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心理学现象解释
最常用到的三十五种心理效应
最常用到的三十五种心理效应.txt19“明”可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的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
1、一步难以上青天——层递效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
——层递效应,俗称“进门槛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1996年),心理学家查尔尼(1975年))2、榜样太高不可攀——差错效应能力比自己强,总体上各方面优于自己,然而和自己一样不时会出现一些可以原谅的小差错的人更能吸引人。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差错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3、术家写评语——巴奴姆效应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
(泰勒巴奴姆)4、疯狗唾液救人命——接种效应心理学在研究人们的态度变化与过去对某个问题体验的关系时证实:处于态度改变情境的个体,若受到某种反向态度的轻微攻击后,就好像是在“接种疫苗”,大大刺激其对这种攻击作出抵抗反应,并不断地增强了抵抗力,以后再受到同一反向态度强大攻击时,不但不会改变其原有态度,反而使个体更加执着于自己的态度,并“抵抗”任何不同意见。
这就是“接种效应”。
(巴斯德)5、响鼓要用重锤敲——强刺激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受性与刺激的阈限有关。
如果作用于人的刺激阈限始终维持在中等水平,那么感受性会因此而麻木。
刺激阈限大大超过中等水平,感受性十分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谓之“强刺激效应”。
刺激阈限大大低于中等水平,十分微弱,如一条小虫在皮肤上爬行,其感受性也会因此而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为“弱刺激效应”。
6、难以自禁激扬情——组场效应众人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如同物理学中磁场一样的心理场。
当个体进入这个心理场后,在感人场景的渲染下,人的情感、行为就会被磁化而变得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升华为与场景一致的情感与行为。
心理学中的十大心理效应
心理学中的十大心理效应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涵盖了诸多有趣且复杂的心理效应。
这些心理效应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十大常见的心理效应:1.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这一效应描述了人们倾向于认为模糊、一般化的个性描述适用于自己,这种现象在占星学、心理测验等领域经常出现。
2.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指人们在知晓自己正被观察时表现出的比平常更好的行为。
这种效应揭示了人们对于外部关注和期望的积极回应。
3.多数人效应(Majority Illusion):指人们倾向于高估群体里某一部分的比例,将少数人看作多数。
这种错觉导致了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的偏差。
4.审美心理学效应(Aesthetic Experience):研究发现,人们对于审美的偏好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对称性、颜色、线条等。
审美心理学效应解释了为何人们对于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5.薄冰效应(Thin Slicing):指人们通过极短时间内的观察或体验就能形成观点和做出决策的现象。
这种效应说明了人类对于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快速性。
6.暴力观看效应(Mean World Syndrome):指长期接触暴力内容的人倾向于认为世界处处充斥着危险和暴力。
这种效应暴露了媒体对于公众观念和态度的塑造力量。
7.社会认知效应(Social Cognition):描述了人们如何借助社会和情境信息来理解自己和他人。
社会认知效应帮助我们解释社交互动和行为的动机。
8.金字塔原理(Pygmalion Effect):指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或评价可以影响我们的表现。
这种效应揭示了人际关系对于自我认知和表现的重要性。
9.对立效应(Reactance):描述了当人们感受到自由被侵犯时,会产生一种反对的倾向。
对立效应解释了为何有时候指示越多反而会获得更多的反抗。
10.新奇效应(Novelty Effect):指人们对于新奇事物更感兴趣和注意。
心理学有关的现象并解释
心理学有关的现象并解释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其中涉及到很多有趣的现象,下面我将会介绍几个典型的现象并进行解释。
1.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当一个特定的刺激与某种特定的反应多次出现时,这个刺激就能够引起这种特定的反应。
这种现象在经典条件反射中被广泛研究,例如,当狗看到食物时会流口水,当经常在这种情境下出现铃声时,狗在听到铃声时也会流口水。
2. 决策偏差: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感、经验、社会因素等,从而导致决策的偏差。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决策偏差,例如,人们往往会把同等的收益看作是亏损和获利,决策时更倾向于避免亏损而不是追求获利。
3. 多任务效应:当人们同时进行多个任务时,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多任务效应。
这种现象表明,人们在同时进行多个任务时,会降低每个任务的完成效率,因为人类大脑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多个任务。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开车时不能同时听歌、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原因。
4. 失忆症:失忆症是指人们失去部分或全部记忆的病症。
这种病症通常被分为两种,一种是前向性失忆症,即失去了之前发生的记忆,另一种是后向性失忆症,
即失去了最近或正在进行中的记忆。
这种现象常常是由创伤、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以上是心理学中的几个典型现象,这些现象对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心理学101个心理学效应
101个心理学效应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
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启示: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阿伦森效应的举例:有效利用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
心理学50个常见的心理效应
50个常见的心理现象1、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在群体中个体会因为群体他人的影响使得责任感变弱,面对责任或困难往往会退缩的现象。
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是基于对方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出发,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其他品质。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4、维特效应类似情绪流感”,常见的自杀模仿现象,指媒体对自杀新闻的大肆渲染对于一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具有强大的暗示、诱导性。
5、刻板效应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
6、羊群效应指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7、损失厌恶效应即相比于获取,人们对失去带来的损失更加敏感8、酸葡萄效应认为自己得不到的或是没有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是不值得关注和争取的,以冲淡内心欲望和不安9、甜柠檬效应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会提高目标价值,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10、巴纳姆效应也就星座效应,指个体有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的倾向. 11、投射效应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12、南风效应指人际交往中,温暖胜于严寒。
13、北风效应比喻以强硬的手段迫使别人听从自己的命令,结果往往事得其反。
14、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15、首因效应指之前获得信息比最近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如第一印象16宽大效应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定估计高于消极的否定估计17、霍桑效应当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18、结伴效应个人活动由于有他人参加导致效率变化,如和尚的故事19、马太效应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20出丑效应人们更倾向于喜欢聪明但有小缺点的人21、超限效应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指刺激过多。
22、贴标签效应当个体被贴上标签时,会自发作出自我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23、登门槛效应指个体接受一个小要求后,为了维持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24、鲍鱼效应通过个体介入刺激竞争的产生的现象.25黑羊效应是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冷眼旁观的诡谲现象26、锐化效应指人们的价值如果在知觉对象前被激活,那么这种价值观就会对知觉有促进作用27、禁果效应指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去尝试28、左位效应指的是人们对数字大小的判断会受到多位数中最左侧数位的影响。
最全各种心理学效应
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这些你都明白吗?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35 种心理效应一、瓦拉赫效应奥托· 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二、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 年至1982 年先后出现了25 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三、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 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四、蝴蝶效应196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心理情绪也是如此,有一组漫画显示,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被训,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
29个社会现象的心理学解读
29个社会现象的心理学解读1. 社交媒体成瘾:人们渴望获得点赞和评论等形式的认可,满足他们的社会接受感和自尊心。
2. 群体性极端行为: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往往会受到所谓的"群体思维"的影响,相信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整个团体利益。
3. 应试教育压力: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内心焦虑和压力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
4. 恐怖主义:一些人被恐怖组织的意识形态所吸引,战斗意识和对于死亡的认知扭曲,导致他们对恐怖行为产生兴趣。
5. 抑郁和焦虑: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社会期望对个人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导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增加。
6. 自我实现预言:人们会根据他们对他人的期望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预言。
7. 拜金主义: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认为物质财富是成功和幸福的象征,所以追求金钱成为主要动力。
8. 集体记忆失真:群体经历的活动可能会导致记忆中的失真,因为人们在群体中彼此影响。
9. 羞辱和欺凌:心理学解释了羞辱和欺凌背后的心理动机,如攻击性、权力欲望和自尊心。
10. 消费心理:广告和宣传活动利用心理学原理操纵人们的欲望和购买意愿。
11. 同化和异化:人们有时会试图融入群体,即同化,或者为了保护自己而脱离群体,即异化。
12. 心理共振:当人们观察和经历他人的情感时,他们会产生与之共鸣的心理反应。
13. 群体动力: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往往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通过社会规范和心理动机来解释。
14. 寻求新奇刺激:对新奇和刺激的渴望可以解释人们追求冒险和尝试新事物的行为。
15. 链接失效: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会彼此合作,但当关系变得模糊或不相关时,合作减少。
16. 信息过载:人们暴露在大量信息之下,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困难和认知负荷增加。
17. 共情和同理心:人们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可以解释他们对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做出反应。
18. 忠诚和归属感:人们对某一群体的忠诚和归属感来源于对群体的认同和社会联系的需求。
19. 刻板印象和偏见:刻板印象和偏见是由于心理上的认知扭曲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对他人的不平等评价。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一)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一)引言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关注个体的内心活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心理学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认知、发展、社会和临床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一些主要心理现象,并深入探讨每个现象的相关内容。
正文:1. 感知与知觉- 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感受- 知觉的构建:感知、选择、组织和解释信息的过程- 错觉: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的误判现象2. 学习与记忆- 经典条件作用:通过条件刺激建立关联的学习过程- 操作条件作用:基于奖励和惩罚,以增加或减少特定行为的学习过程- 人类记忆系统:工作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遗忘现象:遗忘的原因和遗忘曲线3. 情绪与情感- 基本情绪:喜、怒、哀、乐、惊等人类共有的情绪- 情感调节:情绪表达、调节和情绪智力的发展- 情绪与心理健康: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与心理疾病的关系4. 人格与个体差异- 人格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不同的人格解释模型- 人格发展: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个体差异: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对个体行为和思维的影响5.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影响:从他人和社会环境中获取的信息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团队合作与领导:团队协作、领导风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总结:心理学研究了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广泛领域。
本文介绍了心理学中的一些主要心理现象,包括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情绪与情感、人格与个体差异以及社会心理学等。
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心理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并为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心理学名词解释一、效应1.序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最初效应)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最近效应)2.刻板效应(P58)——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在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4.投射效应——以己度人、疑邻盗斧、将心比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
5.登门槛效应(低球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6.霍桑效应——宣泄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着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启示:1)给予学生额外的关注,真的会造就这个人。
【从旁观者角度】2)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从学生自身角度】(这里的被观察着认为他们被抽到是因为他们是优秀的、被关注的)7.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8.南风效应---温暖法则拉封丹(法)9.星座效应——巴纳姆效应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将某些特性往自己身上套)10.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我们倾向于对优秀者表扬鼓励更多,而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1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团体面临外在威胁时,会更加团结12.詹森效应(P174)平时成绩好,因情绪紧张而在正式场合不能正常发挥的效应。
13.德西效应(不好,不应采用)当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内在动机时,如果人为的给予外在鼓励,反而会降低其学习动机。
14.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P103)正向的肯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5.维持性期望效应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
心理学中的现象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的现象名词解释导语: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与行为的科学,涉及到许多有趣的现象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心理学中常见的现象名词,并对其进行解释和探讨。
现象一:感知错觉(Perceptual Illusion)感知错觉是指我们通过感知器官获取的信息与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不符的现象。
也就是说,我们的感官系统可以被一些因素欺骗,导致我们对某些事物的感知产生错误或误导性的印象。
感知错觉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的米勒-利维错觉,即两条平行线条似乎不平行。
这种错觉是由于背景线条的干扰导致的。
现象二:选择困难症(Choice Paralysis)选择困难症是指当我们面临过多选择时,难以做出决策的现象。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例如在购物时面对众多品牌和型号的产品,或者在职业发展中需要在不同的机会之间抉择。
选择困难症可能导致我们感到焦虑、迟疑不决,甚至放弃做出选择。
选择困难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因素:一是选择过多导致的信息过载,二是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而产生的恐惧。
为了应对选择困难症,一些研究建议我们可以使用心理分析法或者设定限制来简化选择过程,从而减少焦虑。
现象三:群体思维(Groupthink)群体思维是指当一个集体拥有共同目标或相似观点时,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倾向。
在群体思维中,个人可能会抑制对不同意见或异议的表达,以维护集体的和谐和凝聚力。
群体思维可能会导致决策的短视和错误,因为缺乏多样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群体思维还可能导致一些道德上的问题,例如在团体追随的情况下,支持不符合道德伦理的行为。
为了减轻群体思维的负面影响,研究者建议组织和团队鼓励成员积极表达不同意见,并设立相应的机制来鼓励审慎决策过程,避免盲目的集体思维。
现象四:注意力偏倚(Attention Bias)注意力偏倚是指人们对特定信息的偏好或倾向性。
我们的注意力有限,因此在处理信息时会进行选择和过滤。
心理学效应介绍
3-霍桑效应
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心理学上的一种要求特征。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比如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霍桑效应的基本条件是,重要的工作环境属性能够被大量捕获,没有暗藏的或隐晦的信息。
4-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心理学家德斯考尔等人在对爱情进行的科学研究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父母或长辈干涉儿女的感情,这青年人之间的爱情也越深。就是说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更强烈,恋爱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牢固。这种现象就被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但婚姻最终却经常是以悲剧收场。
2-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那么他会误以为眼前出现的这个异性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从而对其产生感情。
这是因为情绪受到了行为的影响,在吊桥上,由于危险的情境,人们会不自觉地心跳加快,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6-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
主要内容: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5-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原理与心理现象解读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原理与心理现象解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探讨和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的核心原则和常见的心理现象,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解读人类行为和体验。
1.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19世纪。
它的发展与人类对思维和行为的探索有关。
早期的心理学家主要关注人的感知、注意、记忆等基本心理过程。
随着科学方法的应用和实验研究的兴起,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心理学的核心原则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它遵循一些核心原则和理论来解释和理解这些现象。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心理学原理:H2: 2.1 可塑性原理可塑性是指人类的大脑和行为能够随着经验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这一原理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和发展。
H2: 2.2 个体差异原理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
不同的人可能对相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与他们的个体特征、经历和环境有关。
H2: 2.3 反馈原理反馈原理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会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调整和修正。
人会根据自己的行为结果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H2: 2.4 自我意识原理自我意识是指人类对自己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存在使人们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进行评估。
H2: 2.5 成长与发展原理成长与发展原理认为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和发展。
不同阶段的生命中,人们的需求和目标会不断变化,从而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行为。
3. 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了许多常见的心理现象,以下是其中一些的解释和解读:H2: 3.1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们对某种特定刺激的集中和关注程度。
心理学常见的效应
心理学常见的效应导语: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在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常见的心理效应,这些效应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效应,并解释其原理和影响。
一、塔夫茨效应塔夫茨效应是指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受到先前的信念和期望的影响。
根据塔夫茨效应,人们更倾向于接受与自己既有信念一致的信息,而对于与自己信念不一致的信息持怀疑态度。
这种效应在政治和宗教领域尤为常见,人们往往更愿意接受与自己立场一致的观点,而对于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持怀疑态度。
二、选择支持效应选择支持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倾向于选择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证据。
根据选择支持效应,人们往往会忽略或低估与自己观点相悖的证据,而更加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
这种效应会导致人们陷入思维的误区,无法客观地评估不同观点的合理性。
三、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受到群体影响的现象。
根据群体效应,人们往往会在群体中采取与自己个人观点不一致的行为,以避免被排斥或孤立。
这种效应在集体决策和社会行动中尤为显著,个体往往会迎合群体的意见,而忽略自己的独立判断。
四、确认偏差确认偏差是指人们更倾向于寻找和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根据确认偏差,人们往往会过分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而忽视与自己观点相悖的证据。
这种效应会导致人们对于信息的评估偏差,无法客观地判断事实的真相。
五、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对于信息的评估受到先前的参考点的影响。
根据锚定效应,人们在做决策时会倾向于以先前的参考点作为参考,而忽视其他可能的选择。
这种效应在价格和价值评估中经常出现,人们往往会以某个特定价格或价值作为参考,而无法客观地评估其他可能的选择。
六、逆向心理效应逆向心理效应是指人们在面对禁止或限制时,会产生反抗心理,更加渴望违反规定的行为。
根据逆向心理效应,当人们感受到压力或限制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反抗心理,更加渴望违反规定的行为。
常识积累:常用的20个原理效应
常识积累:常用的20个原理效应01、毛毛虫效应将毛毛虫们首尾相接,围一圈放在花盆边缘,在离花盆不远的地方再撒一些松叶,毛毛虫会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转圈,最终因饥饿和筋疲力尽相继死去。
产生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
人类也难逃这种效应的影响。
比如,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轻车熟路”的问题,人们会下意识地重复既有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方式,而不愿意转换角度思考问题。
因而启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不能再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是应该善于转变思路、另辟蹊径。
02、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当危害到来时,必须学会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要存有任何侥幸的心理。
“壮士断腕”就是这个意思。
03、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
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
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
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
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04、羊群效应领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一味的模仿只能带来毁灭。
因此我们要学会创新,懂得突破,从而应对未来的竞争。
05、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会彼此保持一段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心理学中各种著名的效应
心理学中各种著名的效应心理学中的各种著名效应1、周期性效应周期性效应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对于出现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重复刺激有更好的记忆和认知效果。
这种效应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对于季节性事件、周期性活动的记忆和关注度更高的现象。
1.1、季节性效应季节性效应是指人们容易在特定季节或节日产生某种心理变化,如在圣诞节期间人们感到更加喜悦和幸福。
这种效应可能是由于特定季节的气候、社会习俗和文化背景对个体情绪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1.2、周期性节奏效应周期性节奏效应是指人们在处理周期性节奏刺激时,产生更高的关注度和记忆效果。
例如,音乐的节奏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和情感,使其更容易接收和记忆相关的信息。
2、注意力效应注意力效应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中对于某些刺激具有更高的关注度和记忆效果。
不同的刺激特征和环境因素都可以影响注意力效应的产生和表现。
2.1、选择性注意效应选择性注意效应是指人们在面对多个刺激时,选择性地关注特定的刺激,并忽略其他刺激。
这种效应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在城市中对广告、产品和信息的选择性关注,以及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扩展信息忽略的现象。
2.2、分心效应分心效应是指人们在进行任务时,由于其他刺激的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影响了任务的完成。
这种效应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时由于方式、噪音等外部刺激的干扰而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3、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和记忆过程中,对不同刺激的记忆能力和效果产生的不同反应。
不同的刺激特征和信息结构可以影响记忆效应的产生和表现。
3.1、原因效应原因效应是指人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具有明确原因和因果关系的事件和信息,而忽略那些缺乏明确原因的事件和信息。
这种效应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对于科学原理和因果关系的记忆更为准确和长久的现象。
3.2、编码效应编码效应是指人们在将信息编码到记忆中时,对于信息特征和结构的处理方式能够影响记忆效果。
例如,根据信息的意义、图像、声音等特征进行编码,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心理学现象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现象的名词解释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以其丰富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旨在解释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现象,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个体和集体心理活动的本质。
一、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面对矛盾、冲突信息时出现的心理紧张状态。
认知失调的出现源于个体对自我形象、信念和行为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会导致认知上的危机感和矛盾感。
认知失调的经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调整,以恢复认知的一致性。
二、选择困难症:选择困难症是指个体在面临多个选择时产生焦虑和矛盾感,难以做出决策的心理现象。
这种现象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职业发展等领域,特别是在选择多样性增加时更为突出。
选择困难症的产生原因可能涉及到个体的价值观、过度思考以及对未来后果的担忧等诸多因素。
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俄国生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的一种学习现象,指的是在特定刺激与特定反应之间形成联系的一种条件化学习。
通过多次重复特定的刺激与反应的组合,个体可以建立起一种自动而无意识的反射行为。
条件反射的研究对于了解学习机制和心理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类共享的潜意识层面,包括了个体无意识经历与共享的普遍经验。
集体无意识是研究群体心理和文化特征的重要途径,其内涵包括原型、符号、梦境等。
集体无意识在理解文化特征、社会行为以及跨文化传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心理投射:心理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的是个体将内心的冲突、欲望和感情投射在他人身上,而不是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状况。
心理投射的出现往往源于个体对自身内心冲突的抗拒,以及对自我形象的保护。
心理投射在人际关系、组织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社交规范:社交规范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被普遍接受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这些规范不仅限制了个体的行为,也约束了个体之间互动的方式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8、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9、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10、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11、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1、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
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
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
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3、责任分散效应-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帕金森定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5、晕轮效应-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
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
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
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
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
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