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谈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精编版】
浅谈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所谓融资性贸易,指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资信,很难从银行通过自偿性的贸易融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贸易对方通过自己控制上下游客户,与具有良好信用的国企合作,以国企名义与签订贸易合同,取得银行融资,销售货物后返还一定手续费给相关国企业,这种以融资为目的,以贸易为手段,放大自身规模的贸易,表面称代理贸易,实质为融资性贸易。
一、融资性贸易案例近年来,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金呈现整体偏紧状况,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但由于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这种资金实力的不平衡促进了融资性贸易的发展。
融资性贸易对扩大国企营收、增加盈利、拓宽业务渠道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企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某国有企业为了做大经营规模,陆续投入亿元以上资金与几家民营企业开展了大宗商品贸易,贸易模式:由国有企业先垫付资金向供应商采购商品,按采购价的基础上浮一定比例作为销售价,再以走票形式销售给下游,即贸易过程中仅有“资金流”。
实质上,这些贸易的上游供应商一般都是由下游贸易合作方指定,处于中间环节的国有企业主要提供流动资金,再通过进销差价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收益,最终通过贸易方式,达成贸易合作方的融资目的,即为融资性贸易。
该国有企业对这些贸易采取了信用担保措施,但提供担保的单位与贸易合作方也都是关联方。
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影响,部分贸易合作方经营恶化,资金链断裂,合同到期后,未能按时归还货款,该国有企业在多次协商未果后诉诸法律,受担保人能力的限制,信用担保亦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最终近三分之二的贸易资金发生损失。
二、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分析从案例中国有企业的几个融资性贸易的预期效益看,如合同能够确保正常履行,每年可从贸易中获取十几亿元以上的营业收入,确实能从短期尽快做大公司营收规模,同时贸易合作方也解决了资金需求问题,“双赢”效果将会显现。
但剖析贸易实质,也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着重大风险和不利因素。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及对策(共5篇)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及对策(共5篇)第一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及对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及对策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的总和。
贸易融资具有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强调操作控制,有利于形成银行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与其他信贷业务不同的是,国际贸易融资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身,无论对银行还是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
因此,在扩大国际贸易融资规模的同时,必须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
而农发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信贷的模式,即注重企业的财务实力、担保方式、企业规模、净资产、负债率、赢利能力、现金流等指标的考核。
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利润、综合现金流、新的负债等。
如何在扩大农发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市场占比的基础上,控制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风险(一)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存在缺陷农发行目前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
在统一授信管理下,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
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
可以看出,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授信额度一旦核定,1 则一年内仅仅简单的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二)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
浅谈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
浅谈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
本文将从风险分析和防范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进行探讨。
一、风险分析商业银行参与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着多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由于融资方无法按时或按约定履约而导致的损失。
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违约风险和违约后衍生的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融资对象进行信用评级、要求提供担保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方式来防范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到国际贸易市场波动的影响而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价格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的变动,做好市场风险的预测和评估,同时通过多元化投资和资产配置来分散市场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由于汇率波动导致的损失。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制定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利用外汇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等方式来防范汇率风险。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由于法律体系差异、法规政策变化等原因所引发的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二、防范措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主要包括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风险传导等。
1.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的政策和流程,并加强对信用、市场、汇率和法律等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2.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包括信用控制、市场控制、汇率控制和法律控制等。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严格的准入条件、合理的贷款额度、有效的担保措施等方式来控制风险。
3.风险传导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可以通过风险传导来分散和转移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合作贷款、联合担保等方式来共担风险;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设立子公司等方式来拓展融资渠道,减少对单一融资方的依赖。
浅谈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瞭望观点摘要: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所以融资问题始终是我国相关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提出了融资性贸易,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融资性贸易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融资性贸易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融资性贸易;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各企业的不断发展,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国家实施了融资性贸易,但是从2012年开始,融资性贸易出现较大的风险,特别在资源性物资出现较大的价格滑坡时,容易造成融资链条上的资金断裂,进而引发巨大风险。
如2012年由于钢铁价格大幅下降引发的长三角的钢贸跑路事件;如2014年由于煤炭和石油价格不断走低,引发珠三角地区的贸易断裂事件等等。
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融资性贸易带来的风险极为重视,严厉打击国有企业的虚假贸易业务,并积极组织专家对融资性贸易带来风险进行了讨论,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融资性贸易的重视程度。
因此本文再次进一步探讨融资性贸易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融资性贸易概述融资性贸易是指贸易双方利用各种手段以及工具,包括金融工具、贸易手段等,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获得融资或者增加信用。
对于融资性贸易,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看,广义上是指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狭义上是指商业银行为贸易商或者生产企业提供的个性化融资方案。
融资性贸易的提出,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加国有企业的业绩,所以融资贸易能够满足贸易主体以及国有企业双方的需求。
融资性贸易具有以下特征:金融机构地位较为重要;大多是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方式较为灵活;融资工具多样化;融资主体呈多元化、国际化趋势。
融资性贸易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一)利用国有企业或银行资金为自己融资,买卖当事人之间,没有真实采供需求;(二)国有企业业绩增长受限后的一种“合法”手段。
但在实际中,为了利用手头上的资源获取更多的资金和更长的融资限期,贸易企业,特别是民营贸易企业,会利用国有企业为自己取得融资的便利。
浅析国有企业开展的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
现代经济信息192浅析国有企业开展的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孙祎楠 同煤集团审计部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业所需资金不断扩大。
与大型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比较,一些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就存在一定困难。
在发展过程中,中小民营企业为了取得更多资金,会联合国有企业进行贸易合作,各取所需,从而形成了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形成、类型、风险进行分析,找出防范风险的方法,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71;F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192-01一、融资性贸易产生的原因融资性贸易,是指以融资为目的,贸易为手段,放大自身规模的贸易。
表面称为代理贸易,实质为融资性贸易。
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逐渐放缓。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逐渐放大,而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和银行信贷规模收紧、资金投放方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资金供求矛盾不断突出。
从而形成了民营企业发展无资金,国有企业资金剩余的现象,这种资金供求不平衡促使了融资性贸易的发展。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联手,以贸易形式,国有企业通过支付货款等方式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再向确定好的销售方转让货物,从中获取一定差价。
在融资性贸易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不但可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而且也能在短期内拓宽业务范围,做大公司营业规模,这使得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明知存在贸易风险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放弃融资性贸易业务的开展。
二、融资性贸易的类型融资性贸易通常表现为一系列买卖合同构成的贸易链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循环买卖形式循环贸易是通过相同企业,或者关联企业之间签订内容相同的多份买卖合同,形成一个闭合的货物流转回路,帮助融资方取得资金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同时无需发生实际的货物流转。
随着中间环节的增加,或者货权凭证最终流向合同的关联企业,使得循环贸易的交易结构可以变得更加复杂。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金呈现整体偏紧情况,资金供需矛盾促进了银行业机构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这对优化银行授信结构和增加盈利、拓宽企业融资和结算渠道、支持进出口企业大宗商品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甚至发生虚假贸易套取银行资金等现象。
一、融资性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分析(一)贸易商面临的诸多风险不容忽视。
第一个是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大部份贸易经销商自有资金偏少,资产规模不大,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第二个是贸易商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及价格波动风险。
三是政策风险。
目前,我国宏观政策已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的长期主动调控,再加上我国进出口关税政策和外汇政策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上述各类政策调整和实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进而影响贸易商的经营和发展。
(二)信用风险仍是贸易融资的主要风险。
首先,贸易融资业务具备自偿性,贸易融资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资金实力和还款意愿对融资风险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贸易融资申请人的信用风险更为重要。
其次,贸易融资申请人的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
如果交易双方任何一方不履行合约,就会使另一方遭受损失,从而导致为贸易商提供融资的银行面临风险。
再次,存在着融资申请人利用假合同、假单据、假信用证等方式伪造贸易背景,骗取银行融资资金,从而出现信贷风险的可能。
最后,企业间相互担保风险。
这种形式虽然可降低银行的授信风险,但如果发生系统性突发状况,就会由于关联关系使信贷风险增大。
(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极为突出。
受国际市场行情影响,某种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季度性因素发生变化、出现廉价优质的替代品、商品过时滞销以及消费习惯改变等种种因素均可导致交易受阻。
贸易融资业务是以进出口交易为基础,当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对外贸易中所遇到的风险都有可能影响融资还款,贸易融资风险也就显现出来。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国有企业贸易融资是国有企业通过融资手段来支持和促进企业的贸易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风险之一是信用风险。
由于国有企业在贸易融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国有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至关重要。
若国有企业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比如经营不善、财务困难等问题,将会给融资方带来潜在的违约风险。
国有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应加强对企业信用状况的监控和评估,确保融资方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并采取措施来控制信用风险。
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风险之二是市场风险。
贸易融资涉及到多方面的市场因素,如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波动等。
国有企业的贸易融资往往涉及到大宗商品的交易,这些商品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经济形势、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交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交易策略,降低市场风险。
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风险之三是操作风险。
贸易融资往往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合同签订、物流运输、收付款等。
在这些环节中,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如合同法律风险、物流延误风险、支付风险等。
国有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应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同时要选择有信誉和实力的物流服务商,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安全到达目的地;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对相关方的信用风险评估,降低支付风险。
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中还存在着政策风险。
国有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可能受到宏观政策、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变动性可能对企业的贸易融资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为了降低政策风险,国有企业应加强政策研究和监测,及时了解政策的变动和调整,同时根据政策的要求调整企业的贸易模式和策略。
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其中包括加强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对操作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加强对政策的研究和应对。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及应对措施概述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及应对措施概述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贸易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
贸易融资业务也面临着各种风险。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概述。
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1. 资金风险:贸易融资业务中,商业银行需要提供资金支持,但借款人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导致银行资金面临风险。
2. 还款风险:借款人可能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按时还款,增加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
3. 市场风险:贸易融资业务往往涉及国内外市场的商品交易,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导致贷款主体无法按时收回贷款。
4. 汇率风险:贸易融资业务涉及的跨国交易可能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导致借款人还款能力受到削弱。
三、贸易融资业务应对措施1. 严格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对借款人信用评估及贷款额度的审查、严格的贷款审批流程等。
2. 多样化融资手段: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供贸易融资,如开立信用证、保理、贷款等,以降低单一贸易融资方式带来的风险。
3. 控制融资期限: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可以通过对贷款期限的控制,降低资金暴露的时间,减少资金风险。
4. 建立强大的风险监控系统:商业银行应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监控系统,及时监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5. 风险分散: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可以通过将风险分散到多个行业、地区、客户等方式降低风险。
五、结论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着多种风险,如资金风险、还款风险、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融资手段,控制融资期限,建立强大的风险监控系统,以及通过风险分散等方式应对风险。
只有科学有效地应对风险,商业银行才能保障贸易融资业务的安全和稳定。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融资性贸易是一种金融商业模式,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进而开展贸易活动。
相较于自有资金或者传统的银行授信贸易,融资性贸易可以快速提高企业的库存和营收,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但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从融资性贸易风险和防范措施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融资性贸易风险1.贸易风险:运输、采购、销售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贸易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出现坏账。
2.金融风险:银行授信额度不足、融资成本上升、贷款期限不足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3.操作风险:企业无法如期完成贸易业务、无法及时还款或请求展期、重大事故或诉讼等事件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失。
4.市场风险:原材料或产品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等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的市场风险。
5.信用风险:合作伙伴或客户信用状况和资信等级的转变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拖欠或违约风险。
二、融资性贸易防范措施1.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包括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在内的完整风险管理体系,做到有预警、有控制、有应对,以规避风险。
2.选择可靠的金融机构:企业在选择金融机构合作时,应该充分了解其信用等级、资质和服务记录等,并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3.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企业在与供应商、采购商和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信誉度和经营状况,规避合作风险。
4.选择适合的融资模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和市场趋势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融资模式,如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保理融资等,并做好风险控制。
5.制定合理的合同约定:企业在与供应商、代理商等开展贸易时,应充分明确贸易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合理约定违约责任和赔偿方式,以减少合同纠纷。
6.关注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企业应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和贸易政策变化,积极应对风险。
7.加强内部管理和合规性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贸易合规性和透明度,避免非法和违规操作导致的风险。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金融经济FINANCIAL AND ECONOMIC204融资性贸易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文/程坦摘要:融资性贸易属于变通的融资手段,根据某种意义来分析,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上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资金来源问题。
但是因为系统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导致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与经营风险。
文章主要分析了融资性贸易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措施融资性贸易是指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信用,无法通过银行融资贸易的自偿性来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
企业通过他人对上下游客户进行控制,同时和信用良好的国有企业合作,以国有企业的名义签订融资性贸易合同,获得银行融资,货物销售以后还应该支付相关的手续费,从而实现融资的目的,以贸易为形式,加大企业自身规模的贸易,俗称代理贸易,其实是融资性贸易。
一、融资性贸易的例子近些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市场上资金整体偏紧,资金供求不平衡,例如银行信贷规模缩小和国内货币供应趋紧的政策等。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的能力上相对较弱,这种情况导致资金实力不稳定逐渐形成了融资性贸易。
在扩展国有企业的资金收入、拓展业务的途径和增加盈利上融资性贸易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风险隐患。
例如某国有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与其他民营企业合作不断投入十几亿以上的资金开展了大型商品贸易活动。
主要方式为首先由国有企业先支付资金向供应商购买产品,根据购买价格的上浮比例作为销售价格,然后以走票的模式卖给下游,即是融资贸易中的“资金流”。
事实上,通常这些融资贸易的上游供应商都是下游融资合作方指定的,最后利用融资贸易的手段,实现贸易合作方融资的预期效果,即是融资性贸易。
国有企业在进行融资贸易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信用担保对策,但是贸易合作方和提供信用担保的单位信用较强,同时也是关联方。
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有些贸易合作方的经营已经出现亏损,资金来源被垄断,合同到期以后,不能按时还贷,国企在经过多次商议以后只能诉诸法律,但是受担保人能力的制约,信用担保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最后亏损贸易资金。
国企融资性贸易的识别和风险防范
国企融资性贸易的识别和风险防范一、国企融资性贸易的概念及特点国企融资性贸易是指国有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中,通过与非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签订的贸易合同,以获取融资为目的的贸易行为。
这种贸易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对其中的融资性进行识别和风险防范。
概念界定:国企融资性贸易是指国有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中,通过与非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签订的贸易合同,以获取融资为目的的贸易行为。
这种贸易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对其中的融资性进行识别和风险防范。
交易主体多元化:国企融资性贸易涉及的交易主体包括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等,这使得交易过程更加复杂。
贸易方式多样化:国企融资性贸易采用多种贸易方式进行,如信用证、托收、保函等,这些贸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的风险。
融资渠道多样:国企融资性贸易通过与非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签订的贸易合同,可以实现多种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
风险因素多:国企融资性贸易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导致交易失败甚至损失。
识别方法:通过对交易双方的背景、交易内容、交易方式等方面的分析,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可以对国企融资性贸易进行识别。
风险防范措施:针对国企融资性贸易的特点和风险因素,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加强内部管理: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的管理,确保交易合规、合法,防止出现违规操作。
选择合适的交易伙伴:国有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充分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等信息,确保交易安全。
严格控制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在进行融资性贸易时,应严格控制资金流向,确保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非挪用、侵占等不当用途。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
加强法律意识:国有企业在进行融资性贸易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在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着多种风险。
以下是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的几点建议。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行为中债权人因受债务人违约或其他信用事件影响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国有企业在贸易融资中存在信用风险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信用等级低下:国有企业多数为大型企业,但由于某些原因,企业信用等级较低,存在信用风险;2、企业业务范围不清:有的国有企业在不同领域开展业务,业务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互相盘桓的现象,这样会给其信用评估带来一定的困难;3、行业恶性竞争:某些行业存在激烈的竞争,企业在追求市场份额的同时,可能会涉及与客户和供应商合作中的失信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国有企业应加强自身信用管理,注重信用积累,建立信用档案和信用评级系统,维护好与各方的良好信用关系。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行情波动性增强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在贸易融资中,由于国有企业所购买的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涉及的市场范围广泛,因此存在市场风险:1、交易品种的涨跌:由于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品种价格的涨跌对企业的贸易融资压力带来不良影响;2、市场供需矛盾:市场供需矛盾会影响产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对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造成一定的风险;3、政治经济环境变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大。
为应对市场风险,国有企业应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及时调整业务结构,降低自身风险,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管理控制不当、内部流程控制失误等非技术因素所导致的损失风险。
在贸易融资中,国有企业要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1、管理层配置不合理:没有合理地配置业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从而增加了风险;2、流程控制不当:公司内部流程控制不当,例如审批、审计、调度、运输、结算等方面控制不当,从而增加了风险;3、系统管理风险:自动化管理系统不完善,或者操作系统不正规合法,都可能增加企业的风险。
融资性贸易的风险与内部控制研究
融资性贸易的风险与内部控制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不断增加,融资性贸易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一种常见方式。
融资性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或出口商通过向银行融资,以获得资金进行贸易活动,并将贸易货物作为抵押品的一种贸易形式。
融资性贸易的特点是迅速、多样和灵活,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对融资性贸易的风险与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并探讨如何有效管理这些风险。
一、融资性贸易的风险1. 信用风险融资性贸易中的信用风险是指在融资贸易中,借款方无法如期履约而导致的贸易损失。
因为在融资性贸易中,出口商或进口商通常会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而银行则要求贸易货物作为抵押品。
如果贸易中出现了意外情况,导致借款方无法如期履约,银行可能会面临贸易货物无法收回的风险,进而导致贸易损失。
2. 汇率风险融资性贸易涉及跨国贸易,因此存在汇率风险。
贸易双方通常会以本币进行贸易,而在资金结算时需要进行货币兑换。
如果在货币兑换的过程中,汇率发生剧烈波动,可能导致贸易结算金额发生较大的变动,进而导致出口商或进口商的损失。
3. 市场风险融资性贸易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贸易货物价格波动风险。
由于国际贸易中的贸易货物种类繁多,市场价格波动较为频繁,而在融资性贸易中,出口商或进口商通常需要长期持有贸易货物,一旦市场价格波动导致贸易损失,将给贸易双方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以上所述的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融资性贸易还有其他诸多风险,如政治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则能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保障贸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1. 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序,用以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以及有效性和运营的高效。
对于融资性贸易来说,内部控制主要涉及贸易资金的使用、贸易风险的管理、贸易合同的执行等方面。
(1) 贸易资金的使用:内部控制需要保障贸易资金的使用是合法合规的,防止贸易资金被挪作他用或用于非法用途。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逐渐成为其重要的经营手段之一,但是在国有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会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整个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信用风险国有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涉及到信用关系,信用风险是中国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因自身信用状况较差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按时偿还借款本息的情形。
由于国有企业的贸易融资金额通常很大,如果企业出现违约情况,会对企业的信誉和业务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针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可以在贸易合同中规定对违约方的处罚,发布风险预警,进行适当的抵押或担保。
银行方面需要在贷前审查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贷款利率的变动对借款企业偿还能力、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表等方面产生的风险。
随着市场利率不断波动,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也会发生变化,这将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增加企业的借款成本,从而加剧企业的财务压力。
要防范利率风险,国有企业在融资合同中需要明确利率的浮动标准和变化范围,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比如利率风险转移、利率衍生品等手段。
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在贸易中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如汇率波动、商品价格波动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的收益产生影响,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
要想降低市场风险,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价格趋势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加强市场监控和信息管理,及时更新市场信息。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冲措施,如套期保值、多元化投资等以降低风险。
四、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企业在贸易业务中由于运营失误、人为疏漏、操作不当等错误引起的损失。
操作风险往往由于企业缺少有效管控和内部控制机制而引起,因此,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对于规避操作风险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及应对措施概述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及应对措施概述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规模逐年扩大,但该业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贸易融资业务风险1. 信用风险贸易融资大多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提供融资支持,银行为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信用担保,但其最大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
若进口商或出口商无法按时还款,银行将难以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
2. 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需要与进出口商、保险公司等多个交易对手进行操作,如操作不当就会引发操作风险。
例如:银行认为进口商的信用状况良好,故为其提供贷款;但后来进口商因某种原因无法还款,银行就会因提供贷款而损失资金。
3. 市场风险贸易融资业务的市场风险主要源于汇率变化和商品价格波动。
如果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中未能做好风险控制,一旦货币贬值或商品价格波动较大,银行就可能面临重大损失。
二、贸易融资应对措施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估和监测、严格实施授信管控,避免因单一客户信用风险而引发的大面积风险。
在操作风险方面,要加强操作规范、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2. 多渠道筹措资金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要采取多种策略,多渠道筹措资金,例如: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展海外证券发行和向外借贷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银行降低风险,并帮助客户更好地开展国际贸易。
3. 合理使用金融衍生品通过合理使用金融衍生品,银行可以规避市场风险。
例如: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汇远期合约、货币掉期等金融衍生品,锁定预期收入,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4. 建立客户风险分析体系加强客户风险分析,建立客户风险分析体系,对信用状况偏差较大的客户进行风险限额和信用额度管理,避免因过度依赖单一客户而产生的风险。
总之,商业银行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应严格控制风险,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并在应对措施上采取多种手段。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编号:SY-AQ-08361(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Potential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financing trade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金呈现整体偏紧状况,资金供需矛盾促进了银行业机构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这对优化银行授信结构和增加盈利、拓宽企业融资和结算渠道、支持进出口企业大宗商品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甚至发生虚假贸易套取银行资金等现象。
一、融资性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分析(一)贸易商面临的诸多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大部份贸易经销商自有资金偏少,资产规模不大,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二是贸易商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及价格波动风险。
三是政策风险。
目前,我国宏观政策已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的长期主动调控,再加上我国进出口关税政策和外汇政策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上述各类政策调整和实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进而影响贸易商的经营和发展。
(二)信用风险仍是贸易融资的主要风险。
首先,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自偿性,贸易融资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资金实力和还款意愿对融资风险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贸易融资申请人的信用风险更为重要。
其次,贸易融资申请人的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
如果交易双方任何一方不履行合约,就会使另一方遭受损失,从而导致为贸易商提供融资的银行面临风险。
论述金融性贸易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精编版】
论述金融性贸易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精编版】金融性贸易是指通过金融工具进行的贸易活动,它涉及到大量的金融机构和涉及方,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讨论金融性贸易的风险,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金融性贸易的风险1. 法律和监管风险:金融性贸易的各项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国际的法律法规,涉及到的监管要求也很严格。
如果未能遵守相关规定,交易可能面临被制止或处罚的风险。
2. 信用风险:金融性贸易中的各方存在信用风险,特别是在担保和借贷等环节。
一旦某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其他方可能遭受损失。
3. 利率和汇率风险:金融性贸易往往涉及到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若利率或汇率不利变动,交易可能导致损失。
4. 市场风险: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可能对金融性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导致交易执行时的损失或差价。
5. 技术风险:金融性贸易离不开信息技术,如电子支付和电子交易平台。
技术故障、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问题可能导致交易中断、损失或不安全。
金融性贸易的预防措施1. 合规管理:金融性贸易参与方应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建立内部合规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所有活动符合规定并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
2. 风险评估和管理:在进行金融性贸易之前,各方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包括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担保和保证机制,并进行相关风险教育培训。
3. 多元化投资:金融性贸易参与方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降低风险。
分散投资组合,可以减少对某一特定资产或市场的依赖性,从而降低整体风险。
4. 监测和应对市场波动: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动和趋势,及时调整交易策略和投资组合。
采取必要的风险对冲手段,如期货合约和期权等,来抵消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5. 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金融性贸易参与方应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保护交易数据的安全。
定期更新防火墙、加密通信和数据备份等措施,以防范技术风险。
综上所述,金融性贸易存在着法律和监管风险、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技术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及对策一、汇率风险:1.使用远期汇率合同:这种合同允许买卖双方在未来的一些约定日期以一定的汇率进行交易。
通过使用远期汇率合同,借款人可以在贷款发放之前锁定汇率,从而规避未来的汇率风险。
2.合理管理外汇风险:借款人可以通过使用衍生品市场上的外汇期权或外汇期货等工具来管理外汇风险。
这些金融工具可以帮助借款人规避汇率风险,并确保其还款能力。
3.选择稳定币种:借款人可以选择与本国货币相对稳定的外币作为贸易定价单位。
这样可以减少由于汇率波动引起的风险。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贸易双方可能面临由于违约、付款延迟或拒绝支付等原因而导致的信用风险。
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1.合理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在与借款人进行交易之前,贷方应对借款人进行充分的信用评估。
这包括查看借款人的财务报表、信用记录和历史交易记录等信息。
2.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根据对借款人信用评估结果,贷方可以选择适合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融资方式。
例如,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或选择国际信用证等方式来减少信用风险。
3.多元化贷款组合:贷方应将贷款组合进行多样化,分散风险。
通过分散资金投放,即使有一些借款人出现违约情况,整体的风险也不会过于集中。
三、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在贸易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变化、国家间冲突或社会动荡等因素而导致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对策:1.了解目标市场政策和法规:贷方在进入目标市场之前,应详细了解该国的政策和法规,以便在政策变动时及时作出调整。
2.设立保险机制:在遇到政治风险时,贷方可以与国内或国际保险机构合作,购买相关的政治风险保险以降低损失。
3.谨慎选择融资对象:在选择借款人时,贷方应评估借款人所在国家的政治风险水平。
避免向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放贷,或者要求借款人提供额外的担保。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等。
通过合理管理和采取相应的对策,贷方和借款人可以降低这些风险,并保障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编号:SM-ZD-94409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融资性贸易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金呈现整体偏紧状况,资金供需矛盾促进了银行业机构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这对优化银行授信结构和增加盈利、拓宽企业融资和结算渠道、支持进出口企业大宗商品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甚至发生虚假贸易套取银行资金等现象。
一、融资性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分析(一)贸易商面临的诸多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大部份贸易经销商自有资金偏少,资产规模不大,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二是贸易商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及价格波动风险。
三是政策风险。
目前,我国宏观政策已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的长期主动调控,再加上我国进出口关税政策和外汇政策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上述各类政策调整和实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进而影响贸易商的经营和发展。
(二)信用风险仍是贸易融资的主要风险。
首先,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自偿性,贸易融资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资金实力和还款意愿对融资风险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贸易融资申请人的信用风险更为重要。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贸易融资业务,国有企业可以获得资金支持,促进生产经营,推动贸易发展。
贸易融资业务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有效防范,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进行浅谈。
1.市场风险贸易融资业务中的市场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开展贸易活动时,受到市场价格波动、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国际市场形势的不确定性,国有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难免面临市场风险。
2.信用风险在贸易融资业务中,信用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合作伙伴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支付欠款的风险。
由于国有企业的贸易对象通常是跨国企业或者外国政府,其信用状况常常不稳定,因此容易导致信用风险。
3.汇率风险国有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通常需要进行跨国结算,涉及到不同国家的货币,这就带来了汇率风险。
如果汇率波动剧烈,可能会给国有企业带来汇兑损失。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中,出现疏忽、错误或者不当行为导致的风险。
贸易文件填写不准确、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操作风险。
5.政治风险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跨国贸易,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因素可能会对贸易活动产生影响,如政策变动、国际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带来政治风险。
1.市场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业务时,可以通过多元化贸易对象、加强市场信息收集等方式来降低市场风险。
可以采用期货合约、远期合约等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锁定价格,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2.信用风险的防范为了防范信用风险,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严格的合作伙伴评估机制,选择信用良好的合作伙伴进行贸易合作。
可以采用信用证、信用保险等方式来降低信用风险。
3.汇率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外汇远期合约、外汇期权等工具进行汇率对冲,锁定汇率,降低汇率风险。
在选择结算货币时,可以优先选择相对稳定的货币,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4.操作风险的防范对于操作风险,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作者:陈莹霞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5期
摘要:融资性贸易作为一种变通的融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短期能快速实现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同时也极大程度解决了一些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
但由于机制不完善,监管不严密,其中隐含着重大经营风险和不利因素。
本文结合某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开展情况,对融资性贸易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讨了此类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措施
所谓融资性贸易,指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资信,很难从银行通过自偿性的贸易融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贸易对方通过自己控制上下游客户,与具有良好信用的国企合作,以国企名义与签订贸易合同,取得银行融资,销售货物后返还一定手续费给相关国企业,这种以融资为目的,以贸易为手段,放大自身规模的贸易,表面称代理贸易,实质为融资性贸易。
一、融资性贸易案例
近年来,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及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金呈现整体偏紧状况,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但由于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这种资金实力的不平衡促进了融资性贸易的发展。
融资性贸易对扩大国企营收、增加盈利、拓宽业务渠道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企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某国有企业为了做大经营规模,陆续投入亿元以上资金与几家民营企业开展了大宗商品贸易,贸易模式:由国有企业先垫付资金向供应商采购商品,按采购价的基础上浮一定比例作为销售价,再以走票形式销售给下游,即贸易过程中仅有“资金流”。
实质上,这些贸易的上游供应商一般都是由下游贸易合作方指定,处于中间环节的国有企业主要提供流动资金,再通过进销差价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收益,最终通过贸易方式,达成贸易合作方的融资目的,即为融资性贸易。
该国有企业对这些贸易采取了信用担保措施,但提供担保的单位与贸易合作方也都是关联方。
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影响,部分贸易合作方经营恶化,资金链断裂,合同到期后,未能按时归还货款,该国有企业在多次协商未果后诉诸法律,受担保人能力的限制,信用担保亦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最终近三分之二的贸易资金发生损失。
二、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分析
从案例中国有企业的几个融资性贸易的预期效益看,如合同能够确保正常履行,每年可从贸易中获取十几亿元以上的营业收入,确实能从短期尽快做大公司营收规模,同时贸易合作方
也解决了资金需求问题,“双赢”效果将会显现。
但剖析贸易实质,也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着重大风险和不利因素。
1.隐含极大的资金风险。
融资性贸易业务具有自偿性,贸易合作方的还款能力、资金实力和还款意愿对资金风险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贸易合作方的信用风险很重要,直接影响到贸易资金风险的大小。
虽然国有企业事前也对贸易合作方进行了审查,但由于往往很难像金融企业信贷那样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很大程度上会留下隐患;且从贸易模式看,国有企业没有控制货物,而国有企业预付的资金已被对方掌控,资金结算很难在其监管能力范围内,风险隐患不言而喻。
尤其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贸易合作方的风险更会顺风而下,向提供融资性贸易支持的国企传递,进而形成国有企业的巨大债务。
为了相应降低贸易的资金风险,虽由贸易合作方的关联企业提供了信用担保,但如果发生系统性风险或事件,不但会使资金风险得不到缓解,更可能会由于关联关系使资金风险进一步扩大,可见,担保措施的不到位也会加大资金风险。
2.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获取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弱,企业融资较困难,受我国相关金融法律法规禁止企业间直接借贷的约束,因此经常通过一些变相途径,达成融资目的,融资性贸易也由此而生。
正常情况下,资金需求方获得资金,资金融出方获得相应的利益,似乎互惠互利。
但资金需求方一旦陷入困境,无法清偿债务,资金融出方如诉诸法律,将会由于此类融资性贸易不具有贸易实质性,而被认定为以贸易为手段开展的企业间资金拆借,很可能一方面被判相关合同无效,包括贸易合同、担保合同等,对于开具发票的贸易,另一方面还被认为是虚开增值税发票,将承担重大损失,成为贸易链中的“冤大头”。
3.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
在融资性贸易中,由于上下游客户都由他人控制,上下游客户之间有时还存在关联关系,很多贸易事实上不存在真实性,但往往又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且通常以开票次数为货物的周转次数,按《刑法》规定,无真实贸易的属于虚开增值税发票范畴。
就算国有企业照章纳税,但一旦对方企业利用国有公司开具的融资性贸易发票偷逃增值税,其影响就很严重,还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4.不利培育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受国家紧张货币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资金整体偏紧,民营企业乐于通过融资性贸易等合作方式解决资金紧缺问题。
国有企业通过与民营企业开展合作贸易,也能从中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在这些合作经营活动中国有企业是处在配角的位置,市场销售的实现主要依靠的还是合作方。
从长期看,如国有企业过多依赖这种贸易方式,大量的资金信用被各类企业占用,荒废自身主营业务,将不利于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融资性贸易风险的防范措施
1.严格资信调查。
在资信调查过程中,应做深做细尽职调查,对贸易合作方及担保人的资信情况要进行深入研判,要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全方位了解掌握他们的经营情况、财务状
况、还款能力、主业盈利能力、业务的风险偏好、资金使用及管理水平等,还应从公司高管的为人品行,处事风格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准确判断风险。
2.落实担保措施。
为降低资金风险,开展融资贸易的企业一方面应要求对方提交足额保证金,另一方面最好要求提供足够的抵质押物,企业在对抵质押物市场价格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应根据业务风险和抵质押物的不同,采取一定折扣办理确实的抵质押手续,落实价值充分的担保措施。
如果不能落实抵质押登记手续的,至少要求客户提供资信能力较强的信用担保及股东承担连带无限责任,防止股东转移公司资产,全方位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
3.加强过程动态监管。
对开展此项业务的合作方和业务进行动态监管,通过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持续对客户的资信优劣、抵押资产质量、业务的风险程度等多个角度对客户及业务进行全方位立体的评估,确保业务在可控的范围内操作。
另外,应严格控制融资性贸易规模,避免个别业务或客户在国融资类贸易业务占比过大,避免融资性贸易业务占主营业务比重过大,将风险集中在此项业务或某个客户身上,合理调配各项业务占比及客户所占份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避免风险累积。
如果客户出现连续违约情况,应及时启动应急措施,而不能一拖再拖,延误时机,并视情况及时采取启动法律程序,以最大程度保障权益。
4.加强商品价格波动分析。
一是建立大宗商品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反映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及趋势;二是加强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大宗商品的风险控制,应适当考虑通过降低质押率、提高保证金比例等方式控制风险;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要求企业对融资性贸易商品采用套期保值对冲现货风险,以便对抗市场变化带来的跌价冲击。
5.转换经营理念,加快转型发展。
融资性贸易对急于做大规模而自身又没有业务渠道的企业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尽管大家对其风险认识不断加强,也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但风险还是无法避免,相比收益国有企业承受的风险要大得多。
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还是要挖掘内涵,加大业务转型发展的力度,积极培育自身核心业务,实现自我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