“Times New Roman”。

外文题目采用三号加粗,“Abstract:”、“Key words:” 标题词一律用小四号字加粗。

摘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四号字。

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无标点符号。

(4)正文工程设计类的毕业设计(论文)书写正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研究类论文的毕业设计(论文)字数不得少于2万,可分为章、节、小节。

每章标题为三号黑体字,首行不缩进。

节为四号黑体字,小节为小四号黑体字,首行均不缩进。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首行缩进2个字,1.5倍行距。

公式应另起一行,公式序号按章节顺序编号。

表格、插图按章节顺序编号,图中坐标应标注单位。

(5)结论通常为最后一章,标题为三号黑体字,首行不缩进。

其他部分参考正文部分要求。

(6)参考文献论文(设计说明书)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文献为主。

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目录表。

凡引用本人或他人已公开或未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学术思想、观点或研究方法、设计方案等,不论借鉴、评论、综述,还是用做立论依据、学术发展基础,都应编入参考文献目录。

直接引用的文字应直录原文并用引号括起来。

直接、间接引用都不应断章取义。

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和方括号[ ]放在引文结束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作为对参考文献表相应条目的呼应。

“参考文献:”标题为三号黑字体。

参考文献表中的文字为小四号宋体,首行不缩进。

按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中括号(如“[1]”)的数字连续编号,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出版时间、卷号或期刊号以及文献在所引用刊物的位置等内容。

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①专著顺序号著者.书名.版本.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示例:[1]夏小华,高为柄.非线性系统控制及解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②期刊顺序号作者.题名.其他责任者.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献中的位置示例:[2]高为柄,程勉,夏小华.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动化学报,1991,17(4): 513~523③论文集顺序号作者.题名.见: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示例:[3] Fox R L,Willmert KD.不等式约束的连杆曲线最优化设计.见:机构学译文集编写组.机构学译文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232~242④技术标准顺序号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示例:[4] GB3100~3102—93 量和单位⑤学位论文顺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示例:[5]陈淮金.多机电力系统分散最优励磁控制器的研究:[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88⑥会议论文顺序号作者.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示例:[6]夏小华,高为柄.稳定设计中的分解和参数化方法.全国控制与决策会议,黄山,1993 (7)致谢采用小四号宋体字,首行缩进二个字。

(8)其它①标点符号毕业设计(论文)中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②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

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不可将外国人姓名中的各部分漏写。

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③量和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

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④数字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⑤标题层次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小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各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