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物质的分类-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属于典型的化学核心观念知识。
第一章已经从化学研究手段学习了化学实验验观和定量分析观,这一章旨在从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离子反应观、氧化还原观)出发,引领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因此,本节内容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在于:1). 将已有较为零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和已有知识上升到较为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2).元素观、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认识纷繁多样的化学物质;3).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4).丰富对物质认识的角度,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视角。
2.课标及学情分析课程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生已有知识:1).对物质的初步分类;2).生活中的分类及其作用(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能力:1).能利用分类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初步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的发展障碍点:1).熟练地根据物质性质及组成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2).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形成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2. 初步认识较为系统的核心分类;3. 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重难点)1. 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2. 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3. 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分类的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关键在于分析组成和性质差别;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三、教学策略问题及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四、教学过程。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别人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自己,而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基于此理论的基础上,本节课试图通过“体验式活动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化学概念,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认识概念建立的必要性,认识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简单分类法”,内容少且简单,可它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前是联系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许多具体物质,还有4个基本反应类型,后是可以发展同类物质性质的预测以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视角的反应类型。
前后内容都是学生重点要掌握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在初中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具体的化学物质并能够根据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目的多少区分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元素种类数目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还知道了氧化物的概念,酸和碱的组成特点以及几种常见的盐。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对于基本的物质树状分类关系也有了一些了解。
虽然如此,可是学生所知的物质数量有限,认识不足,具有局限性;学生只知道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对物质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缺乏深刻的认识,物质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够清晰。
另外,对物质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少感性的认识,对物质分类的意义认识不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2.过程与方法:能从活动中体会找到物质分类的方法;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激发学习的热情;体验分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头脑中,能够应用到后面的学习中,并且培养分类总结的好习惯。
2.4《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第4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4节物质的分类【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寻找物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流程图对各类物质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方法;通过流程图的学习,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对流程图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寻找物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难点:会根据物质的组成流程图对各类物质进行分类;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这些书籍是怎样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你是怎样快速找到你想要的商品的呢?(二)新课教学自然界中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就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物质分类的方法【思考】请根据生活经验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分类时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一】观察图中所示的物质,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按颜色分类、按状态分类请你另外设计两种分类方法,并说明分类依据?【学生活动】按溶解度分类、按气味分类【总结】分类时需要了解这些物质的基本性质。
如:状态、颜色、气味、是否溶于水等【活动二】如图所示,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物质。
能否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设计方案】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可燃性等,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方案一】设计成表格的形式。
【方案二】设计成树状图的形式。
【方案三】运用你自己的经验设计成你觉得美观的形式【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一、二、三进行实验,根据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实验现象不同加以区别。
(完整word版)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单位:XXXXXXXXXX作者:XXXXXX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单位:XXXXXXXXXXXXX作者:XXXXXX一、教材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
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
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
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01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课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分类(复习)一. 教学目标:1、能清晰地认识物质、化学反应以及变化的分类2、熟练掌握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3、清楚地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二. 教学重难点: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四. 教学过程[投影]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分类[回忆] 元素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学生讨论] 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盐以及什么是氧化物。
[提问] (1)NaHSO4是不是酸?_________(2)纯碱是不是碱?_________[提问] 分类法主要有哪两种?[举例][学生填空] 怎样通过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练习] 1、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 一定是一种单质B. 一定是纯净物C. 一定是混合物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盐酸 B.硫酸 C.NaOH溶液 D.天然气3、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mg、镁65mg、铜2mg、锌1.5mg、锰1mg”。
此处所示成分是指 ( )A. 分子B. 原子C. 元素D. 单质4、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臭氧(O3) ④盐酸⑤铁⑥碳酸钠⑦空气⑧氢氧化钠⑨冰、水混合物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
[讲解] 氧化物的分类:[提问] NO、CO、NO2是否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是否属于碱性氧化物?[讲解] 盐的分类:[提问] 在水中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吗?[练习] 教材-高考.1.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食醋、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C.干冰、铁、盐酸D.空气、氮气、胆矾教材-高考.3. 判断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的正误。
(1)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3)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提问] 如何判断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归纳](1)宏观上: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教案)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教师: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2.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3.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师板书:交叉分类法讲述:好,我们对这四类盐进行分类,看看应该怎么分呢?对于Na2SO4,如果对于阳离子来说,她是属于钠盐,而对于阴离子来说,它是属于硫酸盐.Na2CO3也可以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来分,就可以分为钠盐和碳酸盐.同样的道理,K2SO4和K2CO3也可以以阴阳离子为标准进行分类.像这样的分类我们称之为交叉分类法.教师板书:树状分类法教师提问:将Ba(OH)2、NaHCO3、K2O、CuO、NaCl进行分类[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教学推进]好,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各有什么有点呢?我们看看,树状分类法就是对物质进行再分类,分类图看起来像一棵不断开枝的树,不断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再分类.很明显我们的树状分类图很清晰很直观.所以,树状分类法的优点就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教师提问:同学们,化学反应的分类我们只是知道了很少的一部分,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将会遇到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化学反应再分类的,那是以后我们学习的任务.好,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分类.思考交流(请学生回答)2.确定转化关系(请学生回答)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并指明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展示:下列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教师总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活学活用:3.根据酸的通性,写出硫酸分别与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镁的化学方程式.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①C+O===CO22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中根据元素的数量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根据是否含金属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展示图片)教师:根据物质的分类,可以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制备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新物质.教师提问:那么,物质的性质是怎样的,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例如,盐酸和硫酸都是酸,他们都具有酸的性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他们都具有碱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钾都是盐,他们都具有盐的性质.(展示图片)新课讲解: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师:①酸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②酸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③酸可以与碱反应④酸可以与某些盐反应注意:“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思考讨论:根据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可以有哪些反应实例呢?(展示表格)新课讲解:碱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师:①碱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②碱可以与酸反应③碱可以与某些盐反应④碱可以使酚酞试剂变红,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反应注意:“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思考讨论:根据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可以有哪些反应实例呢?(展示表格)新课讲解:盐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师:①盐可以与金属反应②盐可以与酸反应③盐可以与碱反应④盐可以与某些盐反应注意:“盐”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其他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思考讨论:根据盐的主要化学性质,可以有哪些反应实例呢?(展示表格)思考讨论:①为什么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因为它们在组成上具有相似性.酸都含氢离子,碱都含氢氧根粒子,盐都含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思考讨论:②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中,涉及哪些反应类型?答案:从反应类型来看,初中学过的酸与金属、盐与金属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酸与碱、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思考讨论:教师:试着写出下列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体会由金属单质到盐、非金属到盐的转化关系.(展示图片)思考讨论:对于上述转化关系,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金属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碱,碱和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教师:非金属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酸,酸和碱或碱性氧化物生成盐.思维启迪:制取某类物质的方法教师: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制取某类物质的方法.教师:例如,要想制取某种碱,通常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碱性氧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盐与另一种碱发生反应.思考讨论:工业生产中制取NaOH,是怎么做的呢?答案:工业上制取NaOH一般不采用Na2O与H2O反应,而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因为Na2O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因此不适用用批量生产NaOH.新课讲解:物质的转化教师: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在工业生产中要制取某种物质,除了要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原料来源、成本高低和设备要求等因素,以选取最适当的方法.思维启迪:化学科研工作者与化学工程师教师:化学科研工作者研究的是基本原理,例如怎么合成某种物质,某种物质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某种物质具有什么电子、光学、力学、磁学性质.教师:化学工程师研究的是怎么实现这些基本原理,例如怎么设计化工厂的反应器,选择反应的温度、压强、催化剂.教师:从基础知识来看,量子力学对化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化学工程师,流体力学对化学工程师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化学科研工作者.课堂达标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解析:“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其他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指与酸反应而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指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CO3不是碱,NaOH不是盐,SO2不是碱性氧化物,选项A错误;CO 不是酸性氧化物,选项B错误;CO不是碱性氧化物,选项C错误.因此选D.2.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酒、冰水混合物B.乙醇、浓硫酸、胆矾C.金刚石、铁矿石、大理石D.水银、水蒸气、水煤气解析:酒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选项A错误;乙醇是化合物,浓硫酸是混合物,胆矾是纯净物,选项B错误;铁矿石是混合物,选项C错误;水银是单质,水蒸气是化合物,水煤气是混合物,选项D正确.因此选D.3.下列反应方程正确的是()A.BaCl2+H2SO4==BaSO4+2HClB.NaOH+CO2==Na2CO3+H2OC.HCl+AgNO3==AgCl↓+HNO3D.4HCl+Fe2O3==2FeCl2+2H2O。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依据】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实行分类”的要求,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使用分类的方法不但能便相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能够通过度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教科书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
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迸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使用分类法实行学习,虽然教科书列举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但必须给学生强调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单一分类法”为基础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同时也复习了初中学过的知识,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整体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复习初中所学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实行分类。
2.体验实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行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方法与途径: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分类事例入手,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反应实行分类整理归纳,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情感与评价: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第1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第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的方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类法: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对于Na2SO4、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Na2SO4硫酸盐Na2CO3碳酸盐K2SO4钠盐K2CO3 钾盐小结: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练习1: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称为写出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练习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称为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跟踪练习:1.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A.NaOHB.Na2SO4C. Na2CO3D.K 2CO3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3.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二、化学反应分类1、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______________反应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盐——新酸+新盐 ______________反应6、碱+盐——新碱+新盐7、盐+盐——新盐+新盐’8、碱+酸性氧化物——盐+水9、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10、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跟踪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 Cu+H2OB.C+2CuO2Cu+CO2C.Fe2O3+3CO Fe+CO2D.Fe+CuSO4=FeSO4+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2CO2B.CaO+H2O=Ca(OH)2C.C+H2O CO+H2D.CO2+Ca(OH)2=CaCO3↓+H2O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即熔化为液态)状态下能导电(即电离)的化合物。
2020年高中化学 2.1《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教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⑵知道分散系、液体分散系的分类,知道胶体主要性质及其应用;⑶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⑵通过简单的分类法的学习,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法指导】课前实地观察,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实验探究。
师生互动,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类比、自主探究学会分类的科学方法。
§2-1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温故知新】1.(自学、讨论)什么是酸?酸的通性有哪些(能写方程式的,写出相应的方程式)?【课堂生成】2.(自学、讨论)什么是碱?碱的通性有哪些(能写方程式的,写出相应的方程式)?【课堂生成】【课堂研讨】1.(自学、思考)分类对生产生活以及学习有什么意义?你能对你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吗?请举出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分类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分类法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及反应归类到一起。
同种类型事物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不同种类型事物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做到由此及彼。
分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课堂生成】2. (自学、思考)请把常见的物质按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请举例说明为什么要采用交叉分类法?书写钙、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方程式,结合树状分类法,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能用图来表示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吗?【课堂生成】⑵氧化物的分类按照组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照性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复杂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有可能是酸性氧化物(Mn2O7)、两性氧化物(Al2O3)、复杂氧化物(Fe3O4、Na2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有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CO、NO)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Mn2O7)3.(自学、思考)什么是分散系?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什么是胶体?把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与溶液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分类的多样性;(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发现变化规律;(2)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
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2)感受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2.教学难点交叉分类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分类及分类标准。
任务:认识生活中的分类及分类标准。
【情景创设】同学们,假设我们打扫房间时,把所有衣服都堆在床上很乱,同学们说说看,我们是应该直接把它们放进柜子呢,还是整理一下放起来?【提问】有的同学说应该整理一下分类存放,为什么呢?【提问】对,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要好好分类,那该怎么分类呢?【提问】好,同学们很聪明,大家都应该知道怎么处理这堆衣服了吧。
【提问】刚刚同学们除了这么多注意,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你们按自己的方法整理衣服最终结果不同,这是为什么?【总结】是的,分类是要有依据的,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我回答:有回答直接放起来的,有回答整理一下,分类存放的。
回答:将衣服分类方便下次再找时容易找到。
回答:可以根据衣服的材料,衣服与皮肤的贴近程度,衣服的颜色等等对衣服进行整理。
回答:分类的根据不同。
从衣服分类整理开始,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分类实例中,让学生树立分类的意识,确定分类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参与指数高,并且很有成就感,热情高涨。
引导学生构建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任务认识分类的重要性、确定分类的定义们也可以把分类的依据称为分类的标准。
【提问】分类是要有标准的,那这个标准又如何确定呢?【提问】是的,根据这个,大家能不能给分类下一个定义呢/【总结】很好,回答很准确。
1.1.1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高一化学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是肤浅的、模糊的。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同时,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学中一定要与学生的基础相结合,要在学生原有基础上逐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
教材在编排思路上,也注意与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合理衔接,以物质的分类为线索,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在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方面,突出分类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既可以减轻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学习化学,有利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N 2、O 2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胆矾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 项错误;故选C 。
活 动活活动二、认识树状分类法和交【过渡】物质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化学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问题1】阅读教材P7页内容,结合图13思考什么是树状分类法?尝试对HCl 、CO 2、CaO 、NaOH 、Na 2SO 4、CaCO 3、Ca(OH)2、H 2SO 4进行树状分类法分类。
【学生1】①定义:树状分类法是指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学生2】②特点:能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
按照层次一层一层分,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交叉,各物间有子概念和母概念的包含关系,即“并列”和“包含”关系。
(完整word版)新课教学案: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第一课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题: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类法: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1、⎩⎨⎧CuO Mg CO O H ,,,2222、⎩⎨⎧32232,)(,)(,CaCO OH Mg AgCl OH Ba CO Na3、⎩⎨⎧424222,,,,SO K SO H NaOH I H Fe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练习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Si 、 Na 2CO 3 、CO 2 、NaOH 、粗盐、Al (OH )3 、 Al空气、CuO 、HCl 、H 2、H 2SO 4、BaSO 4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混合物纯净物物质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练习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
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 2 Cu H 2SO 4 Ba (OH )2 KNO 3 CO 2 空气 含镁60%的MgO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练习3:对于Na 2SO 4 、Na 2CO 3、K 2SO 4、K 2CO 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练习: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Na 2SO 4 硫酸盐Na 2CO 3 碳酸盐K 2SO 4 钠盐K 2CO 3 钾盐小结: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1《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题: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2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3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能力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道德情感目标】增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三、教学方法与过程:[思考与交流]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思考与交流]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响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归纳与整理]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对于纯洁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 2SO4硫酸盐K 2CO3碳酸盐[归纳与整理]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缺乏。
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表达。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思考与交流]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归纳与整理] (2)树状分类法 [实践与探究]1、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物质的分类-全市获奖
通过第一章刚学习的物质的量相关公式进行总结和分类,结合梯度训练,给学生示范如何运用分类法指导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1.微课小视频导入新课
2.通过实验微课认识不成盐氧化物
3.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新知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超市物品分类
展示学生寝室生活用品的分类摆放
播放微课小视频,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分类,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如何进行分类。
想知:如何进行分类,如何运用分类法解决问题
如何知:通过学案导学、课堂合作探究,逐步学会运用分类法解决问题
解读教材
内容标准
了解分类的方法,掌握物质的分类,学会运用简单分类法指导学习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掌握方法对学习指导意义,认识不成盐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概念,为后面金属的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发展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未知物质的求知合作探究2:请尝试对下列氧化物进行再分类:
CaO、CO2、Mn2O7、CO、Al2O3、P2O5
巡视指导,提出问题,从初中已学习氧化物的性质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的概念,引出交叉分类法。
通过Seewolink软件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班级优化大师软件给优秀小组加分。
播放实验微视频:探究CO与HCl、NaOH溶液的反应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不成盐氧化物的性质,展示合作探究2中的氧化物分类。
观看,思考,学习
理解不成盐氧化物的概念,逐步完善氧化物的分类,为今后两性氧化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理念:在科技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感叹化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余,我们也清晰的认识到对于数以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课标解读: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的一个内容。
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主线,掌握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主重要。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分类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分类标准,其次选择分类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的分类结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并会合理运用。
2、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分类是科学方法,分类使生活便捷,有序。
重点: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难点:盐类与氧化物的分类。
教法:引导、分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学法:自主预习,思考交流,合作等。
教学流程:教师:提前准备了水果(两个红苹果,两个黄苹果,两个黄香蕉),请位同学来对它们进行划分,你可以请一位小帮手,把你的结果让他帮你举起来。
学生:从水果类别分为苹果和香蕉;从全部水果颜色的角度划分,黄色水果(举起黄苹果和黄香蕉)和红色水果(举起红苹果);从苹果颜色分为红苹果和黄苹果(举起展示)。
教师:他分的对吗?学生:对教师:完全正确,划分的非常准确,详尽。
值得表扬,继续努力。
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屏展示超市,图书馆图片),分类是一种科学方法,有了分类,生活更便捷,更有秩序,工作学习效率更高。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分类运用到学习化学知识中来,对研究对象进行划分,可以更系统的研究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化学中常用的分类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结合课本和讲学稿,先来学习交叉分类法。
人教版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3.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2.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使学生了解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胶体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四、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H2O B.C+2CuO△2Cu+CO2C.Fe2O3+3CO2高温Fe+CO2D.Fe+CuSO4=FeSO4+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点燃2CO2B.CaO+H2O=Ca(OH)2C.C+H2O高温CO+H2D.CO2+Ca(OH)2=CaCO3↓+H2O 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A.氧化物B.碱C.酸D.盐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的是()A.NaOH B.Na2SO4C.Na2CO3D.K2CO3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7.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④Ca(OH)2⑤Fe3O4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
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
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
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分类的多样性,掌握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本部分内容虽然简单,但其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据这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如果仅仅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会使学生觉得学习内容乏而无味,因此,本部分内容教学采取“授之以渔”的方法,充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提问—讨论—思考—引导—归纳”的方式,开展师生间的互动合作,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3)利用课堂记录卡片,记录学生在课前、课后对教学内容认识上的改变,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复习本节教学内容,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建立分类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分类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将其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
(2)体验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喜悦,增强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
(3)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的紧密性,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并运用理论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情境探究式教学为指导,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探究、归纳交流等教学方法的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
着重利用课堂卡片记录讲解前后学生对相关问题思维变化的对比,提高学生理解新内容、应用新内容的能力,为学生课下回顾与复习提供助力。
达到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并学习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合作的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六、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多样性并掌握常见的两种分类方法,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难点为帮助学生将常见两种分类法灵活运用到化学学习过程中。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科思想的培养。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新课程在必修1的第二章加了此部分内容,可见其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本节教学重点采用“提问—讨论—思
考—引导—归纳”的方式,整合与落实三维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其发散性思维品质,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提问:两种常见分类法的区别是什么?特点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在课堂卡片上。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板书):交叉分类法特点:分类角度多样,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的部分。
树状分类法特点:分类标准唯一,同层次中各类别间相互独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讨论——思考——引导——归纳”的方式,使学生处于课堂主体的地位,在思考过程中理解并接受本节内容,主动性增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环节五:回顾对比加深印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顾本节主要内容,对比课堂卡片,讨论思考后,将其上不足或错误之处补充改正。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更正卡片并将本节重点(常见分类方法)记录于卡片上。
设计思路:做100道会的题不如看10遍做错的题,这就是更正自我错误所带来的深刻印象学生通过回顾课堂重点内容,学习过程由传统的被动教育到主动认识,使学生针
对自我思维的不足之处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学生课堂接受新知识的效率并为课下
复习提供帮助。
环节六:课堂反馈科学评价
学生活动:思考研究
(1)连线:
Na2SO4含氧酸盐
KHSO4无氧酸盐
NaCl 钠盐
BaSO4硫酸盐
NaHCO3酸式盐
七、教学评价方式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针对本节内容学习,设计从以下方式评价教学:
1、根据课堂讨论,学生、师生互评。
2、通过课堂实践与练习,考察学生对本节重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八、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的定义:
2、分类的标准:多样性
二、常见的分类方法
三、两种分类法区别与特点
1、交叉分类法:分类角度多样,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的部分。
2、树状分类法:分类标准唯一,同层次中各类别间相互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