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pptx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ppt课件(2024版)
2024/11/12
五脏与五行相对应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
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
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 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
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五脏与五行相对应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
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
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 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
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
2024/11/12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脏腑之间的关系二ppt课件
肾与膀胱相互配合 ,共同维持人体的 水液平衡。
肾主藏精,膀胱主藏尿
肾有封藏精微物质的功能,而 膀胱有贮尿和排尿的功能。
肾藏精与膀胱藏尿相互配合, 共同维护人体的精微物质和水 分。
若肾气不固或膀胱失约,则会 引起遗精、滑精、尿频、尿急 等症状。
肾与膀胱的相互关系
肾与膀胱在经络上相互络属, 构成表里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二
contents
目录
• 脏腑概述 • 心与小肠的关系 • 肺与大肠的关系 • 脾与胃的关系 • 肝与胆的关系 • 肾与膀胱的关系
CHAPTER 01
脏腑概述
脏腑的定义
五脏
心、肝、脾、肺、肾等五个主要器官,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代谢中心。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等六个器官,主要负责消化、吸收、排泄 等生理功能。
共同维护健康
心与小肠的关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只有当心和小肠的功能相互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保证人体的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重保养心和小肠,以维护身体的健康。
CHAPTER 03
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主气,大肠主传导
肺主气
肺负责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将其纳入体 内,同时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
脏腑的功能
五脏
储存和调节人体的精气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六腑
消化和排泄食物,输送营养物质,排泄废物等。
脏腑的分类
按照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按照五行学说
五脏对应五行,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按照阴阳学说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平衡协调。
CHAPTER 02
心与小肠的关系
心主血脉,小肠主血脉
《脏腑之间关系》PPT课件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魏潇
1
中西医结合学院 魏潇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
心与脾
心与肝
脾与肺
肝与肺
肾与肺
脾与肾
肝与肾
心与肾 肝与脾
2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血与气的关系
心主血载气布散并促进肺之呼吸
〔主血〕心
〔宗气〕
肺〔主气〕
肺主气助心行血
3
〔一〕心与肺:血与气的关系
• 病理表现:
7
病理状态
心肝血虚
• 心悸、失眠、多梦、眩晕、两目干涩、视 物昏花、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爪甲不容。
心肝火旺
• 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甚那么 狂乱等。
8
四、心与肾:心肾相交、心肾阳气互用
心火
下
上
降
济
肾水
心肾不交
心肾水火相济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
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
31
• 肺气虚、肺失宣肃
心血瘀阻
• 心气虚、心阳不振
胸闷咳喘
4
二、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心火温运〔心血供养〕脾土促进血液的生成
〔主血〕心
脾〔主运化生血〕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心主血 脾统血
推动血行 血行脉道
血液运行正常
5
二、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 病理情况:
• 脾虚化源缺乏,心失所养 面色五华
22
脾肾阳虚: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泻、水 肿、腰膝酸软等
23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胃: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 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1
中西医结合学院 魏潇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
心与脾
心与肝
脾与肺
肝与肺
肾与肺
脾与肾
肝与肾
心与肾 肝与脾
2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血与气的关系
心主血载气布散并促进肺之呼吸
〔主血〕心
〔宗气〕
肺〔主气〕
肺主气助心行血
3
〔一〕心与肺:血与气的关系
• 病理表现:
7
病理状态
心肝血虚
• 心悸、失眠、多梦、眩晕、两目干涩、视 物昏花、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爪甲不容。
心肝火旺
• 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甚那么 狂乱等。
8
四、心与肾:心肾相交、心肾阳气互用
心火
下
上
降
济
肾水
心肾不交
心肾水火相济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
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
31
• 肺气虚、肺失宣肃
心血瘀阻
• 心气虚、心阳不振
胸闷咳喘
4
二、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心火温运〔心血供养〕脾土促进血液的生成
〔主血〕心
脾〔主运化生血〕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心主血 脾统血
推动血行 血行脉道
血液运行正常
5
二、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 病理情况:
• 脾虚化源缺乏,心失所养 面色五华
22
脾肾阳虚: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泻、水 肿、腰膝酸软等
23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胃: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 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五脏六腑专业版》课件
肝
总结词
疏泄气机,贮藏血液
详细描述
肝在人体中主要负责疏泄气机,调节人体的情绪和消化功能。同时,肝还有贮藏 血液的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脾
总结词
运化水谷,化生气血
详细描述
脾在人体中主要负责运化水谷,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全身各脏腑所需的能量和养分。同时,脾还有化生 气血的功能,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
肺
总结词
主司呼吸,宣发肃降
详细描述
肺在人体中主要负责呼吸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同时,肺还有宣发肃降的功能,调节人体 的气机运行,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肾
总结词
藏精蓄锐,主宰生长、发育与生殖
详细描述
肾在人体中主要负责藏精蓄锐,储存和提供能量和养分,维 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肾还主宰生长、发育与生殖 ,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有重要影响。
维持人体营养需求
详细描述
胃通过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满足人体生长发 育和日常活动的需求。
总结词
分泌胃酸与消化酶
胃
详细描述
胃能够分泌胃酸和消化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分解,提高食物的 吸收率。
总结词
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
详细描述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
大肠
总结词
01
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03
CATALOGUE
六腑详解
胆
总结词
胆汁的储存与浓缩场所
详细描述
胆是储存胆汁的主要器官,能够 将稀薄的胆汁进行浓缩,提高其 消化功能。
胆
总结词
辅助消化功能
详细描述
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管收缩, 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 肪的消化和吸收。
脏腑之间的关系二PPT讲稿
精气密切相关 病理: 肾精亏虚
骨髓发育迟缓 五脏精气不足
骨软、骨质疏松、身高偏 低、易骨折,骨骼变形
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听 觉失聪、视物不明等
肺与大肠
畅 生理
降
肺司呼吸,主行水——有赖大肠通 大肠主传导,主津——有赖肺气下
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影响肺降— —胸满气急喘咳
肺津不降,传导失职——便秘、干
脾与胃
胃主受纳——为脾运奠 定基础
生 纳运协调
理
脾主运化——为胃纳提
供能源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 上输心肺 升降相因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
脾与胃
需要不断地受纳排空,虚实更替,宜通 不宜滞,故有“六腑以通为用”、“六 腑以通为顺”之说。
• 六腑以通为补:六腑病变,多表现为传
化不通,而通泄药物使六腑以通为顺, 故治疗上有“六腑以通为补”之说。
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大便燥结。 大便燥结,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肝胆火旺——胃失和降而呕吐苦水。 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
脏腑之间的关系二件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 物的消化,吸
朝百脉宣发布散
饮收食和排泄过口程中的相互肺关系和密切配合
胃
脾
通
三
腐 熟
调
焦
浊
水
中
道
气 化
胆汁
胆
小肠
浊
清
之 清
泌
肾
粪便
变化 出焉
大肠
别 清 浊
膀胱
气化 而出
尿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补
•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中空,传化水谷,
主宰生命活 主精神意 主感觉运动
骨髓发育迟缓 五脏精气不足
骨软、骨质疏松、身高偏 低、易骨折,骨骼变形
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听 觉失聪、视物不明等
肺与大肠
畅 生理
降
肺司呼吸,主行水——有赖大肠通 大肠主传导,主津——有赖肺气下
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影响肺降— —胸满气急喘咳
肺津不降,传导失职——便秘、干
脾与胃
胃主受纳——为脾运奠 定基础
生 纳运协调
理
脾主运化——为胃纳提
供能源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 上输心肺 升降相因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
脾与胃
需要不断地受纳排空,虚实更替,宜通 不宜滞,故有“六腑以通为用”、“六 腑以通为顺”之说。
• 六腑以通为补:六腑病变,多表现为传
化不通,而通泄药物使六腑以通为顺, 故治疗上有“六腑以通为补”之说。
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大便燥结。 大便燥结,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肝胆火旺——胃失和降而呕吐苦水。 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
脏腑之间的关系二件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 物的消化,吸
朝百脉宣发布散
饮收食和排泄过口程中的相互肺关系和密切配合
胃
脾
通
三
腐 熟
调
焦
浊
水
中
道
气 化
胆汁
胆
小肠
浊
清
之 清
泌
肾
粪便
变化 出焉
大肠
别 清 浊
膀胱
气化 而出
尿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补
•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中空,传化水谷,
主宰生命活 主精神意 主感觉运动
人体五脏六腑ppt课件
9
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 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 而出现心悸等症。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 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 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 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 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 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 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 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 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 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 交”。
3
五脏
五脏之间的联系
4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5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木来自火土金
水
酸
苦
甘
辛
咸
青
赤
黄
白
黑
生
长
化
收
藏
风
暑
湿
燥
寒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目
舌
口
鼻
耳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怒
喜
思
悲
恐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 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 以心属“火”;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 以脾属“土”;
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 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 而出现心悸等症。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 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 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 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 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 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 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 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 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 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 交”。
3
五脏
五脏之间的联系
4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5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木来自火土金
水
酸
苦
甘
辛
咸
青
赤
黄
白
黑
生
长
化
收
藏
风
暑
湿
燥
寒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目
舌
口
鼻
耳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怒
喜
思
悲
恐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 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 以心属“火”;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 以脾属“土”;
脏腑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 阴阳 表里
经络络属 生理配合 病理相关
❖心与小肠 ❖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肝与胆 ❖肾与膀胱
经络:手少阴、手太阳
心与小肠
生理 为用
心主血——心阳温煦、心血濡养,有助于小肠化物 小肠化物——清者经脾气转输心,心血、脉
病理 影响
心经实热下传小肠——小肠实热 小肠之热上熏于心——心火亢盛
(二)心与脾
主要体现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生理: 血液生成
脾旺血足使心血充盈 心阳温脾则健运不息
相互促进
血液运行
心行血,推动血行不已 脾统血,血液不溢脉外
血运正常
病理:
脾气虚弱
生化无源 统摄无力
心血不足
心阳不足,脾失温养——脾气虚弱
心脾两虚
心悸、失眠 多梦、纳少 腹胀、体倦
(三)心与肝
主要体现于行血藏血和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相同的生理特点 奇恒之腑与五脏
奇经八脉
五脏与女子胞 五脏与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脏与脉 五脏与骨、髓
五脏与女子胞
女子胞:产生月经,孕育胎儿,均赖于
神的调控 气的推动 精血的充养
生 心藏神,主血——资助、促进女子胞发生月经,孕育胎儿 理 肝主疏泄、藏血,情志——为妇女经血之本 以肝为先天
是全身气机升降 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理: 气机失畅
肝火犯肺 肺燥伤肝
肝气逆——胁痛、急燥、面红耳赤 肺气伤——咳逆、咯血、咯痰不爽
肺燥——咳嗽、痰少、咽干 肝伤——胁下引痛、胀满
(七)肺与肾 主要体现于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方面。 水 肺为水之上源——肺失宣降,行水于全身,下引于肾。 液 代 谢 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升清降浊,输于膀胱。
中医学基础—脏腑关系PPT课件
1.饮食物消化:肝主疏泄,促进脾胃的消化、
吸收和转输功能;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肝 体得以濡养,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 发挥。
病理:可见“肝脾不调”、“土壅木郁”,或 湿热郁蒸肝胆而见黄疸。
2.血液运行: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主生血,
统摄血液。脾气虚弱,则血液生化无源而血虚; 或统摄无权而出血,均可导致肝血不足。
1、血液运行方面:心主行血,肝主藏血, 两者相互配合,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病理:可出现心肝血虚证或心肝血瘀证。
2、精神情志方面:心血充盈,心神健旺, 有助于肝气疏泄,情志调畅;肝气疏泄有度, 情志畅快,亦有利于心神内守。
病理: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与肝 火亢逆,可两者并存或相互引动,出现心肝气 郁证或心肝火旺证。
关系。
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其依据主要 有三:
① 经 脉 络 属。
② 生 理 配 合。
③ 病 理 相 关。
.
23
(一)心与小肠
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 心,二者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生理上相互为用。心阳之温煦,心血之濡养, 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和 水液,其中浓厚部分经脾转输于心,化血以养 其心脉。
.
19
(十)脾与肾
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互助及水液代谢方面。
1、先天后天相互资生: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
天补充培育先天“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2、水液代谢:脾气运化水液功能,须赖肾气蒸化
及肾阳温煦的支持;肾主水液,又须赖脾气及脾阳的协 助,即所谓“土能制水”。
3、脾阳根于肾阳。 “益火补土法”
.
病理:表现为心脾两虚之证。
2.血液运行方面:血液运行,既有赖于心气的 推动,又依靠脾气的统摄而不逸出。
中医学概论课件:5脏腑关系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 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脾与肾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后天相 互 资生、和津液输布、排泄两方面。
1)生理关系:
① 先后天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先天温养后天——脾主运化,赖 肾气激发促进。
后天充养先天——肾主藏精,须 脾化生水谷精微补充 。
2)病理关系:
①消化方面: 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可致肝脾不调。
疏泄太过——木旺乘土 脾失健运
疏泄不及——木不疏土 肝脾不调,腹胀便溏,嗳气,胸胁胀
痛,食欲不振。
脾失健运,影响肝之疏泄而土壅木郁。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而化热—熏蒸肝 胆—肝失疏泄—胁痛、呕恶、黄疸、腹胀 纳少。即“土壅木郁”。
②神志活动方面:
心藏神、主神志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气血和调
情志舒畅,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正常。
2.病理关系:
心血亏虚 肝藏血不足 心无所主 肝火上逆
心肝火旺 心火亢盛
心肝血虚。
心神不安 心烦失眠急躁易怒。
4.心与肾
心位居上焦,属阳,五行中属火; 肾位居下焦,属阴,五行中属水。心与 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阴阳、水火的互 制互济与精血互化,精神互用等方面。
②血液方面
肝脾二虚,藏血统血功能失常,可到血虚、 出血和血瘀等证。
脾失健运,化血不足,肝血不足,头晕目眩、 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脾不统血 血行失常—各种出血证:
肝不藏血 如:月经量多,崩漏。
(九)肝与肾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为封 藏之本,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 互生,藏泄互用,肝肾阴阳承制方面。
神清可以控精
心藏神
神为精气之主
神全可以益精 控精驭气
1)生理关系:
① 先后天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先天温养后天——脾主运化,赖 肾气激发促进。
后天充养先天——肾主藏精,须 脾化生水谷精微补充 。
2)病理关系:
①消化方面: 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可致肝脾不调。
疏泄太过——木旺乘土 脾失健运
疏泄不及——木不疏土 肝脾不调,腹胀便溏,嗳气,胸胁胀
痛,食欲不振。
脾失健运,影响肝之疏泄而土壅木郁。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而化热—熏蒸肝 胆—肝失疏泄—胁痛、呕恶、黄疸、腹胀 纳少。即“土壅木郁”。
②神志活动方面:
心藏神、主神志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气血和调
情志舒畅,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正常。
2.病理关系:
心血亏虚 肝藏血不足 心无所主 肝火上逆
心肝火旺 心火亢盛
心肝血虚。
心神不安 心烦失眠急躁易怒。
4.心与肾
心位居上焦,属阳,五行中属火; 肾位居下焦,属阴,五行中属水。心与 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阴阳、水火的互 制互济与精血互化,精神互用等方面。
②血液方面
肝脾二虚,藏血统血功能失常,可到血虚、 出血和血瘀等证。
脾失健运,化血不足,肝血不足,头晕目眩、 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脾不统血 血行失常—各种出血证:
肝不藏血 如:月经量多,崩漏。
(九)肝与肾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为封 藏之本,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 互生,藏泄互用,肝肾阴阳承制方面。
神清可以控精
心藏神
神为精气之主
神全可以益精 控精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 不断 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 上 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 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 、 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 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 的升 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 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 依存 ,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 失 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书山有路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 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 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 正 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3. 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 , 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 统 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质得以上 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 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1. 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 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 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 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 口苦、眩晕等。
8. 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 与 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 上 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 肺 ,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 “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内脏之间的联系是很广泛的。它们之间既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例如脾的主要功能 是主运化,以为全身的营养来源;但脾的运化,除了胃为主要配合外,也要依靠肝气的疏泄、肺气的输布, 心血的滋养,肾阳的温煦,胆亦参予其间。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人体活动的整体性,使得各种生理 功能更为和谐协调,这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保持健康有重要意义。
5. 肾与膀光: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 肾 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肮,膀肮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 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6. 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 ,尿 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 现昏 迷、谵语等症。
2. 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 充盈 ,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 不 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 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 吸收 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 可 导致血不循经。
如果膻中闭塞,人们的气机就会很不顺畅。现在的人工作压力都很大,膻中这个穴位非常容易堵塞。 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要经常梳理、按摩膻中这个地方,其实不难,用大拇指直接往下捋就可以。 人如果生气,就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这样对自己的气机会很有帮助。穴位:膻中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
书山有路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 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 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 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9. 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 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 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 归 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 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4. 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 , 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 ,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 ,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5. 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 、 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 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 的升 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 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 依存 ,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 失 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书山有路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 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 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 正 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3. 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 , 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 统 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质得以上 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 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1. 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 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 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 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 口苦、眩晕等。
8. 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 与 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 上 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 肺 ,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 “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内脏之间的联系是很广泛的。它们之间既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例如脾的主要功能 是主运化,以为全身的营养来源;但脾的运化,除了胃为主要配合外,也要依靠肝气的疏泄、肺气的输布, 心血的滋养,肾阳的温煦,胆亦参予其间。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人体活动的整体性,使得各种生理 功能更为和谐协调,这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保持健康有重要意义。
5. 肾与膀光: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 肾 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肮,膀肮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 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6. 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 ,尿 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 现昏 迷、谵语等症。
2. 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 充盈 ,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 不 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 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 吸收 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 可 导致血不循经。
如果膻中闭塞,人们的气机就会很不顺畅。现在的人工作压力都很大,膻中这个穴位非常容易堵塞。 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要经常梳理、按摩膻中这个地方,其实不难,用大拇指直接往下捋就可以。 人如果生气,就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这样对自己的气机会很有帮助。穴位:膻中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
书山有路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 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 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 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9. 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 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 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 归 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 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4. 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 , 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 ,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 ,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