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摘要]法国著名哲学家鲍德里亚从物-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等概念,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符号价值体系,并探索这一体系和经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试想通过对符号拜物教的批判来摒除消费异化。他在揭露资本在消费领域运行的固有本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曲解。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消费和生产之间互动互促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摆脱符号化消费和异化消费的困扰,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追求,在全社会建立合理消费、适度消度的新常态,才能促进社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键词]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物;符号消费;科学消费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研究根植于20世纪西方社会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中。他继承了西方悠久的人文批判精神,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提出的消费社会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重新审视这一理论,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把握后现代思潮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为时下消费文化实践中所存在的复杂的意识形态控制与反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理解西方和我国的社会领域中出现的诸多新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消费批判理论的内涵

(一)消费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物

在受到马克思对商品分析的影响,鲍德里亚选择了物作为他的研究突破口。但这个所谓的物既延续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拜物教批判,又受到了导师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的直接影响。鲍德.里亚的逻辑思维首先从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常见的物开始,并将人类制造的繁多物品进行分类和分析,并由繁多的物所组成的这个系统,作论著《物体系》来研究。并将差异的物,即所谓的个性化的物,通过命名和指称的方式加以区别。在消费社会中,由于物的功能性不断扩大,物也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事物,并且指出:掌握它的人可以根据掌握者的意志任意的确定物的意义。也就是说,每种物都有特定的意义指向,“A物—A意义”。这时,物的自主性很低。但是,人的消费的目的不仅仅是消费物的使用价值本身,更重要的在于物所涉及的关系和隐藏在其背后的重要意义。

(二)消费社会的深层逻辑:符号消费

鲍德里亚提出了符号学理论来进一步阐述其消费社会。他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中物的功能性也在不断地扩大,这个时候物变成了一个特指的事物。并且,主体的人通过自己需求的变化和意志的决定,就出现了对物体进行任意组织、编码,从而得到出乎意料的意义和功能。在消费社会,物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物品的系统就是符号的系统。更由于鲍德里亚把物品同其他东西也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种认同系统,随即社会环境也就变成了符号系统,整个消费社会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符号系统。然而,鲍德里亚所说的消费并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而是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是一种意义消费或符号消费。也就是在消费社会之中,消费实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向:从对物的消耗转向了符号的交流体系组合。

同时,鲍德里亚看到了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物的原始功能不断被物的符号文化所代替,并这种文化不断对人的本性进行支配和异化,抽象的物从消费世界进行了符号消费领域。符号消费也通过整个符号系统的自身内部组合,形成了自身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并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支撑体系,从而保证再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同样是喝水的杯子,我们现在可以用来插花(花瓶式的杯子)、养鱼(鱼缸式杯子)、或者做成笔筒(笔筒式的杯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鲍德里亚所提的消费社会不一定是全面的、准确的,但一定是独到的、深刻的。接着鲍德里亚重点开始了对符号的研究,并把物体系过渡到一个符号的世界。

当消费者把类别相近的物品系统作为类别的来理解时,就会对物的系列产生一定的惰性,顺理成章地从一个商品走向同系列的另一个商品,生产资料也就平等地成为全部消费符号的一部分。商品符号相互混同,使文化与商品相互混同。当物变成了符号,符号就可以根据需要和某种意义联系起来。于是,我们所说的消费物,也就不是物本身,而是作为符号的物。

(三)符号消费的功能更在于符号价值

在消费社会中,物质性的单个物品不再是我们的消费对象,不在消费具体的物品,而是消费符号组织下的、有特定意义和符号价值的抽象物。也就是说,物品在一个具有符号价值的关系结构中,并被这种符号组织为表达这个意义体系的要素。因而,物品的消费不再是因为具有着物质性的特征,而是因为它以一种符

号-物的形式存在,并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处于符号差异体系中的意义对象。因此“要成为消费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它(物品)被消费——但(被消费的)不是它的物质性,而是它的差异性。”①这样,消费就成为一种交流体系,一个明确意义的交流过程。象语言一样,消费成为我们相互对话和交流的方式。如果说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是通过生产而进入社会的话,那么在当代人们则是通过消费符事情来获取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的,也就是说,人们的消费不仅在消费符合的使用价值,更在于消费符号的符号价值。也正是在与他人发生关系中,体现着这种符号的使用价值和重组后的符号价值,人才真正进入了社会。

(四)符号消费的异化

面对从自然需要而来的消费理论,鲍德里亚指出:人们对符号的消费不仅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抽象化(或物质化)的符号正在不断满足人的消费欲望,符号所内涵的价值意义更成为人们追求。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也就完全决定了消费体系。而符号拜物教隐蔽的存在方式——消费、消费动机的个性化、消费行为的自主性共同决定了由消费造成的对人的压抑和异化更为隐蔽,揭示其本质也就显得更加困难。因此,鲍德里亚的符号拜物教相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而言,不仅将批判的视角从生产拓展到了消费,而且也深化了批判的力度。

但是,在这里我们强调:在符号消费社会里,物的功能化使人类主体进入到一个功能化的物体关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会变得失去功能,变得不理性,成为一个空洞的形式。而反过来人的功能的空洞化,又为物的功能的膨胀提供了空间,渐渐我们在心理上认同了物的功能的先验性,物自然而然地几乎成为程序的主导者,人自身则成了物体操纵的对象。

在消费社会中,表面看来是物令我们快乐、幸福、安全,但“人们忘记了我们首先所面对的是符号:普遍化的符号符码,完全任意的差异符号,并且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而不是关于它们的使用价值或他们生来俱有的‘价值’上,物体才发挥着它们的魔力”②。因此,我们说:这种符合消费的异化了消费。随着物体系时代的来临,消费这一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今天,消费不再是一

①尚﹒布希亚著,林志明译.物体系[M]上海世纪出版社,2001年版,第223页.

②Jean Baudrillard. 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M]. Telos press, 1981, p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