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比较线段的大小2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
易错点:因考虑问题不全面而漏解 12.已知点A,B,C为直线l上的三点,线段AB=9 cm,BC=1 cm,那么A, C两点间的距离是( D ) A.8 cm B.9 cm C.10 cm D.8 cm或10 cm
13.(北京中考)在数轴上,点A,B在原点O的两侧,分别表示数a,2,将点A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若CO=BO,则a的值为( A)
知识点2:线段的和、差、倍、分 3.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形不符合的是( B )
A.AD-CD=AC B.AC+CD=BD C.AC-BC=AB D.AB+BD=AD 4.如图,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C )
A.AC>BD B.AC<BD C.AC=BD D.不能确定
5.如果点 B 在线段 AC 上,那么下列表达式中:①AB=12 AC,②AB=BC, ③AC=2AB,④AB+BC=AC,能表示 B 是线段 AC 的中点的有( C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如图
,沿线段AB爬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9.(1)如图①,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6 cm,BC=4 cm,M,N分 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2)如图①,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B=10 cm,M,N分别是AC,BC的 中点,求线段MN的长;
(3)如图①,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B=a cm,M,N分别是AC,BC的中 点,求线段MN的长;
(4)如图②,已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线段AB=a cm,M,N分别是AC, 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解:(1)因为 M 是 AC 的中点,N 是 BC 的中点,所以 MC=12 AC=3 cm,CN =12 BC=2 cm.所以 MN=MC+CN=3+2=5(cm) (2)因为 M 是 AC 的中点,N 是 BC 的中点,所以 MC=12 AC,CN=12 BC. 所以 MN=MC+CN=12 AC+12 BC=12 (AC+BC)=12 AB=12 ×10=5(cm) (3)因为 M 是 AC 的中点,N 是 BC 的中点,所以 MC=12 AC,CN=12 BC. 所以 MN=MC+CN=12 AC+12 BC=12 (AC+BC)=12 AB=12 ×a=12 a(cm) (4)因为 M 是 AC 的中点,N 是 BC 的中点,所以 MC=12 AC,CN=12 BC. 所以 MN=MC-CN=12 AC-12 BC=12 (AC-BC)=12 AB=12 ×a=12 a(cm)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2比较线段的大小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线段的大小关系,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度量观念,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准确比较线段长度,增强学生的量化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线段比较的方法应用于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测量线段长度时不太熟练,可能是因为平时缺乏这方面的练习。以后,我应该在课堂上增加更多这样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测量技巧。
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一个评判者。我发现这样的角色让学生们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更愿意参与到讨论中来。不过,时间上可能有些紧张,有些小组的讨论并没有完全展开,下次我应该预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们进行交流。
-线段比较方法的掌握:包括直接比较法、度量比较法和倍数关系法,这些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需引导学生熟练运用。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线段比较的方法应用于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举例解释:
-直接比较法:通过比较线段AB和线段CD的直观图形,让学生理解如何一眼判断线段长短。
-度量比较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并准确读取数据,进行比较,如AB=5cm,CD=8cm,从而确定AB<CD。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较线段的大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情况?”比如,比较两根铅笔、两条绳子等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线段大小的奥秘。
最新2019-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比较线段的大小2-PPT课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 段最短。
• 2、连接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 的距离。
• 3、线段中点的定义和运用。 • 4、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叠合法和度量法。
如果廖远同学的朋友在北京,有两年 没见了,他们很想知道谁的个子高? 谁能帮助解决这个困难?
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AB、CD 的长短?
A
B
C
D
1、先用眼睛判断 AM与BM哪条长?
DM
C
再用圆规或刻度尺
比较它们的长短。
2、随堂练习第一题 A
B
中点的概念:
•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 段AM和BM,点M线段AB的中点。
例1.
在直线a上顺次截取A,B,C 三点,使得
AB=4cm,BC=3cm.如果o是
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
练习
▪ 已知直线L上顺次三个点A、B、C, 已知AB=10cm,BC=4cm。
(1)如果D是AC的中点,那么AD= cm. (2)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MD= cm. (3)如图,AB=AC―( ),AM+MB=AD+( )
已知线段a,请用圆规、直尺做一
条线段AB ,使AB=a。
1、作点A、N。
2、过点A、N,用直尺作一
a
条射线AN。
3、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a 的长度。
4、在射线AN上,以点A为圆 心,以a为半径做弧交射线AN
A
与点B,即截取AB=a。
NB
则线段AB即为所求。
请比较一下我们班两位同学的身 高,谁高谁矮?
A
M
B
AM = BM = -21 AB AB=2AM AB=2BM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2比较线段的长短 课件
4.2 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2、会根据已知线段的长度, 按要求作图。 3、理解什么是线段中点,会 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要求: 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画一条线 段等于已知线段 2、怎样画一条线段等于a+b、a-b 3、什么是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 四等分点,结合128页图形,理解 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AC BC,AC AB,AB BC. B C
2.用圆规比较下列各对线段的长短:
(1)
a
b
(2) c
d
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例1 已知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 它等于已知线段a. ① 作射线AC; ② 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a的长度(记作a); ③ 在射线AC上截取AB = a .
则AB为所 求的线段.
画在黑板上的两条线段是无法移动的,在没有度 量工具的情况下,请大家想想办法,如何来比较它们 的长短? ① 观察法
② 借助于某一物体,如:铅笔、小木棒等。
两条线段比较长短会有几种情况?
A
B
C
D (1) AB=CD
A
B
C
D
(2) AB>CD
A
B
C
D (3) AB<CD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A
B
A1
B1 A2
c
a
b
AB
C
D
已知线段a、b,你能画线段c,使线段c=a-b?
a
b
AB
C
D
1、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
则AB + BC =_A_C__; AD – CD =_A_C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 课件
解:作图步骤如下:
(1)作射线A'C';
(2)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 取A'B'=AB.
A
B
(3)线段A'B'为所求作的线段. A'
B' C'
及时练习: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线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B=a+b ,CD=a-b
a
b
解: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1)作射线AM;
(1)作射线AM;
(2)用圆规在射线AM上截取 (2)用圆规在射线AM上截取
解:因为AB=4 cm,BC=3 cm, 所以AC=AB+ BC=7 cm. 因为点O是线段AC的中点, 所以OC= 1 AC=3.5 cm.
2
所以OB=OC-BC=3.5-3=0.5(cm).
变式练习:如果线段AB=6,点C在直线AB上,
BC=4,D是AC的中点,那么A、D两点间的距离
是( D )
我们把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例2 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铁路,铁路两旁各 有一点A和B,表示两个工厂.要在铁路上建一货站, 使它到两厂距离之和最短,这个货站应建在何处?
PP
解:连接AB,交MN于点P,则这个货站应建在点P处.
(四)线段的中点
如何找到一条绳子的中点呢?
谁可以描述一下线段中点的概念呢?(对照图形)
人教版 数学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2 直线、射线、线段
A A
B
A
B
B
A
B
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一)线段、射线、直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 线段的大小比较
16.(12分)(教材P128 练习T3 变式)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为2∶4∶3三部
分,点M是AD的中点,CD=6 cm,求线段MC的长.
解:设 AB=2k,则 BC=4k,CD=3k,AD=2k+4k+3k=9k.因为 CD=6 cm, 即 3k=6 cm,所以 k=2 cm,则 AD=9k=18 cm.又因为点 M 是 AD 的中点,所 以 MD=12 AD=21 ×18=9 cm,所以 MC=MD-CD=9-6=3 cm
9.(3分)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 10 cm,BC=4 cm,则AD的长为( B )
A.2 cm B.3 cm C.4 cm D.6 cm
10.(8分)如图,已知线段AB=6,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2AB,点D是AC 的中点.求:
(1)AC的长;(2)BD的长. 解:(1)因为BC=2AB,AB=6,所以BC=12.所以AC=AB+BC=18 (2)因为点D是AC的中点,AC=18,所以DC=9.所以BD=BC-DC=12-9=3
A.EF=2GH B.EF>GH C.EF>2GH D.EF=GH
7.(7分)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 (1)AB=AC+_B_C__=AD+_B_D__=_A_C__+CD+_B_D__; (2)AC=_A_D__-CD=AB-_B_C__;
(3)AD+BC=AB+_C_D__.
8.(3分)如图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C ) A.AC>BD B.AC<BD C.AC=BD D.无法确定
初中数学七年级《比较线段的大小》优秀教学设计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比较线段的大小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2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学生在初步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几何表示方法和直线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线段的相关知识点,是今后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具备符号性和逻辑性,但还是不能完全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模仿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同时他们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在教学中应借助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具体问题的指引,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使最终能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此前虽初步认识了线段、射线与直线,但他们对正确使用几何语言表示线段中点,掌握形与数量关系,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线段的长短,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现实情境感受线段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通过动手操作,会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能画出不同要求的线段3.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和、差,并利用线段的和、差求线段的长度4.理解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定义,并掌握相关的形与数量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知识的建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以及几何语言和文字语言互相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体会研究几何的意义四、教学重点:1.线段长短比较2.会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能画出不同要求的线段,掌握线段的和、差3.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关系五、教学难点:1.会用尺规作图画出不同要求的线段2.利用线段的和、差求线段的长度3.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六、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法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4.2.2 比较线段的大小 教案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了解比较线段的几种方法;2.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以及线段的和差;3. 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4.学习使用几何工具,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5.体验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比较线段的方法,尺规作图作出线段的和差【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尺、规作图和中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欣赏音乐大师“刘欢“的歌曲《心中的太阳》,引出课题二.师生互动,了解新知欣赏姚明与曾志伟比身高的滑稽画面导出比较线段的方法问题1.派两名同学比身高.导出比较线段的方法?总结: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问题2:将两个同学的身高比作两条线段导出尺规作图的方法:三.合作探究,突破重点请各组长带领各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完成以下练习:1.已知线段a,请画一线段AC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作图工具: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先画图再填空)解: 画图:作法:(1).画射线(2).用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3).在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则线段为所求作的线段小结:请用三个字概括出尺规作图的步骤是:1( ) 2( ) 3( )2如图,已知两条线段a,b,(a>b)请画一条线段,(作图工具: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1)使它等于a+b(不必写作法)(2)使它等于a-b(不必写作法)(1)(2)3.已知线段a,请画一线段使它等于2a .(不必写作法)(作图工具: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4.给你一根绳子不借任何工具你怎样找出中点?(1)由此得出中点的定义是:(2) 观察中点的特征是:①中点的位置在②数量关系: .(3)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 = ;或AB= 2 = 2若AM= = ;则M是线段AB 的。
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1. 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A、AC=CBB、AB=2ACC、 AC+CB=ABD、CB= AB2. 已知线段a,b求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BM1212123.两根木条一根长80cm 另一根长60cm ,把它们一端重合放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中点的距离是( )A 10 cmB .70 cm 或10 cmC .20cmD .20cm 或70cm画图说明:五.总结归纳,知识梳理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练习,巩固提升 1.点E 在线段CD 上,下面等式:①C E =D E ;②D E = CD ;③CD=2CE ;④CD= DE .其中能表示E 是 CD 的中点的有( )1212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如图 AB=6cm,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CB的中点,则AD=__ cm3.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2cm,.求AC的长。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2.2线段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2.2线段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4.2.2线段大小的比较的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差。
2.理解线段的和、差,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并能按要求求出线段的长。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和、差,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并能按要求求出线段的长。
教学难点:利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差。
学情分析: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
学困生占班级比例过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基于学生上述的学习情况,我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动、逼真的画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创设情境,唤起质疑欲望。
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悟“学以致用”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
教学方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猜测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课:通过学生所熟悉的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引入,把两个同学的身高抽象成两条线段,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引入课题(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比较两条线段大小的方法,有度量法和叠合法两种。
学生说的过程中,演示课件。
以生动、逼真的画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学习了度量法和叠合法,思考怎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学生说方法的时候,演示课件。
(学生回答出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法,另一种是用圆规B DAC第 2 页第 3 页(由学生口述过程,教师演示。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来巩固线段中点的定义)1、如图①,AD=AB-=AC+。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来巩固线段和、差的概念)2、如图②,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的中点的是()A、AC=CBB、AB=2ACC、AC+CB=ABD、CB=AB(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来巩固利用条件判断线段中点)3、已知线段AB = 4cm,延长AB到C,使BC =2AB,若D为AB的中点,则线段DC 的长为____cm。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2.2线段大小的比较(共17张PPT)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像这样仅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图A 的方法B叫尺规C作图.
练习
用圆规截取的方法比较图中下列两组线段的大小:
(1) AC 和AB; (2) BC 和AB.
(1) AC < AB
(2) BC < AB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02021/8/10Tuesday, August 10,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11:18:19 P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02021/8/102021/8/10Aug-2110- 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02021/8/102021/8/10Tues day, August 10, 2021
求:线段MN的长。
练习 5、如图线段AB = 4cm,BC = 6cm,若D为AB的中点,
点E为BC中点,求线长短)的方法:
度量法; 叠合法。
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线段的中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2.2线段的大小比较
思考:如何比较线段a,与b的大小关系?
线段a
线段b
如何叠合?
如何把两条线段画在同一条直线上, 且一个端点对齐?
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1.尺规作图:不带刻度的直尺+圆规
2.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步骤: ①先作一条射线AC; ②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 ③在射线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2 第2课时 线段的大小比较
1回顾直线的有关性质; 2.回顾线段的图形、表示方法、特点;
判断: (1)射线是直线的一半; (2)线段AB=3厘米,线段AC=6厘米,线段AB的长 度是AC的一半。
思考: 两支笔,如何比较其长短?
测量法:测出两条线段的长度。 叠合法:使两条线段一端对齐,且共线,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
A.两条直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两条射线
C.两条线段
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2.如图 4-2-41,由 AB=CD 可得 AC 与 BD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AC>BD C.AC=BD
B.AC<BD D.不能确定
图 4-2-41
3.已知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有下列结论:①AB=2AM;
②BM=1AB;③AM=BM;④AM+BM=AB.其中正确的有 ( )
1.线段的大小关系可以用不等式表示: AB=CD AB<CD AB>CD
线段和差:
线段a
线段b
请你作出线段a、b的和与差
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是 线段AB的中点
AM=MB= AB 或 AB=2MB=2AM.
4.2.2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4.2.2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2.2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内容包括: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求线段的长度;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并学会运用.2.内容解析本节知识是本教材第四章的第2节内容,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开端,对调动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以及学习以后的几何知识非常重要,必须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和难度.应充分注重直观认识和操作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中小学的衔接,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出发,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观察归纳,让他们了解几何学习的基本的操作方法,学习结论获得的策略,对进一步去理解线段本质属性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相关都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图形意识的培养.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线段比较大小以及线段的性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2)能够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求线段的长度.(3)体会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4)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并学会运用.2.目标解析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叠合法和度量法比较线段的大小;会表示线段的大小关系;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生能够分别用图形和符号来表示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能够由等分点确定数量关系,或由数量关系确定等分点,综合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比较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并能举例说明其实际应用;理解两点的距离是指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几何知识,但将对图形的认识与对数量的认识结合起来,是学生未曾深入体验过的.尤其用作图来表示线段的和、差等数量关系,是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综合运用,对于刚刚进入几何语言学习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前一学段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已有所体会,但学生容易将两点的距离与连接两点的线段混淆,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两个概念的辨析.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求线段的长度.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自学导航问题:老师手里的纸上有一条线段,你能在你的本上作出一条同样大小的线段来吗?尺规作图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则: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思考:如何比较两个人的身高?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判断线段AB和CD的大小.(1)如图1,线段AB和CD的大小关系是AB___CD;(2)如图2,线段AB和CD的大小关系是AB___CD;(3)如图3,线段AB和CD的大小关系是AB___CD.(二)合作探究如图,线段AB和AC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线段AC与线段AB的差是哪条线段?你还能从图中观察出其他线段间的和、差关系吗?(1) AB<AC(2) AC-AB=BC,AC-BC=AB,BC+AB=AC.如图,已知线段a和线段b,怎样通过作图得到a与b的和、a与b的差呢?如图,已知线段a、b,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解:则:线段AC=2a-b.如图,已知线段a,求作线段AB=2a.解:则:线段AB=2a.如上图,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AB,AB=2AM=2BM.因此可得:AM=BM=12类似地,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AB,AM=MN=NB=13AB=3AM=3MN=3NBAB,AM=MN=NP=PB=14AB=4AM=4MN=4NP=4PB思考:如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之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联系你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估计下列图中线段AB与线段AC的大小关系,再用刻度尺或用圆规来检验你的估计.AB___AC AB___AC AB___AC(二)考点解析例1.如图①,有一张三角形的纸片,你能准确地比较线段AB与线段BC的长短吗?解法1(度量法):用刻度尺测量AB=2.0cm,BC=1.7cm,所以AB>BC.解法2(叠合法):(1)如图①,折叠纸片,使线段BC与线段AB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点C落在A,B之间,所以AB>BC.(2)如图①,利用圆规在射线BA上截取BC'=BC.因为AB>BC'所以AB>BC.【迁移应用】1.如图,比较线段a和b的长度,结果正确的是( )A.a>bB.a<bC.a=bD.无法确定2.如图,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AB和A'B'的长短,其中正确的是( )A.AB>A'B'B.AB=A'B'C.AB<A'B'D.没有刻度尺,无法确定3.体育课上,小悦在点O处进行了四次铅球试投,铅球分别落在图中的M,N,P,Q四点处,则表示他最好成绩的点是( )A.MB.NC.PD.Q4.如图,比较这两组线段的长短.解:如图①,把图中的线段AB、线段CD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端点A,C重合,点B与点D在点A的同侧,得点B在C,D之间,所以AB<CD.如图①,把图中的线段AB、线段CD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端点A,C重合,得点D和点B重合,所以AB=CD.例2.如图,已知线段a、b、c,其中a>b>c.(1)尺规作图:在射线AP上求作线段AB,使AB=a+cb;(2)若a=4、b=3、c=2,求AB的长.解:(1)如图,在射线AP上作线段AC=a,在AC的延长线上作线段CD=c,在线段AD上作BD=b,则AB=a+cb.(2)因为a=4,b=3,c=2,所以AB=a+cb=4+23=3.【迁移应用】1.如图,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使得AB=a+2b.小明给出了四个步骤:①在射线AM上截取线段AP=a;①则线段AB=a+2b;①在射线PM上截取PQ=b,QB=b;①画射线AM.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2.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形不符合的是( )A.ADCD=ACB.ACBC=ABC.AB+BD=ADD.AC+BD=AD例3.如图,AC=6cm , BC=15cm , M 是AC 的中点,在CB 上取一点N ,使得CN=13BC ,求MN 的长.解:因为M 是AC 的中点,AC=6cm , 所以MC=12AC=12×6=3(cm)因为BC=15cm所以CN=13BC=13×15=5(cm)所以MN=MC+CN=3+5=8(cm) 【迁移应用】1.下列条件中能确定C 是线段AB 的中点的是( )A.AC=BCB.AB=BCC.AC=BC=12AB D.AC+BC=AB2.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D 是线段AC 的中点.若AB=10cm ,BC=4 cm ,则AD 的长为( ) A.2cm B.3cm C.4cm D.6cm3.如图,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BC=2AB ,D 是AC 的中点,若AB=2cm ,求BD 的长.解:因为AB=2cm ,所以BC=2AB=4cm.所以AC=AB+BC=6cm.因为D是AC的中点,AC=3cm.所以AD=12所以BD=ADAB=lcm.4.如图,C,D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E是线段DB的中点,AB=12cm,求线段CE的长.解:因为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12=4(cm)所以CD=DB=13因为E是线段DB的中点,DB=2cm,所以DE=12所以CE=CD+DE=4+2=6(cm).例4.如图,小明家在B处,现在小明要去位于D处的同学家.(1)最近的路线是__________;(2)B,D两点的距离是线段______的长度.【迁移应用】1.若AB=4cm,BC=3cm,则A,C两点的距离( )A.1cmB.7cmC.1cm或7cmD.不确定2.小明捡到一片沿直线折断了的银剩下的杏叶(如图),他发现剩下的银杏叶的周长比原银杏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A,B是公路l两旁的两个村庄,若要在公路上修建一个汽车站Р,使它到A,B两个村庄的距离和最小,试在l上标出汽车站P的位置.解:如图,连接AB与直线l相交,交点即为汽车站Р的位置.例5.如图①,一只蚂蚁要沿着正方体表面从点A爬到点B,画出它爬行的最短路径(下底面不可通行).解:如图①,有4条最短路径,以A→E→B为例进行说明:如图①,将正方体的正面,右面展开,连接AB,与中间的一条边交于点E,则A→E→B即为其中一条最短路径.(其他三条类似)【迁移应用】如图,A,B,C,D为四个居民小区,现要在附近建一个购物中心.应把购物中心建在何处,才能使四个居民小区到购物中心的距离之和最小?请确定购物中心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解:如图,连接AC ,BD 相交于点P ,点Р就是购物中心的位置. 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例6.如图,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点C ,使BC=12AB ,D 为AC 的中点,DC=3cm ,求DB 的长.解:因为D 为AC 的中点,DC=3cm , 所以AC=2DC=2×3=6(cm). 因为BC=12AB ,所以BC=13AC=13×6=2(cm) 所以DB=DCBC=32=1(cm). 【迁移应用】1.如图,已知线段AB=3cm ,延长线段AB 到点C ,使BC=2AB ,延长线段BA 到点D ,使AD①AC=4①3,M 是BD 的中点.求线段AM 的长.解:因为AB=3cm ,BC=2AB , 所以BC=6cm , 所以AC=AB+BC=9cm. 因为AD:AC=4①3, 所以AD=43AC=12cm ,因为M 是BD 的中点, 所以BM=12BD=152cm ,所以AM=BMAB=1523=92(cm).例7.如图,已知C ,D 两点将线段AB 分为三部分,且AC:CD:DB=2:3:4.若M 为AB 的中点,N 为BD 的中点,且MN=5,求AB 的长.解:因为AC:CD:DB=2①3①4, 所以设AC=2x ,CD=3x ,DB=4x. 所以AB=AC+CD+DB=2x+3x+4x=9x. 因为M 为AB 的中点,N 为BD 的中点, 所以BM=12AB=92x ,BN=12BD=2x.因为MN=BMBN=5, 所以92x2x=5,解得x=2. 所以AB=9×2=18. 【迁移应用】1.如图,B 和C 为线段AD 上两点,AB①BC:CD=3①1①6,M 是AD 的中点.若MC=2,则AD 的长为________.2.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且满足CD=14AD=16BC ,E ,F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如果EF=5cm ,求线段AB 的长度.解:设CD=xcm. 因为 CD=14AD=16BC ,因为E ,F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所以EC=12AC=12(ADCD)=1.5xcm , DF=12BD=12(BCCD)=2.5xcm.因为EF=EC+CD+DF=5cm , 所以1.5x+x+2.5x=5, 所以x=1.所以AB=AD+BCCD=4x+6xx=9x=9(cm).例8.在直线l 上有四点A ,B ,C ,D ,已知AB=24,AC=6,D 是BC 的中点,求线段AD 的长. 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①,当点C 在线段AB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得 BC=AB+AC=24+6=30.由D 是BC 的中点,得CD=12BC=15.以AD=CDAC=9.①如图①,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得 BC=ABAC=246=18.由D 是BC 的中点,得CD=12BC=9.所以AD=CD+AC=15.综上所述,线段AD 的长为9或15.【迁移应用】1.如图,C 为线段AD 上的一点,B 为CD 的中点,且AD=9,CD=4.若点E 在直线AD 上,且EA=1,则BE 的长为( )A.4B.6或8C.6D.82.A ,B ,C 是直线l 上的点,线段BC 的长为4,M ,N 分别为线段AB ,BC 的中点,MN 的长为3,则线段AB 的长为__________.例9.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1)若AC=9cm ,CB=6cm ,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意一点,AC+CB=acm ,其他条件不变,求线段MN 的长.解:(1)因为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所以MC=12AC ,CN=12BC.因为AC=9cm ,CB=6cm ,所以MN=MC+CN=12AC+12BC=12(AC+BC)=12×(9+6)=7.5(cm). (2)因为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所以MC=12AC ,CN=12BC.因为AC+CB=a cm ,所以MN=MC+CN=12(AC+CB)=12a cm. 【迁移应用】如图,D 为线段BC 的中点,E 为线段AC 的中点.若ED=9,求线段AB 的长度.解:因为D 是线段BC 的中点, 所以CD=BD.因为E 为线段AC 的中点, 所以AE=CE.所以AB=AC+BC=2EC+2CD=2ED=2×9=18.五、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4.2 2 线段的大小比较 课件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有梦就去追,没死就别停。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当我微笑着说我很好的时候,你应该对我说,安好就好。 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七年级数学上册4.2.2 线段的大小比较
方法一:尺规作图
①作射线AC; ②在射线AC上截取AB = a.
则线段AB=a为所求作的线段.
小试牛刀
1.如图所示,已知:线段m、n. 求作:线段AC,使AC = m + n.
作法:
(1)作射线AM;
(2)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B = m,BC = n.
则线段AC=m+n为所求作的线段.
小试牛刀
2)移动线段CD,使点A与点C重合,这时点D与B重合,则 AB___CD.
探究新知
活动二: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已知线段AB和线段CD,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
A
B
C
D
第三种方法是:叠合法,
3)移动线段CD,使点A与点C重合,这时点D落在A、B之间, 则AB___CD.
归纳
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 1.目测法: 直接观察,目测判断.
A
l
B
连接AB,线段AB与直线l的交点C就是汽车站的位置.
当堂练习 拓展
1.如图,一只蚂蚁要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 沿着表面爬行到顶点B,怎样爬路线最短?
2.如图,一只蚂蚁要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 沿着表面爬行到顶点C,怎样爬路线最短?
课堂小结:
(不准确,也不十分可靠,不建议采用)
2.度量法——从“数值”的角度比较.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比较两条线段
的长短(大小). 3.叠合法——从“形”的角度比较.
将一条线段放在另一条线段上,使它们的一个端点重合,观 察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关系。
想一想
现有两根木棒,如何从较长一根上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 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 ?
2.如图所示,已知:线段m、n. 求作:线段AC,使AC = m - n.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2比较线段的大小课件
A
C
B
(2)若AC=CB,则C为AB中点。对吗?
C
ACB A
B
活动3:做一做
例1: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
线段OB的长度.(括号内注理由)
解:∵ AB=4cm,BC=3cm ( 已知) ∴ AC= AB + BC =7 cm,
又∵ O为AC的中点,( 已知 ) 1
∴OC= 2 AC= 3.5cm,(线段中点定义 )
∴ OB = OC - BC
= 0.5CM
A
OB
C
例2:如图,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 是线段AD的中点,若AB=4cm,求 线段AD与CD的长度。
A
CD
B
解:∵点D是线段AB的中点,∴AD=BD= 1 AB, ∵AB=4cm, ∴AD= 1 ×4=2cm, 2
度量法, 工具:刻度尺
即用一把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 再进行比较。
B 3cm A
D
3.5cm
C
00
11
22
33
44
AB<CD
55
66
77
88
叠合法
A
B
(1)如果点B在线段
C
D
CD上, 记作AB<CD
A
B
(2)如果点B在线段
C
D
CD外, 记作AB>CD
(3)如果点B与点D重
A
B
合, 记作AB=CD
的两条线段AB与BC,点B 叫做线段AC的中点,
a
a
A
B
CP
AC=2a,则线段为所求作的图形.
表达式:如果点B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AB=BC= AC
初中数学七年级《比较线段的大小》优秀教学设计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2 直线、射线、线段:比较线段的大小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2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学生在初步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几何表示方法和直线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线段的相关知识点,是今后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具备符号性和逻辑性,但还是不能完全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模仿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同时他们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在教学中应借助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具体问题的指引,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使最终能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此前虽初步认识了线段、射线与直线,但他们对正确使用几何语言表示线段中点,掌握形与数量关系,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线段的长短,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现实情境感受线段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通过动手操作,会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能画出不同要求的线段3.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和、差,并利用线段的和、差求线段的长度4.理解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定义,并掌握相关的形与数量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知识的建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以及几何语言和文字语言互相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体会研究几何的意义四、教学重点:1.线段长短比较2.会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能画出不同要求的线段,掌握线段的和、差3.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关系五、教学难点:1.会用尺规作图画出不同要求的线段2.利用线段的和、差求线段的长度3.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六、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法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M
B
AM = BM = -21 AB AB=2AM AB=2BM
判断:
若AM=BM,则M为线段AB的中点。
M
A
B
线段中点的条件:
1、在已知线段上。
2、把已知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自己画一条线段CD,想一想,你 用什么办法找到中点M 呢?
A MD B C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 段最短。
• 2、连接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 的距离。
• 3、线段中点的定义和运用。 • 4、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叠合法和度量法。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比 较线段的大小2
回顾思考:
直线的特点、表示方法? 线段的特点、表示方法? 射线的特点、表示方法?
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AB、CD 的长短?
A
B
C
D
1、先用眼睛判断 AM与BM哪条长?
DM
C
再用圆规或刻度尺
比较它们的Hale Waihona Puke 短。2、随堂练习第一题 A
B
中点的概念:
C
D
用尺子度量 通过折绳找到中点。
• 通过折纸寻找线段中点
例1.
在直线a上顺次截取A,B,C 三点,使得
AB=4cm,BC=3cm.如果o是
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
练习
▪ 已知直线L上顺次三个点A、B、C, 已知AB=10cm,BC=4cm。
(1)如果D是AC的中点,那么AD= cm. (2)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MD= cm. (3)如图,AB=AC―( ),AM+MB=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