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观月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附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附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附答案)导语:下面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学好语文相关知识。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下面的题。

(计10分)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1,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2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3,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4,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5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6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注】 1虎丘:苏州名胜 2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3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4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5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6两脚盘腿打坐。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念无与乐者( ) ②遂至承天寺( )③但少闲人( ) ④尝秋夜坐钓月矶(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B.相与步于中庭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C.庭下如积水空明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2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小题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了什么景色?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妙处?(2分)小题5:承天寺的夜色和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点(2分)答案小题1:①想,思考②于是,就③只是④曾经(答对一个给0.5分) 小题2:B小题3:、(2分)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高中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试题及答案《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10月12日晚上,我脱下衣服,睡意朦胧。

月光进入我家,愉快地出发了。

那些不读书,自得其乐的人去成天寺找张怀民。

怀敏也没有睡觉,在中庭里走着。

如果院子里的水是空的、清澈的,水中的藻类就不会穿过,覆盖住竹柏的影子。

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但很少有闲人能像我的耳朵一样。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不读书、快乐的人去成天寺找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水中的藻类不会穿过并覆盖竹柏的阴影。

二、翻译下列句子4.怀敏也没有睡觉,在中庭里散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但很少有闲人能像我的耳朵一样。

三、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7.从划线的句子中找出叙述的六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8、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什么?9.填空:全文是一条线索。

根据作者的创作,它以诗歌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月光画,创造了一种冷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10、你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的含义。

11.欣赏院下的水,如水,空而明,水中藻,横而横,遮住竹柏的影子。

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段?月光和竹柏反射的特点是什么?你达到了多么美妙的境界?答案:1.阅读:想一想。

然后:那么。

2.但是:只是。

3.盖:的确如此。

4.怀敏也没睡,所以我们去院子里散步。

5.庭院的地面充满月光,清澈透明如积水。

里面有藻类、昆虫和其他水生植物。

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6.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翠柏?只是像我们这样的人缺乏休闲。

7.时间:元丰六年10月12日晚上地点:城天寺人物:我(苏轼)和张怀民原因:我看见月光进了屋,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之后:我去成天寺找张怀民结果:我遇见了张怀民,走进了天堂。

8.哪一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但很少有闲人能像我的耳朵一样。

9.月光下,行踪辽阔,贬谪之悲,人生之情,赏月之乐,行走之闲,各种微妙复杂的情感流露。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记承天寺夜游》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记承天寺夜游》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记承天寺夜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怎么:如此,这样。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睡觉)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C.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尝试)D.思欲就.亭止息(到,靠近)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B.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C.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D.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B.【乙】文题目标明“记游”,本可记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

但苏轼非为叙事,而是明理。

C.【乙】仅记作者生活中的一点感受,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出语平淡通俗却意味深长,真实再现作者为人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D.【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场景不同,却情怀共通:乐观、旷达,随遇而安。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第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相与步于庭中....1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0.用原文填空。

(4分)(1)“欣然起行”的原因是:(2)张怀民与作者具有同样的愁思表现在:21.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的一种怎样的情怀,联系我们学过的其他古文,说说你对古代文人这种情怀的认识。

(4分)答案: 18.(1)考虑、想到(2)于是、就(3)共同、一起19.(1)月光照进屋里,我高兴地起身走出户外。

(2)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如我们两个啊。

20.(1)月色入户;(2)怀民亦未寝。

21.提示:古代文人常常以物喜以己悲。

联系略。

试题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③怀民亦未寝()④水中藻荇交横()...2.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②相与步于中庭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3分)能表现友情的句子:(1)(2)理由:答案: 1.①考虑②只是③睡觉④交错纵横 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3.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4.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真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真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真题专练【1-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四季交.替B. 阡陌交.通C. 交.口称赞D. 君子之交.12. 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

下列对“闲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雅趣的人。

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

B. 有闲暇的人。

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

C. 被闲置的人。

以“闲人”自称,反映了两人的政治处境。

D. 被贬谪的人。

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

13. 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乘兴踏月,西入酒家。

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李白《杂题》其一)材料二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

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

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

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取材于徐釚《词苑丛谈》)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

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空灵澄澈的月色下,自适其适,自乐其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①_______”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②________”的感觉。

【答案】11.B12.D13. ①物我两忘②留恋徘徊,似在仙境【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是“交错”的意思。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物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D.相与步/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
参考答案:
24. ①介词,因为②只,不过
25.B
26. ①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和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和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和答案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和答案【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小题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小题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小题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小题4: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小题5: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小题6:月色美好;幽静小题1:试题分析:D:两次/估计、考虑;A都为“门:;B都为“比”;C都为“听到”。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及答案中考题(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用现代汉语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5.本文集中写景的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括为:□□□□。

(3分)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2分)答案:3.2分 A4.3分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3分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6.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二)(一)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7~11题。

(共7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解词。

(1分):念( )8、译句子。

(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9、品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妙处。

(2分)答:。

10、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

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

揣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答:。

答案: 7、考虑、 8、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到庭院中散步。

9、“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意思对即可) 10、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2.欣.然起行()3.念.无与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5.水中藻荇交横.()6.庭下如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观月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观月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9~22题。

(13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观月记张孝祥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怀民亦未寝( ) (2)水中藻、荇交横( )(3)尽却童隶而登焉( ) (4)临水之观(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21.两文都写到了月亮,【甲】文写月的句子是“”,【乙】文写月的句子是“”,都突出了月光的特点。

(3分)22.在写景的同时,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仔细品味。

(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答案:19.(1)睡觉(2)交错纵横(3)使退下(4)靠近20.(1)庭院里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2)赏月之至,中秋的月亮,靠近水观看,独自前往,距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

2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白如昼澄澈明净22.(1)句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受: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

(2)句表达了作者对月下美景的赞叹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和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和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温习测验题一.注音.遂(suì)寝(qǐn)藻荇(xìng)竹柏(bǎi)二.说明下列加点的字词.1.欣然起行:高兴地.高兴地2.念无与乐者:想,思虑;……的人3.月色入户: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到5.亦未寝:卧.睡何处无竹柏:哪个地方6.相与步于中庭:配合,一路;漫步;在;天井7.庭下如积水空明:天井;清亮.透明8.水中藻荇交横:水草;交叉错杂9.盖竹柏影也:连词,承接上文,说明原因,相当于“本来是”10.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语气词,相当于“罢了”“罢了”1.填空:(1).本文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2)文章描述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境.(3)描述承天寺幽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冰清玉洁清亮透明的美好境界.(4)文中表示高兴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顾,显得一路一伏,一沉闷,一活泼.(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平易近事宜:夜游承天寺(6)“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这句话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段.“记承天寺夜游”的“游”意思是游玩,你还读过作者的哪些诗词,请写出诗词中的传世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2.作者归纳综合论述了月夜往承天寺找张怀平易近漫步,个中,以叙事为主的是第1段,以描述景物为主的是第2段,以抒发情绪.揭橥群情为主的是第3段.3.从“解衣欲睡”到“欣然起行”,从“至承天寺”到“寻张怀平易近”,从“怀平易近亦未寝”到“相与步于中庭”,这些内容都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是欣然/闲.4.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月色作了活泼描述,真实记载当时的生涯片断,泄漏出他在贬谪中感叹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别心境.2.选择(1).下面临加点词说明不精确的一项是( A)A.念无与为乐者(怀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平易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配合,一路)(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时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绪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干.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练,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僻静高雅的感到.(3).本文的构想角度是(B)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4).选出句子浏览停留精确的一项(D)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B.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懂得有误的一项是(B)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乏我们两个如许的弄月的“闲人”罢了.B.表示了作者为大天然的美景所沉醉,而产生了平常欣喜的心境.C.表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斥,心境苦闷,只好去大天然中查找快活息争脱.D.表示了作者超然物外.奔放乐不雅的生涯立场.3.翻译下列句子:⑴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平易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路在院子里漫步.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天井,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亮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本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五.简答题1.剖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答:该句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1)用“积水空明”比方天井中月光的清亮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方月下俏丽的竹柏倒影,真可谓精妙传神,以水喻月,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天井积水的错觉.(2)“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3)“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衬托月光,两句一正写,一倒写,创造出一个水清玉洁的透明世界.(4)这正映照出作者光亮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胸襟,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记小我得掉.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心境.2.赏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该句为点晴之笔.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波谋求,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示作者安适自适的心境,当然个中也透出了本身不克不及为朝廷尽忠的抱怨.3.对“闲”字的懂得答:“闲”一方面,它反应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实际,另一方面也表示了作者安适自适的心境,同时,还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记承天寺夜游演习标题精选1.文章描述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本身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苦闷心境.2.描述承天寺幽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临加点词说明不精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怀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平易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配合,一路)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时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绪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干.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练,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僻静高雅的感到. 6.这篇文章重要表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7.“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应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段.8.文中表示高兴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顾,显得一路一伏,一沉闷,一活泼.(4分)9.“寻张怀平易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以为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衣欲睡解:相与步于中庭步:念无与为乐者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遂至:相与步于中庭于:盖竹柏影也盖:1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示苏轼与张怀平易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个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来由.能表现友情的句子1:来由:能表现友情的句子2:来由1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述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应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段.13.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前人爱把竹柏比作正人,比作石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中写了两小我,这两人的雷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课后演习题一.朗读课文,控制字的读音以及停留:1.读准字音:藻(zǎo)荇(xìng)2.读出节拍: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翻译课文,控制重点词语:1.词语:①解衣欲睡:欲,打算.将要.②月色入户:户,门.③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念,想到; 遂,于是;亦,也;寝,睡觉;相与,一路.一同.④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清亮透明.⑤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织.纵横;盖,本来是.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只不过;耳,罢了.三.主题:作者描述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本身壮志难酬的苦闷心境.四.懂得性默写1.文中描述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表达作者奥妙庞杂的情绪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宗旨句)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述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好境界.五.重点语句翻译1.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平易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路在天井漫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天井中,像积水那样清亮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织的藻和荇(水草).或:天井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亮透明,水中有像交织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本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如许的“闲人”罢了!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窗户(十分幽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六.课文内容懂得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述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凉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奔放心境.2.用简练的说话归纳综合作者的庞杂情绪.*(1)奔放襟怀胸襟(2)贬谪悲惨.(3)人生感叹.(4)弄月喜悦;(5)漫步安闲.3.本文应用了哪几种表达方法,请按不合的表达方法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述群情.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天井漫步.(表达方法是论述,交卸清晰了时光.地点.同游者.游历的启事)第二层:(4句)不雅月赏景.(写景.描述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群情,点出作者奔放乐不雅的肚量)4.你是若何懂得文中“闲人”的寄义?*贬谪的悲惨,人生的感叹,弄月的欣喜,漫步的安闲,各种奥妙庞杂的情绪尽在个中.(或表示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高兴的庞杂心境.既有由弄月咏月而发的骄傲自慰,又有为"闲人"的际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5.文章表示作者如何的思惟情绪?*奔放(开朗)乐不雅的襟怀胸襟.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色?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好的境界?*此句用比方手段写出了月光的清亮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好境界.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示苏轼与张怀平易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个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来由. * ①遂至承天寺. 来由:唯张怀平易近可以同乐②怀平易近亦未寝 . 来由:心境雷同观赏趣味雷同③相与步于中庭. 来由:关系密切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来由:志同志合志趣相投命运雷同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布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本身为“闲人”,这表现了作者当时如何的心境.布景材料:苏轼才干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造,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合看法,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①苏轼才干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宦途掉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奔放9.领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积水空明”用比方的手段写出月光的清亮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整洁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亮.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好境界.(意思对即可)《记承天寺夜游》配套习题汇编(含答案)《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套题一.基本题: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⑴文章描述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本身的苦闷心境.⑵描述承天寺幽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⑴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下面临加点词说明不精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怀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平易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配合,一路)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时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绪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干.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练,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僻静高雅的感到.6.这篇文章重要表示了作者的心境.7.“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应用了的修辞手段.8.文中表示高兴和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 ”一句相照顾,显得一路一伏,一沉闷,一活泼.(4分)9.“寻张怀平易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以为好在哪里?10.文章“记”的要素是:时光:地点:人物:事宜:《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套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⑴解衣欲睡解:⑵相与步于中庭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留意加点的词.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示苏轼与张怀平易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个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来由.能表现友情的句子:来由: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布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本身为“闲人”,这表现了作者当时如何的心境.布景材料:苏轼才干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造,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合看法,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记承天寺夜游》第三套题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平易近.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述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应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段.3.翻译下列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怀平易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5.文中最能表示作者骄傲自慰又惆怅悲惨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月光竹柏影比方3.只是缺乏像我们两个一样安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 友爱亲睡觉,废寝忘食等.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第四套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找出文中的比方句.拟人句.反问句.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11.前人爱把竹柏比作正人,比作石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12.找出文中的群情句.这些句子表示了苏轼如何的心境(联合苏轼被贬的情形)?《记承天寺夜游》第五套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⒈说明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念: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遂至:⑶相与步于中庭于:⑷盖竹柏影也盖:⒉说明加点词⑴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②念无与为乐者与:⒊浏览文章,答复下列问题⑴文中写了两小我,这两人的雷同点是:⑵写出文顶用水草比方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⑶为什么作者不克不及入睡,又“欣然起行”的?⑷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如何的心境?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⑹“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拍相与步于中庭第五套题答案:⒈⑴斟酌,想到⑵于是⑶在④本来⒉①介入,这里是观赏的意思②和⒊⑴都是闲人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⑶月色入户⑷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⑸月下中庭积水空明;竹柏影也藻荇交横⑹用拟人手段,写月似乎也通情面,善解人意,知道人的热闹,自动来与之为伴⒋相与/步于中庭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如何的心境?如何懂得作者这种心境?表达了作者悲惨苦闷.开朗乐不雅.弄月喜悦.庞杂奥妙的心境.2 说话有何明显特点?说话明显特点:悲惨.难言的明显特点.3 文中对月夜的描述有何特色,可以或许给人以如何的感触感染?文章的“月”恰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揣摸月色之清晰明了,“水中藻.性交横”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4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院游玩呢?因为看到明月照进房子里高兴.喜悦,月色好像彷佛久违的老同伙,让作者想到去寺里找张怀平易近,所以就去了寺院游玩.5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寻张怀平易近”是因为“________”,作者的心理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月色入户”,表达了作者宽广开朗的胸襟;“寻张怀平易近”是因为“念无与为乐者”,作者的心理运动是对本身宦海浮沉的悲惨.掉意.惆怅和悲忿之情.6 记承天寺夜游演习题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示景物什么特色?月光清亮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像彷佛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亮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全部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亮磊落.胸无尘俗的肚量.记承天寺夜游同步演习标题设计者:六店初级中学老爷子一.填空:1.描述承天寺幽美夜景的句子是:,,.此句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的美好境界.答案:描述承天寺幽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冰清玉洁清亮透明的美好境界.2.文中表示高兴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顾,显得一路一伏,一沉闷一活泼.答案:文中表示高兴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顾,显得一路一伏,一沉闷一活泼.3.本文“记”的要素是:时光:,地点:,人物:.,事宜:,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答案:本文“记”的要素是:时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平易近,事宜:夜游承天寺,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这句话应用了修辞手段.答案:拟人5.《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字,号,是(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之中.答案: 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述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应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段.答案:月光竹柏影比方7.文章第一段应用的表达方法:.第二段应用的表达方法:.第三段应用的表达方法:.答案:第一段应用的表达方法:记叙.第二段应用的表达方法:描述.第三段应用的表达方法:抒情.8.第二段可归纳综合为:答案:庭中月色.9.本文的点睛之笔:答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0.文中写月夜之美,抓住了的特色.答案:空明11.全文以“”为线索,描述了,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的苦闷心境.答案:全文以“月光”为线索,描述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夏夜月光图),表达了作者奔放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境.12.文章不但点明和张怀平易近的友情,更吐露出不情愿一小我独弄月夜美景的句子:答案:“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13.文中描述月光美景的语句是: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4.表达作者奥妙庞杂的情绪语句是:答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宗旨句)15.《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一句,描述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好境界.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6.唐宋八大家指(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指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二.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念无与乐者答案:(斟酌,想到)(和,一路)2.盖竹柏影也答案:(本来)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答案:(于是)(到)4.相与步于中庭答案:(一路)(漫步)(在)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只是)我们(罢了)6.月色入户答案:(门)成语例:足不出户户枢不蠹门当户对7.欣然起行答案:(高兴的样子)“然”作“……的样子”解例:俨然.豁然.木然8.怀平易近亦未寝答案:(睡觉)成语例:废寝忘食寝食难安寿终正寝9.水中藻荇交横答案:(交织纵横)用法雷同例:《桃花源记》中的“老婆.绝境.交通”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天井中的月光好像一泓积水那样清亮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本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乏像我俩如许的闲人罢了.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月光照进窗户(十分幽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4.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答案:张怀平易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路在院子里漫步.四.选择题(1).下面临加点词说明不精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怀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平易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配合,一路)答案:A(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时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绪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干.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练,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僻静高雅的感到.答案:A(3).本文的构想角度是()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答案:B(4).选出句子浏览停留精确的一项()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平易近.B.怀平易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D(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懂得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乏我们两个如许的弄月的“闲人”罢了.B.表示了作者为大天然的美景所沉醉,而产生了平常欣喜的心境.C.表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斥,心境苦闷,只好去大天然中查找快活息争脱.D.表示了作者超然物外.奔放乐不雅的生涯立场.答案:B(6).对文章的剖析,说得不精确的一项()A.应用比方描述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安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_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月色入户 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 (3)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景,给人清新雅致的感觉。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是一个清闲无所事事的人。

C.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乐和解脱,他和写《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志同道合。

D.作者通过赏月色,看积水,与友乐来排解自己被贬谪的悲凉之情。

4.文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简要分析文中“闲人”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户:门 (2)念:想到,考虑 (3)相与:一起,共同2.(1)庭院地面上的月光,宛如一泓水那样清澈透明,(在这)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C4.写出了月色皎洁,清澈透明的特点。

5.一方面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作者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世俗所累,表现了张怀民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情怀。

另一方面也包含作者仕途失意的落寞和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月色美,触景生情。

2.“庭下如积水空明”发挥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

3.月色皎洁。

空灵。

4.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6.叙事描写议论。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答案”。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0—14题。

(11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⑴翳( ) ⑵念( )11.翻译下面语句。

(2分)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和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

(2分)13.【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画线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1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3分)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10.⑴翳:遮盖⑵念:考虑、想到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2.抒情议论1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9~22题。

(13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观月记
张孝祥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怀民亦未寝( ) (2)水中藻、荇交横( )
(3)尽却童隶而登焉( ) (4)临水之观
(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21.两文都写到了月亮,【甲】文写月的句子是“”,【乙】文写月的句子是“”,都突出了月光的特点。

(3分)
22.在写景的同时,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仔细品味。

(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答案:
19.(1)睡觉(2)交错纵横(3)使退下(4)靠近
20.(1)庭院里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2)赏月之至,中秋的月亮,靠近水观看,独自前往,距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

2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白如昼澄澈明净
22.(1)句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受: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

(2)句表达了作者对月下美景的赞叹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