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富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合集下载

以创新思维实现中药产业新质生产力飞跃

以创新思维实现中药产业新质生产力飞跃

以创新思维实现中药产业新质生产力飞跃春天,汇聚起希望和期许,2024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成为这个春天全社会关注度极高的词汇。

中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关乎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药产业更是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撬动着经济发展。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前景中,中药产业无疑将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一环。

如何让中药产业迸发出新质生产力的活力,汇聚科技创新的力量,代表委员们广泛凝聚共识,表示将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

循着方法论,高质量发展有指引新质生产力是什么?简单来说,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因地制宜的根本目的还是高质量发展,人才、专科专病优势、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科技创新平台……每个地方的优势和特色都各有不同。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深有感触,他表示,要让科技创新赋能生产力三个要素,推动中药产业一二三产增强创新力度。

“中药现代化的经验告诉我们,中药发展必须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在天津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作发言,“中医药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并不落后”的金句令人振奋。

在他看来,传统不代表落后,但传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

张伯礼介绍,他所在的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中药储存库,打造了智能化的中药功效组织制备和评价关键技术平台,致力于研发更好的中国药、明白药。

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建了中药制药工程学院,培养了数千名中药制药工程师,实现了技术升级;和企业携手构建中药国际注册和申报技术路径及研究平台,持续推动一批中药走向世界。

忠实履职,一名老政协委员的十五项提案——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中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忠实履职,一名老政协委员的十五项提案——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中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司富 春教授 认 为 , 在 做 好 上 述
高校 , 社会认可度不高 , 这 些 因素
司富春 委员认 为 , 为更 好地 发
挥 中 医 药 优 势 ,培 养 中 医 药 人 才 ,
必将 影 响 中医药 高等 教育 的发 展 ,
使 我 国中 医事业 , 及 至关 系人 民健 康 的 医疗事 业都 会受 到影 响 。 鉴 于 以上 因素 , 司富 春教 授建
比。 比如在科 研 经费 的争 取 、 国 际
想 。据教 育 部 统计 数 据显 示 , 近 8 年来 . 全 国共 有 3 2 0多所 高等 院校 获 得 教 育 部 批 准 而更 名 ,其 中从 ‘ 学院 ’ 改为 ‘ 大学 ’ 的有 1 0 0多 所 。 目前 . 全 国中 医院校 已经更 名 为 中 医 药大 学 的有 1 7所 ,还有 河南 中
中国医药导报 2 0 1 4年 4月第 l 1 卷第 1 0 期

为中医院校“ 正名” , 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在 中 医药 教 育 领域 工 作 多 年 的司富 春委 员 , 自然对 这 一领域 的
问题更 为关 注 。 在 采 访 中 他 事业 。
重 。将具 有 5 0余 年 本 科 教 育 、 3 0 余 年 硕 士 研究 生教 育 历 史 的河 南 等 中医学 院更名 为 中医药 大学 , 是 全 面贯 彻落 实 国务 院出 台的《 若 干 意见》 精神 , 促 进 中 医 药 高等 教 育
发展 , 吸纳 优 秀 学 生 。 培 养 高 水 平 中医药 人才 . 推 动 我 国 医 药 卫 生 事
工 作 的 同时 , 我们 还要 进一 步加 强 中 医药人 才 队伍建 设 . 提高 中医药

政协委员建议培养农村中医全科医生

政协委员建议培养农村中医全科医生
2 — 6 61 2 4
良好。成肌细胞在体外能融合成含多个细胞核 的肌 小管 ,培 养条 件 良好时 可形 成有 收缩 能力 的幼 嫩 肌 纤维 , 进行磷钨酸苏木素(T H) P A 染色可见肌横纹 。
本实验 V'H 色不成 功 , I 染 A 倒置 显微 镜下 未 见上 述特
征 。 H 染 色 可 见多 核 的肌 小 管 , 明 本 试 验培 养 但 E 证
“前 医 校 专 设 越 越 ,于 镇 生 等 疗 构 不 合解 中 部 区 村 医 乏 问 , 目 中 院 的 业 置 来 细对 乡 卫 院 医 机 并 适 。决 西 地 农 中 缺 的 题 !
既 以 过 向 生 式让 生 行 统 学 和 修也 以 现 乡 医 进 转 培 , 们 为 医 科 可 通 定 招 方 , 进 系 的 习 进 ; 对 有 村 生 行 型 训让 成 中 全 医! 学 可 他
胞核 。 明培养 的 细胞是 成肌 细胞 。 证
4 讨 论
物可改善伤 口的血循环, 诱导多种细胞进入伤 口, 释
放细 胞 因子 , 进 毛细 血管 的生 成及 胶原 的沉 积 , 促 从 而提 高愈 合组 织 的抗 断裂 强度 ,起 到生肌 固皮 的作
41 成肌 细胞 的分 离 、纯化 与 鉴 定 肌组 织 内含有 . 血细胞 、内皮细 胞 以及成 纤维 细胞 等 。血细 胞不 贴
[】廖华, 1 余磊, 虎, 与雪旺细胞联合培养的成肌细胞生 熊绍 等.
物学 特性 研究【 . J 中华骨科杂志 ,0 32 ( 1 :8 — 8 】 2 0 ,3 i )6 2 6 6 [】杨志 明 , 石强 , 慧强 , 原代 人胚成肌细胞体外培 养 2 岑 解 等. 增殖及分化特性『 _ J中国修 复重建外科杂志 ,0 1 1( ) 】 20 ,5 5 :

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

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
中医学理论是数千年中医实践经验的智慧结 晶,《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等医籍中的经典理论 一直延续至今,经久不衰,无论是其中的理法方药还 是总结的生命规律都在临床实践中起着养生防病治 病的指导作用。 要加强中医药宣传,用现代化的语 言体系、思维方式阐释中医学理论,通过多种方式使 中医学理论通俗化,让更多的国外人学习中医药理 论、理解中医药理论。 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力,通过 疗效宣传中医药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要加 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疗卫生合作,将更多 简便高效的中医药技术展示出来,积极主动地向当 地人民介绍中医疗效。 在介绍疗效时,用当地人民 听得懂的方式传播中医药理论、理念和文化知识。 2. 2 积极鼓励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加强中医药传承 创新发展
使中医药如何因地制宜融入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仍 然面临很大挑战,而在未承认中医药合法地位国家 的发展和传播更为困难;传统医药在大多数国家处 于补充和替代地位,中医药理论体系尚未被世界广 泛理解和接受,进入主流医学地位仍面临多重考验; 中药产品贸易面临诸多政策法规、技术壁垒;中医药 国际教育模式有待创新发展;国际化中医药科技创 新和产业平台的建设发展不足等。 2 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2. 1 加强中医药宣传,推动中医学理论“走出去”
中医药的形成发展基于不断汲取当时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最先进的成果,不断创立新的理论学说。 当今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只有 站在当代科技的前沿制高点,才能传承精华、守正创 新,加快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第一,积极鼓励国际 学术交流合作,加强传承创新驱动力。 要拓宽中医 药国际学术交流途径,鼓励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 等走出去,多参加 高 层 次 高 水 平 的 国 际 学 术 交 流 会 议,学习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与国 外知名实验室、高 校 开 展 深 入 的 中 医 药 国 际 科 技 合 作,加快推进在中 医 药、 针 灸 防 治 重 大 疾 病、 中 药 新 药研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 第二,加强中医药 国际化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使 中医药与大数据进行更深层次地融合发展。 目前, 中医药大数据发展主要在健康管理、线上医疗、产品 服务这些方面。 西医大数据建立标本库,进行大样 本临床检测,以发现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 而中医 药在这一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中医药古代、现代医 籍中均有着大量的临床宝贵经验,需要大数据技术 挖掘其中的精华,整合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确切证据,

中老年常见疾病中医辨证治疗与养生

中老年常见疾病中医辨证治疗与养生

中老年常见疾病中医辨证治疗与养生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感冒西医病因1.病毒:流感、副流感、腺、鼻病毒等。

2.细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诊断1.临床表现普通感冒:初起多见鼻塞、流涕、喷嚏、恶风、头痛,继之出现发热、咳嗽、咽痒或咽痛。

时行感冒:突然恶寒、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全身症状明显,可化热入里,变生它证。

具传染性,可引起广泛的流行。

2.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日可传变入里,变生他病。

辨证治疗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麻黄汤风热证: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银翘散暑湿证:流浊涕,发热,汗出热不解,头身困重,小便短赤------藿香正气水虚体感冒:经常感冒反复不愈--------玉屏风散时行感冒: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症状较重-------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葛根、黄芩、石膏、贯众、羌活、大青叶、银花、连翘、板兰根)预防调护避风寒清淡饮食多饮水(饮白开水1500—3000ml/d)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5~10ml加水1~2倍稀释,熏2小时)淡竹叶、野菊花、金银花煎服美国的Cohen等研究人员在394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感冒病毒,另在26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对他们的心理压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心理压力程度越高,则病毒感染率和感冒发病率越高。

上班族如何预防感冒,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和营养均衡都必须注意,同时喝点红葡萄酒也有一定的益处。

适量红葡萄酒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

1.春季多喝些红薯粥,有利于正气、养胃、化食、去积,清热,尤其是有胃肠病或在春季容易患感冒的人,多喝红薯粥可以调理身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早春时节最易感冒,这与缺少维生素A有关。

吃一些红黄色果蔬,再加上早晚一杯牛奶,偶尔喝上一碗暖暖的鸡汤和鱼汤。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籍委员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籍委员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籍委员简介1、白虹光:籍贯河南,女,1949年9月出生,现任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蔡庆华:籍贯河南,1942年1月出生,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

3、曹克明:籍贯河南南阳,1934年11月出生,原江苏省政协主席。

4、陈宗兴:籍贯河南正阳,1943年3月出生,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

5、丁广治:籍贯河南民权,1939年8月出生,回族,现为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宗教人士。

6、董文标:籍贯河南,1957年6月出生,现为中国民生银行行长。

7、范钦臣:籍贯河南巩义,1941年6月出生,现为河南省政协主席。

8、高春芳:籍贯河南,1952年3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院长。

9、郭东亚:籍贯河南,1937年11月出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政委。

10、郭占春:籍贯河南,1954年4月出生,现任内蒙古奈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1、郝保庆:籍贯河南,1937年10月出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12、贺大经:籍贯河南,1942年9月出生,现任四川省成都市政协副主席。

13、侯伯文:籍贯河南永城,1944年4月出生,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之子,现任香港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14、胡葆森:籍贯河南濮阳,1950年6月出生,现任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15、贾庆国:籍贯河南,1956年9月出生,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16、金正新:籍贯河南,1950年12月出生,现任民建河南省洛阳市委主委、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长、河南省洛阳市明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7、靳尚谊:籍贯河南焦作,1934年12月出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8、李宝芳:籍贯河南沈丘,1934年2月出生,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李炳华:籍贯河南,1944年12月出生,现任北京奥组委副主席。

司富春:关注亚健康的中医博士后

司富春:关注亚健康的中医博士后

司富春:关注亚健康的中医博士后作者:詹洪春刘林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08期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司富春是河南31名全国政协委员中的一员,也是河南省中医药界唯一的一位回国博士后。

从中原大地来到首都北京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他感觉到了肩头责任的重大。

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司富春结合所从事的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很好地履行了政协委员的职责,作为第一提案人提交了18项提案,书面发言2次,其中7项被作为A级提案、11项被作为B级提案,所提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和采用。

如提案“加强中医药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和采用,作为优秀提案被选录到《把握人民的意愿》一书中,被评选为十届政协优秀提案。

今年,他带来的是关于关注亚健康及治未病方面的提案。

多年进行中医防病研究的司富春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了关注亚健康和治未病的重要性。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司富春委员说,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诸多疾病发生前期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亚健康的产生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改变有关。

紧张的精神心理压力、过度的体力脑力劳动、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亚健康产生的三大原因,干预亚健康可以扭转机体健康状态的恶化,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加强防病保健体系建设无疑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有效抓手!司富春委员介绍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诸多变化影响了医学疾病谱的改变。

目前我国疾病谱已经从感染性疾病为主转变到代谢性疾病为主。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经占据疾病发生率首位。

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疾病谱正从感染性疾病为主转变到代谢性疾病为主,这个改变是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等诸多变化密不可分的。

也正是由于这诸多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

守正创新 让中医药焕发新光彩——记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副研究员欧阳竞锋

守正创新 让中医药焕发新光彩——记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副研究员欧阳竞锋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欧阳竞锋“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如今,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刻: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首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了中医药文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这昭示54 科学中国人 2020年4月2020年4月 科学中国人 55实的功底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通知书。

“硕士导师司富春教授是做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把中医药与分子生物学结合起来研究。

”期间,为了学习前沿科技如何应用到传统中医学,欧阳竞锋一直废寝忘食地学习,并自学了生物化学等十几门课程,用他的话说就是:“从辰至昏,三历寒暑,完成了文科生到理科生的转变”。

硕士毕业时,碰巧云南中医学院在招聘老师,一向对云南有着莫名喜爱的欧阳竞锋就这样来到了西南边陲。

“当地卫生厅和教育厅号召大学教师去支教,因为这里太偏僻了,当地的学生和老师都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

” 于是,一腔热情的欧阳竞锋便在工作一年后主动请缨前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中学(即贡山县第二中学)下乡支教。

“那边地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的怒江大峡谷,冬季大雪封山,夏季塌方断路,过江需借溜索,手机都没信号,上网查询资料还得去县城里找网吧。

”以饱满热情投入支教工作的欧阳竞锋为师生们打开一扇与外界沟通的窗,他不仅翻山越岭家访每一个学生,也把健康理念带到每一个缺医少药的家庭,因此被该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据悉,这段经历已改编为电影《志愿者》,由佟大为出演男一号,男二号的原型正是欧阳竞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求知若渴的欧阳竞锋为了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决定继续深造。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作者:司富春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6年第07期[摘要]文章根据目前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类研究生培养情况,针对生源、培养模式、就业、教育、研究经费等问题,提出应加强中医基础研究生招生宣传,拓宽生源渠道;创新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中医基础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大力加强中医基础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中医基础学术交流;拓宽就业渠道,以培养优秀的中医药基础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基础研究生教育[作者简介]司富春(1963- ),男,河南新郑人,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学。

(河南郑州 450046)[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4-0030-02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医基础类学科建设和中医发展的未来。

加强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对于培养高水平中医药基础教学科研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中医药临床、产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当前由于政策规定、市场导向和考生观念的影响,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报考生源不足、优秀考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加强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有助于培养优秀的中医药基础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1.生源不足,尤其是优质生源严重短缺。

一方面,受就业压力、“5+3”临床医学生培养模式转变的影响,近年来优秀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在考研时更多选择了临床学科,普遍存在着“轻基础、重临床”的观念,录取的考生中有40%左右都是从临床方向调剂而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医基础学科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规定,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这使得多数想要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学生选择报考临床专业学位而非科学学位,加大了中医基础医学专业招生的难度。

虚人外感发热病理机制与治疗的名家医案研究

虚人外感发热病理机制与治疗的名家医案研究

析,发现均符合血虚生风㊁阴虚动风的临床表现㊂根据中医学对风瘙痒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证候要素频数分析,风淫与本病关系十分密切㊂‘灵枢㊃经脉“载: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 虚则暴痒㊂任脉之别,名曰尾翳 虚则痒瘙㊂ 关于皮肤瘙痒症的证候要素多认为是虚证,但在证候要素分析时以实证居多㊂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在分析时将六淫邪气统归于实证,然而风淫所致瘙痒实为虚证,这一点应进行辨析㊂在临床遣药组方时,要将此考虑在内,既要疏散风邪㊁祛除表证,又要注意祛除内风㊁补益阴血㊂对高频药物进行R型聚类分析得出的6个聚类方分别对应瘀热互结㊁血虚生风㊁阴虚风动㊁风邪外袭㊁脾虚湿困,以及肝胆湿热证,也体现出了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相应性㊂皮肤瘙痒在临床上是一类较为顽固的症状,长期运用西药会使患者产生耐药性,相对而言中医在该症状的治疗上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都比较明显㊂但由于本病是多种疾病的伴发症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在个体差异和地域区别的基础上联系其他疾病进行综合治疗㊂参考文献:[1]陈可儿.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9):592-594.[2]李灿东,吴承玉.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1-212.[3]李冀.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0-336.[4]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9-454.[5]赵国平.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通信作者:司富春,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重点实验室㊁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国际联合实验室,450046,sifc2000@∗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29);河南省中医学博士后科技创新团队(2012);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证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院政字﹝2014﹞150号)收稿日期:2019-10-29;修回日期:2020-08-17(编辑㊀田晨辉)文章编号:1001-6910(2021)01-0042-04㊃文献研究㊃虚人外感发热病理机制与治疗的名家医案研究∗白慧颖1,戴跃龙2,黄自冲2(1.廊坊市中医医院,河北廊坊065000;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廊坊065000)摘要㊀虚人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疾病,与一般外感发热以实证为主不同,患者多虚实夹杂,无法通过单一解表发散治疗康复㊂若救治失误,极易出现病势缠绵或导致原有疾病加重而变生诸证㊂古籍医案是了解名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多为医家多年临证新得与灵感顿悟㊂系统挖掘古籍医案中蕴含的医理,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㊂通过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医案类聚“‘明清十八家医案“等大型医案著作的文本阅读,从虚人外感发热的典型病案入手,收集整理历代医家的典型治验㊂此外,阅读医案涉及的名医著作,全面把握医家学术思想,梳理其对于虚人外感发热的治疗经验㊂从医案记载来看,虚人外感发热者多见于高年老人或禀赋不足㊁肾气虚弱患者,而阳虚气弱㊁阴血不足㊁中气不足是虚人外感发热的常见证候㊂从虚人外感发热的临床表现来看, 交节病变 是其典型特点,即一些患者不能适应天气的剧烈变化,每逢季节交替或节气变化时,易发生外感发热㊂从虚人外感发热的治疗来看,古籍医案多认为患者多虚实夹杂,无法通过单一解表发散治疗康复,辨治时需兼顾正气亏虚情况;以补祛邪是虚人外感发热的主要治法;补虚药物与解表药物配合使用,是虚人外感发热的方药特点㊂关键词:感冒;外感发热;虚证;病机;医案中图分类号:R254.9㊀㊀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1-6910.2021.01.15㊀㊀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虽多为轻症,但轻者若不及时治疗,逐渐加重很容易发展为重病㊂体质虚弱或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尤其如此,如:部分老年患者,肾元亏虚,脾胃虚弱,或素有痰瘀,即使是外感轻症,若调治失宜,也极易发展恶化,生风动痰,甚至有痉厥之变;部分癌症患者,因癌瘤消耗气血,放化疗药物克伐正气,若饮食起居不慎,发为外感热病,常正虚无力御邪,导致病势缠绵,旬日不愈㊂从中医辨证来看,上述患者多存在正气亏虚情况,可称之为虚人外感发热㊂目前,针对虚人外感发热的研究尚少㊂市面上治疗外感发热的药物主要针对外感发热实证而设,不外乎羌活㊁防风㊁升麻㊁葛根等发散药物,但其不适合虚人外感的治疗㊂几千年来,中医学对外感发热的治疗形成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正气亏虚是发生外感疾病的主要原因,曰: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㊂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㊂ 医案是了解名家学术思想㊁临床思路的最好资料,是诸多经验探索的直观展现㊂古代医家对虚人外感发热患者的记载细致入微,至精至密,是现代医者学习的楷模㊂基于此,笔者采用医案回顾研究,整理历代名家医案中的虚人外感典型案例,分析体会名家的辨证用药特点,以期为当前该病的中医㊁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㊂1㊀研究方法参照‘普通感冒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1]中体虚感冒气虚证㊁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标准,按照‘普通感冒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制定“[2]相关方法,对外感发热症状记载明确㊁采用补益疗法为主治疗的医案,经专业筛选㊁研判后纳入研究㊂具体方法:首先,通过检索㊁阅读‘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医案类聚“‘明清十八家医案“等医案著作,收集整理历代医家对于虚人外感发热的医案记载;其次,阅读医案涉及的名医著作,全面把握医家学术思想,梳理其对于虚人外感发热的治疗经验㊂2㊀诊断标准体虚感冒气虚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发热,恶风寒,气短,乏力,神疲,自汗,动则加重,平素畏风寒㊁易感冒,舌质淡,脉缓[1]㊂体虚感冒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发热,恶风寒,气短,乏力,神疲,自汗,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口渴,平素畏风寒㊁易感冒,脉沉细或细数[1]㊂3㊀研究结果3.1㊀虚人外感发热的病名、病因病机认识病名方面,有医家将虚人外感视作 伤寒 而采用‘伤寒论“六经辨证治疗㊂清代名医叶天士称之为 虚人得感 气弱加外感 ㊂清代许恩普的‘许氏医案“首载 虚人外感 病名,原案记载曰: 庚寅张季端殿撰夫人体虚难眠,延余诊视,脉沉细,用温补药数服而愈,嗣后感冒风寒,渠以为旧证,用参芪等药服之,以致沉重,复延诊视,脉紧无力,知为虚人外感,治以再造散治之愈㊂ 以药测证来看当为阳虚外感[3]527㊂病因病机方面,‘黄帝内经“提出了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如‘灵枢㊃百病始生“指出正气亏虚是发生外感疾病的主要原因,曰: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㊂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㊂ ‘素问㊃调经论篇“指出阴阳失调是发热的重要病机,曰: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㊂ ‘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提出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的治疗原则㊂‘伤寒论“总结了外感疾病的阶段性变化,并提出了治疗原则和方法㊂在此基础上,历代医家知时立证,辨体立法,选方用药,进一步充实了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虚人外感发热的治疗㊂从医案来看,明清众多医家普遍注意到虚人外感发热患者以阳虚气弱㊁中气不足㊁阴血亏虚为多见,虽外感轻症,亦须固护正气,扶助脾胃,防止出现亡阴㊁亡阳等㊂3.2㊀虚人外感发热的治疗3.2.1㊀阳虚气弱案方南薰的‘尚友堂医案“曰: 黄某,病伤寒,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用解表药三剂,竟不发汗,寒热分毫不减,但头虽发热,而两手指尖俱冷,此阳虚气弱,不能助汗,于原方内加生芪,附子,一服汗出,二服而愈㊂ [3]523对于外感发热实证而言,外感风寒的治疗应解表散寒,但案中患者给予温散解表药后不发汗,寒热分毫不减,医家注意到该患者虽恶寒发热但四末厥冷,考虑其为阳虚气弱㊁不能助汗,于是在原方中加入黄芪㊁附片等药物治疗,果然奏效㊂近年来,有学者指出:平素体质虚弱患者营卫不和,稍有外感六淫即可能发病,治疗须在疏散表邪的同时调和营卫,适用于‘伤寒论“中的桂枝汤[4]㊂桂枝汤的煎服法须 温覆 及 热粥 以助药力,系针对病情较轻而言㊂‘章次公医案“曰: 男㊂阳虚之人,重受风寒而咳,身半以下,其痛如刺;热虽不高,而合目有迷蒙之状㊂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而脉沉细,虚象也㊂柯氏有 太阳虚便是少阴 之说,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3]521㊂麻黄细辛附子汤见于‘伤寒论“第301条,原书曰: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㊂ [5]原方主治太少两感,素体肾阳亏虚,复感风寒者㊂章先生明辨患者病机,因证施方,自然效如桴鼓㊂现代研究[6]发现:麻黄细辛附子汤对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缓解阳虚外感证流感样症状㊂3.2.2㊀老年外感案‘寓意草“曰: 伤风亦有戴阳证㊂ 沈祖复在‘医验随笔“中言: 某妪年九十六,壮热神糊㊂延先生诊视,脉细弱苔光㊂先生曰: 大年精血枯槁,虽有外感,未便过于疏散,非扶正达邪不可㊂ 用人参须一钱㊁苏叶㊁川贝母㊁菖蒲㊁郁金等,一剂而神识清,再剂热退㊂ [3]527老年患者脏腑功能衰退,先天肾元亏耗,后天脾胃衰弱,即使是伤风外感,亦难痊愈㊂治疗尤要重视正气,解表亦须轻柔,方保无虞㊂方中以人参须扶正,苏叶轻疏卫表,郁金㊁石菖蒲醒神,川贝母清热润肺㊁化痰止咳,用药轻灵周密㊂再如‘王氏医案“记载: 何叟,年近八旬,冬月伤风,有面赤气逆㊁烦躁不安之象㊂ 后以真武㊁四逆回阳,安内攘外而愈[3]520㊂覃绿星等[7]对阳虚感冒的治法方药进行了总结,提出标本兼治㊁分期论治的观点,强调治疗应注意固护人体阳气,借阴阳自和之势使感冒康复,其基本思想与古籍医案一致㊂3.2.3㊀中气不足案中气不足是虚人外感发热的重要原因[8-10]㊂如‘医案偶存“曰: 郑某,年逾四十,体丰面白,患伤风咳嗽,鼻流清涕,服表散药一剂,反加头痛身热,诊脉虚缓,此肺脾气虚而兼感外邪,用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杏仁治之而愈㊂ [3]524又如‘尚友堂医案“载: 丁申之室人,病恶寒发热,头痛呕吐㊂前医屡用清热解表不效㊂诊左手脉浮无力,右关脉弱㊂此脾虚感寒,中气不足,不能送邪外出故也㊂方用六君子汤加桂枝,一服汗出热退㊂ [3]522再如‘秦景明先生医案“载: 一人因过劳,患头痛身热,满身疼痛,恶食,状似伤寒,至十二日后诊,右手寸关浮大,重按无力,左脉微弱 以六君子汤加白芍㊁藿香㊁煨姜㊂ [3]516‘名医类案“记载朱丹溪医案1则,曰: 一丈夫因入水发热倦怠,以白术㊁陈皮㊁干葛㊁苍术各二钱,人参㊁川芎各一钱五分,生芪一钱,甘草些少,分作三贴服,愈㊂ [11]20‘伤寒论“196条曰: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㊂ [5]汗出不彻,源于中气不足㊂中气者,脾气也,五味入胃,俱赖脾气为之运化,寒㊁热㊁温㊁凉各训其性,酸㊁苦㊁辛㊁咸各得其归㊂中气不足,则营卫不充,药食难化,汗少不彻,既病难愈㊂‘王旭高临证医案“指出汗出不彻有时会伴有 药烦 (发根燥痒,心烦如灼,名曰 药烦 ,中气虚也),有一定借鉴意义[12]㊂‘名医类案“载: 薛立斋治鸿胪苏龙溪,患伤风㊁咳嗽气喘,鼻塞流涕,用参苏饮一剂,以散寒邪,更用补中益气汤以实腠理而愈㊂ [11]14‘医学衷中参西录“载: 凡在汗下之后当加人参㊂ [13]316张锡纯认为人参之用有三:发汗后扶助正气,助津液;为凉药之引;避免格拒㊂现代药理学研究[14]亦发现:补气药物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治疗气虚感冒㊂3.2.4㊀阴虚外感案除阳虚㊁气虚外感外,阴虚外感亦见于诸古籍中㊂‘临证医案笔记“载: 保定府宗明府述小女年已十八,体素虚羸,前因食后烦热脱衣,即憎寒发热,诸医皆以伤寒治之,兼旬无效,且病势日沉,似为所误 予视其形瘦气怯,呼吸促急,懒言手冷,脉息微细,乃阴虚感冒,误用表散克伐,以致营卫亏损,真元耗散,急投贞元饮(熟地黄㊁炙甘草㊁当归)加人参㊁肉桂速济本元,连进数服甚效,唯中气不足,脾胃虚寒,易以交味回阳饮,间用附子理中汤,病日减,饮食进,脉亦旺㊂ [3]519又如‘续名医类案“记载: 吴孚先治魏司马夫人,感冒发热,头痛项强,遍身拘急,脉浮紧,医用羌㊁防㊁芎㊁苏等发散,毫无汗意㊂曰:浮则紧矣,独不按其沉则涩乎,且左部尤甚,灼见阴虚血不足,不能作汗也㊂即以前方加当归㊁熟地血药,使云蒸而雨自降㊂一剂汗如雨,表症悉除㊂ [15]7 3.2.5㊀交节病变案叶天士言: 交节病变,总是虚证㊂ [16]8季节更替,天气变化常是外感发热的重要原因㊂一些人不能适应天气的剧烈变化,每逢季节交替或节气变化时,易发生外感或原有疾病加重㊂这些人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存在正气亏虚情况,治疗应适当采用补益药物㊂如‘临证指南医案“载: 虚人得感,微寒热 参归桂枝汤加广皮㊂ [16]又曰: 劳倦过月,气弱加外感,头痛恶风,营卫二气皆怯,嗽则闪烁筋掣而痛 当归建中汤㊂ [15]7临床中,素体虚弱㊁禀赋不足㊁久病大病者常反复感冒,并呈现一定规律性㊂有学者将虚人外感发热易感人群定义为每年感冒4次以上人群,即是受到了叶氏的启发[17-18]㊂3.2.6㊀房劳外感案‘续名医类案“曰: 肺病极宜断色欲㊂ [15]9因房劳而致外感寒热迁延难愈者,屡屡见于古籍医案的记载中㊂如‘医验随笔“载: 失偶续弦,时当客冬,房事过劳,真阴亏损,又兼冬令严寒㊂经云: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㊂ 其斯之谓欤㊂ [3]179治当予补益气血,兼以散表,则病愈㊂盖房劳过度,损伤精血,正气不足,外邪易乘虚而入,发为寒热㊂对于治疗的药物,‘本经疏证“言: 遗后房后非黄芪不为功,盖解表兼以固气也㊂ [19]77书中曰: 凡药所以致生气于病中 凡用药取其禀赋之偏,以救人阴阳之偏胜也㊂ [19]1黄芪味甘,微温,无毒,益气固表,敛汗固脱,用于治疗虚人外感尤为适宜㊂3.2.7㊀饮酒、食复案‘名医类案“记载: 江少微治黄三辅,年逾四旬,醉饮青楼,夜卧当风,患头痛发热㊁自汗盗汗,饮食不进,医治十余月,罔效㊂诊得六脉浮洪,重按豁然,饮酒当风,名曰漏风 与归脾汤加麻黄根㊁桂枝,十数服而愈㊂ [11]16‘孔氏医案“曰: 素孱弱,外感发热后,狂啖肉食而食复,用栀子豉汤而愈㊂ [13]106‘临证指南医案“曰: 从来三时热病,怕反覆于病后之复㊂ [16]137外感热病初愈,尤要注意不可过食厚味,以免损伤脾胃㊂盖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本,脾胃既病,水谷精微无以化源,营卫虚弱,不能御邪于外,则容易复感㊂4㊀小㊀结医案是了解名家学术思想㊁临床思路的最好资料㊂伤寒名家刘渡舟先生言: 医案有立体直观的效果,能反映医家当时的辨证思维㊁选方用药之特长㊁治疗得失成败之所由,包罗万象,引人入胜㊂ [13]2古代医家对虚人外感发热患者的记载细致入微,至精至密,是现代医者学习的楷模㊂从医案中,除了可以见到阳虚气弱㊁中气不足㊁阴虚外感等常见医案外,也要注意老年患者阴阳两虚㊁房劳㊁酒后感邪后需细心调摄的重要性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诸如 交节病变总属虚证 等理论,其对于当前中医学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㊂虚人外感与一般外感发热以实证为主不同,患者多虚实夹杂,无法通过单一解表发散治疗而康复,辨治时需兼顾正气亏虚情况㊂用药如用兵,所谓 无粮之师,利在速战 ㊂虚人外感难耐邪气消耗克伐,更需要及时㊁准确㊁有效地辨证治疗,避免因失治误治而出现变证㊁坏证㊂如‘王孟英医案“载: 翁嘉顺母染温病㊂孟英诊曰: 高年阴气太亏,邪气偏盛㊂ 真阴甚虚,曷足以御邪热而息燎原㊂可虞在两候之期,至十四日果陨㊂ [13]223反映出老年外感发热㊁阴液枯涸,医者束手的情况㊂虚人外感的治疗尤其不能见表解表,应重视正气的培养,才能使正胜邪退㊂若邪少虚多㊁正气失补者,应放胆补之,所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㊂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提振气血㊁充实营卫㊁开泄腠理,借阴阳自和之势最终实现以补达邪㊁疾病痊愈的目的㊂参考文献:[1]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普通感冒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J].中医杂志,2016,57(8):716-720. [2]李建生,王至婉,李素云,等.普通感冒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制定[J].中医学报,2013,28(9):1356-1358. [3]鲁兆麟.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耿良,吕静,冯培勋,等.试论麻黄汤和桂枝汤乃为壮人和虚人外感而设[J].中医学报,2012,27(2):156-157.[5]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0-88.[6]阚诗云,邓兆岿,仲梅,等.流感样疾病阳虚外感证的论治[J].四川中医,2018,36(10):9-12.[7]覃绿星,李伟茜,唐农,等.运用扶阳理论治疗阳虚感冒[J].中医杂志,2018,59(17):1511-1513. [8]王芸生,张保伟.桂枝汤合玉屏风散防治气虚感冒[J].中医学报,2019,34(6):1300-1303.[9]王融冰,李兴旺,陈晓蓉,等.2975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医病证特征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7):579-582.[10]李晓波.中西医对气虚感冒的研究进展述评[J].中医临床杂志,2016,8(28):139-142.[11]江瓘.名医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2]王旭高.王旭高临证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13]伊广谦,李占永.明清十八家名医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4]沈利娟.穴位贴敷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虚人感冒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4):333-334. [15]盛增秀,陈勇毅,竹建平,等.医案类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6]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7]史翱宇,董斐斐,郑瑾,等.柴胡桂枝汤治疗虚人外感癌性发热的临证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8,24(12):579-582. [18]陈欣燕,林嬿钊,杨志敏.易感冒人群中医药干预的文献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1-6. [19]邹澍.本经疏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通信作者:戴跃龙,主治医师,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西昌路220号,065000,wjxy0316@∗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ZD2018313);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计划课题(ZQN2020035)收稿日期:2020-05-21;修回日期:2020-07-24(编辑㊀颜㊀冬)。

基于联合案例式和问题式教学法的pcbl教学法在高等中医院校内科学

基于联合案例式和问题式教学法的pcbl教学法在高等中医院校内科学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6No.34December 2019[基金项目]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XKT201809、JXKT201905)。

[作者简介]司春婴(1987.4-),男,硕士,主要从事内科学教学及心血管病学科研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解金红(1969.12-),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病区主任、心导管室主任,河南省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医学知识的更新更是飞速发展。

中医药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和发展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更是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医药高等人才,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的相继出台[1-2],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也成为了我们的长期基于联合案例式和问题式教学法的PCBL 教学法在高等中医院校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司春婴1,2关怀敏2王贺2王莉2陈玉善2解金红2麻京豫1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科,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河南郑州450000[摘要]内科学对于医学本科生来说内容繁杂,理解难度大,是重点、难点课程。

中医院校学生西医基础知识薄弱,对内科学知识掌握较为困难。

依靠传统教学手段-以单纯教师理论授课为基础的教学不能满足当今教学发展需要,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为此我们探索性采用案例式和问题式相结合的PCBL 教学法,对中医类专业学生进行内科学循环系统理论教学,并探讨其教学特点及教学效果,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启发学生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走向临床岗位后能更好适应当今医学领域的发展需要。

让高校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更“高效”

让高校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更“高效”

作者: 司富春[1,2]
作者机构: [1]全国政协;[2]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出版物刊名: 教育与职业
页码: 16-1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6期
主题词: 科技成果应用;高校科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创新服务;知识产权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动力;科技含量
摘要: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还较低,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其中高校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方面发展较为薄弱。

比如,许多高校特别是
非“211”或“985”工程的高校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研究缺乏特色,科研成果科技含量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未理顺,高校科技工作中知识产权管理较为薄弱,大多高校教师对知识产权和专利法认识不足,而使具备条件的技术成果不能申请专利。

优先考虑中医院校更名,促进中医药高教发展

优先考虑中医院校更名,促进中医药高教发展

作者: 司富春[1,2]
作者机构: [1]全国政协;[2]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出版物刊名: 教育与职业
页码: 6-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9期
主题词: 中医药事业;中医院校;高教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建设;扶持政策;人才培养;
中医药人才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的具体措施,加快了中医药高等院校建设和中医药人才培养。

为更好发挥中医药优势,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院校更名大学成为必要。

更名大学对于提升中医院校办学水平和中医药科技创新水平,完善中医药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司富春:关注亚健康的中医博士后

司富春:关注亚健康的中医博士后

司富春:关注亚健康的中医博士后
詹洪春;刘林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8(5)8
【摘要】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司富春是河南31名全国政协委员中的一员,也是河南省中医药界唯一的一位回国博士后。

从中原大地来到首都北京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他感觉到了肩头责任的重大。

【总页数】1页(P17)
【作者】詹洪春;刘林
【作者单位】《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2.3
【相关文献】
1.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J], 刘志学
2.忠实履职,一名老政协委员的十五项提案——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中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J], 刘志学
3.纳入国家规划,让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教授 [J], 刘志学
4.优秀归国留学博士后:司富春 [J], 周俊
5.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和人员确定司富春博士被聘为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特聘聘教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秀归国留学博士后:司富春

优秀归国留学博士后:司富春

优秀归国留学博士后:司富春
周俊
【期刊名称】《人才瞭望》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司富春博士是河南省中医药界惟一的一位博士后,他于1999年初放弃国外优厚待遇,购置许多科研试剂书籍和仪器,将多项生物高新技术引入我省,毅然回到河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药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

【总页数】1页(P63)
【作者】周俊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2
【相关文献】
1.一个北大人的辉煌梦想--记"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龚旗煌教授 [J], 任羽中
2.中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金项目总第十四批、十五批留学教师学成归国座谈会在京召开 [J],
3.司富春:关注亚健康的中医博士后 [J], 詹洪春;刘林
4.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湖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优秀博士后的决定 [J], ;
5.增强西部留学归国人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 [J], 简红江[1];何国忠[2]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教体系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教体系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教体系
司富春
【期刊名称】《教育与职业》
【年(卷),期】2014(000)028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一环,更事关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

为此,建议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议如下:1.加快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各省市根据终身教育理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总页数】1页(P6)
【作者】司富春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中职—本科衔接为突破,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3+4”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剖析
2.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r迈向建设职教强国新征程
3.合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加快打造职教强省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4.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两会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
5.借鉴德国职教经验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司富春;高燕;张勤;宋雪杰【摘要】近年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但基层中医药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社区中医药发展和进一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关键因素.积极研究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用性强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法是当务之急.通过分析当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社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积极落实扶持政策,探索多方协作的互动式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全方位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完善激励措施的建议,以培养更多高水平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的优势,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7(030)001【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作者】司富春;高燕;张勤;宋雪杰【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11.1 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第一,社区中医药服务人员数量不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2]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中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人员数占比分别为18.55%、25.29%、15.59%。

此与政策要求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20%以上还有较大差距,且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人数占中医执业、全科医师的比例也未完全达到政策要求的50%和20%。

第二,年龄结构不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富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抗衰老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临床上治疗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疾病、疑难性疾病,取得突出疗效。

郭马珑:女,河南省政协委员,主任医师,硕士,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骨关节病科主任。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协会肢残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委员会委员。

出生于中医世家,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自幼受我国中医界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郭维淮教诲,曾师从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教授多年,国医大师韦贵康弟子,专业研究治疗骨关节疾病近二十年,尤其擅长运用中医传统疗法及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膝关节疼痛相关疾病。

唐华伟:副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教研室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坐诊,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颈椎病,膝关节病。

王勇:副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现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任金匮要略教研室主任。

擅用经方论治多种外感及内伤杂病。

华金双:女,博士,副教授。

长期从事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擅长治疗头痛,面瘫,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急性腰扭伤,失眠,更年期综合征,胃炎,肠炎等疾病。

罗磊:针灸学博士,中国针灸学会脑科学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先后师承于安徽新安名家和湖北濒湖名家,后拜师于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

擅长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痛证;运用“古灸法”治疗免疫力低下,肿瘤围化疗期不良反应等证。

李斌:中医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中医推拿师,曾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进修学习。

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关节病。

邢彦楷:中医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中医推拿师,擅长治疗软组织损伤、脊柱相关疾病,尤其擅长肩周炎、膝关节整复。

地点:酉阳县中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