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合集下载

我的大学:黄煌的经方人生

我的大学:黄煌的经方人生

精彩摘录
这是《我的大学:黄煌的经方人生》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本书是黄煌教师关于经方人生的回忆录,有其独特的传奇的经历,有其对中医事业的执着,文字朴实、生动, 感人肺腑。
一个中医的心路历程。
一个中医,需要悟性,也需要长年累月的阅读积累与思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从来就没有偶然的成功,一个实实在在的读书人一路披荆斩棘才能到达的彼岸,除了机遇更多的是自身不懈 的努力。
我的大学:黄煌的经方人生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江苏省
世界
大学
黄煌
中医
基础
南京中医药大 学
年 中医
用药
仲景
职称
人生
先生
冗繁
网络
医科大学
经方
启示
内容摘要
本书是黄煌教师关于经方人生的回忆录,有其独特的传奇的经历,有其对中医事业的执着,文字朴实、生动, 感人肺腑。字数虽少,却处处体现出其继承、创新、自由、开放的学术精神,给后人以启迪、以榜样。作者简介: 黄煌,男,1954年生,江苏江阴人。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 证、药证。黄煌1973年开始跟随江苏省名中医叶秉仁先生学习中西医内科,并得到江苏省名中医邢鹂江、夏奕钧 等先生的指点。1979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攻读中医各家学说专业。1982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1989年受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学进修老年医学1年。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 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 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社会兼职有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 苏省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等职。

黄煌教授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黄煌教授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黄煌教授治疗痤疮经验概括:痤疮别名粉刺,青春豆。

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常见于青春期的男女。

临床表现:初起毛囊四周有白色或黑色粉刺,发病过程中有红色丘疹。

好发部位:颜面部,特别是前额部前胸和后背部,又有的在肩部。

第一张方——桂枝茯苓丸经典方: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各等份适用方:桂枝10-20g或肉桂6-12g茯苓10-20g牡丹皮10-20g赤芍或白芍10-20g 桃仁 10-20g1.本方合用于痤疮颜色暗红 , 疮体饱满硬结 , 久不用逝者 .以面部为主 , 疤痕结节2.本方体质要求 :(1)望诊 - 患者体质比较强健 ,面色多红或暗红 ,皮肤干燥或起鳞屑 , 唇色暗红 , 舌质紫暗等 .(2)腹诊 - 腹部大概充分 , 脐部双侧尤以左边下腹 ( 大便秘结的表现 ), 触之有抵挡 , 主诉伴有压痛女性常有痛经 , 附件炎等(3)加味 : 加丹参川芎成效比较好大便秘结加大黄下肢干燥加怀牛膝第二张方——葛根汤适用方 :葛根 12-30g 生麻黄 5-12g 肉桂 6-12g 或桂枝 10-20g 白芍 10-20g 或赤芍 10-20g 生甘草 3-10g 干姜 5-10g 或生姜 10-30g(3-5 片 ) 大枣 15-30g(10-15 粒)(1)本方合用于痤疮颜色发暗 , 疮头深陷不出 , 面背部均有 , 背部许多者(2)本方体质要求 ( 葛根汤体质 )面色发暗 ,没有光彩 , 肌肉坚紧 , 形体比较壮实 , 脉搏有力 , 痤疮在激烈运动出汗以后会有所减少, 夏季比冬季来说的话要轻些 , 女性患者常有月经量少 , 月经周期较长或闭经等 .(3)加味 : 加川芎成效较好PS: 麻黄量不行过大( 麻黄能喜悦心脏, 缩短血管 ,高升血压 ;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然的喜悦作用, 可惹起喜悦失眠不安 ) 但麻黄久煎或加甘草大枣桂枝后其喜悦作用可降低第三张方——荆芥连翘汤 ( 一向堂经验方 )荆芥 10g连翘20g柴胡10g甘草6g桔梗6g白芷10g薄荷5g黄连10g黄柏6g 山栀子 10g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1)本方合用于疮体高突光明 , 色红化脓 , 脓液黏稠者常有疾病 : 青年人的鼻炎扁桃体炎痤疮中耳炎等(2)本方的体质要求 :体格强健 ,面色潮红或红黑, 有油光 , 易浮躁 ,忧虑 , 目睛充血或多眵, 唇红 , 咽喉充血 , 皮肤简单起毛囊炎 ,夏季易发 .第四张方——防风通圣散适用方 : 麻黄 6g 大黄 6g 防风 6g 连翘 10g 薄荷 6g 芒硝 6g 山栀 6g 黄芩 6g 石膏 15g 川芎 6g 当归 6g 白芍 10g 白术 10g 荆芥 6g 桔梗 6g 滑石 15g 甘草 3g 生姜三片(1)本方合用于痤疮密集 , 形态多样 , 为粉刺 , 丘疹 ,脓包 , 囊肿 , 结节及窦道 ,瘢痕 , 硬结密集发生(2)本方体质要求 ( 防风通圣散体质 ):体胖形壮 ,皮肤粗拙 , 易生痤疮 , 皮肤瘙痒或起红疹 , 食欲好 , 食量大 , 易于便秘 , 女性多伴有月经少或闭经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治疗原则:经方治疗失眠是整体治疗,经过体质调整来缓解身体症状,改良抑郁、忧虑与不良情绪,进而提升睡眠质量。

糖尿病中医方剂:黄煌经验分享

糖尿病中医方剂:黄煌经验分享

糖尿病中医方剂:黄煌经验分享我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方法。

近年来,我尝试了多种西医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我开始转向中医,寻找一种能够帮助我控制血糖的方剂。

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了黄煌经验方,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方剂,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使用经验。

黄煌经验方是由著名中医学家黄煌教授所创,主要成分有黄芪、黄连、黄芩、黄精、甘草等,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我在使用这个方剂时,是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了一些调整。

我每天都会煎制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除了药物治疗,我在生活中也进行了很多调整。

我坚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每天都会进行适量的运动。

我还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自己的舌象、脉象来判断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糖尿病病情,过上了健康的生活。

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用心治疗,糖尿病并不可怕。

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带来希望和信心。

在使用黄煌经验方时,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调整剂量。

中医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耐心和毅力。

只要我们坚持,相信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战胜糖尿病。

我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糖尿病,过上健康的生活!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深知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管理血糖水平的治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西医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于是,我开始探索中医领域,希望找到一种适合我的治疗方案。

最终,我发现了黄煌经验方,这是一种极具价值的中医方剂,今天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使用经验和心得。

黄煌经验方是由著名中医学家黄煌教授根据中医理论精心配制而成,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芪、黄连、黄芩、黄精和甘草等。

这些药材相互配合,旨在达到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真武汤医案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真武汤医案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真武汤医案
真武汤医案
我老妈今年73岁,今年7月21日突发脑梗,手脚抽搐、头晕、不能动。

当晚送西医院急救做CT确认。

我自己学《伤寒论》已经一年多,平时也用经方给家人治一些小毛病。

当晚由于医院住满并未住院,挂了几瓶水后回家。

说服家人后,我的意思是尽快找黄煌教授看,可是那个星期黄教授都不在南京。

我们挂了其他的中医的号,开的是补气、驱风、活血的药,我感觉药没有治到根本,开了2个星期的药,吃了一个星期没效果后,我们又找了黄煌教授看。

黄教授说身瞤动,振振欲僻地,开的是真武汤原方,炮附子用的是15克。

一共吃了两个星期,期间我逐渐把炮附子加到50克,两个星期后血压高压恢复到了120几,头也不晕了,腿脚也有了力气。

果然是肾阳虚的真武汤证,黄教授的辩证论治的水平真高!老妈高血压治好的案例让我更加感叹仲景先师无以伦比的聪明才智!我们现代医学只要是高血压就让人终身吃降压药,花钱更伤阳气,在祖先面前真是羞愧啊。

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治疗肿瘤的经验(转)

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治疗肿瘤的经验(转)

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治疗肿瘤的经验(转)黄煌教授是倪海厦中医师推荐的大陆几个真正的经方家之一,阳光雨推荐我看此文,适逢我在上海的黄姓病友目前状况不太好,特转载此文。

望能对这位病友以及此类病人有所帮助!国医论坛 2007年7月第22卷第4期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治疗肿瘤的经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10029) 张荣春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对中医学术研究精深,尤其对经方研究颇多建树,临床经验丰富,对疑难病症治疗,别具卓识,运用经方常出神人化。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其应用柴苓汤治疗肿瘤的经验整理介绍于下。

1. 用方思路肿瘤是临床多发病、难治病之一,西医治疗重在“治病留人”,往往通过扩大根治术、大剂量化疗或放疗,片面追求“肿瘤的消失”,不但没有起到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痛苦加重。

因此,黄师认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应为肿瘤治疗的重要内容及疗效标准。

生存质量评定重在患者的自我感觉,中医治疗所改善的也主要集中于机体的功能状态和症状等主观感觉指标上。

对中晚期患者而言,生存状态的变化较单纯的瘤体及理化指标等客观指标的变化应该更有价值。

黄师指出,中医临床所面对的肿瘤患者群多数为中晚期病人,体质较差,或伴有并发症,未出现或已出现病灶的广泛转移,病情多虚实夹杂,既不能猛攻又不能滥补。

因此,治疗的前提应重在“留人治病”,重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

治法宜扶正祛邪,因势利导,标本兼顾。

不仅关注肿瘤的局部病灶,也顾及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平衡。

其独特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成为维护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黄师善用经方辨治肿瘤病人,尤其注重阴阳气血的调和。

临床上运用柴苓汤治疗肿瘤可谓独辟蹊径,疗效满意,黄师称之为“天然免疫调节剂”。

考柴苓汤方,系由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去大枣而成,属于《内经》“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的复方范畴。

考其方源,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一,据日本汉方医家矢数道明考证称本方亦载于《古今方汇》之疟疾门。

一字字敲出黄煌新书《我的大学——黄煌的经方人生》(节选)

一字字敲出黄煌新书《我的大学——黄煌的经方人生》(节选)

一字字敲出黄煌新书《我的大学——黄煌的经方人生》(节选)作者/黄煌编校/九尾白衣客【导读】《我的大学—黄煌的经方人生》是今年6月份出版的新书,浏览新书书目时无意中发现,拜读过黄煌老师其它著作,仰慕已久,这一本书名也正好透露出黄煌老师的求学之路。

全书从1973年被分配到医院做中医学徒开始一直到现今著作等身、经方遍地开花。

而这整个的过程就像黄煌老师在后记里说的“回想起来,学中医40多年,我是一脚高一脚低地走过来的,也是顶风冒雨冲出来的”。

这其中治方无效的挫败感、杂书乱读的无体系、思想放飞后的回归着力点、留学日本的收获、矢志经方等等,都看到了从医人一生向学问折腰的乐趣和坚定,找到做学问的方向本身也是努力的产物,而相信并深入才可受其庇佑,并接受造化随顺,可到达明朗的心安处,看见未来。

医案中,我还细细读了《蒲辅周医案》《治验回忆录》《沈绍九医话》《柳宝诒医案》等,但用力最深、花时间最多的,应该是清代苏州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我们简称“叶案”。

学医后,一直听到这位温病大家的大名,也听老前辈们说叶案如何如何难懂,其用药如何如何灵活善变,故对叶案心存敬仰,但苦于买不到这本书。

大约是1977年夏天,师弟沈建渝从上海买到了这本刚出版的繁体竖排本,有清代名医徐灵胎的批注。

这太让我兴奋了!我不客气地“占”有了。

老弟知我心,也笑着不和我计较。

那时的我,成天读叶案,抄叶案。

《临证指南医案》全书两千余则医案,都是临证的实录,有案语,有用药。

案语字数不等,短则二三字,长则十几行,多记述病状,分析病因病机,提示治法,用辞华丽。

其用药确实精炼,六味、八味为多,有载药量的,也有只录药名的,更有仅写方名的。

此老用药常有奇异之处,很多药是后来不常用或根本不用的,如鲍鱼、海参、淡菜、羊肉、猪脊髓、鱼腺胶、雄乌骨鸡、白扁豆、莲子······有点像饭店后厨配菜的;还有如甘蔗浆、梨汁、生荸荠汁、藕汁、西瓜,则像水果铺和饮料店;至于如紫河车胶,人乳粉、两头尖、秋石、金汁、纹银、金箔等,则闻所未闻,更不见后世医家入方。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二)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二)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二)辨方证的硬功夫如何将病人的诉说转化为方证?这是经方学习中的难点,更是临床医生的功夫所在。

由于病人的文化层次不同、表述方式不同、心理及精神状态不同,同一个方证,在很多病人的口中却表现地十分模糊,甚至近乎失真。

比如,麻黄汤证的无汗,有的病人是以“不太出汗,就是夏天也很少出汗”表述,有的则以“我的皮肤没有油,干燥,冬天更明显”表述,有的则以“我体育锻炼后皮肤发红,很难受,发痒”来表述,有的干脆一点也提不到汗的话题。

所以,要靠我们医生的眼睛和手感。

一般来说,麻黄证的无汗多表现为皮肤干燥和粗糙,摸上去毛糙,或刮之有白痕或脱屑。

许多皮肤病都表现为麻黄汤证,但病人绝不会以汗出有无作为主诉。

所以,看出来的方证和摸出来的方证最可靠,而练就望诊和切诊的硬功夫,是培养经方临床高手的关键。

葛根汤的叹息今天午睡中,手机铃声响起。

这是s老的儿子打来的,电话中他兴奋地告诉我,服药3剂后,他父亲已经能下地走路了,而且走了15分钟。

4天前,接近九旬的s老被家人用轮椅推进我的办公室。

他脸色黄暗,突发不能走路已经5天。

S老有帕金森综合征、脑梗、房颤、糖尿病等病史,长期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家人说,老人是雨天外出归家后即觉不适,夜流口水,所幸话语不糊,思维尚清晰。

我断为风寒外感,中风轻症,当即开方:葛根60克、生麻黄1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川芎15克。

嘱咐得汗则有佳兆。

今天他儿子告诉我,药后果然出汗很多,但精神遂振,说话中气又足了。

按当今中医常规,这种病要用清热活血药,但我用葛根汤加川芎控制了病情,这得益于经方思维。

葛根汤的经典方证,一是“项背强”,这是头项腰背的肌肉拘急,可以导致头痛、腰痛,可以导致步履乏力,也可以口噤不得语;二是“无汗”,而无汗之人,多表现为皮肤干燥、黄暗,同时精神不振、嗜睡、头晕等。

以上病症,正是S 老的临床表现。

而其人素体壮实,腰板硬朗。

其病其人,与葛根汤证相应。

南京,经方派名医黄煌教授

南京,经方派名医黄煌教授

南京,经方派名医黄煌教授梦之仪有一天,益玲告诉我,南京出了个经方家名医,名叫黄煌。

我只知道经方家在北方很有名,如李可(山西)、周乐年(即周三付,三付药就可以让病人峰回路转,北京)等,海外如倪海厦(美国,已故)等,怎么江南也出经方家?益玲很肯定地说,没错,并且她把黄煌在江苏卫视讲座的链接给了我。

我看过之后,很有兴趣。

益玲问我,想不想去南京找他看病。

我说好啊,亚健康的人就该找中医调理。

但说起江南一带的温病派中医,真让人气个半死,他们往往口气很大,个个自诩本领很高,实际上呢,一个小病还得吃上几个月的中药,这样一来谁有耐心看下去啊。

为了不受这样的折磨,我们才投入养生。

当然,因为缺少名家指点,我们只能自己看书、摸索,不过,这个过程也充满了乐趣。

话说我们看的书越来越书,了解的中医知识越来越杂,想见中医名家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既然益玲提议上南京,好,那我们去吧。

是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园内的门诊部。

我也见过很多的专家医生(包括上海、杭州的专家),可从没有见过黄煌这样的阵势,两排桌子面对面地紧挨着,没有一个桌子是空的。

黄煌坐在进去的第一个位置上,他对面的那位负责在一个病人快要看完的时候再叫一个病人进来等候,在黄煌的边上,有个女孩在操作电脑,在黄煌开出经方的时候,她在电脑里飞快地记录下每味处方药(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抄方吧),另外四五个听教授边看病边讲解。

我排在前面。

教授笑咪咪的,态度和蔼可亲,他一看我来自浙江,马上说,又一个浙江来的!当我拆说亚健康症状时,他有些夸张地对他的学生们说,黄褐斑——,白发——,眼睛干涩——……然后是把脉、问诊,再让我撸起裤脚管看看脚上的皮肤(我不知道作什么用),后来就听他说,荆防柴归汤。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名称,问他是哪个经方,他又说一遍,说病历卡上写着。

之后就轮到益玲,我则去付款取药。

15帖的药300元多一点,比我们这里的医生开的药便宜近一半,我们的医生往往开出很多药,不让病人多掏出钱来不罢休。

经方学者黄煌老师的干货分享(下)

经方学者黄煌老师的干货分享(下)

经方学者黄煌老师的干货分享(下)作者: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著名经方学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运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的大智慧。

这个经方了不得,说到能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发明创造,中医中药应该算一个,而其中的经方更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它也是我们中医院校的宝贝。

很多人研究经方都喜欢搞纯理论或极纯粹的实验研究,这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整理其应用经验作为基础,这些经验历经几千年,非常宝贵,把它们清楚、有序地整理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这也应该是大家运用经方经验交流的重点所在。

所以我还不能完全按照发给大家的讲义来讲,我抽取了经方运用经验其中的二十多条跟大家分享。

承接上期:经方学者黄煌老师的干货分享(上)九、葛根汤我要隆重推出葛根汤。

葛根汤在日本是家喻户晓,老人小孩都知道。

我们感冒了只晓得用什么康泰克、白加黑,其实葛根汤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一个好方,很多人感受风寒以后,鼻寒流涕,头昏脑胀,关节酸痛。

可以趁热服用葛根汤,汗一出就全好了。

葛根汤的功效远非这些,它还有通经的作用。

我在高校深有体会,现在女大学生月经失调得太多了,她们经常月经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有的干脆闭经,脸色黄暗,汗毛多,上课打瞌睡,精力不集中,一做检查,往往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月经不来,人又丑了,她们就着急啊!到处看西医也看不好,她们找我看,我用的就是葛根汤。

有的女孩子50天来一次月经,吃了以后就能够提前来,这个方子能催月经,促使排卵,所以我临床经常用。

它还能治疗闭经,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要合桂枝茯苓丸,有的要合当归芍药散。

有些胖女孩脸上生痤疮,总是退不掉,此起彼伏,疮痘颜色发紫,月经又不来,下肢皮肤干燥,吃了葛根汤加桂枝茯苓丸后,痤疮没了,小腿的皮肤又变得滋润。

还有一些胖女孩,闭经,有一点浮肿貌,大便经常拉稀的,我经常合上当归芍药散来治疗。

还能治疗不孕,有些人不排卵总是不怀孕,吃了葛根汤以后就能够“调经种子”。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五)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五)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五)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

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

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茅台酒,回家便更觉疲惫。

我冲了点葛根汤颗粒便上床睡觉,但右侧面部无法着枕,两小时后身上依然滴汗全无。

我想这不行,必须发汗!便起身,抓生麻黄一把,生甘草一撮,放铁锅内,嘱咐家人翻炒几下,然后放水煎煮数沸后递我。

药液麻、涩嘴,我只喝两口。

因牙痛齿浮,晚饭没吃啥,又进食热粥一碗,便盖被躺下。

不久,心率加快,心搏颇强,脉约近百,迷迷糊糊睡去。

至半夜,浑身出汗如水,衣被尽湿,但让我高兴的是,牙痛也大好,只是无睡意,直到凌晨方小时片刻。

晨起精神好,但见右腮肿依然,不过讲话和吃饭已经无大碍。

去北京开会和在海口讲课均顺利。

我用的是中医外科的温散法,方是经方甘草麻黄汤。

甘草麻黄汤方载《金匮要略》,药仅麻黄、甘草两味,治疗浮肿无汗者。

后世用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

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

因起效甚捷,方名走马通圣汤。

牙周脓肿,在我身上是属于阴疽之类,用清热泻火往往无效。

我服用过黄连上清丸,腹痛便溏,人反而不舒服,用附子理中丸则腹内温暖,全身舒服。

不过,牙周脓肿光温中不够,还需要温散,麻黄不可少。

甘草麻黄汤发汗甚灵,我的亲身试验可以见得。

发汗是现象,温散是实质。

发汗的背后,有全身机能的振奋,有头面部血液循环的加速,这些都有利于深部感染的控制和吸收。

外科著名的治疗阴疽的阳和汤,就是这种思路。

【有一民间牙痛古方就是甘草麻黄汤加大黄薄荷,从黄师所言,有所收获,谢谢】【放血和发汗,法不同理同。

用消毒后的针灸针刺破患处,疏散气血,亦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还可选合谷,曲池,下关等阳明经穴配合治疗。

黄煌治失眠经验(重复运用效果明显)

黄煌治失眠经验(重复运用效果明显)

黄煌治失眠经验(重复运用效果明显)简介: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

导读:黄煌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其中尤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他的学术观点鲜明且有新意,结合临床紧密,实用性强,值得一看。

失眠患者的主观体验:患者对睡眠时间、质量不满意,影响到白天社会生活(大陆06年,六大城市,成年人57%有失眠困扰)。

1、入睡障碍(最少30分钟)。

2、维持睡眠之障碍(易醒、早醒)。

3、睡眠时间过短(因人而异)。

4、熟睡障碍。

原因:心理、生理(饮食、时差、经期…)、病理(躯体、精神)、药物(麻黄)、环境、原发性。

对个体之影响:不可胜数。

经方治失眠之特色:①调体质而提高睡眠品质(安神)。

②没有西药(安眠药)的副作用——依赖性、次日感觉昏沉。

1温胆汤(半夏体质)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①胆怯、易惊恐。

②失眠、多噩梦。

③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

④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体质:多半夏体质,体质较好,营养好。

3、本方非经方(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小半夏加茯苓汤、橘皮竹茹汤加减而成)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主眩悸呕吐)。

橘皮竹茹汤(《金匮》,治呕吐)。

4、加味方:①高枕无忧散(出自《古今医鉴》),即本方加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②黄连温胆方,即本方加黄连6g或更多,主治烦燥、肤色红润、伴有胸闷、焦虑不安、心慌等症。

要点:烦躁、肤红有光泽。

我的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我的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我的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本文陆续发表在经方医学论坛,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先生自述学医的经历,真实感人,发人深省,忠实地记录了一个中医小学徒是如何成为当代经方学术带头人历程,我读后深受感染和启迪。

全部转帖至此,强烈推荐大家一读我的大学(一) 我的老师叶秉仁先生1973年,回城不久的我被当地政府分配去当中医学徒。

我拿着卫生局给的介绍信,跨进了一家当地有名的医院。

医院在县城的中心,是座深宅大院,紧贴着石板大街:石库门,青砖厅堂,落地花格长窗,天井,厢房??,可能原来有好几进,但仅剩三进,都成了挂号室、诊室、药房、化验室、注射室、供应室等,最里面是一栋别致的两层小洋楼,那是住院部。

我在这个医院中度过了六年的时光。

老师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叶秉仁先生。

他当时六十多岁,肤白,头发胡子花白,对人特别客气,经常点头微笑,是大家所说的“大好人”。

先生与我是同乡,且与我父母是世交,一口县城东乡话,听来十分亲切。

所以,与先生交往,我从未有过半点的隔生。

叶先生的医术很好。

据说他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长期在农村行医,在调到城里之前,是东南乡知名的好医生。

他既能打针背药箱,又能开方子,是在临床上打拼过来的。

叶先生最善于辨病,常常能在一般的腹痛腹泻病人中发现肝癌、胃癌、肠癌等病。

那时医院有个工友,恰好在唐山大地震期间,每天脓血便,按痢疾治疗未效,叶先生一看,说是肠癌,后来果然死于此病。

他对疾病的转归非常清楚。

他管的病人,绝对不会死在他手里。

发现蛛丝马迹,他早就作出处理,或转院,或会诊,或向病人家属说清道明。

所以,就是病人死了,家属还是千恩万谢。

叶先生还有一手过硬的临床诊疗技术。

他不仅能熟练进行胸腹腔穿刺,那些连护士都打不进的小儿头皮静脉针,老人竟然能一针见血~这都是当年在农村卫生院练出来的。

后来因为手抖,也就不摸针筒了。

叶先生的医德更是感人。

跟他抄方多年,从未看到他与病人红过脸。

那年,先生负责创建中医病房。

我的大学(十三)——学报编辑部的故事黄煌教授医话

我的大学(十三)——学报编辑部的故事黄煌教授医话

我的大学(十三)——学报编辑部的故事黄煌教授医话1986年秋天,我调任《南京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任主任。

这意味着我在主讲《中医各家学说》以外,还负责一本杂志的编辑工作。

远离了教研室疙疙瘩瘩的琐事束缚,在一个可以独立伸展学术思想的空间工作,那是一件让我庆幸的人事变动。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原是一本内部学术刊物,主要是汇集教师科研人员的科研资料,自编自印自发行。

我到任后,干了几件事情。

一是改为邮局发行,目的是让市场检验,扩大学校影响;二是改由校外印刷厂印刷,学校的印刷厂的服务质量和印刷质量是无法过公开发行这一关的;三是重新设计杂志封面。

特别是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置于封面。

这个徽标很美,是由一条蛇盘绕的权杖所覆盖的联合国标志。

南京中医学院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之一,这可是学校的光彩;四是调整学报栏目,增设专题笔会、理论研究、临床报道、经验交流等栏目,发表有关中医发展思想、学科发展思路的文章,加大学报中临床第一线的内容。

我的想法,就是希望开门办学报,不要孤芳自赏;希望中医科研和教学要紧贴临床;希望学报要有思想性,中医高校理应为中医学术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

在编辑部的工作是紧张的,也是细致的。

从组稿到编辑,从印刷到发行,都要过问;一个标点符号,一段引文,都要核对查找。

特别是校对工作,常常是看了又看,唯恐出错。

那时候,我经常下厂,在排版车间边改边校对,是常有的事。

我和排版工人交朋友一起搬沉重的铅板。

有时要弄到上灯时分,才坐公交车从郊区颠回来。

那时候,我感到愉快,特别是散发着油墨香的期刊送来编辑部的时候,就有一种成就感。

编辑部办公地点在学校的行政楼的一楼,朝南,窗前是几棵高大的冬青树,每到深秋,树上结满了紫色的果实,引来几只灰雀,啄得满地都是黑色的果汁。

窗外还有一丛紫荆花,到春天,花呈团状,粉红、深红,枝条上还有嫩绿的新芽。

我到编辑部工作后,很多人替我惋惜。

编辑部是为他人作嫁衣的地方,离开了教研室,许多名誉就与你无缘了。

黄煌经方体会与感悟

黄煌经方体会与感悟

黄煌经方体会与感悟黄煌教授讲座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 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黄煌教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验

黄煌教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验

黄煌教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

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

本病病因尚不明。

血小板增多可能由于干细胞异常,导致持续性巨核细胞的增殖,因而血小板过度增生,加上过多的血小板从脾和肺脏储存部分释放入血有关。

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

本病主要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血栓形成、脾肿大等特点。

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血小板计数多在100万~300万/mm3,最高达2000万/mm3。

血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有巨形及畸形,偶见巨核细胞碎片及裸核。

白细胞增多或正常。

骨髓各系增生明显,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及幼稚巨细胞增多,可见大量血小板形成。

治疗目的要求血小板减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可用羟基脲、马利兰、环磷酰胺等骨髓抑制性药物、放射性核素磷、干扰素及抗凝药物等。

根据血小板增多的程度,病程不一。

大多数病例进展缓慢,中位生存期常在10~15年以上。

少数病人可转为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重要脏器有血栓形成及出血常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用经方医学的思路,从经方体质学角度出发,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见于瘀血性体质和阳热性体质患者中。

所谓瘀血性体质即患者体质比较强壮,面色多红或暗红、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

腹部大体充实。

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

多有头痛、便秘、腹痛腰痛、心悸等症状,此又称桂枝茯苓丸体质。

阳热性体质又称黄连解毒汤体质,表现为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或多眵,口唇暗红或紫红,舌质红暗红,质坚敛苍老,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多滑数有力。

腹部肌肉较紧张,腹部肌肉较紧张,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

01黄煌教授医话综述

01黄煌教授医话综述

1.保肝降脂的五苓散X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但已腹部微凸。

他今年5月31日来诊,主诉去年六月至今,两度出现肝功能损害。

谷丙转氨酶达777.00,谷草转氨酶226,谷氨酰转肽酶171.00,总蛋白83.3(5月23日化验结果)。

我用经方五苓散:白术100克、茯苓100克、猪苓100克、泽泻100克、肉桂50克,研为细末,嘱每日口服5-10克。

7月5日复诊,喜告昨天化验肝功能,除总蛋白稍高以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

患者何以导致肝损害?患者否认肝炎病史,但以前有脂肪肝,而且,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前曾经服用过较长时间的深海鱼油胶囊。

这不能排除脂肪肝加上深海鱼油为肝损因素。

而此案又一次提示五苓散对脂肪肝及其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

所谓水逆病,是一种以口渴而不能多饮水,进水即吐,并伴有浮肿、小便不利、水泻、多汗等的病症。

后世,五苓散被用于治疗各种水液潴留体内的疾病,比如肝硬化腹水、特发性水肿、美尼尔氏综合症、夏秋季腹泻、抗生素腹泻等,此外,痛风、脂肪肝、单纯性肥胖、脑垂体瘤、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本案之所以用五苓散,就是以脂肪肝、肥胖为依据的。

X先生在叙述服药后的反应时,提到每日腹泻,并有鲜血,原本静止的中耳炎也复发,出现耳内流水。

五苓散导致腹泻,这不是第一例。

本来治疗腹泻的五苓散,为何导致腹泻?这可能与本方调动了机体的自身排毒祛湿能力有关。

按传统的认识,本方能通阳利湿。

耳内流水,也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

服用五苓散后,按照张仲景的说法,要喝热开水,让周身微微汗出,这样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同时,饮食要清淡,少喝浓汤油腻。

另外,我特别嘱咐患者,要戒酒或少饮酒,如果在无法避免的应酬以后,要马上服用一些五苓散粉剂,这有利于解酒毒保肝。

当今的中国,脂肪肝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比比皆是,一些西药降脂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极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我国传统的配方五苓散,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低廉,是我国广大老百姓吃得起用得上的保肝良方。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老中医经验,蝤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IR7 关键词半夏厚朴汤南京中压药大学基础压学院94(1)班(210029)刘岳顾炜黄煌…验,二…腹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及临床工作,临床擅用仲景方.现就其运用《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的经验介绍如下. 1芦带麻痹案陈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声带麻痹半年余,每遇精神负担过重时症情加重,经多方治疗仍发音困难.有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等病史.刻下:声音嘶哑,心烦,寐差,咽喉暗红,舌稍暗,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log,川苔薄白,眯滑.朴6g,苏梗log,茯苓15g,枳壳6g,山栀log,连翘 12g,黄芩6g,生甘草s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并嘱其多参加室外活动.服3剂后,喜来告之,上午发音已正常,下午稍有嘶哑.继用原方20余剂而安.2顽同性失眠案周某,男,29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患睡眠障碍2年.曾经当地医院及精神病院治疗,来见好转. 刻下: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每日睡眠4h~Sh,恶心, 胸闷,干咳,痰白牯不多,咽中如有物阻,大便每日2 行,时干时溏,尿频,舌暗,苫薄黄,眯弦滑.用半夏厚朴沥加味:姜制半夏log,茯苓12g,川朴log,苏梗 lOg,山栀log,连翘12g.滑石12g,投实6g,生甘草 3g.服7剂后复诊,入睡已不困难,但仍多梦,胸闷,心烦.教不更方.原方去滑石,枳实,继服14剂而愈. 3顽同性腹痛案丁某,女-30岁-1998年1月3日初诊.患腹痛年余,自述有胃炎,胃下垂,慢性盆腔炎,膀胱炎.西医确泻,夜寐不安,多梦,醒后有汗,El干而牯,尿频急色赤,面青黄不译,消瘦,唇白,舌苔厚徽黄,眯细效.处方:姜制半夏log,茯苓15g,川朴log,苏梗lOg,山栀 6g,精石1Sg,生甘草3g,黄芩3g,连翘log.5剂.药后腹痛即止.1十月后因情志不遂致腹痛又作来诊,予原方7剂.随访至今腹痛未作.4焦虑性神经官健症案李某,男,34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患经常性头昏多年,多方求浩未教.刻下:患者头昏,尤以餐后明显,心悸,时有早捧,夜寐欠佳,右胁按之硬满,手足汗出,厌甜食及辛辣,喜持饮,餐后胰岛素增高,甲状腺肿大,但功能尚正常.B超提示t胆囊息肉,脂肪肝.血脂2.0,3.5retool,L,黄疽指数20单位,30单位,转氨酶正常或稍高.舌尖红,脉细弦滑.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t姜制半夏log,柴胡log,茯苓 15g,苏梗12g,川朴log,山栀log,连翘12g,黄芩6g. 生姜3片,红枣10枚.7剂.药后头昏明显改善,已能正常上班,精神状态亦佳.效不更方,原方7剂继服巩固.按: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等药组成,具有行气解郁,降逆化痰之功,仲景用本方治疗气郁痰凝之妇人咽中如有炙黹"的病证.黄教授运用车方的指证有三:咽喉不利,包括咽喉部异物感, 咽痛,失音等;恶心呕吐,胸闷腹胀l@眩悸,眩即眩晕,如坐舟中,悸指跳动.如心下悸,脐下悸,肌肉跳动等黄教授对食道毙,支气管炎,哮喘,更年期综合症, 小儿厌食症,帕金森氏综合症等具有上述指征竹患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黄某脏虚实之证,而后立法处方.前人有"怪病多痰"之说,可以参考.余意,怪疑病证,多与经络赛阻有关,治时注意舒经活络.再据风,寒,燥,A之特性,如风邪为病,多动多变,寒主收引,燥易伤阴,火易炎上,耗气伤 tf津,易致肿疡等特点,判断疾病属性.总之.若遇奇病当依中医传统理论为据,临证自可不惑. (未完待续)研寸锻伯久铱转磋国医论坛1998年第13卷第4期(总70期)25 教授临证还发现,患者服用本方后,常易出现心烦不安,胸闷,寐差早醒,多梦易惊,咽红痛或暗等烦躁证, 应加山栀连翘,黄芩甘草清心除烦,疗效卓着,称此加味方为除烦汤".《伤寒论)第317条有"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的训示.前两案,病虽不同,但皆有瘴气交阻所致的"咽喉不利"这一经典指征,所以从仲景投半夏厚朴汤,叉均见烦躁诸症,宗仲景之训兼以除烦.药证的对,效如桴鼓.案3出现腹胀痛,口干枯,苔厚等气郁疫凝的睥胃症状,合半夏厚朴汤的运用指征,随证加味而获难求之效.案4病症繁多,证情复杂.除肝气郁滞而出现的右胁硬满的柴胡四逆散证,热扰心神的烦躁证外,似难再觅头绪.黄教授予半夏厚朴汤,我们颇为不解,思忖良久,他说头昏心悸乃痰气交阻,蒙闭清窍的眩悸证,顿时心中释然.由此,黄教授运用本方指征的l青妙,方证药证的研究之探可见一斑.并使本方在运用上突破了治疗梅核气专方这一陈规t扩大了本方的临床适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厚朴,紫苏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半夏,生姜,紫苏均有祛痰作用,生姜,紫苏有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作用,半夏,厚朴,茯苓均有镇静作用,厚朴有解痉作用等等.这些药理充分的验证了黄教授运用本方指征的科学性.由于本方在临床上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本方的药理还只停留在单昧药物的研究上,对合方的药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收稿日期1998—05—19)烫伤验方广西资源县农业领导小组办,厶\室(541400)陈兵耀 1制用方法取石灰膏250g,萘油100g,调成薄浆状,涂在伤面上,覆盖为度,一般不用包扎. 2主治范围主要用于I度,I度烫伤.3治疗效果共治85制,奎部治愈.忘处仅见红肿热痛者1天,2天治愈,惠处有水泡蛀见表皮脱落者 3天,8天治愈.(收稿日期l998一.3一.3) 关键词恶性肿瘤理气教结法钱伯文名医经验全国着名中医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钱伯文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工作40 载,对癌肿的辨治见解独到.本人幸得恩师的言传身教,受益非浅.现将钱老应用理气散结法治疗癌肿的经验特色总结介绍如下. 1气机失调是癌肿之重要病机中医学认为,气是掏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类经》曰t人之有生,全赖于气.气机调畅是人体各脏腑功能协调统一的基础.当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致病因察作用于机体,导致气机失调时就必然影响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方面的功能活动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如气滞气郁,气逆,气虚等.故《紊闻举痛论》日百病皆生于气也.,钱老认为,肿瘤的发病同样与气机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应责之于脾胃气滞和肝气部结.他说t"从临床角度来看,肿瘤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常可见气滞,气部之象.如胃癌,食道癌病人多见胸脘胀闷,暖气等症;眄癌病人常出现下腹部胀痛,大便时里急后重等症;乳腺瘟病人常出现肝气部结,乳房胀痛等.另外,从大量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病前(即癌前期)常有长期的郁闷忧愁,或蒙受打击而不得解脱等肝气部结之象."对此历代医家也多有论述,如巢元方云"此由忧患所致……使塞而噎.张从正在解释积聚的成因时也认为:忧思郁怒,气机不和,丑久聚而成上海中医特大学^N...Nv朱国樯钱力兰哼钱伯文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总结。

【我的大学】《我的大学——黄煌经方人生·前言》

【我的大学】《我的大学——黄煌经方人生·前言》

【我的大学】《我的大学——黄煌经方人生·前言》我没有上过大学,准确地说,我没有大学本科学历。

但是,我这一生,都在读大学。

当中医学徒时,医院就是我的大学,飘着草药和艾草香味的门诊大院以及充斥着来苏尔味道的病房走廊,让我的大学更有医学院的气息;那些可敬的老中医,医术精湛,洞察人情,熟悉生活,就是我最好的教授。

后来,我来到了南京中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那里是一所有围墙的大学。

在那里,我取得了堂堂正正的研究生学历,获得了硕士学位,而且,还就职于这个学校,当过讲师、班主任、学报编辑、研究生部主任以及某个学院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我在这个大学里成长,在这里拼搏,在这里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顺应了出国潮,到了日本京都大学公费进修,后来,又多次去日本,最后在日本顺天堂大学拿了博士学位。

在日本的时间不长,但给了我不少东西。

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学术自由的惬意,坚定了从事经方研究推广的决心。

八十年代末,我加入了农工民主党,后来,当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03年,还就任市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这期间,我亦官亦民,亦教亦医。

中医学的理念和为医的经历,为我参政议政提供了素材和经验;从政界反观中医,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社会的实际以及明白了中医应该如何应答百姓的呼唤。

那个明城墙根下的市府大院,何尝不是我的大学?21世纪后,互联网改变了世界。

我也跟进,2004年,我们师生设立了黄煌经方沙龙网,我几乎每天上网浏览新帖,常常被其精彩的内容所吸引。

其中有谈中医发展战略的,有谈经方研究理论的,更多地是谈学习经方临床应用经方的心得体会,有鲜活的医案实例,有切于临床实用的经验……。

其中有资深学者的思考,有基层中医的心声,有初学者的困惑,还有患者的感人肺腑的求医之感。

互联网的魅力,让大家对经方的热爱之情聚集,研究心得撞击,从而迸发出绚丽的光芒。

上网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是虚拟的大学。

我的大学(三十二)——走进医科大学黄煌教授医话

我的大学(三十二)——走进医科大学黄煌教授医话

我的大学(三十二)——走进医科大学黄煌教授医话2001年春天,我首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了《张仲景药证》的选修课,同年秋天,受南京医科大学邀请,在该校开设三个大班的选修课。

没有想到,这门中医味那么浓的课程,居然也引起西医大学生们的关注。

课程是从甘草开始的。

上课铃声响过,我走上讲台,没有开场白,没有板书,而是拿出一包甘草饮片,每人一片,让大家咀嚼。

阶梯教室一阵躁动,好奇、新鲜……。

我问:“什么味道?”“甜!”“知道这是什么中药吗?”短暂的沉默……“西洋参!”“当归?”,几个勇敢的男生先发声。

我不语。

这时,是怯怯的女声:“甘草!”这是蜜饯的味道,女生们熟悉的感觉。

我笑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上今天讲课的主题——甘草。

我接着说:“今天为何要你们品尝甘草呢?是想让大家明白两个道理:第一,中药未必都是苦的,也有甜的,甘草就是;第二,中药哪里来的?是尝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们用自己的身体尝试出来的。

今天,我要让你们也当一回神农。

学中医,必须要多临床,多尝试,多实践”。

下面,鸦雀无声,神情专注……甘草,是最古老的药物,也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

单味甘草可以治疗咽喉疼痛,可以解毒,可以止咳,可以疗瘦,可以定悸,可以缓急……。

配干姜,止呕止泻;再配附子,是四逆汤的构成,能够回阳救逆;配桂枝,可以定悸;配芍药,可以解痉止痛;配柴胡,可以推陈致新,解表和里;配石膏,可以清热止汗;配麻黄,可以发汗;加大枣、小麦,能安神定躁……甘草泻心汤,是黏膜的修复剂,是治疗口腔溃疡的专方,可以用于治疗白塞病。

炙甘草汤,是止血方、急救方,是失血性心律不齐的专方,是理虚方强壮方。

甘麦大枣汤,是镇静剂,但甘甜可口……以甘草为圆心,螺旋形地散开,就形成了经方的各个群体,知识面就此扩大,古典医学的世界就此打开……《张仲景药证》的每次讲座,就讲一味药物。

那些千古相传的经方,牵连出许多风趣的名医故事和实用的临床经验,让学生们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睿智和聪慧,把年轻人们引进中医的天地。

读黄煌的经方人生

读黄煌的经方人生

读黄煌的经方人生首先,这是一本回忆录,而且用时7年,可以读得出其实很有感情的文字。

黄煌的第一位恩师,叶秉仁先生。

和先生学医3年,叶先生中西并用临床经验丰富。

并不断告诉他学术无国界,治病在疗效。

叶先生还特别会编方歌,言传身教。

在那个医院里介绍的那些老先生,大家都喜欢忙,喜欢病人多,下班晚。

认为是一种荣耀,一份骄傲。

医生说因为有病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名医,是因为有一大批崇拜他的病人,才是名医。

在编写组那一篇有一句话我特别印象深刻。

“志士景成,可瞻竟成” 有志竟成看到黄煌年轻时候读书那一篇,我特别有感触。

人家都生怕弄脏弄破,借着读,反复读,现在的社会反而书多了大家反而不看了。

读到以前黄煌案例深刻那一篇,我也特别有感触,因为在学医这条路上确实有很多看不好的,自己真的挺受打击。

也有很多令人记忆犹新的案例。

我至今还记得我王某人第一个看不好的特别深刻的也是引领我入党的一个老师,上学时老师对我不错,老师是宫颈手术后有下肢水肿。

也让我尽我所能尝试。

那会我特别努力的刷倪海厦先生的视频,我都实践过,很多人特别迷信倪海厦老师我不知道是不是和我方年一下下了苦工,针灸视频和内经我光笔记就写了一个厚厚的本子。

这个老师我多年后有了一定水平她也确诊是癌症。

具体我也忘了是什么癌症了。

看不好的还有很多,比如虚劳脉用针灸就调的不好。

还有就是偏瘫,效果不好。

也有很多效果出奇的,突发的,甚至久病但是看好的。

这种感觉真的特别难以表达。

但是这并不是学医路上炫耀的东西。

在黄煌去日本留学老年医学,里面村井先生的一些观念我觉得非常好。

要重视保护老人的残存机能。

老人的机能不用即废。

老人要尽可能的多讲话,多用脑,衣被可以自己叠,电话要经常打,即便是卧床不起的老年人,能自己咀嚼的,就不要为省事省力。

反对老年人多用药,更反对依赖药物。

先生反对老人多用药,更反对依赖药物。

他说,由于老人的肝肾功能已经衰退,年龄越大,使用药物的副反应越大。

如果与20岁的年轻人相比,50年龄段的发生率是2.7倍,60年龄段为3.56倍,70年龄段达7.1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本文陆续发表在经方医学论坛,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先生自述学医的经历,真实感人,发人深省,忠实地记录了一个中医小学徒是如何成为当代经方学术带头人历程,我读后深受感染和启迪。

全部转帖至此,强烈推荐大家一读我的大学(一) 我的老师叶秉仁先生1973年,回城不久的我被当地政府分配去当中医学徒。

我拿着卫生局给的介绍信,跨进了一家当地有名的医院。

医院在县城的中心,是座深宅大院,紧贴着石板大街:石库门,青砖厅堂,落地花格长窗,天井,厢房??,可能原来有好几进,但仅剩三进,都成了挂号室、诊室、药房、化验室、注射室、供应室等,最里面是一栋别致的两层小洋楼,那是住院部。

我在这个医院中度过了六年的时光。

老师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叶秉仁先生。

他当时六十多岁,肤白,头发胡子花白,对人特别客气,经常点头微笑,是大家所说的“大好人”。

先生与我是同乡,且与我父母是世交,一口县城东乡话,听来十分亲切。

所以,与先生交往,我从未有过半点的隔生。

叶先生的医术很好。

据说他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长期在农村行医,在调到城里之前,是东南乡知名的好医生。

他既能打针背药箱,又能开方子,是在临床上打拼过来的。

叶先生最善于辨病,常常能在一般的腹痛腹泻病人中发现肝癌、胃癌、肠癌等病。

那时医院有个工友,恰好在唐山大地震期间,每天脓血便,按痢疾治疗未效,叶先生一看,说是肠癌,后来果然死于此病。

他对疾病的转归非常清楚。

他管的病人,绝对不会死在他手里。

发现蛛丝马迹,他早就作出处理,或转院,或会诊,或向病人家属说清道明。

所以,就是病人死了,家属还是千恩万谢。

叶先生还有一手过硬的临床诊疗技术。

他不仅能熟练进行胸腹腔穿刺,那些连护士都打不进的小儿头皮静脉针,老人竟然能一针见血~这都是当年在农村卫生院练出来的。

后来因为手抖,也就不摸针筒了。

叶先生的医德更是感人。

跟他抄方多年,从未看到他与病人红过脸。

那年,先生负责创建中医病房。

他不仅每天查房,晚饭后还要去病房转一转,和病人聊聊天。

冬天查房,他听诊时常常先用手焐热听诊器,然后轻轻放到病人的胸口。

有次,病房收住了一位老工人,大便几天不通,用药无效,先生竟然毫不犹豫,戴上手套,亲手为病人掏大便。

其情其景,至今历历在目~我跟叶先生学医的第一天,就是坐在他旁边抄方。

所谓抄方,就是先生口述配方,我抄录在处方笺上。

中药药名虽多,但经常抄,也就慢慢记住了。

那个时候,诊室里各种各样的病人都有,很多都是大病重病。

这些病人都是我学中医的“教材”。

先生看病时,常让我触摸病人的肝脏,那时常常发现肝脏边缘不整的肝癌患者。

遇到心脏病人,先生1/73页会教我听心音。

然后在纸上画一圆圈,中画一十字,给我讲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先生对方剂很熟悉。

遇到比较典型的用方,他就会教我他编的方歌。

先生编的方歌,一般仅两句,且不拘泥于格律,只要记住顺口就可。

至今我还记得逍遥散的方歌:调肝理脾服逍遥,三白(白芍、白术、白茯苓)荷(薄荷)草(甘草)当(归)柴(胡)烧(煨生姜)。

开始我用先生的方歌,后来我也学着先生的方法自己编方歌,普通话、方言俚语,全用上了,力求形象诙谐,力求好记。

比如小青龙汤方歌:黄(麻黄)白(白芍)干(干姜)细(细辛)小青龙,五(五味子)桂(桂枝)半(半夏)草(甘草)居当中。

三仁汤方歌:三人(杏仁、蔻仁、薏苡仁)扑(厚朴)通(通草)滑(滑石)下(半夏)来。

这样一来,兴趣大增,方剂能记住了,但是先生的方歌倒反而忘掉了,实在惭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全国大搞中草药运动。

先生积极响应,研究草药。

他常用马兰根、板蓝根治疗感冒,用白槿花、马齿苋、望江南治疗痢疾,用马兜铃、鱼腥草治疗咳嗽吐痰;用白花蛇舌草、虎杖根治疗肝炎,用仙鹤草、墨旱莲治疗出血,用合欢皮、夜交藤治疗失眠,割人藤、猫爪草治疗结核,夏枯草、稀莶草治疗高血压,金钱草、海金沙治疗结石,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八月扎、蜀羊泉治疗肿瘤,鱼腥草、墓头回治疗带下等。

先生说,政府有号召,我们必须响应。

他一生谨慎,所以他的家庭成分虽然比较高,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均未遭大难,这和先生的政治反应敏捷有关。

说实话,这些草药的效果平平,但先生还是老老实实地在临床使用,并不断摸索。

后来,他竟然创制了几首草药方,代表者有银蝉玉豆汤:用金银花、蝉蜕、玉米须、赤小豆、连翘、浮萍、白茅根、冬瓜皮、车前草,水煎服,主治急性肾炎。

还有治疗乙型脑炎的银翘青板汤,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

他也用来治疗流行性感冒。

叶先生家与我家住得很近,下班后,我俩常常一路走,一路聊。

路上先生和我讲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和病人交流。

他说当医生不要将话说绝,因为临床情况复杂多变,要多长心眼。

他说周总理说过,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做医生,就是要不断学习,学到老,还学不了。

他也常夸我聪明,但同时又告诫我不能骄傲。

我常常晚饭后就去叶先生家。

他会让我看他的笔记本。

内容大多是按病种摘抄的临床报道和经验介绍,中医西医均有,分门别类,用钢笔圆珠笔抄写,如蝇头小楷,非常秀美。

叶先生健谈,尤其是他高兴的时候,常常谈他的往事。

这些往事,几乎都与医有关。

他讲过当年在上海读书时,有位调皮的学生将巴豆塞进糕点“蟹壳黄”中,结果让误食的同学大泻不止,说到此,他常常像孩子般地笑起来,好像回到当年。

在说他对他学术思想影响比较大的事情,莫过于传染病的治疗。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他刚从学校毕业返乡行医,适逢霍乱大流行,踌躇满志的他立即按张锡纯先生介绍的卫生防疫宝丹配制后分发病员,但收效不理想,后来采用补液才活人很多。

后2/73页来,又遇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行,他先用白虎汤、葛根汤等治疗,但都效果不如磺胺类药,更不如青霉素。

这对他的触动很大。

后来,叶先生笃志于中西两法治病。

最让先生骄傲的,也是他反复提起的,是60年代中期参与苏州地区乙型脑炎抢救小组工作的经历。

当时,他不仅熟练使用酒精擦浴、冬眠灵等物理及药物疗法,同时,他配制了抗病毒退热的验方银翘青板汤,并成功地使用平胃散解决了患儿的胃液潴留,用白虎汤治疗过高热等。

因此,叶先生受到了卫生行政部门的表扬,并将他调入县中医院。

他常常对我说,学术无国界,治病在疗效。

这是先生一生行医经验的总结。

先生是极力主张中西医结合的,也是一生进行中西医结合实践的。

我在先生身边学了三年。

满师的那天,叶先生笑着说:从今天开始,要叫你小黄医生了~从此,我开始独立行医。

我将先生的诊余医话整理成文,以《杂谈偶记》为题发表在当时声名显赫的《中医杂志》上。

先生十分开心。

后来。

我考上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每年回家,总去叶先生家看望他。

1988年,先生不幸被撞股骨颈骨折,从此卧床未起。

经常高热,尿路感染,他开始消瘦。

记得1993年春节,我回去看他。

他思维有点乱了,但还能认识我。

他喃喃地说要去深圳,还要干番事业。

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当医生~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医生。

我的大学(二)——医院的老中医们医院的大院里一直飘着各种气味。

西边飘出的是艾叶香,时浓时淡,那是针灸骨伤科在用灸疗及温针;东边则常常有稍有呛人但不讨厌的中药味及油烟味,那是皮肤科在熬制药膏。

医院二进的厢房里是中药房,周边飘着淡淡的、幽幽的,有点陌生,有似乎熟悉的草药香。

只是到了后面的病房楼,才让人感到那是医院,因为经常充斥着浓浓的来苏儿味。

我很快熟悉了这里的气味,也渐渐熟悉了这里的人。

夏武英先生,慈祥的老者。

他有肺气肿,常常气喘,也怕冷,冬天,他常常穿着厚厚的棉袄,白大褂紧紧地绑在身上。

他好喝茶,满口牙全黑了。

他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冲茶。

那是品质一般的红茶末,茶很浓,发苦发黑。

夏老是城里的老人,一口城中方言,认识的人也很多。

我发现找他的病人中,老太特多。

他的话,很通俗,就那么几句,什么浊气在上,什么肝胃气,什么寒气在下,什么亏等,那些老太们很虔诚地听着,也似乎很满意这样的解释。

夏老的方,少用补药。

用的最多的,是理气药、导滞药,如大黄、枳壳、厚朴、芒硝、青皮、陈皮、乌药、莱菔籽等。

药很灵,往往一两剂药下去,大便通,神清气爽。

夏老治疗咳喘也有一手。

每年寒流一来,病房里就住进来不少咳喘的病人,恶寒无汗,痰多如水。

夏老常常用小青龙汤三剂,咳喘即平。

郁祖祺先生,很富态,气色好,鹤发童颜。

他的病人非常多,诊室外常常排成长队。

病人大多是农民。

他看病时神情傲然,也不要病人多3/73页说,其间对病人或呵斥,或劝慰,或解释,也寥寥数语。

病人常常在他面前或流泪,或嬉笑,然后然后千恩万谢地领着药方离开。

郁先生不写病历,仅写处方,钢笔字迹很潦草,但药房的药工能认识。

用药也很奇特,没有成方,药也不是常用的,如白金丸、甘松、瓦楞子、蒲公英、磁石、刺猬皮等。

因为他病人太多,院长让我帮他抄方数月。

他很高兴。

那次诊余,他告诉我一张方,说治疗顽固性呃逆很灵,我一看,就是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

后来我试用与数例顽固性呃逆,均效。

他的抽屉里只有两本书,一是《医林改错》,一是《本草备要》。

郁先生一直没有进入中医的主流,人皆视郁先生为野路郎中,但我看来,他对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还是有经验,如治发热,常常先用荆芥麻黄等发汗,继用柴胡青蒿等和解,最后一招,是用黄芪鳖甲等理虚,这大多是发热性疾病的三种类型。

他治疗妇科病,多用清热止血药,取其见效快捷。

他治疗肾病,多用清热利湿草药,多不用补药,且人病人不忌盐。

而且,郁先生的方子很便宜,所以,农民喜欢他。

与郁祖祺先生同一科室的是韩鸣凤先生,一位老读书人,清瘦,高度近视,背驼,成天埋在一旧藤椅里。

诊桌上放了不少古籍,如《时病论》《温病条辨》等。

韩先生写处方是极其认真的。

拿圆珠笔是三个指头抓的,是毛笔的握法,慢悠悠地。

处方笺上要写脉案,文言文,也是老法。

韩先生的处方笺用复写纸,备份一张张夹得整整齐齐。

他的病人不多。

他的话也不多,清闲时只是静静地读书,守着他那属于自己的世界。

孙泽民先生,外科皮肤科痔科均擅长。

他瘦高个,皮肤白,非常精神。

他好像不是本地人,操一口苏北方言。

他是老中医中最具有开拓精神的人。

他早年曾撰写过有关痔科的专著,发明了枯痔疗法等,创办的肛肠科远近闻名。

后来,他又专搞皮肤科,研制了不少外用药,院内的制剂室主要是生产皮肤科的制剂。

孙先生不仅能动手术,中药方也开得很好。

有次,我看他用黄芪一斤(,,,克),如此大量,让我开了眼界。

现在医院的皮肤科依然是省级重点专科,这都是孙老的贡献。

还有,中医内科陈济怀先生,他像个干部,中山装,浅色框架的眼睛。

烟不离手,茶不离口。

他的病人以干部为多。

我曾看他的方,以补气药、理气药为。

药味比较多。

中医外科的曹医生,他平时不苟言笑,但善于治疗疔疮疖肿;针科的顾仲雍先生,个头不高,每年夏天,是他最忙的时节。

家乡农村有冬病夏治的习俗,说伏天针灸能去病根。

所以,针伤科门口常常挤满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