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初中声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声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声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波动现象。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产生压力波,这些波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开来,形成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基本属性。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用赫兹(Hz)表示。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响;距离声源越近,声音也越响。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dB)。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特征,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

音色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声波的波形和泛音结构。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例如,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返回。

吸收是指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的粘滞性和其他因素,逐渐失去能量,导致声音减弱。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通讯、医疗、工业和娱乐等领域。

例如,电话和广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超声波技术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声纹识别技术用于安全验证;音乐和电影产业则利用声音创造艺术效果。

声音的保护长时间或高强度的噪音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为了保护听力,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环境中,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机等措施减少噪音的影响。

此外,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噪音源,也是保护听力的重要措施。

总结初中物理课程中关于声音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及声音的应用和保护等方面。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声波的产生与传播:声波是由物体震动引起的,它们需要介质(空气、水等)来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波动,这些波动会通过压缩和稀疏介质的方式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在空气中为340米/秒。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声速等特性。

2.振幅:声音的振幅是声波的振动幅度,即声波的最大位移。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声速:声速是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它与介质有关。

在常温下,声速约为340米/秒。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反射:当声波遇到一个障碍物时,它会发生反射,即从障碍物上反弹回来。

反射的发生导致我们能够听到声音,也使声音能够在房间内传播。

反射的强度取决于障碍物的形状、物质和声波的入射角等因素。

2.折射:声波在传播时遇到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折射。

当声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声速的不同,声波会产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3.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波同时传播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干涉。

干涉可以是增强的,即声音变大,也可以是减弱的,即声音变小。

声音的传播和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因此会逐渐衰减。

1.吸收:当声波通过物体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物体吸收,导致声音减弱。

2.散射:当声波遇到小的障碍物或不均匀的介质时,会发生散射,使声音传播的方向改变。

3.扩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扩散,即从声源处向周围空间扩散。

4.衍射:当声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使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到较远的地方。

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波传播能量的大小,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音量是指人对声音强度大小的主观感觉。

1.声音的强度与声波的振幅和频率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的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声音的强度越大。

2.音量是人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成正比。

声音的音调和音色: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是声音的两个主要特性。

初中物理声音特点总结(5篇)

初中物理声音特点总结(5篇)

初中物理声音特点总结第1篇中考物理考点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3、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6、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听起来就低沉。

7、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震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感到的响度就越大。

8、音色:也叫音质、音品,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震动方式等因素有关。

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9、噪声的控制:1)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它,2)在传播途中隔离和吸收,3)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10、超声波:高于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1、超声波的应用:1)声纳----探测海洋深度、鱼群、礁石等2)B型超声仪---观察内脏器官及胎儿,帮医生诊断。

3)超声探伤仪---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4)超声波测速仪---测量物体速度。

初中物理声音特点总结第2篇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真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教学难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言:介绍当代四大污染,引入噪声污染,那么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有什么危害呢?谈谈你的感受一、噪声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如下:一、声现象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相关学习音调音调(pitch)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速度。

物体振动快就产生“高音”,振动慢就产生“低音”。

物体每秒钟的振动速率,叫做声音的“频率”。

所以物体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物体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

较小的乐器产生的振动较快,较大的乐器产生的振动较慢。

如双簧管的发音比它同类的大管要高。

同样的道理,小提琴的发音比大提琴高;按指的发音比空弦音高;小男孩的嗓音比成年男子的嗓音高等等。

制约音高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振动体的质量和张力。

总的说,较细的小提琴弦比较粗的振动快,发音也高;一根弦的发音会随着弦轴拧紧而音升高。

响度响度(loudness)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0 dB7.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13.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4.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5.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7.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7.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8.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中考物理声音的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声音的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声音的知识点大全物理声音的知识点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22年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22年0Hz的声音叫超声。

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

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物理声音学习方法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音叉,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高,是因为其声带振动频率高。

-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子,就是根据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汽车发动机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如镜子反射光)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

-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汇总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汇总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汇总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传播、产生和接收的原理和现象。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声学知识,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进行完整的汇总。

一、声音的特征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或震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在空气中,声音以纵波的形式传播,也可以传播在固体或液体中。

3. 声音的性质: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响度。

-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以赫兹为单位表示。

- 振幅: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 响度:声音的响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响度越大,声音越大。

二、反射与回声1. 反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声音反射后会回到发出声音的地方,这个现象称为回声。

2. 回声的计算:根据回声的时间差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可以估算出声音反射的距离。

三、声音的吸收与传递1. 声音的吸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被吸收,浓密的材料会吸收更多的声音能量。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四、共鸣与声音的共鸣腔1. 共鸣:当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和声音频率相同时,会共鸣,声音会更加清晰和响亮。

2. 声音的共鸣腔:共鸣腔指的是具有共鸣现象的空间或器物,如乐器的共鸣腔会增强特定频率的声音。

乐器的类型和形状会影响共鸣腔的共振频率。

五、声音的调制与解调1. 调制: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某些特征,将声音信号转换为能传输的信号。

2. 解调:通过还原接收到的信号,将它从传输信号中恢复出原来的声音信号。

六、声音与噪音1. 声音:声音通常是指有一定音调和音量的可听到的声波,它具有一定的有用性。

2. 噪音:噪音是指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它缺乏音调和节奏,通常会给人带来不适。

七、声音的应用1. 声波在通信中的应用:声波可用于声音的录制、广播和电话通信,使人们能够远距离传递声音信息。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振”字,一定不要写成“震”!2.振动停止时,发声停止,但是此前发出的声音依然向远处传播,直到能量耗尽。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但是声音能够被人听到却需要很多条件:要有声源,要有传声介质,响度要达到一定程度,频率要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之内(20Hz-20000Hz)。

4.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也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速满足V固大于V液大于V气,要注意有例外,比如软木中的声速接近于空气中的声速。

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5.本章有两个最重要最常考的实验:一是“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二是“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

这里说明一下:首先:“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实验是“实验事实+科学推理”!因为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真空,所以最后一步“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只能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其次:“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只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罩中的手机铃声”可以说明两点:(1)“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不断抽气过程中,声音的响度变小,但是音调不变!关于“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要知道,其作用可以用来得到两个结论:“验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者都用到了一个很重要且常用的科学方法——“转换法”!前者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了乒乓球放大了的振动;后者是把响度大小转换成了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6.人耳听到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也就是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以上时,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得原声加强!7.一定要注意“回声测距”及其类似题(激光测距),由于需要测量的是单程距离,而试题中给出的往往是双程的总时间,所以,当声速与时间相乘时,得到的是双程距离,所以要求出单程距离,则必须除以2。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规律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涉及了很多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初中物理声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波的产生: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产生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物体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压缩和稀薄,形成长波和短波交替排列的声波。

2.声速:声音在其中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

在空气中,声速大约是340米/秒。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3.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4.声音的反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声音的折射:声音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声速较大的介质中声波的传播方向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由声波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由声波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低弱。

3.声音的纯度:声音的纯度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纯度高的声音波形规整,纯度低的声音波形复杂。

4.音速频谱:将一个复杂的声音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得到的频率分布图称为音速频谱。

音速频谱反映了声音的音质。

5.音量的调节:音量的调节通过改变声音的响度实现,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振幅来调节音量。

三、声音的传播与接收1.共振现象: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与自身频率相同的外力作用时,振幅不断增大的现象。

共振可以使声音的传播距离增加。

2.声音的吸收和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与物体相互作用,部分能量被物体吸收,使声音衰减。

3.声音的传播路径选择: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选择路径,选择传播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

4.谐波与泛音:谐波是指与基波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波,泛音是由共振产生的声音,包括基波和谐波。

5.声学干涉:声音传播过程中发生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会产生增强或消弱声音的现象。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5.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则音调越高。

6.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

7.人们常常利用音色来判别声源。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 人耳感受到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10.超声波的应用:声呐、 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测速等。

11.人们常利用次声波来:预报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12.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第二章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物态变化:5.晶体的熔化条件:(1)晶体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7.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2)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液体的沸点;(2)继续吸热。

8.沸点与气压: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9.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模型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也是模型法)。

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

中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点

中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点

中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点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产生了声音。

声音通过震动媒介(如气体、液体、固体)的传导传播。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约340米/秒。

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声音强度等特性。

- 频率: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音的振动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

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

- 振幅:声音的振幅表示了声音的大小或者说强度,单位为分贝(dB)。

- 声音强度:声音强度指的是声音的能量传播速率,单位为瓦特/平方米(W/m²)。

3. 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 反射:当声音遇到边界面时,一部分声音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会产生回声,也可以用于声纳和雷达等技术应用。

- 折射:当声音由一个媒质传播到另一个媒质中时,由于传播速度的改变,声音会发生折射。

折射现象常见于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的情况。

- 衍射:当声音通过一个孔或者绕过一个物体时,会呈现出弯曲的传播路径,这种现象称为衍射。

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障碍物背后的区域。

- 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音波相遇时,会产生叠加效应,形成新的波形。

这种现象称为干涉。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媒介,人们通过声音进行语言交流。

- 音乐:声音是音乐的基础,通过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振动,可以创作出各种美妙的音乐作品。

- 声纳:声纳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来进行水下导航和探测的技术。

- 录音:通过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并通过扬声器或者耳机进行播放。

5. 声音污染和保护声音的过度噪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称为声音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我们应该控制噪音产生源的噪音排放,同时减少对噪音的暴露。

中考物理声现象考点总结3篇

中考物理声现象考点总结3篇

中考物理声现象考点总结3篇中考物理考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

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23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23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声纳、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中考物理声现象重难点知识梳理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但由于受人的听觉、声音的响度等因素影响,有些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人们听不到;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振动发声;(2)有介质传播声音;(3)声波能够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重要提醒:人的听觉还受到声音的频率的限制,人耳只能听到20~20230Hz范围内的声波。

“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1.转换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中考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振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三】声速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v=s/t【四】回声现象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五】人耳如何听声音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方式叫耳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人耳的构造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

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二〕、耳聋的两种情况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三〕、认知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六、声音三要素【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物理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高;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1〕单位:赫兹,简称赫;〔2〕单位符号:Hz。

初中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声音的知识点总结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跟随着产生振动,这些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使我们产生听觉感知。

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也会不同,有的声音高亢,有的声音低沉。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媒质传播,最常见的传播媒质是空气。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向四周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称为机械波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传播媒质的影响,一般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3. 声音的性质声音有高低、强弱、长短等不同的性质。

- 高低: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 强弱: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强。

- 长短:声音的长短由声音波的周期决定,周期越长,声音就越长。

4. 声音的测量我们通常用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来描述声音的特性。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振幅的单位是分贝(dB)。

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来测量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5.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声音会向原来的方向反射。

当声音由一个传播媒质进入另一个传播媒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声音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6. 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中会被物体吸收和发生衍射。

有些物体对声音的吸收能力较强,导致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

而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也会发生衍射,即声音会沿着障碍物的边缘传播到障碍物的背后。

7. 声音的干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导致声音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发生变化。

例如,在城市中由于车辆的噪音、建筑物的反射等原因,声音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变化,导致我们难以清晰地听到声音。

8.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语音通信、音乐欣赏、声纹识别等。

在科学领域,声音也被广泛应用于声呐、超声波检测、电子导航等方面。

总之,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声音的原理和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声音,也有助于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中考物理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声音的知识点总结2019年中考物理声音的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果在25℃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

特殊:软木500m/s。

声音进入橡胶速度会变慢。

声音其实就是震动,而橡胶本身有弹性还有一定的强度,会吸收声音震动的动能,也即阻尼大,所以变慢了。

噪声的产生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回声的产生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中考物理声学部分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声学部分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声学部分考点总结一、考点1 声音的产生1、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已经产生的声音还会在介质中继续传播,不会立即消失,如成语“余音绕梁”。

注: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常见发声体的辨识表1 发声体的辨别举例4、研究声音产生的方法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方法常用转换法,即借助其他轻小物体的振动把发声物体的微小振动显示出来,如图1所示,通过微小的振动来产生声音。

图1声音的产生二、考点2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类型举例发声部位打击乐器鼓、锣、钟等被打击部位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吉他等弦管乐器笛、箫、号、唢呐等管内空气柱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考点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等)。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1)测量距离(如: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2)声音的传播路程S=V*T,回声的距离L= S /2。

四、考点4 声音的特性1、音调(1)定义:音调是声音的高低。

(2)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3)频率: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

(4)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到20KHz,如下图2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物理声音的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
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声音在传播时需要通过介质传递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慢,而且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
果在25℃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

特殊:软木500m/s。

声音进入橡胶速度会变慢。

声音其实就是震动,而橡胶本身有弹性还有一定的强度,会吸收声音震动的动能,也即阻尼大,所以变慢了。

噪声的产生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回声的产生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