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连涛:文化立校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化立校的思考
曾几次聆听过于会祥校长的报告,但多从学校教研、校园文化建设等主题开展的报告,8月13日于校长的报告让我从整体上更加清晰的触摸了于校长的办学思想和以课程为载体的办学思路。本次报告中,于校长关于对文化立校的认识和理解,与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十讲》中阐释的观点有很多相似和相近之处,出动颇深,对工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作用,现汇报如下。
“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评价多么高,他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于校长如是说。“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李希贵校长如是说。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多年的积淀,更是学校领导层的理念,当我们利用一系列的措施让这一个个理念扎根每一个老师甚至学生心中的时候,可能我们就有了一个坚实的行动基础。
人们都说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去做,即便不成功,要比实践一个低层次的目标更有意义。况且十一学校、育英学校学生的素养让我们发现他们极高的成功率。于此同时,我也在思考,授田的文化构建该走一条怎样的路径。
建校初期,我们秉承“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因为我们过于担心生源的问题,没有好的服务,就没有家长的口碑,至今,我们授田故事林中还有许许多多关于“服务”的感人故事。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提出“精致教育”,细节决定成败,把学校管理与执行中每一个环节做到精致,这是其实是在深化“服务”的理念。十年后,我们通过一轮轮的学习、论证,最终确定了打造“道德学校”的目标,从“基于道,合于德”的高度规划我们的课程体系、管理体系等,至今,我们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一点成绩,但反思下来,不得不说,与预期还有差距!
随着年轻教师的进入,给学校带来的冲劲,同时对于原有思想也有冲击,新一轮的“头脑风暴”势在必行,把“道”与“德”的种子固化于每一个老师的心底,是我们要走或重新走的第一步;同时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由直线式到扁平式再到我们现在推行的分校式管理策略,对于“级部”这个团队的文化打造要再深入!刚刚结束的暑假,我们组织全校所有老师管理人员,赴青岛参加素质拓展培训,同时,我们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再一次重新、深入认识“道德学校”,同时,我们确定了新学期开始,以文化改造的方式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为学校发
展聚力,行动措施大致有以下几条:
1.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引领大家认同学校发展目标,讨论、确定每个团队基于学校目标的团队信条,构建属于自己团队个性的文化;
2.构建教师办公文化,让老师们的办公室向孩子们的教室一样,墙壁、角角落落会“讲话”。此点,我们需要向企业学习。讨论出的东西,如果束之高阁抑或所谓放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退却,可能依然无动于衷;
3.固化周期性教师队伍拓展培训,让老师们在活动中、竞争中、游戏中、讨论中形成无坚不摧的凝聚力、执行力,明确在团队中“我很重要”;
4.更新教师专业读写的管理措施,原来我们强调了读书、写贴,新学期我们将更突出“读”,关注读后的“交流”,尤其是“非正式的交流”,我们习惯于搞一个读书汇报会,一个年级推荐一个人上去说说自己的感受,似乎就完成的“交流”,其实不然,参与率极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我们将更多利用级部会议,论坛或其他形式增加交流的密度,缩小交流的人数,增大参与面。
5.规范会议的流程。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大会,还是级部组织的小会,之前并没有一个清楚的流程。随机性太强,这次想起一个什么事情就聊一个事情,下次可能就忘记了或者更新了。我们确定以后会议至少应涵盖三个板块:共读交流版块,采取不同形式丰富教师读书交流的收获,分享的过程又是彼此学习的过程;常规工作部署、反馈板块,顾名思义;寻找幸福板块,我们会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给过生日的老师送上生日诗,会给刚刚结婚的老师送上新婚礼物,会寻找身边另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并与大家分享,此板块设置的目的是让每一位老师清楚的感受到,他(她)在团队中的重要性,把工作属性的同事关系编织成家人关系,心存感动之心,工作起来还会有隔阂吗?可能事半功倍。
随着我们工作的逐步开展,可能还会给每一个团队每学期出一期或者两期团队期刊,用电子或文字记录每一个团队的成长;我们还会将老师的家人编织到我们管理的范畴,成为我们教育管理的资源……当我们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必然会往一处使,实现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是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