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 超全 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行为主义的界定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厕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

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而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华生所谓的行为呢?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那么,什么是刺激和反射呢?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

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

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于是,心理学终于被纳入了自然科学的行列。

(二)如何研究人类行为既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那么,研究行为的方法就在于寻找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只要发现某一种刺激能引起哪一种反应,或发现某一种反应是由哪一种刺激引起的,就能找到一种刺激与一种反应之间的特定的因果关系。

这正是研究的目的。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华生认为,"刺激—反应"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式。

其中,刺激和反应都可以由其它刺激和反应所代替。

(A)我们熟悉的条件反射就是刺激替代的结果。

例如:(B)不仅刺激可以替代,反应也可以替代,或者条件化.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反应的替代表现为行为的变化。

正是根据刺激-反应和形成的替代刺激-替代反应这样一系列的替代,才构成人的无限学习能力。

MBTI的16种特型及详细分析(超完整版)

MBTI的16种特型及详细分析(超完整版)

关于MBTI 的相关了解和16项具体性格特型分析MBTI 是什么?MBTI 的全名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

它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理论模型,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

性格是什么?怎样对性格进行分类?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特有的,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

MBTI 把性格分析4个维度,每个维度上的包含相互对立的2种偏好:外向or内向感觉or直觉思考or情感判断or感知其中,“外向E ——内向I”代表着各人不同的精力(Energy )来源;“感觉S —直觉N”、“思考T —情感F”分别表示人们在进行感知(Perception )和判断(Judgement )时不同的用脑偏好;“判断J —感知P”针对人们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 )而言,它表明我们如何适应外部环境——在我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活动中,究竟是感知还是判断发挥了主导作用。

4个维度上特定偏好的组合就构成一种特定的性格,譬如ISTJ代表“内向—感觉—思考—判断”型性格,ENFP则代表“外向—直觉—情感—感知”型性格。

由此可知,性格一共有16种不同的大的性格类型(1978年MBTI升级到量表K;开发出“MBTI第二步”(StepⅡ),把每个维度进一步细分为5个子维度,通过复杂的计算机计分程序产生结果——“扩展解释报告”(EIR)——大大提升了性格类型评估的精度和深度,根据此模型,性格类型约为10000种):每一种性格类型都具有独特的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

了解性格类型是寻求个人发展、探索人际关系的重要开端。

MBTI如何评估性格类型?MBTI采用量表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揭示性格类型。

目前最新的量表是1998年修订完成的量表M。

它包含93个问题,每题设2个备选答案,要求受测者在完全解除压力的状态下选择自己最自然的做法或者反应。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全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全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3梅松丽1 张 明2 刘 莉3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长春 1300212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长春 1300243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长春 130021 中图分类号 R39516 文献标识码 A3吉林大学创新基金,编号 2005101002 成瘾是人类活动中复杂而又令人费解的一种行为模式,对成瘾行为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课题。

不同的学科对成瘾行为有着不同的解释,如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生物学,都对成瘾行为有自己的理论分析和操作模式。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成瘾行为的生物学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大多数的研究都从生物学角度以关注[1—7],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心理因素在成瘾行为中所起到独特的作用,本文就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社会学习、认知主义、人格素质等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对成瘾行为进行归纳分析。

1 精神分析心理学对成瘾行为的分析111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对成瘾的解释Fred 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指人的本能,欲望,是原始的力量源泉,有即刻要求满足的冲动倾向,处于潜意识的最深层,遵循的是享乐原则。

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学者认为,药物成瘾者要从药物中寻求“享乐”的感觉,以使得自己心理踏实,适应环境[8]。

克里斯特尔(Krys 2tal )和拉斯金(Raskin )在1970年的研究中说:“在自我不足的人格中,毒品被用来逃避他们面临的也许对别人来说并不构成潜在损害的精神创伤……通过使用毒品,虽然现实被逃避开来,但这只是暂时的,当化学反应消退时,充满邪恶的现实世界又重新回到眼前,他们不得不再次从毒品中获得安慰,从而形成对毒品的依赖。

”成瘾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有缺陷;对于生活中的请客威胁缺乏警惕,如对药瘾的严重后果视而不见;当遇到困难时不善于冷静处理,摆脱困境;追寻人格发育史,发现未曾得到父母恰如其分的爱护,缺乏自尊心、责任感、理想和抱负,有过多的愤怒、仇恨、自暴自弃,感觉不到世界的美好。

心理学166个现象

心理学166个现象

101拍球效应(!)拍篮球时,用的力越大,篮球就跳得越高。

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潜能的发挥就越充分。

优秀的老师总是尽可能地信任学生,不断鼓励学生;而批评则尽可能委婉,不使矛盾激化。

102旁观者效应(!!!)1993年,四川达竹矿务局一名高考超过录取分数线28分的韩姓男同学,戏水不慎滑入深水区。

结果围观者甚众,且其中不乏青壮年,却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终于使小韩溺水而死。

黑龙江一级飞行员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歹徒刺死。

1993年夏,在云南昆明,一位农村姑娘被一群歹徒压迫裸体游街……虽然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人多力量大”的故事,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却向我们证明,人多,力量却并不一定大,相反,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人多,力量分散,力量反而显得小了。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也有人戏称为“龙多不下雨”。

旁观者效应的提出,始于美国纽约发生的震惊全美的吉诺维斯案件。

吉诺维斯案件是1964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件凶杀案。

案发的那天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斯的姑娘在返回公寓的途中被一歹徒持刀杀害。

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案件持续了30多分钟,遇害者的38个邻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去看了很长时间。

然而,在遇害者与跬讲返?0多分钟里,没有一个人去援救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事实。

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有人认为,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而社会心理学家们则不这么悲观。

他们认为,人们没有及时提供帮助的原因,在于许多人都有一种“也许其他旁观者会帮助受害者”的想法,所以,大家都对别人抱有良好的期望,把责任推给了别人,而认为自己没有提供帮助的责任,结果导致谁也没有真正提供帮助。

旁观者效应的根源,在于责任的分散。

旁观者越多,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就越小,因而提供帮助的可能性也越小;而那些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人会去帮助受害者”的旁观者则会感觉到自己对受害者负有不可推卸的救护之责,因而实际上提供援助的情况倒比较多。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

健康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健康
一、健康的生物医学定义 常识:“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贝克尔认为:健康是“一个有机体或有机体的 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它的特征是机体有正常 的功能以及没有疾病” 健康的生物医学标准: 二、健康的社会学定义 帕森斯认为:“健康是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完成 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 健康的社会学标准:
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发展
健康心理学诞生于1978年,标志是1978年美国 心理协会正式将健康心理学看成一个分支(38) 不久,George Stone和他的同事合编了第一本 健康心理学著作 1982年,第一本健康心理学杂志正式出版 Joe Matarazzo提出第一个健康心理学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 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 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 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 献为一体的结合体
健康心理学绪论
• 五、健康的三维立方体模型 1.基本假设 完美的健康只是一种理想,我们只讨论正常的健康 我们把健康的三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的范围限定 为健康和疾病两个范畴 所有这三个方面在确定个人健康状态时所起的作用 大体相同 健康或有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一种 不断变化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综合结果(健康状态)被看做是理想的 类型。理想的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但在被 看做由强调典型行为的某些方面所形成的抽象观念 时可能是有用的
健康心理学绪论
6. 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 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 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健康心理学绪论

(完整版)心理学主要流派

(完整版)心理学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源自冯特铁钦纳詹姆斯安吉尔
杜威
华生
斯金纳
班杜拉
韦特海默
考夫卡
柯勒
弗洛伊德
阿德勒
荣格
马斯洛
罗杰斯
奈瑟
西蒙
基本观点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三种元素,并组成其他复杂的心理现象。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向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
主张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人是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是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识过程对其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
除应用心理学的一般实验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特有的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评价
构造主义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羁绊,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并使其策划那个唯一们独立的科学;
但其研究脱离实际。
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成为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人本主义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其理论体系不完备、许多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近年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科学家们认为,只有揭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件 (超全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 课件 (超全的)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1、科学研究的特征(1)系统的实证主义(2)可证伪性(3)重复性—操作性定义(4)开放性对证伪性的认识:评价某一理论的新证据,必须看在收集该新证据时,是否有可能证实该理论是错的。

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2、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伦理知情同意保护被试(身体、心理)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第二章选题与取样1、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需要(3)现有的理论(4)技术发展的推动2、选题的原则(p30)(1)课题是可行的(2)课题是清楚的(3)课题是有价值的(4)课题是符合道德的3、取样简单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系统取样聚类取样(1)简单随机抽样完全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样,总体中每一单位被抽中的概率都相同,又称“纯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他概率抽样方法的基础,在理论上容易实现,总体规模不大时较适用。

(2)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也称比率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子样本合并即得到所需要的总体的样本。

▪等比例分层▪不等比例分层抽样比率:样本容量与总体容量的比值,表示为n/N例如,从容量为2000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00的样本,其抽样比率为300/2000, 即0.15。

对简单随机样本来说,抽样比率等于总体中每个成员被选入样本的概率。

分层抽样的优点:a. 当总体分层明显时,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更相似,能提高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b. 特别适用于既需要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也要对各子总体进行推断的情况。

分层抽样的局限:必须对总体的情况非常了解,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分层。

(3)等距抽样(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从总体中取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K项取一个元素,直到取满需要的样本量为止。

K称为抽样间隔。

DISC完整版分析报告

DISC完整版分析报告

DISC第一张表
内在本我原始数据:
DISC第一张表:内在本我
Source: 0
-2
测试得分
人群平均分
-4
-6
-8
-10 支配Dominance
影响Influence
稳健Steady
服从Compliance

内在本我折线图:
6 4 2 0 -2 -4 -6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S的典型特征:他们不愿意把话讲的太直,更加希望让别人把他们心里的话说出来。就是选 定地方大员这么重要的事情,刘备都不会明说,而是通过这样一种隐晦的方式来表达。
为什么刘备不愿意明说呢?因为刘备外在是高S特质,但本我有D专断的本性,为了事业他不能表现得很专断, 很独裁,需要留给别人更多的发言机会。他害怕自己独断的决定会引起他人心理的不舒服,因此吞吞吐吐,欲言 又止。这就是本我D外在S所表现出的“综合行为特征”。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性格学说可能是第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了,他将人的性格特征定义为四种类型的某一 种,这四种类型分别是,实感、直觉、情感、思考。荣格的性格划分是现代心理学第一次系统性的理论尝试,在 此之后,基于荣格的学说,MBTI的性格理论诞生了,MBTI已经成为现代进行性格研究最为普遍的工具。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创建了一个理论来解释人的情绪反应,在此之前,这种工作主 要局限在对于精神病患者或精神失常人群的研究,而马斯顿博士则希望扩大这个研究范围,以运用于心理健康的 普通人群,因此,马斯顿博士将他的理论构建为一个体系,即 “The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正常人的 情绪”,这本书就是专门用于描述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常见的基本的情绪反映。
2

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笑话故事段子

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笑话故事段子

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笑话故事段子示例文章篇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那些趣事》我呀,最近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可感兴趣了呢!今天就给你们讲讲我知道的那些超搞笑的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笑话故事段子。

我有个同学叫小明,他就像是一只好奇的小猴子,对什么都想探究探究。

有一天,他跟我们说他要做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小实验。

他想看看“奖励”对小动物行为的影响。

他就找来了他家的小猫咪,那小猫咪呀,长得毛茸茸的,眼睛像两颗亮晶晶的宝石。

小明准备了好多小零食,像小鱼干之类的。

他先把小猫咪放在一个小房间里,然后在房间的另一头放了一个小纸盒,纸盒里藏着小鱼干。

小猫咪一开始还在那里东闻闻西嗅嗅,不知道小明在搞什么鬼。

后来呀,当小猫咪发现了纸盒里的小鱼干,那吃得可香了。

小明就想,这就是奖励的力量呀。

他就像个小科学家一样,特别得意。

然后呢,他就想再进一步实验。

他把小猫咪又放回原来的地方,这次呢,他在小猫咪和纸盒之间放了一些小障碍物,像小盒子呀,小玩具之类的。

小猫咪看到那些障碍物,眼睛里好像有点疑惑,就像是在说:“你这是干嘛呀,小主人?”不过呢,小鱼干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小猫咪就开始小心翼翼地绕过那些障碍物,最后成功吃到了小鱼干。

小明就在旁边欢呼:“哈哈,小猫咪就像行为主义心理学里说的,被奖励驱使着改变自己的行为呢!”我还听说过一个超搞笑的故事呢。

有个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就像一个超级执着的探险家,想看看人的行为到底能被训练到什么程度。

他去了一个小镇,找了一个老爷爷来做实验。

这个老爷爷呀,是个特别和蔼的人,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

这个心理学家就跟老爷爷说:“老爷爷,从现在开始,只要您看到我就咳嗽一声,我就给您一块钱。

”老爷爷一听,觉得这事儿挺好玩的,就答应了。

刚开始的时候,老爷爷还老是忘记,可是一看到那一块钱的奖励,就慢慢记住了。

过了几天呀,老爷爷只要一看到这个心理学家,就立马咳嗽一声,那速度快得就像闪电一样。

又过了一阵子呢,这个心理学家跟老爷爷说:“老爷爷,我现在没钱给您了,可是您看到我还是要咳嗽一声哦。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图文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图文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心理问题
通过了解行为和心理过程,行为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心理问题 的发生。
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学习理论
行为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如 奖励和惩罚的使用、学习环境的优化等。
教学方法
行为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如程序教学、掌握学习等,有助于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教育评估
行为心理学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进 度和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访谈调查
通过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 面的交谈,深入了解其行 为背后的动机、态度和情 感。
个案调查
对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个案 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 揭示行为的一般规律。
心理测量法
1 2
心理测验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质 进行测量和评估,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评定量表
使用评定量表对个体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如症 状评定量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等。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图文
• 行为心理学概述 • 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 行为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 行为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与案例 • 行为心理学的启示与意义
01
行为心理学概述
行为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
行为心理学的定义
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行为的心理学分支,它关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与环境刺激和个 体内部状态之间的关系。
心理咨询与支持
行为心理学还为心理咨询师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患者解 决心理问题和增强心理健康。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
员工选拔与培训
行为心理学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应用涉及员工选拔、培训和 绩效评估等方面,旨在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领域。

通过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反应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行为心理学家们探究人类是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动的。

本文将全面介绍行为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行为表现、动机与目标、认知过程、情绪与情感等内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的内在机制。

一、行为表现及其解释人类的行为表现是他们与外界的互动中所展现出来的。

行为心理学试图研究和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在行为心理学领域中,有多种理论和模型用于解释不同类型的行为。

其中最经典的理论是行为主义和认知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响应,而认知行为主义则强调思维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二、动机与目标人们的行为通常是基于动机和目标驱使的。

动机是指个体实现目标的内在或外在驱动力。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两个主要的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自我决定理论则强调个体对于自己行为的自主选择和动机。

目标是个体希望达到的结果或期望。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人们可以更好地驱使自己行动并取得成果。

目标设定理论提供了一套有助于实践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人们制定合适的目标和达到目标。

三、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认知过程是指人类思考、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它涉及到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是行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们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

感知是通过五种感觉来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

注意力是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并忽略其他信息的能力。

记忆是将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的过程。

思维是指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推理的过程。

解决问题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困难和挑战的过程。

四、情绪与情感情绪是人们对于特定情境的主观情感体验,而情感则是对于持久和深层次的体验的总称。

情绪和情感对于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在情绪激发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倾向和反应。

教学设计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精选全文完整版

教学设计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精选全文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三)教育心理学之父”。

2.经典实验:饿猫出笼实验设计了一个带有机关的“迷笼”来训练饿猫学会开启开关出笼取食的行为。

3.学习的主要观点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准备律实际上体现了学习的动机原则。

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对于已形成的某种情景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增强或削弱的作用。

4.评价桑代克是动物实验的先驱,提出第一个教育心理学史上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推动了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

尝试错误的过程直至今天仍然是运动技能和社会行为的重要学习方式。

但是,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划等号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忽略了认知心理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1.人物背景4.评价经典性条件反射揭示了信号学习的机制,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研究人类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学习律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重要意义;但也仅能解释较为简单的、低级的学习现象。

板书设计:一、桑代克人物实验饿猫受困——准备律鱼——效果律学习的三大定律多次重复——练习律评价二、巴甫洛夫人物实验条件作用前——中性刺激条件作用中——匹配出现多次刺激替代过程。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行为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认知、情感、学习、发展、人格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思维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行为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行为心理学的概念行为心理学是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行为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探索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活动,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行为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相比,更加关注个体的实际行为和行为结果,试图对其进行解释和预测。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察和调查等。

二、行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行为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据来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而忽视了思维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然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思维和内在过程,进一步完善了行为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行为心理学的发展史涌现出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验。

例如,皮格马利翁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揭示了学习过程中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之间的关系;巴德拉诺夫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则强调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联;而斯金纳则提出了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探讨了行为的增强与抑制。

这些理论和实验为行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行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行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入。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领域。

1. 学习与记忆:学习和记忆是人类行为心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学习过程中的条件刺激、奖励和惩罚等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塑造和改变起着重要作用。

记忆方面的研究探讨了记忆的存储、提取和遗忘等过程。

2. 情感与动机:情感和动机对个体的行为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行为心理学通过研究情感和动机的形成和变化,探索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和意义。

情绪、幸福感、成就动机等都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心理学主要流派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1、华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师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

华生于1913年发表的论文《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诞生的标志。

1914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出版。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18年获福尔满大学名誉博士。

1919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美国军事航空服务社少校。

1920年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开学术界,改行从商,经营广告行业,1958年9月25日逝世。

(完整版)组织行为理论汇总大全

(完整版)组织行为理论汇总大全

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人事管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组织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时代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关注雇员需求,拒绝雇佣童工,重视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2、以制针为例说明劳动分工的优势,即分工能提高效率1、提倡激励工资制度,确定了科学管理的四条原则(作业层面)。

2、关注的焦点为整个组织,提出管理的五个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归纳了管理的14条原则。

3、提出职权结构理工程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工程学自然科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科学具体实例2、(制针)10个工人每人分担一项具体工作,每天能生产48000根针。

若各自为政,一天不一定生产10根针。

早期实践时代(19世纪初)1、罗伯特.欧文2、亚当.斯密古典理论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泰勒2、法约尔3、韦伯1、搬运生铁的实验(提高每天的工资水平激励有体力剩余能力的工人,实现了搬运生铁工作量的提高)论,提出有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划和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形式。

1、员工是社会人,企业除了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取决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满意度。

2、五需要层次理论3、X 、Y 理论行为学派时代(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1、梅奥2、马斯洛3、麦格雷格1、霍桑试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现代理论时代1、孔茨2、巴纳德3、西蒙4、德鲁克5、卢桑斯1、将管理过程和职能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对管理的组织进行研究,以协作系统为核心,论述组织内部均衡和外部相适应的条件。

3、强调决策和决策者在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且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4、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管理的任务使工作有生产性、员工有成就感,对社会有责任感,并提出了目标管理。

5、是权变管理学派的代表人,强调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对企业活动的影响,针对不同情况寻求最适合的管理方案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心理学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
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

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

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第一季
第一集:
1、倒叙法:先说正叙,后说倒叙。

测试说谎
2、眼睛法:看着你有可能是在说谎,想看看你是否相信这个谎言。

看左边,回忆,真话。

3、要三个人保持秘密的方法就是,其中两个人死了。

4、心生恐惧,典型的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他的手部首先冰凉。

5、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

这样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谎言。

6、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7、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身体和语言的不一致,表明在说谎。

8、如果吃惊的表情维持超过1秒,那就是在装,说明他在说谎。

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

补充:
9、眨眼睛就是真情
10、瞳孔放大代表有性欲哈哈
11、男人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
12、手放在眉骨附近代表羞愧
13、如果眉毛向下紧,那是真惊讶,如果眉毛上抬,表示其实知道而且在说谎
第二集:
1、说话时倒退一步,代表对自己所说的观点没有信心。

2、人们说谎的时候会摸脖子,这是个经典的动作。

3、纵火和强奸有非常大的相关性,它们都是为了自我证明而出现的犯罪行为。

4、对人说话时向前伸下巴,代表生气或者愤怒。

5、语速快,将物体放在胸前,使自己与人竖起一道屏障,这是焦虑的表现。

6、如果可以,选择观察,让别人来问问题,这样能更好地观察而避免分心。

7、没有预谋、只有一次、并且无其他暴力行为的强奸行为,一般都是罪犯为了证明自己力量的男性主义崇尚者。

8、叙述者做出撇嘴的动作(嘴角两边向下,成一个凸行的弧度),
这是一个经典的泄露内心的表情,就是对自己所说的话没有信心,或者有撒谎的嫌疑。

mouth shrug\hands shrug
9、不要让事实妨碍真相。

(这句话同第一集的那句“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一样,太精辟了)
补充:
10、说话时手掌向外一翻一翻的,代表没有信心或者编造故事。

11、吃安定可以减少情绪起伏额
12、女性如果看到同胞说自己被强奸而无动于衷的话,那说明她们知道这是在说谎,这个根本没有发生。

第三集:
1、话语重复,并且声音上扬——撒谎
2、在学校里,越受欢迎的孩子,越会撒谎,他们能说会道,隐藏自己的感情。

研究by福斯特
3、当人的脸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表现出来
的感情是装出来的。

4、对自己描述的情况,会出现某些细节遗忘,但能进行及时纠正,很有可能不是在撒谎。

如:回忆高度时把100000英尺改为100500英尺。

5、说话缓慢轻柔表明内心极度的悲伤和焦虑。

6、如果没有合适的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同上一集的不要让事实妨碍真相,呵呵。

)其实还有一句,既是在说假话,又不是在撒谎,那就是当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假话。

7、摩挲自己的双手——自我安慰的状态,当你不相信自己在说什么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动作来使自己安心。

8、如果先突然大声说话,然后再用手猛拍桌子,这是对可怕事情反应的手势时间差。

如果是真的发火,这两个动作会同时进行。

9、在刑事案件中,只有清白的人才敢承认自己和死者有过争执。

罪犯是不会承认任何事情的,并且表面上会装得很无辜。

10、当真正的凶手看到被害者照片的时候,会表现出恶心、轻蔑甚至是害怕。

但绝对不会是吃惊。

第四集:
1、要是有人要将要实施血腥的罪行,就会出现这样的表情:眉毛朝下皱紧,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

2、(微)表情是无意识的,不是通过选择而做出的,因此是控制不了的。

并且和国籍没有关系。

3、几乎所有的婚礼上,都交织着香槟和怨恨。

4、眉毛上扬并挤在一起,那是害怕担忧和恐惧。

5、说话时眨眼睛——隐瞒了什么。

6、说话犹豫且重复,没有办法组织好自己该说的话,所以明显是在说谎。

7、手指指向一边,眼睛却朝另一边看,说谎的时候就会这样,绞尽脑汁编造事实,肢体则完全跟不上。

8、亮出中指(fuck的手势),这是象征性的还有特定意识的下意识手势,充满敌意。

第五集:
1、被询问时,咬嘴唇、抓耳朵,这是在提高自己的控制感——焦虑的表现。

2、如果事先已经准备好了谎言,会强烈希望快点把谎话说完。

也就是反应时差(提问和回答之间的停顿时间)很短很短,甚至不足一秒。

3、在痛苦的尽头,总是有欢笑。

——拉蒙德卡波莫
4、鼻孔扩大、嘴唇绷紧——发火了,但还在控制当中。

5、叙述时低着头并且抚摸自己的额头,这是羞愧的表现。

6、脸颊升高,嘴角下撇,这是悔恨的表现。

7、适不适合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适应改变的能力。

达尔文
8、轻微的摇头表示“不”,当我们在说“yes”的时候却言不由衷,就会不小心做这个动作。

9、眉毛挑起、皱到一起——害怕。

第六集:
1、问最关键的问题,而且是在当事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得出毫无粉饰的表情,我叫它原生态表情,hoho~
2、试探一个人是不是说谎,最简单并且最邪恶的办法就是也扯个谎让他往里跳。

3、咧嘴并且嘴角向下:这下玩儿完了。

4、说话之后手紧握椅子扶手,对自己的表述不认可。

5、抿嘴,试图掩盖。

6、自我阉割的恋童癖者说实话......(这条实用性不大)
7、吞咽表示强烈的情感。

8、摸自己的脸颊靠近耳根部位,紧张。

第七集:
1、在进行类似指纹调查时,只有罪犯,才会知道指纹不是他们自己的。

2、在中东,出场顺序是很讲究的。

最重要的人往往最后一个入场。

3、“......,我只会说一次!”——经典的强势表述,如果说的是真话,就不需要这样。

4、显然,科学和商业无法融合。

5、“To my knowledge…”,“就我所知......”——这样的开头,也许意味着事实上知道些什么,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许坦白一切了已经。

6、回答问题时咬紧嘴唇,这是焦虑的体现。

7、侦破谎言的关键在于,问对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