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

合集下载

逾期贷款和资产五级分类全解读

逾期贷款和资产五级分类全解读

逾期贷款和资产五级分类全解读来源:“成于微⾔” 刘诚然五级分类的逻辑-(“1104报表”学习笔记⼆⼗六)经过长达数⼗年的实践,我国商业银⾏贷款五级分类⼯作取得了⼀定成效,有效地杜绝了不良贷款认定迟缓的问题,较为准确及时地揭⽰了贷款的真实质量,防范了信贷风险。

但笔者认为,当前五级分类标准法过于审慎,不能真实反映贷款真实风险度,也间接导致了⼩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五级分类的历史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根据其资产的内在风险程度将其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众所周知,贷款的风险早期只有“⼀逾两呆”这种期限法,该⽅法的不⾜之处在于不能真实、准确、及时的揭⽰贷款风险。

中国⼈民银⾏决定⾃2002年起我国银⾏业全⾯推⾏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这是我国⾦融监管部门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深化银⾏业改⾰的⼀项重要决策,也是进⼀步完善我国银⾏业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信贷风险管理⽔平、积极应对全球化⾦融竞争的必要举措。

为实施这项重⼤改⾰,国内各家银⾏按照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本⼟化实施⽅案。

这⼀过程⼤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阶段是2001~2003年期间“五级分类”与“⼀逾两呆”分类并⾏实施的阶段。

⽬的在于让银⾏接受“五级分类”这⼀监管理念。

第⼆阶段是2004~2005年五级分类管理全⾯运⾏的阶段。

商业银⾏基本均开始设施五级分类,但运⾏过程中还存在分类不准和调整不及时的情况,银监会曾⼤规模开展过贷款风险分类偏离度检查。

第三阶段是2005年以后的贷款分类精细化管理阶段。

商业银⾏风险管理能⼒的不断增强,开始尝试风险分类标准的细化⼯作,如⼯商银⾏将贷款质量细分为12级(即把正常类贷款细分为4级、关注类贷款细分为3级、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各细分为2级、损失类贷款分为1级)。

⼆、五级分类的⽂件“五级分类”主要规范性⽂件有3个,⼀是⼈民银⾏印发的《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是银监会印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三是财政部印发的《⾦融企业准备⾦计提管理办法》(财⾦〔2012〕20号)。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四级分类中不良资产界定的标准:贷款本息拖欠超过180天以上的为“逾期”,贷款利息拖欠逾期三年为“呆滞”,贷款人走死逃亡或经国务院批准的为“呆账”。

呆账的核销要经财政当局批准,仅需提取普通呆账准备金(还不到贷款总量的1%)。

银监会实施的贷款五级分类中不良资产的标准: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次级类;逾期18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可疑类;逾期36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损失类。

与此相对应,正常类贷款、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须分别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分别为1%、5%、25%、50%和100%。

央行1998年下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中根据贷款的风险度仅以文字表述的形式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五类贷款的定义分别为: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

“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五级分类标准

五级分类标准

目录第一节:分类指导原则 (2)一、指导原则 (2)二、影响分类的主要因素 (2)三、补充说明 (3)第二节各类资产分类的具体标准 (3)一、批发贷款 (3)二、零售贷款 (8)三、信用卡透支 (10)四、各类垫款 (11)五、贸易融资、买入票据及贴现 (16)六、同业贴现 (22)七、开出信用证 (23)八、保兑信用证 (24)九、开出保函 (26)十、应收保理款项、 (28)十一、承兑汇票 (30)十二、贷款承诺 (30)目前,我行国内机构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涵盖的资产包括批发贷款、零售贷款、等12大类资产。

根据不同种类资产不同的风险特点,分别制定了各类资产的风险分类标准。

第一节:分类指导原则一、指导原则我行风险分类标准参照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制定,五个级别的贷款定义如下: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影响分类的主要因素1、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2、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3、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若借款人为新往来公司,参考其在同业往来记录、资信状况;若借款人为新成立的公司,考察其股东的往来记录、资信状况。

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可反映贷款的展、逾期情况,分类时贷款的展、逾期状况亦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

4、贷款的担保。

(1)信用保证:考察保证人的资信状况、履保记录。

(2)抵、质押品:抵、质押品的质量、折扣、估值的准确性、可变现能力。

商业银行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贷款本金和资产质量等因素将贷款、债权投资和资产等分为五个不同等级进行分类管理的制度。

这一
制度的实施旨在加强商业银行对贷款和债权的风险管理,防范可能对
银行信贷业务产生不良影响的风险事件。

商业银行五级分类的五种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级:正常类
指贷款或债权投资本息按期兑付、未逾期,或逾期不超过90天,且债务人、担保人等信用状况良好的贷款或债权投资。

第二级:关注类
指贷款或债权投资本息逾期90天以上但不超过180天,并且债务人、担保人等信用状况尚可的贷款或债权投资。

第三级:次级类
指贷款或债权投资逾期180天以上但不超过360天,或者资产质量较差但仍可收回或弥补亏损的债权投资。

第四级:可疑类
指存在一定逾期但仍可以收回或弥补部分损失,或者资产质量明显下降但仍可收回或弥补亏损的债权投资。

第五级:损失类
指无法收回本息、资产几乎没有抵偿价值、资产质量非常下降且无法弥补的债权投资。

商业银行将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对贷款、债权投资等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应的拨备计提和风险缓释,以防止因不良贷款和债权投资带来的风险事件对银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当建立健全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包括严格的贷款审批和风险评估审核制度,定期对贷款、债权投资进行风险分类管理,并加强与借款人、担保人等的沟通和协商。

总之,商业银行五级分类制度在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银行贷款和债权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保障银行经营的安全稳定。

商业银行贷款的分类情况--5级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的分类情况--5级分类

银行贷款5级别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一、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

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二、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三、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四、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五、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是指银行根据贷款违约的严重程度,将贷款分为五个级别,并规定了相应的时间标准。

这一标准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一级分类是指贷款正常,未发生逾期的情况。

对于一级分类的贷款,银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关注和管理,可以正常计息和收回本息。

一级分类的时间标准是指贷款在正常还款期限内未发生逾期,即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进行还款。

其次,二级分类是指贷款出现了轻微逾期,但尚未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

对于二级分类的贷款,银行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逾期情况进一步恶化。

二级分类的时间标准是指贷款逾期时间在一定范围内,还未达到较严重的程度。

接下来,三级分类是指贷款出现了较严重的逾期,但尚未构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对于三级分类的贷款,银行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和处置措施,以减少损失的扩大。

三级分类的时间标准是指贷款逾期时间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

然后,四级分类是指贷款已经形成了重大损失,但尚未完全损失的情况。

对于四级分类的贷款,银行需要采取积极的处置措施,尽快收回尽可能的本息。

四级分类的时间标准是指贷款逾期时间已经达到较长时间,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

最后,五级分类是指贷款已经完全损失的情况。

对于五级分类的贷款,银行需要进行清收和核销,尽快化解不良资产。

五级分类的时间标准是指贷款逾期时间已经达到最长时间,已经完全损失。

总之,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处置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希望本文对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有所帮助。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是主要依据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和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

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财务实力、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来判断,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是指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

“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变为,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从2004年起,、两类银行将奉行,取消原来并行的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的、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如对外、签发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改制(如、、、、、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得,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要内容

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要内容

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要内容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的一种制度。

主要内容如下:
1. 正常类(N类):借款人按时还款,没有逾期情况,贷款资产风险较低,属于正常状态。

2. 关注类(S类):借款人有一定的风险特征或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尚未出现逾期情况。

这类贷款需要加强管理与监控,以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3. 次级类(D类):借款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逾期情况,但仍然具备一定还款能力。

这类贷款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整改。

4. 可疑类(L类):借款人存在严重逾期行为或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时还款或还款能力较差。

这类贷款的违约风险较高,需要进行催收、追偿等处置手段。

5. 损失类(F类):借款人已经发生严重违约,无法催收到贷款本息,造成资金损失。

这类贷款被认定为不良资产,需要进行清收和核销。

五级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银行的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有助于银行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提高贷款资产质量,保护银行的资金安全。

同时,也为监管部门提供风险监测和评估的依据,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四级分类中不良资产界定的标准:贷款本息拖欠超过180天以上的为“逾期”,贷款利息拖欠逾期三年为“呆滞”,贷款人走死逃亡或经国务院批准的为“呆账”。

呆账的核销要经财政当局批准,仅需提取普通呆账准备金(还不到贷款总量的1%)。

银监会实施的贷款五级分类中不良资产的标准: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次级类;逾期18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可疑类;逾期36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损失类。

与此相对应,正常类贷款、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须分别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分别为1%、5%、25%、50%和100%。

央行1998年下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中根据贷款的风险度仅以文字表述的形式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五类贷款的定义分别为: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

“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对贷款资产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和评估信用风险,保护银行资产安全。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银行资产质量、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正常类。

正常类是指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条件和期限履行还款义务,没有发生逾期还款或者其他信用风险事件的贷款。

这类贷款风险较低,资产质量较好,对银行来说是最理想的状态。

二、关注类。

关注类是指借款人出现了一些还款异常情况,但尚未到达逾期的程度。

比如,借款人出现了短期逾期、资金紧张等情况,但这些情况是暂时的,不会对贷款造成实质性的损失。

银行需要对这类贷款进行重点关注,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避免贷款进一步恶化。

三、次级类。

次级类是指借款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逾期还款情况,但尚未到达呆账的程度。

这类贷款风险较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银行采取更加积极的风险防范措施,争取尽快化解风险,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可疑类。

可疑类是指借款人出现了严重的逾期还款情况,已经到达了呆账的程度,但尚未全部核销。

这类贷款风险极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严重受损,银行需要对这类贷款进行全面排查,采取果断的处置措施,尽快核销损失,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

五、损失类。

损失类是指借款人的贷款已经全部或部分核销,形成了实际损失的贷款。

这类贷款已经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对银行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失。

银行需要及时核销损失,吸取教训,加强风险防范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银行资产质量、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应严格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发现和评估信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保护银行资产安全。

征信逾期,止付,呆账,五级分类处理方法

征信逾期,止付,呆账,五级分类处理方法

止付,呆账,五级分类处理方法我们要知道,征信报告中如果出现呆账,止付,连三累六,黑户的情况,融资时是会被拒贷的,所以一定要先处理好征信,才能申请,详细步骤如下:一:呆账呆帐指经一直催讨,不能收回,长期处于逾期状态,经多次催讨一直不能收回,机构判定没有还款的可能性。

呆帐是我们最常见的状态,也是最严重的状态之一,主动联系银行协商还款,银行是很乐意的。

呆账分为一般性呆帐和溢缴款呆账处理方法:一般性呆账:指欠款超过2年及以上长时间未还的,就非常容易形成呆账,首先要做好方案,与银行沟通,说明情况,表明自己是非恶意非主观的,明确表示强烈的还款意愿,让机构先同意还清后立即清除呆账状态,然后再还款,还清欠款后,马上与机构进行沟通,要求机构清除呆账记录,或变成结清或注销的状态,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每个机构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为防止他们出尔反尔,一定要录音,如果确实出现还清后未清除的,继续找机构谈判或投诉,机构明确答应并清除记录后再撤诉。

溢缴款呆账:指信用卡多还的资金,或账户类资金,把多余的钱取出来,和银行沟通,清账消除卡片,让银行上报说明情况,上报人行要求更新记录即可。

二:止付一般只有信用卡才有止付的状态,信用卡止付指的是存在安全隐患,个人或银行为了减少持卡人的损失和风险采取的一种防范措施,暂时停止信用卡使用。

信用卡的账户变成止付的状态,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持卡人的主动止付,二是银行的主动止付,包含发卡行和总行止付行为。

持卡人主动止付,对于持卡人的主动止付,一般出现于信用卡丢失或被盗刷的情况,向银行提出主动申请办理挂失,并临时冻结卡片,在冻结期间内,信用卡无法正常使用,就会显示为止付。

银行的主动止付:因为银行可实施监控持卡人的用卡情况,一旦发现有违法用卡,逾期,虚假申请卡,盗刷或存在其他风险情况,银行有权对信用卡进行止付,银行止付也包含了两种情况。

一是发卡行止付,在陌生环境异地用卡,发卡行会暂时停止信用卡使用,会向持卡人致电确认或发送异常交易提醒短信,只要证明是本人操作,即可解除。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详解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制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

“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编辑]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贷款五级分类具体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具体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具体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表现,将贷款分为五个不
同的分类,以便银行对不同风险的贷款进行监管和管理。

具体标准
如下:
1. 正常类,借款人按时足额还款,没有逾期记录,信用良好,
属于正常还款状态。

2. 关注类,借款人有轻微逾期或违约情况,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需要银行密切关注和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3. 次级类,借款人存在较严重的逾期或违约行为,尚未形成重
大不良贷款,但风险较高,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措施。

4. 次级类,借款人存在严重逾期或违约行为,已经形成一定程
度的不良贷款,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如提起诉讼等,以便尽快收
回损失。

5. 损失类,借款人严重逾期或违约,已经形成无法收回的损失,
需要进行核销或计提坏账准备,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以上就是贷款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银行根据这些标准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不良贷款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指标,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五级分类标准是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偿还状况进行分类,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下面将对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正常分类是指贷款偿还情况良好,没有逾期或违约情况的贷款。

这类贷款风险较低,对于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有利。

其次,关注分类是指贷款偿还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尚未到达逾期或违约的程度,但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调整,以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再次,次级分类是指贷款出现严重逾期或违约情况,但尚未构成重大损失的贷款。

银行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尽快催收或清收贷款,以减少损失。

接下来,可疑分类是指贷款出现严重逾期或违约情况,且已经构成一定损失,但尚未完全损失的贷款。

银行需要对这类贷款进行核销或形成坏账准备,以应对可能的损失。

最后,损失分类是指贷款已经完全或部分损失,银行需要对这类贷款进行核销,并形成相应的坏账准备,以减少对银行资产的影响。

总的来说,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需要根据贷款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同时,监管部门也会根据银行的五级分类情况对其进行监管和评估,以确保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和风险防控。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贷款资产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贷款风险,保障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风险意识的提高,以确保五级分类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只有这样,银行才能更好地运用五级分类标准,提升资产质量,降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业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需要严格按照五级分类标准进行贷款分类和管理,并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以确保五级分类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通常根据贷款的偿还能力和风险程度对其进行五级分类,以便进行风险管理和计提坏账准备金。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正常类(Performing):贷款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没有逾期。

关注类(Special Mention):贷款存在一些风险迹象,但尚未出现逾期。

例如,借款人经营状况有所下滑或收入不稳定,但仍能按时偿还。

不良类(Substandard):贷款出现了逾期,但仍有部分偿还能力。

贷款被认为存在较高的风险,但仍有希望进行部分回收。

可疑类(Doubtful):贷款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逾期,偿还能力较弱。

贷款被认为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可能无法完全回收。

损失类(Loss):贷款被认为无法收回或回收金额极少,银行已经确认无法获得偿还。

通常,这些贷款会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这些分类可根据各个银行和监管机构的具体政策和规定而有所不同。

此外,不同类型的贷款(如个人贷款、商业贷款、房屋贷款等)可能会有额外的分类或细分。

银行根据其内部风险管理需求和监管要求,会对贷款进行定期的分类和评估,以确保贷款风险的准确识别和适当管理。

1 / 1。

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

“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从xx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贷款五级分类制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贷款五级分类法与一逾两呆

贷款五级分类法与一逾两呆

贷款五级分类法与一逾两呆一逾两呆概念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

逾期贷款:系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

呆滞贷款:系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逾期(含展期后到期)超过规定年限(一般为2年)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帐贷款)。

呆帐贷款:指逾期(含展期)3年以上(含3年)作为催收贷款管理,按规定条件确认为呆账损失,尚未批准,准备核销的贷款。

局限性一是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

未到期的贷款不一定都正常,尤其是期限长的贷款,虽未到期,但借款人可能已丧失还款能力。

按一逾两呆的标准,只能算正常。

不利于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

二是标准宽严不一,不利于衡量贷款的真实质量。

逾期贷款的标准过严,过期一天即算不良贷款,而国际惯例一般过期90天以上才为不良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法概念特点:(一) 五级分类方法更能真实的反映贷款的质量。

(二)五级分类是一个对贷款进行全程动态管理的过程。

(三)五级分类是较一逾两呆更科学的考核方法主要优点:1.五级分类法能更准确、及时、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以前的期限管理,是以贷款是否逾期和逾期时间长短作为判断贷款质量的标准,这样分类的结果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反映也不真实。

例如,有些未到期的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虽未到期但借款人已丧失还款能力,而按期限管理分类的标准属于正常贷款,这样就掩盖了贷款的真实情况。

五级分类法则避免了这种情况,它以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为核心,充分考虑到了影响还款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大小,如企业现金流量、信用支持、财务因素等,因此风险反映更客观真实,这也是它与期限管理法的根本区别。

2.五级分类法有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

现阶段,我国正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贷款的风险系数加大,尤其是现在企业经营效益不好,逃废债时有发生。

传统的期限管理法只是事后才能发现问题,市场预测难尽人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贷款的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四级分类中不良资产界定的标准:贷款本息拖欠超过180天以上的为“逾期”,贷款利息拖欠逾期三年为“呆滞”,贷款人走死逃亡或经国务院批准的为“呆账”。

呆账的核销要经财政当局批准,仅需提取普通呆账准备金(还不到贷款总量的1%)。

银监会实施的贷款五级分类中不良资产的标准: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次级类;逾期18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可疑类;逾期360天以上的贷款,一般应划为损失类。

与此相对应,正常类贷款、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须分别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分别为1%、5%、25%、50%和100%。

央行1998年下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中根据贷款的风险度仅以文字表述的形式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五类贷款的定义分别为: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归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

“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中国加入WTO,再加上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现在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充实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减少不良资产,提高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后者,已成为国内外的共识,并成为国务院今年对国有商业银行下达的第一任务。

从2004年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类银行将奉行国际标准,取消原来并行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从此,一逾两呆成了历史,“一逾两呆”方法和“五级分类”方法的基本区别是:“一逾两呆”方法强调按贷款的期限划分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注重贷款形式和手续完备情况的考核;而“五级分类”方法强调按贷款的质量划分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注重于对贷款第一还款来源的考虑。

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后三类,即“一逾两呆”合称为不良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曾是“一逾两呆”,这是一种根据贷款期限而进行的事后监督管理方法。

“一逾两呆”的不足就是掩盖了银行贷款质量的许多问题,比如根据贷款到期时间来考核贷款质量,就会引发借新还旧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将一笔不良贷款变为正常贷款,而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

这种分类法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而五级分类法正是克服了它的有关弱点,可以及时反映商业银行的盈亏状况,因此成为改良贷款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

相比之下,五级分类法是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更科学、全过程的管理方法,具体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五级分类方法更能真实的反映贷款的质量。

五级分类法考查的是借款人偿还债务的实际能力。

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贷款到期未还,即转入逾期,逾期180天即转入呆滞,形成不良贷款,进入不良贷款就预示着风险和损失。

但实际上,逾期不一定存在很大风险,也不能完全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逾期情况各有不同;同样,未逾期的贷款不能说明就没有风险。

前一种情况如去年的债转股走帐:在债转股走帐之前,大部分贷款一逾两呆形态为逾期,甚至呆滞,但实际上这些贷款由于政策性原因,基本不存在风险,划归为不良贷款显然不合适;后一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存在风险的未逾期贷款上,因为有些贷款尽管表面上没有逾期,但事实上借款人已经资不抵债丧失还款能力,或银行用变相展期的方法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二)五级分类是一个对贷款进行全程动态管理的过程,与一逾两呆方法相比较,五级分类方法的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对贷款全过程的动态性管理,也就是说,五级分类方法不仅是对信贷资产质量真实反映的评估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动态的贷款管理手段。

而一逾两呆方法则仅仅是在到期后反映贷款的形态,是一种事后监督的管理方法,没有对贷款综合情况进行动态评价的过程。

五级分类法的贷款动态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每季度分类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当期的企业情况、贷款情况同上期进行比较,根据变化评估贷款的风险情况;二是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分类材料上,分类材料的收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贷款情况包括企业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分类材料的涵盖面较贷后管理要广,其内容更加具体、分析更加具有综合性。

(三)五级分类是较一逾两呆更科学的考核方法人民银行在以往年度对商业银行是以一逾两呆口径进行考核的,虽然近三年实行的双轨制,但仍然以一逾两呆口径为主。

在这个考核过程中,由于一逾两呆以逾期时间进行分类的局限性,使商业银行可以在时间上作文章。

如用转贷、展期等手段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这是一逾两呆方法仅以定量分析所产生的弊病,但五级分类方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入定性分析,无实际回收成果的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的手段,在五级分类考核中无用武之地。

当前,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监管重点是促使其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双下降,为此人民银行督促辖区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和不良贷款认定标准,核准各行的不良贷款基数,以此确定各行的抓降指标来安排抓降工作。

从某市各行上报的上半年数字中(如表1—1所示),我们发现,采用“五级分类”方法和“一逾两呆”方法划分不良贷款的差别较大,按照“一逾两呆”方法,该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850857万元,占比21.91%;按照“五级分类”方法其不良贷款余额为2343812万元,占比27.75%;采用“五级分类”方法划分不良贷款比采用“一逾两呆”方法多492955万元,5.84个百分点。

从4家银行来看,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采用两种方法划分不良贷款的差别最大,分别差12.49和13.9个百分点,建设银行次之,差2.67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差别最小,差0.16个百分点。

二、采用“一逾两呆”方法和“五级分类”方法划分不良贷款产生差别的原因分析采用“一逾两呆”方法的主要依据是《贷款通则》和《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

《贷款通则》规定,不良贷款是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即通常所说的“一逾两呆”,其中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逾期(含展期后到期)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呆帐贷款是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经确认已无法收回的贷款列为呆帐的贷款。

但按照《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规定:贷款到期(含展期后到期)后未归还,又重新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同时满足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重新办理了贷款手续;贷款担保有效;属于周转性贷款的条件;这样的贷款就属于正常贷款,而不是不良贷款。

采用“五级分类”方法的主要依据是《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的规定,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其中次级贷款是指贷款的缺陷已经很明显,正常经营收入不足以保证还款,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可疑贷款是指贷款已经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损失类贷款是指贷款的大部分或全部发生损失。

可以看出,“一逾两呆”方法和“五级分类”方法的基本区别是:“一逾两呆”方法强调按贷款的期限划分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注重贷款形式和手续完备情况的考核;而“五级分类”方法强调按贷款的质量划分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注重于对贷款第一还款来源的考虑。

对于正常运行的贷款,在贷款归还后重新办理贷款审核和发放手续,本来无可非议。

但是,对于非正常贷款,就不是这样了。

借款企业在贷款到期后(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贷款本息,或在贷款到期前就不能归还贷款本息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经与借款企业协商,银行贷款给借款企业,用以归还银行贷款本息,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就变为正常贷款。

由于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担保手续有效”、“周转性贷款”等条件没有固定的或规范的判断标准,借款人往往通过按时支付利息,不断办理贷款“借新还旧”手续的情况下,变不良贷款为正常贷款。

据此,商业银行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改变了部分贷款的期限,使得这部分贷款没有逾期,在一逾两呆口径的考核下就被纳入正常贷款统计,但在五级分类口径下,由于五级分类方法强调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借新还旧”那些质量没有得到真正改善的贷款又被纳入不良贷款统计,使得采用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划分的不良贷款数额大于采用一逾两呆分类方法划分的不良贷款数额。

这是采用“一逾两呆”方法和“五级分类”方法划分不良贷款产生差别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