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doc

合集下载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条件与主要问题_徐坚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条件与主要问题_徐坚

国市场 。 中美在市场方面 的相互依 存是过去新 老大 国的利益 关系结构 所不具
备的 。 ,
第三 , 世界经济再 平衡有利 于促进 中美 之间的 良性竞 争 , 其对 中美双方
和 世界 经济的积极 意义 日益 显现 。 金融 机 后 , 世界 经济 再平衡过 程 出现 了
一 些重要趋 势 一 是 中国等 曾以 出 口为导 向的经济体加 力启动 内需 , 对外 贸 易相对 更趋 平衡 二是美 国等 “产业空 心化 , 国家 出现 “再工 业化 ” 趋势 ,
反倒可能为 中美在亚太 经合组织
等更大地 区合作框架 下加 强合作 、
增进相 互包容提供 动力 。 至于 一些美 国政 客对 中国经济发表 的过激 言论 , 折
射的不过是 美国竞选政治需要 和美国外交的某 些急功近利 , 其影 响转 瞬即逝 , 对 中美关 系妨碍有 限 。 另一 方面 , 从影 响 中美 经济 互动的基 础因素看 , 相 互依存 与深化合作 是 中美关 系的主流趋势 。 主要 反映 在以下三点
。这意味着 , 至少在劳动密集型行业 , 中美 经济将长 期保持互补性 。
」 美 国彼得森 国际经济研究所 、 国际货 币基金 组织等机构对 人 民币汇 率的评估 , 美国 人也承认这种观 点 。 【 年 “ 周济 我们 的科技 一直 在追 赶 — 月 日。 访 中国 工程 院院 长周 济 ” , 《人 民 日报 》 ,
英 德走 向冲突和战 争有着重要 的经济政治 背景 。 从 经济 上看 , 十九 世纪
末 以后 , 德 国对英 国实现 了 “ 双赶超 ” , 不仅在 经济总量 上超越英 国 , 人均
也 与英 国相差无几 , 约为英 国的 以上 。 后 一种赶 超意味着双方经济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与原则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与原则
方 面临 的 问题 , 不能 一蹴 而就 。

世 界近 代史 表 明 ,新 兴 大 国 和守 成 大 国之 间 要 走 出一 条 和平共 处 之 路并 不 容 易 。 中国作 为 崛 起 中 的大 国在 利 益上 与 美 国有 所 冲 突是 不可 避 免 的, 中美 之 间 能否 超越 历 史 , 建 立 起 良好 的互 动 关
V o 1 . 3 0
D e c . 2 0 1 6
构 建 中美新 型 大 国关 系的 基础 与原 则
海军工程大学勤务学院政治教研室
[ 摘


要] 近年来 , 常有 把 中 国崛起 和美 国的亚 太再 平衡 战 略对立 起来 的言论 , 似乎 中美 之 间的 冲突 一
触 即发 , 然而 事实 并非 如此 。辩 证地 看 , 亚 太再 平衡 战 略虽 然在外 交 、 军 事 和经济 领域 制衡 中国 , 保 持美 国 在 亚太 地 区的头 号强 国地 位 , 但 也把 加强 与 中 国的合作 置 于突 出位 置 , 体 现 了中美合 作 的不可 或缺 性 。
平衡 ” 战 略 的矛 头指 向暴露 无 遗 。所 以我们 说 , 中
往来 , 例 如东 西德 国虽然 同属 于一 个种 族 , 却被 柏
林 墙 阻隔 2 8年 , 直 到两 极格 局 解体 才 结 束 这种 尴
尬 局面 。
美构 建 新 型 大 国关 系 需要 建立 互 信 ,妥 善 处理 双
中国政府 底线 的言论 与行 为 。从 长远看 , 中美 两 国
在经 济 、 政治 、 安 全 等各 个 领域 互 补性 远 远 大 于竞
争性 , 双方 都有 充 分 的理 由规 避对 抗 和 战争 , 为自 己和他 人争 取和 平稳 定 的国 际环境 。

中美利益需要新型大国关系来实现

中美利益需要新型大国关系来实现

28 | 中国报道2013年7月 总第113期Cover Story封面报道中美利益需要新型大国关系来实现新型大国关系要求有关的大国,尤其美国和中国,进行大谈判,实现大妥协,进而大合作。

这可能是在当前多极化世界中取得共赢的唯一出路。

庞中英新型国际关系,尤其是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基于多极化世界这一现实首先提出来的。

在美国,毫不奇怪,仍然有人不愿意面对世界多极化的事实,但多极化的现实和趋势并不会因此而逆转。

所谓世界多极化是指若干个力量大体相当的国家,而不是其中的一个国家说了算。

多极化在全球和地区层面均存在:欧盟及其各大成员国、俄罗斯和美国构成欧洲的主要势力关系,以色列、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等构成了多极化的中东,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等新兴大国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内部挑战和困难,但是它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巩固。

由于欧美陷入从经济金融到社会的危机中,相对而言,新兴大国进一步兴起的趋势越来越显著。

如果不能对多极化加以管理,多极化可能会带来国际体系的不稳定,甚至危机。

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首先建立在多极化的战略判断上,实际上是关于管理多极化的中国方案:为了避免所谓新兴大国和既成大国之间的冲突,需要形成不同于历史上的大国关系类型的新型大国关系。

如果中美能率先建成新型大国关系,带头塑造新型的全球治理,则势必带动国际关系的深入转型以及真正全面的全球治理时代的到来。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诞生在全球化时期,全球化产生了一系列全球问题,能源安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各国,到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在美国,有人以为通过传统方式,例如通过能源独立就可以带来能源安全,通过网络空间军事化就可以带来网络安全。

按照这样的思维及其政策,能源和网络等的局势日趋紧张,而不是缓解,从而加剧了非传统的安全困境。

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主张,实际上是要求通过新的方式、方案解决全球问题和全球挑战,而不是仍然使用旧的方式和方案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探析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探析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探析晏振乐(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文章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本质是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即斗争、竞争、共处、对话、沟通、协调、合作等多种形式并存,美国基本保持自己的世界老大地位,中国获得和平的发展环境;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目的是避免冲突,实现共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很有可能实现,因为双方有共同利益、面临共同问题、符合人类发展趋势、是多数国家愿望;要真正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双方相互尊重核心利益、建立战略互信、完善对话交流机制、管控好分歧。

【关键词】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核心利益;合作共赢;战略互信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又最复杂的大国双边关系之一,双方关系如何,对双方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

正由于此,我国近年来努力探索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那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是什么?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性和条件有哪些?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做哪些努力?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含义关于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见仁见智,但从中美两国达成的共识来看,一些核心内容已经基本确定。

这就是2013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奥巴马时用三句话概括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随后举行的吹风会上,向中外记者表述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和努力方向。

一是不冲突、不对抗。

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作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

二是相互尊重。

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

三是合作共赢。

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1]这个表述既表明了双方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达成基本共识,同时也表明了双方需要努力的方向。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的几个问题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的几个问题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迫在眉睫?答: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其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发展,正在迅速缩小同“老牌”超级大国美国的实力差距。

这种“新兴大国”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迅速赶超“守成大国”美国的趋势,和美国奥巴马政府战略重心东移,重返亚太的“再平衡战略”,及后挑起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国与南海邻国的岛屿之争。

朝核问题和台海问题也将受到挑战。

客观上这些因素已经把中美关系推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以保证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美国自08年经济危机后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经济依旧萎靡不振,也同样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实现经济复苏。

因此,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迫在眉睫。

在可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仍然是地区性大国。

亚太地区在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都将是中美两国利益交汇和摩擦最为集中的地区。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唯一有能力造成对中国不利的外部环境的势力。

因此,中国高度关注奥巴马政府的作为,并试图了解其下一步行动。

尽管双方在该地区存在许多矛盾和分歧,但是对两国来说也有根本性的共同利益;但另一方面,中美关系同时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中美两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作为世界经济、政治、安全、环境的各个领域最重要的角色,双方在广泛合作与共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和不断产生着层出不穷的尖锐矛盾与分歧。

特别是在政治与安全领域,许多矛盾具有潜在的爆炸性、对抗性。

妥善处理的难度和敏感性都很高。

未来中美关系中,将有可能出现矛盾加剧的局面甚至是出现不可避免的危机。

因此,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迫在眉睫。

2.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已经具备了那些重要的条件?答:客观来看,目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至少已经具备3个重要条件。

具备时代条件。

当今时代的特点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

新型大国关系提出的背景

新型大国关系提出的背景

新型大国关系提出的背景从最近几年的状况和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努力扭转,中美关系有滑向旧时大国对抗冲突的危险。

首先,美国素有设定假想敌的做法。

这是其内政的需要,特别是其军事工业发展的需要。

纵观当今世界与大国力量的消长,中国最有资格作为美假想敌。

2001年,小布什上台时曾指出,中国会成为美国的潜在对手。

“9·11”事件使美国把注意力转移到反恐,并发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

中国得到了近十年的缓冲期,综合国力迅速发展。

十年后,美国突然发现中国强大起来,奥巴马上台后结束了小布什的战略,针对中国的崛起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此时,中国在三个方面似乎更有“资格”作为美国的对手:势头、块头和源头。

从势头上来说,中国表现出超日赶美的势头。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按照普遍的预测,在今后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第二是块头。

虽然人均GDP仍很低,科技和军事实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国的块头大,似乎“够格”作为美国的对手。

第三是源头,从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等方面,中美都是完全不同的国家。

美国曾认为,一个国家要取得经济发展,光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还不够,还要实行政治自由,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放弃原来的社会制度,采纳西方的社会制度。

然而,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被西方视为宣告了“中国模式”的成功,对美国构成了挑战。

从美国的视角看,上述中国的势头、块头和源头对美国构成全面挑战。

如果过去这个挑战是潜在的,那现在这个挑战就是现实的了。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当美国忙于两场战争时,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大大上升。

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包括东盟和日本,他们的经济发展都要依靠中国。

以贸易为例,2000年,美国同东盟贸易占东盟整体贸易的16%,而中国只占4%;到2010年,中国上升为11%以上,美国则下降到9%。

亚太一些国家的政治态度也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变化。

中美需用创造性思维建构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需用创造性思维建构新型大国关系

32 | 中国报道2013年5月 总第111期Cover Story封面故事中美需用创造性思维建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双方必须用非常清晰的话语告诉对方:两国需要在战略思考的基础上建立起战略互信以及应对危机和其他问题的有效机制。

第二大经济体。

这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身份。

如何以世界第二的身份和世界第一的美国打交道,又怎样去同世界其他国家交往,对中国而言也是全新的课题。

这其中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即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2012年初习近平主席(时任国家副主席)对美国的访问。

访问期间,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事件是他到访了27年前在美国考察时居住过的一户普通美国家庭,这户家庭居住在距离纽约和华盛顿大约1000多英里远且仅有两万多人口的小镇上。

从新闻报道的画面中,我们不难发现,距离纽约、华盛顿这些中心城市千里之外的小镇居民们,与纽约人、华盛顿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但当我们再观察一下中国就不难发现,如果从北京、上海向外开车三小时或五小时,所到之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社对于中国来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一种全新的历史体验。

但美国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对自己超级大国的地位驾轻就熟。

美国既拥有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可以调用的资源和力量,又拥有保证其全球利益的国家战略,在全球占据战略性支配地位。

从国际关系的技术层面上看,美国从不缺乏应对潜在竞争对手的战略经验和有效手段。

这些“交手”的记忆对于苏联、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这些国家都曾一度拥有被美国视为竞争对手的动机与可能)而言充满苦涩。

现在似乎轮到了中国。

美国高调推行“重返亚洲”战略,把主要注意力转向亚洲。

在此背景下,美国会重蹈覆辙吗?“重返亚洲”是不是意味着美中两国将无可避免地对立、冲突?“中国威胁”会不会成为美国在下一轮国际竞争中,军事、外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些问题,全世界都在关注和讨论。

通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4月7日,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举行“大选后的美国与亚洲:经济和企业视角”闭门会议。

中美、中俄关系

中美、中俄关系

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若干思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尝试,是在系统总结过去41年中美关系基本经验,全面审视当今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对迅速崛起阶段中国对美外交的新思考和新期许,是中美破解历史上后起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这一难题的新实践。

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不希望与美国发生战略对抗的政治意愿。

一、“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关系40多年的经验总结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开创了两个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新篇章,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关系已经具备所谓“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特征。

同时,“新型大国关系”的思想体现于邓小平同志所作“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的重要论断,体现于江泽民主席1993年会晤克林顿总统时提出的“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16字方针,体现于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期间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共识,也体现于一直以来双方为培育互信进行的对话、为管控分歧开展的沟通、为维护共同利益推进的合作。

这一概念和过去中国对美外交的基本理念,和此前“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等提法的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

从根本上看,这一概念的提出,基于对中美关系“螺旋上升、起伏不定”特征的理解和对“中美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经验的把握。

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在起伏不定中实现螺旋上升,得益于两条重要经验。

一是“斗而不破”,即双方始终恪守底线,不因个别事件影响两国关系大局,因此总能柳暗花明、转危为安。

二是“合而不同”中美两国既没有因矛盾冲突而最终导致关系破裂,也没有因持续合作而丧失自我,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命力越来越旺盛,甚至引发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大讨论。

这正是中国不同于前苏联的根本之处,也是美国不得不考虑转换“西化分化”战略,不断调整对华政策思路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摘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两国之间合作共赢的重要目标。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各国之间的力量不断得到对比,国际关系发生变化。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的热议,也引发人们的思考,也是各个国家极为重视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进行相关分析,对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意义引言:随着世界各国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要想获得合作共赢,这需要国家之间关系稳定。

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稳定发展,有助于降低国家之间的冲突。

此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不仅需要国家之间彼此相互尊重,并且不会产生冲突与对抗,将合作共赢作为重要目标,可以促进中美两国共同进步与发展。

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需要根据两国之间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进行合作,还要掌握二者之间的实际关系。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并没有建立其新型的大国关系,虽然,二者之间具备新型因素,合作关系较为良好,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对抗,但二者之间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可以作为一种理念,而提出这种理念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二者之间的问题。

如,大国政治悲剧等相关问题,崛起大国与霸权国之间必然走向对抗,这已经成为国际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在世界中仍然具有特殊的存在。

例如,英美关系,二者之间关系良好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具有诸多客观条件,为其提供有利保障,英美关系之间充满战略竞争,并且面临对抗的风险。

但是,随着德国的不断崛起,使得英美之间并没有发生对抗。

对于我国而言,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崛起大国与霸权国之间进行战略博弈过程中,霸权国具有较好的战略资源也具备明显的战略优势。

我国要想走向和平、稳定的发展道路,实现和平崛起,必须有效避开这些陷阱。

因此,需要处理好自身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条件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条件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条件作者:晏涛来源:《国际公关》 2018年第4期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有利条件(一)中美日益密切的经贸联系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沉痛教训,两极格局终结以后虽然局部地区的争端和冲突此起彼伏,但是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发端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科技革命带来了人类生产力的历史性飞跃,加上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的兴起,极大的促进了资本和劳力的跨国界流动。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各国的经济联系空前密切,经济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各国都在努力融入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的经贸合作组织寻求未来经济格局中的最佳站位,经贸交往逐渐取代政治成为国家外交的主要内容。

在这样的世界大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企在美投资额达到456亿美元,雇佣美国员工超过10万人,投资范围遍及90%以上的州。

2017年中美双边贸易额突破5800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成为仅次于欧盟的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17年11月9日,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企业家签署了总额高达2535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大单,刷新了世界经贸合作史。

这样高度紧密的经济联系足以确保中美经济上的相互摧毁,双方离开了谁想独自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中美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压舱石,中美经济上的密切联系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石。

(二)中美军力的确可以互相确保摧毁中美同样作为合法的核武器拥有国以及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制约了两国严重的军事对抗。

科技是把双刃剑,可以给人类带来福祉,也能给人类带来灾祸,尤其是今天核技术的迅猛发展,核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造福了人类,另一方面也可能开启毁灭地球的潘多拉魔盒。

中美同时作为世界核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双方都有毁灭对方的能力,中美严重的军事对抗可能给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这样的零和博弈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愿看到和尽力要避免的。

然而历史上崛起大国挑战守成大国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成为不可逾越的历史窠臼,要想避免这种修昔底德式的陷阱就要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当前外交政策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推动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新型大国关系。

以下是我认为可以采取的一些策略和措施:首先,加强高层交往。

高层交往是中美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石,通过定期会晤和对话,加深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互信。

中美两国应该建立更为紧密的沟通渠道,加强战略沟通,包括在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进行及时磋商,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其次,拓展经贸合作。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支撑。

双方应该致力于推动贸易平衡,扩大双向投资,打破市场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双边经济合作走向更为可持续和均衡的发展。

第三,加强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可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应该鼓励学术界、文化艺术界、青年和媒体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教育、旅游和体育等交流项目,加强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

第四,深化安全合作。

在当前的全球化威胁和不稳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需要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双方应该举行更多的军事对话和联合军演,建立互信和透明的安全对话机制,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安全格局。

第五,加强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

中美两国在联合国、国际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中拥有重要影响力,在全球治理中应该更加积极地协调立场和行动。

双方可以加强在气候变化、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反腐败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和完善。

最后,双方应坚持以对话解决分歧,通过和平方式处理争端。

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摩擦,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避免采取单边行动和过度制裁的做法,维护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妥善处理好两国之间的分歧。

通过加强高层交往、拓展经贸合作、加强人文交流、深化安全合作、加强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等措施,中美两国可以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新型大国关系,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

中美双方为此都做出努力。

2012年11月,国际主流媒体关注焦点在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何谓“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

尽管双方并未使用相同的概念,两国学术界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双方对其理解和期待也不尽相同,但双方业内已存在的基本共识在于:21世纪的中美关系必须避免大国对抗和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切实走出一条新路实际上,从四十年前尼克松访华时起,尤其是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两国就开始了探索这种新型大国关系的历程。

这个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两国关系历经风雨、波折、起伏,但从总体上说,两国关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中国是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之内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相对稳定的中美关系使中国受益。

同时,美国也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不断加深。

2011 年1 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中美两国达成“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共识。

2012 年 2 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期间进一步提出中美之间应建立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2012 年5 月3 日,胡锦涛主席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就如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的五点构想。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表示“美中两国可以向世界证明,美中关系的未来不会重蹈覆辙”。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称,中美关系“不是像敌友那种黑白分明的关系”,“我们在共同树立典范,力争在合作和竞争之间达到一种稳定和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Govuk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Govuk

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张沱生)在2012年于北京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根据中方建议,共同建设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两国关系的重要进步,预示了两国关系可能出现的一种光明前景。

使这一讨论深入下去,成为双方的共同探索与实践,并以此推动大国间普遍建立起区别于以往历史的新型关系,不仅对于中美两国的未来发展而且对于世界的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深远的意义。

一、命题的提出与意义事实上,早在2009年两国举行的第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时,戴秉国在开幕式讲话中即提出了这一命题1。

遗憾的是,当时美方并未对此予以积极回应。

中方提出这一命题并非偶然,而是以三大方面的重要认识为基础的。

首先是对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的认识。

冷战结束后,中国对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变化的看法不断发展,从提出两极格局结束到提出多极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从提出世界形成“一超多强”格局到提出大国关系呈现新特征(最初的概括是:大国之间既竞争又1见2009年10月25日戴秉国国务委员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们正在参与创造21世纪两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国家同舟共济、共对挑战的历史,参与创造全球化时代的21世纪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

我们能做到吗?我要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合作,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借重,利益交汇和相互依存明显加深);从提出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到提出国际形势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已经不可逆转。

这些判断与看法勾画出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国关系变化的基本认识。

其次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与认识(本文侧重于其对外战略方面)。

冷战结束后,从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到进入新世纪后提出和平崛起;从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到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从提出建立和谐世界到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宣示反映了中国对自身发展道路、特别是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与定位的不断升华。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探析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探析
立战略互信 、 完善对话 交流机 制、 管控好 分歧 。
【 关键词 】 中美关 系; 新型 大国关系; 核 心利益 ; 合作共 赢 ; 战略互信
中美 关 系是当 今世 界最 重要 又 最复 杂的 大 国双边 关 系之一 , 双 实 力严重 受损 , 地位 下 降 。另外 , 大 国之 间为 了增强 自己 的力量 , 往 方关 系如 何 , 对双 方 乃 至世 界 都有 重 要 影响 。正 由 于此 , 我 国 近年 往结 成 集 团或 同盟 , 有 的 甚至 胁 迫别 国加 入 自己 阵营 。现 在 , 人 们 来努 力 探索 建立 中美 新型 大 国关 系 。那 么 , 中美 新型 大 国关 系的 内 逐渐 认 识到 大 国冲 突对 双 方都 不 利 , 对 世 界也 不利 , 都 在试 图 探索 感受 涵是什么?中美建立新型大 国关系的可能性和条件有哪些?中美 新 的大 国关 系模式 。大 国冲突 带来 的危 害欧 洲大 国经历 最多 , 建立 新 型 大 国关 系 需要 做 哪些 努 力 ?笔者 试 图 就这 些 问题 作 一些 最深 , 他们 也最 先尝 试建 立大 国关 系的 新模 式 。二 战后 法德和 解并 探讨 。 推动 欧 洲一体 化 , 应 该说 是大 国建 立新 型关 系的 范例 。而美苏 虽然 中美建 立新型 大 国关系 的含义 长 期冷 战 , 但相 对于 热 战还 是 有进 步 。因此 , 探 索 大国 关 系的新 模 关于 中 美建 立 新 型大 国关 系 的内 涵 , 见仁 见 智 , 但 从中 美 两 国 式 , 无 论从 相互 的利益还 是人类 的文明 进步来 讲都是 有益的 。 三、 中美建立 新型大 国关 系的可能性 达 成 的共 识 来 看 , 一 些 核心 内容 已 经 基 本确 定 。这 就 是 2 0 1 3 年5 月 习近 平 主 席在 美 国加 州 安纳 伯 格庄 园会 晤奥 巴马 时 用三 句 话概 人 类 社会 在 发展 , 国家 关 系的模 式 在发 展 , 人们 对 国 家关 系的 括的: 不; 中突 、 不 对抗 : 相互尊重: 合作 共赢 。中 国国 务 委员 杨洁 篪 认识也在改变。我们现在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我们对大国关 在 随后 举行 的吹 风会 上 , 向中外 记 者表 述 了中美 新型 大 国关 系的核 系 的新 认识 。尽 管 中美 建 立新 型大 国 关 系在 理论 和实 践 上还 存在 心 内涵和努 力方 向 。 许 多 问题 需 要解 决 , 但 方 向是 正确 的 , 成 功 的 可能 性 是 非常 大 的 。 是 不冲 突 、 不 对抗 。就 是 要客 观 理 性看 待 彼此 战 咯 意 图 , 坚 这 是 因为在 中 美之 间 及其 外部 环境 中 有许 多积 极 因素 支 持双 方建 持做 伙 伴 、 不 作对 手 ; 通过 对 话 合作 、 而 非 对抗 冲 突 的方 式 , 妥善 处 立新型 大 国关系 。 理矛 盾和分 歧 。 1 、 中美两 国既 有矛盾 也有共 同利益 二 是相 互 尊 重。就 是要 尊重 各 自选择 的社 会 制度和 发展 道 路 , 中美 被认 为是 当今 世界 综合 国力 最强 的两 个国 家 , 由于 各种原 尊重彼 此核 心利 益和重 大关 切 , 求同存异 , 包容 互鉴 , 共 同进步 。 因, 两 国存 在一 些矛 盾 , 这 其中 既有 社会 制度 、 文化 、 价值观 的不 同 , 三 是 合作 共赢 。就 是要 摒弃 零和 思维 , 在 追求 自身 利益 日 寸 兼顾 也有人 们 的惯性 思维 , 当然 最主 要 的是美 国企 图通过对 中 国的压 制 对方利益, 在寻 求 自 身发 展 时促 进 共 同发 展 , 不 断深 化利 益 交融 格 维 护 自 己的 霸权 地 位 。所 以 , 若 干年 以来 , 美 国对中 国 主要 采取 两 局。 种 战略 : 遏制, 即千方 百计 不让 中国 国力增 强 , 以避免 中国威 胁美 国 这 个 表述 既 表 明 了双 方 就中 美 新型 大 国关 系 的 内涵 达 成基 本 的世 界 霸主 地位 ; 接触, 即试 图使 中 国发 生 改变 , 追 随美 国 , 或 使 中 共识 , 同时 也表 明 了 双方 需 要努 力 的方 向 。但 客观 的讲 , 双 方对 其 国发 生内乱 。这 两种 战略 有时 并重 , 有时有 侧重 , 但一 直没 有间 断 。 解读、 落 实是 存在 差异 的 , 外 界也 有 各种 各样 的议论 和 疑 问。其 实 , 显然 , 中 国发 展 和崛 起 的主 要阻 力来 自美 国, 这 严重 影 响双 方关 系 中美 新型 大 国关 系是一 个大 体 的框 架 , 即双 方在对 方 能接 受的 范围 的发展 。 内行 事 , 而 且 是动态 的 , 会 随着 国际 环境 和双 方力 量的 变化 而波 动 , 当然 , 中 美作 为两 个世 界大 国 , 在 有矛 盾的 同时 , 也 有许 多共 同 期间 的 各种 矛 盾 和摩 擦 也不 可 避免 , 甚 至 不排 除 某种 程 度 的 中突 。 利益 , 面对 许多 共 同问题 。这又 有利 于双 方关 系的发 展 。一是 国际 未 来 若 干 年 的 模 式 大体 就 是 维 持 现 状 , 即斗争、 竞争、 共处、 对话、 战略有 相似 之处 , 美 国希望 世界 相对稳 定 以保 持自 己目前 的优势 地 沟通 、 协调 、 合 作等 多种 形 式并存 , 美 国基 本保 持 自己 的世界 老大 地 位 , 中国希 望保 持稳 定的 中美关 系和 世界 和平 以保持 中 国现 在 的发 位, 中国默 认 , 中 国获得 和平 的发 展环 境 , 美 国接 受。这 是过 去多 年 展 态 势 , 两 国各 有 所 得 。二是 经 济 上 互相 依 存 : 中 国持 有约 1 3 0 0 0 的状况 , 这 也是现 在双 方都 能接受 的结 果 。 亿 美 国国债 , 是 美国 最大 的债权 国 , 这 对 中美关 系产 生微妙 影响 ; 两 二、 中美为什 么要建 立新型 大 国关系 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美国是中国重要 出口市场, 美国也很看重 中 美为 什 么要 建立 新型 大国 关 系?原 因并 不复 杂 , 就是 避免 历 中国市 场 , 市场 依赖强 烈 ; 两 国经济相 互影响 , 有 一定 的~荣俱荣 、 一 史 上大 国之 间 的对 抗与 冲突 , 甚 至战 争 , 减 少双 方关 系风 险 , 实现 合 损俱损关系, 如近几年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三是两国面临许多 作 共 赢 。因 为从 古 至 今 , 特别 是 近代 以 来 , 各 国都 想掌 握 世 界事 务 共 同 问题 , 需要合 作应 对 , 如打击 恐 主义 和极 端势 力、 防止 全球经 的 主导 权 , 而大 国无 疑 在其 中 起着 决 定性 作用 。正 由 于此 , 大 国 关 济 下滑 、 保 持国际航 运畅 通、 应对 气候变化 等 。四是 美国解 决全球和 系 历来 紧张 , 特 别是 世界 的一 号和 二号 大 国往往 把对 方 看作 对手 和 地 区问题需要 中国, 如防核扩 散问题 、 其他 国家对美国的挑 战等 。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浅谈“新型大国关系”随着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那么单纯,并且时好时坏,更何况是国与国之间呢?回顾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一直以来,中美关系都是中国外交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尝试,是在系统总结过去41年中美关系基本经验,全面审视当今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对迅速崛起阶段中国对美外交的新思考和新期许,是中美破解历史上后起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这一难题的新实践。

那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构建这一关系呢?习近平主席用三句话对其内涵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第一句是“不冲突、不对抗”,第二句是“相互尊重”,第三句是“合作共赢”。

不冲突对抗,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要前提。

不冲突、不对抗的宣示,就是要顺应全球化潮流,改变对中美关系的负面预期,解决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不信,构建对中美关系前景的正面信心。

相互尊重,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世界是多样的,中美作为两个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各异,同时又利益相互交织的大国,我们只有相互尊重对方人民选择的制度与道路,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与关切,才能求同存异,进而聚同化异,实现两国的和谐相处。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分析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分析

构建美中新型大国关系在我的国家(美国),很多民众对于过去75年的中美关系状况都有错误认识。

他们认为两国关系与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中的美苏关系相似。

但事实上,过去中美两国从未把对方视为冷战对手,未来也没有理由要这样做。

相反,如今身处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展望未来,中美两国有充足的理由开展合作、避免对抗。

每一个国家都在追求实现本国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目标,而我们可以看到两国达成这一目标的能力都受到一些全球性挑战的威胁。

∙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遭到削弱并且亟需深化改革的的全球金融体系∙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与极端天气变化∙日益增长的对安全能源、粮食及水资源的需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主义、海盗及跨国犯罪问题中美两国都无法以一己之力解决这些问题,而若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全球挑战,两国自身也无法实现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这一基本现实刺激了中美两国开展合作,共同领导世界努力解决上述全球挑战; 同时也降低了两国间发生威胁国家间合作的对抗或冲突的可能性。

这也使得两国总统近期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中讨论的中美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成为可能。

因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内容:∙“新型” 大国关系有哪些基本特点?∙认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实现的基础是什么?∙最有可能威胁“新型”关系实现的因素是什么?∙为了促进中美“新型”关系的实现我们还能采取哪些行动?I.“新型” 大国关系有哪些基本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美国接受中国“和平崛起”为全球性大国;∙中国接受美国在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继续扮演维稳力量;∙中美两国共同承认彼此的繁荣与成功符合两国的利益;∙中美两国共同承认各自的成功不是“零和”而是“双赢”,即美国的成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而中国的成功对美国而言亦然;∙中美两国基于共同利益、互惠互利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合作模式构建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共同协调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或争端的领域,以避免合作遭到破坏,甚至演变成对抗或冲突。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浅谈中美新型⼤国关系浅谈中美新型⼤国关系中国是最⼤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国。

美国是最⼤的发达国家,也是实⼒最强的⼤国。

两国的⼀丝⼀毫都牵动着整个地球,中美合作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机遇,中美对抗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损害。

在后⾦融危机时代,如何把握好、发展好中美关系,让中美两国⼈民放⼼,让世界各国⼈民安⼼,这是对中美两国的巨⼤考验,也是⼀个具有重⼤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在这个充满荆棘的外交世界,中美两国要发展新型的⼤国关系,这还是处于刚刚提出的阶段,甚⾄两国对其定义也不尽相同。

按照中⽅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特征的;按照美⽅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问题”。

双⽅的唯⼀共识在于,美国作为“守成⼤国”,中国作为“新兴⼤国”,中美应在21世纪⾛出以往“守成⼤国”和“新兴⼤国”实⼒竞争必然导致冲突的怪圈。

建设新型⼤国关系的重要背景是,中美两国实⼒对⽐发⽣了重⼤变化。

中国作为新兴⼤国,其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正在迅速缩⼩同“⽼牌”超级⼤国美国的实⼒差距。

例如,2001年,中国的GDP总量是美国的约1/8,⽽⼗年之后的2011年,中国的GDP约合7.3万亿美元,已经达到美国同年GDP的近1/2。

同样是在这过去的⼗年中,中国先后在国际贸易年总量、制造业产值年总量以及吸引国际直接投资(FDI)年总量等各项关键经济指标上,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

这些现象意味着,进⼊21世纪,中国正在以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赶超美国。

权威国际机构纷纷预测,到21世纪头20年结束的时候,即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国际货币基⾦组织(IMF)更是⼤胆预测:到2016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经济体。

基于上述两国实⼒对⽐发⽣的变化,中国要求在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中拥有更⼤的话语权,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则需要中国为其分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在国际事务中寻求中国的⽀持,维护国际稳定。

浅谈构建中美大国新型关系

浅谈构建中美大国新型关系

浅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摘要: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归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之间,拥有广泛合作基础。

中美合作的开展,将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世界繁荣发展带来生机。

当今世界,信息化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21世纪我们一定着眼本国实际,千万不能重蹈覆辙,要结合实际走出一条深化的大国关系。

从实际情况分析,我们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单枪匹马的奋斗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中国极与美国这样的传统大国之间发展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是中国加强与美国交流合作的必要条件。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的重要决策,符合中美两国的发展现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新型大国中美关系利益世界和平合作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抉择,不仅是对两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世界的繁荣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要从世界整体着眼,为促进和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美双方的关系的建立应该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依据,进而发现行的方法和措施,来为中美大国关系的建立乃至世界的共同进步贡献力量。

但是不能放弃各国之间存在差异和威胁全球稳定发展因素的出现。

新型大国关系是建立在各国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各种问题新方法。

随着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表现被国际社会的不断认可,中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中美在处理大国关系在做好表率。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这与稳定的国际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表现对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发展的期望。

新型中美大国关系首先是摈弃两国之前的各种的冲突两大国关系;其次是一种应该相互包容和理解关系;再次是在国际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既能商讨符合国际的制度,又能共同面对各种挑战的关系;最后,新型中美大国关系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关系。

中美两国关系肯定不希望双方陷入对抗的关系。

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doc

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doc

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摘要:世界头号的美国和世界第二的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两国间的战略疑虑不断加深。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两国处理双边关系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中美;新型;疑虑;对抗中国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基本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基础上,经过历朝历代的领土集聚,形成了现代中国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与长期占据世界20%的庞大人口一起形成现代中国巨大的“权势基值”,是中国有资格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

这一规模优势与不断成长的经济实力,快速推进的军事现代化水平以及拥有对世界事务的否决权一起,使中国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位超级大国的有力候选人。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在战争中高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令他国望尘莫及的综合国力,通过构建联合国,建立WBG,IMF,GATT 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取得世界领导权,基本上掌控着世界发展的方向。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现存的唯一超级大国,拥有对国际社会的重大影响力。

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①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不仅在经济总量已大大超越除美国外的所有国家,而且综合国力也从“多强”中脱颖而出;而主导世界事务的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其维护世界霸权的巨大资源遭到了削弱,临危授命的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实行战略调整。

中美国力差距缩小,两国开始了“权利更替”的过程。

两国关系已越来越向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转变。

中国崛起的巨大“外溢效应”和“震荡效益”引起美国学术界和战略界的普遍忧虑。

根据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论断,崛起中的大国一定会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将引起霸权国家的焦虑与反作用,最终两者之间的危险与摩擦不可避免,出现大国政治的悲剧。

布热津斯基认为,充足的的财富和众多的人口是建立庞大军队的先决条件;美国对中国越来越感到担忧,不是因为它相对弱小的军事,而是因为中国有众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长的现代化经济;一旦中国变得特别富裕,它很容易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并挑战美国;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外国在华投资规模,都属全世界最高之列,这种经济发展势头将使中国有能力获得强大的军事实力。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由来、分歧与思路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由来、分歧与思路

Building New Model of China-US Relationship:
Origin,Division and Ideas
作者: 叶淑兰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上海200241
出版物刊名: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99-10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国协调(C2);伙伴;互信
摘要:中国提出要建立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很快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

中美存在的共同利益以及中国缓解"崛起困境"的需求,决定中美必须走向合作。

中美对于中国的身份定位、双方的核心利益以及引起东亚紧张局势的责任等问题在认识上存有分歧,这将影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需要加强彼此的情感投资,减少甚至消除信任赤字。

中美也需要坦承分歧、彼此调适、投桃报李。

除此,中美还需要共同合作,处理好与亚太"第三方"国家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
摘要:世界头号的美国和世界第二的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两国间的战略疑虑不断加深。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两国处理双边关系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中美;新型;疑虑;对抗
中国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基本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基础上,经过历朝历代的领土集聚,形成了现代中国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与长期占据世界20%的庞大人口一起形成现代中国巨大的“权势基值”,是中国有资格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

这一规模优势与不断成长的经济实力,快速推进的军事现代化水平以及拥有对世界事务的否决权一起,使中国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位超级大国的有力候选人。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在战争中高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令他国望尘莫及的综合国力,通过构建联合国,建立WBG,IMF,GATT 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取得世界领导权,基本上掌控着世界发展的方向。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现存的唯一超级大国,拥有对国际社会的重大影响力。

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①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不仅在经济总量已大大超越除美国外的所有国家,而且综合国力也从“多强”中脱颖而出;而主导世界事务的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其维护世界霸权的巨大资源遭到了削弱,临危授命的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实行战略调整。

中美国力
差距缩小,两国开始了“权利更替”的过程。

两国关系已越来越向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转变。

中国崛起的巨大“外溢效应”和“震荡效益”引起美国学术界和战略界的普遍忧虑。

根据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论断,崛起中的大国一定会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将引起霸权国家的焦虑与反作用,最终两者之间的危险与摩擦不可避免,出现大国政治的悲剧。

布热津斯基认为,充足的的财富和众多的人口是建立庞大军队的先决条件;美国对中国越来越感到担忧,不是因为它相对弱小的军事,而是因为中国有众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长的现代化经济;一旦中国变得特别富裕,它很容易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并挑战美国;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外国在华投资规模,都属全世界最高之列,这种经济发展势头将使中国有能力获得强大的军事实力。

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个在经济上迅速发展的大国由于早期的经济扩张带来了海外义务(依赖国外市场和原料,军事同盟,可能还有军事基地和殖民地),因而在大约半个世纪之后会将军力建设放在首位,以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

②中国作为地区强权的崛起将从各方面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

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并且正在创造有史以来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神话,以及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急速军力建设。

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加深了美国的中国政策的现实主义性质,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政策就是针对中国的预防性战略。

“把平衡中国崛起作为一项重要考量,在外交姿态,军事部署和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制衡中国的行动,意在防止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因中国力量上升而被边缘化,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头号大国地位”③。

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紧在该地区的战略调整和军事部署。

继续
以国内法为依据,对台售武,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沿海和舰船进行高强度的抵近侦察;在亚太海域与各国进行频繁的军事演习;以及针对中国提出新的作战理论――“海空一体战”。

这无不增加北京对美国战略意图的怀疑和忧惧。

利用自身影响力,发挥“巧实力”挑动与中国存在主权争议的国家抗衡中国,给中国制造战略麻烦,以牵制中国力量的增长。

这使中国更为不满美国及其战略伙伴,更加坚定地加速推进自身的军事现代化,并且新近以来,愈益考虑在东亚对美国的某些战略盟友和战略伙伴进行军事打击。

海湾战争特别是1996年台海危机极大地刺激和震动了中南海,为了自身的国家安全、民族自尊、发展权利和国内要求,中国始终将军事现代化和拥有战胜能力作为军力发展的目标。

然而华盛顿将亚太乃至全球主导地位视为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力量的上升必将对美国维护领导地位最重要的战略资产――无可置疑的军事优势――起稀释作用,两国在这一领域内存在结构性矛盾。

中美之间似乎注定要重蹈“大国政治的悲剧”。

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现阶段最大的国家利益是有序地推进最终崛起的完成。

相对缓和的国际局势与和平友善的周边环境是中国能否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必备条件,新时期外交工作的重点就是继续创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和平环境和延长战略机遇期。

美国是拥有巨大战略资源和全球影响力的老牌大国,是唯一有能力阻断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国家。

如果美国推行全面围堵和打压遏制的对华政策,中国将会面临重大的战略压力,整个国家的中心也将从经济建设转变为对抗美国,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就将被迫中断。

而且将对美关系置于对华关系之上的其他发达国家也将站在美国一边,这会使中国与极其重要的现代技术和资金来源隔绝,丧失对经济增长至
关重要的欧美市场。

大国向来是中国外交布局的关键,但是美国因其在世界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必然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北京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处理中美关系,因为和华盛顿发生的严重战略对抗或者军事冲突将会断送中国寻求成为经济强国的努力。

中国崛起处于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占据显著优势的国际体系中,所以美国对中国力量增长的态度是中国崛起的最大外部因素。

在以无政府状态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社会,国家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实力与利益是国家关注的首要内容。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向美国表明中国将通过体制内崛起的方式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尊重美国作为头号世界强国发挥领导作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试图阻绝中美陷入守成霸权国和新兴崛起国注定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和相互对立的零和博弈,尽量降低中美对抗的可能性和推迟美国维护其全球地位而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以延长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和确保中国最终崛起。

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两国关系,发展“健康竞争而非战略博弈”的中美关系新形式对增强战略互信,减少和化解非理性战略焦虑至关重要,有助于双方避免因战略误判而发生的对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