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_于英杰
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2016年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及独具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24名茶之一。
长期以来,六堡茶一直作为中国传统出口茶品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成为著名的“侨销茶”,但内销市场拓展有限,“墙内开花墙外香”。
自2004年以来,随着国内外黑茶的热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不断追求,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受到人们的热捧,从而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作为梧州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梧州乃至于广西茶叶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六堡茶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目前已得到了极大提升。
2013年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更加纷纭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确保六堡茶质量安全、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扩大六堡茶市场影响力,已经成为当前六堡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以此为契机,为形成共识,正确引导今后六堡茶生产、流通与消费走向,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六堡茶协会认真分析当前的局势,形成以下分析报告。
1 六堡茶产销现状1.1生产方面2014年全国茶园面积达4110万亩,比2013年的3703.5万亩增加406.5万亩,增幅为10.98%;广西全区茶园面积达112万亩,比2013年的110万亩增加2万亩,增幅为1.82%;梧州市茶园面积7.23万亩,比2013年的6.58万亩增加了0.65万亩,增幅为9.88%;全国茶叶产量为209万吨,同比增加16.6万吨,增幅为8.63%;广西全区茶叶总产量为5.6万吨,同比增加0.21万吨,增幅为 3.89%;六堡茶产量为1.05万吨,增幅为9.38%。
广西六堡茶如何发挥优势寻求发展
广西六堡茶如何发挥优势寻求发展广西六堡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具有丰富的养生保健功能,在历史上颇具盛名,与云南普洱、安化黑茶同属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
然而,近代以来,六堡茶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还是社会影响力方面,都远远逊色于同时期的云南普洱,更无法与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相提并论。
归根结底,广西六堡茶有所衰退的原因在于六堡茶的生产方式没有及时根据市场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做出调整,传统的制作工艺与茶艺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六堡茶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在详细分析六堡茶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给出促进六堡茶发挥优势、寻求发展的政策建议。
标签:广西省;六堡茶;比较优势;政策建议引言六堡茶因发源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
六堡茶特殊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六堡茶悠久的人文历史与养生保健功能。
六堡茶具有养护肠胃、延年益寿、消脂减肥、祛湿排毒等丰富的养生保健功能;六堡茶作为广西省的特色产业,历史上以侨销为主,在东南亚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享誉盛名。
六堡茶的产销为带动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六堡茶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本文针对该问题,在全面分析六堡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为促进发挥六堡茶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一、广西六堡茶的发展优势(一)地理环境和原料品种优势六堡茶的原产地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雨量充足、无霜期较短,海拔较高、坡度较大,日照时间短、终年雨雾缭绕,非常适合六堡茶的种植与生产。
由于茶树生长于山腰、峡谷或溪流地带,周围高树众多、降水量充足,加之常年雾气较大、午后便不得阳关,因此六堡茶叶厚且大、含水量足、味道香醇。
六堡镇土壤PH值在4.5到6.5之间,呈微酸性,不仅能够满足茶树的种植条件,而且有机酸性土壤有助于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进而为六堡茶传统生产工艺的进行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发展至今,根据六堡茶国家标准,六堡茶的原料品种不仅局限于苍梧群体种,还有广西大叶种、中叶种、龙脊种等优良品种,也非常适合用于制作六堡茶。
关于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的论文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的论文关于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的论文摘要:广西六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六堡茶产业也攸关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几个方面对广西六堡茶产业进行了分析,并对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产业;钻石模型;六堡茶1 背景和意义六堡茶产于广西,而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所产的最为有名,故称六堡茶。
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
六堡茶产业被作为梧州乃至整个广西的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因此研究六堡茶产业不仅关系到广西历史文化之一六堡茶的繁荣大业,也关系到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
2 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分析的框架对一个区域的某个具体的产业的分析,需要从竞争的角度来审视才能更清楚的了解这个产业的状态。
从理论上看,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竞争力受其内外环境中的四个关键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影响,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
而且,这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机会和政府则对它们产生影响。
这就是其著名的“钻石模型”理论。
3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3.1 生产要素分析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自然禀赋的初级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并认为,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六堡茶发源于梧州辖区的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
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
六堡茶受初级生产要素的支撑较强。
另外,广西农业的科研力量一直比较强,在茶叶的科研上就有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
各个六堡茶生产企业也非常重视六堡茶的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技术和管理上聘用高级人才。
使得六堡茶的发展有了相当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
六堡茶市场研究报告
六堡茶市场研究报告六堡茶市场研究报告一、市场概述六堡茶是中国广西北海市六堡地区特产的一种传统名茶,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地理优势。
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且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二、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六堡茶市场逐渐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六堡茶市场年销售额达到了xx万元,预计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增长。
三、市场竞争六堡茶市场存在较多的品牌和产品,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一些知名的六堡茶品牌如xxx、xxx等在市场上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同时,一些其他地区的茶叶品牌也推出了类似于六堡茶的产品,加剧了市场竞争。
四、产品特点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醇厚,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六堡茶一般分为xxxx和xxxx两种类型,xx州出产的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叶形和鲜明的色泽而著称,口感醇厚;xxx的六堡茶则以其细腻的叶形和浓郁的香气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五、市场销售渠道六堡茶的销售渠道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种。
目前,六堡茶的线上销售主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如天猫、京东、淘宝等。
这些电商平台的广泛覆盖和便捷的购买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另外,六堡茶的线下销售主要通过茶叶专卖店和一些知名茶楼进行。
这些实体店面可以提供更直观的购物体验和专业的售后服务。
六、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增强,六堡茶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销售将成为六堡茶市场的重要渠道。
此外,六堡茶的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也将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
七、市场推广策略为了提升六堡茶品牌的知名度和销售额,可以采取以下推广策略:1.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广告、媒体报道、网络营销等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2. 与知名茶楼和媒体合作,进行茶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六堡茶的曝光度。
3. 开展线上促销活动,如限时折扣、满减等,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
4.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口碑传播扩大市场份额。
六堡茶销售分析报告范文
六堡茶销售分析报告范文一、市场概况六堡茶是中国饮茶文化中的珍品,以其独特的产地和口感而闻名。
本报告旨在对六堡茶的市场销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了解当前市场竞争态势和发展机遇。
二、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六堡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日益兴起的背景下,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健康功效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六堡茶市场年销售额在数亿元以上,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三、市场竞争分析六堡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竞争:六堡茶市场存在大量的品牌,部分品牌已经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如当地知名的茶企“新运茶业”和“六堡茶庄”等。
这些品牌通过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不断努力,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 产品竞争:六堡茶的品种繁多,如六堡红茶、六堡绿茶、六堡白茶等,每种茶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消费群体。
不同品牌的六堡茶为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和创新包装等。
3. 渠道竞争:六堡茶主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其中电商平台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
许多茶企通过线上销售平台提供更便捷的购买方式,并借助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吸引消费者。
同时,传统茶叶专卖店、超市及品牌直营店等也是销售六堡茶的重要渠道。
四、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1. 消费者特点:六堡茶的消费者主要分布在茶叶消费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同时,一些对健康饮品有追求的中高收入群体也是消费六堡茶的主要人群。
2. 购买渠道:大多数消费者选择线下渠道购买六堡茶,主要是为了品尝后再购买以及得到销售员的专业指导。
但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选择线上渠道的人数也逐渐增多。
五、发展机会与挑战六堡茶市场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1. 机遇:a. 六堡茶的健康饮品属性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相契合,使得茶叶市场潜力巨大。
b. 六堡茶的特殊口感和独特的生产工艺,使其脱颖而出,有机会成为茶叶市场的明星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基于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的差距分析
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基于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的差距分析李世泽【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的差距,揭示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查询、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六堡茶是广西梧州市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培育的特色产业,其发展基础逐步夯实,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经济效益开始凸显,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相比,在品牌塑造、原料产能、科技攻关、标准体系、龙头企业、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包括:强化品牌创建,增强品牌竞争力;加强基地建设,促进原料本地化;加大科技攻关,推动新产品开发;完善标准体系,实现生产标准化;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创新营销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六堡茶;产业;发展;竞争力;切入点【作者】李世泽【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南宁5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六堡茶是广西梧州市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培育的特色产业。
2017年,梧州市六堡茶茶叶直接产值达14亿元,同比增长16.7%;综合产值近40亿元,创税超2700万元。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六堡茶从无文字标准发展到初步形成标准体系,产品市场格局从出口为主变为内销为主,市场影响力从历史名茶变为当代名茶,市场定位从中低档茶变为中高档茶,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经济效益开始凸显,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但六堡茶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与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桂茶品牌。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引言广西六堡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品牌,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享誉国内外。
本文将对广西六堡茶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产业概况广西六堡茶产业是广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六堡镇及周边地区。
该地区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适宜茶叶生产。
广西六堡茶的生产历史悠久,追溯到唐代。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六堡茶已经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据统计,广西六堡茶年产量超过5万吨,其中出口量占总产量的约30%。
产品特点1.品质优良:广西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其鲜香浓郁、滋味醇厚,且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
2.品牌知名度高:广西六堡茶以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国内外消费者普遍认知六堡茶是优质绿茶的代表之一。
3.产业链完整:广西六堡茶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包括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
这为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发展趋势1.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绿茶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广西六堡茶凭借其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在国内茶叶市场上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外贸销售增加:广西六堡茶已经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出口量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广西六堡茶有望在海外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3.产业升级和创新: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力,广西六堡茶产业需要进行升级和创新。
其中包括引入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措施。
面临的挑战1.品质稳定性:由于茶叶的生长环境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茶叶的品质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为了保证广西六堡茶的品质稳定,种植者需要加强管理和技术指导。
2.品牌管理:随着广西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品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要加强品牌宣传和形象塑造,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六堡茶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等 ,生产 出来 的六堡茶 品质都较好 。另外 ,有学者对凌 云白毛 茶 、云南大叶种进行适制六堡茶试验 ,也获较好 的品质 。以上 传统六堡茶原料品种 ,均为有性系品种 ,性状混杂 ,产量低 。 如只依靠这些 品种进行繁育苗木 ,快速发展六堡茶原料基地具
主要 对六堡茶 的研 究现状进行探讨 ,并对六堡茶的发展前景提 出建议。
关键 词 :六堡茶 ;加工工艺:化 学成 分
中图 分类 号 :¥ 5 7 1 1
文献标识码 : A
六堡 茶属我 国 6 大茶类之一 的黑茶 ,是一种后发酵茶 ,为 广西特有 的名茶 ,又 以梧州苍梧县六堡乡所产 的最为著名 ,故 称六堡茶 。六堡茶素 以 “ 红 、浓 、陈 、醇” 四绝著称 ,其外形 色泽黑褐 ,汤色红浓明亮 ,滋味醇厚 、爽 口、回甘 ,香气陈醇 , 有特殊 的槟榔香气 。清朝 以来六堡茶一直作为 “ 侨销茶 ”畅销 粤 、港 、澳及 东南 亚各 国,至今 已有 1 5 0 0多年的历史 。随着 国内外黑茶 的热销 , 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对六 堡茶保健功 能 的深人 了解 ,过去以侨销和外销为主的六堡茶 已迅速转向 内 销 ,为六堡茶产业 的发展带来 了巨大机遇 。但 目前对于六堡茶 的相关研究报道十分匮乏 ,极大影响了六堡茶 的发展 。 1六堡 茶的发展 早在清代嘉庆年 间,六堡茶就 以其特殊 的槟榔香气列为 中 国名茶之一 。在 2 0 世纪 5 O年代初期 ,香港黑茶市场六堡茶 占 主导地位 。2 O 世纪 6 O年代 ,仅六 堡乡的六堡茶原料茶 树的种 植面积就达到 7 0 0多公 顷 ,后 由于茶叶收购及 流通体制转变等 历史 原因 ,使六堡 茶的销量及 茶园种植 面积锐减 。2 0 世纪 7 0 年代 国家调整定点生产边销茶政策 ,导致生产六堡茶的工厂大 多倒 闭或 只能转 产其他 茶 叶。2 O世 纪 7 0~ 8 0年代 六堡茶 生 产逐渐恢 复 ,每年加工 出口量维 持在 1 0 0 0 t 左 右。近几年随着 黑茶 的热 销 ,六堡茶 的生产 也有 了很大 的发展 ,2 0 0 7年梧 州 市 的产量达 4 5 0 0 t ,且每年均快速稳定增长 。 六堡茶产业 的不 断发展 ,相关 的标准也应运而生 。六堡茶 出口 标准 G X C I Q 8 8 — 2 0 0 3《 六堡茶 》,作为首个行业 性质 的标 准 的提 出 , 标 志着标准化生产时代 的开始 , 使六堡茶成 为一个 成熟 的有鲜 明地理特征 的产 品,也是六堡茶生产工艺进入成熟 稳定期 的一个里程碑 。 随着 六堡茶 在 国内的兴 起 ,生 产企业 也 随之迅速 增 多 , G X C I Q 8 8 — 2 0 0 3《 六堡茶 》出 口标 准并不能 约束非 出 口的生产 企业 ,导致市场上六堡茶 的品质差异很 大 ,制定一个统一 的六 堡 茶地方 标准 十分必 要。2 0 0 9年 ,在 多方 的共 同努 力下 ,六 堡茶 的广西地 方标 准 D B 4 5 / T 5 8 1 — 2 0 0 9《 六 堡茶 》审批通 过。 在D B 4 5/T 5 8 1 — 2 0 0 9《 六堡茶 》产 品标准 中,六堡茶 ( L i u P a o T e a ) 是指 :在适宜加工 的特 定区域内 ,选用适制茶树 ( C a m e l l i a s i n e n s i s L . O . K u n t s ) 的芽叶和嫩茎为原料 ,采用六堡茶初制工艺 和六堡茶精制工艺加工制成 ,具有 “ 六堡香”及红 、浓 、陈 、 醇等 品质特征 的黑茶 。所谓六 堡香 ( L i u P a o l f a v o u 0是 指 :以 六堡茶特定工艺加工制成 的六堡茶所具有 的以陈香 、金花香 、 槟榔 ( A r e c a c a t e c h u L . ) 香等为主要特征的香气。 六堡茶 于 2 0 1 1 年 3月 1 6日成为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 品, 只有 在梧州 市范 围 内按 规定要 求生产 的黑 茶才能称 之为 六堡 茶 ,才具有与众不 同的质量特色 【 】 】 。 2六堡茶的研究现 状
六堡茶产业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l 2 5 7 2 2 5 0 6 6 2 9 3 3
l 3 5 9 3 0 7 3 2 4 3 3
】 4 7 5 3 6 6 0 8 4 2 2 9 5
L 6 2 3 4 4 4 ( ) 8 5 l 9 1 4
【 摘 要】 回顾分析2 0 0 7 年以来六垡 茶产业 的市场形势,对
六堡茶 产业后 期市场 发展做 出研刿 ,并提 出相应 的产业 发
展建议。
增幅 为7 . 8 2 % ; 广 西全 区茶 园面 积达 1 0 5 万亩 ,1 :  ̄ 2 0 1 1 年 的1 0 2 . 6 万亩NN 2 . 4 万亩,增幅为2 . 3 4 %: 梧 州 市 茶 园面 积
表2 2 0 0 " / 一 2 0 1 2 年 广西 壮族 自治 区茶 叶产 量 和 六堡 茶产 量
年 份 2 ( 1 0 7 2 o 0 8 2 0 ( 1 ' 9 2 0 1 0 0 1 l 2 0 1 2
受 到人们 的热 捧, 从而 为六 堡茶 产业 的发 展带 来了 巨大机 遇 。作 为梧 州特 色农业 产 业的重 要 支柱 ,六 堡茶 产业 的发 展有 利于梧 州 乃至广 西茶 叶 结构 9 4 2 7 7 2 8 2 9 5 5 3 3 1 6 8 8 3 4 1 7 0
7 ( ) j 5 7 0 2 0 7 3 ( 7 8o O 】 0 2 e , 0 1 0 5 0 0
梧州市茶同畸积 ( 万 亩)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0 l O
2 0 ¨
0 l 2
茶一 直作 为 中国传 统 出口茶 品远销 东南 亚和 港 澳地 区, 成 为 著 名 的 侨 销 茶 , 但 内销 市 场 拓 展 有 限, 墙 内开花墙外香 ”。 自2 0 0 4 年以来 ,随 着国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地方经济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张丽华 广西梧州高级中学孙铁军 广西梧州市委组织部孙怀端 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摘要: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其品质评价标准建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进行传统工艺和生产方法的创新进而提升六堡茶的品质和生产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论述六堡茶产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六堡茶;六堡茶生产;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8-0481-02六堡茶产业为梧州市特色产业,同时也是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是一项富民工程。
截至2013年,六堡茶产量增至9800吨,增幅12.64%,产值从2011年的8.5亿元增至2013年的9.8亿元,单价高于全国茶叶平均价格近1倍,其产业特性为低产量高产值,折射出六堡茶优异的市场行情和价格优势,茶园从原来的不足1000亩,发展到现在的6.58万亩,六堡茶产销两旺的态势,表明六堡茶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机遇期[1]。
梧州市因势利导,及时提出《梧州市 2009-2015 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有力地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优势1.茶叶产地的比较优势广西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高温多湿,气候与茶树生产季节同步,采茶期长达 9-10 个月,每年比长江中下游主茶区多采 2-3 个月,采茶批次20-30次,茶树生长期长,生产潜力大,品质优良。
由于春季回暖快,茶树萌发早,特早芽茶树品种可在 2 月中旬上市,比江浙茶区上市早 30-40d。
长江中、下游主茶区的高档春茶采摘期约为一个月,广西高档春茶可以多采一个月,其时间差蕴含着无限商机,可见六堡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广西工业不发达,污染轻,有利于发展有机茶和绿色茶。
梧州辖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 73%,梧州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貌,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作用下,云、雾、雨交叉出现的天气较多,江河溪流水质清澈。
苍梧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苍梧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六堡茶是广西苍梧县的传统特色茶品,有着200多年的种植历史。
该茶产自苍梧县六堡镇,因其色泽翠绿、香气清爽、味道鲜美被誉为“绿茶皇后”。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六堡茶成为苍梧县的时尚之选和重要领域,茶叶产业成为该县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目标为了促进苍梧县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提高六堡茶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茶叶农业、加工业和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三、战略方向1、产业结构调整。
将注重提高六堡茶产量的传统种植方式转向注重茶叶质量的新型种植方式,优化六堡茶产业结构,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促进茶叶精深加工和产品升级。
2、品牌和宣传。
以六堡茶的品牌为核心,重点做好茶叶品牌形象的打造和宣传,建立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六堡茶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3、园区建设。
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茶农合作社,实现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茶叶生产条件。
建设六堡茶旅游区,通过旅游手段提升茶叶文化内涵和品牌知名度。
四、实施方案1. 调整茶叶种植结构(1)推广高效、节水、绿色、可持续的茶园技术;(2)种植优质茶树品种,培育精品茶园和新型茶叶生产模式;(3)开展六堡茶产业链延伸,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
2. 打造六堡茶品牌(1)建立六堡茶品牌形象,提高茶叶品质和产品质量;(2)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制定工作,打造独特的六堡茶品牌;(3)对内对外加强品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3. 建设茶叶园区和旅游区(1)建立六堡茶园区,建设茶农合作社,推进茶叶生产和收购;(2)建设六堡茶旅游区,提高茶叶文化内涵和品牌知名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建立龙虎山生态文化园,打造夜间风景,提升旅游公园品质。
五、保障措施1. 针对茶叶生产,加强技术培训,引进茶叶技术,提高技术含量;2. 为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建立融资机制,为茶农提供贷款;3. 加强政府引领,完善管理体制,解决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h 2 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12 %, 67 m , .1 主要分布在旺甫、 夏郢两镇[ 2。 2 ]
2 0 年全市茶 叶采摘面积 7 6 6h 2毛茶产量约 1 0 t 08 8 .7 m , 0。 0 122 品种种类 六堡茶品种主要有六堡茶原种、 .. 云南大 叶种、 福鼎大毫、 福鼎大 白、 福云 6 台茶 1 号、 2
号、 台茶 1 号、 3 桂绿一号等 。
六堡茶成品茶分初制六堡茶和精制六堡茶两种。根据 20 年广西检验检疫局发布 的《 03 六堡茶》G . (x
CQ 82 0 ) I 8 ’03 出口标准 , 六堡茶初制主要是经过杀青 、 初揉、 渥堆 、 复揉、 干燥五道工序 ; 六堡茶精制主要是 经过筛、 拣、 风、 拼配 、 初蒸渥堆、 复蒸压笠 、 陈化等 的传统工艺。精 品六堡茶有 槟榔香味 , 纯正“ 六堡茶” 陈
第1 期
岑活芳等 :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9
与出口量均呈逐步上升趋势 。梧州每 年生产的六堡茶 内销主要销往广东 、 广西 , 口外销主要销往东南 出 亚、 日本、 香港 、 门等 国家 和地 区。近几年来梧州市每年 的六堡茶 出 口量都在 1 0 t 澳 0 以上 。从 2 0 O 05年 起, 全市的六堡茶已经供不应求 , 尤其是陈年六堡茶 , 更是奇货可居 , 有价无 市。20 年几乎所有梧州生 07 产的六堡茶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就 已经被定购一空 ,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 的需要。因此 , 梧州产的六堡茶在
( 苍梧县农业局 , 广西
刘振业
梧州市 5 30 ) 4 10
加快广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加快广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作者:苏悦娟来源:《桂海论丛》2013年第03期摘要:六堡茶是近年来广西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培育的特色产业。
文章从六堡茶品牌战略规划、管理和维护的短板等方面,分析了六堡茶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和实施区域产业品牌战略、六堡茶产业化战略、六堡茶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加大对品牌、流通、科技、标准化、基地建设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广西;六堡茶;地理标志;产业化;品牌建设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3-0124-05一、六堡茶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一)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六堡茶曾经是广西大宗的出口商品,到了90年代中后期,六堡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
2002年,六堡茶生产企业仅存2家,年总产量不足800吨,年总产值不足2000万元[1]。
梧州市政府于2006年5月启动了以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为契机的六堡茶产业化项目,成功地将六堡茶培育成梧州的支柱产业。
截至2012年12月,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共有38家,六堡茶年总产量达到了8500吨,产值超8.5亿元,区域品牌价值达到了8.79亿元。
梧州六堡茶茶园面积已达5.58万亩,建成了年生产能力达2.06万吨的两个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
(二)六堡茶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分析1. 区域产业品牌增值速度减缓凸现品牌战略规划、管理和维护的短板。
据2010-201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分别是6.73亿元、8.3亿元及8.79亿元,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分别列第32、28、31位①。
2012年,六堡茶价值排行下降了3位。
从品牌角度看,六堡茶品牌增值速度减缓凸现品牌战略规划、管理和维护的短板(见表1、表2)。
(1)缺乏六堡茶区域产业品牌战略规划,品牌战略管理需加强。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3 广 西 六堡 茶 产 业 现 状 分 析
3 1 生 产 要 素 分 析 .
广 西 的 六 堡 茶 产 业 , 的 就 是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之 路 。梧 走 波 特 把 生 产 要 素 分 为 自 然 禀 赋 的 初 级 生 产 要 素 和 人 州 市 政 府 通 过 申 请 六 堡 茶 的 地 理 标 志 产 品 保 护 , 集 一 批 聚 力 、 本 等 高 级 生 产 要 素 , 认 为 , 现 代 社 会 , 级 生 产 要 深 加 工 企 业 , 资 并 在 初 良性 竞 争 , 动 整 个 产 业 的 发 展 。通 过 地 理 标 推 素 的重 要 性 已 经 变 得 越 来 越 小 , 高 级 生 产 要 素 则 日益 扮 志共有品牌 的引导 运作 , 州市 目前六 堡 茶加 工企 业 已上 而 梧 演 着 更 加 重 要 的角 色 。
一
2 对广 西六堡茶产 业分析 的框 架
对一个区域 的某个 具 体 的产 业 的分 析 , 要 从竞 争 的 需
角 度 来 审 视 才 能 更 清 楚 的 了 解 这 个 产 业 的状 态 。从 理 论 上
而 入 选 中 国名 茶 之 列 , 畅销 于 穗 、 、 等 埠 ” 其 品 质 素 以 “ 港 澳 ,
No 6 2 0 . ,0 9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 e n ut n I r
20 年第 6 09 期
. 两 ▲堡 茶 产 业 现 状 分 析 r
.
孟 魁
( 西 大 学 商 学 院 ,广 西 南 宁 5 0 0 ) 广 3 0 0
环境牛长出我国特有 的黑 茶 。六 缳茶 受初 级牛 产要 素 的支 游 区建设 , 将六 堡茶 文 化旅 游 区 建设 列 入休 闲旅游 业 发展 撑 较 强 。另 外 , 西农 业 的科 研 力 量 一 直 比较 强 , 茶 叶 的 广 在 重要 项 目, 力延长六堡 茶产业链 。 努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 关键词 】 堡茶 ;现状 ;对策 六
六 堡 茶 是 梧 州 市 优 质 的历 史 名 茶 , 因 其 原 产 于 广 西 梧 州 市 苍梧 县 六 堡 镇 而 得 名 , 至 今 已有 1 0 多年 的历 史。 清朝 50 /T 7 —0 8 堡 茶 加 工 技 术 规 程 》 等 系 4 92 0 六 列 广 西地 方标 准 已先 后 发 布 实 施 。 所 有 这
有关 单位 牵头制定 的 { B 5 5 12 0 六堡茶》、 { 4 /T 8 —0 9 D
4 ,以科技推产业发展成为共识 ,科研技术攻关活
( 4 /T 3 —0 7 ( 5 4 52 0 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 ( B 5 动 已经启动 DB { 4 D
8 广 东 茶 救
加 强六 堡茶 的基础研 究,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推动产 新 老 茶 园 中, 一 部 分 是 老 茶 园, 残 次茶 林 多 , 管 理 粗 放 , 单
公 顷。
展带来 了巨大商机。但 由于种种原 因,
在 推 进 产 业 发 展 中 遇 到 了许 多 困 难 , 如 何 充 分 利 用优 势 , 进 一 步 整 合 资 源 , 破
解当前发 展中难题,对促 进和加快六堡
茶 产 业发 展 具有 十 分 重要 的意 义。
一 .
六堡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l 、政府 高度重视 ,为产业 发展提 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面 对 六 堡 茶 产 业 千 载 难 逢 的 发 展
3 ,六 堡 茶 企 业 产 能 不 断 提 升 , 企 业 分布 初 成 集群 随 着 产 业 发 展 的推 进 , 梧 州 市 六 堡 茶 加 工 企 业数 量不 断增 加 , 生产 加 工 能 力 不 断 扩 大 ,产 品质 量水 平也 不 断 提 升 。 到 2 0 年 ,梧州市 六堡茶加 工企业 已有2 09 4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139-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工作会议顺利召开4月19日下午,梧州市召开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工作会议。
会上,对2018年度全市茶产业发展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并对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剑强,梧州市政协副主席黄荣森出席会议,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分管负责人,市六堡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市产投集团、金投集团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苍梧县六堡镇负责人,茶企、茶商代表,六堡茶产业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会议。
梧州市副市长苏颖主持会议,并宣读表彰获奖的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名单。
共计表彰纳税突出贡献企业(1家)、纳税良好示范企业(3家)、产业发展突出贡献企业(2家)、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4家)、六堡茶文化推广与品牌建设优秀企业(5家)、先进个人(15人)、优秀茶叶种植大户(9家)。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汇报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苍梧县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分别做典型经验发言。
蒋海东对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思路。
他指出,六堡茶产业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是绿色富民、接二连三的产业。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茶兴市、品牌带动、产融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打造百亿元茶产业战略目标,以“补链条、育龙头、强品牌”为方向,扎实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六堡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清现状,明确六堡茶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客观正视问题,切实把握机遇,全力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抓好良种选育繁育工作,继续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继续推进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坚持品牌战略,继续提升产品知名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严把六堡茶质量,打造安全放心产品;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政银企合作,加快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突出茶旅文融合发展,拓展茶产业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黑茶产业概况黑茶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茶类,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新疆、西藏、内蒙等边疆地区,素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其饮食习惯和地域文化使黑茶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的日常必需品。
黑茶主要产于湖南、四川、湖北、广西和云南等省(区),产品类型丰富,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过程缔造了其独特的品质风味与保健养生功效。
近年来,黑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迅速,湖南华莱生物、泾渭茯茶、湖北羊楼洞茶业、云南大益、柏联茶业、广西茂圣茶业等企业均建立起现代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将传统茶叶制作精髓与现代工艺有机结合,突破了黑茶产业的技术发展瓶颈。
湖南怡清源茶业推行“化整为零”的产品创新,其“黑玫瑰”、“原叶茯茶”等产品得到了图1 2009-2013年全国黑茶产量概况16TEA WORLD2014/11茶世界大批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人们对黑茶有益健康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入,黑茶产品的收藏价值大幅提高,驱动市场消费。
2013年,全国黑茶总产量9.19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4.78%,同比增长15.16%,国内销量大幅增长,连同过去年间贮藏的黑茶,其总销量达18.2万吨,涨幅居六大茶类之六堡茶发源于广西梧州辖区的桂江两岸,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早在清嘉庆年间前后,六堡茶就已作为粤桂等地人祛湿、驱痢和调理肠胃的生活饮品,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并通过六堡茶易锡等贸易方式享誉海内外,涌现出一批六堡茶老字号。
清同治版《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
《广西通志》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近、现代“两广商埠”、“水上门户”,农林资源丰富,多元文化交汇。
现今,梧州市的六堡镇及周边地域是六堡茶的最佳种植地区,该区域植被茂盛而水质洁净,气候温暖湿润,酸性红壤,有机质丰富,生态条件十分优越。
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所出产的六堡茶外形条索壮重,色泽黑褐油润,内质香气陈纯,具有独特槟榔香味,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爽口,耐于久藏,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
梧州市作为六堡茶的主要生产、加工和集散地,具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生产的六堡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其年产量六堡茶全产区茶叶总产量的95%以上。
首,成为消费热点。
六堡茶产于广西梧州,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社会资源造就了六堡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在黑茶产业中稳占一席。
2013年,六堡茶共生产0.98万吨,占全国黑茶产量的10.7%,发展基础扎实,前景广阔。
1.产销情况(1)梧州六堡茶生产情况2013年,国内外黑茶的热销带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梧州市作为六堡茶的主产区,茶园面积于2013年达6.58万亩,同比增长2600亩,增幅4.11%,此外,在广西自治区内其他地区仍有小量六堡茶原料种植区域及适制茶叶品种,部分新增17TEA WORLD2014/11茶世界茶园已陆续进入投产期,茶园单产及亩产值均有所提高。
六堡茶产量依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3年产量增至9800吨,同比增长1100吨,增幅12.64%,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值维持在0.5%左右。
近3年,六堡茶产值持续增长。
2011年,六堡茶产值为8.5亿元,2012年,产值增长到9.1亿元,2013年产值已达9.8亿元,同比增长7.69%,占全国茶叶总产值近1%,其单价高于全国茶叶平均价格近1倍,低产量高产值的产业特性折射出六堡茶表1 2009-2013年全国及梧州六堡茶生产概况优异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优势,发展前景良好。
(2)梧州六堡茶的销售情况近年来,六堡茶因其独特的品质风味和保健功能被人们所认识,国内外销量持续上涨,发展态势良好。
自2007年起,六堡茶逐渐建立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及相关渠道,改进营销策略,培育市场需求。
现如今,除了广西、广东、香港等国内传统销区外,六堡茶已在北京、上海、河南、黑龙江等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建立了消费市场并稳步扩张。
据不完全统计,除去出口及贮存的茶叶量,2013年六堡茶全国内销量近8000吨,同图2 2009-2013年梧州六堡茶产业情况图3 2011-2013年梧州六堡茶产值情况18TEA WORLD 2014/11茶世界表2 2009-2013年六堡茶出口情况比增长11.58%,销售总额达8.5亿,增幅3.48%,市场潜力巨大。
梧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之一,是西南地区最早对外通关的城市。
梧州六堡茶自古便是西江流域的“船帮茶”,通过西江水道船运外销,出口到世界各地。
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一直是六堡茶的主要出口地区。
据统计,2013年六堡茶出口量共计266.9吨,同比增长5.74%,出口金额达到122.3万美元,同比上涨31.9万美元,增幅35.29%,平均单价涨至4582.24美元/吨,同比增长27.94%,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
随着六堡茶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的日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目光开始聚集在六堡茶上。
2010年,梧州六堡茶成功进驻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六堡茶风华再现,马来西亚、台湾等地的海外媒体高度关注六堡茶,纷纷以大篇幅报道六堡茶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多家六堡茶生产企业积极参加香港、马来西亚、日本静冈等地的国际茶博会,不断提高六堡茶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带动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拓宽了六堡茶出口市场。
梧州是中国“水上丝绸之路”的起始之一,是西南地区最早对外通关的城市。
梧州六堡茶自古便是西江流域的“船帮茶”,通过西江水道船运外销,出口到世界各地。
图4 2011-2013年梧州六堡茶销售情况图5 2009-2013年梧州六堡茶出口情况19TEA WORLD2014/11茶世界2.茶叶加工及标准化建设近年来,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六堡茶产业相关部门及企业积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共同探讨六堡茶生产技艺的改进措施,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现已研制了一批先进的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线,采用发酵罐、发酵箱等发酵设备以代替原来的地面渥堆发酵,使企业生产环境、卫生条件、机械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保持传统加工工艺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六堡茶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目前,六堡茶已有《G X-CIQ88-2003六堡茶》、《DB45/T435-2007 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 T479-2008 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581- 2009六堡茶》4个行业或地方标准,业已逐步推广应用,且有多家六堡茶生产企业获得产品质量QS认证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13年8月,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梧州成立,该委员会由六堡茶行业生产、加工、审评、质量检验、科研等领域的专家组成,旨在全方位的开展六堡茶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六堡茶行业的标准化水平。
3.品牌建设近年来,梧州市地方政府分别从茶园管理、品质监控、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文化展示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在六堡茶的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现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广西著名商标”等多个知名品牌。
(见表3)(1)原产地认证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特有微生物种群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移植性,以及独特2013年8月,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梧州成立,该委员会由六堡茶行业生产、加工、审评、质量检验、科研等领域的专家组成,旨在全方位的开展六堡茶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六堡茶行业的标准化水平。
202014/11茶世界的生产工艺,形成了梧州六堡茶独特的地理品性。
2009年,“六堡茶”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1年3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查,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作为18个获得参展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成功参加美国地理标志产品展,进一步增强了六堡茶的产品质量特色,对于挖掘其品牌经济和文化价值、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建立其品牌优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品牌茶事活动自2012年国家实施节俭新政起,全国范围内多数茶叶在价格和销量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六堡茶作为梧州乃至整个广西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当地政府及茶叶企业积极思考应对措施,以品牌培育作为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核心,建立品牌规划、管理和维护方案,增强品牌的抗风险能力。
近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名茶专业委员会与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共同主办,针对我国六堡茶企业开展“中国六堡茶推荐品牌”推选活动。
活动以六堡茶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质量安全控制水平、销售渠道建设水平、品牌建设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为评选标准,由评选委员会对参评企业的品牌综合竞争力进行系统评估和民主评议。
最终,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的三鹤牌六堡茶、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的中茶牌六堡茶以及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的茂圣牌六堡茶当选2014年中国六堡茶推荐品牌。
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六堡茶社会认知度和品牌企业知名度,激励六堡茶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六堡茶企业以及产销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引导行业健康、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繁荣进步。
4. 政策环境近年来,梧州市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引导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环境,在市区内建成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以及两个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完善六堡茶的加工、交易和流通平台。
梧州市政府从2007年起将六堡茶产业列为全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从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流通等关键环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得到快速恢复发展。
2009年,市政府制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相关实施细则,从行业发展思路、目标、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对六堡茶产业制订全方位的规划、引导和扶持政策。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六堡茶”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梧州市政府随即出台《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六堡茶21TEA WORLD2014/11茶世界1.需求持续增强,供销稳步上涨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六堡茶高品质和功能性的需求愈加强烈,保健养生成为六堡茶消费的核心驱动力。
经研究证实,六堡茶具有显著的降脂减肥功效,并可有效降低血糖、抵御酒精引起的肝损伤、抗辐射、平衡肠道菌群、调理肠胃。
六堡茶有着与众不同的槟榔香,加上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其消费群体相对独立,其他茶类品种较难对其构成竞争。
随着多元而完善的销售渠道逐步建立,六堡茶的销售半径将不断扩大,电商、微信、微博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引入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消费。
此外,黑茶“越陈越好”的产品特征也将会进一步带动六堡茶产品的收藏热潮,伴随着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六堡茶产品均价也将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