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试题A卷

合集下载

煤化学测试题A卷

煤化学测试题A卷

一、填空题(共45分,每空1分)1.根据成煤植物种类的不同,煤可分为两大类,即和。

2.根据煤化度的不同,它分为、、、四大类。

3. 变质作用类型: 、、。

深成变质作用的特点:、。

4.影响成煤期的因素: 、、、。

5.煤的工业分析: 、、、。

6.在采出的煤中,矿物质一般有三个来源:、、。

7. 测定煤的黏结性、结焦性的试验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8. 我国是采用来评定煤可选性,把原煤分为极易选、易选、中等可选、难选、和极难选五个等级。

9.根据颜色、光泽、断口、裂隙、硬度等性质的不同,用肉眼可将煤层中的煤分为、、、四种宏观煤岩成分。

10. 腐殖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大体可分为三类:、、。

11.对同一煤样,煤的密度数值大小为:>>>。

12.在测定煤的透光率P M中所使用的混合酸。

13.煤中孔径的大小是不均一的,大致可分为三类:、、。

14.在做煤的差热分析曲线(DTA曲线)时所用的参比物。

二.名词解释(共9分,每题3分)1.煤化度:2.配合煤:3.煤的热解:三.简答题(21分)1. 煤质评价的阶段、内容及方法?(8分)2.煤的黏结性与结焦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8分)3.胶质体是?胶质体的性质?(5分)四.计算题(25分)1.请叙述出下列符号的意义?M inh、V dmmf、RI、b、Y、TS+6、Q gr,v,d、Q gr,maf、TRD、c。

(10分)2.已知某煤样M ad=3.00%、A ad =11.00%、V ad =24.00%,求其FC ad、FC d 和FC daf。

(7分)3.已知某煤样M ad=6.75%、M ar=10.10%、A ad =12.05%,求其A arA d、A daf。

(8分)。

煤化工产品考核试卷

煤化工产品考核试卷
C. 土壤污染
D. 噪音污染
11. 煤化工中,以下哪些产品可以用于生产化肥?()
A. 焦炭
B. 煤气
C. 粗氨水
D. 煤油
12. 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煤化工中的污染物控制?()
A. 脱硫技术
B. 脱硝技术
C. 布袋除尘技术
D. 湿法脱硫技术
13. 煤的气化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影响气化效果?()
A. 气化剂的类型
C. 二氧化碳
D. 甲烷
5. 以下哪种化学反应不属于煤的干馏过程?()
A. 热解
B. 裂化
C. 脱硫
D. 脱挥发分
6. 煤的气化过程中,哪种气化方法可以得到更多的氢气?()
A. 碳水气化
B. 水煤气化
C. 干燥气化
D. 焦煤气化
7. 煤化工中,下列哪种产品是通过煤炭直接液化得到的?()
A. 焦炭
B. 煤气
D. 足够的碳
11. 下列哪种煤化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
A. 焦炭
B. 煤气
C. 煤油
D. 粗氨水
12. 煤化工中,以下哪个过程可以得到液体燃料?()
A. 干馏
B. 气化
C. 液化
D. 焦化
13.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煤的液化方法?()
A. 直接液化
B. 间接液化
C. 水煤浆气化
D. 煤油共裂化
B. 防毒技术
C. 防火技术
D. 防尘技术
17. 煤的干馏过程中,以下哪些产品可以作为化工原料?()
A. 焦炭
B. 焦油
C. 煤气
D. 粗苯
18.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煤的液化效果?()
A. 煤的种类
B. 液化剂的类型

山东科技大学煤化学Coal Chemisty-A试题

山东科技大学煤化学Coal Chemisty-A试题

排)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economy while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Please combine the basic compositions of coal (includ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ter) with coal utilization (such as combustion), give (1) the
四、论述题(共10分)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said that the current macro-control policy
must focus on energy conservation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节能减
(3)、If 1000kg of the raw coal is used to produce coke, how much
kilogram coke, coal gas as dried basis may be obtained, respectively? (4
分)
2、表1为50~0.5mm粒级原煤浮沉试验表,试计算表中A、B、C、
(2)、If 1000kg of the raw coal is completely burned, how much kilogram ash, sulfuric acid,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may be obtained, respectively? (12分)
⑴任何煤都可发生风化; ⑵只有烟煤和褐煤才发生风化; ⑶煤风化后腐植酸含量升高; ⑷煤风化后碳含量降低,氧含量增 加。 4、在950℃时焦煤隔绝空气加热时,煤可发生下列变化( )。 ⑴干燥和脱气;⑵煤结构中桥键断裂;⑶胶质体产生;⑷最终热解 产物为焦炭。 5、煤有机结构中含有( )元素。 ⑴C; ⑵N; ⑶S; ⑷O。

2012-2013煤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2012-2013煤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内蒙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煤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分数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1.5分,共 30分)。

1.根据成煤原始物质和堆积的环境不同,可把煤分成:()、腐泥煤类和腐植腐泥煤类三种类型。

2.根据成煤过程中煤化程度的不同,腐植煤可分为:泥炭、褐煤、()和无烟煤。

3.()是煤化程度最高的腐植煤。

4.根据成煤过程中影响因素和结果不同,成煤过程可分为:泥炭化作用和()两个阶段。

5.煤岩学的研究方法有:宏观研究法和()。

6.腐殖煤的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镜煤、()、()、();7.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是靠背椅式的变化规律,“椅背”是无烟煤;“椅面”是();“椅腿”是褐煤。

8.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和固定碳四项;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碳、氢、()、氮、硫等元素的测定。

11.煤中的水分按照它的存在状态及物理化学性质,可分为外在水分、()及化合水三种类型。

13.碳是煤中有机质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并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而()。

(填“增加”或“减少”)15.煤的热解按其最终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干馏、()和低温干馏。

16.煤的反应性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

(填“增强”或“减弱”)17.煤的燃点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而()。

(填“增高”或“降低”)19.煤气的有效成分主要有氢气、()和甲烷。

20.煤在不同的基准下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组成关系式:(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 1 分,共 20 分)。

()1.腐植煤类是指由高等植物的遗体经过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的煤。

()2.腐泥煤类是指由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的煤。

()3.烟煤中,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具有黏结性,适宜炼焦使用,称为炼焦煤。

()4.泥炭化作用是指低等植物的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

()5.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煤中碳含量减少,氢含量减少。

煤化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煤化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煤化工考试题库及答案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各种化工产品和能源产品的工业领域。

以下是一些煤化工考试题库及答案示例:1. 煤化工的主要产品有哪些?答案:煤化工的主要产品包括煤焦、煤焦油、粗苯、甲醇、合成氨、尿素、烯烃等。

2. 简述煤的气化过程。

答案:煤的气化过程是将煤在高温下与氧气或水蒸气反应,生成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等,同时产生少量的固体残渣。

3. 煤化工中的“水煤浆”是什么?答案:水煤浆是一种将煤粉与水混合,加入少量添加剂制成的浆状物料,具有流动性好、燃烧效率高等特点。

4. 煤化工中常用的脱硫方法有哪些?答案:煤化工中常用的脱硫方法包括物理脱硫、化学脱硫和生物脱硫等。

其中化学脱硫是最常见的方法,如石灰石-石膏法。

5. 什么是煤的液化?答案:煤的液化是指将煤转化为液态燃料的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直接液化是将煤在高温高压下加氢转化为液态燃料;间接液化是先将煤转化为合成气,再通过合成气合成液态燃料。

6. 煤化工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答案:煤化工中实现节能减排的方法包括: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回收利用;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7. 煤化工产品甲醇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答案:甲醇的主要用途包括作为燃料、溶剂、化学原料等。

在化学工业中,甲醇可以用于生产甲醛、甲酸、甲胺等化学品。

8. 什么是煤焦化?答案:煤焦化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使其分解并产生焦炭、煤焦油和粗苯等物质的过程。

9. 简述合成氨的生产过程。

答案: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氮气和氢气的制备、合成氨的合成反应以及氨的分离和纯化。

氮气通常由空气分离获得,氢气则通过天然气重整或煤的气化获得。

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

10. 煤化工中的“煤制油”技术主要指的是什么?答案:煤制油技术是指将煤通过化学加工转化为液体燃料,如柴油、汽油等的技术。

安徽建筑大学煤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安徽建筑大学煤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安徽建筑⼤学煤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1、腐殖煤和腐泥煤2、凝胶化作⽤和丝炭化作⽤3、真密度TRD、视密度ARD、散密度(堆密度)BRD4、好5、成因分类、科学分类和技术分类6、镜质组V、惰质组I、壳质组E7、供氧反应、脱杂原⼦反应、加氢裂解反应8、答:超临界状态是⼀种系统温度与压⼒超过临界温度与压⼒的状态。

若抽提时的温度与压⼒超过临界值,则为超临界抽提。

超临界抽提的溶剂要求:临界温度在 300~400℃,价廉易得,性质稳定。

综合看来,甲苯是较理想的溶剂。

超临界抽提得到煤分解可溶物,研究煤的液化抽提与其他煤转化相⽐,具有较多优点,它同时兼具有蒸馏与液液萃取的作⽤,抽出溶质的挥发度,加⼤了溶质与溶剂间的作⽤⼒。

可以在较低温度下抽出煤中低挥发物质,且不发⽣⼆次热解。

9、(1)通常以有机硫和⽆机硫的状态存在。

有机硫指与煤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其组成结构⾮常复杂,主要存在形式有硫醇、硫醚、双硫醚以及呈杂环状态的硫醌和噻吩等主要来⾃于成煤植物和微⽣物中蛋⽩质。

⽆机硫主要来⾃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

主要有硫化物硫和少量硫酸盐硫,偶尔也有元素硫存在。

硫化物硫有黄铁矿(正⽅晶系 FeS2)、⽩铁矿(斜⽅晶系 FeS2)、磁铁矿(Fe7S8)、闪锌矿(ZnS)和⽅铅矿(PbS)等。

(2)煤中的硫分对煤利⽤的影响――⼗分有害炼焦时,约 60%的硫进⼊焦炭。

硫的存在使⽣铁具有热脆性,⽤这些⽣铁炼制钢不能轧制成材。

为了除去硫,在⾼炉⽣产中需要增加⽯灰⽯和焦炭⽤量,因⽽导致⾼炉⽣产能⼒降低,焦⽐升⾼。

经验表明,焦炭中硫含量每增加 0.1%,炼铁时焦炭和⽯灰⽯将分别增加2%,⾼炉⽣产能⼒下降 2%~2.5%。

因此炼焦配合煤要求硫分⼩于1%。

煤⽓化时,由硫⽣成的⼆氧化硫不仅腐蚀设备,⽽且易使合成催化剂中毒,影响操作和产品质量。

燃烧时,煤中的硫转化为⼆氧化硫排⼊⼤⽓,腐蚀⾦属设备和设施,污染环境,造成公害。

10、11、答:粘结性指烟煤在⼲馏时黏结其本⾝或外加惰性物的能⼒。

煤化工试题——精选推荐

煤化工试题——精选推荐

煤化⼯试题、问答题每空2分A.煤直接液化是通过裂解、加氢、脱杂等过程将煤变成类似于⽯油组成的液体燃料。

A煤热解⼲馏时按加热温度的不同可分为⾼温⼲馏、中温⼲馏、低温⼲馏三种形式B⼲馏炉按供热⽅式的不同可分为内热式、外热式、内处热联合式三种形式A.煤的液化过程中⽣成的液态物质根据分⼦量或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可以分为三类:分⼦量250~400的为轻油、分⼦量500~700的是沥青烯,分⼦量1000左右的是前沥青烯。

B.根据加氢液化反应的条件不同,煤直接液化⼯艺按反应器的多少以及段间是否有分离单元,⼀般可以分为⼀段加氢法和两段加氢法两⼤类。

⼆、名词解释:每个5分A 煤化⼯FT合成胶质体直接液化B 粘结性成煤过程煤⼲馏间接液化三问答题:每个10分1AB.以煤为原料制液体燃料油有哪⼏种⼯艺路线,从投资、环保、效益等⽅⾯说明各⾃优缺点⽬前利⽤煤炭为原料制备液体燃料的⼯艺⽅法主要有以下四种:煤⼲馏焦油加氢裂化:⼀般在常压及600℃以上进⾏,加压加氢可提⾼焦油产率。

溶剂萃取:⾼温⾼压下,利⽤溶剂取代作⽤破坏煤分⼦氢键、范⽒⼒,部分转化成液体直接液化:该⼯艺的特点是在⾼温、⾼压及催化剂的作⽤下,将煤的⼤分⼦化学结构破坏并阅读会员限时特惠通过溶剂加氢和去除杂质转化成液态燃料的过程。

间接液化:⽓化→合成⽓→FT合成、MTG转化→液态燃料直接液化,制1吨油需3-4吨煤,⽔耗8吨以上,碳排6吨以上,投资1亿/万5A 固定床加压⽓化对⽓化过程有哪些影响?加压⽓化是强化煤⽓化的⼀种⽅法,但它对煤⽓组成、煤的部分⽓化性也会带来影响。

(1)⼀般来讲,在加压的情况下,⽓体密度增⼤,化学反应速度加快,有利于单炉⽣产能⼒的提⾼;从⽓化反应平衡来讲,加压有利于甲烷的形成,不利于⼆氧化碳的还原和⽔蒸⽓的分解,从⽽导致⽔耗量增⼤,煤⽓中⼆氧化碳浓度有所增加。

(2)从化学平衡⽅⾯讲,在煤炭⽓化的⼀次反应中,所有反应均为增⼤体积的反应,故增加压⼒,不利于反应进⾏。

煤化学考试题及部分参考答案最新

煤化学考试题及部分参考答案最新

煤化学考试题及部分参考答案最新期末考试题一.填空题。

(共10分;每空0.5分。

)1.腐殖煤的宏观组成由(镜煤)、(亮煤)、(暗煤)、(丝炭)。

2.煤中的硫作为有害元素,一般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

其中(有机硫)和(硫铁矿硫)属于可燃硫。

3.胶质体的性质主要有(热稳定性)、(透气性)、(流动性)和(膨胀性)。

4.中国煤炭分类以(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为标准,将烟煤进行了分类,为研究烟煤奠定了基础。

当V daf.>37%和G R.I.<5时,利用(透光率【P M】)来区分烟煤和褐煤。

5.在测定空气干燥煤样挥发分时,气态产物为(内在水分)和(低分子化合物);固态产物叫做(焦渣),由(灰分)和(固定碳)组成。

二.判断题。

(共10分,每小题1分。

)1、煤的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2、煤炭加氢液化反应初期,使自由基稳定的氢主要来自氢气,而不是加氢溶剂。

(×)3、我国煤炭分类中,以挥发分为分类第一指标,区分肥煤和其他较强粘结性煤以Y值为划分指标。

(√)4、导电率随煤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导电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5、黏结指数适于区分粘结性弱的煤,而奥亚膨胀度适于区分黏结性强的煤。

(√)6、视密度可用来计算煤的埋藏量、煤堆重量和煤仓的大小等特性。

(×)7、煤的湿润性越好,接触角越大,可浮性越好,反之,越小。

(×)8、煤的孔隙度和内表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煤内部结构的变化。

(√)9、弹筒发热量扣除硫酸和硝酸的生成热便得到低位发热量。

(×)10、煤质评价是对煤加工利用的评价。

(√)三.简答题。

(30分)1.煤大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如何构成的?(5分)答:煤的大分子是由多个结构相似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的。

这种基本结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体,它可分为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

规则部分由几个或十几个苯环、脂环、氢化芳香环(含氮、氧、硫等元素)缩聚而成,构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或芳香核。

煤炭加工中的煤化学研究成果展示考核试卷

煤炭加工中的煤化学研究成果展示考核试卷
19.煤炭提质过程中,煤的硫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
20.煤炭气化过程中,气化剂的压力越高,气化效率越高。()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煤炭气化过程中,合成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论述煤炭提质过程中,物理加工方法和化学加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3.分析煤炭液化技术的优势及其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方面的意义。
D.硫
答题括号:()
27.煤炭的焦油中,下列哪种物质含量较高?
A.碳
B.氢
C.氧
D.硫
答题括号:()
28.煤炭气化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可以用来处理焦油?
A.氢气
B.氧气
C.氮气
D.硫化氢
答题括号:()
29.煤炭液化过程中,下列哪种反应是液化反应?
A.碳与水蒸气反应
B.碳与氧气反应
C.碳与氮气反应
D.碳与氢气反应
1.煤炭气化过程中,水蒸气与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2.煤炭焦化过程中,焦炭的生成是通过碳与氧气的反应实现的。()
3.煤炭液化可以得到与石油产品相似的液体燃料。()
4.煤炭提质过程中,煤的灰分含量会增加。()
5.煤炭气化得到的合成气中,氢气的含量高于一氧化碳。()
6.煤炭焦油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A.氢气
B.氧气
C.氮气
D.硫化氢
答题括号:()
24.煤炭提质过程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提高煤的机械强度?
A.煤的干燥
B.煤的破碎
C.煤的氧化
D.煤的还原
答题括号:()
25.煤炭的灰分中,下列哪种物质含量较高?
A.碳
B.氢
C.氧
D.硫

煤化学卷子

煤化学卷子

一、填空题1、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成的沉积有机岩。

2、腐植煤成煤作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煤化作用又分为两个连续的过程即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3、高等植物死亡后,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4、影响煤变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时间5、腐植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分为三组: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

6、丝炭化作用,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过脱水作用和缓慢的氧化作用后,又转入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惰质组分。

7、煤的挥发分主要决定于其煤化程度,但成因类型和煤岩组分也有影响。

8、煤中的形态硫是指硫酸盐流、硫铁矿硫和有机硫。

9、影响煤真密度的因素有成因类型、煤岩组成、矿物质、煤化程度等。

10、煤风化的本质是煤的氧化作用过程。

二、选择题1、在下列关于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 煤具有复杂性和非均质性;B. 煤起源于植物;C. 煤由C、H、O和其它元素组成;D. 煤全部由有机质组成.2、煤质分析化验采用的煤样均是粒度小于( D )的空气干燥煤样,原来称分析煤样A.0.4 B. 0.5 C. 0.3 D.0.23、煤中硫的来源由成煤植物本身所含有的硫是(A)A.原生硫B.次生硫C.硫铁矿硫D. 有机硫4、以粒度大于(C)的灰渣质量占总灰渣质量的百分数表示结渣性A. 7 mmB. 8mmC. 6 mmD. 5mm5、高灰煤灰分时,在500℃时没有停留30min会使测定结果()。

A.偏高;B.偏低;C.一致;D.不好确定.6、煤的视密度是指在20℃时()。

A.煤(包括煤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B.煤(不包括煤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C.煤(不包括煤孔隙)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D.煤(包括煤孔隙)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7、下列关于粘结性和结焦性正确的说法为(B?)。

A.结焦性好的煤粘结性一定好;B.粘结性好的煤结焦性一定好;C.所有煤都具有粘结性和结焦性;D.粘结性和结焦性没有任何关系8、在热解过程中以制取燃料煤气为目标是(D)A.低温干馏B. 中温干馏C. 中高温干馏D. 高温干馏9、下列不属于粘结性烟煤热解过程是(C)A. 干燥脱吸B.胶质体的生成和固化C. 高温干馏D.半焦转化为焦炭10、煤在氧弹中燃烧与在大气中燃烧,对发热量的影响:弹筒发热量(A)实热值A.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确定三、判断题1、腐植煤由高等植物残骸中对生物化学作用最稳定的组分(孢子、角质层、树皮、树脂)富集而成。

煤化学试题A卷

煤化学试题A卷

《煤化学》试题(A卷)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分,共 30分)。

1.根据成煤原始物质和堆积的环境不同,可把煤分成:()、腐泥煤类和腐植腐泥煤类三种类型。

2.根据成煤过程中煤化程度的不同,腐植煤可分为:泥炭、褐煤、()和无烟煤。

3.()是煤化程度最高的腐植煤。

4.根据成煤过程中影响因素和结果不同,成煤过程可分为:泥炭化作用和()两个阶段。

5.煤岩学的研究方法有:宏观研究法和()。

6.根据煤的平均光泽强度、各种煤岩成分的比例和组合情况划分为光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7.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是靠背椅式的变化规律,“椅背”是无烟煤;“椅面”是();“椅腿”是褐煤。

8.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项。

9.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碳、氢、()、氮、硫等元素的测定。

10.煤样的制备包括破碎、()、混合、缩分和干燥等程序。

11.煤中的水分按照它的存在状态及物理化学性质,可分为外在水分、()及化合水三种类型。

12.煤的外在水分与()的总和称为煤的全水分。

13.碳是煤中有机质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并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而()。

(填“增加”或“减少”)14.煤中硫根据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有机硫和()两类。

15.煤的热解按其最终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干馏、()和低温干馏。

16.煤的反应性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

(填“增强”或“减弱”)17.煤的燃点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而()。

(填“增高”或“降低”)18.中国煤炭分类方案根据煤化程度将煤分成褐煤、()和无烟煤。

19.煤气的有效成分主要有氢气、()和甲烷。

20.根据煤在气化过程中使用的气化剂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半水煤气和混合煤气。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O ”,错误的打“×”,每题 1 分,共 40 分)。

()1.腐植煤类是指由高等植物的遗体经过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的煤。

()2.腐泥煤类是指由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的煤。

高等煤化学考试题

高等煤化学考试题

1.简述成煤作用过程对煤岩组成和化学组成的影响?成煤作用过程是高等植物在泥炭沼泽中持续的生长和死亡,其残骸不断堆积,经过长期而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作用,逐渐演变成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煤岩组成包括宏观煤岩组成和显微煤岩组成,宏观煤岩组成是用肉眼可以观察的煤的基本组成单元。

腐殖烟煤可以区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在成煤过程中,镜煤是由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而形成的。

按煤化程度,褐煤可以分为软褐煤,暗褐煤和亮褐煤三个煤级。

煤的显微组分在烟煤中可以分为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

镜质组是由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腐殖化作用和凝胶化作用而形成的显微组分组,在低煤化烟煤中,镜质组的透过色为橙色—橙红色,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无突起。

随煤化程度增加,反射力增大,反射色由深灰变白,透光色变深。

惰质组主要由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丝炭化作用转化形成,少量惰质组来源于真菌遗体,或是在热演化过程中次生的显微组分。

从低煤级烟煤到中煤级烟煤,壳质组在透射光下呈柠檬黄-黄色-橘黄色-红色,大多轮廓清晰,外形特征明显,反射率比煤中其他显微组分低,随煤化程度提高,壳质组反射率等光学特征比共生的镜质组变化快,荧光强度减弱,直至消失。

煤在泥炭化作用阶段,植物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显著减少,蛋白质消失,而植物中不存在的腐殖酸大量增加,成为泥炭最主要的成分。

泥炭转变成褐煤后,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氢元素变化不大,腐殖酸也逐渐减少并很快消失。

此后氧含量减少趋缓,氢明显下降,碳含量明显增加。

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内在水分逐渐下降,中等煤化程度肥煤和焦煤,内在水分最低,此后随煤化程度提高,内在水分有所上升。

2.用煤大分子结构理论解释煤的润湿性和高位发热量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

所谓润湿性是指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固体被液体所润湿的程度。

通常采用接触角表示煤的润湿性的大小,接触角越大,煤的润湿性越差。

煤化学试题

煤化学试题

煤化学试题1、植物油及组成主要包括哪几类?1)糖类及其衍生物,2)木质素,3)蛋白质,4)脂类化合物;2、煤样是指从煤中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用来进行煤质检验的那一部分煤。

3、采样是指采取具有代表性煤样的过程。

4、总样全部子样合成的煤样;分样是由若干个子样组成5、采样精密度是指单次采样测定值与对同一煤进行无数次的测定值的平均值的差值的极限值6、煤炭是一种化学组成和粒度组成都很不均匀的混合物,采样量一般很大7、煤样的制备:按一定方法将原始煤样的质量逐渐减少到分析煤样所需要的质量,而使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与原始煤质保持一致,这种加工煤样的过程叫做煤样的制备8、煤样制备的程序:破碎-筛分-混合-缩分-干燥破碎是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减小煤样粒度的操作过程;筛分是用选定孔径的筛子从煤样中分选出不同粒度的过程;混合是将煤样各部分互相掺和的操作过程;缩分是将试样分成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分,使一份或多份留下来的操作过程。

目的在于从大量煤样中取出一部分煤样,而不改变平均组成9、减灰:在规定的密度重液中,脱除原煤样中的矿物质的过程10、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1)外在水分,2)内在水分,3)化合水11、煤中存在哪三种形态硫?硫酸盐硫、硫化铁硫、有机硫12测水分的方法有哪两种?简要说明要点1)通氮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粒度小于6mm的煤样,在干燥氮气流中,于105-110C干燥至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全水分的含量。

各种煤均可2)空气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粒度小于6mm的煤样,在空气流中,于105-110C干燥至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全水分的含量。

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13、煤的基本结构单元可分为哪几部分?它们与煤化程度的关系如何?规则部分、不规则部分;随煤化程度的增大规则部分增多14、什么是煤的氧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哪些产物?在储存较久的煤堆中可看到与空气接触的表层煤逐渐失去光泽,从大块碎裂成小块,结构变得疏松,这是轻度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化学》试题(A 卷)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1.5分,共 30分)。

1.根据成煤原始物质和堆积的环境不同,可把煤分成:( )、腐泥煤类和腐植腐泥煤类三种类型。

2.根据成煤过程中煤化程度的不同,腐植煤可分为:泥炭、褐煤、( )和无烟煤。

3.()是煤化程度最高的腐植煤。

4.根据成煤过程中影响因素和结果不同,成煤过程可分为:泥炭化作用和( )两个阶段。

5.煤岩学的研究方法有:宏观研究法和( )。

6.根据煤的平均光泽强度、各种煤岩成分的比例和组合情况划分为光亮型煤、( )、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7.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是靠背椅式的变化规律,“椅背”是无烟煤;“椅面”是( );“椅腿”是褐煤。

8.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 )、挥发分和固定碳四项。

9.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碳、氢、( )、氮、硫等元素的测定。

10.煤样的制备包括破碎、( )、混合、缩分和干燥等程序。

11.煤中的水分按照它的存在状态及物理化学性质,可分为外在水分、( )及化合水三种类型。

12.煤的外在水分与( )的总和称为煤的全水分。

13.碳是煤中有机质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并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而( )。

(填“增加”或“减少”)14.煤中硫根据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有机硫和( )两类。

15.煤的热解按其最终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干馏、( )和低温干馏。

16.煤的反应性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 )。

(填“增强”或“减弱”) 17.煤的燃点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而( )。

(填“增高”或“降低”) 18.中国煤炭分类方案根据煤化程度将煤分成褐煤、( )和无烟煤。

19.煤气的有效成分主要有氢气、( )和甲烷。

20.根据煤在气化过程中使用的气化剂不同,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 )、半水煤气和混合煤气。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O ”,错误的打“×”,每题 1 分,共 40 分)。

( )1.腐植煤类是指由高等植物的遗体经过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的煤。

( )2.腐泥煤类是指由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的煤。

( )3.烟煤中,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具有黏结性,适宜炼焦使用,称为炼焦煤。

( )4.煤不是由植物生成的。

( )5.泥炭化作用是指低等植物的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

( )6.煤化作用是指由泥炭转变为腐植煤过程,或由腐泥转变为腐泥煤的过程。

( )7.煤化作用可分为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阶段。

( )8.腐植煤的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

( )9.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煤中碳含量减少,氢含量减少。

( )10.靠近地表的煤层受大气和雨水中氧长时间的渗透、氧化和水解,性质发生很大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煤的自燃。

( )11.在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煤由于低温氧化、自热,温度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称为煤的自燃。

( )12.通过隔断空气、通风散热、减少黄铁矿含量、缩短储存期可以防止煤的风化和自燃。

( )13.工业上进行的最简单和最重要的煤质分析方法是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14.煤样是指从煤中采取的不具有代表性的用来进行煤质检验的那一部分煤。

( )15.按一定方法将原始煤样的质量逐渐减少到分析煤样所需要的质量,而使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与分析煤样保持一致,这种加工煤样的过程叫做煤样的制备。

( )16.空气干燥基,指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用符号ad 表示。

( )17.干燥无灰基,指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用符号daf 表示。

()18.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收到煤,仅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空气干燥煤。

()19.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空气干燥煤。

()20.煤的挥发分是指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

()21.煤的挥发分,是指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挥发物质的产率。

()22.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煤中水分逐渐减少;固定碳含量逐渐增加;挥发分产率先增加后减少。

()23.碳是煤中主要组成元素,是炼焦时形成焦炭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燃烧时产生热量的主要来源。

()24.氢是煤中有机质的第二个主要组成元素,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氢含量逐渐增加。

()25.煤中有机氧含量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

()26.煤在加热过程中形成胶质体的能力是煤黏结成焦的基础。

()27.煤的黏结性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时,形成具有可塑性的胶质体,黏结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质的能力。

()28.煤的结焦性是指在工业条件下将煤炼成焦炭的性能。

()29.黏结性好的煤,结焦性不一定好,结焦性好的煤,黏结性不一定好。

()30.高等煤化程度的煤,热解时形成的胶质体多,黏结性好。

()31.煤的反应性又称煤的活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与不同气体介质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32.煤的燃点是指将煤加热到开始燃烧时的温度。

()33.中国煤炭分类方案将烟煤分为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弱黏煤、不黏煤和长焰煤12个类别。

()34.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烟煤。

()35.无烟煤是配煤炼焦的基础煤。

()36.贫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烟煤。

()37.炼焦煤的特征是具有不同程度的黏结性和结焦性。

()38.煤的燃烧是指煤中的可燃有机质,在一定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光和热,并转化为不可燃的烟气和灰渣的过程。

()39.煤的液化是指气化原料与气化剂接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热化学反应,使原料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气态可燃物的工艺过程。

()40.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总和称为全硫。

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分)。

1.古代植物成煤条件有哪些?答:①古植物条件植物是成煤的物质基础,只有植物大量繁殖的时期有利时期;②气候条件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最适宜成煤。

③自然地理条件泥潭沼泽是发生聚煤作用的良好古地理环境。

④地壳运动条件地壳沉降形成沼泽;地壳沉降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相当时,形成较厚的泥炭层。

总之,只有同时具备植物、气候、古地理和地壳运动这四个条件,且相互配合,持续时间长,才能形成大的煤田。

2.煤中硫的存在有哪些危害?答:①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会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

②硫化铁含量高的煤易自燃。

③煤气化气化产生的硫化氢等气体会使催化剂中毒。

④冶炼高硫煤炼制的焦炭含量也比较高,导致钢铁含硫量超标,性能下降。

3.煤的热解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答:①第一阶段干燥脱吸阶段。

主要用于脱去煤中吸附的水分和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

②第二阶段活泼分解阶段。

以分解和解聚反应为主,生成煤气(甲烷及其同系物、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不饱和烃等)、焦油、胶质体(半焦)。

③第三阶段二次脱气阶段。

以缩聚反应为主,半焦分解生成焦炭、少量焦油和二次气体(氢气和甲烷)。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煤化学》试题A卷答案一、填空题(每题1.5分,共30分)1.腐植煤类2.烟煤3.无烟煤4.煤化作用5.微观研究法6.半亮型煤7.烟煤8.灰分9.氧10.筛分11.内在水分12.内在水分13.增加14.无机硫15.中温干馏16.减弱17.增高18.烟煤19.一氧化碳20.水煤气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4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古代植物成煤条件有哪些?2.煤中硫的存在有哪些危害?3.煤的热解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1.煤的形成过程泥炭化作用过程和煤化作用。

图示如下:2.煤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褐煤、烟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3.泥炭化作用的概念:高等植物死亡后,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4.泥炭的有机组成:腐植酸,沥青质,未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5.成岩作用阶段: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下,泥炭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团结等一系列的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物理化学作用,泥炭变成了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6.变质作用阶段: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腐植酸也迅速减少并很快消失,褐煤逐渐转化成为烟煤。

7.变质作用的三种类型:岩浆变质作用,深成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8.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时间,压力9.希尔特定律:指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随着煤层的埋深的增加,煤的挥发分减少,变质程度增加第二章课后习题1.煤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P6答:植物2.成煤植物的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他们各自对成煤的贡献有哪些?答:糖类及其衍生物,木质素,蛋白质,脂类化合物3.什么是腐植煤?什么是腐泥煤?答:高等植物☞腐植煤,低等植物腐泥煤5.泥炭化作用、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本质是什么?P22、P25、P26答: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过生物化学和地球化学作用演变成泥炭的过程。

成岩作用:泥炭在沼泽中层层堆积,越积越厚,当地壳下沉的速度超过植物堆积速度时,泥炭将被黏土、泥砂等沉积物覆盖。

无定形的泥炭在上覆无机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逐渐发生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物理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为具有岩石特征的褐煤的过程。

变质作用:褐煤沉降到地壳深处,受长时间地热和高压作用,组成、结构、性质发生变化,转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

6.影响煤质的成因因素答:成煤物质,成煤环境,成煤作用7.什么是煤层气?答:煤层气是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在煤空隙中的烃类化合物第三章(煤的结构)1.煤的有机质是由大量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分子结构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相似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2.煤的大分子是由多个分子结构相似的基本机构单元通过乔建链接,这些基本结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元,分为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规则部分主要是各种环,成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核,或芳香核, 不规则部分是链接在核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各种官能团3.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增多,周围的官能团减少4.煤的结构基本参数:芳碳率,芳氢率,芳环率5.芳碳率: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属于芳香族结构的碳原子与总的碳原子之比6.芳氢率: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属于芳香族结构的氢原子与总的氢原子之比7.芳环数:指煤的基本结构单元中芳香环数的平均值第三章课后习题1.煤分子结构单元是如何构成的?结构单元间是怎样构成煤的大分子的?答:结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元,分为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规则部分主要是各种环,成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核,或芳香核, 不规则部分是链接在核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各种官能团结构单元通过乔建链接成煤的大分子结构2.煤分子中有哪些官能团答:含氧官能团(羟基,羧基,羰基,甲氧基,醚键),含硫官能团(硫醇)含氮官能团(氨基)3.研究煤分子结构的方法有哪些?P45答:煤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类:物理研究法、化学研究法和物理化学研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