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会诊系统使用说明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系统(操作手册)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系统( 操作手册)远程会诊系统主要使用的功能为“远程申请”和“信息查询”;县级医院(如:普安县人民医院、晴隆县人民医院、天柱县人民医院)使用的功能是:远程申请;中心医院(如: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的是:信息查询,在具体信息中输入会诊意见。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进入系统a)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回车】显示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网站,在网页中点击【远程会诊系统】链接如图1.1所示位置,见到会诊系统登陆界面,如“(图1.2)”所示。
(图1.1)(图1.2)b)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点击【登陆】按钮进入系统主界面,如“(图1.3)”所示。
说明:(图1.3)是系统主界面的上半部分,也是系统的主要功能部分;下面的操作都是以“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用户做演示。
(图1.3)二、医院信息的修改a)点击“基本信息”(如图2.1所示位置)可以修改本医院的相关信息,如:用户名、密码、医院简介等。
(图2.1)b)点击“基本信息”后的显示信息修改界面。
1)点击【修改】按钮才可以对信息进行更改;2)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信息。
三、会诊病人的申请a)点击“如图3.1”所示的“远程申请”后,进入远程病人申请信息录入界面。
(图3.1)b)远程申请信息录入界面,如图3.2。
(图3.2)四、申请信息审核a)点击界面中的“信息查询”,如图4.1所示(图4.1)b)输入信息为可输项,点击【检索】按钮查询处需要的信息,如图4.2所示。
(图4.2)c)点击图4.2中红色的圆圈处查看该人员的明细信息。
1_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讲解
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 系统角色 (1)1.1 超级管理员 (1)1.2 业务单位管理员 (2)1.3 行政单位管理员 (2)1.4 医生 (2)1.5 专家 (2)2. 会诊流程及状态 (3)2.1 会诊流程 (3)2.2 不同状态对应的会诊操作 (3)2.3 会诊操作说明 (6)2.3.1 填写和提交会诊申请 (6)2.3.2 打印申请单 (6)2.3.3 修改会诊申请 (7)2.3.4 安排专家 (8)2.3.5 查看病历资料 (8)2.3.6 退回申请 (9)2.3.7 进入视频会议 (10)2.3.8 扫描和上传会诊报告 (10)2.3.9 接收和查看会诊报告 (11)3. 用户登录及操作页面简介 (11)3.1 用户登录 (11)3.2 操作页面简介 (12)3.2.1 头部区 (12)3.2.2 导航区 (13)4. 超级管理员功能 (14)4.1 查看会诊记录 (14)4.2 查看病例档案 (14)4.3 基础数据 (15)4.3.1 数据字典 (15)4.3.2 文章分类 (18)4.3.3 组织架构 (20)4.4 单位管理 (22)4.5 文章管理 (24)5. 业务单位管理员功能 (25)5.1 新增会诊申请 (25)5.2 查看会诊申请记录 (29)5.3 查看会诊接收记录 (30)5.4 查看病例资料 (31)5.5 帐号管理 (31)5.5.1 单位管理 (31)5.5.2 科室管理 (32)5.5.3 会诊室管理 (33)5.5.5 用户管理 (36)5.6 文章管理 (36)6. 行政单位管理员功能 (38)6.1 查看会诊记录 (38)6.2 查看病例资料 (38)6.3 统计分析 (39)统计分析分为报告上传统计、三日会诊统计、病人身份统计、会议主办次数、会议听众人数、会议参加人数、教学主板次数、教学听众人数、教学参加人数和教学评分统计。
远程会诊系统功能说明
远程会诊系统功能说明出处/更新日期 2007-02-28远程会诊是在信息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医疗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作用为: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的使用,使医疗资源不丰富即诊断水平有限的地区医院的病人,得到千里之外的一位或多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的诊断服务,从而使其得到最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远程会诊主要涉及三方面人员:患者,提出会诊要求的患者就诊医院的相关人员,提供远程会诊服务的相关人员。
远程会诊主要分为两种方式:择期会诊和急诊会诊。
一:实施目标为远程会诊各方提供一个软硬件平台,通过该平台达到以下目标。
1.支持实时的远程通信,主要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的通信传输,以满足远程会诊诊断资料的完备性。
2.通信速度,以保证急诊会诊的及时性。
3.实现对图像的各种处理,例如放大、缩小、翻转、灰度等调节。
使会诊各方能从不同角度对所提供的图象进行观察,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对远程会诊的资料进行采集、分类、建档等管理,以保证会诊资断的完整性。
5.为需会诊医院提供现任专家教授简历信息,以方便其对会诊人员的选择。
二:功能说明1.会诊预约:主要针对择期会诊患者1-1.通过会诊预约登记,简述其病情,并可预约会诊科室或其关专家教授,为其提供会诊服务。
1-2.对已安排的预约请求,进行通报提示,以便预约请求方及时准备会诊服务。
2.会诊服务:急诊患者,可直接提出会诊服务要求,由急诊科相关人员提供会诊服务。
会诊服务主要包括:2-1.可视化检测:完成诊断中的'望',通过摄像头的使用,系统自动对图像进行采集和传输。
会诊医生能够对患者的体征以及病灶部位进行详尽的观察。
2-2.语音对话:完成诊断中的'问',通过麦克风的使用,系统自动对声音进行采集和传输,以完成双方的语音对话。
会诊医生可与患者进行直接交谈,以了解患者的患病史,家族史以及其它相关信息;会诊医生也可与当地医生进行交谈,指导当地医生对病人进行必要性查体,通过当地医生的查体描述,完成诊断中的'听'、'叩';会诊医生还可通过语音交谈对患者的诊治提供会诊参考意见。
远程专家会诊服务流程
远程专家会诊服务流程1. 概述远程专家会诊服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远程医疗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专家级别的医疗咨询和诊断。
本文档将介绍远程专家会诊服务的流程,以帮助用户了解该服务的操作步骤。
2. 流程步骤2.1 提交会诊申请用户首先需要访问远程专家会诊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填写会诊申请表格,并提供相关的病历资料和检查报告。
用户需确保提供的资料准确齐全,并且保护个人隐私。
2.2 专家审核提交会诊申请后,系统将自动将申请转发给相应领域的专家。
专家将在一定时间内审核申请,确认是否可以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用户可根据系统通知查看审核结果。
2.3 付款预约如果专家审核通过,用户需根据系统通知完成会诊的付款预约。
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付款方式,并按时完成付款操作。
付款后,用户将获得会诊的具体时间和方式。
2.4 远程会诊在预约的时间和方式下,用户可以与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会诊工具可能包括视频通话、在线聊天或电话咨询等,具体方式将在付款预约后告知用户。
用户应根据要求准时参与会诊并提供必要的诊断资料。
2.5 诊断结果和建议专家会根据会诊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诊断和分析。
在会诊结束后,专家将给出诊断结果和相关的医疗建议。
用户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向专家提问或请教相关问题。
2.6 报告和汇总3. 服务注意事项3.1 保护隐私用户在使用远程专家会诊服务时,请妥善保护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的安全。
不要向未经验证的第三方透露个人敏感信息。
3.2 准备充分在会诊前,请确保提供的病历资料和检查报告真实准确,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关资料。
3.3 遵守规定在远程会诊过程中,用户应严格遵守平台的规定和要求,遵守专家的指示和建议。
3.4 技术要求为了保证远程会诊的效果和质量,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要求,如网络稳定、摄像头和麦克风设备正常运作等。
4. 总结远程专家会诊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专家之间的长距离医疗咨询和诊断。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提交会诊申请、与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获取诊断结果和医疗建议。
远程医疗系统的使用教程
远程医疗系统的使用教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医疗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种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之间远程进行医疗咨询、监控和治疗。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远程医疗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登录远程医疗系统首先,您需要访问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医疗系统网页或者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
然后,在登录界面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密码以登录系统。
如果您是首次登录,可能需要先进行注册并创建账户。
二、预约和排队在成功登录远程医疗系统后,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预约医生的时间和日期。
通常,系统会显示医生的可用时间段和已被预约的时间段。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预约医生的时间。
如果您已经预约了医生,系统会提醒您在预约时间前准备好电脑、摄像头和麦克风等必要设备,并保持网络畅通。
在预约时间开始前,您需要进入系统并排队等候。
此时,您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聊天功能与其他等待的患者进行交流。
三、视频咨询当您的预约时间到达时,系统会自动连接您与医生之间的视频通话。
在视频通话过程中,您可以与医生进行实时交流,就您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等问题进行咨询。
医生可以通过视频查看您的症状和外貌,并据此进行初步诊断和建议。
在视频咨询过程中,您需要确保自己在满足医生需求的情况下,提供准确的信息、描述症状和回答医生的问题。
同时,为了确保医生能够准确了解您的状况,您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相关的医疗记录、病例和化验报告等。
这样,医生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您的病情,给出合适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四、远程监控和治疗除了视频咨询,远程医疗系统还可以提供远程监控和治疗服务。
医疗机构通过系统中的传感器和设备,可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进行监控。
例如,心电图、血压监测等设备可以将数据通过系统传输给医生,医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某些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患者,远程医疗系统还可以提供远程康复训练和指导。
例如,康复患者可以通过系统连接到专业康复师进行在线指导,并根据师傅的要求进行相应的锻炼和训练。
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说明书
本文由【】搜集整理。
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说明书苏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彩香路6号金阊科技园B-207电话:05欢迎使用【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前言:随着计算机影像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影像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与水产医学影像传输,已经日益成为各级水产医院、科研机关,影像设备升级的重要方面。
因为这项工作不仅明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经济效益和辅助诊断,而且能解决档案存储与管理问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影像分析与存储水平提高、手段更新,同时也为信息联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满足水产科研领域广大工作者的需求,本公司应用当代先进计算机技术,影像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开发的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
实现了数字化存储和接口标准化以及网络管理,使检测单位以较小投资进入信息化诊断存储以及管理的新时代。
一.【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结构及参数1.结构:计算机主机有显示器17寸彩色液晶显示器键盘有鼠标有打印机彩色喷墨打印机网络数字显微摄像机有刻录机选配显微镜有2.基本参数:微型电子计算机主机Intel/AMD CPU INTEL/SIS芯片主板512M以上内存,80G以上硬盘,支持Microsoft DirectDraw图形卡,CD-ROM显示器17寸液晶显示器刷新速率70Hz以上分辨率:1024*768像素以上键盘PS/2接头或USB接口鼠标网络数字显微摄像机Video for Windows兼容外置视频采集设备位数:RGB32bit,分辨率:768*576(可调),采集速率:30幅/秒(可调)打印机720dpi以上彩色喷墨打印机操作系统要求Microsoft WindowsXP捷恩鱼病电脑诊断系统工作站软件:本公司自行研制开发二. 【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功能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是配套显微仪器生产的显微后处理设备,集视频图像采集,报告存储及打印等功能于一体,整套程序易学易用,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保持领先地位。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20211210)(1)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一、 业务流程远程会诊医疗系统业务流程图申请端中心端会诊端说明开始远程会诊前准备(1)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2)审核会诊资料(3)安排远程医疗会诊(4)会诊前查阅患者各项病历资料是否资料完整补充资料并上传申请会诊方以及患者按时到达会诊现场是否会诊专家按时到达会诊现场是及时通知申请会诊方进入专家在线视频会诊会诊完成,会诊专家给出会诊意见(5)会诊专家收取会诊费用结束(1)、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申请会诊。
向患者说明远程医院服务内容、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 远程会诊知情同意书 (2)、远程医院会诊申请单需加盖申请会诊医院的公章。
主要内容包括申请会诊理由、目的、时间安排、患者相关病历摘要、拟邀请的远程会诊医师姓名或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等(3)、根据会诊目的以及要求,审核会诊资料。
(4)、安排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医务人员,确定会诊时间。
(5)、会诊专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要求填写医师签名的会诊意见并及时传输给申请会诊方。
其他说明:1、申请端向远程会诊中心提出申请。
2、对病历、检查单、影像片子等资料进行扫描或者使用实物站台上传至会诊中心。
3、会诊中心安排相关会诊专家,约定会诊时间。
4、申请医院按约定时间安排病人在当地会诊室候诊。
5、两地医院会诊医生到位,会诊开始;实时视频观察病患及相关视频资料、多方实时分析讲解,展开讨论。
6、30~45分钟后会诊结束,上级会诊专家出具 会诊意见书 。
不通过告知申请会诊医院系统业务流程图二、操作步骤1、基础数据配置--登录中心端账号,配置基础数据2、填写会诊申请单--登录医师端,填写会诊申请单,并且提交3、审核申请单--登录中心端审核提交的申请单,通过之后可以开始视频会诊4、进行会诊--会诊端登录账号,点击视频会诊,此时医师端可以加入,双方进入之后开始会诊,会诊中填写会诊意见等,会诊完成点击结束三、配置基础数据1、用于会诊基础数据配置:机构科室配置、会诊机构关联、专家级别设置。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一、认识系统1.所需辅助设备①高拍仪/扫描仪(有助于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②打印机(打印会诊报告)2.进入方式双击桌面图标:进入登陆界面:打开桌面上“用户名、密码”文本文档将其中的用户名和密码(各医院初始设置时,用户名和密码相同)输入到登陆界面中对应的文本框内,点击登陆即可。
3.操作界面3.1县级医院目前包含2个模块,“会诊中心”,“我的会诊”:3.2省、市级医院目前包含5个模块“会诊中心”,“质控管理”,“会诊管理”,“我的会诊”,“统计报表”:二、会诊操作1.申请会诊1.1申请材料准备会诊病例相关材料的电子文档,如会诊病例涉及放射科检查(CT、DR、MR等),请准备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涉及医学检验的需准备纸质检验结果单。
1.2申请操作在填写会诊申请前,应与希望会诊的省、市级医院先取得联系,确定可以开展会诊。
“会诊中心”中提供了4各类型的会诊,分别为“临床会诊”、“影像会诊”、“心电会诊”、“病理会诊”。
因“临床会诊”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会诊需求,且4各类型的会诊的申请操作界面基本相同,故以“临床会诊”的申请操作为例做讲解。
点击“临床会诊”,右侧显示申请操作界面:操作界面共分为会诊信息、患者信息、临床信息,共3个主要填写部分。
会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选择和填写:患者信息部分标有红星的为必填项,其他内容尽量填写完整:临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完整填写,“病例附件”处上传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和医学检验结果单扫描件:完成全部会诊信息填写后,点击页面最下方“提交信息”即可。
2.前质控申请端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后,会诊端医院即可在“质控管理”—>“前质控”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会诊申请信息,审核申请端医院给出的病例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合理则点击页面下方的“前质控完成”给予通过:如不符合要求则点击“退回”: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详细的退回理由:3.会诊分配完成“前质控”环节后,会诊端医院还需要进行“会诊分配”,具体为“会诊管理”—>“会诊分配”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会诊申请需要,选择添加参加会诊的具体会诊医生:具体操作为,先选择会诊医生所属的科系、科室、专业,在下方自动出现的医生姓名中,选择所需医生姓名,当“会诊费用”列表中,出现该医生姓名即可。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远程会诊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远程医疗设备,将患者的病情信息传输给远程医生,以获取专业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远程会诊的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远程会诊的流程和操作,确保远程会诊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远程会诊实施细则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部或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会诊。
三、远程会诊的流程1. 患者信息采集:医疗机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等,并将其录入电子病历系统。
2. 会诊申请: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向相关科室或专家发起会诊申请。
3. 会诊评估:被邀请的远程医生接收会诊申请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4. 会诊意见汇总:主治医生将远程医生的意见和建议与本地医生的诊断结论进行汇总,形成综合的会诊意见。
5. 会诊结果反馈:主治医生将会诊结果反馈给患者或患者家属,并解释相关医学术语和建议。
6. 后续治疗:根据会诊结果,主治医生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并进行必要的跟踪和监测。
四、远程会诊的技术要求1. 网络通信:医疗机构应保证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远程会诊的信息传输畅通无阻。
2. 远程医疗设备:医疗机构应配备高质量的远程医疗设备,包括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等,以便实现远程视频会诊和语音交流。
3. 数据安全:医疗机构应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数据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五、远程会诊的质量控制1. 医疗机构应建立远程会诊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远程会诊的标准操作流程、质量评估和改进措施等。
2. 远程会诊的参与医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经验,确保会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远程会诊进行质量评估,收集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等相关数据,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远程会诊的风险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远程会诊的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 远程会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故障或通信中断等问题,应及时处理和解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远程会诊平台操作步骤
会诊中心端操作步骤一、完善医院会诊信息完善医院会诊信息::1、点击左侧主菜单“本院科室”,录入能够提供远程会诊的本院的科室名称;2、点击左侧主菜单“会诊专科”,录入本院能够提供会诊的专科以及会诊的时间、会诊最多接待人次;3、点击左侧主菜单“会诊专家”,录入能够提供会诊的专家及其简介;4、以上信息需要经中管局审核通过后,会对基层医院显示。
二、审核会诊申请审核会诊申请::1、专科等信息通过审核后,基层医院如需申请会诊,就会提交患者的信息等内容,点击左侧主菜单“我的会诊”,会显示申请会诊列表;2、点击“审核”,可以查看患者信息,如认为该患者适合会诊,选择“通过”审核,并确定会诊时间,保存即可;三、开始远程会诊开始远程会诊::1、到了设定的会诊时间,在“我的会诊”列表中,选择相应的会诊,点击“参加会诊”即可进入远程会诊;2、会诊结束后,需要填写“会诊记录”。
注意事项:1、务必保障会诊期间的网络及计算机等设备的稳定;2、在“本院联系人”中录入完善医院的联系人信息,以便及时获取会诊信息。
基层医院基层医院端操作步骤端操作步骤1、点击左侧主菜单“会诊申请”,然后点击页面下方的“申请会诊”,进入申请会诊页面;2、选择所要会诊的专科后,页面右侧会出现可以提供该专科会诊的医院,选择所要申请的医院;(注:如没显示医院列表,该专科国家局尚没指定会诊医院,暂时不提供该专科的远程会诊)3、选择医院提供会诊的时间;(如可会诊人次为0,表示此次会诊的人次已满)4、进入患者信息提交页面,根据医院对患者了解,尽可能详细的提供患者资料,以便给会诊专家提前了解病情,此处可以上传相关图片等文件。
5、点击“保存”,申请过程完成。
6、申请后,点击左侧主菜单“会诊申请”,会出现所申请会诊的状态列表,会诊申请需要提供会诊医院审核后方能通过,可能需要等待几天。
7、申请后,请务必在会诊日之前查看是否通过审核,若通过,查看会诊,会显示出提供会诊医院所确定的会诊时间及会诊专家姓名;请提前准备好远程会诊的设备,联系患者参与会诊。
远程会诊系统使用说明
目录1登陆 (2)1.1用户名和密码 (2)1.2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2)24大功能 (4)3系统设置 (5)3.1系统设置 (5)3.2网络设置 (6)3.3音频设置 (7)3.4视频设置 (8)3.5存储设置 (8)4会诊视频 (9)4.1直接操作功能 (9)4.2鼠标右键操作 (10)4.3音量显示 (13)5患者信息 (14)5.1患者信息 (14)5.2在线诊室 (14)6会诊板和共享 (15)6.1会诊板 (15)6.2程序共享 (15)6.3程序共享 (15)7其他功能 (16)7.1修改界面 (16)1登陆1.1 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Admin1.2 修改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源用户名和密码,新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修改。
24大功能进入系统后,主界面是可以自动隐藏的小窗体,一共有4个主要功能。
会诊视频病人信息系统设置会诊板和共享3系统设置3.1 系统设置1、设备名称,也就是诊室名称。
2、设备号,是设备唯一标示号,同一个会诊中,设备号必须唯一。
3、服务器(MCU)的IP地址:此处填入MCU的IP地址。
4、服务器TCP端口:MCU的TCP端口默认是443。
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5、服务器UDP端口:MCU的UDP端口默认是1710。
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6、数据库IP:病人信息的数据库地址,本系统和MCU是同一个服务器。
7、数据库端口:默认是3306,MySql 默认地址。
8、视频分屏:主窗体使用怎样的窗体显示。
9、扩展屏的使用:使用扩展屏幕,把扩展屏幕的起始位置和尺寸输入即可。
如第一屏是1280*1024,扩展屏幕的尺寸是1920*1080.那么就可以在第一屏填入1280*1024;第二屏填入1920*1080.;10、H264 Encoder Type:告诉系统使用CPU编码还是GPU编码,如果选择GPU系统会自动检测是否支持Intel的GPU。
目前系统只支持Intel GPU。
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2)
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 系统角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超级管理员 01.2 业务单位管理员 01.3 行政单位管理员 01.4 医生 01.5 专家 (1)2. 会诊流程及状态 (1)2.1 会诊流程 (1)2.2 不同状态对应的会诊操作 (1)2.3 会诊操作说明 (2)2.3.1 填写和提交会诊申请 (2)2.3.2 打印申请单 (2)2.3.3 修改会诊申请 (3)2.3.4 安排专家 (4)2.3.5 查看病历资料 (4)2.3.6 退回申请 (5)2.3.7 进入视频会议 (5)2.3.8 扫描和上传会诊报告 (6)2.3.9 接收和查看会诊报告 (6)3. 用户登录及操作页面简介 (7)3.1 用户登录 (7)3.2 操作页面简介 (7)3.2.1 头部区 (7)3.2.2 导航区 (8)4. 超级管理员功能 (8)4.1 查看会诊记录 (8)4.2 查看病例档案 (9)4.3 基础数据 (10)4.3.1 数据字典 (10)4.3.2 文章分类 (12)4.3.3 组织架构 (12)4.4 单位管理 (15)4.5 文章管理 (16)5. 业务单位管理员功能 (17)5.1 新增会诊申请 (17)5.2 查看会诊申请记录 (20)5.3 查看会诊接收记录 (21)5.4 查看病例资料 (21)5.5 帐号管理 (22)5.5.1 单位管理 (22)5.5.2 科室管理 (22)5.5.3 会诊室管理 (23)5.5.4 专家管理 (24)5.5.5 用户管理 (25)5.6 文章管理 (25)6. 行政单位管理员功能 (26)6.1 查看会诊记录 (26)6.2 查看病例资料 (26)6.3 统计分析 (27)统计分析分为报告上传统计、三日会诊统计、病人身份统计、会议主办次数、会议听众人数、会议参加人数、教学主板次数、教学听众人数、教学参加人数和教学评分统计。
智能医疗系统远程诊断操作手册
智能医疗系统远程诊断操作手册第一章智能医疗系统概述 (4)1.1 系统简介 (4)1.2 功能特点 (4)1.2.1 远程诊断 (4)1.2.2 病情监测 (4)1.2.3 治疗方案制定 (4)1.2.4 数据分析与管理 (4)1.2.5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4)1.2.6 多终端支持 (5)1.2.7 便捷的互动交流 (5)1.2.8 安全保障 (5)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5)2.1 系统安装流程 (5)2.1.1 准备工作 (5)2.1.2 安装步骤 (5)2.1.3 验证安装 (5)2.2 硬件要求 (6)2.2.1 最小硬件配置 (6)2.2.2 推荐硬件配置 (6)2.3 软件配置 (6)2.3.1 操作系统 (6)2.3.2 数据库 (6)2.3.3 浏览器 (6)2.3.4 插件 (7)2.3.5 网络设置 (7)第三章用户注册与登录 (7)3.1 用户注册流程 (7)3.1.1 打开注册页面 (7)3.1.2 填写注册信息 (7)3.1.3 提交注册信息 (7)3.1.4 验证邮箱和手机号码 (7)3.1.5 完成注册 (8)3.2 用户登录与退出 (8)3.2.1 用户登录 (8)3.2.2 用户退出 (8)3.3 密码找回与修改 (8)3.3.1 密码找回 (8)3.3.2 密码修改 (9)第四章远程诊断操作流程 (9)4.1 病历信息录入 (9)4.1.1 登录系统 (9)4.1.3 录入病历信息 (9)4.1.4 提交病历信息 (9)4.2 诊断任务创建 (9)4.2.1 创建诊断任务 (9)4.2.2 选择诊断类型 (10)4.2.3 指定诊断医生 (10)4.2.4 添加诊断附件 (10)4.2.5 提交诊断任务 (10)4.3 诊断结果查看 (10)4.3.1 查看诊断结果 (10)4.3.2 诊断结果列表 (10)4.3.3 查看具体诊断结果 (10)4.3.4 诊断结果反馈 (10)第五章诊断数据管理 (10)5.1 数据导入与导出 (10)5.1.1 数据导入 (10)5.1.2 数据导出 (11)5.2 数据查询与统计 (11)5.2.1 数据查询 (11)5.2.2 数据统计 (11)5.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1)5.3.1 数据备份 (11)5.3.2 数据恢复 (11)第六章系统维护与升级 (12)6.1 系统维护流程 (12)6.1.1 维护目的 (12)6.1.2 维护周期 (12)6.1.3 维护流程 (12)6.2 系统升级操作 (12)6.2.1 升级目的 (12)6.2.2 升级周期 (12)6.2.3 升级流程 (12)6.3 系统故障处理 (13)6.3.1 故障分类 (13)6.3.2 故障处理流程 (13)第七章用户权限管理 (13)7.1 用户权限设置 (13)7.1.1 用户权限概述 (13)7.1.2 用户权限分类 (13)7.1.3 用户权限设置方法 (14)7.2 角色分配 (14)7.2.1 角色概述 (14)7.2.2 角色分类 (14)7.3 权限控制 (14)7.3.1 权限控制概述 (14)7.3.2 权限控制原则 (15)7.3.3 权限控制实现 (15)第八章安全与隐私保护 (15)8.1 数据加密 (15)8.1.1 加密算法选择 (15)8.1.2 加密过程 (15)8.1.3 密钥管理 (15)8.2 用户身份认证 (15)8.2.1 认证方式 (15)8.2.2 认证过程 (16)8.2.3 认证安全性 (16)8.3 隐私政策 (16)8.3.1 隐私政策概述 (16)8.3.2 信息收集 (16)8.3.3 信息使用 (16)8.3.4 信息存储与保护 (17)8.3.5 信息共享与披露 (17)8.3.6 信息删除与修改 (17)第九章系统使用常见问题解答 (17)9.1 软件操作问题 (17)9.1.1 如何登录系统? (17)9.1.2 如何进行远程诊断? (17)9.1.3 如何查看诊断结果? (17)9.1.4 如何修改个人信息? (17)9.2 硬件故障处理 (18)9.2.1 设备无法启动怎么办? (18)9.2.2 设备出现故障提示怎么办? (18)9.2.3 设备运行异常怎么办? (18)9.3 网络连接问题 (18)9.3.1 无法连接服务器怎么办? (18)9.3.2 系统提示网络连接中断怎么办? (18)9.3.3 如何保证数据传输安全? (18)9.3.4 如何解决网页打不开的问题? (18)第十章客户服务与支持 (18)10.1 客户服务联系方式 (18)10.1.1 联系电话 (18)10.1.2 邮件 (18)10.1.3 在线客服 (19)10.2 技术支持服务 (19)10.2.1 技术支持范围 (19)10.2.2 技术支持方式 (19)10.3.1 培训内容 (19)10.3.2 培训形式 (19)10.3.3 培训对象 (20)10.3.4 培训费用 (20),第一章智能医疗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智能医疗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技手段的医疗服务体系。
远程医疗影像诊断辅助系统操作指南
远程医疗影像诊断辅助系统操作指南第一章远程医疗影像诊断辅助系统概述 (3)1.1 系统简介 (3)1.2 功能特点 (4)1.2.1 影像数据高速传输 (4)1.2.2 远程会诊 (4)1.2.3 智能诊断 (4)1.2.4 影像数据存储与管理 (4)1.2.5 诊断结果反馈 (4)1.2.6 用户权限管理 (4)1.2.7 多终端支持 (4)1.2.8 个性化定制 (4)第二章系统登录与注册 (5)2.1 登录流程 (5)2.1.1 打开系统 (5)2.1.2 输入账号密码 (5)2.1.3 验证码验证 (5)2.1.4 登录成功 (5)2.2 注册流程 (5)2.2.1 跳转注册界面 (5)2.2.2 填写注册信息 (5)2.2.3 邮箱验证 (5)2.2.4 手机号验证 (5)2.2.5 完成注册 (5)2.3 登录与注册常见问题 (5)2.3.1 忘记密码 (6)2.3.2 账号无法登录 (6)2.3.3 验证码错误 (6)2.3.4 邮箱未收到验证邮件 (6)第三章影像与管理 (6)3.1 影像方法 (6)3.1.1 登录系统 (6)3.1.2 选择方式 (6)3.1.3 填写影像信息 (6)3.1.4 提交审核 (7)3.2 影像管理操作 (7)3.2.1 影像查询 (7)3.2.2 影像查看 (7)3.2.3 影像 (7)3.2.4 影像权限设置 (7)3.3 影像删除与恢复 (7)3.3.1 影像删除 (7)第四章影像诊断与辅助分析 (7)4.1 诊断工具使用 (8)4.1.1 工具概述 (8)4.1.2 测量工具 (8)4.1.3 标注工具 (8)4.1.4 图像处理工具 (8)4.2 辅助分析功能 (8)4.2.1 数据挖掘与分析 (8)4.2.2 影像融合 (9)4.3 诊断结果保存与导出 (9)4.3.1 保存诊断结果 (9)4.3.2 导出诊断结果 (9)第五章诊断报告与打印 (9)5.1 报告模板选择 (9)5.2 报告内容编辑 (9)5.3 报告与打印 (10)第六章诊断意见交流与反馈 (10)6.1 诊断意见交流平台 (10)6.1.1 平台介绍 (10)6.1.2 登录平台 (10)6.1.3 功能说明 (10)6.2 反馈诊断结果 (11)6.2.1 反馈方式 (11)6.2.2 反馈流程 (11)6.3 诊断意见处理 (11)6.3.1 诊断意见审核 (11)6.3.2 诊断意见采纳 (11)6.3.3 诊断意见修改与撤销 (11)6.3.4 诊断意见评价 (11)第七章系统设置与个性化定制 (12)7.1 系统参数设置 (12)7.1.1 参数设置概述 (12)7.1.2 参数设置方法 (12)7.2 个性化定制功能 (12)7.2.1 个性化定制概述 (12)7.2.2 个性化定制方法 (12)7.3 系统升级与更新 (12)7.3.1 系统升级概述 (12)7.3.2 系统升级方法 (13)7.3.3 系统更新注意事项 (13)第八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3)8.1 数据加密存储 (13)8.1.1 加密算法选择 (13)8.1.3 加密密钥管理 (13)8.2 用户权限管理 (14)8.2.1 用户角色划分 (14)8.2.2 权限分配原则 (14)8.2.3 权限管理操作 (14)8.3 隐私保护政策 (14)8.3.1 隐私保护原则 (14)8.3.2 隐私保护措施 (14)第九章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 (15)9.1 系统维护流程 (15)9.1.1 维护目的 (15)9.1.2 维护周期 (15)9.1.3 维护流程 (15)9.2 常见故障处理 (15)9.2.1 网络故障 (15)9.2.2 硬件故障 (16)9.2.3 软件故障 (16)9.3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16)9.3.1 技术支持 (16)9.3.2 售后服务 (16)第十章使用技巧与常见问题解答 (16)10.1 使用技巧分享 (16)10.1.1 快速检索病史资料 (16)10.1.2 利用智能推荐功能 (16)10.1.3 高效利用标注工具 (17)10.1.4 关注系统更新动态 (17)10.2 常见问题解答 (17)10.2.1 如何登录系统? (17)10.2.2 如何影像资料? (17)10.2.3 如何邀请专家会诊? (17)10.2.4 如何查看诊断报告? (17)10.3 用户反馈与意见收集 (17)第一章远程医疗影像诊断辅助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远程医疗影像诊断辅助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系统,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高效、便捷的影像诊断服务。
智能医疗远程会诊系统使用手册
智能医疗远程会诊系统使用手册第一章概述 (3)1.1 产品简介 (3)1.2 功能特点 (3)1.2.1 多维度病例信息展示 (3)1.2.2 实时在线会诊 (3)1.2.3 智能诊断辅助 (4)1.2.4 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 (4)1.2.5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4)1.2.6 系统兼容性 (4)1.2.7 系统易用性与可扩展性 (4)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4)2.1 系统环境要求 (4)2.2 安装流程 (4)2.3 系统配置 (5)第三章用户注册与登录 (5)3.1 用户注册 (5)3.1.1 注册流程 (5)3.1.2 注意事项 (6)3.2 用户登录 (6)3.2.1 登录流程 (6)3.2.2 登录方式 (6)3.2.3 注意事项 (6)3.3 忘记密码 (6)3.3.1 找回密码流程 (7)3.3.2 注意事项 (7)第四章患者信息管理 (7)4.1 添加患者信息 (7)4.1.1 登录系统后,左侧菜单栏中的“患者信息管理”选项,进入患者信息管理页面。
(7)4.1.2 在患者信息管理页面,“添加患者”按钮,系统将弹出添加患者信息表单。
(7)4.1.3 填写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住址等。
(7)4.1.4 填写患者疾病信息,包括就诊科室、就诊医生、病情描述等。
(7)4.1.5 患者相关检查报告、病历等文件。
(7)4.1.6 “提交”按钮,完成患者信息的添加。
(7)4.2 修改患者信息 (7)4.2.1 在患者信息管理页面,找到需要修改的患者信息,其对应的“修改”按钮。
(7)4.2.2 系统将弹出修改患者信息表单,用户可对基本信息、疾病信息、检查报告等进行修改。
(7)4.2.3 修改完成后,“提交”按钮,保存修改后的患者信息。
(7)4.3 查询患者信息 (7)4.3.1 在患者信息管理页面,“查询”按钮,系统将弹出查询患者信息表单。
(7)4.3.2 用户可输入患者姓名、联系电话、住址等关键词进行查询。
智能医疗远程诊断系统操作指南
智能医疗远程诊断系统操作指南第一章概述 (4)1.1 系统简介 (4)1.2 功能特点 (4)1.2.1 实时数据传输 (4)1.2.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4)1.2.3 专业数据库支持 (4)1.2.4 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4)1.2.5 病历管理 (4)1.2.6 安全保密 (4)1.2.7 跨平台兼容 (4)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5)2.1 系统安装 (5)2.1.1 安装准备 (5)2.1.2 安装步骤 (5)2.2 系统配置 (5)2.2.1 网络配置 (5)2.2.2 数据库配置 (5)2.2.3 用户权限配置 (5)2.2.4 系统参数配置 (5)2.3 硬件要求 (6)2.3.1 处理器 (6)2.3.2 内存 (6)2.3.3 存储 (6)2.3.4 显卡 (6)2.3.5 网络设备 (6)2.3.6 显示器 (6)2.3.7 其他硬件 (6)第三章用户注册与登录 (7)3.1 用户注册 (7)3.1.1 注册流程 (7)3.1.2 注意事项 (7)3.2 用户登录 (7)3.2.1 登录流程 (7)3.2.2 注意事项 (7)3.3 密码找回 (7)3.3.1 找回流程 (7)3.3.2 注意事项 (8)第四章界面导航与操作 (8)4.1 主界面介绍 (8)4.2 功能模块介绍 (8)4.3 操作流程 (9)第五章患者信息管理 (9)5.1 患者资料录入 (9)5.1.1 登录系统 (9)5.1.2 选择录入功能 (9)5.1.3 输入患者资料 (9)5.1.4 确认录入信息 (9)5.2 患者资料查询 (9)5.2.1 选择查询功能 (9)5.2.2 输入查询条件 (9)5.2.3 查看查询结果 (10)5.3 患者资料修改与删除 (10)5.3.1 选择修改/删除功能 (10)5.3.2 查找患者资料 (10)5.3.3 修改患者资料 (10)5.3.4 删除患者资料 (10)第六章诊断报告管理 (10)6.1 诊断报告创建 (10)6.1.1 进入创建报告界面 (10)6.1.2 填写报告信息 (10)6.1.3 提交报告 (11)6.2 诊断报告查询 (11)6.2.1 进入查询界面 (11)6.2.2 设置查询条件 (11)6.2.3 查看查询结果 (11)6.3 诊断报告修改与删除 (11)6.3.1 修改诊断报告 (11)6.3.2 删除诊断报告 (11)第七章远程会诊功能 (11)7.1 会诊发起 (11)7.1.1 登录系统 (11)7.1.2 选择会诊模块 (12)7.1.3 填写会诊信息 (12)7.1.4 提交会诊申请 (12)7.2 会诊邀请 (12)7.2.1 查看会诊邀请 (12)7.2.2 接受/拒绝邀请 (12)7.2.3 邀请其他专家 (12)7.3 会诊过程 (12)7.3.1 进入会诊会议室 (12)7.3.2 会诊交流 (12)7.3.3 记录会诊内容 (13)7.3.4 会诊结束 (13)7.3.5 会诊后续处理 (13)第八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13)8.1 数据统计 (13)8.1.1 统计功能概述 (13)8.1.2 统计指标 (13)8.1.3 统计周期 (13)8.2 数据分析 (13)8.2.1 分析功能概述 (13)8.2.2 分析方法 (14)8.2.3 分析结果展示 (14)8.3 数据导出 (14)8.3.1 导出功能概述 (14)8.3.2 导出操作流程 (14)8.3.3 注意事项 (14)第九章系统维护与升级 (14)9.1 系统维护 (14)9.1.1 维护目的 (14)9.1.2 维护内容 (14)9.1.3 维护周期 (15)9.1.4 维护操作流程 (15)9.2 系统升级 (15)9.2.1 升级目的 (15)9.2.2 升级内容 (15)9.2.3 升级周期 (15)9.2.4 升级操作流程 (15)9.3 系统故障处理 (16)9.3.1 故障分类 (16)9.3.2 故障处理流程 (16)9.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6)第十章安全与隐私 (16)10.1 数据安全 (16)10.1.1 数据加密 (16)10.1.2 数据备份 (16)10.1.3 数据访问控制 (16)10.1.4 数据审计 (16)10.2 用户隐私 (17)10.2.1 用户信息保护 (17)10.2.2 用户隐私设置 (17)10.2.3 用户行为分析 (17)10.3 法律法规遵循 (17)10.3.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17)10.3.2 遵循行业规范 (17)10.3.3 合规性评估与改进 (17)第一章概述1.1 系统简介智能医疗远程诊断系统是一款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医疗领域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远程医疗诊断系统。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一、引言远程会诊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医生可以在不同地点之间进行医学会诊。
远程会诊的实施细则旨在确保远程会诊的顺利进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适合范围本实施细则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远程会诊的医疗机构和医生。
三、远程会诊的流程1. 患者就诊医疗机构发起远程会诊申请,提供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影像资料。
2. 接受远程会诊的医疗机构收到申请后,安排专家进行会诊评估。
3. 会诊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登录,并查看患者的病历和影像资料。
4. 会诊专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5. 会诊专家将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发送给就诊医疗机构。
6. 就诊医疗机构根据会诊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
四、远程会诊系统要求1. 远程会诊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确保患者的隐私和病历资料的保密性。
2. 远程会诊系统应具备高清晰度的图象传输功能,确保会诊专家能够清晰地查看患者的影像资料。
3. 远程会诊系统应具备实时交流功能,方便会诊专家与就诊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讨论。
4. 远程会诊系统应具备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确保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的安全保存。
五、远程会诊的注意事项1. 就诊医疗机构在发起远程会诊申请时,应提供准确完整的患者病历和影像资料,以便会诊专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会诊专家在进行远程会诊时,应子细查看患者的病历和影像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判断。
3. 就诊医疗机构在接收到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后,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并按照专家的建议进行治疗。
4. 远程会诊过程中,医生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六、远程会诊的优势1.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远程会诊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医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会诊,充分利用各地的医疗资源。
2. 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通过远程会诊,患者可以得到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的意见,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3. 减少患者的负担:患者不需要长途奔波就医,可以在本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享受到专家的远程会诊服务。
远程医疗会诊管理软件V2.0使用说明书
远程医疗会诊管理软件V2.0使用手册目录1 登录系统 (3)2 会员医院 (3)3 维护组管理员 (5)4 系统设置 (9)4.1 角色管理 (9)4.2 用户管理 (10)5 视频会诊系统 (13)1 登录系统外网登录:http://218.94.157.242:8082/YCYL/内网登录:http://10.44.0.87:8082/YCYL/登录界面,须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入系统;图1维持系统的运作至少应该需要有三种系统角色:会员医院、系统管理员、专家用户,每种角色必须有其基本的功能作为角色判定,且用户可以同时赋予多种角色,但系统判别时将以管理员优先、专家次之、会员医院最后认定的次序执行相关的显示和操作。
2 会员医院会员医院为本系统主要服务对象,主要功能是进行会诊申请,必须有申请会诊功能;会诊申请分为:选择病人:新病人针对初次会诊的病患;已有病人针对已使用本系统进行过会诊的病人;如图2所示。
填写病人信息:应按要求填写病人的各项基本资料及病情概要;如图3所示。
图3填写申请单:选择需要会诊的科室、专家及会诊的目的。
在会诊被受理之前,会员医院可以更改会诊申请单,且在会诊开始之前可以随时取消此次会诊。
如图4所示。
图4客户医院申请会诊成功后,可以通过数据管理—病人资料管理为病人上传附件以供专家下载参考,上传资料的格式及文件夹名称应该严格按照主办医院的规范执行。
如图5所示。
图53 维护组管理员维护组一般为提供服务的响应医院管理员,负责系统的资料维护和响应会员医院的申请,主要功能有资料维护和对会诊申请响应处理,必须有会诊受理功能。
管理员的响应处理分为:1.受理(图7):表示接受会员医院的申请,并进行申请科室及专家的调度;2.拒受(图7):当会员医院的申请要求无法满足时将被拒绝受理;3.安排会诊(图8):当管理员将联络等工作完成后就可以通过安排会诊来进安排;4.进入会诊:当会诊预定时间到了后系统会自动开启视频会诊室,将以管理员身份进入;5.关闭会诊:当会诊结束后,管理员应手动关闭该次会诊;管理员的数据维护包括:1.医院信息维护:包括所有的会员医院信息;2.科室信息维护:根据卫生部的标准科室分类维护系统的科室分类;3.专家信息维护:现主要为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专家信息;费用管理主要分为:1.费用查询:会诊收费的历史记录;2.帐户管理:各系统对象的帐户管理;3.费用标准设定:a)会诊类型收费标准;b)特定科室的收费标准;c)特定专家的收费标准;图6图7图8图9图104 系统设置4.1 角色管理进入角色管理时,显示所有角色用户可以点击“新增角色”进入添加角色页面,角色名称必须填写;点击角色名称可以对角色进行编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登陆 (2)
1.1用户名和密码 (2)
1.2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2)
24大功能 (4)
3系统设置 (5)
3.1系统设置 (5)
3.2网络设置 (6)
3.3音频设置 (7)
3.4视频设置 (8)
3.5存储设置 (8)
4会诊视频 (9)
4.1直接操作功能 (9)
4.2鼠标右键操作 (10)
4.3音量显示 (13)
5患者信息 (14)
5.1患者信息 (14)
5.2在线诊室 (14)
6会诊板和共享 (15)
6.1会诊板 (15)
6.2程序共享 (15)
6.3程序共享 (15)
7其他功能 (16)
7.1修改界面 (16)
1登陆
1.1 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Admin
1.2 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输入源用户名和密码,新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修改。
24大功能
进入系统后,主界面是可以自动隐藏的小窗体,一共有4个主要功能。
会诊视频病
人
信
息
系
统
设
置
会
诊
板
和
共
享
3系统设置
3.1 系统设置
1、设备名称,也就是诊室名称。
2、设备号,是设备唯一标示号,同一个会诊中,设备号必须唯一。
3、服务器(MCU)的IP地址:此处填入MCU的IP地址。
4、服务器TCP端口:MCU的TCP端口默认是443。
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5、服务器UDP端口:MCU的UDP端口默认是1710。
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6、数据库IP:病人信息的数据库地址,本系统和MCU是同一个服务器。
7、数据库端口:默认是3306,MySql 默认地址。
8、视频分屏:主窗体使用怎样的窗体显示。
9、扩展屏的使用:使用扩展屏幕,把扩展屏幕的起始位置和尺寸输入即可。
如第一屏是1280*1024,扩展屏幕的尺寸是1920*1080.
那么就可以在第一屏填入1280*1024;
第二屏填入1920*1080.;
10、H264 Encoder Type:告诉系统使用CPU编码还是GPU编码,如果选择GPU
系统会自动检测是否支持Intel的GPU。
目前系统只支持Intel GPU。
11、H264 Profile :H264编码方式,通常使用Main。
12、H264 Decoder Type:告诉系统使用那种方式进行H264解码,默认Intel。
如果
选择GPU系统会自动检测是否支持Intel的GPU。
目前系统只支持Intel GPU。
13、视频显示方式:全屏模式,原始尺寸模式,等比例模式。
默认是全屏模
式。
14、启用自动QOS控制:当网络不好是系统需要自动QOS控制。
默认不
勾选。
15、默认显示病人信息:是否在视频窗体上显示病人信息。
默认不选。
16、快捷窗体自动收缩:主窗体启动后,自动收缩到屏幕边缘。
默认不收缩。
17、拒绝接收远端视频:如果网络不好的情况下,可以不看视频,只进行语
音对话或其他控制,那么就勾选此项。
18、主控权:主控权是在本次会诊中,当前诊室具有主持人的控制权,由此
控制权可以进行会诊板的建立和删除,可以共享程序和桌面。
否则没有控制权限。
注意:在一次会诊中,必须只能有一个控制权的诊室,如果有两个或以上那么系统控制策略自动失效。
3.2 网络设置
预留此功能,以后扩展用于网络带宽检测。
选择系统的采集和播放设备,如果不选,系统会默认选择现有设备。
1、回声消除:系统是否启用软件回声消除功能;
2、自动增益:系统是否启用自动增益控制功能;
3、去噪消除:系统共提供6个等级去噪,1级最低,6级最强。
4、试听:系统会自动使用设置的播放设备播放当前目录下wxAudTst.wav
文件。
5、根据音量条显示信息,判断当前选择的设备是否有效。
当前系统提供3个视频设备。
每个设备的选项为:
1、设备名称:摄像头或采集卡的名称;
2、分辨率:采用制式和分辨率,如RGB 1280*720
3、码流:4096kbps,表示4Mbps的码流
4、去交错:是否启用软件去交错功能。
默认不选择。
3.5存储设置
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存储的目录设置。
建议不要设置在根目录下。
4会诊视频
4.1 直接操作功能
1、存储视频,点击最左边的按钮,存储当前路的视频,保存文件格式为MP4,
文件名称是系统时间。
存储在设置的目录下,当前病人的操作号目录下的
video目录。
2、存储图片,点击中间的按钮,抓拍当前路视频中的图片,保存文件格式为
JPG,文件名称是系统时间。
存储在设置的目录下,当前病人的操作号目录下的image目录。
3、输入病人信息:
●操作号和系统时间都是系统自动生成,不需要输入。
●患者编号:数字编号。
●患者名称:病人名称;
●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
●手术名称
●医生
●诊断结果。
●标图,表示可以在视频上显示图片,该图片可以是病人的小图片。
图片
尺寸不能超过64K字节。
●字体:表示在视频上显示病人信息的字体,大小,颜色信息。
4.2 鼠标右键操作
在视频窗体上点击鼠标右键,弹出鼠标右键菜单。
1、存储Mp4:同左上角的第一个按钮功能;
2、推送RTMP:可以把此路视频推送到RTMP server上进行大规模的网络直播。
3、抓图:同左上角的第二个按钮功能。
4、窗体最大化:此功能同鼠标双击功能,把当前视频窗体最大化。
5、显示病人信息:鼠标右键菜单
6、此时显示信息可能混乱
7、编辑显示信息:
8、点击鼠标拖动显示条到指定位置
9、编辑完毕:
10、正常显示:
4.3 音量显示
在视频窗体上显示当前视频的音频音量信息,直观看到诊室是否在说话。
5患者信息
5.1 患者信息
左上栏中显示患者信息,
1、链接状态,表示是否链接数据库。
2、在【患者信息】鼠标点击患者行,右边的上8个窗体显示该用户的图片
信息,下8个窗体显示该用户的视频信息。
3、在【患者信息】鼠标右键点击,出现右键菜单,可以删除该用户信息。
如果播放视频发现卡,解决方法:设置【Mp4 Player】为GPU。
5.2 在线诊室
方便观看目前在线的诊室
链接状态,表示是否链接到MCU。
6会诊板和共享
6.1 会诊板
可以在会诊板中讨论会诊信息,贴图,讨论。
只有控制权的诊室才能进行新建和删除白板功能。
6.2 程序共享
共享当前专用程序,给远端诊室,进行讨论会诊。
只有控制权的诊室才能进行共享。
6.3 程序共享
共享当前桌面,给远端诊室,进行讨论会诊。
只有控制权的诊室才能进行共享。
7.1 修改界面
1、修改主界面:进入系统目录的image目录,更改mainback.jpg文件。
2、修改登陆界面:更改login.jpg文件,login.ini文件中描述控件所在位置,[LOGIN]
userinputx=572;
userinputy=298;
passwordinputx=572;
passwordinputy=340;
logbuttonx=579;
logbuttony=377;
3、修改视频背景图片;
4、修改主界面小图片
5、修改病人信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